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意思

澳大利亞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27 12:14:26

❶ 澳大利亞的著名建築物有哪些

1、維多利亞女王大廈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坐落於悉尼市中心最繁華的喬治大街上,旁邊是悉尼市政廳和聖·安德魯教堂。著名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贊美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完成於1898年,建築本身是圓頂的羅馬風格結構。對澳大利亞人來說,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是商場,是休閑的好去處,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澳大利亞人的驕傲。

2、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一般是用於政府內閣成員或者議會成員進行要事商討或臨時休息的建築物。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位於堪培拉的首都山頂,隔著格里芬湖和舊議會大廈聯成一線,非常雄偉壯觀。它是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裝飾藝術完美壯觀的統一體,它反映著澳大利亞的歷史、迥然不同的多元文化、國家的發展和對未來的抱負。綜觀這座建築,它雄偉屹立,體現了澳大利亞聯邦的形象和精神。

3、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悉尼市區北部,是悉尼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該建築1959年3月開始動工,於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時14年。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4、悉尼大橋

悉尼大橋是一種單孔拱橋,曾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是悉尼早期的代表建築。這座大橋從1857年設計到1932年竣工,是連接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

5、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

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位於格里芬湖的北面,是一棟青灰色的圓頂建築,為紀念二戰澳大利亞陣亡的戰士而修建的。它始建於1941年,1945年開放,1971年竣工,面積1.3萬平方米,四周環繞著12公頃的草坪。

❷ 澳大利亞「國寶級」景觀大堡礁是怎樣形成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錢琪瑩]

❸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哪個好

得看您的情況和您去的目的,具體的:
移民澳大利亞和移民加拿大,各有各的吸引力和優勢。「我比較適合移民到哪個國家?」是最常問到的問題。這里就拿幾個常用的標准衡量一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兩個目的地,看您更適合移民到哪裡。
兩國移民政策PK
加拿大
政府的出發點是希望利用移民申請人手上的資金,或借或用,所以聯邦和魁省接受被動性投資;因此,更看重的是營業額和稅,申請之前的生意可以不考慮盈利問題;
澳大利亞政府制定移民政策的出發點是希望新移民能主動開創生意,拉動就業,增加社會財富。對移民申請人生意的盈利性一直非常重視。為了觀察新移民的經商能力,將移民分兩步走,4年以後需要辦理臨時居留權轉永久居留權,163簽證轉892簽證生意時,盈利性也是重要考量。
身家門檻、移民實際費用PK
身家門檻:加拿大的移民申請人資產要求不低於80萬加元(約500萬元人民幣);澳大利亞的移民申請人僅需30萬澳元(約150萬元人民幣)即可。
移民實際費用:移民加拿大有兩個方案,要麼投資40萬加元於加拿大政府認可的投資基金,5年無息返還,要麼接受加拿大政府指定金融機構的貸款,一次性支付12萬元加元的利息,無返還;澳大利亞移民分兩步,獲得163簽證和臨時居留權,包含中介費用,大致需要花費16萬元人民幣左右。而163簽證轉892簽證,即獲取永久居留權,至少還需要投資不少於7.5萬澳幣來加盟一個生意,或是在澳大利亞的總資產不少於25萬澳幣,或是更多的錢來購買一個生意。
擔保投資風險、審核速度PK
擔保投資風險:如果是全額投資,投資加拿大政府認可的投資基金的40萬加元是受政府擔保的,是絕對安全的。而移民澳大利亞創立或購買的生意是自負經營風險的。
審核速度:希望移民辦理速度越快越好的應該選擇澳大利亞。總體來講,申請澳大利亞臨時居留權一般需要12~15個月,最快5~6個月;而申請加拿大聯邦移民需要2年半左右的時間,申請魁省移民略短,需要1年半。這是因為,申請澳大利亞身家門檻比較低,申請人不局限於老闆,一些職業經理人也加入其中。
對於移民悉尼,還有一個特殊的程序:前期考察,又稱「州擔保」。這個程序是其他澳大利亞移民省份和城市所不要求的。在申請移民悉尼163簽證以前,移民申請人要帶上商業計劃書約見州官員,向州官員證明自己生意的盈利性和可行性。而申請加拿大移民是無需赴加拿大見官的,面試可以在香港完成。

❹ 澳洲這個國家的環境是不是特別好的

人稱澳洲有「三多」,即胖子多,酒鬼多,蒼蠅多。從南到北,胖子確實多,酒鬼亦不少,但蒼蠅沒發現。澳洲有1.5億頭羊,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 」。羊多糞便多,全澳不用農葯殺蟲,到了夏季,便滋生出蒼蠅無數,成為澳洲一大奇觀。也許我們來的不是季節,沒有看到蒼蠅多的景象。
澳洲的空氣透明度特別高,藍天、白雲、蒼穹,極目遠望,無遮無擋。澳洲空氣質量好的另一特徵是無塵。走街串巷逛公園,從早到晚,皮鞋一塵不染。當地人驕傲地說,他們的皮鞋可一個月不擦,襯衣領子也不會一天就發黑。
無塵是因為建築工地沒有揚塵,荒漠地區無人為破壞,還有許多降塵措施。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等地,無論是公共綠地,還是住宅小區、道路兩旁,都可以看到用木屑覆蓋樹根。公共場所的健身設施下,也有木屑鋪蓋。當地朋友說,木屑覆蓋表土,既可防止揚塵,又可涵養水分,為微生物創造生存條件,把木屑變成有機質,為樹木提供養分。
澳大利亞對綠化有一系列強制性規定,如單位和個人必須負責門前及周邊綠化。如你不做,政府有關部門會幫你去做,然後把賬單寄給你。綠化以自然為主,沒有哪一條道路,哪一條街道,是清一色的樹種。大量綠化確保了環境質量,2004年,澳大利亞在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挪威和瑞典。
4個月與7年
澳洲的動物比人多,被視為澳洲象徵的袋鼠更是比人多。那裡有袋鼠約7000萬頭,是全澳總人口的3倍多。袋鼠有一種特異功能,不僅有冬暖夏涼的育兒袋,還有奇特的調控能力。母袋鼠可根據生存條件懷而不生。如環境惡劣或食物不夠,母袋鼠可懷著胎兒等待條件改善再生。
袋鼠過多,會對草地和生態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澳政府允許每年捕殺3%的袋鼠。但澳洲人不吃野生動物。高速路旁的樹林草地可見袋鼠跳來跳去,悠然覓食。
與袋鼠相比,以桉樹葉為糧的考拉熊,數量要少得多。它憨態可掬,一天有20個小時呼呼大睡。考拉在野外已不易見到。因此,更是備受保護。
不管是袋鼠還是考拉,澳洲人看重的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凱恩斯庫蘭達熱帶雨林,開發為旅遊區的只有很小一塊。最主要的旅遊項目是乘二戰時期留下的海陸兩用車考察熱帶雨林。據介紹,在那裡修建的空中索道,工程建設僅用了4個月,而環保審批整整花了7年。他們認為,不開發是最好的保護。
桉樹王國與珊瑚王國
桉樹是澳大利亞的國樹。這種被稱為「油加利」的速生樹種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引起全球生態專家的關注。據稱,澳洲有500多種桉樹。在悉尼往堪培拉的高速路旁,可以看到大片桉樹林。
藍山是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因在陽光照射下桉樹林發出藍色的光,故稱藍山。藍山距悉尼100公里,由於森林植被良好,素有藍山「看山不見山」的美譽。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工作人員邊走邊介紹。這里有小灌木、小花草,還有澳洲特有的野花,特有的野果。他們踢開泥沙,讓我們看桉樹生長的環境。泥沙里一點有機質都沒有,這里土地貧瘠,只有桉樹能生長。如果沒有桉樹,澳洲許多地方可能會成為荒漠。
澳洲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系統,南起昆士蘭,北至本德堡,全長2300公里。這里棲息著世界1/3的軟珊瑚,360種硬珊瑚,1500種魚,500種海藻,14000頭海牛 俗稱美人魚,澳洲約有9萬頭 ,至少有800種棘皮類動物 如海星和海膽 ,有22種海鳥和32種岸禽,有30種鯨類動物,6種海龜全部為瀕臨絕種動物,17種海蛇,甲殼綱類動物至少有1330種,有紅樹37種。
從這串數字不難看出,大堡礁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這里開辟為旅遊區的僅一個海面浮台及周圍的一小片海面。遊客可乘直升飛機觀光,可潛入海底享受珊瑚王國的饋贈,可乘玻璃船看變幻無窮的海底世界。隔船可看到美麗的珊瑚礁、熱帶魚,還有大海龜、大海參、大珠貝等。
凱恩斯有一個風平浪靜的三聖灣。周末,當地居民喜歡在海邊遊玩燒烤,海鮮可直接到海灣捕捉。此時,管理人員拿著一把尺子量螃蟹。凡是未達標的都放回大海。我們路過時正好看見一隻約一斤重的海蟹被放回大海。據介紹,每天只能抓5隻蟹,多抓了要被罰款。正是居民的自覺,使澳州在發展進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生態。

❺ 澳大利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雷德、珀斯、大堡礁、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假日島嶼之州---- 塔斯曼尼亞州 (Tasmania, 首府:荷巴特,全州人口:48萬多人)
塔斯馬尼亞亞瑟港州是澳大利亞所有州中最小的一個,它本身是一個島嶼,留下早期殖民時代的很多風景和建築。這里許多古老典雅的建築從19世紀中葉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塔斯曼尼亞州的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為支柱,蘋果、梨和土豆在塔州的大部地區都生長良好。所以,塔州常常被稱為"蘋果島",如今蘋果從這里遠銷世界各地。霍巴特市作為塔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第二古老的城市,它始建於1804年。達爾文市是北領地的首府,位於該州的最北端,人口略多於10萬人。這里以其悠閑的生活方式和美麗的海灘而令人嚮往。達爾文市是探訪最北端地區的最理想的必經之地。北領地的南部地帶是著名的澳大利亞「紅土中心」地域,由方圓數公里的紅沙沙漠和山脈組成。在這里您可以一睹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的風采,它是這一地區最壯觀的景點,它是一塊獨立的岩石,但恍如一座山那麼大,巨石本身在一天之內從早到晚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十分奇特。
珀斯市是西澳的首府,該州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這里。珀斯氣候宜人,風光美麗,被譽為「陽光之城」。珀斯人喜歡沖浪運動和享受戶外飯店的閑情逸致,也熱衷於在每年一度的珀斯節期間的各種戶外表演。最令珀斯人驕傲的是能俯瞰全城的國王公園(Kings Park),驅車穿過國王公園,便可對該市與斯旺河一帶的美麗風光一覽無余。
陽光之州---- 昆士蘭(Queensland, 首府:布里斯班,全州人口:約418萬人)
昆士蘭州位於北部。東瀕太平洋,西與北澳大利亞洲及南澳大利亞州相接,南鄰新南威爾士州,總面積1727200平方公里,人口418萬人,是澳大利亞面積第二大,人口第三多的州。由於降雨量少,陽光普照,有「陽光之州」的美譽。
布里斯班是昆士蘭州的首府,人口約180萬人,整個城市由布里斯班河環繞,寧靜優美,是澳大利亞觀光游覽的勝地,昆士蘭州還擁有黃金海岸、陽光海岸和大堡礁等著名旅遊地點。昆士蘭擁有很高的衛生、教育和居住水平,昆州幅員廣闊,氣候從熱帶至亞熱帶都有,夏天溫度在20℃至30℃之間,冬天氣候溫和,最高溫度10℃左右。

❻ 澳大利亞的國寶除了袋鼠,還有什麼動物呢

澳大利亞旅遊,想必大家最想看到的就是考拉和袋鼠這二個動物了。澳大利亞的國寶是考拉(別名又叫樹袋熊)。「Koala」 被中文音譯成「考拉」,因為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而且它們只喝桉樹葉中的水分,所以當地人稱它「Koala」,意思是「不喝水」英文意思就是「No drink 「。

❼ 作為澳大利亞的象徵之一,袋鼠一直是當地人的驕傲.其前肢短小,後肢長而粗壯,彈跳力特別強。如圖所示

袋鼠(kang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育兒袋裡有四個乳頭。「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裡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屬有袋鼠為袋鼠科,結指鼠兒亞目,袋鼠目,有帶類,哺乳動物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它們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哺乳動物,在澳洲佔有很重要的生態地位。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坐地,以跳代跑。袋鼠一般身高有2.6米,體重約有80公斤。 袋鼠圖常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標識,如綠色三角形袋鼠用來代表澳大利亞製造。袋鼠圖還經常出現在澳大利亞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現,特別是夜間行車要注意,袋鼠的視力很差,加上對燈光的好奇會跳去「看個究竟」。但因為袋鼠的繁殖率高所以即使不小心撞了也不需要負責,會有專門的人把袋鼠的屍體收走。 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質的袋鼠如wallabies會單獨生活。 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內。直到 6-7 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媽媽袋鼠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同時擁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內的小袋鼠和一待產的小袋鼠.

❽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特產

一、葡萄酒

獵人谷是距離悉尼最近的澳大利亞著名產酒區。獵人谷有超過120個酒庄,這里出產的一流葡萄酒在本地和國外都深受歡迎,其中包括爽口的獵人谷賽美蓉和醇美的獵人谷西拉酒。

二、手工藝品

澳大利亞人心靈手巧,有許多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其中較受歡迎的有X光畫,點畫,回力刀,樹皮畫等等。這些工藝品既融合了澳洲土著文化又採用了現代製作工藝,世界聞名。

三、蛋白石及其他寶石

蛋白石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有著變幻莫測的色彩,像夢幻般美麗神奇。這些迷人的寶石已成為澳大利亞獨特的紀念品。鑽石和珍珠也是去澳大利亞必買的紀念品。

四、羊毛、純棉及羊皮製品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非常發達,加上先進的加工業,使得羊毛製品非常受歡迎。近年來大受歡迎的雪地靴,就是用羊毛及羊皮製成,成為到澳大利亞旅行的時尚人士必購商品。

五、護膚品、綿羊油

澳洲綿羊油也是非常有名的,綿羊油由於分子結構跟人體的表層皮膚比較相似,所以更容易被皮膚吸收,保濕力強。

❾ 澳大利亞的人文特點

澳大利亞的人文特點
http://austour.1736.cn/art/234/

澳大利亞英語
澳大利亞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英語國家,教育發達,國民綜合素質在發達國家堪稱前列,知識界和政府工作人員及其他白領人士均操一口地道的英語,文字表達也相當規范。但卻經常聽人說澳大利亞英語的語音、語調,甚至有些字眼奇怪難懂,卻又為何?

細究起來,澳大利亞英語與英國、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英語相比確有不同,有的母音發音方法有自己的特點,語言表達習慣與方式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情況在青年學生、工人、農民或下層百姓中更加突出,初來澳大利亞的人對此往往不習慣。有人說,這與當今澳大利亞的先人出身於罪犯不無關系。那些罪犯囿於鄙俗的生活圈子和異於常人的不幸遭遇,相互間交匯形成一套「自己的」語言和語音表達方式,喜歡用一種奇怪的腔調和一些含糊不清、狂盪不羈、嬉笑玩鬧的字眼(甚至臟話)來表情達意。再加上澳大利亞開發時期,管理罪犯的下級軍士往往缺乏文化教養,粗俗有加,於是上下傳承,久以貫之,形成了澳大利亞普通(下層)民眾的語言特點。

此外,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對英語表達方式的影響不可低估。有人統計,在澳大利亞,至少有四五百個常用的特殊字眼(如 kangaroo 和dingo)和表達方式(如g-day、gone hung、hard yakka 和within coose )「混跡」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數以千計的富有土著特點的地名和人名,經常會給人們(包括本地人)的語言溝通帶來麻煩和障礙。再有,英語中很多傳統的表達方式被「美國用語(americanism)」所替代,也是澳大利亞英語「難懂」的原因之一。

在澳大利亞居住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名字起得很具特色,它除了像歐美人那樣,體現各自的價值取向和對歷史名人、皇族(貴族)的崇拜以外,還常有以出生時孩子長相特點起名的。更有一些人的名字頗具時代特色,這同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生的人起名「建國」、「國慶」,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的人起名「躍進」、「東風」,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起名 「文革」、「敬東」、「學東」,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人起名追求靚麗浪漫和文化底蘊的情況很類似。

信仰趣談

澳大利亞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也有一些人信奉猶太教、回教和佛教。據說大多數成年人都是各種宗教的虔誠信徒。但奇怪的是,若與澳大利亞人交談起來,不少人會風趣地告訴你,他們寧可信仰「外星人」也不去信仰上帝。據1995年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80%的人相信外星人確實存在,70%的人認為「不明飛行物」是真的,有人甚至相信「不明飛行物」曾到過地球,並能「劫掠」人類。澳大利亞的成人中可能有74%的人信奉上帝,20%的人稱自己是無神論者,2%的人稱自己是不可知論者。在上世紀90年代的另一次問卷調查中,近四分之一的人宣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很多人乾脆不填寫「宗教」一欄。

撇開人們對於宗教難以說得清楚的這些「信」與「不信」,可以肯定,宗教的浸潤力對於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作用決不亞於法制的鉗制力對於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作用。究其實質,宗教和法律是治理社會的相輔相成的兩只手。宗教是一隻軟手,它能使人自覺自願地、舒舒服服地在精神上就範;法律是一隻硬手,它能使人們「非其所願」地規范自己的社會行為。宗教和法律成為保持社會平穩發展的兩個互依互存的車輪。從一定意義上講,澳大利亞今天的宗教活動場所已經不單單是做禮拜和講經傳道的地方,它似乎「離開」了統治階層當初設立教堂的初衷,成為人們進行社會交際、鬆弛身心、陶冶情性、傳換友誼,甚至休閑的大眾文化場所。

環保「王國」

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堪稱世界之最,無論哪個季節,無論走到哪裡,除卻陰雨天氣,撲入人們眼簾的永遠是湛藍如洗的蒼穹和輕盈飄動的白雲。原始古樸的國家公園、清新靜謐的城市綠地、遊人如織的金色海灘、人跡疏朗的山野小鎮、無處不在的花香鳥語、漫山遍野的牛羊牧場、遍地瓢香的葡萄酒坊,無不令人心曠神怡,如醉如痴。澳大利亞可以說是點綴在南太平洋浩瀚波濤中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澳大利亞人的環保意識極強,他們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抓環境保護,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財政經費,進行環境質量研究。他們的著眼點始終是人類活動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共進共榮,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澳大利亞人已經把環保意識納入到社會公德和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中。肆意獵殺海、陸生動物,破壞山林草場,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到處塗鴉,寵物戶外遺屎(即使有此情況發生,寵物的主人也一定用紙包起投入垃圾箱)以及進食野生動物和鳥類的行為在人們看來是不可思議和不能容忍的。

凡是乘坐飛機到過澳大利亞的人都知道,班機在停機坪停穩後,必須做的一件事是先進行機艙消毒,然後乘客才可走出機艙。這個雷打不動的制度已經堅持了幾十年。澳大利亞海關對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查驗極為嚴格,一旦發現隱匿不報的違禁物品,如鮮活植物、種子、肉蛋奶類食品和木製品之類,就會遭到重罰。這是保證國家環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澳大利亞注冊機動車為1174萬輛,按現有人口總數計算,每人平均佔有0.5輛汽車。如此眾多的汽車整日在街上跑來跑去,但很少聞到汽車尾氣的味道。澳大利亞法律規定,不符合技術指標的汽車絕對不準上路,不符合標準的汽油不能出售。
澳大利亞對於水質的管理極其嚴格,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要嚴格凈化處理,直接向地表河湖排放的事從未發生過。獵取野生動物、鳥類的事件聞所未聞。有的小鳥 「傻」得可愛,有時竟敢跑進人們的家裡喳喳亂叫,向人乞食。野外驅車你會經常發現公路兩側樹著繪有動物圖形(如袋鼠、樹袋熊)的標志,提醒開車人要注意野生動物的出沒。

環境保護是物質文明發展的自然,是精神文明發展的自然,是社會進步的自然,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人心的自然。我國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可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澳大利亞珍玩

澳大利亞建立聯邦以後,把全國劃分成六個州和兩個特區。由於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自然風貌以及人文特色的種種不同,各州都有自己的「昵稱」。昆士蘭稱自己為「艷陽之州」,以樹袋熊為州的標識;維多利亞稱自己為「花園之州」,以蜂鳥為州的標識;南澳稱自己為「節慶之州」,以針鼴為州的標識;西澳稱自己為 「昂奮之州」,以黑天鵝為州的標識;新南威爾士稱自己為「第一大州」,以鴨嘴獸為州的標識;塔斯馬尼亞稱自己為「度假之島」,以塔斯馬尼亞虎為州的標識;堪培拉稱自己為「國家首府」,以巨冠白鸚鵡為特區的標識;北領地稱自己為「自然之地」,以紅色袋鼠為特區的標識。

據地質學家研究,大約5500萬年以前,非洲、南美洲、印度和南極洲相繼脫離岡瓦納大陸,澳大利亞也隨即漂移出來。澳洲大陸的漂移造成了生物進化的獨特性,產生了十分奇特而眾多的生命種群。澳大利亞國徽上的袋鼠、鴯鶓和金合歡樹自不必再說,早以成為家喻戶曉的澳大利亞動物「明星」,樹袋熊(koala)的知名度似乎也不在其後。樹袋熊棲息在桉樹上,憨態可掬,整日懶洋洋地吃了就睡,醒了就吃,樹袋熊一天可以睡上20個小時。它腹部有個用以養育幼崽的皮囊,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樹袋熊極強的消化力,也造就了它一副強健的闌尾。據說樹袋熊的闌尾是全世界所有動物中最長的。袋熊(wombat)也是澳洲的有袋類動物,類似毛豬,經常躲在陰暗潮濕的洞中。鴨嘴獸(platypus)是一種卵生的單孔目動物,生活在湖泊和小溪中,它是澳大利亞20分硬幣上的吉祥物。針鼴(echidna)是另一類單孔目哺乳動物,渾身長滿硬刺。針鼴的獨特之處是可以伸出帶黏液的長舌,靈巧地撲捉昆蟲。它是澳大利亞5分錢硬幣上的吉祥物。

澳大利亞海域十分遼闊,澳大利亞人絕大多數居住在海濱城市,對大海情有獨鍾,水上活動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澳大利亞人過於依戀大海,往往忽略了大海中時刻窺伺人類活動的水中「殺手」,澳大利亞常常出現海生動物傷人的悲劇。近百年來,在東北部熱帶海灣被巨型海蟄吞食的就有六十多人。有些海濱浴場鯊魚傷人或食人的報道時有發生。

澳大利亞對他們的幾項「世界之最」,視如家珍,聽下來叫人嘖嘖稱奇,昆士蘭大堡礁曾發現過3公斤重的生蚝,北領地的螞蟻身長可至4厘米,蟻山可高達3.95米,14公斤重的螃蟹曾出產於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的碩梨重達1.5公斤,雄鷹的雙翅伸開可達3.5米,維多利亞的蚯蚓可達4米長等等。

澳大利亞有若干處世界聞名的自然景觀,除了盡人皆知的大堡礁,還有綿延東南海岸(阿得雷德和墨爾本之間)數百公里的「大洋路」。那裡的海岸岩石由於千百萬年來大自然的風化和海水的侵蝕,形成了突兀清奇、氣勢雄渾、森然搏人的景象,其中尤以「十二門徒」一段海岸為精粹。每天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再有就是土著人於4萬年以前在澳大利亞中央(艾麗斯泉附近)的大漠中發現的那一塊神秘莫測的巨石。巨石東西長3.1公里,南北長1.9公里,高348米,繞石一周9.4公里。這塊巨石每天隨著不同角度的陽光照射,會變成不同的顏色,它被土著人尊為聖物。每年大約有30萬人光顧這里。除了悉尼歌劇院,這里可以說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了。

澳大利亞國內國際航空事業極其發達。澳大利亞qantas公司的班機能飛抵世界各個角落。我國同胞搭乘過qantas班機的不在少數,但知曉qantas其意的恐怕不多。qantas的全意應為「昆士蘭和北領地航空服務(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澳大利亞qantas航空公司成立於1920年,一向以清潔安全、服務周到被國內外遊客所青睞。

澳大利亞在西方資本主義大家庭中是一個年輕的「小老弟」,但又是南太平洋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在國際事物中有相當的影響力,澳大利亞對自己一向充滿自信和自豪。澳大利亞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

澳大利亞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名為《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1984年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歌。這首歌是澳大利亞的自畫像,它以舒緩柔和的曲調唱道:

全體澳大利亞人,讓我們快樂吧!
我們年輕而自由,
我們有金色的土地和勞動創造的財富。
我們的國土為海洋所環繞,
我們的土地富於自然的恩賜,
她美麗、富饒而稀有。
讓歷史的每一個時期,
推動美麗的澳大利亞前進。
讓我們快樂地歌唱,
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
在南十字星座燦爛的星光下,
我們用自己的心和雙手辛勤地勞作。
為了將我們的聯邦建設得舉世聞名,
對那些遠涉重洋到來的人們,
我們有無盡的土地來分享。
鼓起勇氣,讓我們一起,
推動美麗的澳大利亞前進,
讓我們快樂地歌唱!

「土」「白」之爭

據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研究,大約5萬多年以前,來自印度尼西亞和新幾內亞島嶼的原始人類駕著獨木舟跨海來到澳大利亞,成為最早定居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土著居民膚色灰黑,以狩獵和採集野食為生。土著人以小游牧家族或部落的形式,散居北部。現今北領地科卡杜國家公園方圓數百公里的山洞中,還有大量被火燒過的彩色石頭的發掘。十分遺憾的是,土著人的生活情景早已隨著歷史的煙雲飄盪得渺無蹤跡了。

大約500年前,有一些漂洋過海的探險者從澳洲大陸北邊浩瀚的波濤中跌跌撞撞地闖入澳大利亞。1688至1699年,英國人威廉•皮丹爾也兩次來到澳大利亞,探險西北部的荒蠻之地。皮丹爾對這里可能感覺不佳,探險之後草就了一份興味索然的報告,呈送英國政府。英國政府被他的報告所「誤導」,由此對這塊「南方大地」失去興趣。

半個多世紀以後,英國舊事重提,又派海軍船長詹姆士•庫克率領船隊探險澳大利亞。1770年4月,庫克船隊到達澳大利亞東南海域,興奮地發現了大陸東南部的雄姿。庫克隨即北上,邊走邊繪制海岸圖,9天以後在植物灣(後來發展為悉尼市)登陸。接著又揮師北行3千公里,抵達昆士蘭,進而登上托列斯海峽的約克角,並插上英國國旗,向全世界宣布英國領有澳大利亞東南部各地,並冠其名為新南威爾士。庫克船長對他的發現雖然做了一番生動細致的描述,也曾引起英國「開發」澳大利亞的興趣,但那時英國人仍然裹足不前。

美國獨立戰爭以後,英國失去北美的罪犯流放地,於是又想起了澳大利亞。1788 年1月,英國一支由11艘船組成的船隊,押解著736名罪犯登上新南威爾士植物灣,開始定居澳大利亞,隨即英國又任命了象徵英國王權的地方長官----新南威爾士州督。從此,英國人開始了主宰澳大利亞的歷史。

英國人的到來使澳大利亞土著人與世無爭的原始生活環境受到襲擾,土著人不斷收縮活動領域。土著人十分厭惡這位遠方到來的「客人」,雙方沖突連年不斷。英國人登上澳大利亞初期,土著人總數尚有50萬。隨著英國人的擴張和對土著人的殺戮,土著人人數銳減,低谷時總數不足30萬。

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土著人仍然得不到公正待遇。直至1900年,澳大利亞憲法還赫然規定,「在聯邦、各州和聯邦其他部分的人口統計中,土著人不列其中。」土著人得不到人的待遇,更談不上公民身份、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土著人為此向白人統治者展開了不懈的斗爭。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舊址門前的草坪上,尚有土著人「安營紮寨」的草棚,終日有人駐守,向聯邦政府靜默示威。看來,土著人向聯邦政府爭取各種權利的斗爭勢將曠日持久地繼續下去。

移 民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澳大利亞曾是一個沉悶、單調、種族單一的國家。1901年的移民法案明文規定,移居澳大利亞的人必須通過「歐洲語言」的測試。該法案遭到非議,人們經常譏諷,到底能有幾個來自非洲和亞洲的移民知道「凱利(澳大利亞開發時期一個草寇的名字)」和羅馬文字。截止上世紀50年代,全國總人口的90%出生在澳大利亞,8%的人口出生在英國和紐西蘭。到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歐洲和亞洲50萬移民的到來,澳大利亞才逐漸發展成一塊充滿活力和情趣的熱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的有識之士主張施行人口膨脹政策,50萬移民隨即到來。經過一段緩慢而痛苦的磨合,外來民族將他們的技能和觀念逐步滲入到因循守舊的澳大利亞白人文化,白人固守的「白澳政策」不斷遭到外來移民的猛烈攻擊,迫使白人不得不接受多元文化的現實,「白澳政策」開始走向末路。1973年惠特拉姆代表的工黨當政,惠特拉姆向全世界宣告澳大利亞「廢止任何種族和膚色歧視」。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宣言,而不是行動。

近年來,移民澳大利亞的人數又呈下降趨勢,每年來澳移民不到10萬人。移民當局要求來澳定居的人必須「比現有的澳大利亞人更加優秀」。目前,移民的主幹依然是不列顛人、愛爾蘭人(佔13%)和紐西蘭人(佔9%)。以下是香港人(佔8%)、越南人(佔7.5%)、菲律賓人(佔5%)和印度人(佔4.5%)。

共和之路

1901年澳大利亞建立聯邦時,曾花費大量時間在民間徵集國旗圖案,據說當時有3萬多人捲入設計國旗圖案的熱潮。澳大利亞的國旗底色為深藍色,上邊綉著南極十字星座(五顆星),旗的左上角綴著英國米字旗圖形,象徵著臣屬英國的關系。

2000年澳大利亞關於共和制的全民討論中,很多熱心共和的人紛紛拿出自己的國旗設計圖案,有趣的是不管哪種圖案都少不了南極十字星座。澳大利亞人認為南極十字星座給他們帶來光明、吉祥和幸福,他們鍾情南極十字星座。南極十字星座已經成了澳大利亞人崇拜的「圖騰」。

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曾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全民辯論,是繼續向英國君主稱臣,充當英聯邦的一員,還是走共和之路?工黨主張全民公決,並提出到2000 年脫離英聯邦,不再向英國稱臣,實行共和制。這一主張亦曾得到英國一些皇族的支持。澳大利亞主張實行共和制的熱心分子還設計了一系列「澳大利亞共和國」的國旗圖案,供大家討論了相當一段時間,最後終因種種勢力的明爭暗鬥和莫衷一是而偃旗息鼓。

澳大利亞這次關於共和制的討論雖然歸於「失敗」,但它對澳大利亞社會發展方向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它反映出英國皇權制度在澳大利亞的衰敗和澳大利亞人民對「共和」的企盼。澳大利亞最終走向共和制是大勢所趨,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

資源大國

澳大利亞土地資源非常富庶,正如國歌歌詞所唱「我們有金色的土地和勞動創造的財富」,但其土地價值被人們所利用的還不及三分之二。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其次是英國和日本。澳大利亞的生財之道之一是取自日本、紐西蘭、英國、美國、韓國、中國和東南亞等國入境旅遊者的收入,每年達140億澳元。黃金、礦產、鋼鐵、小麥、畜牧產品和酒類等產品的出口成為澳大利亞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達197億多澳元。

世人戲稱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牛羊確實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澳大利亞農牧場面積達4.7億公頃,約佔大陸面積的60%,全國大大小小的農牧場14 萬多個。澳大利亞常年蓄養1.4億只美利奴羊,羊毛出口佔世界市場70%的份額,畜牧業每年為澳大利亞創造280億澳元的財富。乳製品生產也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澳大利亞人年均消費的牛羊肉總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每人每年要吃掉100公斤牛羊肉),牛奶、乳酪的人均佔有量就更不要說了。

澳大利亞有一首世界聞名的鄉村歌曲,曲名叫「羊毛剪子咔咔響」,它以粗獷輕快的曲調表現出澳大利亞農牧生活的豪放景象。澳大利亞還是啤酒和葡萄酒的生產大國,澳大利亞啤酒和葡萄酒一向以色正味醇享譽全世界。澳大利亞人嗜酒為樂,說他們「整日蹲在酒缸里」決不為過。據統計,澳大利亞人每人年均要喝140公升啤酒,僅次於德國(147公升)和比利時(143公升),每人每年還要消耗19公升葡萄酒。

抵牾難平

澳大利亞建國以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比較平穩,在化解勞資矛盾、控制失業人口比例和平抑通貨膨脹等方面把握得比較平穩。澳大利亞勞動力總數近千萬,其中大約 70萬人是失業人口(約佔8.5%)。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失業率呈上升趨勢。但值得慶幸的是,同期的通貨膨脹率卻從10%降至3%以下。所以,盡管不少人時常對失業和通貨膨脹牢騷滿腹,但依然該吃還吃,該喝還喝,該穿還穿,該玩還玩,好像並未感覺到生活的艱辛和購物的窘迫。在澳大利亞,工資水平高的不多得,工資水平低的也不少得,原因是高額累進的個人所得稅法發揮著「均貧富」的杠桿作用,它能使「富的不富,窮的不窮」(澳大利亞人每年要向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繳納1500多億稅金,其中600多億是個人所得稅。年工資收入2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是20%,年工資收入5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是 47%)。澳大利亞保持社會穩定的措施除了個人所得稅法,還有失業救濟保障制度(約有490億元的投入)、退休金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約有270億元的投入)。

足額兌現的退休金能使老年人衣食無虞、安度晚年;醫療保險制度又使人們了卻了無葯無醫的疾苦和煩惱。這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保證澳大利亞人能始終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但也有人時不時地抨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說這一套法規,特別是失業救濟制度已經變成那些好吃懶做的人的保護傘。

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人曾自詡自己的小家庭是一塊溫馨的樂土,陶醉在「媽媽-爸爸-孩子」三人組成的安樂窩里。但近年來由於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家庭離異和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如果以上世紀70年代家庭完整率為100%計,90年代已經降至51%。全澳每年結婚人數平均為 10多萬人,但年平均離婚人數竟達5萬之多,在全世界排名第3位,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統計顯示,澳大利亞離婚的男人總數已近40萬,婦女達50萬。家庭離異和單親家庭在澳大利亞變得越來越「時髦」了,但深受其害的卻是那些可憐無辜的兒童。

教育與科技

澳大利亞是一個文化教育水平十分發達的國家,按人口比例衡量,澳大利亞人均佔有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澳大利亞現有人口1982萬,但有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 68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92所,在校生250萬。承擔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大學中心有600所,在校生154萬。有中小學9590所,在校生323萬。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對各級、各類教育的投資達240多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澳大利亞重視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教育產業,國際留學生在校生總數大體維持在16萬左右,國際留學生每年為澳大利亞創造50億元的財政收入。

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強大的、無所不在的遠程教育體系,國內外在學學生數百萬。目前,澳大利亞總人口中有30%以上的人具有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澳大利亞的教育無論從理念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已經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完成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澳大利亞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不少驕人的發明和創造。1917年,墨爾本葯學家喬治•尼古拉發明了止痛葯,至今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用於頭痛治療。仿生耳目前已經被廣泛用於聾耳的矯正和助聽,但可能很少有人了解,這項造福人類的重大發明是墨爾本大學格雷姆•科拉克教授所領導的科研團隊於1978年所做出的。這項發明剛一問世,就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車禍而完全失聰的病人。

澳大利亞人特別喜歡戶外活動,無論是野餐,還是烤肉都離不開冷飲,這在夏季十分炎熱的澳大利亞,幾乎是野外活動的必需品,但如何在野外也能及時喝上冷飲卻成了惱人的問題。1950年,麥利公司的主創人員突發靈感,並很快付諸設計和生產。於是,手提式啤酒塑料冷藏箱在澳大利亞問世,並迅速行銷全世界。

澳大利亞的實用科技也有不少令人矚目的產品,如人們每天都要接觸的鈔票就具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澳大利亞的鈔票是「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重大發明。這種鈔票不是紙票,而是由一種特殊的樹脂製成,耐磨耐折不怕水浸,便於消毒處理,具有極強的防偽性能。目前有20多個國家都在使用澳大利亞的鈔票製作專利。

使澳大利亞人感到驕傲的還有獲諾貝爾獎的數項重大發明。勞倫斯•布來格創始的x光晶體學、霍華德•菲洛里發明的青黴素、約翰•埃克爾斯的神經學、麥克法蘭•白奈特的免疫學、約翰•康福斯的酶化學和彼得•多赫提的病毒學等,在拯救人類疾患、建立全新學科以及促進相關學科發展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至今仍然造福於人類。此外,澳大利亞的生物技術、太陽能動力、葯物學、天體物理等,在當今科技領域都佔有重要地位。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