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洲沒殖民之前有土著居民么大概是怎樣的呢
澳洲最早的移民出現在至少四萬年以前,現在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在澳大利亞已經紮根了幾千年以上。澳大利亞土著」——KOORIS(古利人) 40,000多年前,土著居民定居澳大利亞大陸。他們與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絕,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十八世紀時,歐洲人來到這里,強迫土著人離開他們的領土。現在,許多土著在白人社會里感到孤立,但他們仍努力維護他們部族的個性。 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 500 多個部落,人數達七十五萬之多。。
早的土著居民在最近的—次冰期時來到澳大利亞,當時的海平面較低,故他們能夠通過大陸橋和小片的水域來到這里。隨著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該大陸被完全隔離。最初,人們沿海岸和河流而定居.後來逐漸移居到大陸各地。歐洲人來到這里時,澳大利亞約有500個不同的部落。 從1787年起,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沖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沖突,許多土著人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澳大利亞最早居民為土著人,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7萬年前。 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當時估計有75萬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亞。 1789年,土著人中出現首例由殖民者傳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數百土著人死亡。 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把悉尼灣附近的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土著人土地的剝奪過程。這一過程中,土著人與殖民者的沖突造成數以萬計土著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圍外,他們被歸為「動物群體」。 1910年,澳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規定當局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 1937年,澳當局通過一項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1967年,澳大利亞人在全民公決中贊成修改憲法,把土著人納入人口普查,並賦予他們投票權。 1970年,澳廢除允許當局帶走土著兒童的法令。 1976年,澳政府通過法令,承認土著人對澳「北部地區」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土著人此後掀起要求歸還先祖土地的運動浪潮。 1992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著擁有殖民時期以前澳大利亞一種形式的所有權。 1997年,一項全國性調查報告說,從家人身邊奪走土著兒童的政策使多達10萬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創傷。報告建議政府對「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補償。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拒絕做官方道歉。 2007年,陸克文當選總理,承諾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土著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這些居民是否真的」土」生」土」長呢?答案是否定的。同地球上其他大陸相比。澳大利亞的生物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它的植物大多狹葉細花,而物不少為有袋類 如袋鼠、袋熊、袋貂等。如果沿著這條軌道繼續進化,澳大利亞的人也應該是有袋的(可以稱為」袋人」),然而土著的腹部並沒有育兒袋。更何況這塊大陸上的動物,連高級哺乳動物的層次都沒有進化到——澳大利亞的土著也是外來移民。 澳大利亞土著的皮膚黝黑,人們很容易把他們同非洲黑人聯系起來。果然,最早提出的答案是」非洲人種說」。1839年,英國爵士羅伯特·菲茨羅伊鄭重其事地在宴會上向來賓宣布他的重大發現:澳洲土著來自非洲。他認為,無論從膚色還是體形來看,澳洲土著和非洲黑人並無二致。至於途徑嘛,爵士用餐巾抹了抹嘴,指著不遠處一葉扁舟說,或許是乘船偶然被風刮來的。人們對爵士的話半信半疑,一些科學家乾脆開始自己研究這個問題,結果還在英國掀起了一陣土著研究熱。1847年,普查里德博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一來 靠海風將非洲黑人吹到澳洲簡直不可想像:二來,黑人和土著之間並不完全相同,比如臉形、毛發等。 那麼,土著的人種歸屬在哪裡呢?洋洲諸島和東南亞一帶的尼格利陀人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了其他人種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種、斯里蘭卡的唯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托達人,甚至中國的苗族也融入其中。土著人傳統上以打獵和採集為生。他們屬於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廣,在水源附近搭起臨時帳篷,食物耗盡後便再次遷移。他們與別的部落進行貿易,交換商品,如矛等。 土族人藝術品狩獵和採集 土著人靠獵取袋鼠等動物為生,以野生植物、堅果、漿果等為輔助食物。狩獵者使用裝有石刀的矛和飛去來器——一種可飛回投擲處的鏢。有些部落發展了復雜的手勢語,這樣他們在悄悄地追蹤獵物可以傳達無聲信息。 土著人使用啞語以免驚跑獵物。在啞語中,將拳頭握緊再展開即表示袋鼠。 土著居民的故事,歌謠和傳統代代相傳。歌舞會和慶典舞會仍保留著這些傳統文化;部落成員聚集在一起,通過歌曲、音樂和舞蹈講述澳大利亞的過去。 黃金時代 土著人認為黃金時代就是祖先們塑造陸地、創造物種和人類的時期。這些先人被認為是以神靈形式永生。人類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所有其它生物密切關聯。黃金時代神靈的偶像,如雷公像等,布滿部落居住區的聖崖。澳大利亞土著在嚴格的習俗規范中生活 每個部落都劃分成三個「年齡一性別」集團:成年男子集團,成年女子集團,兒童集團。在成年男子集團中,有一個人數雖少但頗有勢力的長老階層,他們是習俗的維護者,也是社會權力的體現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許參加長老議事會議 也只能旁聽,不能參與決策。而兒童進入成年,則要舉行獻身儀式,即成丁禮。成丁禮是土著男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他從兒童集團跨八了成年男子集團。只有經過成丁禮的土著男子,才有資格婚配。同時成丁禮也是傳授生存技能和部落傳統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完整的成丁禮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讓男童與婦女、幼童隔離一段時間 期間僅與男子、老人接近,以傳授部落的信仰和傳說 學習敬神儀式。事情的開端往往是突然的 該男童在懵懂間被父輩抓住,蒙上眼睛 帶到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帶領,拜訪遠近的部落男子,並觀看他們的表演。這是男童第一次看見部落的圖騰儀式。 其次,行割禮。割禮由祖父、父親和舅舅執行,整個過程絕不能被婦幼看至。 再次,文身 成年男子會用尖利的貝殼有規則地在男童的手 腿、腳、肩、背、胸等處割出傷口 並搽塗木炭粉,使傷口癒合時留下疤痕。在這一過程中老人經常會以身作則 將自己的肘部靜脈剌穿,讓鮮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輸勇氣。 接著,男童會留在森林裡 學習各種狩獵和運用武器的技能,並接受一些肉體上的考驗。這些肉體考驗很奇特但能培養男童刻苦耐勞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對方的頭臉和肌肉、在火堆上熏煙,甚至還有打掉牙齒、拔頭發等。在這一過程中 男童還要遵循一些飲食禁忌。 最後,部落將舉行盛大的圖騰儀式,正式宣布男童已「成丁」。事前 新男子被綁在青樹枝的篝火堆上 由他的姐妹隨意打擊他的背部。只有經過這場火的考驗」,土著男子才有權利結婚。 成丁禮的最後一幕是土著大型狂歡舞會——科羅波里。該舞會通常安排在晚上。當夜幕降臨 土著就在樹林中間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圍繞著篝火盡情地歌唱跳舞。男子是整個儀式的主角,女子則不停地拍打著自己的臀部,搖頭甩發,口中還念念有詞。歐洲殖民者於1788年到達澳大利亞,將土著部落趕離他們的領土。今天,澳大利亞約有250,000土著居民,多數居住在城市,盡管種族歧視仍存在,但土著居民已開始受益於政府救助,並已經開始設法維護他們的民權。 今日澳大利亞土著人
土地權 歐洲人到達澳大利亞後,宣稱這里的土地「尚未並入任何國家的轄區」,即它不屬於任何人,故他們有權利加以佔領。近來,土著人一直在為收回他們失去的領上和聖地而斗爭。1992年,澳大利亞政府廢除了未受轄領土政策。 烏盧魯(艾爾斯岩) 土著人認為澳大利亞的地貌是先人塑造的,先人們還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習俗和傳統。在許多聖地保留了他們曾經造訪的證據,如澳大利亞中部的烏盧魯——它被當地的阿蘭達人尊為聖地。澳大利亞政府曾稱之為艾爾斯岩,1988年恢復其原稱。 多元化背景下土著人的生存 上世紀中葉,隨著國際上反對殖民主義浪潮和國際人權呼聲的逐漸高漲,澳大利亞政府以種族隔離為內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著人的命運出現轉機。 1958年2月14日,一個名為「聯邦土著進步委員會」的組織在澳大利亞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陸5個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越來越多的白人同情土著人,不能不說是社會的進步。 委員會通過了七點原則聲明:廢除歧視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憲法,授權聯邦政府立法,保護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條件等。 次年,委員會第二屆年會在墨爾本召開,吸收了同樣不具有公民權的托雷斯·斯查伊島的土著人,更名為「爭取土著和托雷斯·斯查伊島民進步委員會」,這個全國性機構為土著人爭取權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 澳大利亞政府在1967年憲法修正案上,宣布廢除「在計算聯邦人口時……土著人將不計算在內」的《憲法》第127條,授予土著人以公民權。 其後,一些有關土著人土地、教育、文化等問題的立法也相繼出台。從聯邦政府到各州和領地政府都從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於保護土著人的各項權利。土著人和土著文化被政府認同,各種文化向著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發展,澳大利亞進入多元文化發展的新階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舉行盛大慶祝活動,紀念庫克船長「發現」澳洲200周年。而全澳各地的土著人則聚集在庫克登陸處,舉行悼念活動。標語牌上寫著一個個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們說:「他們慶祝他們的,我們要悼念許許多多死去的人。」1970年,澳政府廢除了允許當局帶走土著兒童的法令。 1972年,澳大利亞政府重新認識土著人問題,並開始考慮土著人權利的法律保障問題,「多元文化政策」隨之開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過法令,承認土著人享有「北部地區」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土著人此後掀起要求歸還先祖土地的運動浪潮。 全國和解大會1997年在墨爾本召開。總理霍華德在會上為「被偷走的一代」辯解,在場的土著人全都背過身去,齊刷刷地把屁股對著這位總理。土著人認為,霍華德的自由黨對土著人的態度遠不如工黨。他們還認為,霍華德同情「單一民族黨」,而這個黨實際上是主張「白澳政策」的。 1997年,一項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被偷走的一代」多達10萬人,土著人遭受了精神創傷。報告建議政府對「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補償。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拒絕作官方道歉。2007年,陸克文當選總理,承諾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亞大陸上百年來所蒙受的苦難作出了正式道歉。 當天大約1000名土著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議會附近觀看了澳政府具有歷史意義的道歉儀式,各地政府也將當地的土著居民集中在電視大屏幕下觀看了現場直播。 陸克文說:「對於強加給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們說對不起。我們澳大利亞議會敬請土著人士接受這一歉意。作為國家和解的一部分,我們提出了這一道歉。」 陸克文表示,這種不公平將「不再發生」,希望道歉能彌合由此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巨大創傷。他說:「現在是糾正過去錯誤,翻開澳大利亞歷史新的一頁的時候。」陸克文還專門向數萬名「被偷走的一代」進行了道歉。 陸克文沒有提到政府賠償問題。在賠償問題上,澳大利亞新舊政府目前立場相似。陸克文表示,政府將推出有助於提高土著居民生活水平的衛生、教育政策,「我們可以在不安排經濟賠償的前提下達到這一目標」。 現在土著人自己也還處於彷徨之中。失去了土地的土著人流散到全國各地,近年流向城鎮,但又與城市生活、與白人不相融合。他們反對同化,也反對隔離。他們要土地,他們要找回自己的靈魂。土地不可得,靈魂無所依。
❷ 毛利人是什麼人種
是大洋洲人種。
四大人種:
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
一、亞洲人種
亦稱黃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的東南亞人、東部的東亞人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上的印第安人。
二、非洲人種
亦稱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三、高加索人種
亦稱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四、大洋洲人種
亦稱棕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波浪狀且較為粗糙的毛發,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於遠東大洋洲上的島嶼上,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例如紐西蘭北島上的毛利人等。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編織而成的,而在建築物的周圍則一般會採用石雕來做裝飾,海島文明顯著,在文明上主要是繼承了隸屬於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2)澳大利亞為什麼沒有毛利人擴展閱讀
毛利族:
毛利族 (Māori)是紐西蘭 的原住民。在毛利語這個詞其實是「正常」或「普通人」 的意思,因為當時的歐洲人問他們說他們民族的名字應該怎麼稱,他們就回答說他們是正常人——他們把外國人看做是不正常或反常的人(Pakeha)。許多考古學和歷史學家認為他們是從庫克群島和波利尼西亞地區的來源,甚至科學家發現毛利人和台灣原住民的基因是很接近的,在他們語言文化上也蠻相同。現在他們的人口將近三十九萬人。
種族歷史:
根據他們毛利長子的傳說,在公元 800年 的時候,有一位人叫庫佩(Kuрe)愛上個村人的妻子,然後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殺死。庫佩怕那村莊的人發現後會報仇,他就准備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備離開那個島。劃船好幾個周夜後庫佩終於預見一片很陌生的新地,這個特別大的陸地上有很長的一片白雲,所以庫佩就稱這地為「阿提呵羅啊」 (Aotearoa),英文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長白雲之鄉」 。
庫佩他就劃船回到他家鄉跟他村的各位報告說這一大塊新的島無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種特殊的巨鳥後來被稱為「墨阿」(Moa)。
初期的時期只有一些島民到「啊提呵羅啊」專門來尋找與打獵這個「墨阿」巨鳥,他們一邊點火燒森林,一邊打獵,所以這種「墨阿」巨鳥在幾百年後歐洲人發現紐西蘭時,早就絕種消失了。
在南島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發現了一種綠玉他們稱為「軟玉」(Pounamu).這是被毛利人視為聖物的材料,許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這種玉石製成的。 十四世紀 ,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開啟了紐西蘭 文明史。數百年來他們發展出嚴謹的部落制度,階級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達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們傳統社會形態之中。
他們吃的食物是從島群帶來的甘薯 ,芋頭,山芋等蔬菜。毛利人也帶了砪,狗,老鼠。老鼠後就吃很多紐西蘭栬土的鳥蛋。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頙蝦,鰻魚,等海鮮食物。
在主後1200年的時候,有七個獨木舟同是從南太平洋的島國同時來到「啊提呵羅啊」。這是第一次計劃好的島民移民。在這一兩百年內的時期,毛利人就住到紐西蘭的北島跟南島各地了。
❸ 毛利人是哪個國家的人
毛利人是紐西蘭原住民。通用毛利語,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混合類型。現用新創拉丁字母文字。原信毛利原始宗教,有祭司和巫師,禁忌甚多,現多信基督新教。
多數考古學和歷史學者認為毛利民族是從庫克群島和波利尼西亞地區而來。也有學者認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灣島,毛利人的語言、文化及傳統建築與台灣阿美族很類似,文化上有許多共通點。
❹ 毛利人是哪個國家的土著民
是紐西蘭的少數民族。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毛利語,屬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有新創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領袖,有祭司和巫師,禁忌甚多。相傳其祖先系10世紀後自波利尼西亞中部的社會群島遷來。後與當地土著美拉尼西亞人通婚,發生混合,因此在體質特徵上與其它波利尼西亞人略有不同。
❺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沒有紐西蘭的毛利人出名
會包裝,另外貌似澳大利亞的也有毛利人
❻ 毛利人的歷史發展
19世紀初英國人入侵前約有20多萬人,分為50個部落,有部落聯盟。
現在毛利人總人口70多萬人,其中紐西蘭有62萬,澳大利亞有12.6萬,英國有8千人,美國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
毛利語是紐西蘭官方語言之一, 另一種官方語言是英語。
原始公社開始解體,階級分化明顯。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公社為單位,有的開始向大家庭過渡。採用夏威夷式親屬制度即伯叔父與生父同一稱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稱呼,侄甥與兒女同一稱呼。經濟以農業為主,行刀耕火種;部分人從事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發達。殖民時期慘遭屠殺,人口一度銳減。1907年紐西蘭獨立後,民族權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漸回升。現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紐西蘭人的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均已發生變化,多會講英語,許多人進入城市當僱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識開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復興和發展。
毛利人約於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從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至此,並從此定居。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鏈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系,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現在成為紐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在紐西蘭,你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同樣,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到了19世紀的初期階段,他們就開始跟歐洲人交易,交換槍,衣服和許多西方先進的科技品。白人也開始來跟毛利人買地及砍伐開墾。到1840年的時候兩百個毛利領袖就跟英國政府簽定了懷唐伊條約,紐西蘭從這時候就合法的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之一。但是西方人也帶來了很多疾病,因為毛利人對這些疾病沒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的時候在五天內就去世了。
從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間,許多毛利族感覺到西方帝國主義的威脅及侵略性,他們就不願意在繼續賣土地給英國政府,有幾個族就在奧克蘭南邊的懷卡托地區聯合起來,成立他們自己的王國並反抗英國殖民政府,引起十年的「紐西蘭土地戰爭」或「毛利土地戰爭」。當然,西方先進的槍與大炮很容易就勝過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在1864年的戰爭當中,一些毛利反抗者在一個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一次用塹壕戰的戰術。英國殖民政府軍隊用大炮轟炸那個「帕」後,認為他們已經勝利了便前進,其實那毛利反抗者已經躲在了塹壕底下,等英國軍隊到來。十分鍾內就有一百個白人被打死。 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木雕也表現了毛利的文化特徵,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處的雕刻,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他人的最佳禮物。
毛利人木雕工藝出眾,石雕手藝也不錯。最著名的是在紐西蘭綠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是非常珍貴的。
遊客可拜訪一戶毛利族會堂,觀賞毛利傳統迎客儀式。每一戶毛利會堂皆由家園的老樹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❼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不如紐西蘭的毛利人出名
因為毛利人驍勇善戰還是航海高手,以吃掉勇敢的對手為人生最大的目標,英國人被刷戰績搞怕了,簽訂了《懷唐伊條約》,允許毛利人保留他們的土地和基本自治權。而澳大利亞的土著要善良得多,幾乎被滅族了。
❽ 在西方人發現澳洲大陸前,澳洲土著人是哪個民族
原始 人從 靈長 類(猴 和 猿)進化而來。澳洲 沒有 靈長類,所以說, 最早的 澳洲 土著人 來自其他 大陸。
土 著 人 什 么 時 候 來 到 澳 洲 的 呢? 至 今 發 現 的 最 老 的 土 著 人 遺 跡 大 約 為 4 萬 年。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是 芒 戈 湖(Lake Mungo, 在 新 南 威 爾士 的 西 部)。在 那 里 發 現 了 很 多被掩 埋 的 火堆,被 遺 棄 的 貝 殼,動物 骨 頭,還有 幾 具 土 著 人的 骨 骼。 這些 骨 骼 在 埋 葬 前 已被 燒 過,據 說 這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火 葬。
據 估 計,土 著 人 的 祖 先 最 早 是 在 5 萬 多年 前 到 達 澳 洲 的。 他 們 需 要 渡過 大 海。 在 5 萬 多年 前 的 低 海 面 時 期,印 尼 的 島 嶼 距 澳 洲 最 近 只有 60 多公里。
土 著 人 的 祖 先 是 些 什 么 人 呢? 盡 管 土 著 人 皮 膚 近 黑 色, 但他 們 的 直 接 祖 先 不是 非 洲 人而 是 亞 洲 人。 澳 洲 土 著 來 自 兩 大不同 血 緣 系 統 或種 群。 一種 稱作「 粗 狀 人 (Robust)」,頭蓋骨 厚 重,骨 骼 粗 大,身 材 較 矮。 另 一種 稱 作「 瘦長人 (Gracile)」,頭 蓋 骨 薄,骨 骼 細,身 材 較 高。 現 在 的 土 著 人大 多 屬 於 粗 狀 人,而在 芒 戈 湖 發 現 的 土 著 遺 骸 則 屬 於 瘦 長 人。 瘦 長 人 的 頭 骨 很 像 中 國 南 方 的 古 人 類 柳 江 人, 也 像 菲 律 賓 發 現 的 古 人。 粗 狀 人 則 接 近 印 尼 的 爪 哇 人 和 索 羅 人 (Solo Man), 也 和 周 口 店 的 北 京 人 有 不少 相 似 處。 這說明,至 少 有 兩 批 原 始 人 來 自 不同的 地 方,他 們 至 少 在 四,五 萬 年 前 分 別 踏 上 了 澳 洲 大 陸。 這 以 後 可 能 還 有 一 批 原 始 人 在 四 千 年 前 來 到 澳 洲,帶 來 了 澳 洲 野 狗 ( Dingo) 和 新 石 器。
土 著 人 始終 以 狩 獵 和 采 集 為 生。 他 們 大多 是 捕 魚 能 手,不 僅 能 用 木 制 的 魚 叉,還會修 水 壩 攔 魚,編 魚 簍 和 織魚 網 捉 魚。 他 們 狩 獵 主 要 捕 殺 小 型 動物,像 蜥 蜴、鳥 類、小 袋 鼠、負 鼠 (Possum) 等。
他 們 采 集從 野 果,草 籽, 根 莖 到 鳥 蛋, 貝 殼, 甚 至 飛 娥 和 肉 蟲。 這 些 食 物 種 類多, 營 養 充 足。
很 多科 學 家都 指 出,過 去的 土 著 人 享 受 著 比 白 種 人 更 多 的 空 閑 時 間 和 營 養 更 加 豐 富 的 食 物。
一 萬 多 年 前 的 土 著 人 並 不 比 其 他 大 陸 上 的 古 人 類 落 後。 他 們 有 多 種 石 器, 有 標 槍, 樹 皮 船,還 有 舉 世 無雙 的「 飛 去 來 器」。 大 約 四, 五 千 年 前 他 們 也 進 入 了 新 石 器 時 代。 他 們 有 裝了 木 柄 的石 斧,有 帶 倒 鉤 的 魚 叉。他 們 制 造 出 殺 傷力 很 強 的「 致 死 標 槍」。上 面 裝 有 幾 十個 燧 石 作 成 的 小 刀 刃。但是, 和 其 他 大 陸 上 的 古 人 類 相 比, 他 們 的 裝 備 中 少 了 一 樣 重 要 的 武 器: 弓 箭。
他 們 雖 然不 是 農 夫,但 也 照 料 和 經 營 他 們 的 土 地,不是 用 鋤 頭 而是 用 火 把。 經 常 的 燒荒使 枯 枝 落 葉化為 肥 料。火 後 新 生 的 小 草 嫩 芽不 僅 是 他 們 的「 蔬 菜」, 也 更 適 合 很多動 物。 經 常 的 小 規 模 燒 荒 使 土 地 的「 生 產 力」 更 高。 也 避 免 了 由 日 積月 累 的「 燃 料」 帶 來 毀滅 性 的 大 火 災。 後 來 的 歐 洲 移 民 用 了100 多年 才 弄 懂 了 這 個 道 理。
土 著 人 的 精 神 生 活 非 常 豐 富。 他 們 有 大 量 的 空 閑 時 間 用 來 聚 會。 他 們 的 舞 蹈 和 音 樂 獨 具 特色, 很 多是 宗 教 儀 式 的 一 部 分。 澳 洲 從 南 到 北 許 多 地 方 留 下 了 土 著 人 的 岩 畫。 那 些 流 暢 的 線 條 圖 案 和 生動 的人 物 動 物 達 到 了 相 當 高 的 水 平。 他 們 雖 然沒 有 文 字, 但他 們 有 大 量 口 頭 流 傳的 神 話 故事 和 關 於 祖 先 的 傳 說。 兩 者 完 全 溶 合 在 一 起 了。
當 歐 洲 人 到 達 澳 洲 之 前, 土 著 人 的 人 口 至 少 達 到 了 50 萬,有人 估 計 可 能多 達 100 萬。 他 們 形 成 許 許 多多 的 部 落, 有 嚴 密 的 社 會組 織, 姻 制 度 和「 法 律」。 每 個 部 落 都有 自 己 的 領 地。 他 們 營 養 充 足, 身 體 健 康, 快 活地 生 活 著。
他 們 當 然不 知 道, 在 遙 遠 的 其 他 大 陸 上, 人 類 開 始 了 越 來 越 快 的 進 步。 農 業, 畜 牧, 銅 器, 鐵 器。 尤 其 是 歐 洲 人, 已 經 造 出 了 槍 炮 和 遠 航 的 大 船。不 久 就 要 出 現 在 澳 洲 的 海 岸。
❾ 毛利人是蒙古族與澳大利亞的混血人種嗎
是的。毛利人是紐西蘭的一個少數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