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多少駱駝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多少駱駝

發布時間:2022-05-22 23:36:59

① 駱駝資料

駱駝
英文名:Camel,llama

駱駝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飢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所以駱駝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里貯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里的脂肪。另外,駱駝的胃裡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貯存水的地方,這些「瓶子」里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駱駝科 Camelidae
屬: 駱駝屬 Camelus Linnaeus
種: 雙峰駝(Camelus bactrianus)
單峰駝(Camelus dromedarius)

駱駝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翼還能自由關閉。這些「裝備」使駱駝一點也不怕風沙。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駱駝的皮毛很厚實,冬天沙漠地帶非常寒冷,駱駝的皮毛對保持體溫極為有力。駱駝熟悉沙漠里的氣候,有大風快襲來時,它就會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預先做好准備。駱駝走得很慢,但可以馱很多東西。他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它看做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10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其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雙峰駝的駝峰可以儲存40公斤脂肪,在炎熱缺水的時候,這些脂肪便會分解成駱駝所需的營養和水分。駱駝能在10分鍾內喝下100多升水,同時排水少,夏天一天中僅排尿一升左右,而且它們要在體溫約40度時才開始出汗,並不輕易張開嘴巴,這些就使駱駝能在沙漠中堅持8天不喝水也不會渴死。此外一般哺乳動物在體內水分失去過多時,需要抽取自身血液中的水分來補充,但這樣會使血液變稠而導致循環速度降低,代謝功能失調而發生中暑。駱駝則以肌肉中的水分來平衡。駱駝的腳掌生有寬厚的肉墊,走路腳趾叉開,保證了在沙漠行走而不陷到沙中。它們有長長的睫毛,自動開閉的鼻孔,長滿密毛的耳朵,這些都能使它們免遭風沙的襲擊。雙峰駝交配期在1、2月,單峰駝則在雨季,這時雄性變得好鬥。單峰駝孕期12月,雙峰駝13月,哺乳期3-4個月。幼駱駝出生就很強壯,一天就能跟著母親到處跑,雙峰駝喜結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分別在分布區南北遷徙。野生駱駝十分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四肢長,足柔軟、寬大,適於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卧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環境。經過訓練和管理恰當的駱駝性情馴順,但也容易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千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范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至5公里,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到16公里的速度達18個小時。駱駝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為生,能吃其他動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葉和乾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也樂意取食。食物豐富時,駱駝將脂肪儲存在駝峰里,條件惡劣時,即利用這種儲備。駝峰內的脂肪不僅用作營養來源,脂肪氧化又可產生水分。因此駱駝能不食不飲數日,據記載,駱駝曾17天不飲水仍存活下來。駱駝體內水分丟失緩慢,脫水量達體重的25%仍無不利影響。駱駝能一口氣喝下100升水,並在數分鍾內恢復丟失的體重。因為駱駝的這些特性,人們稱它們是沙漠之舟。冬季,駱駝生長出蓬鬆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脫落,身體幾乎裸露,直到新毛開始生長。雌駱駝每產一仔,哺乳期一年。駱駝的壽命為30至40年。
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四肢長,足柔軟、寬大,適於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卧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環境。經過訓練和管理恰當的駱駝性情馴順,但也容易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千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范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至5公里,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到16公里的速度達18個小時。駱駝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為生,能吃其他動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葉和乾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也樂意取食。食物豐富時,駱駝將脂肪儲存在駝峰里,條件惡劣時,即利用這種儲備。駝峰內的脂肪不僅用作營養來源,脂肪氧化又可產生水分。因此駱駝能不食不飲數日,據記載,駱駝曾17天不飲水仍存活下來。駱駝體內水分丟失緩慢,脫水量達體重的25%仍無不利影響。駱駝能一口氣喝下100升水,並在數分鍾內恢復丟失的體重。因為駱駝的這些特性,人們稱它們是沙漠之舟。冬季,駱駝生長出蓬鬆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脫落,身體幾乎裸露,直到新毛開始生長。雌駱駝每產一仔,哺乳期一年。駱駝的壽命為30至40年。

分布數量

雖然今天單峰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但是根據路透社報道,近期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現在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現在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到了加拿大。

混血駱駝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並且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雌性混血可以與雄性雙峰駝交配並產子。在哈薩克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六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馬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卡馬在4歲後開始性成熟,對雌性大羊駝和原駝感興趣。之後又有一隻雌性卡馬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因為駱駝和大羊駝都有74條染色體,科學家希望雌性卡馬可以生育。如果成功,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南美類駱駝的體型,肉、毛產量,馱物能力。卡馬看起來繼承了父母的性情,並顯示出新舊大陸駱駝科物種間的聯系。

駱駝的峰里是什麼
經解剖證實,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有人認為,駝峰實際存貯的是「固態水」。經測定,1g脂肪氧化後產生1.1g的代謝水,一個45kg的駝峰就相當於50kg的代謝水。但事實上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說明,駱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駱駝的瘤胃被肌肉塊分割成若干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有人認為駱駝一次性飲水後胃中貯存了許多水才不會感到口渴。而實際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一種粘稠的綠色汁液。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其胃裡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從解剖觀察,除了駝峰和胃以外,再沒有可供貯水的專門器官。因此可斷定,駱駝沒有貯水器。

② 駱駝的現存數量有多少

雖然今天單峰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但是根據路透社報道,近期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現在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現在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到了加拿大。

③ 關於駱駝的資料

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亞洲、印度等熱帶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全世界只有1400萬頭,全部是家畜。19世紀末澳大利亞曾從非洲引進部分單峰駱駝,後來由於不再應用役畜,只向中東出口,大約有3200頭散落到澳洲沙漠重新野化。雙峰駱駝毛長,耐寒,春季脫毛,主要生活在中亞和中國西北、蒙古。大約只有120萬頭,20世紀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野駱駝,可能是雙峰駱駝的祖先,大約有1000頭,中國政府已將這一帶劃為野駱駝自然保護區。駱駝的平均壽命可長達30-50年。
駱駝的平均壽命可長達30~50年。成年駱駝到肩膀身高1.85米(6英尺),到駝峰身高可達2.15米(7英尺)。一般駱駝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時 。阿拉伯駱駝適應深深的沙土地和酷熱的天氣。它能馱運400磅(180公斤)重的貨物每天走上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連續走4天;用於比賽的駱駝速度可達每小時8英里(13公里)。沖刺速度可達40英里/時,長途持續速度可達25英里/時。這種駱駝的毛發很短,像羊毛,體格較瘦弱,它們比雙峰駱駝更加溫順,也更加容易馴化。但到12月份的公駝發情季節,人們發現,在這個季節公駝追趕母駝或追逐騎馬人的速度,遠遠超過平時的速度,每小時可達70~80公里,一般的駿馬根本趕不上它。[1]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駱駝頭較小,頸粗而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眼為重瞼,鼻孔能開閉,四肢細長,蹄大如盤,兩趾、跖有厚皮,都是適於沙地行走的特徵。尾細長,尾端有叢毛。背有1~2個較大駝峰,內貯脂肪。胃分3室(缺少瓣胃)第一個胃能貯水,可以反芻。性情溫順,常單獨活動,食粗草及灌木。壽命約30年。駱駝有兩種:具有1個駝峰的,稱為單峰駝(C.dromedarius),主要分布於阿拉伯半島、印度及非洲北部;具有2個駝峰的,稱為雙峰駝(C.bac-trianus),體長約3米,高2米以上,前後兩峰相距約0.5米。絨毛發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編輯本段器官作用皮毛駱駝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子還能自由關閉。

這些「裝備」使駱駝一點也不怕風沙。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駱駝的皮毛很厚實,冬天沙漠地帶非常寒冷,駱駝的皮毛對保持體溫極為有利。駱駝熟悉沙漠里的氣候,有大風快襲來時,它就會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預先做好准備。駱駝走得很慢,但可以馱很多東西。他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它看做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譽。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四肢長,足柔軟、寬大,適於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卧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

它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環境。經過訓練和恰當管理的駱駝性情馴順,但也會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范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5公里,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到16公里的速度達18個小時。駝峰經解剖證實,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有人認為,駝峰實際存貯的是「固態水」。經測定,1g脂肪氧化後產生1.1g的代謝水,一個45kg的駝峰就相當於50kg的代謝水。但事實上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這一事實說明,駱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駱駝的瘤胃被肌肉塊分割成若干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有人認為駱駝一次性飲水後胃中貯存了許多水才不會感到口渴。而實際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一種粘稠的綠色汁液。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其胃裡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從解剖觀察,除了駝峰和胃以外,再沒有可供貯水的專門器官。因此可斷定,駱駝沒有貯水器。編輯本段生活習性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1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2]鼻孔能開閉,足有肉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水,紅血球可以大幅膨脹吸水來貯水,所以耐飢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編輯本段分布數量雖然今天單峰駱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了加拿大。編輯本段駱駝奶駱駝奶的味道比牛奶略咸,奶油味更濃。據科學家分析,100毫升駱駝奶與等量牛奶的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3.8毫克與1.0毫克;1升駱駝奶含52單位的胰島素,而等量牛奶的胰島素含量僅為0.016單位。此外,駱駝奶的蛋白質含量與鈣含量均高於牛奶,脂肪含量則低於牛奶。尤其特別的是,駱駝奶富含牛奶中缺少的乳鐵傳遞蛋白和溶解酵素,這兩種有殺菌作用的物質可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3]編輯本段分類雙峰駝雙峰駝原產在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野外仍有野駱駝(野雙峰駝)。據稱,在中國塔里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棲居。常棲息在乾旱地區,隨季節變化而有遷移。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隻在一起,很少見12~15隻的大群。雙峰駝十分能耐飢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鹼植物)。雙峰駝比較馴順、易騎乘,適於載重:在四天時間中可運載170~270公斤東西每天走約47公里路,它們的最高速度是約每小時16公里。雄駝多單獨活動,繁殖期爭雌毆斗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動,可形成30/40隻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是世界級珍獸。繁殖期4~

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一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雙峰駝有兩層皮毛:一層是溫暖的內層絨毛,和一層粗糙的長毛外皮。兩層皮毛會混合成團狀脫落,可以收集並分離加工。雙峰駝每年可產約7公斤毛纖維,其結構類似於羊絨。雙峰駝的絨毛通常為2~8厘米長,可用於紡紗或針織品。單峰駝單峰駝是一種大型的偶蹄目動物,產於非洲北部、亞洲西部,亦有部分是來自非洲之角、蘇丹共和國、衣索比亞和索馬里。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現時所知全球約有一千三百萬頭單峰駱駝已被馴養,大多是在西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至北非一帶。它們原來的分布地已無未被馴養者,可是一些單峰駱駝後來傳入澳大利亞,也有一些傳入了美國,因此只有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單峰駱駝是野生的。雄性單峰駱駝的上顎較軟,使它們可以生出一個粉紅色的袋子。在交配季節期間,這個袋子會吊在雄性單峰駱駝嘴的兩旁,以吸引異性。單峰駱駝的睫毛很濃密,耳朵小而多毛。單峰駱駝的妊娠期長約12個月。通常它們一次只生一隻小駱駝,成年駱駝會一直親自照顧小駱駝,直到小駱駝18個月為止。雌性單峰駱駝在3~4歲後就性成熟,而雄性單峰駱駝在5~6歲後才性成熟。它們的壽命一般為25年,而最長可達50年。成年的單峰駱駝可長達10尺,高達6到7尺。它們一般重1000~1500磅。被馴養了的單峰駱駝可為人類提供奶和肉,也可用來裝載貨物或乘客。在埃及,很多警察騎著駱駝四處巡邏。單峰駱駝比雙峰駱駝高,跑得更快,若有有人駕馭的話,可一直維持著時速13~14公里的速度。 除單峰駝和雙峰駝外,還有四種生活在南美洲的類似駱駝的駱駝科動物:大羊駝(Llama)、阿爾帕卡羊駝(Alpaca)、原駝(Guanaco)、小羊駝(Vicuna)。混血駱駝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並且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混血駱駝無論雌雄均有生殖能力。在哈薩克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六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馬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卡馬在4歲後開始性成熟,對雌性大羊駝和原駝感興趣。之後又有一隻雌性卡馬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因為駱駝和大羊駝都有74條染色體,科學家希望雌性卡馬可以生育。如果成功,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南美類駱駝的體型。編輯本段役用性能駱駝的役用性能是其主要的生產性能之一,它可用作騎乘、馱運、拉車、犁地等。

(一)騎乘 駱駝是荒漠半荒漠地區,尤其是沙漠地區的主要的騎乘工具,也曾被廣泛用於沙漠考察等工作。駱駝雖不善於奔跑,但其腿長,步幅大而輕快,持久力強,加之其蹄部的特殊結構,因此,適合作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短距離騎乘時,雙峰駝的速度可達10~15千米/小時,長距離騎乘時,每天可行程30~35千米。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曾舉辦過駱駝的賽跑運動會,少數民族遠動會上也有駱駝賽跑的項目,阿拉善駱駝5000米的成績為3分58秒。(二)馱運 在沙漠、戈壁、鹽酸地、山地及積雪很深的草地上運送物資時,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難以發揮作用,而駱駝則是這些地區最為重要的馱畜,發揮著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難以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廣泛用於沙漠地區的探險、科學考察、運輸等工作。駱駝在氣候惡劣、水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仍可堅持運輸。一般說來,雙峰駝的馱重約為體重的33.8%~43.1%,即100~200千克,短途運輸時,可馱重250~300千克,行程每天可達30~35千米。馱用單峰馱一般比騎乘用馱體格粗重,速度約為2~3千米/小時,負重為165~220千克。(三)挽曳 駱駝可用於耕地、挽車、抽水等。據報道,雙峰駝挽車時,2馱1車可拉1.5~1.8噸;在進行農田作業時,單套步犁每天耕地5小時,可耕地3333平方米(5畝):雙套雙鏵犁每天可耕地4667平方米(7畝),最高可達9333(14畝)。據測定,駱駝的最大挽力為369千克,相當於本身體重的80%,而三河馬為321千克,秦川牛為312.5千克。單峰駝的情況與雙峰駝基本相似。據報道,在南非,1峰駱駝拉兩輪車,負重可達750千克。在農業上,單峰駝也廣泛用於農田作業,而且常和牛、馬等動物配對使用。編輯本段歷史演變演變1000萬年前駱駝生活在北美洲,駱駝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專家表示,一些人認為單峰駱駝早在公元前4000年已被馴養,而其他大部分人則認為是公元前1400年。約於前2千年,單峰駱駝逐漸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於撒哈拉沙漠。它們大多是被人類捕

獵的。後來埃及入侵波斯時,岡比西斯二世把已經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傳入波斯地區。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在北非被廣泛使用,而直到後來,羅馬帝國仍然使用駱駝隊帶著戰士到沙漠邊緣巡邏。可是波斯駱駝並不適合用來穿越撒哈拉沙漠;這種穿越大沙漠的長途旅行通常是靠戰車達成的。 在第4世紀,更強壯和耐久力更強的雙峰駱駝首度傳入非洲。它們傳入非洲後,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它們,因為這種駱駝較適合作穿越大沙漠的長途旅行之用,且可以裝運更多更重的貨物。這時,跨撒哈拉貿易終於得以進行。化石北極並

非生命的荒漠,加拿大的研究者就在北極發現了已滅絕的巨型駱駝的化石證據。他們利用在艾斯米爾島上發現的骨骼碎片中的膠原蛋白遺存鑒別出了350萬年前的駱駝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北的駱駝。來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家Natalia Rybczynski利用三個夏天搜集了這些化石碎片,碎片的一些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是某種哺乳動物的部分脛骨,而3D重建則能幫助對其進行組裝。然而Rybczynski仍然無法鑒定化石的種類,因此,在曼徹斯特大學的生物技術學家Mike Buckley的幫助下,他們利用一種被稱為「膠原蛋白指紋」(collagen fingerprinting)的前沿技術對化石碎片進行了分析。

研究者從骨骼碎片中找到了極少量的膠原蛋白,並利用肽作為標志物建立起了膠原蛋白的大致輪廓,之後將其與37種現代哺乳動物和1種育空地區的化石駱駝進行對比後發現,它們與現代的單峰駱駝和育空地區大冰期的巨型駱駝最為相似。再加上對組裝後的脛骨進行解剖學分析後,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比現生駱駝要大30%的巨型駱駝。新發現將駱駝在北美的分布范圍向北擴展了1200公里。[5]原來駱駝的眉骨特別高,是為了抵擋雪地反射強烈的陽光,研究還發現,古駱駝體型比現代駱駝大了30%;古代駱駝之所以能在極地存活,更是因為350萬年前,間冰期的北極地區氣溫高,比現今7月月均溫10度,還要高出14到22度, 直到2百50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開始,全球溫度越來越低,北美洲的駱駝經過白令海峽,從阿拉斯加往西伯利亞遷移,開始散布到亞洲和非洲。 原來駱駝全身上下這么多生存法寶,都是為了適應極端氣候,沙漠之舟的身世之謎,總算隨著極區化石出土,一一破解![6]編輯本段疾病防禦駱駝傳染性咳嗽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單峰駝與雙峰駝的雜交(3張)駱駝傳染性咳嗽 :傳染性咳嗽在蒙古的雙峰駝曾有[7]報道,死亡率高達50%。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病原】傳染性咳嗽的病原可能為駱駝肺炎鏈球菌,其形態特點與人肺炎鏈球菌相似,帶莢膜,常成對排列,不運動,革蘭氏染色陽性。該菌在駱駝可復制出本病,對豚鼠、小鼠及犢牛有致病力,但對家兔、羔羊及仔豬無致病性。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症狀】傳染性咳嗽的主要症狀為患病動物表現咳嗽,清晨起立及牽引時咳嗽加劇,呼吸加快。體溫41.5qC一42℃,口渴,食慾減退,反芻停止。淋巴結特別是頸部的淋巴結、肩胛前淋巴結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肢常跛行。駝毛蓬亂,容易疲倦,迅速消瘦。病程為1——2個月。傳染性咳嗽可視為一種急性全身性敗血性疾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於發生支氣管肺炎而伴以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剖檢病變主要以消瘦、淋巴結炎,胸腔、腹腔積液,胃腸道黏膜卡他性炎為主要特徵。
【駱駝傳染性咳嗽的診斷】取病駝肺、心、血等製成塗片,用瑞氏法染色鏡檢。如發現成雙排列,形似瓜籽仁,尖端向外,具有莢膜的細菌,便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及動物接種試驗

④ 120萬匹駱駝泛濫澳大利亞,澳洲政府是怎麼解決這個辦法的呢

自英國於18世紀末期逐漸在澳大利亞一部分沿海城市居住至今,對這片遼闊地面開展更全方位的探尋和掌握,是理所應當的事。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在這兒早已住了數萬年,但在剛來的西方人對中部地區一無所知。但由於內陸地區極為乾躁酷熱,探索者因此決策引進駱駝做為交通工具。一天一匹被人們取名為「哈利」的單峰駝到達了澳洲,它是在歷史上第一匹涉足澳大利亞的駱駝。哈利變成冒險家哈羅單車阿斯特里(J.A.Harrocks)的座騎。而這也變成了美國人惡夢的逐漸。

駱駝肉也會出入口到中東地區。聽說駱駝的肉吃起來好像牛羊肉口味,可是肉質地更粗更硬,務必費力地又烤又燉才可以烹制好。實際上,一些阿拉伯地區早已遭遇著駱駝緊缺難題,為了更好地能在傳統式節日上吃到駱駝肉,本地人迫不得已選購澳大利亞出入口的駱駝肉。可是現階段,澳洲的天然的駱駝總數仍然也有三十萬匹,如何把天然的駱駝物種操縱在一個有效的范疇,澳洲仍然也有較長的路要走。

⑤ 澳大利亞的駱駝,如何從珍貴資源變成野生「害蟲」

最後

到2010年,人們不得不開始積極處理這些駱駝。

在當地,駱駝的獵殺是被允許的,使用直升機捕殺野生駱駝是當地一種常規的做法,捕獲的駱駝會以食用肉形式出售,據說口感和牛肉差不多,政府機構還採取了其他措施,例如活捉後出口給其他國家,或者圈養用來產奶,駱駝奶是最接近人奶的,營養價值很高。

截止到2012年,澳大利亞每年平均淘汰75000隻野生駱駝。

盡管如此,駱駝的問題仍然困擾著當地人,澳大利亞還在探索其他控制駱駝種群的方法。

⑥ 澳洲駱駝泛濫,當地農民3小時殺死113頭駱駝,官方對此有何回應

駱駝有著沙漠之舟的稱號,在荒蕪的沙漠當中駱駝可以幫助人類運輸大量的貨物,特別是在古代,駱駝是人們穿過沙漠唯一的交通工具,目前野駱駝在很多地區都不常見,但是卻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為了消滅這些野駱駝澳大利亞的農民甚至開始獵殺它們,有位農民就曾表示他曾經在3小時內獵殺了113頭駱駝,澳大利亞農民大規模獵殺野駱駝的行為引發了世界環保組織的強烈抗議。

三.澳大利亞該如何控制駱駝的數量

因為駱駝泛濫成災,所以當地的農民地駱駝進行了大規模的獵殺,但是這種殘暴的行為引發了世界環保組的強烈抗議,治理駱駝災害不能夠靠一味的獵殺,應該採用科學的辦法才可以,往澳大利亞政府能夠多投入財力和人力,真正研究出治理駱駝泛濫成災的方法。

⑦ 關於駱駝的資料100字

駱駝屬(學名:Camelus)通稱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主要有兩種。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所以稱為「沙漠之舟」。

駱駝只有兩種,即單峰駱駝毛短和雙峰駱駝毛長。

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東北非洲和西歐洲、印度等熱帶地區,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目前全世界約有1400萬頭,全部是家畜。

19世紀末澳大利亞曾從非洲引進部分單峰駱駝,後來由於不再應用役畜,只向中東出口,大約有3200頭散落到澳洲沙漠重新野化。

雙峰駱駝毛長,耐寒,春季脫毛,主要生活在中亞、中國和西北蒙古。大約只有120萬頭。另外還有一種已列為極危物種的野雙峰駱駝,只生長在中國西北地區及蒙古國,數量不多。

20世紀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野駱駝(Camelus ferus),與一般的雙峰駱駝有不同的祖先起源,大約有1000頭,中國政府已將這一帶劃為野駱駝自然保護區。

駱駝以駝峰著名,但是它們的駝峰並不是用來直接儲存水分,而是儲存脂肪組織。理論上每克脂肪氧化後可以產生超過一克的水,同時也能夠產生能量。

駱駝的血紅細胞呈凹槽橢圓形,與其他動物的圓形細胞不同,這是為了讓血紅細胞在脫水狀態下仍可以流動。這種獨特的形狀這些細胞還更加穩定,在飲用大量水時(成年駱駝一次可喝下20升水),不至於因滲透性的改變而撕裂。

駱駝可以忍受其他動物無法忍受的體溫和飲水供應的巨大變化。駱駝的體溫晚間為34°C,白天高達41°C,只有在高於這個體溫,駱駝才開始出汗。這樣駱駝可以每天節省約5升水,並可以忍受出汗引起的25%的體重損失。

(7)澳大利亞每年出口多少駱駝擴展閱讀:

駱駝的平均壽命可長達40—50年。成年的駱駝肩膀離地有1.85米(6英尺1英寸),駝峰離地有2.15米(7英尺1英寸)。

駱駝沖刺時的速度可以到65km/h(40mph),長程的速度為40km/h(25mph)雙峰駱駝重300至1000千克(660至2,200磅)。

單峰駱駝重300至600千克(660至1,320磅)。因此單峰駱駝的平均速度為40km/hour,而雙峰駱駝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27.2千米。駱駝食用大部分的綠色植物,堅韌的嘴唇與口腔組織能夠幫助食用仙人掌。

公的單峰駱駝在喉部有一個稱為lla的器官,是一個可膨脹的囊,在發情時會將從口中擠壓出來,表示主導性並且吸引異性。

外觀是長長的,腫脹的,粉紅色的物體,從嘴巴側邊伸出。駱駝交配時,公的和母的都會坐在地上,公的從後方交配。公駱駝在一次交配時會射精三至四次,駱駝是唯一以坐姿進行交配的有蹄類動物。

雙峰駝有兩層皮毛:一層是溫暖的內層絨毛,和一層粗糙的長毛外皮。兩層皮毛會混合成團狀脫落,可以收集並分離加工。雙峰駝每年可產約7公斤毛纖維,其結構類似於羊絨。雙峰駝的絨毛通常為2-8厘米長,可用於紡紗或針織品。

因為駱駝作為役用畜的作用隨著機械化的進程而減弱,所以數量越來越少,已經快要成為需要受保護的動物。

雖然今天單峰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

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

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

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現在只剩餘約140萬,主要為家畜。現在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

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

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佔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駱駝

⑧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澳大利亞的野生駱駝是全世界最多的,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如何回答簡單明了

1870年至1920年期間,從阿拉伯半島、印度和阿富汗分批向澳大利亞出口了2萬頭駱駝,大部分是單峰駱駝,一起到來的還有2000名駝手。駱駝這種強悍的生物可以在酷熱的陽光下一周不需要補充任何水分,澳州對它而言完全就是另一個天堂。對於當時在山上的人們來說,這只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勞動力進口。
到了1930年,人類工業革命的進步使得內燃機等動力源得到大規模的普及運用,駱駝運輸業也迅速沒落。不管它們多麼便宜和耐用,都不如人類造出的車輛更好用。成千上萬的駱駝被無情地遺棄在荒野中,從此也過著上舒適而又自由的生活。
由於澳洲人口稀少、面積廣闊,這些入侵物種造成的環境壓力直到多年的雪球效應後才被發現。駱駝雖然不是一種兇猛的動物,但它們無底的胃卻不斷地啃咬周圍生物的生存空間,連沿途的設施也多半在它們的啃噬之下被破壞。據估算目前澳大利亞野外的駱駝數量是一百至一百二十萬頭,這個數量將很快在八、九年翻一番,而隨著駱駝基數的擴大,其數量的增長也將呈幾何指數
駱駝暴漲的指數使得政府不得不對它們痛下殺手, 2009年-2013年,有16萬頭駱駝被人類獵殺。但殺戮並不符合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所有人們也開始思考將駱駝「變廢為寶」。在昆士蘭有一個佔地3.43平方公里的有機牧場,圈養著550頭產奶駱駝,專門用於產奶。而駱駝的奶除了有點咸外,其營養組合與跟牛羊奶也有所區別,所以駱駝奶產業的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在澳洲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任何外來物種都可能泛濫成災,這既讓人頭痛也讓人興奮,因為如果能好好利用那些並不稀缺的物種資源,它反而說不定會成為澳洲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巨大資源優勢。

⑨ 曾是澳大利亞珍貴資源的駱駝,為何變成為了野生「害蟲」

駱駝變成害蟲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沒有研究出汽車,澳大利亞人經常使用駱駝來當運輸工具,駱駝也十分適應澳大利亞的乾旱氣候,在那個時候,駱駝是澳大利亞人視為珍寶的資產,他們還在其他國家進口過一兩萬頭駱駝,到了後來汽車研究出來了,駱駝也就成了澳大利亞人不再使用的運輸工具,支持駱駝就在野外自由生存,並且繁殖出了大量的駱駝。

澳大利亞人使用了這么多辦法來處理這些野生駱駝,也沒有淘汰特別多,畢竟駱駝它每年都會繁殖,而使用的這些方法也只能處理一部分,大概每年就只能處理個七八萬只駱駝吧,其實這些處理方式都不是特別好的,希望他們可以想出更完美的方法來處理這些駱駝吧!

⑩ 澳洲野駱駝繁殖太快了,直接泛濫成災!100多萬頭怎麼吃得完

澳洲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啥動物到澳洲都會泛濫成災,從最早為了帶來狩獵樂趣的野兔,結果繁殖出上百億只,後來為了遏制野兔又抓來狐狸抓野兔,結果正事沒干反而忙著抓澳洲本土動物!

很明顯,澳洲駱駝數量控制是一項長期計劃,獵殺不是辦法,重要的是找到可持續的發展計劃,畢竟全世界就只有澳洲發生了駱駝泛濫!

與澳大利亞每年出口多少駱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