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西南部的地形是什麼
澳大利亞西南部的地形是高原,地勢是北高南低。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㈡ 澳洲西海岸有哪些島嶼或者城市
島嶼:梅爾維爾島、巴瑟斯特島、巴羅島、伯尼爾島、羅特內斯特島等。
城市:達爾文、德比、布魯姆、珀斯。
㈢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是屬於什麼地形那為什麼叫大分水嶺呢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分西、中、東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原,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其名稱是大分水嶺。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
大分水嶺,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3000公里,寬約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其中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
地貌
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里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水利工程
澳大利亞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海拔一般為800米~1000米),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背風坡,因此,較為乾旱。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惜餘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庫,通過自流或抽水,經隧洞或明渠。將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調入墨累--達令盆地。這就是澳大利亞文明世界的雪河調水工程。調水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一是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農牧業的發展;其二是產生了巨大的發電效益,電能輸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為調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庫,點綴於綠樹雪山之間,形成了旅遊勝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質大為改善,生態環境宜人。
㈣ 澳大利亞東臨什麼洋西臨什麼洋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南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70%。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岸線長達37521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㈤ 澳大利亞的主要鄰國是
澳大利亞的主要鄰國有: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
1、東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英語: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簡稱東帝汶,是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
東帝汶曾經被葡萄牙殖民統治,1975年後爆發內戰,之後被印度尼西亞吞並。1999年8月,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獨立。
2、巴布亞紐幾內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英語: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簡稱巴布亞紐幾內亞,46.28萬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10萬平方公里。是南太平洋西部的一個島國,是大洋洲第二大國,英聯邦成員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
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里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名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得名於島名。全境共有600多個島嶼。主要島嶼包括新不列顛、新愛爾蘭、馬努斯、布干維爾和布卡等。海岸線全長8300公里。
3、索羅門群島
索羅門群島(英語: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屬美拉尼西亞群島。西南距澳大利亞1600公里,西距巴布亞紐幾內亞485公里,東南與萬那杜隔海相望,是英聯邦成員之一。
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面積2.84萬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160萬平方公里。
4、新喀里多尼亞
新喀里多尼亞(法語:Nouvelle-Calédonie,英語:New Caledonia),位於南回歸線附近,是法國在大洋洲東南部的一個特別集體("Sui generis" Collectivity)。
該地區整體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組成。作為法國的海外屬地之一,除官方語言法語以外,美拉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亦通用於此。
5、紐西蘭
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又譯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國家,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㈥ 為什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卻仍有大片沙漠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卻仍有大片沙漠的原因是冷空氣的影響。其實澳大利亞是非常乾燥的,平均一年下來,澳大利亞的降水量是非常少的,因此也造成了很大的區域非常的乾燥。
澳大利亞比較濕潤的東邊居住的人口是比較多的,但是西部跟東部的環境和氣候就恰恰相反,西部也就是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區,這里的冷空氣非常的強烈,如此強度的冷空氣是不利於植物的生長的,時間久了的話,澳大利亞西部的植物就慢慢的減少。而且冷空氣在的地區降水量也非常的少,甚至還會不斷的吸收這個地區的水分。
所以其實這就是澳大利亞的氣候結構所決定的,不是說一個地區四面環海就一定是非常濕潤的,同樣可能出現沙漠地區。就算在中國境內,也有四季如春的昆明,同樣也有乾旱缺水的陝北地區。而且澳大利亞因為氣候乾燥的原因,特別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在極度乾燥的環境中,只要有一點點火星就很可能會引發大范圍的大火。
在缺水的時候,澳大利亞的袋鼠都會到當地人的家裡的空調排水孔去喝水,這足以說明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已經找不到水了。
㈦ 澳大利亞東臨()洋,西臨()洋。領土主要包括()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
澳大利亞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領土主要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
有很多獨特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有華僑華人67萬左右,占定居人口的3.41%。
(7)澳大利亞西邊有什麼擴展閱讀:
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3萬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
㈧ 澳大利亞西面的是什麼寒流
西澳大利亞寒流
簡稱「西澳寒流」。是由西風漂流轉向後形成的。它沿澳大利亞西岸北流,約在南緯20°附近匯入南赤道海流。流速約為0.2—0.3米/秒。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乾燥少雨。有降溫減濕作用
㈨ 在澳大利亞西部的高原叫什麼
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區位於大洋洲的大陸小部低地區與南澳地壘和裂谷區以西地區。包括西部高原及南部海岸狹長平原,佔有整個大陸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佔大陸總面積的60%,西部高原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部分,和古陸台范圍大體相符。
它原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古陸基底由前寒武紀花崗岩、閃長岩、輝綠岩等組成,年齡多在20—30×108a。大陸形成後,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內,古老的山系被蝕低、夷平,地表上還殘留一些孤立的山地。第三紀末期,西部高原再次抬升,遭受切割,局部地區有火山活動,形成玄武岩被。自更新世後半期起,氣候開始變干,西部高原在乾燥氣候條件下形成廣闊的沙漠。
勞倫琴低高原
高原西南部有縱向的達令山脈,西北部有哈默斯利嶺。北部有金伯利高原和阿納姆地,前者多河流切割而成的平頂台地,其西南為利奧波德王嶺。高原東部有麥克唐奈山脈和馬斯格雷夫嶺,位於其間的阿馬迪厄斯盆地是一片砂礫平原,為阿馬迪厄斯鹽沼所在,其中有艾爾斯巨石,約居大陸中心,為世界上最大的獨塊岩體。高原東南端的南澳斷裂山地包括弗林德斯嶺和洛夫蒂嶺,後者向東北延伸為巴里爾嶺。高原南部有寬廣荒蕪的納拉伯平原直逼海岸。
㈩ 澳大利亞的東面和西面各自是什麼性質的洋流
東面就是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面就是西澳大利亞寒流
暖流溫暖潮濕,帶來了南太平洋上的暖濕氣流,使得沿岸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季風氣候向高緯度蔓延
寒流從高緯度帶來低溫,濕潤的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