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是什麼
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人類化石及較早的人類骨骼明顯地有兩種類型,一類是骨骼粗壯、身材魁梧的人群,如科薩克、塔爾蓋、莫斯吉爾、科阿沼澤等;另一類是骨骼較為細致、身材纖細的人,如凱洛、芒戈湖等。兩者的文化也不相同。
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不過距今3萬多年,以後可能會發現更早一些的人類化石,但不可能太早,應該不會比5萬年多多少。因此,可以肯定,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是由其他地區的早期人類遷入的。但對他們究竟來自何方這個問題,長時期來有著不同的意見。
1922年,人類學專家在分析爪哇發現的瓦賈克頭骨性狀時,就曾指出它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的關系。1946年根據爪哇發現的特里尼爾和桑吉蘭直立人化石以及昂棟頭骨的性狀,提出爪哇的材料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和現代人有著明顯的相似性,表明澳大利亞的現代人是由爪哇的直立人經昂棟、瓦賈克發展而來的,因為澳大利亞的塔爾蓋、科休納頭骨等保留了一些類似猿人的原始的粗壯性狀。但也有人認為爪哇的人類化石與澳大利亞的人類化石在形態上沒有明顯的聯系。
伯塞爾在1949年、1967年和1977年一再倡導三次混合說。他根據現代人形態的變異,提出過去發生過形態上不同的人群,三次經過印度尼西亞到澳大利亞的理論。第一次為大洋洲小黑人,其來源地點不明;第二次為默雷伊人,其來源與阿伊努人有關;最後一次遷入的人群是以印度為其進化中心的卡彭塔里人。弗里德曼、洛弗格倫在1979年,索恩在1980年,提出兩種來源的理論。他們認為,在澳洲曾經有過兩次互不相乾的遷移。一是南路,一批以粗大骨骼為代表的體格魁梧的人來自東南亞,可能從爪哇經過帝汶而進入澳大利亞西北部,然後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是北路,可能是從中國華南來的體態較為纖細(根據骨骼)的人群,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進入澳大利亞東北部,隨後沿東海岸南下,其中一部分也許最後越過陸橋而到達塔斯馬尼亞。這兩批不同來源的人群互相混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其形態介於這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對澳大利亞近鄰地區發現的人類化石的形態分析,也有助於我們了解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
柳江頭骨是在我國南方形成中的蒙古人種的最早代表,同時其許多性狀在一定程度上處於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
爪哇的瓦賈克頭骨,一方面有一些性狀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如明顯的齒槽突頜,鼻腔下緣不明顯,頭骨壁很厚,牙齒巨大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與蒙古人種相似的性狀,如寬闊和平扁的面部,平扁而不凹陷的鼻根等。但瓦賈克頭骨的年代一直未能確定。最初從其石化程度判斷,認為可能屬更新世晚期;後來得知骨的成分以及同相關動物群的對比,表明其年代較晚,可能屬全新世。
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頭骨,一方面具有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的一些性狀,如額骨長,眶間寬度小,眶上脊部分盟顯前突等;另一方面又與周口店的山頂洞101號頭骨有相似的性狀,如很發達的眉間區和寬闊的眶上溝等。
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也有類似的情況。
從以上所作的比較中,表明柳江人、瓦賈克人、塔邦人、尼亞人和艾塔普人是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之間的過渡型,這也暗示,存在著原始人類從我國華南地區逐漸遷徙到澳洲的可能性。
② 澳大利亞的由來是什麼澳大利亞現在是一個主權國家,最早是英國人建立的殖民地,後來成為了英國人建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國家,沒有自己的國家首腦,由英國女王擔任名義的國家首腦。屬於殖民地獨立的一種形式。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殖民者發現的東西都歸發現者所有。殖民地都是靠暴力去搶奪和佔領的。南美、南亞都一樣。
③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
澳大利亞土著人起源於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兩個國家,大概在兩萬年前乘坐小舟從印尼劃到澳大利亞,或者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直接通過陸橋來到澳大利亞(當時巴布亞紐幾內亞跟澳大利亞是連在一起的)
④ 澳大利亞是怎麼來得有什麼歷史
來源: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
歷史:
1、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2、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3、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逐步向內陸發展。
4、1900年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
5、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4)澳大利亞起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象徵:
1、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2、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⑤ 澳大利亞的由來
澳大利亞是個聯邦,它的正式國名就叫做「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enwelth of Australia)。那麼它為什麼是個聯邦呢?原來在組成一個統一的聯邦之前,澳大利亞有六個各不相干各自為政的獨立的殖民地,各個殖民地都有自己的議會,自己的總理,還有自己的一套法規政策,連對外進行貿易都有各自不同的關稅制度。
一七八八年,滿載第一批英國流放犯人的所謂「第一艦隊」抵達澳洲大陸東海岸後開始建立了第一塊殖民拓居地。當時這塊殖民地很大,包括了現在的塔斯馬尼亞州、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後來又有了與新南威爾士殖民地並存的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兩塊殖民地。
到了一八五零年,英國政府同意給這些殖民地有限的自治,澳大利亞就被劃分成了六塊單獨的殖民地。為什麼當時澳大利亞沒有直接建立一個統一的殖民地,而是被劃分成六塊,又用了五十年的時間才形成一個統一的聯邦呢?
當初英國會把澳大利亞劃成六個不同的『自治領』,跟真正的殖民地不同,基本上是自治的,只是在外交和國防上由英國代管。這六個自治領互不隸屬相對獨立,為什麼呢?因為澳大利亞太大了,有三十個英國那麼大。在一七八八年剛開始建立殖民地時只建立了一個殖民地,當時菲利普總督率領第一艦隊在悉尼登陸,沿東海岸向北向南發展,向北到了布里斯班,向南到了塔斯馬尼亞到了維多利亞墨爾本一帶。這些殖民點都由悉尼的新南威爾士一個殖民地政府進行管理。但很快他們就發現距離太遙遠了,由一地管理這么遙遠地方的殖民地太不方便了。比如塔斯馬尼亞來往要用帆船,來往一趟要好幾個星期。所以當時就在塔斯馬尼亞設立了一個副總督,有很大的自主權。後來塔斯馬尼亞的移民和官員要求乾脆自己管自己,不要受新南威爾士政府的管。他們向英國提出了這一要求,在一八二五年就成功了,塔斯馬尼亞變成了一個直接由英國管理的殖民地。出於同樣的原因,到了一八五一年維多利亞,到了一八五九年昆士蘭也都脫離了新南威爾士政府,變成了獨立的殖民地。南澳和西澳距離悉尼更遠,開始成立就沒受新南威爾士政府管。
有史料記載,實際上從一八五零年英國決定把管理權交給這六個殖民地時,就已經有議論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聯邦。後來各個自治領的政府也感覺到了有這個需要,也有了這種可能。首先他們有這個基礎,因為六個自治領都是同宗同源,都來自英國或者愛爾蘭,講同樣的語言,有同樣的文化背景,同樣的生活方式,這是基礎。第二就是條件,首先是交通和通訊的極大改進。電報是在一八四四年出現在美國,到了一八五四年時澳大利亞就建立了第一條電報線路,在墨爾本和吉隆之間。到了一八五八年,墨爾本到悉尼,墨爾本到阿德萊德的電報線就開通了。到了一八七七年,西澳首府佩斯到阿德萊德的有線電報線路也開通了。交通方面首先是道路越修越好,鐵路也出現了。一八八三年,悉尼到墨爾本的鐵路建成了。一八八七年,墨爾本到阿德萊德的鐵路開通。一八八九年,悉尼到布里斯班的鐵路也開了。這樣這些交通和通訊把這六個當時的自治領越來越緊密地聯合在一起。
另外他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共同需要把他們聯系在一起。比如第一就是國防。在國防上他們不可能依靠一萬多公里以外的英國,需要自己防衛自己。六個殖民地就像六個小國,各自建立自己的國防系統很昂貴也不夠強大。假如合在一起,既有效又強大。尤其是一八八三年到一八八四年德國佔領了澳大利亞北邊的近鄰新幾內亞。德國當時是英國的敵國,自然也是英國殖民地或自治領的敵國。那麼敵人跑到大門口來了,這些自治領馬上有了緊迫感,要聯合在一起保衛自己。另外在外交上,六個小國合在一起講話才更有力量。當時昆士蘭曾經因為德國佔領了新幾內亞而和英國交涉,要英國採取行動,結果英國置之不理。昆士蘭感到如果六個自治領合在一起講話,英國就不會這樣藐視我們了。另外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想阻止有色人種特別是中國人的入侵。在一八五零年五一年開始的淘金熱中有大量的中國人來到了澳大利亞。當時沒有入境限制,誰願來誰來。到了一八六幾年,維多利亞、南澳和新南威爾士都禁止中國人入境。可昆士蘭還允許中國人入境,到一八七零年以後還有大批中國人跑到昆士蘭去,一度華人佔了昆士蘭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一旦進入昆士蘭,他們就可以從陸路再前往其它地方。所以其它的自治領就認為需要採取統一行動,禁止一切有色人種進入澳大利亞,讓澳洲成為白人的國家。
雖然它們有這么多的共同需要,這么好的條件和基礎,但每個自治領都有自己的利益,這些利益之間有沖突。比如領土的劃分,南澳就要求把新南威爾士西部邊境一個礦業重鎮BrokenHill劃歸己有,說這個鎮離自己更近,而且居民大多數都來自南澳。維多利亞則認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農業區墨瑞河平原應該完全劃歸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當然不同意。人口少的自治領怕受人口多的領地的欺負,因為成立了聯邦,人口多的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在議會中就會佔多數,就會通過有利於他們自己的議案,小弟弟們就會吃虧。當然後來他們有了解決辦法,就是在眾議院也就是下院的議員以人口決定,但在參院只按州來劃分,每個州都有同樣數目的議員,不是憑人口。眾院通過的法案必須經過參院批准才能生效,這樣如果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通過了對自己有利的議案,小的自治領還可以在參院聯合起來把議案否決掉。
還有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是首都設在哪裡。當時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在經濟實力和人口上都互不相讓。後來達成了妥協,首都既不設在悉尼也不設在墨爾本,要另建一個首都。地點選在哪兒呢?最後確定是設在新南威爾士境內,但是必須距離悉尼一百英里以上,以免受悉尼的影響太大。同時在新首都建成之前,臨時首都設在墨爾本,給墨爾本一些補償。
說起澳大利亞聯邦,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也就是有聯邦之父美譽的亨利·帕克斯爵士。您手邊若是有一張澳大利亞的五澳元紙幣或者是一枚一澳元的硬幣,那上邊可能就有帕克斯爵士的畫像。
亨利·帕克斯曾經是殖民地政壇上非常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曾經連續五屆出任了新南威爾士殖民地政府的總理。有人評價說,他的演說有種演員般的激情,而他長長的白發和連鬢胡須又給人一種基督門徒般的感覺,使他擁有了眾多的追隨者。
這位技工出身的政治家可以說對澳大利亞的前途擁有非同一般的遠見卓識,在一八八七年就首次提出了將新南威爾士更名為「澳大利亞」的構想,可惜他為擺脫英國殖民地影響的這一努力沒有獲得成功。帕克斯並沒有氣餒,繼續積極推動使各殖民地聯合組成一個國家的理想。一八八九年,他在滕特菲爾德藝術學校發表了歷史性的演說,呼籲各殖民地代表聚集一堂制定一部成立聯邦議會、建立一個統一國家的憲法。這一演講在澳洲政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也因此被譽為「澳大利亞聯邦之父」。
一九零一年,澳大利亞聯邦正式成立了。可惜帕克斯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天。
在帕克斯逝世一百周年時,澳大利亞皇家鑄幣廠發行了以他的肖像鑄造的一澳元硬幣,並正式將他稱為「聯邦之父」。後來又發行了印有他的肖像的五澳元紙幣,以紀念他對澳大利亞歷史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⑥ 澳大利亞由來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20%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這段時間被定義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有文字記載的澳大利亞歷史開始於歐洲探險家第一次達到這片土地。這段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以1901年成為大英帝國領地前後為分界點。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有很多獨特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有華僑華人67萬左右,占定居人口的3.41%。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⑦ 澳大利亞的來源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20%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⑧ 澳大利亞名稱是怎樣來的
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17世紀以前,土著居民就分布在整個澳大利亞大陸。1770年英國航海者第一次探測澳大利亞。那時人們在南半球發現了這塊大陸,認為它是一塊一直通往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這個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就是「南方的陸地」。
後來人們才逐漸發現澳大利亞大陸四面臨海,它同南極是隔著遼闊的海洋的。盡管如此,「澳大利亞」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
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澳大利亞原住民來自何處
澳大利亞目前人口不多,其中白種人佔90%以上,但是最早居民並不是白種人,而是澳大利亞原住民。科學家證實澳大利亞原住民是從外部移入的。
最早提出澳大利亞原住民起源問題的是英國航海家羅伯特·菲茨羅伊,他在1839年認為,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原住民和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是非洲黑人的後裔,或是乘船時偶然被暴風吹到這里來的,或是逃亡的黑奴。這樣便出現了關於澳大利亞原住民起源的「非洲說"。這種說法顯然是毫無根據的,早為考古資料和有關人類學、民族學和歷史語言學的資料所推翻。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大利亞原住民是從大陸外部移入的觀點是正確的,是有價值的。
大約與哈威特同時,德國學者格雷布納就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起源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所謂「文化圈」或「文化層」理論。格雷布納指出,在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中有四種不同的文化層或文化圈,這四種文化是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地區傳播到澳大利亞大陸來的。
此後學者一直不斷地探討這個問題。隨著科技手段突飛猛進,我們離揭開澳大利亞原住民起源問題的答案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