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人眼中的中國人
(轉載)澳洲人眼中的中國人家庭觀念 ---值得我們深思澳洲人眼中的中國人家庭觀念,值得一看,心靈受到震撼!(轉載)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觀念的種族之一,並且深深地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卻未必如此。12 月8日晚上,我參加了澳大利亞商會 (AustCham,一個>澳大利亞海外商人的團體,遍布全球,得到澳洲官方的大力支持,地位有點像我們的>"人民團體")的今年最後一次周末聚會暨聖誕晚會,一年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來>了這么多澳洲老鄉,好象全上海的澳洲人都聚攏在小小的酒吧里。在例行的gossip 之>外,更多的是告別,這里大多數的澳洲老鄉們將在這幾天回到家鄉去,過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大家問我是否回去,我說:"沒時間,工作太忙了。"他們就都很驚奇:"你怎>么能夠聖誕都不回去和孩子們一起過呢?"口氣是詰問式的。我當然有點不爽,就向他>們解釋,聖誕節對西方人來說是一個全家團聚的日子,中國人也有這樣的日子,那就>是春節。>>>>>>>>> 於是,我們就談起了中國人和澳洲人對家庭的重視。沒想到,那幾位澳洲朋友>說:"你別生氣,其實,我們覺得你們中國人並不愛家,並不像你們自己說的這么注重>家庭。你們更愛金錢!">>>>>>>>> ?!我愕然。>>> 於是,我記下了這些真誠的對話:>>>>>>>>> "無論在澳洲和中國,你們中國人的確很勤奮,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比當地人積蓄更>多的錢財,但我不認為這是你們中國人有經商的天賦,而是你們比我們更節儉,更能>省,是通過降低生活標准來完成的金錢積累。你們平時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從中國買了帶過去,因為這里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學生帶了很多碗過去。>>>>>> "你們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給老人照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你們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那種不帶功利的玩,不讓孩子非得學會什麼的純粹>的玩。聖誕節你們甚至都不休息,而在海外春節是沒有假期的,不帶著孩子去海>灘,因為你們會覺得這個時候的機票、賓館都貴,不如趁這個時候做點生意賺更多的>錢,等淡季了再出門。所以,你們華人的孩子盡管學業上很優秀,但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另類,覺得和當地人比起來,父母更關心的是家庭的金錢收入、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分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 "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你們中國人愛說這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多掙些>錢,但每一代都說自己賺錢是為了下一代,那麼究竟哪一代會真正地使用這筆錢>呢?"生命是那麼短暫,你們借口為了家庭的未來,而在現在就犧牲了家庭,我不知道>這個帳是怎麼算過來的,怎麼還能體現你們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觀念。"你們為了工>作,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夫妻分離,要在我們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個月以上,基本上>就該考慮辦離婚了。所以我們被派到海外來,就一定是全家一起來,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來。他們要是不願意來,我就不可能接受這項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國甚至聽說過你們的上一輩人甚至有夫妻幾十年都分在兩個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時候才能生活在一起。這太殘酷了。難道你們就不會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嗎?工>作也還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國公司里有很優秀的人才,但因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個月>甚至每兩個月才能相聚一次,為什麼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棄工作呢?我知道市,每有>很多在城市裡工作的農民,他們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說是為了家庭在掙錢,可>這樣的錢再**匆庖迥兀吭詘鬧蓿�忝侵泄�嘶� 徑急鵲鋇厝擻星���揮?/font>>人羨慕你們的生活,我認為你們就是金錢的機器,但你們為自己的賺錢愛好塗上了一>層家庭的色彩。我不相信。">>>>>>>>>>>> 聽著他們的嘮叨,盡管帶著酒氣,但還是很深地震撼了我。我能和他說什麼>呢?當然,可以說的太多了,比如告訴他中國幾千年來就從來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大家都沒安全感,都為了明天在使勁榨取今天,連見面都問"吃了嗎",所以>現在搞得存款余額超過萬億,不是中國人守財,而是自己給自己在做保險,但他能理>解這些嗎?連美國總統都在呼籲中國的儲蓄率太高應該多消費,連我們原先的鐵面總>理也認為要設立什麼黃金周來刺激消費,他一個祖上開始就生活在完善的福利體系下>的老外,能懂得我們對未來的那種無助和恐懼嗎?>>>>>>>>> 我也可以告訴他,中國人真的是窮怕了,哪怕他現在發了財,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他還是會想著發更多的財,在中國人的心中,還是認為能給子孫傳下更多的財產>才是對子孫最大的愛,對家庭最大的負責任,只有在認為錢財已經足夠多、或者錢財>實在太少而必須給自己一定的安慰時,才會說應該給孩子留點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這個世界,只有錢固然是不行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他能理解這些嗎?>>>>>>>> 在澳洲那樣的體系下,生病住院後,自己只要在進院和出院的時候簽兩回名字,>一切都是社會福利體系包辦了,他能理解中國人說的"六十歲以前掙的是六十歲以後的>醫葯費"這句話背後的辛酸與無奈嗎?在澳洲那樣的體系下,即使你身無長物,一 無>是處,強大的福利體系也會把你托在 security net 這張網之上,照樣保證你過上體>面的生活,無非比人家多拿一張低收入保障卡,他能理解我們的下崗給一個家庭所帶>來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嗎?>>>>>>>>> 當然,他更無法理解在 20年前,所有的中國人其實並不屬於家庭,而是屬於一個>叫做"單位"的主人,還被一條叫做"戶口"的鏈條給拴著,即使是夫妻,即使是父子母>女,一切的親情都大不過這個主人和這條鎖鏈。而我在澳洲學移民法的時候,有個>working holiday maker 的類別很讓我費神和嚮往:他們居然給那些只為了旅遊目的>而邊打零工邊掙旅遊費用的人提供附帶工作許可的專門簽證! (有興趣的朋友可> 以>自己查看澳洲移民部官方網站的有關說明>>> 很多次,在海外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居然都會想起小時候讀過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經常會為那可憐的小姑娘而熱淚盈眶,於是,那種對貧窮和無助的恐懼就會給>自己擰緊了充當賺錢機器的發條。我們的很多追逐金錢的行為,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的確和我們自己所宣稱的熱愛家庭有著嚴重的落差。我們無法指望這些老外朋友>們能理解,中國人好不容易可以**全地追逐金錢了,千萬別指望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能緩解這種被壓抑過久而噴湧出來的慾望和動力。這正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凝聚>力所在,哪怕忍受分離、忍受白眼。以前我們是窮怕了,嘗過小富滋味後, 以後我們>是更怕窮。而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無奈,我們才更固執地嘮叨著我們的"美德"。這其>實已經不是為了炫耀自豪,而只是為了自警,為了怕我們忘記自己還有個把家庭看得>重於金錢的美德!>>>>>>>>> 生為中國人,不管我們的國籍是什麼,我們都難以逃脫這個悖論,海外 7000萬華>人,生活的艱難和坎坷一點都不亞於國內13 億同胞。願上帝憐憫我們,也願我們的孩>子們理解我們,更願我們孩子的那一輩人可以富足安定得足以鄙視金錢
⑵ 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對你的態度與看法
澳大利亞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後獨立.但仍然算是英聯邦的國家之一.與英國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澳大利亞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
沒錯,英國女王應該稱得上是他們的精神領袖.澳大利亞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國歌。弗雷澤就任總理時,曾以《馬蒂達》作則國歌。1977年6月21日規定:由州主持的儀式,以《前進吧!美麗的澳大利亞》作為國歌;由英國女王或聯邦總督主持的儀式,則以《天佑女子》作為國歌。
⑶ 曾經靠中國人富起來的澳大利亞,如今對我國怎麼樣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民都喜歡移民或是在其他國家做生意。其中就有這么一個國家,深受我們中國人的歡迎,那就是澳大利亞。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有機會的話,你願意去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旅遊觀光嘛
⑷ 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澳大利亞與中國關系是戰略夥伴關系。
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
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⑸ 最近澳大利亞怎麼老針對中國
(原標題:澳大利亞多地中國留學生遭侮辱毆打,是否針對中國人引發擔憂)
12月19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各使領館網站上發布了一條同樣的消息,稱近期澳大利亞不同地方發生數起侮辱、毆打中國留學人員的事件,提醒所有赴澳中國留學人員注意防範在澳期間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
澎湃新聞記者搜索發現,今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確實發生了幾起較為嚴重的留學生被毆打事件,中國駐澳使領館也多次發布消息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安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19日在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回復中稱,使館一直高度重視在澳留學生的安全防範與權益保護。
澳大利亞是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留學國家之一,據澳大利亞教育和培訓部的數據,在2015年,中國留學生數佔澳學生總數27%。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出現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侮辱言論和暴力襲擊的報道,正在擾動微妙的中澳關系。
澳媒頻報中國留學生遭堵截
據媒體公開報道,澳大利亞國內最近一次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事件發生在今年10月23日晚,兩名中國高中留學生在堪培拉沃登區(Woden)公交站等車時,至少兩名當地少年走近他們索要香煙,中國學生拒絕後遭到圍攻和毆打。行凶者還叫喊說「滾回中國」。襲擊導致其中一名中國男生眉骨開裂,一隻眼睛暫時失明。
而就在當晚,當其中一名中國留學生和另一位朋友在警局錄完口供後在車站等車時,再次遇到同一夥人並受到威脅。
10月24日,中國駐澳使館嚴厲譴責了這起暴力事件,並向澳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交涉,要求澳方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在澳中國留學生的安全。
盡管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澳大利亞首都區教育部長伊維特·貝瑞(Yvette Berry)表示對此事「非常關心」,但針對中國學生的襲擊事件卻似乎並未好轉。10月23日襲擊事件受害者的中國同學表示,盡管教育部門聲言保證他們的安全,但是他們仍然在受到襲擊。
在此事發生後的第二天,即10月24日下午,又有中國留學生在車站附近碰到了當地團伙中的幾名成員。隨後幾日還發生了多起中國留學生被圍堵事件,甚至有留學生躲進中餐館,直到餐館的保安將這群團伙趕走才得以脫險。
被打留學生講述,還有一名女留學生被踢膝蓋、掐脖子。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 大堪村
據知情人透露,堵截留學生的是這群人是堪培拉當地人,年齡介於16歲到20歲,共有三十多人,常在Woden車站附近游盪,看到中國留學生會上前索要香煙或現金。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起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遭到襲擊,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一段時間以來堪培拉南區發生多起中國學生遇襲事件。
今年8月25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生校園襲擊事件,造成多名中國留學生受傷。當時的報道稱,一名18歲男生毫無徵兆地在教室用棒球棒擊打同學和輔導助教,造成4人受傷,傷者均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其中1人擔任這門課程的輔導助教。而這名行凶者12月14日以精神治療為由向法院申請保釋。
是否刻意針對中國人引爭論
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屢屢遭遇暴力事件,特別是在一些暴力事件中出現了針對中國人身份的言辭辱罵,這使人懷疑這些事件是否是刻意針對中國人所為。
今年9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等地還曾先後爆出辱華海報和「殺死中國人」塗鴉事件,其中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蒙納士大學等高校開學時出現辱華海報,用生硬的中文寫道:「注意此處禁止中國人進入。如果違章將面臨起訴以及驅逐出境的可能。」
澳大利亞媒體費爾法克斯(Fairfax)報道,有中國留學生表示他們常常感到受到威脅和攻擊,僅僅因為他們的中國國籍。也有中國留學生稱,他們曾在公交車上遭到性騷擾。報道說,這種情況在堪培拉南部尤為突出。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當地華人社區成員Dora Chen說,該社區「非常擔心這些孩子」。由於10月23日的襲擊事件,一些志願者已經開始通過社交網頁為中國留學生提供順風車上下學。但是Dora Chen說,這只是權宜之計,「他們嚇壞了,感到自己成了攻擊目標。」
《悉尼先驅晨報》11月1日報道,在中國留學生在Woden去車站遭毆打後,當地華人媒體和社區團體警告說,這一襲擊事件可能會損壞堪培拉所謂安全學習目的地的聲譽,改變中國人對於澳大利亞的態度。
不過,澳首都區教育部長伊維特·貝瑞認為這只是一起孤立事件。堪培拉警察也表示,不認為10月23日的襲擊事件存在種族動機。
對於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目前的安全處境,在堪培拉從事與留學生相關工作的Victor認為,有些報道有些「誇張」「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當地青少年買煙很難,看到華人部分學生有煙,所以會去討要,可能產生沖突。」Victor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不僅是因為中國人(身份)的問題。」
Victor認為,澳大利亞在多元文化方面實際上一直做得很出色,只不過幾個類似案例出現,容易使人聯系在一起,認為是種族問題。
墨爾本大學營銷傳播專業一名王姓的研究生也表示,這些事件的主要問題在於少年鬧事,而受害者恰巧是中國留學生而已,並非針對中國留學生。但同時,她也告訴澎湃新聞,「平時有人要煙我也就給了,不想給的時候我就會把煙盒藏起來,只拿出單根並說是最後一根,要是遇到醉漢的話就會繞著走」。
⑹ 如何評價中國與澳大利亞目前的關系
根據海外網的報道,雖然這已經是澳大利亞在兩年之內第六次求和,但是很明顯這只是局限在社交平台之上,並沒有落實到實際當中。
所以對於這樣的求和,我們並不會放在心上,也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的影響。從這一次的求和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充分的利用社交平台這樣的新興媒體在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示澳大利亞希望能夠單方面的跟中國重歸於好。
但實際上從他們的行動,我們完全看不到任何的誠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對澳大利亞六次求和的一些看法。
求和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重要的原材料出口國,因為在他們的國內並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所以需要將很多的原材料進行出口,同時他們國內的人口也沒有辦法消耗掉他們的產能,而我們中國的人口將會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跟澳大利亞斷絕一些貿易關系的話,那麼對澳大利亞造成的沖擊是非常大的,畢竟在此前我們是他們最大的消費國。特別是我們在鐵礦石以及一些牛羊肉和小麥的使用量上,都為澳大利亞提供了很多的銷售量。
⑺ 在澳大利亞期間,澳大利亞人和澳大利亞政府部門問我中國怎麼樣,我把中國全部往壞里說,說的中國就像沒有
你是一個白吃了中國爹娘飯的敗類,你的行為連澳大利亞人都看不起你,你也算是個人!為你的行為臉紅!!!!
你最好死在澳大利亞,對中澳兩個國家都有好處!!!
恨死我了!!!
⑻ 為什麼澳大利亞要發表「中國威脅論」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一些有利益交割、聯系甚至對立的國家間。當然,這些沖突可以是關於現實的務實的問題的對立,也有意識形態的對立
關於澳大利亞說中國具有威脅性,原因在如下幾點:
一、是意識形態對立造成的。澳大利亞的國家是屬於西方價值觀體系內的。對於以前由蘇聯產生的共!產主義(西方國家以及西方馬克斯主義者他們不承認蘇聯是社!會主義)表現出來的對外持大國沙文主義和國內持黑暗封閉統治,所以對此頗有看法。再加上冷戰陰影,他們對於這樣制度下的,崛起的國家普遍有對立的看法。從蘇聯到中國,他們部分老古董就是相同看待的。
二、也跟意識形態有關。主要指民主制度和人權。這里我就不多講。他們都認為說中國怎麼怎麼的,中國的發展不是以民本為目的的發展。這種看法其實因為對中國國內改革不了解的緣故引起。
三、是中國自身的原因。因為我們韜光養晦,對外交流卻又沒對外公布一些情況。他們指責中國的一些政策缺乏透明度,因此難以獲得信賴。這點國內已經認識到。所以對待這個問題,我們國家是在努力更加透明,包括設立國防部新聞發言制度與軍費開支透明化。不過這應該是按照中國現實情況逐步公開,不能是為了滿足老外的需求而這樣。
四、現實的經濟利益。澳大利亞人口少,但資源多。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依賴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與其他礦藏的。於是我們的國有以及民間資本就大舉進入其國內。這是好事,但是也觸發了國內相關企業與利益,自然他們就創造出中國企業進入澳大利亞的資源性領域將會威脅澳國家安全。其實,澳大利亞的資源自給自足綽綽有餘,他們已經控制了用於自給自足的基本資源,其他資源反正都是出口,我們的開發威脅澳大利亞的安全,根本無從談起,
五、就是現實的政治需要。如同上樓所言。利用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不了解,甚至依據以前西方對蘇聯等國家的偏見的事,挑起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對立,能樹立一些政客的自我形象,來達到現實的政治利益。
⑼ 澳大利亞前總理怎麼闡述中國未來的
澳大利亞前總理: 中國十年內有望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3月2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在北京舉行。作為參會的重磅嘉賓之一,澳大利亞前總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陸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在會後接受了專訪。
陸克文作為澳大利亞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工黨領袖、外交部長、總理等要職。他不僅是第一位能說流利漢語(普通話)的西方國家領導人,而且對中國文化更是有著深厚的興趣,是一位實實在在的「中國通」。
在專訪中,陸克文表示,中國在未來十年內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屆時全球的商業模式也將改變。
去年年中,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澳雙邊貿易總額為1552億澳元(1澳元約合0.77美元),佔澳貿易總額的23.1%,保持著澳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在您看來,中澳雙方需要作出哪些努力來維持雙方的貿易夥伴關系?
陸克文:中澳建立貿易夥伴關系的時間比中美的貿易夥伴時間要長。當我還是澳大利亞總理時,我就想要為中澳貿易夥伴關系的發展做些貢獻。
我認為對中澳雙方來說,重要的是尋求一個平衡的貿易關系。我們也認識到中澳雙方在許多地方都有不同,其中包括對美國的戰略性部署,以及貿易產品等。然而,中澳雙方在經濟結構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共性。
所以我所說的平衡貿易關系,是指雙方意識到與對方的差別,並將合作最大化。我認為在我作為澳大利亞總理期間,這一點上做得較為成功。但在未來是否能維持這樣的關系,需要澳大利亞現任總理特恩布爾的努力,他在中澳貿易關系的發展上也作出了不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