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帕默斯頓是什麼意思

澳大利亞帕默斯頓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29 07:24:20

❶ 邁斯頓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n.: 帕默斯頓
網路: 帕墨斯頓島;帕麥斯頓;帕麥爾斯頓

英漢解釋
帕麥爾斯頓(Henry John Temple,1784—1865,英國政治家,於1855—1858及1859—1865任首相)

帕默斯頓〔姓氏〕

❷ 什麼是維多得亞時代該時代有什麼特點

其實就是維多利亞時代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
維多利亞時代
亞利山德拉·維多利亞於1837年繼承王位(當時她18歲),統治英國直到1901年逝世,是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她統治英國近一段時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盛世。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

維多利亞時期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名,也是一個科學、文化和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的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還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的進步觀念,美國的廢奴運動正是這一思想進步的體現。

維多利亞時代科學發明浪潮洶涌澎湃,維多利亞人信仰科學進步,對於工業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汽船的出現使得運輸和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貫穿東西南北。

維多利亞時代的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後印象派等。藝術界呈現出群星奪目的盛景。

維多利亞時代還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家、詩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如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以及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等。

當時還出現了許多代表各個時期風格的建築。在這一時期,西方世界的建築以簡潔的形式重現了以往各個時代的古典風格,如:希臘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

那個時代的中上層階級對於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遙遠的國度進口各種異國情調的香料調料,用於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名廚編寫的烹調書籍風行英國,在這個時代人們最早將具體烹調方法如調料用量等詳細寫入書中。一些廚房小用具也流行起來,如開罐器等,維多利亞時代還形成了許多進餐禮儀。

這個時期,英國盛行下午茶,貴族們早餐豐富,午飯簡單,晚飯很晚。據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女侍從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會覺得很餓,於是便讓僕人拿些小茶點來吃,許多人紛紛效仿,下午茶漸漸成為一種例行儀式。事實上,圍繞著這種下午茶習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館開始設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眾開放的茶館,茶話舞會更成為一種社會形式,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小姐們在那裡與男友們會面。

這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並沒有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結束。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所謂「維多利亞時代」的真正結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而令我們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是1840年,中英爆發鴉片戰爭。中國由此漸漸步入半殖民地深淵。而當時,英國正處於「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時代(1839-1901)是不是英國海外擴張的鼎盛時期,我們留給歷史學家去討論。「星期六」讀「文化廣場」的人大概有興趣知道蒸汽機是這個時候產生的;世界博覽會(也叫萬國博覽會)是這個時期產生的;下午茶是這個時期產生的;「美人靠」之類的維多利亞式傢具是這個時期產生的;狄更司的小說是這個時期產生的……為什麼偏偏是英國?這個問題大概也要留給能夠回答今天為什麼偏偏是美國的學者們去回答,我們繼續「星期六」吧。你要是不怕費腦子,我順便一提:薩義德在《文化與帝國主義》一書里研究狄更司的《遠大前程》,說那裡面的主人公發跡,很有英國殖民擴張的背景。奧斯汀的《曼斯菲爾德庄園》有帝國思想。蓋斯凱爾夫人的小說也有帝國色彩。你大概沒有興趣再探究下去了吧。那好,我跟你說,維多利亞時期印製的紙牌很受收藏家青睞呢!維多利亞時期的女裝現在來看仍舊很美很時尚呢!對了,時尚這個詞兒,雖然很有法國味道,但是,維多利亞這個美麗的名字一跟時尚連上,馬上不分伯仲,甚至還要佔一點便宜。消費文化雖然以現在的美國為極致,但要是探源頭,至少英語文化圈是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開始的。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史家早就把那時中產階級的收入和消費方式作為課題了。碰巧了,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時期恰好就是維多利亞時期。沒有對當代經濟生活的觀察,光是在大英博物館里思考閱讀,這樣的巨著是產生不了的。

維多利亞時代是藝術的時代,「前拉斐爾派」是這個時期誕生的……我還是把高雅的藝術留給美術史家去談,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夠看得賞心悅目的插圖。好在關於維多利亞時代,我是舊書新書都有。之所以收藏這些書,是因為裡面有精美的插圖,因為維多利亞時代令我產生許多聯想,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畫像很美。

英國散文家普利斯雷(J.B.Priestley)說:「單單去寫維多利亞鼎盛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他老人家還真的就完成了一本,書名就叫《維多利亞鼎盛期》(Victoria』sHey�day)。我很少保留近幾十年出的英文書,卻因為喜歡普氏的散文和倫敦版美麗鮮艷的插圖而收藏了這一本紅封布面的大書。關於維多利亞生平的書,記得手裡有一本林登·史特拉奇寫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可是藏書沒有歸類一時找不出來;倒是找出一本1912年版克萊爾·傑羅德(CLAREJERROLD)寫的《維多利亞女王早期的宮廷生活》,作者聲稱寫的是「真實的人」「自然的人」的青春時代。我自己最喜歡讀的還是1934年牛津大學出版的《維多利亞王朝初期的英國1830-1865》,這本書的主編是G。M。揚。揚編已經顯示出社會風俗在史料中的地位。我這次提供的圖片,很多是從這本書里來的。

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是科學和工業發明昌盛的年代,也是文學藝術繁榮的年代。維多利亞時代是個大話題,報紙的篇幅不宜展開論述,我只想借幾張圖展示一下那個時代英國的風貌,讓學經典英語的讀者對英國文化的背景有個大致的了解。

維多利亞時代是藝術的時代,「前拉斐爾派」是這個時期誕生的……我還是把高雅的藝術留給美術史家去談,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夠看得賞心悅目的插圖。好在關於維多利亞時代,我是舊書新書都有。之所以收藏這些書,是因為裡面有精美的插圖,因為維多利亞時代令我產生許多聯想,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畫像很美。

《祈禱的時間》是1854年由充滿抒情意味的畫家韋斯特(CHARLESWEST)所作。此畫表現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居家理想,有很濃的宗教色彩。韋斯特擅長畫裝飾畫,最經常表現的主題是母親和孩子。其他代表作有《善行》,畫一個女孩扶著父親走上教堂台階時的情形。《心跳》則描繪一個青年女子等待郵差時的神情。

維多利亞時代青年女子的理想模式——美麗而嫻靜。喜歡女紅但又不失浪漫。這幅作品是1850年英國皇家學院院長格蘭特爵士為女兒畫的。畫作完成不久,這個女孩就離開了人世。

❸ 澳大利亞有哪些城市

澳大利亞主要城市有:悉尼、墨爾本、珀斯、布里斯班、達爾文、霍巴特、阿德萊德等。
悉尼:
悉尼是新南威爾士的首府、是澳大利亞最早開發、規模最大以及最現代化的城市。悉尼市區和郊區總面積為4074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萬,佔澳大利亞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悉尼不僅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也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悉尼氣候宜人,終年陽光燦爛、綠草如茵、樹木蔥蘢。悉尼主要景點有: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橋、悉尼塔、情人港、中國城、岩石區、維多利亞女王大廈、BONDY海灘等多處名勝。悉尼同時也是留學的好地方,高等院校主要有: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UTS大學等十幾所高等院校,他們在世界知名度都很高,在各自獨特的學術領域中受到崇尚。
墨爾本:
86留學網介紹,墨爾本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海濱,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市區佔地800餘平方公里,是僅次於悉尼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的氣候是溫帶氣候,一年有四個季節。冬天不太冷,一般氣溫在十攝氏度以上,夏天的氣溫達到三十攝氏度。它被列為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三大城市之一,以「花園之都」聞名世界,市區周圍環繞著翠綠的公園,美不勝收。現在墨爾本是澳洲海、陸、空交通樞紐。工業以汽車製造、石油提煉、煉鋁、紡織為主。墨爾本城區街道橫平豎直,中規中距,綠地面積廣闊,道路兩側栽滿行道樹,從中可體驗到一種傳統的氣息。城中亦有墨爾本大學等知名學府,匯集世界多國的留學生,學術學風嚴謹,教育質量一流。
布里斯本
布里斯本是昆士蘭州最大城市,也是澳洲第三大城市,人口100多萬。布里斯本全年氣候溫暖,景色如春,是旅遊觀光的最佳城市。昆士蘭州因處於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號稱「陽光之州」。布里斯本的日照時間也長,降雨量多,一年365天,很少有嚴寒和酷暑。布里斯本河流經市區,兩岸景色如畫,是一個環境整潔、美麗的現代化城市。南半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皇家醫院就建在這里。1982年在那裡成功地主辦了英聯邦國家運動會,1988年又圓滿地舉辦了世界博覽會,因而布里斯本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布里斯本的昆士蘭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大最有聲望的大學之一,也是澳大利亞的八大名校所組成的Group of Eight之成員之一,其科學研究的經費及學術水平在澳大利亞的大學之中始終位居前三名,在學博士生的人數最多。
阿德萊得
阿德萊德是南澳州的首府,人口約一百二十萬,被稱為教會城,南半球的雅典。阿德萊德以其廣大、眾多的公園,藍灰砂岩的建築和輕松愉快的生活方式而著稱。這是個非常年輕的城市,建於1836年。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當初這兒不是犯人流放地,而是個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早期的移民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戰後亞洲人開始遷入。南澳洲夏季炎熱、乾燥,是澳洲大陸最乾燥的一個州,氣溫可達四十攝氏度。冬季寒冷、潮濕。
由於氣候乾燥,這一地區變成了澳洲最重要的葡萄園,每十瓶澳洲所產的葡萄酒中有六瓶產於此地。阿德萊德是澳洲釀酒中心。南澳洲主要生產酒、小麥和羊毛。經濟從單一的農業向機械製造、電子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在五十年代,英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決定把這片土地作為原子彈的測試地和火箭發射地。采礦是個新工業。在距離阿德萊德北部四百五十公里之外,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和鈾礦。藍寶石的生產是一項很重要的商業活動,其產量佔世界的產量一半。
阿德萊德大學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三所大學,也是世界前百強大學之一。位於阿德萊得的還有南澳大學、福林德斯大學等等。
珀斯
珀斯為西澳州政府的所在地。它建於1829年8月,距今僅有一百多年。歷史性建築不多,但與澳洲其他城市相比,自有它的魅力。風光秀麗的天鵝河,沿印度洋誘人的海岸,郊區的「石化原始森林」,袋鼠花等各種色彩鮮艷的野花,國家公園內的水晶洞,大自然的奇妙景色分人嘆為觀止。因為佩斯永遠是陽光燦爛和空氣清新,所以被譽為「太陽城」、「空氣城」。另外,佩斯人從1961年起,為給美國宇航員格林導航,整夜亮著燈火,所以又博得一個別號:「燈光城」。珀斯擁有西澳大學(澳洲大學綜合星級排名五顆星)、莫多克大學、科廷科技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和聖母大學。

❹ 高中歷史書上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英國首相帕默斯頓在1865年留下的遺言:「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谷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❺ 大英帝國是什麼意思

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是指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大帝國,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00萬平方千米,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指在世界的各大洲都有殖民領地的環球霸權),傲視全球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
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英國殖民統治發生嚴重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被迫允許廣大的殖民地獨立或半獨立,為了繼續在前廣大殖民地地區發揮重要影響力,英國政府倡議督導建立了一個和平組織——「英聯邦」,前英國大多數殖民地獨立而成的國家加入了該組織。
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外交活動和帝國的萎縮。帝國的領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被形容為「日不落帝國」,它在1890至1914年間達到最高峰。
帝國在全世界范圍內協助傳播了英國的技術、商業、語言和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英國殖民地人民無法決定其自己的命運,英國本土的資本主義卻在繼續發展。
事實上,英國的殖民化是完全以其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英國為殖民地留下了更好的基礎設施,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夠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東南亞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單一農業產品)的供應者,這對這些國家獨立後的經濟發展並無幫助。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穩定,英國採用了「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鼓動殖民地內不同民族、語言或宗教的人們相互內斗,使得像愛爾蘭、印度、辛巴威、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蓋亞那、巴勒斯坦和斐濟這些國家在獨立後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種族沖突。
「大英帝國」一詞的最早使用者相信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占星師兼數學家約翰·迪伊(John Dee)。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
一八三七年,年僅十八歲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登基為英國女王,直到她在一九○一年逝世。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當中,英國控制全球海權,主宰世界貿易,其廣闊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國」儼然「可以與世界抗衡」。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涌現出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麥克斯韋,莎士比亞以來最傑出的文學家狄更斯,自由主義政策的先鋒格萊斯頓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頓,可謂人才濟濟。
維多利亞帝國的統治地位在一八六五年帕默斯頓逝世之際達到了頂峰:「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谷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仳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❻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紐西蘭,加拿大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

摘要 一,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幾乎同文同種。

❼ 帕默斯頓勛爵的家庭背景

帕默斯頓這個名字中國人可能有些陌生,不過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大
英帝國既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十九世紀中葉
的歐洲,帕默斯頓勛爵可以說是無人不曉。此公於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國外交大臣,
先後擔任外相長達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直
到他於一八六五年去世。在這三十五年當中,維多利亞帝國的對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頓
的左右。其謀略之深遠、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縱觀幾百年來世界外交史,除了
中國大外交家周恩來,再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

讓中國人永世不忘的鴉片戰爭,正是當時擔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頓所發動的。一九九
七年香港回歸之際,著名導演謝晉拍攝的巨片<<鴉片戰爭>>真實的記錄了這段歷史。
正如這部傳世之作片首的題詞所言,「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
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一八三九年林則徐虎門銷煙乃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氣概,更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
忠報國。不過,以林則徐的精明強干,只要他對海外的局勢有起碼的了解,就決不會
選擇一八三九年來查禁鴉片。林則徐的失敗就在於他沒有認識到,他真正的對手不是
廣州的那群鴉片販子,而是遠在倫敦的帕默斯頓。

歷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體。英國步步東來直至用堅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門是必
然要發生的事情,但這場戰爭在一八三九年爆發卻又有其偶然性。對西方缺乏最起碼
了解的大清王朝誤打誤撞的選擇了一個最糟糕的時機。恰恰正是在一八三九年,帕默
斯頓辦成了一件在歐洲外交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事:他創建了一個國家。

法國東北部和荷蘭南部沿海地區是一片無險可守的平原,任何控制了這里的敵對勢力
都會構成對英倫三島的巨大壓力。一八一五年,正是在這片平原上的滑鐵盧,威靈頓
公爵擊敗拿破崙,解除了有史以來對英國最大的威脅。自此之後,確保這片土地不落
入任何歐洲大陸強權之手便一直是英國的目標。英國的第一次嘗試失敗了。維也納和
會把這片土地劃歸荷蘭的結果是一八三○年革命爆發。一時間,法國、普魯士、俄羅
斯和奧地利各國軍隊雲集,眼看一場大戰就要到來。
剛剛出任外相的帕默斯頓清醒的認識到,要想確保這片平原不成為反英勢力的跳板,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僅要獨立,而且要中立,而她
的中立必須得到歐洲的一致承認。經過整整九年堅持不懈的奔走斡旋連橫合縱,在關
鍵時刻幾次動用英國主力艦隊在英吉利海峽陳兵示威,帕默斯頓終於成為奇跡的創造
者。一八三九年,英法普奧俄五大歐洲強國簽署了承認比利時獨立的公約,並庄嚴的
宣誓公認比利時為永久中立國。未經比利時的請求,締約國軍隊不得踏入比利時一步。

倘若林則徐禁煙是在一八三○年,全力周旋比利時事務的帕默斯頓就很可能無暇東顧,
被集中在本土的英國艦隊也根本抽不出兵力開赴遠東。而一八三九年比利時公約剛剛
簽署,整個歐洲聽到帕默斯頓勛爵的大名都在發抖。在討論「廣州事件」的內閣會議
上,外交大臣用拳頭錘著桌子咆哮道:「這不僅關繫到英國商人的利益,而且關繫到
女王陛下的尊嚴。」戰爭的決策就這么定下來了。

比利時公約對於俄奧兩家關系不大,樂得做順水人情;法德卻都受到了這片緩沖帶的
限制;佔了大便宜的只有英國一家。帕默斯頓的成功一舉奠定了英國「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變成了歐洲的「正義與公理」。一八七○年
普法戰爭期間,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即援引這項公約要求交戰雙方不得侵犯比利時的中
立,儼然是歐洲秩序維護者的派頭。一九一四年英國對德宣戰同樣是援引比利時公約,
勞合喬治在演說中公開斥責德國背信棄義入侵比利時是「不折不扣的惡棍」。相比美
國當年在「上海公報」中全盤接受中國的條件,如今又拿著惡棍的帽子到處亂扣,不
能不反襯出不列顛紳士「帝國的手腕」是何等的老辣!

倘若是以帕默斯頓一流的手法,海灣戰爭之後必然是在優勢地位下和薩達姆簽署和約,
隨即恢復和伊拉克的貿易;同時和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簽署條約,從法律上確定美國
駐軍的權利;再抓住機會壓以色列讓步,按照當年美國自己制訂的聯合國決議實現以
巴分治。如果以色列不放心,那可以正式簽署美以共同防禦條約,甚至安排以色列加
入北約。現在回頭看,那是和平解決以巴爭端,從而使美國擺脫中東負擔唯一的機會。
倘若當年走出這三步棋,中東早就全成了美國的勢力范圍,何至於如今搞得如此被動!

維多利亞帝國的衰落

「帝國的手腕」再厲害,也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帕默斯頓敢於發動鴉片戰爭,還不是因為英國海軍部告訴他:「只要英國一艘戰艦,半個夏天就能消滅清朝的全部水師。」維多利亞帝國的統治地位在一八六五年帕默斯頓逝世之際達到了頂峰:「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谷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仳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當維多利亞女王在一九○一年逝世時,又有多少英國人能意識到大英帝國百年的全盛時期即將隨她而去,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那兩場可怕的戰爭?事實上,維多利亞帝國興盛的緣由恰恰正是其必然衰落之所在。大國的興衰又豈是人力可以強求的?

英格蘭占據壓倒優勢的製造業、英格蘭堅不可摧的海上優勢和英格蘭無與倫比的金融體系構成了維多利亞帝國興盛的三大支柱。一八六○年的英國以全世界區區百分之二的人口,卻生產了全球百分之五十三的鋼鐵和百分之五十的煤炭,消耗了世界一半的原棉,控制著三分之一的世界海運。大英帝國一年的能源消耗竟然是俄羅斯的一百五十五倍!經濟學界估計,當時英國一國的工業在歐洲占約百分之六十,全世界約百分之四十五,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場」。

強大的生產能力和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給予了她海上霸權的地位。作為島國,英國的安全不象歐洲大陸國家那樣依賴強大的陸軍。當拿破崙的大軍所向披靡之際,近乎於瘋狂的造艦運動使得皇家海軍的實力比其主要對手的總和還遠為強大。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參戰之前俄國艦隊的耀武揚威和英國參戰之後俄國人在遠程大炮轟擊下的東躲西藏,在整個歐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權的壟斷讓英國人得以放手擴展自己的殖民地。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在維多利亞時期以每年十萬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
當英國第一枚郵票發行時,凡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都有維多利亞女王的肖像。

海權保護下的英倫三島成了歐洲的安全天堂,發達的工商業和廣闊的殖民地提供了理想的投資場所,議會又制訂出一項項法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十九世紀中葉起,倫敦的金融業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英國成為製造業、貿易和資本流動的中心。可以看出,英國這三大優勢相輔相成,組成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支撐著日不落帝國的太陽。

然而,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一八七三年的全球大蕭條之後,大英帝國的三大支柱迅速動搖,其速度之快和似乎也和英國不可一世的統治地位成正比。

❽ 澳大利亞有哪些城市

1、悉尼

簡介:悉尼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首府,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超過420萬(2006年),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面積為2400平方公里,還是澳大利亞乃至大洋洲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全球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悉尼的旅遊景區有:悉尼歌劇院、中央海岸、霍克伯里河、爬蟲動物公園、塘鵝生態保護區等。

❾ May 25th 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節日

May是五月的意思

May 25th就是5月25日的意思

5月25日數字諧音我愛我

所以5月25日很多人會發出要愛自己的聲音!

為自己慶祝。

❿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是什麼意思呢請友友們回答一下,

人與人之間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系,一切行為的都是為了獲得利益,不管過去是如何關系,只要能獲得利益,什麼都可以做的出來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帕默斯頓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