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平均一人多少牛羊

澳大利亞平均一人多少牛羊

發布時間:2022-05-16 07:24:36

『壹』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小麥和牛肉出口國,請分析其農牧業生產 的特點

農牧業是澳大利亞傳統經濟部門,突出特點是:
(1)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但其比重日趨下降。農牧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基石,戰後又有了進一步發展,是本國極為重要的經濟部門。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許多產品在世界上佔有顯赫地位。農牧產品約占出口總值的40%以上。但由於其它生產部門發展更為迅速,因此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下降,1951年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8%,現降為5%。但與其它資本主義工業相比,這個比例仍是較高的。
(2)經營方式主要是資本主義大農牧場。澳大利亞是地廣人稀的國家,農牧場規模很大,1981年全國平均每個農牧場擁有農用地3,060公頃,其中大於二萬公頃的農牧場是總場數的1.1%,但佔地達70%;大於四萬公頃的特大農牧場,僅占農戶的0.6%,卻擁有全國63%的農用地。由於實行資本主義大農牧場經營,僱傭勞動較多,現占農業勞動力的五分之一以上,說明澳大利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達到高度發展的水平。
(3)機械化水平高。澳大利亞不僅耕作業已全盤實現了機械化,而且牲畜的飼養、剪毛、擠奶、屠宰等也已完全採用機械化操作。農業機械化的實現,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佔全部人口不到 3%的農業勞動力所生產的農牧產品,不僅滿足了全國人口的需要,而且每年還有大量出口。每一農業勞動力一年創造的財富,可養活近40人,是世界農業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4)生產不穩定。由於國際市場行情變化較大,加上水利設施差等緣故,澳大利亞農牧業生產長期存在著不穩定的狀況,每屆大旱,要損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只牛羊。耕作業波動更大,有時相鄰年份產量增減二分之一以上。小麥最為突出,1977~1978年產量為937萬噸,第二年度達1,809萬噸;1981~1982年度1,633萬噸,1982~1983年度僅為770萬噸。

『貳』 澳大利亞是貧窮國家嗎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
65477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
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
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 lucky
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個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
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
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
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
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488,2億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13

人均生產總值:65477美元(2011年度),世界排名第6

全年國民總收入:12917.82億澳元(2010年度)

生產總值增長率:3.7% (2011年度)

失業率:5.2% (2012年3月)

貨幣匯率

1澳元=0.96美元(2013年6月)

1澳元=5.86人民幣元(2013年6月)

『叄』 澳大利亞人口多少億人2020

四分之一億。。。。。。

澳大利亞一直是2000多萬人,很多年了,有一次調查,人口是在2200萬左右,寵物貓狗數量2500萬。。。。
目前大概2500萬人吧,貓狗牛羊肯定多多了

『肆』 澳大利亞人口極限是多少人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76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面積的%80左右,它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最乾燥的大陸。

乾旱的澳大利亞大陸

全國年降水量460 mm,東部山區年降水較多,圖利地區年降水可達4500 mm;西部高原和中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 mm。年徑流量3430億 m3,可利用量每年約1200億 m3。地下水資源量1320億 m3,可開采量約700億 m3。按1990年人口統計,人均年徑流量20310 m3。1986年已建水庫400座,總庫容840億 m3,全國利用河川徑流量150億 m3,取用地下水量25億 m3。其中,農業灌溉用水佔72%,城市工業用水佔19%,農村人畜用水佔9%。全國人均用水量每年達1100 m3。

『伍』 澳大利亞內陸和沿海畜牧業較為優越的是表現在載畜量的不同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特點
1. 大力種植牧草,走以草興牧的路子
澳大利亞有人工草場2580萬公頃,一般是以70%的黑麥草籽和30%的紅、白三葉草籽混播。三葉草喜溫暖氣候,夏季生長旺盛,起固氮作用,能促進黑麥草生長,而黑麥草在寒冷或潮濕的冬、春、秋季都能生長,這種科學的結合能使全年產草量比較均衡。人工草場每半月即可輪牧1次,每公頃可養羊l5~20隻,高的可達25隻,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場高五、六倍。
2. 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發展可持續生態畜牧業
澳大利亞把草地建設和保護視為畜牧業生存和發展的脊樑,加強了草場的改良和建設,合理載畜,防止荒漠化。對國有貧瘠的草場,政府以較低費用長期(一般為99年)租賃給牧業生產者,避免了經營者掠奪式利用草場。通過科學圍欄放牧和糧草輪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草地和一年生草場,提高了草地生產能力和畜牧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主要措施有:① 實行區域性專業生產。年均降水量380毫米以下地區為畜牧區,以養美利奴羊為主,也養一部分牛。主要利用天然草場實行低密度放養家畜,約3.3公頃地養1隻羊。年均降雨量380~500毫米地區為農牧區,小麥種植和養羊(牛)兩業並行,家畜放牧的密度較高,大約0.33公頃地養1隻羊。年均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地區,建設人工草場種植高產作物,養畜以奶牛、肉牛、肉羊和豬、禽為主,種植業則有小麥、甘蔗、水稻、棉花、水果、蔬菜等。該地區實行高密度放牧,每畝可養羊1隻左右。這種因地制宜的放牧制度,既能以草定牧,合理利用草原,保持水土肥力,又能種草養畜,防止過牧退化,穩步提高生產能力。②注意保護天然草場。澳大利亞天然草場面積很大,也存在水土流失和沙化問題。該國採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保護天然草場:一是根據國家專設的研究機構應用遙感監測和實地調查取得的數據,對不同地區分別確定應控制的人口密度和牲畜頭數,一旦發現有超載過牧或草場退化現象,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二是進行科學輪牧,天然草場也用圍欄劃分輪牧區,但面積較大,一個圍欄往往上千公頃,有些農場還採用輪牧和休牧相結合的方法,穩定草場的生產能力;三是施肥,澳大利亞的土壤普遍缺乏磷肥,該國用飛機撒施過磷酸鈣和磷鉀復合肥,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區,還要加施硼、硫、銅、鋅等,以保證家畜營養的需要;四是對耐貧瘠、競爭性強的耐牧性豆科草進行補播,以提高產草量。③因地制宜進行水利建設。澳大利亞不少地區利用自然地勢,在較高處修蓄水池,同時向四周圍欄內埋設塑料輸水管,在部分圍欄內設有自動控制飲水槽,供牲畜飲水用。④建立有效的草場建設機制。澳大利亞對不同地區的草場實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資辦法。凡是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草場均為農牧場主私人所有,投資建設草場由私人負責,草場自由轉賣。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荒漠草場多為國家所有,農牧場主通過合同租用,或者由國家土地開發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場後,再賣給農場主。
3 .家庭牧場從中小型為主逐漸向大中型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澳大利亞有各類農場12.65萬個,目前年總產值在2萬澳元以上的大農場佔94% ,64%的大農場從事穀物種植業、養羊業、養牛業或兼營其中兩種或三種。94%以上的農場是家庭農場,其餘為公有或私營公司所有,農場主使用自家的勞動力或其親戚參加經營。農場兼營或兼業的趨勢日益明顯,而且兼營農場的收益也高於專營農場。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有家庭牧場8萬余個,目前已減少到5.3萬個,每個家庭牧場平均養羊2500隻左右,擁有耕地和草地400~1000公頃,其中養羊1000~5000隻的家庭牧場佔50%,其餘家庭牧場養羊1000隻以內。
4 .生產作業高度機械化
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徵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葯、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應用剪毛機械進行剪毛,每個剪毛工每天可剪200~300隻羊的毛。在進行小麥收割時,幾百公頃小麥僅用1天多時間就可全部入倉。
5. 圍欄放牧
通過圍欄,對不同畜種、不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生產性能的家畜進行分群管理。對不同用途的草地進行科學的劃區輪牧,使草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永久的保護,使草地生產和動物生產合理配置,實現物質和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良性循環。因此,對草地實行圍欄管理和科學放牧,是畜牧生產中特別是草食家畜生產中應用的現代技術之一,也是畜牧業生產的明顯特徵之一。
6 .注重科學技術研究,利用合作組織經營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在良種引繁、品種選育、疫病防治、檢疫監測、牧業機械等方面加強了科研力度,培育出了一批優良牛、羊品種,取得了一些技術成果。澳大利亞科技人員培育的苜蓿草和地三葉草,牛、羊食後可以增加牛奶、羊毛的產量,增強牛、羊的免疫力;澳大利亞的剪毛機械和剪毛技術,可使剪毛時保持一定的羊毛長度,並能剔除低品質的羊毛,提高了羊毛產量,保證了羊毛質量。澳大利亞發達的畜牧業不僅來自農民的高生產率,而且來自於各類農民組織和中介組織提供的有效服務。這類組織除了充當農民利益的代言人外,還為農民提供各種生產經營技術服務,幫助農民進行會計核算,了解農產品產銷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等。在澳大利亞,一些基礎性和技術性工作,如圍欄建設、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牲畜配種和剪羊毛等,都有專門的公司幫助完成。
7. 加強畜牧業疫病的防檢工作
澳大利亞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非常注重對動物及其產品輸入的安全問題,生物安全的重點工作是致力於對外來動物的檢疫工作。政府重要職責之一是檢疫工作,而且有嚴格的控制和檢疫措施。對引進的動物,檢疫官必須到原生產地及其周圍檢查當地的動物疫病情況,引進後還要隔離6個月再次檢疫無疫病後方可。政府絕對不允許進口他們認為高疫病風險的動物或從疫病高風險地區進口動物及動物產品。
8 .高效的養殖方式,提高了畜牧業的市場競爭力
澳大利亞的養殖業以家庭牧場和農場的形式運作。譬如距墨爾本市幾十公里外的澳洲美爾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牧場,該牧場擁有土地3000英畝,其中有1350英畝用於飼養奶牛,存欄奶牛1000頭,該牧場現由一對夫婦及其兒子外雇一個工人管理,既負責防疫、改良,還負責生產管理。全部使用自動擠奶機,所飼養奶牛平均每頭每年產奶6.5噸,牛奶送到另外一加工場,該場年利潤50萬澳元,充分體現了高效養殖給畜牧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於澳大利亞的人口少,農場主用的合同工也少,所有養殖的機械化程度高、單產高、效率也高。有的農場主草場面積非常大,都是採用計算機管理農場,通過直升飛機管理畜群或進行噴葯除草、殺蟲,有的地方牛羊一年才能見到一次人。由於天然養殖,不用任何飼料添加劑,所生產的牛奶是目前最優質的,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9. 教育、科研和推廣緊密相連
澳大利亞的農業高等教育和農民專業培訓由各個綜合大學、職業專科學校、函授教育機構等完成,教學、科研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占整個科研經費的70%,其他的由企業、社團贊助或靠合作研究、技術轉讓及各種有償服務等所獲收入。國家還設有各類研究機構,承擔技術開發研究、基礎研究和技術咨詢與推廣。他們緊密聯系生產實際,與生產者簽訂合同,開展合作和研究工作,其成果直接用於實際生產。

『陸』 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人均有多少耕地

是澳大利亞,特別令人意外,看地圖澳大利亞有差不多一半的面積是沙漠和草原,氣候比較好的東南部有很大的大分水嶺山脈,把水汽擋在了東南沿海一小部分地區。

世界耕地分布圖,澳大利西南部也有大把耕地,不過兔子太多,種植的秧苗很小的時候就會被兔子吃掉一部分,澳大利亞的人弱爆了,拿美味的兔子沒辦法,打死後一般丟棄,他們不知道紅燒兔子有多好吃,絲毫不比竹鼠差,洋人只知道吃牛排,真想去澳大利亞開一間兔肉館,每天花點時間就能在地里捕到兔子,或者去抓一天,賣一周半個月。兔子皮毛還可以出售,用來做衣服,兔皮大衣挺保暖的。

『柒』 澳大利亞能養活幾億人

首先,養活人口最重要的是資源,就拿澳大利亞耕地面積來說吧,澳大利亞有50多萬平方公里的耕地,換算成畝就是7億多畝左右,按照澳大利亞土壤的肥沃程度來看,就算一畝能產個2000斤吧,那麼就是1.4萬億斤,當然也不能全部種糧食,但是,即使按照一半算澳大利亞仍然可以達到7000多億斤的糧食儲備,按照人均糧食消耗與儲存來算,大概能養活三億多人!當然,還有另外一方面,澳大利亞草原面積400多萬,現在有三億多頭粗放牛羊,一年隨隨便便就能得到幾百億斤的牛肉羊肉!再說水源吧,事實上澳大利亞並不是很缺水,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政府不讓開發,現在澳大利亞缺水了一般用的都是海水淡化產生的自來水,價格也不是特別貴,完全能夠接受,當然,澳大利亞要是真有錢,完全可以變成一個永遠不缺水和養活三億人的國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適宜居住的面積,澳大利亞氣候溫和舒適的地帶也就十幾萬二十萬,但是世界十大宜居城市中澳大利亞就佔了三個,可想而知,就拿墨爾本來說,8000多平方公里只有幾百萬人口,墨爾本作為澳大利亞的港口與金融中心,完全可以像上海一樣居住兩三千萬人口,一平方公里完全可以建造100棟大樓,你要知道新加坡也才不過700平方公里,都能居住著500多萬人口,還能成為城市花園,可想而知,要是真想開發墨爾本居住個一個億的人口問題都不大,當然,那隻是特殊的情況下,否則城市交通壓力大!澳大利亞宜居的城市可不僅僅只有墨爾本,悉尼,堪培拉,三個城市,只是其他城市沒什麼人居住而已,否則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上面澳大利亞至少能夠佔一半以上!本來加上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距離文明世界不遠不近,遠離戰爭,安心發展,成為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並不難,但是.....爛泥扶不上牆,可惜了這片土地了

『捌』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為何他們的養羊業會如此興盛

因為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澳大利亞有著廣闊的土地資源,人均土地面積很大,而且澳大利亞還擁有豐富的草地資源,這為羊提供了足夠的食物,因此,澳大利亞人就非常樂意將土地變成農場,而自己去當個自由自在的農場主。而且從環境方面來說,澳大利亞環境非常穩定,而且國內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羊類沒有天敵,這非常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而且澳大利亞養羊也和歷史有關,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曾需要大量的養毛,而這時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全境地勢低平,草場遼闊簡直就是一個養羊的絕佳之地,因此,在英國的有意發展下,澳大利亞的養羊業也開始興盛了起來。

『玖』 澳大利亞的人文特點

澳大利亞的人文特點
http://austour.1736.cn/art/234/

澳大利亞英語
澳大利亞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英語國家,教育發達,國民綜合素質在發達國家堪稱前列,知識界和政府工作人員及其他白領人士均操一口地道的英語,文字表達也相當規范。但卻經常聽人說澳大利亞英語的語音、語調,甚至有些字眼奇怪難懂,卻又為何?

細究起來,澳大利亞英語與英國、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英語相比確有不同,有的母音發音方法有自己的特點,語言表達習慣與方式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情況在青年學生、工人、農民或下層百姓中更加突出,初來澳大利亞的人對此往往不習慣。有人說,這與當今澳大利亞的先人出身於罪犯不無關系。那些罪犯囿於鄙俗的生活圈子和異於常人的不幸遭遇,相互間交匯形成一套「自己的」語言和語音表達方式,喜歡用一種奇怪的腔調和一些含糊不清、狂盪不羈、嬉笑玩鬧的字眼(甚至臟話)來表情達意。再加上澳大利亞開發時期,管理罪犯的下級軍士往往缺乏文化教養,粗俗有加,於是上下傳承,久以貫之,形成了澳大利亞普通(下層)民眾的語言特點。

此外,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對英語表達方式的影響不可低估。有人統計,在澳大利亞,至少有四五百個常用的特殊字眼(如 kangaroo 和dingo)和表達方式(如g-day、gone hung、hard yakka 和within coose )「混跡」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數以千計的富有土著特點的地名和人名,經常會給人們(包括本地人)的語言溝通帶來麻煩和障礙。再有,英語中很多傳統的表達方式被「美國用語(americanism)」所替代,也是澳大利亞英語「難懂」的原因之一。

在澳大利亞居住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名字起得很具特色,它除了像歐美人那樣,體現各自的價值取向和對歷史名人、皇族(貴族)的崇拜以外,還常有以出生時孩子長相特點起名的。更有一些人的名字頗具時代特色,這同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生的人起名「建國」、「國慶」,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的人起名「躍進」、「東風」,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起名 「文革」、「敬東」、「學東」,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人起名追求靚麗浪漫和文化底蘊的情況很類似。

信仰趣談

澳大利亞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也有一些人信奉猶太教、回教和佛教。據說大多數成年人都是各種宗教的虔誠信徒。但奇怪的是,若與澳大利亞人交談起來,不少人會風趣地告訴你,他們寧可信仰「外星人」也不去信仰上帝。據1995年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80%的人相信外星人確實存在,70%的人認為「不明飛行物」是真的,有人甚至相信「不明飛行物」曾到過地球,並能「劫掠」人類。澳大利亞的成人中可能有74%的人信奉上帝,20%的人稱自己是無神論者,2%的人稱自己是不可知論者。在上世紀90年代的另一次問卷調查中,近四分之一的人宣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很多人乾脆不填寫「宗教」一欄。

撇開人們對於宗教難以說得清楚的這些「信」與「不信」,可以肯定,宗教的浸潤力對於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作用決不亞於法制的鉗制力對於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作用。究其實質,宗教和法律是治理社會的相輔相成的兩只手。宗教是一隻軟手,它能使人自覺自願地、舒舒服服地在精神上就範;法律是一隻硬手,它能使人們「非其所願」地規范自己的社會行為。宗教和法律成為保持社會平穩發展的兩個互依互存的車輪。從一定意義上講,澳大利亞今天的宗教活動場所已經不單單是做禮拜和講經傳道的地方,它似乎「離開」了統治階層當初設立教堂的初衷,成為人們進行社會交際、鬆弛身心、陶冶情性、傳換友誼,甚至休閑的大眾文化場所。

環保「王國」

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堪稱世界之最,無論哪個季節,無論走到哪裡,除卻陰雨天氣,撲入人們眼簾的永遠是湛藍如洗的蒼穹和輕盈飄動的白雲。原始古樸的國家公園、清新靜謐的城市綠地、遊人如織的金色海灘、人跡疏朗的山野小鎮、無處不在的花香鳥語、漫山遍野的牛羊牧場、遍地瓢香的葡萄酒坊,無不令人心曠神怡,如醉如痴。澳大利亞可以說是點綴在南太平洋浩瀚波濤中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澳大利亞人的環保意識極強,他們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抓環境保護,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財政經費,進行環境質量研究。他們的著眼點始終是人類活動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共進共榮,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澳大利亞人已經把環保意識納入到社會公德和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中。肆意獵殺海、陸生動物,破壞山林草場,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到處塗鴉,寵物戶外遺屎(即使有此情況發生,寵物的主人也一定用紙包起投入垃圾箱)以及進食野生動物和鳥類的行為在人們看來是不可思議和不能容忍的。

凡是乘坐飛機到過澳大利亞的人都知道,班機在停機坪停穩後,必須做的一件事是先進行機艙消毒,然後乘客才可走出機艙。這個雷打不動的制度已經堅持了幾十年。澳大利亞海關對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查驗極為嚴格,一旦發現隱匿不報的違禁物品,如鮮活植物、種子、肉蛋奶類食品和木製品之類,就會遭到重罰。這是保證國家環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澳大利亞注冊機動車為1174萬輛,按現有人口總數計算,每人平均佔有0.5輛汽車。如此眾多的汽車整日在街上跑來跑去,但很少聞到汽車尾氣的味道。澳大利亞法律規定,不符合技術指標的汽車絕對不準上路,不符合標準的汽油不能出售。
澳大利亞對於水質的管理極其嚴格,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要嚴格凈化處理,直接向地表河湖排放的事從未發生過。獵取野生動物、鳥類的事件聞所未聞。有的小鳥 「傻」得可愛,有時竟敢跑進人們的家裡喳喳亂叫,向人乞食。野外驅車你會經常發現公路兩側樹著繪有動物圖形(如袋鼠、樹袋熊)的標志,提醒開車人要注意野生動物的出沒。

環境保護是物質文明發展的自然,是精神文明發展的自然,是社會進步的自然,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人心的自然。我國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可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澳大利亞珍玩

澳大利亞建立聯邦以後,把全國劃分成六個州和兩個特區。由於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自然風貌以及人文特色的種種不同,各州都有自己的「昵稱」。昆士蘭稱自己為「艷陽之州」,以樹袋熊為州的標識;維多利亞稱自己為「花園之州」,以蜂鳥為州的標識;南澳稱自己為「節慶之州」,以針鼴為州的標識;西澳稱自己為 「昂奮之州」,以黑天鵝為州的標識;新南威爾士稱自己為「第一大州」,以鴨嘴獸為州的標識;塔斯馬尼亞稱自己為「度假之島」,以塔斯馬尼亞虎為州的標識;堪培拉稱自己為「國家首府」,以巨冠白鸚鵡為特區的標識;北領地稱自己為「自然之地」,以紅色袋鼠為特區的標識。

據地質學家研究,大約5500萬年以前,非洲、南美洲、印度和南極洲相繼脫離岡瓦納大陸,澳大利亞也隨即漂移出來。澳洲大陸的漂移造成了生物進化的獨特性,產生了十分奇特而眾多的生命種群。澳大利亞國徽上的袋鼠、鴯鶓和金合歡樹自不必再說,早以成為家喻戶曉的澳大利亞動物「明星」,樹袋熊(koala)的知名度似乎也不在其後。樹袋熊棲息在桉樹上,憨態可掬,整日懶洋洋地吃了就睡,醒了就吃,樹袋熊一天可以睡上20個小時。它腹部有個用以養育幼崽的皮囊,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樹袋熊極強的消化力,也造就了它一副強健的闌尾。據說樹袋熊的闌尾是全世界所有動物中最長的。袋熊(wombat)也是澳洲的有袋類動物,類似毛豬,經常躲在陰暗潮濕的洞中。鴨嘴獸(platypus)是一種卵生的單孔目動物,生活在湖泊和小溪中,它是澳大利亞20分硬幣上的吉祥物。針鼴(echidna)是另一類單孔目哺乳動物,渾身長滿硬刺。針鼴的獨特之處是可以伸出帶黏液的長舌,靈巧地撲捉昆蟲。它是澳大利亞5分錢硬幣上的吉祥物。

澳大利亞海域十分遼闊,澳大利亞人絕大多數居住在海濱城市,對大海情有獨鍾,水上活動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澳大利亞人過於依戀大海,往往忽略了大海中時刻窺伺人類活動的水中「殺手」,澳大利亞常常出現海生動物傷人的悲劇。近百年來,在東北部熱帶海灣被巨型海蟄吞食的就有六十多人。有些海濱浴場鯊魚傷人或食人的報道時有發生。

澳大利亞對他們的幾項「世界之最」,視如家珍,聽下來叫人嘖嘖稱奇,昆士蘭大堡礁曾發現過3公斤重的生蚝,北領地的螞蟻身長可至4厘米,蟻山可高達3.95米,14公斤重的螃蟹曾出產於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的碩梨重達1.5公斤,雄鷹的雙翅伸開可達3.5米,維多利亞的蚯蚓可達4米長等等。

澳大利亞有若干處世界聞名的自然景觀,除了盡人皆知的大堡礁,還有綿延東南海岸(阿得雷德和墨爾本之間)數百公里的「大洋路」。那裡的海岸岩石由於千百萬年來大自然的風化和海水的侵蝕,形成了突兀清奇、氣勢雄渾、森然搏人的景象,其中尤以「十二門徒」一段海岸為精粹。每天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再有就是土著人於4萬年以前在澳大利亞中央(艾麗斯泉附近)的大漠中發現的那一塊神秘莫測的巨石。巨石東西長3.1公里,南北長1.9公里,高348米,繞石一周9.4公里。這塊巨石每天隨著不同角度的陽光照射,會變成不同的顏色,它被土著人尊為聖物。每年大約有30萬人光顧這里。除了悉尼歌劇院,這里可以說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了。

澳大利亞國內國際航空事業極其發達。澳大利亞qantas公司的班機能飛抵世界各個角落。我國同胞搭乘過qantas班機的不在少數,但知曉qantas其意的恐怕不多。qantas的全意應為「昆士蘭和北領地航空服務(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澳大利亞qantas航空公司成立於1920年,一向以清潔安全、服務周到被國內外遊客所青睞。

澳大利亞在西方資本主義大家庭中是一個年輕的「小老弟」,但又是南太平洋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在國際事物中有相當的影響力,澳大利亞對自己一向充滿自信和自豪。澳大利亞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

澳大利亞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名為《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1984年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歌。這首歌是澳大利亞的自畫像,它以舒緩柔和的曲調唱道:

全體澳大利亞人,讓我們快樂吧!
我們年輕而自由,
我們有金色的土地和勞動創造的財富。
我們的國土為海洋所環繞,
我們的土地富於自然的恩賜,
她美麗、富饒而稀有。
讓歷史的每一個時期,
推動美麗的澳大利亞前進。
讓我們快樂地歌唱,
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
在南十字星座燦爛的星光下,
我們用自己的心和雙手辛勤地勞作。
為了將我們的聯邦建設得舉世聞名,
對那些遠涉重洋到來的人們,
我們有無盡的土地來分享。
鼓起勇氣,讓我們一起,
推動美麗的澳大利亞前進,
讓我們快樂地歌唱!

「土」「白」之爭

據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研究,大約5萬多年以前,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新幾內亞島嶼的原始人類駕著獨木舟跨海來到澳大利亞,成為最早定居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土著居民膚色灰黑,以狩獵和採集野食為生。土著人以小游牧家族或部落的形式,散居北部。現今北領地科卡杜國家公園方圓數百公里的山洞中,還有大量被火燒過的彩色石頭的發掘。十分遺憾的是,土著人的生活情景早已隨著歷史的煙雲飄盪得渺無蹤跡了。

大約500年前,有一些漂洋過海的探險者從澳洲大陸北邊浩瀚的波濤中跌跌撞撞地闖入澳大利亞。1688至1699年,英國人威廉•皮丹爾也兩次來到澳大利亞,探險西北部的荒蠻之地。皮丹爾對這里可能感覺不佳,探險之後草就了一份興味索然的報告,呈送英國政府。英國政府被他的報告所「誤導」,由此對這塊「南方大地」失去興趣。

半個多世紀以後,英國舊事重提,又派海軍船長詹姆士•庫克率領船隊探險澳大利亞。1770年4月,庫克船隊到達澳大利亞東南海域,興奮地發現了大陸東南部的雄姿。庫克隨即北上,邊走邊繪制海岸圖,9天以後在植物灣(後來發展為悉尼市)登陸。接著又揮師北行3千公里,抵達昆士蘭,進而登上托列斯海峽的約克角,並插上英國國旗,向全世界宣布英國領有澳大利亞東南部各地,並冠其名為新南威爾士。庫克船長對他的發現雖然做了一番生動細致的描述,也曾引起英國「開發」澳大利亞的興趣,但那時英國人仍然裹足不前。

美國獨立戰爭以後,英國失去北美的罪犯流放地,於是又想起了澳大利亞。1788 年1月,英國一支由11艘船組成的船隊,押解著736名罪犯登上新南威爾士植物灣,開始定居澳大利亞,隨即英國又任命了象徵英國王權的地方長官----新南威爾士州督。從此,英國人開始了主宰澳大利亞的歷史。

英國人的到來使澳大利亞土著人與世無爭的原始生活環境受到襲擾,土著人不斷收縮活動領域。土著人十分厭惡這位遠方到來的「客人」,雙方沖突連年不斷。英國人登上澳大利亞初期,土著人總數尚有50萬。隨著英國人的擴張和對土著人的殺戮,土著人人數銳減,低谷時總數不足30萬。

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土著人仍然得不到公正待遇。直至1900年,澳大利亞憲法還赫然規定,「在聯邦、各州和聯邦其他部分的人口統計中,土著人不列其中。」土著人得不到人的待遇,更談不上公民身份、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土著人為此向白人統治者展開了不懈的斗爭。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舊址門前的草坪上,尚有土著人「安營紮寨」的草棚,終日有人駐守,向聯邦政府靜默示威。看來,土著人向聯邦政府爭取各種權利的斗爭勢將曠日持久地繼續下去。

移 民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澳大利亞曾是一個沉悶、單調、種族單一的國家。1901年的移民法案明文規定,移居澳大利亞的人必須通過「歐洲語言」的測試。該法案遭到非議,人們經常譏諷,到底能有幾個來自非洲和亞洲的移民知道「凱利(澳大利亞開發時期一個草寇的名字)」和羅馬文字。截止上世紀50年代,全國總人口的90%出生在澳大利亞,8%的人口出生在英國和紐西蘭。到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歐洲和亞洲50萬移民的到來,澳大利亞才逐漸發展成一塊充滿活力和情趣的熱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的有識之士主張施行人口膨脹政策,50萬移民隨即到來。經過一段緩慢而痛苦的磨合,外來民族將他們的技能和觀念逐步滲入到因循守舊的澳大利亞白人文化,白人固守的「白澳政策」不斷遭到外來移民的猛烈攻擊,迫使白人不得不接受多元文化的現實,「白澳政策」開始走向末路。1973年惠特拉姆代表的工黨當政,惠特拉姆向全世界宣告澳大利亞「廢止任何種族和膚色歧視」。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宣言,而不是行動。

近年來,移民澳大利亞的人數又呈下降趨勢,每年來澳移民不到10萬人。移民當局要求來澳定居的人必須「比現有的澳大利亞人更加優秀」。目前,移民的主幹依然是不列顛人、愛爾蘭人(佔13%)和紐西蘭人(佔9%)。以下是香港人(佔8%)、越南人(佔7.5%)、菲律賓人(佔5%)和印度人(佔4.5%)。

共和之路

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時,曾花費大量時間在民間徵集國旗圖案,據說當時有3萬多人捲入設計國旗圖案的熱潮。澳大利亞的國旗底色為深藍色,上邊綉著南極十字星座(五顆星),旗的左上角綴著英國米字旗圖形,象徵著臣屬英國的關系。

2000年澳大利亞關於共和制的全民討論中,很多熱心共和的人紛紛拿出自己的國旗設計圖案,有趣的是不管哪種圖案都少不了南極十字星座。澳大利亞人認為南極十字星座給他們帶來光明、吉祥和幸福,他們鍾情南極十字星座。南極十字星座已經成了澳大利亞人崇拜的「圖騰」。

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曾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全民辯論,是繼續向英國君主稱臣,充當英聯邦的一員,還是走共和之路?工黨主張全民公決,並提出到2000 年脫離英聯邦,不再向英國稱臣,實行共和制。這一主張亦曾得到英國一些皇族的支持。澳大利亞主張實行共和制的熱心分子還設計了一系列「澳大利亞共和國」的國旗圖案,供大家討論了相當一段時間,最後終因種種勢力的明爭暗鬥和莫衷一是而偃旗息鼓。

澳大利亞這次關於共和制的討論雖然歸於「失敗」,但它對澳大利亞社會發展方向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它反映出英國皇權制度在澳大利亞的衰敗和澳大利亞人民對「共和」的企盼。澳大利亞最終走向共和制是大勢所趨,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

資源大國

澳大利亞土地資源非常富庶,正如國歌歌詞所唱「我們有金色的土地和勞動創造的財富」,但其土地價值被人們所利用的還不及三分之二。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和日本。澳大利亞的生財之道之一是取自日本、紐西蘭、英國、美國、韓國、中國和東南亞等國入境旅遊者的收入,每年達140億澳元。黃金、礦產、鋼鐵、小麥、畜牧產品和酒類等產品的出口成為澳大利亞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達197億多澳元。

世人戲稱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牛羊確實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澳大利亞農牧場面積達4.7億公頃,約佔大陸面積的60%,全國大大小小的農牧場14 萬多個。澳大利亞常年蓄養1.4億只美利奴羊,羊毛出口佔世界市場70%的份額,畜牧業每年為澳大利亞創造280億澳元的財富。乳製品生產也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澳大利亞人年均消費的牛羊肉總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每人每年要吃掉100公斤牛羊肉),牛奶、乳酪的人均佔有量就更不要說了。

澳大利亞有一首世界聞名的鄉村歌曲,曲名叫「羊毛剪子咔咔響」,它以粗獷輕快的曲調表現出澳大利亞農牧生活的豪放景象。澳大利亞還是啤酒和葡萄酒的生產大國,澳大利亞啤酒和葡萄酒一向以色正味醇享譽全世界。澳大利亞人嗜酒為樂,說他們「整日蹲在酒缸里」決不為過。據統計,澳大利亞人每人年均要喝140公升啤酒,僅次於德國(147公升)和比利時(143公升),每人每年還要消耗19公升葡萄酒。

抵牾難平

澳大利亞建國以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比較平穩,在化解勞資矛盾、控制失業人口比例和平抑通貨膨脹等方面把握得比較平穩。澳大利亞勞動力總數近千萬,其中大約 70萬人是失業人口(約佔8.5%)。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失業率呈上升趨勢。但值得慶幸的是,同期的通貨膨脹率卻從10%降至3%以下。所以,盡管不少人時常對失業和通貨膨脹牢騷滿腹,但依然該吃還吃,該喝還喝,該穿還穿,該玩還玩,好像並未感覺到生活的艱辛和購物的窘迫。在澳大利亞,工資水平高的不多得,工資水平低的也不少得,原因是高額累進的個人所得稅法發揮著「均貧富」的杠桿作用,它能使「富的不富,窮的不窮」(澳大利亞人每年要向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繳納1500多億稅金,其中600多億是個人所得稅。年工資收入2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是20%,年工資收入5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是 47%)。澳大利亞保持社會穩定的措施除了個人所得稅法,還有失業救濟保障制度(約有490億元的投入)、退休金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約有270億元的投入)。

足額兌現的退休金能使老年人衣食無虞、安度晚年;醫療保險制度又使人們了卻了無葯無醫的疾苦和煩惱。這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保證澳大利亞人能始終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但也有人時不時地抨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說這一套法規,特別是失業救濟制度已經變成那些好吃懶做的人的保護傘。

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人曾自詡自己的小家庭是一塊溫馨的樂土,陶醉在「媽媽-爸爸-孩子」三人組成的安樂窩里。但近年來由於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家庭離異和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如果以上世紀70年代家庭完整率為100%計,90年代已經降至51%。全澳每年結婚人數平均為 10多萬人,但年平均離婚人數竟達5萬之多,在全世界排名第3位,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統計顯示,澳大利亞離婚的男人總數已近40萬,婦女達50萬。家庭離異和單親家庭在澳大利亞變得越來越「時髦」了,但深受其害的卻是那些可憐無辜的兒童。

教育與科技

澳大利亞是一個文化教育水平十分發達的國家,按人口比例衡量,澳大利亞人均佔有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澳大利亞現有人口1982萬,但有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 68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92所,在校生250萬。承擔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大學中心有600所,在校生154萬。有中小學9590所,在校生323萬。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對各級、各類教育的投資達240多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澳大利亞重視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教育產業,國際留學生在校生總數大體維持在16萬左右,國際留學生每年為澳大利亞創造50億元的財政收入。

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強大的、無所不在的遠程教育體系,國內外在學學生數百萬。目前,澳大利亞總人口中有30%以上的人具有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澳大利亞的教育無論從理念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已經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完成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澳大利亞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不少驕人的發明和創造。1917年,墨爾本葯學家喬治•尼古拉發明了止痛葯,至今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用於頭痛治療。仿生耳目前已經被廣泛用於聾耳的矯正和助聽,但可能很少有人了解,這項造福人類的重大發明是墨爾本大學格雷姆•科拉克教授所領導的科研團隊於1978年所做出的。這項發明剛一問世,就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車禍而完全失聰的病人。

澳大利亞人特別喜歡戶外活動,無論是野餐,還是烤肉都離不開冷飲,這在夏季十分炎熱的澳大利亞,幾乎是野外活動的必需品,但如何在野外也能及時喝上冷飲卻成了惱人的問題。1950年,麥利公司的主創人員突發靈感,並很快付諸設計和生產。於是,手提式啤酒塑料冷藏箱在澳大利亞問世,並迅速行銷全世界。

澳大利亞的實用科技也有不少令人矚目的產品,如人們每天都要接觸的鈔票就具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澳大利亞的鈔票是「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重大發明。這種鈔票不是紙票,而是由一種特殊的樹脂製成,耐磨耐折不怕水浸,便於消毒處理,具有極強的防偽性能。目前有20多個國家都在使用澳大利亞的鈔票製作專利。

使澳大利亞人感到驕傲的還有獲諾貝爾獎的數項重大發明。勞倫斯•布來格創始的x光晶體學、霍華德•菲洛里發明的青黴素、約翰•埃克爾斯的神經學、麥克法蘭•白奈特的免疫學、約翰•康福斯的酶化學和彼得•多赫提的病毒學等,在拯救人類疾患、建立全新學科以及促進相關學科發展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至今仍然造福於人類。此外,澳大利亞的生物技術、太陽能動力、葯物學、天體物理等,在當今科技領域都佔有重要地位。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平均一人多少牛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