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斐迪南·麥哲倫、詹姆斯·庫克、達·伽馬等。
1、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1500年5月24日),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
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1506年5月20日),義大利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的一個他叫做「聖薩爾瓦多」的地方登陸,而不是計劃中的日本。
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
盡管哥倫布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是萊夫·埃里克松),但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辟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3、斐迪南·麥哲倫
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 ;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
1519年—1522年9月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麥哲倫在環球途中在菲律賓死於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並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4、詹姆斯·庫克
詹姆斯·庫克,FRS,RN(James Cook,1728年10月27日(舊制儒略歷)-1779年2月14日),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
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制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在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制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
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制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奮進號(HMS Endeavour)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制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
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制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
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2月14日,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遇害身亡。
5、達·伽馬
瓦斯科·達·伽馬 (約1469—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語:Vasco da Gama),出生於葡萄牙錫尼什,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
青年時代的達·伽馬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 ,後到葡宮廷任職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 ,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1524年,達·伽馬在印度科欽去世,享年5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斐迪南·麥哲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詹姆斯·庫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達·伽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貳』 澳大利亞曾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James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BotanyBay),當中有736名囚犯。
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
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AustraliaDay)。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為土著人。
(2)澳大利亞庫克船長是哪個國家的人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
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88年「第一艦隊」的到來使其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叄』 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詹姆斯·庫克、麥哲倫、達伽馬、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恩里克王子、鄭和等。
1、麥哲倫
斐迪南·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 ;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
1519年—1522年9月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麥哲倫在環球途中在菲律賓死於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並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2、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
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3、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1394年3月4日—1460年11月13日),全名唐·阿方索·恩里克,維塞烏公爵(O Infante Dom Henrique Duque de Viseu)。是葡萄牙親王、航海家,因設立航海學校、獎勵航海事業而被稱為「航海者」。
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船隊在非洲西海岸至幾內亞一帶,掠取黃金和象牙,抓捕黑奴,並先後佔領馬德拉群島等。
4、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一說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里國。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5、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帝國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的一個他叫做「聖薩爾瓦多」的地方登陸,而不是計劃中的日本。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
盡管哥倫布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是萊夫·埃里克松),但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辟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肆』 最先發現澳大利亞的人是誰澳洲是那一年由誰發現的
英國探險家和航海家詹姆斯·庫克(俗稱庫克船長)於18世紀後半期率領「奮進」號進行探險航行,發現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但英國歷史學家彼得·特里克特的最新研究發現表明,早在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就已到達今天的澳大利亞,並繪制了比較准確的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圖。
『伍』 四大航海家是哪四位
四大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庫克、麥哲倫。
1、哥倫布成功的首航1492年8月3日,出海的一切已准備就緒。一支將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隊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個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倫布的旗艦聖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哥倫布一生中最愉悅的日子要算他回來後的幾個月,4月中旬他被召進宮,並且得到了將軍的封號,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倫布意料之外。哥倫布也因此成了風雲一時的英雄。
2、達·伽馬,葡萄牙人(約1460~1524.12.24)年,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落末貴族。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3、詹姆斯·庫克是英國的一位探險家、航海家和制圖學家。詹姆斯·庫克他由於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而聞名於世。通過這些探險考察,他給人們關於大洋,特別是太平洋的地理學知識增添了新的內容。庫克船長在太平洋和南極洲的偉大的航行為世界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繪制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圖的人。
4、麥哲倫,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險。地點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但他的船隊依然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被世界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他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5)澳大利亞庫克船長是哪個國家的人擴展閱讀:
中國航海家鄭和
中國的航海家鄭和15世紀初,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
鄭和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
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陸』 澳大利亞這塊大陸是被誰發現的!哪個國家的人
現在都是認為1768年,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發現了澳洲東部,並於1770年佔領東岸一帶。從此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被稱為「Australia」,意思是「南方的陸地」。
『柒』 庫克船長
航海人物—庫克船長
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是英國的一位探險家、航海家和制圖學家。他由於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而聞名於世。通過這些探險考察,他給人們關於大洋,特別是太平洋的地理學知識增添了新的內容。他還被認為在通過改善船員的飲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來預防長期航行中出現的壞血病方面也有所貢獻。庫克船長在太平洋和南極洲的偉大的航行為世界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繪制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圖的人。
庫克於1728年10月27日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8歲時,他在一家船主那裡找到一項工作並且到波羅的海作了幾次航行。當英法戰爭爆發時,他作為一名強壯的水手應徵到皇家海軍服役。不到一個月他被提升為大副。四年之後升為船長。1759年,他授權指揮一艘艦船參加了聖·勞倫斯河上的戰斗。1763年,戰爭結束之後,庫克作為縱帆船「格倫維爾」號的船長承擔了紐西蘭、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調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後來由英國政府予以發表。
庫克船長的小屋
1768年8月26日,庫克率領「奮進」號啟航去調查太平洋中維納斯航道並考察該海區的新島嶼。伴隨他的有一名天文學家,兩名植物學家和一名善長博物學的畫家。他先向南航行,後向西轉彎,繞過好望角,於1769年4月13日到達塔希提島。調查了維納斯的航道之後,於6月3日他的調查船駛向紐西蘭。在那裡他逗留了六個月的時間並把兩個島嶼標繪在海圖上。後來他沿著澳大利亞的東海岸航行。他把澳大利亞取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稱所有權屬於英格蘭。
航行到爪哇之後,他穿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海峽,取道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返回英國。他到達英格蘭的時間是1771年6月12日。在1772年7月13日,庫克再次從英格蘭啟航。他這次航行的目的是想去驗證「在南方還存在著一個大陸」的報道。他乘「探險」號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好望角附近,開始橫跨大西洋。至1773年1月,在大西洋上兜了一個圈子,卻沒有發現「南方大陸」。後來則向紐西蘭航行。從那裡出發,他考察了新赫布里底,把復活節島和馬克薩斯群島標進了海圖,並且訪問了塔希提和湯加群島。另外,他還發現了新喀里多尼亞和帕默斯頓、諾福克及紐埃諸島。於1775年7月29日他返航到英國。
庫克與他的船隊
庫克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航海是在1776年7月12日從英格蘭啟航的。這次的目標是考察北太平洋和尋找繞過北美洲到大西洋的航道。繞過好望角之後,庫克橫渡印度洋到達紐西蘭。從那裡又航行到塔希提島。後來他們繼續航行。在聖誕節前夜他們看到了一個島嶼。這個島嶼他命名為「聖誕節島」。進一步向北航行,他發現了夏威夷群島。1778年2月他們看到了現今的俄勒岡海岸並且返回朝北航行,穿過白令海和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後來,因沒有找到向東的航道而又返回夏威夷。在那裡,於1779年2月14日他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
庫克船長
作者:夢中的旅行
詹姆斯·庫克(1728年10月27日-1779年2月14日)英國探險家及航海家。曾三度遠征太平洋,並探索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線。他同時也是地圖製作者;經度儀航海測定船位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治療壞血症的第一位船長。常被稱為庫克船長。據記載,南半球的紐西蘭、澳大利亞最早是由詹姆斯·庫克發現的。今日紐西蘭北島和南島間的海峽,就依他的名字命名為庫克海峽(COOK STRAIT)。南太平洋中也有一個群島以他命名為庫克群島。生平
1720及1730年代-1728年出生在英格蘭約克郡,是蘇格蘭移民。
1740年代-開始跑船當水手,但僅在英國附近的海域工作。
1750年代-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曾被派往北美洲參加英法戰爭。
1760年代-庫克開始他長達20年的遠征,於1779年在夏威夷過逝,死因至今不明,據知應為和夏威夷土著起了沖突之後被殺害。在他三次長征中,隨行畫家約翰·維伯John Webber以及威廉·霍奇William Hodges留下了不少的珍貴航海繪圖紀錄。第一次遠征
庫克在1768年開始第一次遠征。該年8月26日從他從英國普利茅斯起航,橫越過整個大西洋,經過巴西,再往南繞過南美最南端合恩角(Cape Horn),進入太平洋,隔年(1769年)4月到達南太平洋的大溪地(Tahiti),接著又向西航行到現在的紐西蘭。探索了南島、北島之後,繼續往西到了澳洲。接著北上經過爪哇、印度洋後,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開始回程,在1771年抵達英國。第二次遠征
1772年庫克再度離開英國,前往南太平洋。這次他反方向,由西向東南下繞過非洲的好望角,穿過南極圈,到達紐西蘭。接著他花了很多時間一一探索南太平洋中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三點連成三角形中間的島嶼,包括有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湯加(Tonga)、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和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然後經南美、大西洋,在1775返回英國。在人類探險歷史上,庫克是第一位由西向東環繞地球航行,並證實南極大陸(Antarctic Continent)存在的人。第三次遠征
1776年7月12日庫克再度由西向東,准備探索北太平洋,他繞過好望角,經印度洋,澳洲,紐西蘭後再往北,從大溪地之後再向北,發現了歐胡島、庫伊島和尼豪島(Niihau);也就是今天的夏威夷群島。1778年2月他往東抵達了北美洲的奧勒崗海岸,並朝北探索北冰洋。據知他們經過了白令海與白令海峽,但無法橫越北冰洋,只好南下回到了夏威夷。2月14日庫克在夏威夷去逝。隔年(1780年)10月4日,他的船?奮勇號?( The "Endeavour")才回到英國。如今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堪培拉,還保留著庫克的小木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達137米的巨大噴泉。
故事:庫克船長與「金星凌日」的不解之緣
差不多每隔120年左右,一個黑點就會穿越一次太陽。這個墨黑的小點近乎一個完美的圓,但它並不是普通的黑點,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到這個黑點的。而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和探險家之一詹姆士·庫克,也就是蜚聲世界的庫克船長也與金星凌日有一段不解之緣。
庫克船長奉命出征
1782年8月12日,庫克船長帶領「奮進號」從英國港口城市普利茅斯港起錨,向塔希提島的方向駛去。塔希提島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一年前剛剛被歐洲人「發現」,那裡荒蕪人煙,尚未開發,當時,就連地圖繪制員可能也不知道地球的那個角落是否存在大陸。
對於庫克而言,那次航行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現代人探索月球或火星。他要帶領「奮進號」在浩瀚數千英里的廣闊海洋上航行,尋找一塊方圓只有20英里的陸地,而當時他們沒有如全球定位系統(GPS)一樣的導航設備,甚至連塊精確的手錶都沒有。而在航行途中,危險的暴風雨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忽然出現(事實也確實如此)。一些未知的生命體也在海洋深處等待著。庫克當時已完全預料到船上可能會有一半船員回不到英國。
但庫克知道,這種冒險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次出航不僅能尋找大陸,還能觀測難得一見的金星凌日。庫克在航海日誌中寫道:「(1782年8月12日)下午2點,我們起錨遠行,船上共有94人。」「奮進號」年輕的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的思想更加浪漫,他寫道:「我們離開歐洲,向天堂駛去,不知道要多長時間,也許永遠吧。」他們的任務是在1769年前到達塔希提島,然後落戶於島上,建立一個天文台,觀測金星凌日現象,希望通過金星凌日的觀測計算出太陽系的規模。而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科學願望的英國皇家學院為庫克此行提供了經費。
太陽系的規模是18世紀科學界最主要的難題之一,與目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本質的問題差不多。在庫克那個年代,天文學家只知道繞太陽公轉的6顆行星,而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他們也只知道這些行星的相對間距。以木星為例,它與太陽的距離是它與地球之間距離的5倍,但它們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它們的絕對距離是多少,這一切在當時還是未知數。
但金星是揭開這一謎底的關鍵。埃德蒙·哈雷爵士在1716年便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從地球上看,金星偶爾會穿越太陽。它就像墨黑的圓盤一樣,緩慢地穿過太陽黑子。哈雷推斷,如果從地球上不同地方觀測到金星凌日現象出現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天文學家就有可能運用視差原理計算出地球與金星的距離,然後還能測算出太陽系中剩餘星體的規模。
但問題是金星凌日實在罕見,每243年大約會出現4次,這種天文現象出現的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哈雷本人在有生之年就沒有機會見到金星凌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曾在1761年計算出金星凌日的時間,但由於天氣和其他因素,他們計算出的數據大多不準確。如果庫克和其他人在1769年未能觀測到金星凌日,那麼地球上所有的天文學家在1874年下一次"金星凌日"出現之前,都有可能去世了。
殘酷的海上之旅
庫克的那次遠行經常被比作一次太空探險任務。托尼·霍維茨在描寫庫克旅行的《藍色緯度》里寫到:「『奮進號'肩負的任務不僅一次發現之旅,它還是測試最新理論和最新科技的實驗室,其重要性可與今天的太空飛船相媲美。」
尤其是「奮進號」的船員就如同海軍與「航海的災難」——壞血病--的斗爭過程中的豚鼠(常被用來做實驗)。人體內只能儲存相當於6周左右的維生素C,一旦這些維生素C用完,水手將會普遍感到疲勞,甚至牙床腐爛、大出血。在18世紀,一些船隻通常有一半船員死於壞血病。「奮進號」裝載了各種各樣用於實驗的食品,庫克強迫船員吃泡菜和麥芽汁等一些東西。如果有誰拒絕吃,就會遭到鞭打。
據霍維茨說,事實上,在那段日子,任何庫克平均幾天就會用鞭子抽打他的船員。在1769年到達塔希提島時,庫克他們已經向西連續航行了8個月,所用時間相當於現代宇航員在前往火星途中所耗費的時間。當「奮進號」航行到合恩角時,已經有5名船員失去了生命,另一名絕望的水手在「奮進號」隨後在太平洋航行的10周時間中跳海自殺。由於「奮進號」是成角度向塔希提島航行的,因此極易受到風暴的襲擊。此外,「奮進號」沒有與任何「控制中心」有聯系,同時又沒有提前警告風暴即將來臨的衛星氣象圖像,航行途中可謂是危險重重。不過庫克獨出心裁,他用沙漏導航,用打結的繩索測算「奮進號」的速度,用六分儀和年歷,再通過觀察星星估計「奮進號」的位置。這既機智又充滿危險。
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在1769年4月13日,也就是金星凌日出現前大約2個月終於到達了塔希提島。庫克在航海日誌中寫道:「此時我們只有少數幾個人上了傷兵名單... 船員們都普遍非常健康,這主要歸功於吃泡菜。」然而,庫克和他的船員們對塔希提島非常陌生,這可能就像我們現在對火星一樣。但在塔希提島上生存並不需要「太空服」,相反,島上相當舒適,有人類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島上的居民也非常友好,渴望與庫克他們進行交易。班克斯認為這「是世外桃源最真實的寫照...是一個人想像中的理想家園。」但是,塔希提島的植物群、動物群、風俗和習慣與英國的完全不同,這種差異簡直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奮進號」的船員既陶醉其中,又對此感到好奇。
留下的觀測紀錄並不多
無怪乎在1769年6月3日金星凌日現象最終出現那一天,庫克和班克斯對此的描述只有寥寥數語。他們用從英國帶來的特殊望遠鏡,觀測到金星成了一個小黑點,在眩目的太陽盤面上慢慢穿過,但這種現象卻無法與塔希提島本身的魅力相比。班克斯的航海日誌用622個字描述了那天的金星凌日現象,其中只有不超過100字是描述金星的。
這主要是因為班克斯當時正在對他與塔希提島國王塔洛和國王的妹妹努娜早餐談話以及那天晚些時候「三位漂亮的女士」拜訪他等事情進行記錄。班克斯在談到金星時說:「我與塔洛國王、努娜和他們的幾位主要隨從一同去了觀測站,與同事們一起觀測。我們讓他們看金星穿越太陽的情景,並讓他們理解我們此行的目的。之後,他們離開了,我也跟他們一起走了。」塔洛國王或班克斯是否對金星凌日留下深刻印象,班克斯對此沒有記錄。
庫克的描述稍微詳細一些:「那天可以說是天遂人願,晴空萬里,非常適宜觀測。我們具備了我們所希望的觀測金星凌日整個過程的所有優勢:我們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金星周圍的大氣或朦朧的陰影,但這也干擾了我們看到金星與太陽接觸的精確時間。」「金星周圍朦朧的陰影」一直是個大問題。穿過金星大氣的強烈陽光使金星圓盤邊緣顯得很模糊,使庫克測算金星凌日出現時間的精確度降低。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庫克測算的金星凌日出現時間與「奮進號」上的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的一些數據不相符,他們觀測到的金星凌日出現時間大約相差有42秒。
庫克和格林都觀測到了「黑滴效應」。在金星接近太陽的邊緣時——計算金星凌日出現時間最關鍵的時刻--太陽邊緣一側的黑色區域好像慢慢地接觸到金星。你也可以把拇指和食指靠得非常近,對「黑滴效應」進行演示:把兩根手指放在眼前,然後逐漸縮小手指間的距離。在兩根手指就要快碰在一起之前,你會看到手指之間的細縫有個暗色帶。約翰·威斯特法爾在本月寫給《天空與望遠鏡》雜志上指出:「這只是兩個模糊的由明變暗的梯度加在一起所產生的結果」「黑滴效應」(比如金星大氣的模糊現象)使得天文學家很難指明金星凌日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黑滴效應」不僅對塔希提島上的庫克是個問題,而且對於全世界所有的觀測者都是問題。事實上,即使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做出了很大努力,他們(包括庫克)在地球上76個觀測點都對1769年那次金星凌日現象進行了觀測,但由於不十分准確,不足以測算太陽系的規模。直到19世紀天文學家使用照相技術記錄下一組金星凌日的照片時,他們才計算出太陽系的大小。
觀測反而成了一件「小事」
庫克當時並沒有過於注意那些事,因為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來自英國皇家海軍的密令命令他在觀測完金星凌日後馬上離開塔希提島,在塔希提島和紐西蘭之間尋找大陸或大片土地。在第二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奮進號」一直航行在南太平洋上尋找大陸。
18世紀的一些科學家宣稱,為了平衡北半球出現的人口高速增長而導致的土地相對減少的局面,人類必須尋找適合人居住的大陸。而當時「奮進號」上的船員甚至一度近兩個月沒見到陸地。就連庫克也猜測可能並不存在未探明的土地或未知的「南半球陸地」。在行進過程中,庫克遇到了勇猛的紐西蘭毛利人和澳大利亞土著人,並發現了數千英里長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海岸線。而「奮進號」還曾與澳大利亞大堡礁相撞,差一點沉沒。
後來,庫克在雅加達中途停留了10周,對「奮進號」進行大修,當時7名水手死於壞血病。雅加達人口稠密,疾病到處蔓延。庫克本來打算盡快離開那裡,但因修船耽誤了太長時間,結果,包括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在內的人一開始便隨「奮進號」(後來又有8人加入)航行的38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死於在雅加達感染上的疾病。霍維茨寫到:「『奮進號'40%的傷亡率在當時並不希奇。事實上,庫克後來還因為自己表現出來的對船員健康異常的關心而受到稱贊。」
1771年7月11日,「奮進號」返回英國港口迪爾。倖存下來的船員環遊了整個地球,他們記錄了數千種植物、昆蟲和動物,遇到好幾個新的種族,而且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大陸的努力。這是一次史詩般的航行,觀測金星凌日反而成了庫克探險行程中一件「小事」,由於過分陶醉於塔希提島的風土人情以及受到「黑滴效應」的影響,他觀測的結果並不理想。但正是由於那次航行,人們將金星與庫克聯系起來。事實上,也許我們可以說觀測此次金星凌日的最佳理由便是因為詹姆士·庫克。
現在,我們又將看到這種百年不遇的天文現象,因此千萬不要錯過。本月8日,將再次出現金星凌日。屆時,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或廣播了解金星凌日,也可以架起望遠鏡親自觀測。仔細觀測金星那墨黑的圓盤如何在太陽上慢慢經過,這同時可以使你回到一個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1769年的塔希提島,一個部分地球還有待探索的時代。難道你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嗎? (編譯/任秋凌)
參考資料:新浪科技 等
『捌』 哪兩個國家派早期探險家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英格蘭和荷蘭嗎
荷蘭探險家在航海的時候,第一次到達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紐西蘭的名字就是荷蘭人給命名的,塔斯馬尼亞島的名字也來自荷蘭探險家。然後是英國的庫克船長全面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岸線。是荷蘭和英國派早期探險家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玖』 庫克是哪一個國家的
庫克,Cook,是一個姓,你要問哪個庫克??
如
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1728-1779),著名的庫克船長,除了他恐怕國人也不知道有哪位庫克了
原澳大利亞總理約瑟夫·庫克 (Joseph Cook,1860—1947)
美國數學家馬修·庫克(Matthew Cook,1970—至今)
等等
『拾』 澳大利亞是誰最先發現的英國人還是法國人求答案
荷蘭人稱這片土地為新荷蘭。約25年後,另一位荷蘭人(Abel Tasman)先後在1642及1644年創下了兩次航海壯舉,並發現了今天的塔斯曼尼亞省(Tasmania)。並將澳大利亞南,西及北部海岸繪入航海圖。直到1768年,庫克船長(Captain Cook)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才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在1770年佔領東岸一帶。開始了澳大利亞的大移民歷史。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後不久,美國便宣布獨立,迫使英國要另覓地方流放罪犯,於是便在澳大利亞開辟新監獄。看了這個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