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很經典的就是大牧場放牧業,很顯然啊,不然怎麼被稱為「羊背上的國家」
還有就是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
下面的我直接給你從網路上粘貼來的。很詳細。另外,如果想要對地理有更多的了解,為高考服務的話,建議買一本叫做精編地圖冊的書,很詳細的。
農業地域類型
[編輯本段]概述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Ⅱ 澳洲純凈牧場位於澳大利亞的哪個地區
我們在澳洲喝到的牛奶以及酸奶無一不是淳厚天然的,沒有香精味,喝得出青青大草原的味道。
北半球迎來最熱天氣的時候,南半球澳大利亞的秋天卻已來臨。一直很嚮往澳洲大陸美麗的秋天,因為那裡有繽紛的色彩和純凈的天空。
我一直憧憬著壯闊草原上真正的牧場生活,放牛、牧馬、擠奶、割草,因為沒有切身體驗過,所以總對這種生活異常嚮往。今年5月到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牧場的旅行,讓我體驗到了真實的牧場生活,也了解到高品質的牛奶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到澳大利亞看牧場
在到達牧場之前,我們就已經被公路旁大片的草原震撼了。那些在藍天白雲青青草原的背景下悠閑吃草的牛羊,是自然、生態、純凈的最好定義。
維多利亞州(Victoria)位於澳大利亞東南端,首府為墨爾本,一直有「花園之州」的美譽。因為緊靠海洋,氣候溫暖濕潤,所以擁有良好的植被和豐美的草原,維多利亞州也因此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奶源地和奶製品生產地,全澳大利亞2/3的新鮮牛奶、乳酪和其他奶製品都來自這里的牧場。
維多利亞州的牧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穆理(Murray)河流域,這兩個區域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有良好的灌溉系統,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牧草的豐美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我們在維多利亞州參觀了兩個牧場,一個位於瓦南布爾(Warrnambool),另一個是位於科布勒姆(Cobram)的邁高(Murray Goulburn)牧場。
在邁高牧場,我參觀了擠奶、集奶、運奶到工廠加工的全過程,對澳洲乳業的規模化、現代化和數字化印象深刻。
當天,我們一早五點多就從住地坐車前往牧場。路上,朝陽在地平線處露出點點光芒,灌木叢像剪影一樣。天還沒亮,入秋以後的澳洲早晚很涼,但對牧場的期待讓我很是激動。
我們參觀的只是邁高乳業旗下的一個普通牧場。邁高乳業集團始建於1950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擁有2700個奶牛場和分布在維多利亞省以及塔斯馬利亞省的8個生產工廠。這些牧場的規模從幾十頭奶牛到幾千頭不等,我們這次去的牧場是規模比較大的。
「牛性化」的養殖
到達牧場時天還沒亮,四周寂靜,只有擠奶車間亮著燈。一進車間,就看到一個轉動的巨大圓盤上站滿了奶牛,頗為熱鬧,每隻奶牛的乳房上都裝了自動擠奶器。奶牛們排著隊進入圓盤里一格一格的擠奶位置,進入後柵欄門會自動關上。奶牛的面前擺放著配好的飼料,工作人員將吸奶器固定在牛的乳頭上,然後擠奶器就會自動擠奶,擠出的牛奶順著軟管流到冷藏儲奶罐中。
待奶牛的乳房被擠空後,由於壓力的變化,吸奶器會自動掉落,這時候圓盤差不多轉了一圈,奶牛面前的飼料也吃光了。之後柵欄門會自動打開,奶牛就會走出擠奶設備,順著一條通道走出。觀看了整個過程,感覺奶牛們舒服愜意,有條不紊,從容安詳,看來擠奶設備設計得很「牛性化」。
為了保證奶牛的乳頭不受污染,很多奶牛的尾巴都被剪短,這樣就不會掃到乳頭上,牛尾上的穢物也不會污染乳頭。自動化的擠奶設備和清潔的生活環境不僅保證了牛奶的質量,同時也減少了奶牛患乳腺炎的機會。
我們了解到,在邁高牧場里,不幸患上乳腺炎的奶牛不會輕易使用抗生素,打了抗生素就必須停掉一個月的奶。這些措施都由維多利亞乳品安全局負責監管實施,該體系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監管體系之一。
牧場主告訴我們,願意的話可以親手體驗給奶牛安裝吸奶器,同行的一位美女主動請纓,我很擔心她會不會被「洗淋浴」——奶牛隨時都可能抬起尾巴「噓噓」。我問牧場的人:「你被尿澆過嗎?」他笑著說:「當然。」「什麼感覺呢?」他想想回答道:「很暖和……」
我們在邁高牧場見到的奶牛不是那種最常見的黑白花奶牛,而是另外的品種。這種奶牛的產奶量不如黑白花奶牛多,但是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且奶牛吃的飼料也比黑白花奶牛少。
在這里擠奶的奶牛都在哺乳期內,在這9個月的時間里,奶牛有豐富的乳汁,而在9個月哺乳期以外的時間里,它們會得到充分的休息。每隻奶牛的耳朵上都有編號和電腦晶元,在經過機器設備的時候,牧場通過掃描晶元可以得到每頭奶牛每天的產奶量和其他數據。擠奶完畢的奶牛從專門的通道走出,安裝在牆上的掃描儀可以根據牛耳朵上的電腦晶元得出今天的產奶量,從而配比出明天的飼料量,每隻牛各不相同。
好牛奶的味道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升起,天亮了,周遭的風景清晰起來。牧場門口有一片綠油油的濕地,白色的鳥兒在濕地上飛翔,周圍是一片樹林,形態各異的樹木被朝陽染上了金黃色。而擠過奶也吃飽了的奶牛們在溫暖的陽光下悠閑地或站或卧,很是愜意。遠處是無盡的綠色草原,就像一幅風景畫,讓人感到溫暖恬淡。
在看完給奶牛擠奶後,我們抽空到牛圈看了小牛。小牛們很可愛,長得就像小鹿。我一伸手,小牛就湊過來舔我的手指,像幾個月大的嬰兒一樣,搞得我母性泛濫。看奶牛們的奶都被擠奶設備擠空,我們都有一個疑問:「小牛們吃什麼呢?」牧場工作人員回答:「其實小牛每天大約只需要11升牛奶,而母牛每天可產奶30升,所以,不必擔心母牛們的奶都被吸走,小牛會因而餓肚子。其實就和人一樣,母親的乳汁也是越吸越多的。擠奶越多產奶也就越多,這些奶小牛根本吃不完。每次擠奶完畢後,會專門放出一部分奶來喂小牛。」
正說著,收奶的灌裝車來了。邁高牧場運奶的罐裝車都是冷藏車,運奶車每天出發前和運奶結束以後都會進行徹底清潔,看起來鋥光瓦亮。
運奶車到達以後,要等待擠奶完全結束才能裝奶。給普通奶牛擠完奶,清潔完擠奶設備後,工人們還要給剛剛生完小牛的奶牛擠奶,這些奶會被單獨儲存起來,那就是珍貴的牛初乳。
等擠奶車間清潔完畢,收奶車的司機就開始工作了。司機先將運奶灌裝車的運輸管拉出,連接在儲奶罐上,然後通過儲奶罐中的標尺觀察儲奶罐中的奶量,再取出運奶車冷藏櫃中的樣品瓶,給牛奶取樣。
整個運輸過程是全程冷藏的,保證牛奶從擠出後就是全密封冷鏈。只有滿足了這種運輸儲存條件,才能將牛奶製成巴氏鮮奶。
這時,小牛們終於可以開始吃奶了。工人們將給小牛准備的牛奶倒入一個特製的大桶,大桶周圍有很多橡膠奶嘴,小牛們爭先恐後地湊近奶嘴吸奶,吸得噼啪作響,一臉歡快的表情。
澳大利亞的牧場大多是世代相傳的產業,牧民們也都是邁高集團的股東,一百多年的信譽、責任以及邁高的榮辱與他們息息相關。牧場從草種的選擇、牧草種植到奶牛的喂養、擠奶都在精心控制之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及現代化的養殖技術使這些牧民們臉上洋溢著安詳和滿足。
中國國內牛奶頻頻曝光質量問題,搞得大家談奶色變,而這次澳大利亞之行卻讓我看到了真正讓人放心的牛奶,它是與良好的自然資源、政府資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嚴格的監管體系和先進的設備分不開的。
我們在澳洲喝到的牛奶以及酸奶無一不是淳厚天然的,沒有香精味,喝得出青青大草原的味道。我常常想,在中國什麼時候才能喝上這樣的牛奶?
Ⅲ 澳大利亞的農業類型
澳大利亞農業地域農業類型主要是: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
⑴分布:西南部和東南部的草原地區,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
⑵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的優點:
①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②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活;
③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資料:澳大利亞:馱在羊背上的國家 (2000.12.06 17:06:46)
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萬人。全國地勢低
平,草場遼闊,畜牧業非常發達,畜產品約占其出口商品的30%,因此素有「馱在羊背上的國家」美稱。
畜產品在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約占其出口商品的30%以上。1999年,澳大利
亞全國綿羊存欄數近1.7億只,年產羊毛10億公斤,所產羊毛90%以上供出口,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
1/3以上;奶牛和肉牛的存欄數為2600多萬頭,其中3/5為奶牛,年產牛肉200萬噸、牛奶60
億升。
澳大利亞採用鐵絲柵欄圍養與牧羊犬趕羊相結合的放牧方式,羊群在鐵絲圍欄內自由活動,無需專人看
管,只需訓練有素的牧羊犬忠於職守。目前澳大利亞約有7萬個牧場,面積從幾百公頃到幾千公頃不等,小
塊草場由人工培植,大面積牧場則採用飛機播種與施肥。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提高畜牧業的科研水平,這是其一直保持畜牧業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科研人員嚴格選
擇優良種羊,通過交叉交配技術培育子羔,以達到縮短代間隔的目的,保證了綿羊品種的優良。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科研服務體系較為完備,服務內容包括從良種引進、品種選育到疾病防治檢疫等諸多方
面。各級科研單位圍繞提高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從事科學研究和轉讓技術成果。
為了保持畜牧業先進的生產水平,澳大利亞始終對畜牧業的科研給予較高的資金投入。以新南威爾士州動
物科學研究所為例,其1999年科研經費為1278萬澳元,其中政府撥款佔51%,行業基金會資助占
31%,其餘18%來自技術成果轉讓及技術有償服務。在澳大利亞,畜牧生產與畜牧科研保持著緊密的合
作關系,牧場主定期聘請科研人員到牧場進行技術指導。牧場主如果需要葯物、草籽、機械等生產資料,只
要打一個電話,有關科研機構與廠家就會送貨到門。澳大利亞畜牧生產有著極嚴格的專業化分工,全國有近
萬人的流動剪毛工,打個電話剪毛工就來牧場參與剪毛工作,同時專門負責羊毛定級的人員會按羊毛的粗
細、長短、軟硬、光澤度等指標進行分級分類包裝,然後交澳大利亞羊毛局統一組織出口。出售牛、羊也只
要打個電話,肉類加工廠在2小時內就會趕來收購,十分方便。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都設有生態環境保護小組,專門負責環境保護的宣
傳教育、規劃設計等工作,無論是城鎮還是牧場建設,都要預先規劃出一定比例的綠化用地。
Ⅳ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 澳大利亞南部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什麼地區
混合農業(小麥—牧羊帶).優點有三:一,農場成為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農場內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和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二,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種活動和牧羊活動的忙季剛好交錯開來);三,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該地區的地域類型是盆地—墨累達令盆地(澳大利亞盆地).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什麼地區中部平原,地勢平坦;氣候,地中海氣候,半乾旱,氣候較乾燥.
Ⅳ 澳大利亞的農業區及分布(詳細點)
(1)集約農業帶,又稱高雨量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北部海岸延伸到南澳洲的東南角,以及西澳州的西南部和塔斯馬尼亞,降水較充沛,適於發展種值業和奶牛業;(2)小麥、養牛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中部向南延伸,經過新南威爾士州坡地至維多利亞北部和南澳洲農業區,是半乾旱至濕潤氣候的過渡區,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以旱作農業為主,大多數農場經營小麥、養牛和肉牛業;(3)牧業帶,包括西澳州、南澳州大部分地區以及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昆士蘭州南部,年降雨量少於400毫米,大陸中部沙漠地區少於200毫米。該地帶面積最大,牧場面積達3.8億公頃,但氣候乾燥,植被稀少,以養牛業為主。
有幫助請點好評或者採納
祝你新的一學期學習進步!
Ⅵ 從第三期的《魯豫的禮物》,發現澳大利亞的農場特別發達啊,誰有農場旅遊的相關推介嗎
Walter Peak High Country Farm(水岸農場)==== 推薦理由:皇後鎮的水岸農場位於瓦卡提普湖的西南側,是一座位於華特峰山的高原農場。在一片山景湖景中,水岸農場白屋紅瓦十分搶眼,遠遠地就可以在山坡上見到成群的牛養吃草以及訓練有素的牧羊犬驅趕牛羊的有趣畫面,遊客還可以在農場里的歷史陳列室參觀紐西蘭農場歷史,了解紐西蘭早期用紡紗布機編織羊毛的過程。 還有千島之國 愛情天堂菲律賓 ===這個上網路看。
Ⅶ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是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而形成的在一定地域內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乳畜業。澳大利亞屬於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Ⅷ 昆士蘭在澳大利亞的什麼地方昆士蘭有農場嗎
昆士蘭在澳大利亞的北部,昆士蘭地區有農場,目前澳大利亞採取封國措施,禁止外國人入內,昆士蘭的農場也沒有中國員工,澳大利亞封國措施何時解除還不清楚呢。
Ⅸ 列舉兩種澳大利亞主要出口農場口有哪些
Ⅹ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
混合農業——小麥牧羊業。
混合農業的代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之一。羊毛和小麥主要產於國土東南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區。這兩片地區的農業生產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其中,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麥——牧羊帶。
這里的混合農業主要是家庭農場,農場規模大,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很高。農場主一般只需僱傭一兩名工人即可完成農場的農事,但是,剪羊毛工作需要僱用專業的剪羊毛工人進行。一個農場的剪羊毛工作一般只需要幾天便可完成。農場一般靠近主要公路,農場生產的羊毛、小麥,可以用火車盡快運往沿海一帶的市場。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所產農產品多數供出口,英國是主要的出口對象。
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這種山地背風坡降水稀少的情況,稱為山地的雨影效應。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灌溉成為這里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遺餘力的修建水利工程,將大分水嶺東部豐富的水資源調入墨累——達令盆地,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的農牧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小麥-牧羊帶區位的因素
地形:地勢較平坦
水分:灌溉條件較好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政策:政府扶持獎勵
技術:機械化程度高
市場:有固定的銷售市場
交通:交通發達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