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人口為什麼不能從東部遷移到中西部
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地形也比較平坦,水資源比較充足,對外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環境人口容量比較大。
中西部地區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交通不便,經濟比較落後,環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不能向中西部地區移民。
祝你學習進步!
㈡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分布在東南和西南的主要區位因素
東南和西南靠近大海,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炎熱多雨,適合作物生長。而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乾燥。
㈢ 澳大利亞在世界上的哪個方向上,用東南西北和東南,東北和西南和西北回答,杜絕亂回答
你這個問題問的,要看你是相對於什麼地方來說呢。你比如相對於北京來說,澳大利亞就位於北京的東南方位;相對於紐約而言,就在紐約的西南方位;相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而言,澳大利亞就在西北方位。絕對位置就是南半球、東半球。
㈣ 澳大利亞在中國哪個方向
在中國東南方向
中國在北半球,澳大利亞在南半球
中國經度范圍:73°33′E至135°05′E
緯度范圍:3°51′N至53°33′N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烏蘇里淺灘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47〃N)。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立地暗沙(3°51′N,112°16′E)(在曾母暗沙西南約15海里)。
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澳大利亞的經緯度范圍:
41ºS—10.5ºS
113ºE—153.5ºE
㈤ 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發源於大分水嶺西側,向西南注入印度洋.______湖低於海平面16米,是澳大
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為墨累河,它發源於大分水嶺兩側,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澳大利亞的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平均海拔150米,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是該國的地勢最低點. 故答案為:墨累;北艾爾. |
㈥ 澳大利亞在中國的什麼方位
澳大利亞在中國的東南方向。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6)澳大利亞的什麼移植到我國西南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簡史
在英國人來澳洲大陸以前,這塊大陸生活著土著人。1657年,荷蘭人最早來到這塊大陸,但他們認為該地無資源就選擇了放棄。170年,航海家庫克發現這塊大陸並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宣布其為英國領土。
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需要一塊地方安置犯人,1788年1月26日,阿瑟:菲利普船長帶著第一批犯人登陸澳洲,並建立了第一個英國殖民區。1月26日也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犯人流放地。由於需要技術人員來生產糧食、建造房子,英國又陸續移民許多自由民,悉尼成為第一座城市。
1797年,英國軍官約翰·麥卡瑟( 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一批西班牙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19世紀50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來自歐洲、美洲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迅速增長。
1901年1月1日,6個殖民區組成聯邦,建立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地,實際是個獨立國家。1931年,取得內政和外交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政府啟動移民計劃,該計劃已為澳大利亞帶來600多萬移民。
迄今為止,已有來自200多個不同國家的人在澳大利亞安家落戶。1986年,英國女王簽署《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英國法律在澳大利亞失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是全球經濟最發達、國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經濟以農業、采礦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享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手持麥穗的國家」、「南半球的聚寶盆」等美稱。
澳大利亞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教育業是澳大利亞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新興產業,在世界范圍內佔有重要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深造,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
㈦ 澳大利亞在我國的哪個方向
在中國的東南方向。澳大利亞南半球(南緯30°),中國在北半球(北緯30°)
澳大利亞(Australia),全稱為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1.793萬平方公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
1788年至1900年,曾是英國的殖民地。1901年,殖民統治結束,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國家。澳大利亞一詞,意即「南方大陸」,歐洲人在17世紀初葉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 即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擁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曾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㈧ 澳大利亞四面臨海,為什麼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很廣,並且一直延伸到西海岸
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及成因
一、澳大利亞氣候特徵
澳大利亞氣候的基本特徵是乾旱區面積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環狀分布和全大陸普遍暖熱.
(1)乾旱區面積廣大、比例最高.全大陸平均年降水量為470 毫米,除南極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還少許多,只相當於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 毫米的地區 (276.5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5.9%.250~500 毫米的地區(249.14 萬平方公里)佔32.4%,兩者合計佔大陸總面積的68.3%;超過1,000 毫米的地區(51.36 萬平方公里)僅佔6.5%,遠小於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極洲外也是最小的.
(2)澳大利亞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呈向西開口的半環狀圖式,即自北、東、南三面向內陸和西部沿海減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 毫米之間,東北部的凱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206 毫米,最大達5,360 毫米,中部平原的埃爾湖附近最少,不足100 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這種分布圖式在各大洲中是獨一無二的.
(3)全大陸普遍暖熱,特別是夏季內陸地區炎熱程度不亞於撒哈拉沙漠區.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在內陸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區在30℃以上,塔斯馬尼亞島中部為16℃,東南部高山地區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於一月平均最高氣溫,除大陸北部受季風調節很少超過38℃外,全大陸南北皆在40℃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更高,如馬布爾巴為49.4℃,克隆卡里為53℃,中部的斯丟阿特(東經135°,南緯23.5°)達55℃,成為大洋州最熱的地方.全大陸夏季不僅炎熱,而且熱的時間也長,南緯20°~23°的內陸,日平均氣溫連續超過32.2℃的日數達150 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區連續37.7℃的高溫達64 天之久.澳大利亞的冬季與同緯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較也相當暖熱.七月平均氣溫全大陸絕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溫線橫穿大陸中部,北部在25℃以上,東南部山地氣溫最低,也為8°~10℃,僅個別山頭可達0℃以下.極端最低氣溫,內陸地區夜晚可見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記錄),其餘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見霜.
總之,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在三個熱帶大陸中,既不同於南美洲,又有別於非洲,具有其獨特性,這是在其所處緯度位置及大陸輪廓、地形、洋流、氣壓與風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
二、澳大利亞氣候成因
澳大利亞介於南緯10°45′~39°08′間,南北跨28°23′,是跨緯度最少的一個大陸,南北間溫差小,氣溫分布比較簡單.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99%的面積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使全年氣溫都比較暖熱,少雨區和沙漠的面積特別廣.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比較完整,增加了內陸離海的距離,最大達1,500 公里以上,影響了海洋氣流之深入內陸.
另外整個輪廓又是東西長、南北窄,擴大了東南信風帶控制的面積,內陸又無廣大河湖等水面調節,使大部地區更加乾熱.在地形上,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較低平,起伏不大,氣旋迴轉少,天氣穩定,很難致雨,使廣大的中西部氣候差異變小.
另外,東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長4,500 公里、高1,000 多米,東坡陡西坡緩,又緊逼東海岸,阻擋了東南信風從東面太平洋上帶來的暖濕氣流,使東坡多雨、西坡乾旱少雨,縮小了東部多雨區的面積,擴大了西部內陸乾旱區的范圍.中部平原縱貫南北有利於南北氣流之運行,使中部內陸盆地並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
澳大利亞周圍的洋流,在大陸北部沿岸為北澳暖流,東部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大陸北部和東部沿岸增溫增濕成為多雨區.南部沿海為西風漂流,西部沿海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了澳大利亞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
從大氣環流來看,澳大利亞大陸夏季氣壓帶南移,大陸北部為熱低壓中心,南回歸高壓帶位於大陸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風,炎熱而多雨;大陸中部和南部都吹東南信風,炎熱而乾旱;只有大陸東部山地東坡為迎風坡,有較多的降水.冬季氣壓帶北移,與陸上冷高壓相結合,高壓中心位於大陸北部內陸,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為高氣壓所籠罩,風從高壓中心向外吹,所以乾燥少雨,只有大陸西南角和東南角吹海上來的西風,多氣旋,天氣濕潤多雨.東部山地東坡仍為迎風坡,有較多降水.塔斯馬尼亞島因位於南緯40°以南,終年吹西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所以,從年降水量的分布來看,就成了北、東、南三面多雨,向內陸和西部逐漸減少的圖式.
三、澳大利亞雨區的移動與降水季節分配
澳大利亞的雨區在各季中皆呈一新月形分布圖式.夏季雨區位北部沿岸,兩尖端伸向西北和東北部沿岸.冬季雨區位南部沿岸,兩尖端伸向西南和東南沿岸.春秋兩季雨區位於東部沿岸,兩尖端伸向東北部和東南部沿岸,故澳大利亞在年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上北部屬夏雨型,(達爾文港11~4 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95%);南部屬冬雨型(佩思5~10 月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5.3%);東部沿海為全年有雨型,惟北部夏雨稍多、南部秋雨較多;廣大的內陸和西部地區終年乾旱少雨,越往北夏雨比例越大,越往南冬雨越多.
--
且小知不及大知,固其宜也.
㈨ 澳大利亞有哪三大地形區 澳大利亞有哪
東部山地區,中部平原區,西部高原區。
澳大利亞的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
(9)澳大利亞的什麼移植到我國西南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四面臨海,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養羊最多的國家,號稱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走一趟澳洲,飽覽醉人的大自然美景,感受澳洲人的活力和閑適,讓人暫時擺脫喧囂的塵世生活,重拾清新自然的生活真諦。
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澳大利亞排名第十。
㈩ 澳大利亞的西部高原區有什麼特別的植物或動物
第二節 澳大利亞
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澳大利亞聯邦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和附近一些島嶼,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又是世界上唯一的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約有1600萬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按全國面積平均計算,每平方千米只有2人,比加拿大人口密度還小,也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英國移民後裔,還有少數華人和印度人。英語為通用語言。
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澳大利亞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
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海拔一般為800米~1000米)。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西部是廣闊的低矮高原(海拔200米~1000米),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左右。
中部是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地勢最低處有艾爾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在平原中部地熱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裡叫做「大自流盆地」。自流井的鹽度高,不宜用來灌溉農田,一般可作牲畜飲水。
自流井
澳大利亞大盆地的東側是大分水嶺,受東南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豐富的雨水沿著蓄水的岩層(蓄水層上下均為不透水層)向低窪處滲透。在盆地底部鑿井到蓄水層,由於水本身的壓力,可以自動噴出地面。
特有的動物
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立存在於南半球的海洋上。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的演化很緩慢,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種類。例如,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鴕鳥、足有三趾、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鶓(érmiáo),以及卵生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等,都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珍奇動物。
人口分布特徵與環境的關系
澳大利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廣大的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人口很少。澳大利亞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澳大利亞人口的分布與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有密切關系。
從氣候方面說,東南沿海一帶地處溫帶和亞熱帶,並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候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為澳大利亞氣候最好、適於人們居住的地區。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乾旱,為草原和沙漠,不適於人們居住。東北部沿海全年高溫多雨,為原始的熱帶雨林,尚未開發。
從對外交通方面說,東南沿海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系便利,英國移民首先到達這里,建設了城市,發展了農牧業和工礦業,因此成為人口稠密地區。
「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國家,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發展較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以出口農牧產品為主,特別是以出口羊毛和小麥著名世界。因為綿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鐵、煤、鋁土、錳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的采礦、冶金、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發展較快,工礦業出口的收入已經超過農牧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特別是煤和鐵礦石的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因此,澳大利亞又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每年有很多礦產出口到日本等國。我國也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
澳大利亞的首都堪培拉,是全國政治中心,人口有20多萬。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人口有300多萬,那裡風光優美,氣候宜人,海邊建有著名的悉尼大歌劇院。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人口有270多萬。
讀一讀:
澳大利亞本來沒有一隻羊。18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第一次帶去29隻綿羊,由於這里草原良好,自流井多,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的生長和繁殖。到了19世紀20年代,綿羊已達6000萬只,羊毛遠銷國外,成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近些年來,澳大利亞的綿羊數目已達14000萬只左右,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