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經濟處於哪個階段

澳大利亞經濟處於哪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2-05-27 19:59:37

Ⅰ 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

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我們可以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來概括。

1、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國家,采礦業為主要工業部門,礦產大量出口,煤鐵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機械、鋼鐵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2、農業高度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經營,農畜產品產量高,並大量出口,羊毛產量出口居世界之首,肉類、小麥產量和出口量亦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五大糧食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聯邦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1)澳大利亞經濟處於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主要政黨有以下三個: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6年7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蟬聯執政。現任領袖斯科特·莫里森。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2016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現任領袖邁克爾·麥科馬克。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最近一次執政時期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Ⅱ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

澳大利亞(英語:Australia),全名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稱澳洲,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

[編輯] 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擁有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等島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

澳大利亞佔有大洋洲絕大部分陸地,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其70%為沙漠和半沙漠。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36,735公里。全澳可分成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區。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超過1,000米的山地面積低於1%,低於500米者達87%,乃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最長的墨內河有2,520公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東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氣候上北部屬熱帶,部份屬亞熱帶,少部分屬溫帶。年均溫北部為27℃,南部14℃。內陸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6]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年起,聖嬰現象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7]

澳大利亞大部分是半乾旱或荒漠地帶,但生態環境極為豐富,包括從高地的石南荒原到熱帶的雨林,為全球17個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澳大利亞許多生物是當地獨有,原因是澳大利亞大陸較古老、地理上長期孤立,和氣候極端多變。其被子植物約85%、哺乳類動物約84%、鳥類超過45%,和近岸溫帶魚類約89%是特有種。[8]澳大利亞許多生態區,和區內的生物已被人類活動和外來物種所威脅。聯邦《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是保護瀕危物種的根本法律。基於「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設立了許多受保護地區以保育獨特的生態系統;64個濕地根據《濕地公約》而登記;另有16個世界遺產。「環境可持續指數」公布於2005年,澳大利亞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13。[9]

澳大利亞多數木本植物是常綠的,且很能適應火災和乾旱,例如桉樹和金合歡。但近十年來,由於乾旱惡化,東岸地區屢次傳出森林大火;2009年,由於縱火案,東岸地區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侵襲。澳大利亞的莢果品種眾多且本地特有,它們能與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較適應較貧瘠的土壤。澳大利亞出名的動物有單孔目(如鴨嘴獸和針鼴)、有袋類(如袋鼠、樹熊和袋熊)、灣鱷和淡水鱷、鴯鶓和笑翠鳥等鳥類。澳大利亞的毒蛇數量在世界之最。[10]

澳大利亞野犬約引進於公元前3,000年,當時澳大利亞原住民與南島人貿易。[11]人類最初定居後,許多動植物品種很快絕種,包括一些大型動物;歐洲殖民開始後,更多物種步向滅絕,包括袋狼。[12][13]

[編輯] 經濟
澳大利亞國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897億美元,國民平均經濟生產總值42,366美元,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開發、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15]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國際貿易交流因路途遙遠而受到成本劣勢,是唯一沒加入北約和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的西方大國。澳大利亞近二十年與亞洲國家往來頻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響。雖然人口僅二千多萬,但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商業法治,則是北半球一些富國和人口大國所不及。澳大利亞經濟採用西式的混和型經濟發展模式,以第三類產業為主,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礦產業和畜牧業也以效率著稱。

教育是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產業,在全球佔有樞紐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升學,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並為其知識型經濟吸納眾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資移民亦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重要經濟計劃。2005年起,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澳大利亞也隨之放慢其增長幅度。

澳大利亞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澳紐銀行(ANZ Bank)和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編輯] 金融貨幣
澳大利亞的貨幣是澳幣,但最初是隨英國採用英鎊。後來發展自己的幣制——澳大利亞鎊,幣值同於英鎊。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鎊有240便士。

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位制,亦同時改革貨幣。當時已是十進位制的1美元約價值0.5英鎊,新的澳幣改為與美元作等值連結。一澳幣等於0.5舊澳大利亞鎊,即0.5英鎊。一澳幣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約等於1.2便士。

2002年起,澳大利亞改革幣質,新紙幣內含膠質,不易破爛、耐用美觀;不同面值的紙幣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採用此設計的國家。
交通

公路列車
縱貫澳大利亞大陸的汗號列車澳大利亞有公路810,641公里(2004年)、鐵路38,550公里(2006年)、機場461座(2007年)、河運航道2,000公里(2006年)。

澳大利亞的交通系統發達,特別在主要大都會,如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本,皆有大型國際機場和暢通的大眾運輸系統,如城市火車和城市高速公路。在大多數城鎮,汽車限速一般是每小時60公里,學校周圍則每小時40公里。城市以外和市區高速公路,限速則高達每小時110公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城市的間距通常很遙遠,公路因此是主要交通設施之一,人均擁有汽車數量則為世界最高國家之一。汽車延續英聯邦制度的左側行駛,駕駛員座位亦在汽車右側,此與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相同。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系統也很發達,悉尼和墨爾本由於城市廣大,城市火車和地下鐵成為市民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墨爾本另有大量的有軌電車、公共巴士和輪渡。[26]

[編輯] 公路及鐵路運輸
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國內運輸大量使用火車、長途汽車,公路和鐵路運輸系統因此發達。在專為運輸而設的公路上,可看到澳大利亞特有的「公路列車」,即一輛高性能卡車頭拉著數節拖車和集裝箱在行駛,有時延伸長達 50 米(165英尺)。火車系統也很普遍應用在工業運輸。澳大利亞鐵路客運卻不能算發達的。

Ⅲ 簡明扼要的說一下澳洲發展史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標志著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澳大利亞長期以來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自1851年「淘金熱」以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在世界歷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它表明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當時的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由北半球擴展到了南半球。

澳大利亞民族的形成開始於1851年的震驚世界的「淘金熱」(Gold Rush)。「淘金熱」的出現加速了澳大利亞社會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全方位的發展,掀起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二次經濟起飛,造成了民族和國家形成的所必需的一切前提條件。一言以蔽之,「淘金熱」使澳大利亞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形成時期。

進入19世紀50年代後,澳大利亞已完全由流犯殖民地轉變為公民殖民地,英國基本停止了向這里流放犯人,自由移民已超過了各種犯人移民。從1851年5月-1852年6月,先後在新南威爾士的巴瑟斯特和維多利亞的亞歷山大山和奔地戈地區發現了蘊藏量極豐富的金礦。這些就成了19世紀50-60年代澳大利亞出現「淘金熱」的重要因素。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轟動了世界,出現了世界第一次大「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舊金山」。1851年哈格里夫斯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發現了金礦,再一次轟動了全世界,這樣又出現了一次世界性的「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新金山」。無論是「舊金山」還是「新金山」都以萬盎司計的黃金投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為資本主義世界在19世紀50-60年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大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礦場上,每天都有挖出金塊的消息。口頭宣傳,報紙宣傳,電報又把渲染的消息傳到其他殖民區和其他國家。這樣又有大批人從世界各地蜂踴而至,尤其是1851年8月希斯考克在維多利亞的巴拉臘特發現了神話般的金礦後,外來的採金人就更多了,「淘金熱」被推上一個新的狂潮。各種文字的報刊大肆宣傳,自然迅速地傳遍了全世界,都以為澳大利亞大地上布滿了無窮無盡的黃金,從挪威到中國,從美洲到歐亞都傳播著這樣的神話,因而擁有各種膚色,操著各種語言的移民從世界的各地湧向澳大利亞。巴瑟斯特、巴拉臘特和奔地戈金礦區當時是世界上各種人種混合一起最多的地方,僅中國人一度高達4萬人之多(1857年)。第二次世界性「淘金熱」達到了高潮。

農牧業經濟的新發展

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淘金熱」,使澳大利亞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了第二次起飛,並通過這次經濟起飛從根本上改變著它的殖民地面貌,更進一步向著獨立方向前進。它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業家、銀行家、工程師、熟練技術工人、農業家、牧業家、教育工作者和各種知識分子、專門人才。這樣就把英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又一次帶到了澳大利亞,與此同時也把巨額資本帶了進來。

1. 畜牧業 到19世紀下半葉,畜牧業已經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經濟的支柱之一,因此,它的發展狀況,對澳大利亞今後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關系,尤其對其他經濟部門影響更大。這一歷史時期,綿羊頭數迅猛增長,例如1861年已達2098多萬只;1881年升至6509萬只,比1861年增長兩倍多;1891年突破1億大關(實數為106421068隻)。羊毛產量也逐漸增多,1861年產羊毛6700.4萬磅,1871年則上升為20822.5萬磅,而1881年為31964.9萬磅,1891年高達63404.6萬磅。1891年羊毛產量比1861年增長8倍多。在這一時期養牛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884年存欄頭數達756.9萬頭,1894年高達1167.7萬頭。畜牧業產品(包括乳產品)產值1881年達2953.8萬英鎊,1891年則為3925.6萬英鎊。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還表現在它在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方面。請參閱下表:

畜牧業的發展還表現在澳大利亞的屠宰業上。1861年屠宰業產值為270萬英鎊,1870年上升為340萬英鎊,1880年為520萬英鎊,1890年為600萬英鎊,1900年逾千萬英鎊大關,達1030萬英鎊。這樣,澳大利亞的畜牧業有兩大宗收入,即羊毛和肉產品。這兩大收入從1861年的640萬英鎊上升到1890年的3210萬英鎊,增長了4倍。

牧場管理水平亦大大地提高了,牧場主普遍用了鐵絲網作牧羊場的柵欄,建立了定期的剪毛制度和剪毛合同工制度。畜牧業的大發展使它仍然保持著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澳大利亞這時仍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2. 農業 1860-1861年,全澳大利亞已有耕地1173628英畝,而1900-1901年,高達8813666英畝,和1861年相比,幾乎翻了三番。關於歷年耕地面積擴大情況詳見下表:

播種面積的日益擴大還反映到農業產值的增長上。1861年農業產值為610萬英鎊, 1871年為640萬英鎊, 1881年亦逾千萬英鎊大關,為1020萬英鎊,1891年為1050萬英鎊。到19世紀70-80年代,澳大利亞形成了兩大穀物生產基地,即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此外還形成了甘蔗生產基地——昆士蘭。到90年代糧食不但自給,且有一定數量的出口,如1891年出口小麥近41萬誇特,1900年出口68萬多誇特。

促使農牧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有下列因素:

第一,人口猛烈的增長。澳大利亞的人口從1850年的40多萬,猛增至1900年的376.5萬,其中城市人口增長尤為迅速,例如1891年大城市人口已達114萬多人,佔全國總人口的35.27%。解決376.5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發展農業和牧業。因為澳大利亞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而又遠在南半球,不大力發展農業就無飯可吃,不大力發展牧業就換不回來生活必需用品,並且由此使澳大利亞社會頻於崩潰。

第二,澳大利亞羊毛經過多次改良成為優質毛,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早在1850年澳毛在英國市場上已壓倒西班牙和德國的羊毛。澳毛幾乎為英國所包銷,市場寬闊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農業也有這樣的問題。澳大利亞糧食銷售市場越來越寬廣。在技術上對畜牧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是 19世紀80年代引進冷藏設備的成功。冷藏設備是使肉類與乳酪出口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1880年,澳大利亞用設有冷凍設備的「斯特拉斯萊文號」船第一次把冷凍肉成功地運到了英國。這在英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此它成了澳大利亞冷凍牛羊肉的重要市場。這必然反過來又刺激了澳洲畜牧業的大發展。

第三,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伴隨著農業生產的增長,其生產技術也發展起來。19世紀70年代,麥克凱發明脫粒收割機,斯密士發明墾荒用的圓盤犁,威廉·法瑞爾培育出適應澳大利亞環境的抗銹病品種的小麥,還建立了農學院,培養農業技術專家,他們在土壤、小麥品種、農業機械、農田水利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總之,澳大利亞開始了綠色革命。

第四,交通運輸系統的建立,較為合理地解決了農牧爭地的矛盾,新殖民地的建立,等等。

工礦業與交通、通訊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農牧業經濟是其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伴隨著農牧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基礎工業也發展起來。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澳大利亞也像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一樣經歷著工業革命,即開始了蒸氣化和機械化的進程。到19世紀末,澳大利亞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基礎工業。但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工業依然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

1. 采礦業 為了培養采礦人才,於1893年建立了第一所高等礦業學校——礦業工程學院。開采最早的是煤礦。19世紀40年代在紐卡斯爾利用犯人採煤。煤的開采量成倍的增長是50年代以後,1884年全澳產量已達288萬噸,1894年上升至414.5萬噸,1900年高達638.5萬噸。這一時期是以開採金礦和鐵礦為重點。由於較前大規模地開采,采礦產值迅速增加,如1861年為1010萬英鎊, 1891年升至1130萬英鎊,1900年高達2010萬英鎊。

2. 冶金業 從史料上看,澳大利亞的冶金業始於1833年。1833年在悉尼建立的鋼鐵鑄造廠是澳大利亞早期的工廠之一,也是第一個冶煉鑄造廠。像采礦業一樣,冶金業大規模發展也在19世紀70-8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澳大利亞冶金業的主體是冶鐵業。據統計從1850年到1884年累計共生產鐵24543噸。此外還用國產鐵加工出一系列產品,如1876年生產鐵軌與鐵條4820噸, 1879年又生產這樣產品1000噸, 1881年產3351噸, 1882年為2139噸。1881年用國產鐵加工各種鑄件220噸,1882年又加工出這種產品2139噸。1881年還加工螺母螺栓50餘噸。一言以蔽之,到這時澳大利亞已有了自己的鋼鐵工業。

其他工業部門在采礦業和冶金業的推動下也迅速發展起來,到19 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但從整個澳大利亞經濟結構看,畜牧業和采礦業(主要是採金業)是澳大利亞民族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支柱,也是出口貿易的兩大支柱。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20世紀上半葉。

3. 交通運輸業 澳大利亞的交通運輸一向很糟。最初,殖民當局曾利用犯人修築了一些公路,但均系土路。內河運輸能力也十分差,海洋運輸完全靠英國。1850年以後這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特點是開始了交通運輸業的近代化過程。這主要表現在鐵路網的建立上。

澳大利亞是從1850年開始修築鐵路的。建築的第一條鐵路是悉尼——巴拉臘特鐵路線,全長僅14英里。1853年又建築紐卡斯爾至麥特蘭的鐵路,全長20 英里。接著又建造了墨爾本——季隆鐵路線,為50英里。19世紀70-90 年代是澳大利亞大規模建築鐵路時期,這是與澳大利亞當時社會經濟大發展相適應的。1861年擁有鐵路243英里,1870年猛增至950英里,1881年達2800英里,到1891年,澳大利亞擁有10024英里的鐵路。1891年比1861年鐵路長度增長了39倍多!到1901年基本上建成了全澳鐵路網。但是,在海洋運輸上十分落後,仍依賴英國。

澳大利亞鐵路網存在著許多缺點,有些缺點是嚴重的。首先,各殖民區的鐵路軌距不同,特別是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殖民區,極大地降低了鐵路網運輸能力的發揮。其次,鐵路網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在內陸、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區幾乎沒有鐵路。澳大利亞鐵路網最大優點是經濟發達區域,以及重要城市都有鐵路相通。

4. 通訊業 為了適應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的需要,澳大利亞在19世紀下半葉還大力發展通訊事業,到70年代末,各大城市間都互通電報:1858年7月墨爾本和阿得雷德間;同年10月悉尼和墨爾本間;1861年悉尼和布里斯班間;1867年悉尼和阿得雷德間。隆塞斯頓和墨爾本間臨時性互通電報是1859年,永久性的是1869年;奧古斯塔和達爾文港間通電報在1872年,而阿得雷德和佩思間在1877年。各殖民區首府都設立了電報局:墨爾本於1878年,布里斯班1880年,悉尼1881年,阿得雷德和赫巴特均於1883年,佩思1887年。到19世紀90年代形成了以悉尼和墨爾本為中心的全澳電訊網,並統一了各殖民區的郵電業務的管理。

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經濟的特點

第一,澳大利亞經濟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更沒有簡單協作階段,而是通過自由移民和資本的流入把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移植進來。1830-1850年間,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的農牧業經濟體制,在19世紀下半葉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體制。當然這種移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把一般資本主義原則同澳大利亞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換言之,使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澳大利亞化,或者說使澳大利亞經濟體制資本主義化,從而形成了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二,澳大利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通過合法斗爭迫使英國政府改變對澳大利亞的殖民政策來完成的。這種斗爭是爭取改革的斗爭,不是暴力革命。換句話說,澳大利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是漸進式的,而不像西歐那樣是突變式的,因而社會沒有發生大動盪,社會生產力沒有遭到巨大的破壞。

第三,澳大利亞經濟體制保留了濃厚的殖民地殘余,這既在經濟上又在政治上反映出來。從經濟上說,澳大利亞19世紀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不是以工業為主,而是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出口貿易不是以工業品為主,而是以畜牧產品(主要是羊毛)和礦產品(主要是黃金)為主;而進口貿易卻以工業品為主。西歐北美那些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恰恰與此相反。從政治上說,由於澳大利亞人口主要是英國移民及其後裔,這樣不僅移植進來人口和經濟關系,而且還移植進來英國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以至道德、倫理、宗教、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澳大利亞社會實質上是英國社會的擴大。在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形成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資金的同時,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高級人才也同時被引進,例如1861年通過各種渠道從英國引進資金140萬英鎊。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擴大,特別是工業和鐵路建設規模的擴大,引進的數額也就越來越多,如1862年為240萬英鎊,1870年480萬英鎊,1885年高達2040萬英鎊。從1861年到1900年,英國向澳大利亞投資累計近3億英鎊(29970萬英鎊)。從澳大利亞經濟史看,它的經濟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是和引進外資的數額成正比例的。例如,1882-1891年這十年內,英國共向澳大利亞投資18190萬英鎊,佔40年(1861-1900)投資總額的60%以上,而這十年(1882-1891)又恰恰是澳國經濟大發展的十年。可以斷言,澳大利亞是一個因引進大批英國資金而使自己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

第四,澳大利亞在發展民族經濟的全過程中始終把自己的經濟納入世界市場,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經濟是典型的開放(外向)型經濟,這是它得以迅速發展,能及時使其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起碼不致於落後世界經濟發展勢頭的根本原因。例如,1881-1890年,這一時期年平均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894萬英鎊,而1886-1890這三年年度國民收入分別為5100萬英鎊,5500萬英鎊和6400萬英鎊。

第五,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主要通過兩次經濟起飛而形成。一次是1831年土地改革所引起的經濟起飛;第二次是1851年發生淘金熱而引起的經濟起飛。澳大利亞人及時地抓住了歷史提供的良機,毫不遲疑地全力和全方位地發展經濟,從而使自己擺脫了落後,進入世界先進的行列。

Ⅳ 澳大利亞目前經濟狀況

先說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自從去年金融危機以來,澳洲在西方發達國家之中,屬於受影響較小。這主要歸功於澳洲穩健的金融銀行業體系。當然,這並不代表澳洲經濟沒有受到影響。眾所周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澳洲經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失業率明顯上升,通貨緊縮有所發生。為刺激經濟,RBA(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也就是澳洲的央行,連續調低利息。

值得慶幸的是,自今年年中以來,澳洲經濟有復甦的跡象,失業率小幅下降。並且,RBA率先提高利率,這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也是第一個。利率的提高,也是反映經濟好轉的一個指向標。

往遠一點講,從九十年代以來,澳洲經歷了"mining boom",因為發現本國豐富的礦產儲備,澳洲經濟由此迅速的發展,這一點是與別的傳統發達國家所不同的。當時的霍華德政府(Howard Government)也有很大功勞。被公認為澳洲史上最優秀的經濟管理者之一的當時財長Peter Costello有效的進行金融改革,鞏固了澳洲的金融銀行市場,建立了一套獨立的成熟的金融體系。而且把上任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只經歷短短幾年就轉為盈餘,這一點在西方國家是非常非常難的。

這些都幫助澳洲奠定了基礎來抵禦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

以上是我自己對近期澳後經濟狀況的總結。下面再給你引用一下網上的內容:
「澳大利亞國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897億美元,國民平均經濟生產總值42,366美元,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開發、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國際貿易交流因路途遙遠而受到成本劣勢,是唯一沒加入北約和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的西方大國。澳大利亞近二十年與亞洲國家往來頻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響。雖然人口僅二千多萬,但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商業法治,則是北半球一些富國和人口大國所不及。澳大利亞經濟採用西式的混和型經濟發展模式,以第三類產業為主,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礦產業和畜牧業也以效率著稱。
教育是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產業,在全球佔有樞紐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升學,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並為其知識型經濟吸納眾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資移民亦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重要經濟計劃。2005年起,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澳大利亞也隨之放慢其增長幅度。
澳大利亞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澳紐銀行(ANZ Bank)和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Ⅳ 澳大利亞的經濟是不是開始衰退了

很多網友在看相關的經濟新聞的時候,也會發現關於澳大利亞的經濟情況也是出現了不容樂觀的趨勢。很多人都會覺得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一直是處在一個比較強勁的狀態,而且看他28年的經濟增長的記錄,也是能夠感受到他的一些政治上面的遠見也是有著比較亮麗的數據,所以普通民眾他們的生活想必也是比較好的。

而下一任的總理可能就是在經濟方面的政策有一些錯誤的判斷,所以很多網友們也會覺得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是不是開始出在了一個下滑的階段。從2007年開始彷彿就沒有一個長期存在的政府了,而且能夠看到一些總理和部長也是變動的比較頻繁。像這樣的狀況,也可能導致一些長期政策進行比較有序的有效的貫徹落實。

Ⅵ 澳大利亞的經濟現狀是什麼它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和主要成功方面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自1970年代以來,澳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目前已達到70%左右。
近年來澳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3.2%,從1997年至今的十年內,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3.6%。經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民儲蓄率偏低,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初期受國際外部環境影響,曾經歷經濟衰退,1992年的失業率曾高達12%,經過政府和國民的不懈努力,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好轉,政府財政扭虧為盈,隨著政府出現財政盈餘,澳大利亞自2001年開始每年逐步降低個人所得稅,失業率下降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主要的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7730億美元(2007年度)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300美元(2007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3% (2007年度)
失業率:4.2% (2007年10月)
貨幣匯率:1澳元=0.66美元 (2009年1月)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農牧業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大力亞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占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對外貿易】澳大利亞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占約24%。澳大利亞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台灣地區和泰國。

Ⅶ 現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經濟處於什麼狀態

澳大利亞和美國雖然都處於經濟衰退狀態,但其原因則不近相同.
美國:常年的戰爭導致外債橫生,但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特殊地位,將危機引向國際社會.加上近來年的政府危機,威信下降,處於特殊的尷尬地位.加之美國鼓勵經濟政策而引發的次貸危機,未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反而使分化現象更為嚴重.美國為維持軍事=龐大開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經濟恢復發展.
澳大利亞:主要表現在對未來市場導向不明確,缺乏自身發展後勁.過分依附其他國家,而其缺乏本土投資=

Ⅷ 澳大利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歷史和經濟怎麼樣

澳大利亞的歷史:

澳大利亞現今原住民均是外來戶。

16至17世紀,歐洲人發現澳大利亞,英國人庫克宣布澳大利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為能有效建立殖民地,將不少囚犯流放到這里,加強殖民地土建設,澳大利亞是個靠囚犯建立起來國家。


澳大利亞是個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在全球均處於領先地位。

Ⅸ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及經濟狀況

一,地理環境: 北部靠近赤道終年高溫,西部受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一沙漠為主,,該國的西南和東南的沿海屬於混合農業區,東部有大分水嶺東側降水豐富,西側降水少.
二,經濟發展: 澳大利亞的經濟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南半球3個發達國家之一,人均收入水平高,

Ⅹ 澳大利亞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澳大利亞屬於發達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10)澳大利亞經濟處於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經濟概況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7742美元,排名世界第5,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

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

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

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

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主要經濟數據:

1、國內生產總值(2016/2017財年):1.69萬億澳元。

2、經濟增長率(2016/2017財年):2.0%。

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6/2017財年):約6.9萬澳元。

4、貨幣:澳元(1澳元≈0.77美元,2018年3月)。

5、失業率:5.5%(2018年1月)。

6、進出口總額(2016/2017財年):7354億澳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出口3732億澳元,同比增長16.8%;進口3622億澳元,同比增長1.4%。貿易順差110億澳元。

7、外匯儲備:854億澳元(2018年1月)。

8、貨幣匯率

1澳元=0.72美元(2015年9月)

1澳元=4.57人民幣元(2015年9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發達國家

網路-澳大利亞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經濟處於哪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