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是英國的殖民地
曾是。
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
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
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
至此,英女王只是名義上的澳洲元首。
附:
英聯邦的53各成員國: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 , 巴哈馬 ,孟加拉 ,巴貝多,貝里斯 ,波札那 ,汶萊 ,喀麥隆 , 加拿大 ,塞普勒斯 , 多米尼加聯邦 ,斐濟 ,甘比亞, 迦納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印度, 牙買加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模里西斯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尼日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萬那杜
B. 英國的殖民歷史是怎樣的
英國殖民歷史
16世紀至20世紀初葉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進行的侵略擴張。英國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國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國的殖民擴張對世界近代歷史和地理政治的演變均有極大影響。 原始積累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在這一時期的殖民擴張,始於16世紀迄於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興起。在這一時期,商業資本起了主要作用,商業資本家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推動者。殖民掠奪通常由政府授予享有特權的貿易公司進行。當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稱霸海上時,人跡罕見的北美東岸成為英國最早的殖民活動地區。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東岸共建立13個殖民地 。17世紀20~30年代 ,英國相繼佔領了西印度群島的聖基茨等地,把這些島嶼變成種植園、販奴基地和海盜出沒之所。
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消滅及荷蘭3次對英商業戰爭均遭敗北後,海外擴張的優勢已為英國取代。18世紀,英國開始同法國爭奪殖民霸權,1689~1763年間,兩國有過4次戰爭,每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的殖民地大為增加。1713年,法屬新斯科舍半島、紐芬蘭和哈得孫河沿岸,西屬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均轉歸英國。特別是由於七年戰爭的勝利,英國不僅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領土,還奪得格瑞那達、聖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內加爾。西班牙的佛羅里達也給了英國。
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給英國以沉重打擊 。此後,英國殖民的重點遂轉向東方,特別是印度。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東方的殖民機構,1612年,該公司擊敗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莫卧兒王朝獲得貿易特權。1757年普拉西一役 ,奠定了英國在印度斯坦的統治地位。1767~1799年4次進攻並最後佔領邁索爾土邦。1803~1804年打敗馬拉特人的反抗,囊括了克塔克以及恆河與朱木拿河(現稱亞穆納河)之間的大片沃土。英國還從荷蘭手中奪得蘇門答臘(1784)和馬六甲。從吉打蘇丹手中割走檳榔嶼(1786)。 1668~1711 年英人J.庫克考察了澳大利亞東岸和紐西蘭,英國隨即向該地移民。 在反拿破崙戰爭中,英國搶佔了法國、荷蘭、西班牙的許多海外屬地。 工業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工業革命興起後,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開始了工業資本掠奪殖民地的時期。
1813年,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權被撤銷,英國大量機制紡織品湧入印度,摧毀了當地傳統的棉織手工業。1843~1849年英國先後兼並信德、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從而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進而向印度外圍擴張。1814~1815年割去尼泊爾南部土地;1824、1852年兩次侵略緬甸,將阿薩姆、若開、丹那沙林並入英屬印度。1864~1865年又將不丹的達吉嶺和噶倫堡並入英屬印度。1824年,荷蘭被迫將新加坡劃歸英國,馬來亞劃歸英國勢力范圍。1841年和1842年汶萊先後將沙撈越和北婆羅割給英國 。1847年汶萊受英「保護」。1839年,英國佔領土耳其統轄下的亞丁港。1857年又占丕林島。
在非洲,1843年英國兼並納塔爾。1808、1861和1874年,塞拉里昂、奈及利亞和黃金海岸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
自1764年起,瀕臨南美東岸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經法、英、西、阿根廷等國易手後,1833年終為英國所得(始稱福克蘭群島)。 英國不滿足於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兩次鴉片戰爭後,不僅要中國賠款、開辟通商口岸,還割去了香港(1842)和九龍半島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英國為了加強統治,於1858年撤銷東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權,將印度改為直轄領地。
對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英國採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為自己工業的附庸。 金融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19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英國逐步喪失其工業世界的壟斷地位,但資本輸出和殖民擴張仍然領先。
1876年 ,英國將印度命名為印度帝國 ,繼續向其周圍擴張 。1876年 ,占俾路支 ,1878~1879年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1886年占曼德勒,完成將緬甸並入印度的計劃 。1887年宣布哲孟雄(錫金)受其保護。同年,荷屬馬爾地夫群島改受英國保護。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窺伺中國的新疆、雲南和西藏。掠奪新疆的陰謀最後為清軍粉碎。雲南在1876年被迫開放,增闢商埠,擴大領事裁判權,西藏在遭到1888年和1904年的兩次入侵後,亦被迫開放,承認英國的領事裁判權。英國還乘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之機,於1898年強租威海衛。同年又強租九龍半島北部及其附近島嶼,為期99年。在馬來半島,經不斷蠶食,馬來半島南部均落入英國之手。1907年英、俄兩國在伊朗劃分了勢力范圍。
在大洋洲,1874年英國占斐濟 ,1884年宣布巴布亞為保護地。1893~1904年又先後佔有所羅門、湯加、吉爾伯特、庫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島。1906年,與法國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島。在地中海,1878年從土耳其手中奪得塞普勒斯島。
非洲是帝國主義瓜分的最後一塊大陸。英國奪得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1868年和1885年,先後將巴蘇陀蘭和貝專納納入保護領地。1887年占祖魯蘭,1889年,C.J.羅得斯的南非公司成立後,加緊掠奪辛巴威及尚比亞河以北廣大地區,並於1895年命名這一地區為羅得西亞。經過同德、法、意各國的激烈爭奪,在19世紀末,東非的索科特拉島、索馬里、烏干達、肯亞、桑給巴爾島等地先後淪為英國的保護地。
1882年,埃及實際上變成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80年代埃及統治下的蘇丹,爆發馬赫迪起義,曾趕走英埃侵略軍,建立自己的國家。1899年,這個國家被英軍扼殺,實際上淪為英國殖民地 。經過英布戰爭 ,英國佔領了布爾人的兩個共和國——德蘭士瓦和奧倫治。1910年,德蘭士瓦、奧倫治和開普、納塔爾組成新的自治領——南非聯邦。
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英國所佔份額最大。1876年時它已擁有22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25190萬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39350萬人口,相當英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V.I.列寧稱英國為「殖民帝國主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奪取了德國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並在戰後以委任統治的名義納入帝國領域,其中西南非洲分給南非聯邦、坦噶尼喀由英直接統治,多哥與喀麥隆與法國共管,德屬新幾內亞和諾魯分給澳大利亞。西薩摩亞交給紐西蘭。此外,原屬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約旦)和美索不達米亞也劃歸英國。
C. 澳大利亞是什麼時候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的
早在1606年,已有兩位荷蘭航海家抵達並登陸過澳大利亞,他們是最早發現澳大利亞的外來人或者白人。1770年8月22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6�1庫克和他的一艘船抵達澳大利亞東海岸,這位英國船長根據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的《英王制誥》,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殖民地,並首先採用了澳大利亞這個稱呼。澳大利亞現在有一家大學叫詹姆斯�6�1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澳洲各地也有很多馬路和街道以詹姆斯�6�1庫克命名,很多地方也有他的塑像,紀念此人。
1788年1月26日,英國首批移民1350人乘坐11艘船抵達澳大利亞,之後,英國人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
1900年,全部六個英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很有現在「網路知道」投票選答案的味道呢),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 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由於1788年1月26日是首次有英國移民正式大批登陸的時間,且1月26日也是現在澳大利亞的國慶日,這個日子是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一致認定的澳大利亞建立時間。1988年1月26日,澳大利亞全國舉行過各種盛大的慶祝活動,紀念建立200周年,該年澳大利亞郵政發行的郵票的主題就是「澳大利亞200周年」。
但如果以何時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來算,澳大利亞的建立時間是1901年1月1日。2001年一月,澳大利亞發行的郵票和各種紀念幣的主題是「我們成為聯邦100周年」。
D. 澳洲是何時成為英國殖民地的
1770年,英國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主權。[4]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E. 澳大利亞是怎麼變成英國殖民地的
據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
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
F. 有關英國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殖民統治的詳細情況
英國在十八世紀中葉,統治了澳大利亞和新西南,澳大利亞英國是以移民的方式將澳大利亞的土著人趕走的,和新西南不同,是靠武力征服的。十九世紀後期二十世紀初期由於英國統治地位的動搖,和本國經濟的停滯,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明斯法案,將這兩個地方作為自治領地統治,現在這兩個國家依舊尊英女皇為最高的統治者,下面設總督。
G.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在澳大利亞殖民了多久現在澳大利亞全都說英語的嗎
從17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人、法國人到達此地,尤其是十七世紀末,英國人進入澳大利亞後,澳大利亞土著人對這片大陸長達5萬年的占據宣告結束。1770年英國宣稱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一名在悉尼定居,並且在悉尼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此後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度為英國的罪犯流放地(penal colony),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個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澳大利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英國的君主就是澳洲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是否要用共和體制來取代女王,最後結果是否定的。
H. 為什麼近代英國能獨佔澳大利亞呢
事實上,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而總督,則是代行元首職務的一種存在。
那麼,既然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一切,要從世界近代史說起。
實際上行使澳大利亞元首職能的人,是澳大利亞總督。澳大利亞總督由澳大利亞的政府元首(總理)提名,而後經英國女王許可,方可確定地位。當然,澳大利亞總督也不具備任何干涉澳大利亞行政的許可權。
既然不論英國女王還是澳大利亞總督,都不具備干涉澳大利亞政局的許可權,而澳大利亞的政府又來自民選,並且主權上和英國平等,因此,澳大利亞是正兒八經的主權獨立國家。
I.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殖民地時期,英國對其的統治是什麼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J. 澳大利亞原來不是英國殖民地么,它是怎麼獨立的
現在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國家的一員,所謂英聯邦國家就是在二戰後,根據威斯敏斯特法案,英國承認其殖民地國家擁用自主權利,同時仍作為聯邦國家,宣誓效忠英國女皇,女皇仍是這些國家的君主!這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獨立浪潮已經波及全世界,英國因為戰爭自身實力削弱,無法在進行統治。還因為聯合國的成立,英國可以利用他們作為一個選票的來源,有利於於自己在世界舞台的發言權,也是英國彌補自己實力削弱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