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為什麼那麼針對中國
1、看看澳大利亞的地圖,四周上千公里無險可守,海面突擊可以一次就到澳洲。最可怕的是,澳大利亞的所有經濟,人口,繁榮區域,全部在沿海,連防守都沒法防守,退回內陸更加不可能,中國抗日戰爭可以回到四川,澳大利亞退回去就是沙漠,死無葬身之地。
北邊相對距離其他大陸近一些,但是澳大利亞的北邊人口稀少,澳洲以北卻全部是人口密集區域,印尼,馬來都是伊斯蘭國家,再往北邊就是東亞文化圈,而且隨便一個國家都比澳洲人多太多,只要這樣的國家武裝起來,就可以進攻澳洲。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一樣,國家體量差很多的,紐西蘭面對入侵沒辦法抵得住,但是澳大利亞還是想檔一下的。
澳大利亞最有可能被入侵的北部,基本上是無人區,對手登錄很容易,澳大利亞人口基本上全部在東南角,到北部防衛,將付出很大很大的代價。
有空看看澳大利亞地圖,高原基本上在內陸,四周全部低地,很容易登陸,東南角的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四十幾公里的沙灘,旅遊的時候是絕好資源,打仗就是再好不過的登陸場。這環境可比諾曼底條件還好,澳大利亞扛得住五分之一個諾曼底登陸么?
尤其是現在中國和東帝汶關系很好,印尼也和澳洲不和,看看東帝汶距離澳大利亞多遠,哪裡駐扎一個南海艦隊分隊,澳大利亞就要投降了。從東帝汶出發,一個歐洲野牛一次突擊就可以過去,澳大利亞北邊最大的城市達爾文,一共才八萬人,戰爭全動員,也湊不夠一萬精兵。現在知道一個美軍過去四千五百陸戰隊多大作用了吧。
什麼能夠保衛澳大利亞,空軍陸軍都不行,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海軍。都知道海軍是最花錢的,百年海軍啊,澳大利亞的經濟體量,根本支持不起一個龐大的海軍。
所以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無法保護自己的國家。要保護澳大利亞,就必須有全球最強的海軍,而且要這支海軍願意為了澳大利亞戰斗。所以,澳大利亞必須時時刻刻緊跟最強大海軍的過來,平時多交投名狀,多交保護費,辦事多出力,做好打手當好槍,所以就必須在涉及保護國利益的問題上比保護國更加積極,否則誰保護你。
所以,你看到布爾戰爭二戰一戰不關澳大利亞事,但是參加了,因為那時候英國海軍天下第一。再看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海事件,各種事情都和澳大利亞沒關系,澳大利亞比美國還積極,因為那時候美國海軍天下第一。這么看,是不是很多事情清楚了?
但為啥日本海軍強,澳大利亞沒有巴結日本?一個方面是日本的海軍強大的時間太短,另一個原因就是第二點了。
2、維護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的世界統治地位,就是維護澳大利亞的核心利益。
兩百年來,世界統治權一直在英國人及其後裔的手中,這部分群體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的一部分。無論世界怎麼變換,維持統治權在自己人手中,比什麼都重要。
五百年來西方世界一直是世界核心,在這個核心裏面,也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斯拉夫人,法蘭西人,日耳曼人,新教徒,天主教,東正教,各種各樣。大多數時間中,統治權一直在盎格魯撒克遜人手中,別的族群為了獲得統治權,也發生了很多斗爭。信東正教的斯拉夫人為了統治權,成為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的一部分原因。信新教的日耳曼人為了統治權,成為一戰二戰的一部分原因。
西方,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的。別的族群想要獲得統治權而產生的斗爭歷歷在目,如果統治權一旦丟失,後果怎麼樣真的不難想想的。而澳大利亞是目前掌權的群體中的一部分,所以必須拚命維護現在的體系,否則,你指望世界在德國人,法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日本人的統治下,澳大利亞還能有現在的生活標准?
如果中國成了老大,我們鋼鐵產業全球一半以上,鐵礦石基本全進口,那時候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還能這么貴?肯定是白菜價的。日本成了老大,一樣的。法國成了老大,澳大利亞羊毛不要降價啊?德國成了老大,誰還顧得上十萬八千里外的澳洲?
只要英美澳加新喪失世界主導權,就是澳大利亞苦日子的開啟。澳洲坐在礦車上的,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有可能就是下一個阿根廷。所以,澳大利亞才會在這么多看著沒關系的事情上出頭,尤其是對待中國。
❷ 澳大利亞多地爆發抗議,莫里森政府為什麼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近澳大利亞也亂成了一鍋粥,莫里森政府手下的多名高官涉嫌性侵,遭到了澳大利亞全國女性的共同反抗,在澳大利亞的數個主要城市,多達10萬女性參加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enough的條幅映入眼簾。他們指控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內的多名高官涉嫌性侵,包括了昆士蘭州州長帕拉夏在內。參加遊行的女性向議會遞交了多達9萬名澳大利亞公民簽名的請願書。
莫里森這屆澳大利亞政府不但對內不得民心,而且在對外關繫上一直在挑釁中國,甘當美國的馬仔。去年我國因為澳大利亞木材上有很多有害生物,按照國際慣例,這種木材是堅決不能進口的,所以我國徹底禁絕了澳大利亞木材,這讓澳大利亞政府憤憤不已,因為這一舉動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往年每年我們向澳大利亞進口的原木和制漿木料價值總額達到了16億澳元。現在我國木材不從澳大利亞進口了,該國直接面臨失業的人口達到數千人。多行不義必自斃,奉勸澳大利亞政府能夠加大自身產品的檢查力度,努力改善中澳關系。
❸ 澳大利亞這國家是怎麼鎮守邊防的四面環海,海岸線好長喲。
呵呵,我知道樓主的意思了,你是說澳大利亞四周一圈這么長的海岸線,沒有足夠的人手防備偷渡。其實這要從現實的角度講。澳大利亞海岸線長,但澳大利亞是孤立的一個大陸,四周皆海,且多距離其它大陸、島嶼很遠,也就是說,若要水路偷渡澳大利亞,就需要乘遠洋輪船或者中等以上的船隻。如果是乘個小艇來登陸澳大利亞西海岸廣大無人看守的地區,那自當「防不勝防」,可哪個小艇能穿越重洋?印尼、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距離澳大利亞北部近點,但實際上也需要一段距離的,在那地方澳大利亞有較多的海空力量布置,雖然不能確保嚴密,但不至於讓一艘中等或者大型船隻在無許可的前提下進來吧。合法的船隻要在規定的港口上岸,在這些港口就有專門的檢查部署檢查上岸乘客的證件之類的,偷渡的人一般是通過打這一關的主意進來的。幾個海岸城市附近布防較多,自然不用說了。打比方,有人想從澳大利亞西海岸無人區或稀少人區上岸,這就需要船隻的小型化,海岸警備隊可不是在海岸上巡邏,而是在距離岸邊有段距離的海上巡邏,藉助先進設備,可觀察的范圍很大的。即使有小型船隻躲過了警備隊,在無人區或少人區的海岸登錄,那將面對的是陸路交通的困難和飲用水的短缺,和沙漠探險差不多了~這樣的偷渡真不容易,所以偷渡過去的人遠遠沒有墨西哥向美國去的多(陸路接壤)
❹ 澳大利亞的政治體制是什麼體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是兩院制的民主政治的國家體制。政治機構和習慣沿襲西方的民主傳統,實行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參議院有76席,每一州12席及兩個領地各2席,每隔三年通過公民投票選舉一半的議員,議員任期六年。眾議院則有148席,按照各州比率通過公民投票選舉產生,議員任期三年,每一州的代表至少5名以上。在眾議院中佔多數的黨或多黨聯盟將組成政府,提供總理和各部部長人選。政府部長必須是議員。
內閣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主要機構,它由總理主持,部長中約有一半是內閣成員。內閣會議不拘形式,秘密舉行。內閣的決定通過行政委員會批准後便具有法律效力。行政委員會是由總督主持的一個程序性的組織機構。雖然所有部長都是行政委員會成員,但通常只有兩、三個部長出席會議。
澳大利亞主要有四大政黨是: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民主黨、澳大利亞自由黨和國家黨。各黨都主張實行法治,支持維護議會民主和個人自由(包括言論、宗教和結社自由)。這些政黨在議會中站決大多數席位。他們在議會中對國家政策提出不同的政見,進行表決與否決。
澳大利亞設有總督,是英女王的伊麗莎白二世代表。她的作用是在議會和總理在國家重大問題發生嚴重分歧又必須盡快作出決定時,進行調解或作出決定。近幾年澳大利亞民眾也在嘗試實現獨立的共和制,以省去設立總督府及每年負擔英皇家巡遊澳大利亞所需的費用。但民眾的調查顯示,更多的澳大利亞人更習慣於現行的制度,認為現行制度有利與限制集權與國家的安定。目前獨立的共和制的陣線還在繼續在年青一代人的努力中。
目前澳州聯邦分為六個州及兩個領地, 國家分聯邦、州(領地)、地方政府三級管理。
澳大利亞議會(立法機構)和政府負責處理涉及全國利益的所有事務。六個州政府和州立法機構補充聯邦政府的活動(北部地區和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同各州的情況類似,在很大程度上實行自治)。
各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職責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它們負責城鎮規劃;管理公園、娛樂場所、游泳池、公共圖書館和社區中心;公路、街道和橋梁的建築與維修;供水、污水和排水系統;公共健康與衛生;建築監督,度量衡和其他規章。
憲法規定,澳大利亞的司法權屬於澳大利亞高等法院和澳大利亞議會建立的其他法院。議會建立了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和澳大利亞家庭法院,負責處理聯邦法專門規定的一些領域中的案件。此外,州法院在某些領域被授予聯邦司法權。所有州、首都直轄區和北部地區都有自己的法院系統。
澳大利亞執法職責由聯邦、州和北部地區的警察共同履行。各地警察獨立地維護本州或本地區的法律。但是他們之間和各政府之間也進行許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c澳大利亞聯邦警察署和國家滅罪局是聯邦政府的主要執法機構. 今日的澳大利亞在"自由,民主,公正,寬容"的原則下,提倡多元文化政策,鼓勵各民族社區的繁榮發展。
❺ 為何澳大利亞總是防範中國
它跟中國這個相互交往那麼長時間,各個層面的交往,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甚至過去人權方面的對話都是有的,而且是相當緊密的,那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澳大利亞人不能夠理解中國呢?
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的話,它畢竟是西方陣營裡面重要的一員。所以它的思維方式基本上跟美國,跟英國這些人的思維方式是比較相近的。而且澳大利亞又是英聯邦國家,所以它有很多體制呢,跟英國跟美國還是比較類似,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實際上就是有兩種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一個就是在美國澳大利亞,包括英國這些國家裡面,它認為中國是,包括日本,說中國是軍事威脅論。那麼在歐洲也在炒作中國威脅論,只是炒作的是中國經濟威脅論,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它站的角度不一樣。歐洲不認為中國的軍事能力對它構成威脅,但是中國的產品它總認為是傾銷,對它構成了經濟的威脅論。那麼作為日本,作為美國,包括作為澳大利亞,他們畢竟離中國家門口還算是比較近,美國它會認為什麼呢?它會認為你中國崛起是為了取而代之,占據世界一把交椅,把美國擠下去,那麼澳大利亞會考慮呢,美國如果是第一把交椅的話,是世界老大的話,我可以跟著它喝點湯總該可以吧,但是如果你中國當了世界老大的話,它點湯都沒有得喝。兩手,一手是錢,一手是槍,這錢也多了,是槍也強了。那麼澳大利亞它在這個思維上邊就很矛盾,錢我是要人民幣,要跟你做生意,這是現成的好處。但是槍,你向南海發展,它必然思考,特別是作為澳大利亞這樣只有兩三千萬人的一個人口小國,面對一個13億,14億人的這么一個人口世界第一大國。再加上這個華人,在澳大利亞的這個人數和它的實力,它不能不思考。而且咱還要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它既然是一個亞太國家。但是它又是一個白人國家,戰術技術上邊,武器裝備上邊,到這個國際戰略方面,到這個軟實力,文化層次方面,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在發展到這個威脅論,可以不同意,但是必須理解。澳大利亞媒體發表該報經濟版編輯基亭斯(RossGittins)的文章說,我們中太多的人對中國的觀感過時,以為中國仍然是在血汗工廠生產廉價服裝、玩具、小飾物的貧窮國家。人口1100萬的天津,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巨大海港城市,擁有最新的時髦文化中心和城市建築。在天津自由貿易區,歐洲的空中巴士公司有一家工廠,生產的所有噴氣客機都在中國售賣。深圳直到36年前還只不過是個與香港一河之隔的小漁村,後來成為經濟特區。記得1984年1月,筆者作為香港的一日游旅客訪問了深圳。當時那裡還是個滿地塵埃的鄉村小鎮,有一間接待外國遊客的新酒店和幾間工廠,還有些向遊客兜售物品的攤點。筆者買了一頂帶有一枚金屬紅星的毛式帽子。今天深圳是擁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人均年收入達到29,000美元,公園和森林等綠化區域占總面積的45%。.深圳仍然有一些低端製造廠商,但當局鼓勵它們搬遷到內陸地區或一些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去,因為深圳現在的土地和工資水平,對低附加值生產已經太昂貴了。去年中國的消費物價增長了2%,但平均工資卻增長了8%。深圳的一些製造企業正向高端技術和服務業轉移,後者現在已佔其經濟總量的60%。2014年,深圳的研發開支已經佔GDP的4%。在澳大利亞,這個比例約為2%。比亞迪是1995年在深圳設立的一家私人企業,初期為手機製造電池,但現在在研發、生產太陽能農場設備、移動式可再生能源儲存站、電動汽車等方面領先。比亞迪仍然生產傳統汽車,但對製造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和全電動汽車更感興趣。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1999年開始在深圳落戶,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基因研究機構之一,為基因缺陷問題開發產前檢驗技術,以便早期發現遺傳疾病。在農業方面,該中心使用遺傳技術協助育種,開發更好的魚類和小米品種。中心擁有800多位科學家,在《科學及自然》雜志上發表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
前解放軍工程師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創辦華為公司,開始時製造辦公室電話交換機,現在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將收入的10%投入研發,去年的研發經費約為120億美元。公司由員工擁有,任正非的股份只佔1.4%。
華為為桑托斯礦業公司裝設了澳大利亞最大的私人4G通訊網路。在中國,華為幫助神華煤炭公司將其黃爍鐵路的運力提高到每年2億噸。其4G系統可以同步控制多個機車車頭,拖曳長達3公里的單一列車,運載能力達到20,000噸。
中國是巨大的,我們自己是渺小的。中國滿懷信心,急躁地向更好的未來奔去。我們害怕了,只能等待好運來臨。
❻ 澳大利亞為什麼受到英國的管制
澳大利亞一開始是作為英國的犯人流放地的地方,後來才發展起來的。
樓主說受英國管制的說法我是不贊同的,它雖然是英聯邦的成員(要向英國女王宣誓效忠。還有很多國家都是這樣,比如南非啊加拿大啊等等),但是實際上早已經獨立了呀!
澳大利亞和英國關系的冷卻主要是二戰時英國自身不保,更不提能保護澳大利亞了……所以那時候起,澳大利亞逐漸偏向美國,開始尋求與美國合作和受保護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❼ 澳大利亞疫情嚴重,為何不重新實行「居家令」
澳大利亞疫情嚴重,為何不重新實行“居家令”?澳大利亞現在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國家的經濟,以及人民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現在澳大利亞的疫情非常嚴重,可是他們已經沒有決心重新開始居家令,因為有幾方面的重要因素,導致他們沒有辦法這樣做,下面內容請參考:
三、澳大利亞實行混亂外交政策,已經導致中國開始反擊:
由於澳大利亞混亂的外交政策,導致他們和中國的關系明顯處於一個冰封時期。現在中國已經開始反擊澳大利亞,這對於他們的經濟又是一次打擊,因此澳大利亞根本沒有辦法實施居家令。
❽ 最近澳大利亞怎麼老針對中國
(原標題:澳大利亞多地中國留學生遭侮辱毆打,是否針對中國人引發擔憂)
12月19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各使領館網站上發布了一條同樣的消息,稱近期澳大利亞不同地方發生數起侮辱、毆打中國留學人員的事件,提醒所有赴澳中國留學人員注意防範在澳期間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
澎湃新聞記者搜索發現,今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確實發生了幾起較為嚴重的留學生被毆打事件,中國駐澳使領館也多次發布消息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安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19日在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回復中稱,使館一直高度重視在澳留學生的安全防範與權益保護。
澳大利亞是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留學國家之一,據澳大利亞教育和培訓部的數據,在2015年,中國留學生數佔澳學生總數27%。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出現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侮辱言論和暴力襲擊的報道,正在擾動微妙的中澳關系。
澳媒頻報中國留學生遭堵截
據媒體公開報道,澳大利亞國內最近一次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事件發生在今年10月23日晚,兩名中國高中留學生在堪培拉沃登區(Woden)公交站等車時,至少兩名當地少年走近他們索要香煙,中國學生拒絕後遭到圍攻和毆打。行凶者還叫喊說「滾回中國」。襲擊導致其中一名中國男生眉骨開裂,一隻眼睛暫時失明。
而就在當晚,當其中一名中國留學生和另一位朋友在警局錄完口供後在車站等車時,再次遇到同一夥人並受到威脅。
10月24日,中國駐澳使館嚴厲譴責了這起暴力事件,並向澳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交涉,要求澳方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在澳中國留學生的安全。
盡管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澳大利亞首都區教育部長伊維特·貝瑞(Yvette Berry)表示對此事「非常關心」,但針對中國學生的襲擊事件卻似乎並未好轉。10月23日襲擊事件受害者的中國同學表示,盡管教育部門聲言保證他們的安全,但是他們仍然在受到襲擊。
在此事發生後的第二天,即10月24日下午,又有中國留學生在車站附近碰到了當地團伙中的幾名成員。隨後幾日還發生了多起中國留學生被圍堵事件,甚至有留學生躲進中餐館,直到餐館的保安將這群團伙趕走才得以脫險。
被打留學生講述,還有一名女留學生被踢膝蓋、掐脖子。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 大堪村
據知情人透露,堵截留學生的是這群人是堪培拉當地人,年齡介於16歲到20歲,共有三十多人,常在Woden車站附近游盪,看到中國留學生會上前索要香煙或現金。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起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遭到襲擊,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一段時間以來堪培拉南區發生多起中國學生遇襲事件。
今年8月25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生校園襲擊事件,造成多名中國留學生受傷。當時的報道稱,一名18歲男生毫無徵兆地在教室用棒球棒擊打同學和輔導助教,造成4人受傷,傷者均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其中1人擔任這門課程的輔導助教。而這名行凶者12月14日以精神治療為由向法院申請保釋。
是否刻意針對中國人引爭論
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屢屢遭遇暴力事件,特別是在一些暴力事件中出現了針對中國人身份的言辭辱罵,這使人懷疑這些事件是否是刻意針對中國人所為。
今年9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等地還曾先後爆出辱華海報和「殺死中國人」塗鴉事件,其中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蒙納士大學等高校開學時出現辱華海報,用生硬的中文寫道:「注意此處禁止中國人進入。如果違章將面臨起訴以及驅逐出境的可能。」
澳大利亞媒體費爾法克斯(Fairfax)報道,有中國留學生表示他們常常感到受到威脅和攻擊,僅僅因為他們的中國國籍。也有中國留學生稱,他們曾在公交車上遭到性騷擾。報道說,這種情況在堪培拉南部尤為突出。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當地華人社區成員Dora Chen說,該社區「非常擔心這些孩子」。由於10月23日的襲擊事件,一些志願者已經開始通過社交網頁為中國留學生提供順風車上下學。但是Dora Chen說,這只是權宜之計,「他們嚇壞了,感到自己成了攻擊目標。」
《悉尼先驅晨報》11月1日報道,在中國留學生在Woden去車站遭毆打後,當地華人媒體和社區團體警告說,這一襲擊事件可能會損壞堪培拉所謂安全學習目的地的聲譽,改變中國人對於澳大利亞的態度。
不過,澳首都區教育部長伊維特·貝瑞認為這只是一起孤立事件。堪培拉警察也表示,不認為10月23日的襲擊事件存在種族動機。
對於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目前的安全處境,在堪培拉從事與留學生相關工作的Victor認為,有些報道有些「誇張」「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當地青少年買煙很難,看到華人部分學生有煙,所以會去討要,可能產生沖突。」Victor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不僅是因為中國人(身份)的問題。」
Victor認為,澳大利亞在多元文化方面實際上一直做得很出色,只不過幾個類似案例出現,容易使人聯系在一起,認為是種族問題。
墨爾本大學營銷傳播專業一名王姓的研究生也表示,這些事件的主要問題在於少年鬧事,而受害者恰巧是中國留學生而已,並非針對中國留學生。但同時,她也告訴澎湃新聞,「平時有人要煙我也就給了,不想給的時候我就會把煙盒藏起來,只拿出單根並說是最後一根,要是遇到醉漢的話就會繞著走」。
❾ 澳大利亞風俗習慣和禁忌
1、澳大利亞人有個絕對無法通融的習慣: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數以千計)聽道。澳大利亞人自古至今,一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
2、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會見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他們待人接物都很隨便。
3、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
4、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
5、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6、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
7、澳大利亞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❿ 關於澳大利亞的所有事情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風土人情
語言
人所共知,澳大利亞的共通語言是英語,但其實澳大利亞亦有一套獨特的澳式口頭英語,令遊客摸不著頭腦。你會隨處聽到「fair dinkum」、 「cobber」等的口頭英語,第一次聽你可能不會明白,但只要多聽幾次,你就會明白個中意思。
體育活動
澳大利亞人開朗好動,熱愛體育運動,澳大利亞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體育機構,以及數千個地區、區域和省級體育組織,估計有六百五十萬澳大利亞人是注冊的體育參與者,以人口只有一千九百萬的國家來說,這比例可說相當高!
文化節目
澳大利亞文化可以顯示出澳大利亞人對生活的熱誠,這里的人喜歡在餘暇欣賞藝術或到戶外體驗生活,並視此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澳大利亞有不同民族的人聚居,亦為澳大利亞文化倍添姿彩;中國農歷新年、同性戀狂歡節以至其他源自不同文化的節目,保證令你大開眼界。
生活方式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人熱愛生活,亦享受戶外活動,他們既喜歡美酒佳餚,又會欣賞藝術音樂,又喜愛運動、海灘和燒烤;無論你到任何角落,都會找到熱愛生活的足跡。
通訊網路
澳大利亞的通訊和傳媒服務質素均屬世界級,通訊網路包括高效率的國內郵政服務以及覆蓋范圍遍布全國的互聯網和流動電話網路;此外,還有多個網路和有線電視台,以及一千二百多種雜志和報紙等,保證你隨時隨地,均可緊貼世界脈搏。
澳大利亞的大學以其實用和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式而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把澳大利亞作為其留學的首選目的地。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安全、友善、發達、和諧的國家,國民都講英語,海外學生可以在這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安心地學習和旅行。
然而,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中國學生在剛到達澳大利亞的幾個月中仍然會感到不適應;七月是澳大利亞大學開學高峰,在此對在澳的衣食住行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希望對即將赴澳留學的學生有所幫助。
行李攜帶
澳大利亞的生活基本用品不是很貴,因此根據個人情況,有選擇的攜帶即可。對於學生來說,可多帶休閑裝,少帶正裝;同時,最好攜帶一些澳大利亞和中國不同的東西,比如三眼電源轉換插座、個人護理護膚用品和電腦用的網線電話線等;在禮品方面,類似中國結之類的物品國外已經很多,郵票和明信片等不太貴重的禮物即可。
住宿問題
寄宿家庭(Homestay):由於生活方式不同,西方人和東方人家庭的生活習慣不同,要尊重房東習慣,什麼事情先詢問再行動,盡量不要晚歸,西方人絕大部分不會中式烹飪,剛到那裡時,會對他們的肉類食品感到不習慣。
住校(BoardingSchool):管理不是很嚴,普遍是獨立卧室,通常為合用公用設施,距離基本都是靠近學校或者購物中心,價格是相對最貴的。
按學期交住宿費。租房(Leasing):從中介租房注意約期,不要違約,尋找合住的房客要了解對方,盡量是熟悉的朋友,如果是空房子需要買傢具可以看周末報紙和學校廣告欄,每周很多地方周末出售二手傢具,住宿基本上都是按周來計算,需要交2-4周押金,通常是先交費後住宿,千萬記住要收據,還有合同,要仔細了解細則。
澳洲學校都有負責住宿辦公室,遇到不公平的對待一定要維護自己權利,學校會聯系社區或政府部門幫助解決;如果要搬家,至少提前2個星期告訴房東。
英語學習
除了語言中心學習的內容,仍需要尋找機會多聽多練,參加教會在學校組織的每周活動是一種方式,西方人的教會活動可以幫助了解當地社會。此外,還可以參加學校里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的交流項目。
銀行理財
帶澳元過去是最為方便的,大部分銀行不能存美金,部分銀行可以兌換,但手續費高。St.George銀行和中行的匯率較低,如需要開帳戶存款最好選擇在校內的銀行,較為方便,但不同銀行之間的取款手續費較高,如果申請學生帳戶,可以免手續費,利息稅等;澳大利亞的銀行利息比較復雜,不同數額在不同的期限里有不同的利息率,一般每$5000為一個利率分界,存款一定要看清利息;國外電匯很便宜,沒有鈔轉匯的問題。
交通出行
澳大利亞的公交汽車或者火車都是按照時刻表運行的,時刻表在車站、學校都可以免費領取,可以通過網站查尋所有車次航班;周末車次很少,買車票可以買10次票,周票、聯票會比較優惠,國際學生非移民沒有折扣,如果逃票被發現會被罰款並且記錄到簽證記錄中,乘火車,可避開每個地區高峰時段,非高峰時段票價折扣將近50%。
開車和駕照
可以使用中國駕照。中國駕照在中國翻譯公證後在澳可以使用,或者可直接到澳大利亞RTA(交通局)指定部門翻譯後就可以開車,費用50澳幣左右。
一定要購買基本的保險,懂一點修車知識,能自己維修最好,澳洲的人工費用很貴;如果是澳洲駕照,可以作為身份證使用。
打工政策
打工需要先辦理工作簽證($55),然後到稅務局申請稅號;每年7月是退稅月,買東西和打工未超過6000澳元可辦理退稅,大城市可以委託中介找工作,中介費不高,但選擇中介需要謹慎,學校里也提供工作機會,但是極少。通常研究室的助理、家教等臨時工作薪水最高。
醫療保險
學生所交的MEDICARE醫療費用,可保證在學習期間,免費看病開處方,免費治療感冒等小病,但其他的葯均不免費,看牙病和眼病均不屬於醫療保險,而且很貴;自己必備一點日常葯物,特別是夏天蚊蟲叮咬的葯。醫療保險需要每年續簽。
轉專業和學校
在學校開學之前,在同一學院內轉專業很方便,不同學院轉學也不是很難。不同的大學轉學除了必須完成12個月學習,可能還有減免學分的要求。
手機通訊
手機花費根據多少可以選擇不同公司的簽約合同,總有公司有免費時間優惠的網路,一般很多中國學生選擇OPTUS的卡,免費服務較多。
每個城市國際長途電話卡有很多,經常變換費率,最低打回中國$0.01/分鍾左右。
Mambo! - 隨意自在
Mambo 以出產滑浪和街頭服飾著名。服裝的款式看似不修邊幅,實是與眾不同。Mambo的設計理念十分簡單 -「…任何人都可在T恤背貼上圖畫,然後賣給顧客」; 時至今日,Mambo已成功推出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時裝和日用品,由設計誇張的恤衫和泳裝以至手錶和珠寶,一應俱全,無論是哪一件貨品,都務求散發出幽默和趣味,及百分之百的澳大利亞精神。
瑪連奴羊毛
澳大利亞飼養的綿羊數量之多固然舉世知名,其出產的羊毛質素亦同樣遠近馳名,其中瑪連奴羊毛 (Merino Wool)的纖維更是世界最長;澳大利亞設計師巧妙地採用這種優質的羊毛,製成特式的服裝如手織外套等,叫人另眼相看;除了服裝之外,其他產品還包括羊毛被褥和床單;當你選購時,切記要找有 「Pure New Wool」 標志的產品,質素有保證,瑪連奴羊毛產品可在各大百貨公司和商店找到,絕對不容錯過。
海灘及滑浪服之選 - Billabong
名字來自一首關於一個流浪者的著名詩歌Waltzing Matilda 中的酒吧,Billabong多年來為澳大利亞人設計及生產一系列獨一無二的滑浪和體育服裝,大受海洋愛好者追捧;Billabong經常贊助大型的滑浪比賽,是水上活動愛好者的至愛,您可到各大百貸公司、商店或在網上選購。
Ken Done - 散發朝氣活力
Ken Done的時裝作品以年青和斑斕的色彩為主題,象徵他理想中的生活是活力十足、充滿朝氣,無論是泳裝、T恤甚至是名貴房車,他都喜歡加入帆布作為材料,散發著濃烈的澳大利亞精神,他的靈感源自澳大利亞的萬物 - 日出日落、潮水漲退、海灘、花園和內陸荒野,都能激發他的設計;Ken Done是當今最有本地風格的設計師之一,作品暢銷世界各地,您可到各大指定的百貨公司和商店選購他的服裝和家居擺設。
Rip Curl - 陽光、海灘、流行服
過去三十多年來,Rip Curl 一直為澳大利亞及在沿海地區居住的人士,推出色彩繽紛的滑浪服裝。這個品牌的意念,來自兩個無止境地追尋悠長夏日的人 - Brian Singer 及 Danny Warbrick,他們的產品包括滑浪板、泳裝、短褲、T 恤和其他海灘服飾,你可到各大百貨公司、商店及在網上找到這款百分百具澳洲特色的服裝。
書本雜志
澳大利亞出版一系列書本雜志,將這片樂土的風景、美食、軼事和歷史,與世界各地的人士分享,不論是咖啡桌或是介紹悉尼和內陸地區風景的書籍,還是Peter Carey 和Thomas Keneally等世界知名作家的著作,都可以找到其精粹;此外,亦有各式各樣主流以至另類的雜志,可認識澳大利亞人的視野和生活方式,歡迎你到各大城市和地區的書店選購。
叢林食物
叢林食物源自澳大利亞土著,是最具特色的食品之一,包括荊樹果仁、野生無花果、夏威夷果仁、框檔果仁、杏仁和野生蜜糖。
叢林食物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木囊蛾幼蟲,原本的英文串法是witjuti(讀wit-cha-tee),但茶譜上通常寫作witchetty;這種幼蟲可以在樹木的根、莖和幹部找到,是數千年來土著喜愛的美食,你可以到特許食品商店及各大餐廳找到各式各樣的叢林食物,有膽量的話,絕對值得一試!
Vegemite 醬料
Vegemite醬料是十分地道的澳大利亞食品,早於1923年在澳大利亞超級市場開始發售,以其獨特味道而聞名於世,並自始成為男女老幼的早餐必備食品;Vegemite的口號(可以令人面色紅潤)和其獨特的酵味,早已深入民心,Vegemite是每位遊客的必買手信,歡迎您即場試食或買回家細意品嘗,您可以隨處購買得到。
Akubra帽子
Akubra這個名字在澳大利亞幾乎是帽子的統稱。Akubra仿如美國的西部牛仔戴的斯泰森帽一樣,已成為澳大利亞風俗文化的一部份,Akubra帽子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面世,這款略帶兔毛質感的帽子,一直是澳大利亞內陸深受歡迎的佳品;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間,Akubra更曾經出產闊沿帽。過往多年以來,Akubra帽子一直大受歡迎,獲各國首腦、美國總統、體壇名將和影藝明星垂青,在澳大利亞歷史上功不可沒!您可到各大百貨公司、商店及在網上選購您喜歡的一款。
Moleskin系列
澳大利亞內陸服裝的其中一個主題,是Moleskin厚毛斜紋棉布系列。這個服裝系列是由編織密集的100%棉布製成,那種柔和仿似天鵝絨的感覺,尤如袋鼠皮一樣,這個系列的服裝在澳大利亞大陸一直大受歡迎,成衣產品主要包括褲和衫,現在,很多從事畜牧、剪毛和放牧的人士,都仍然經常穿著,並視為風格文化的一部份,這個服裝系列與其他內陸風格的服裝一樣,已深入郊區和城市,在各大購物中心和地區商店均有售。
Driza-Bone 防水雨衣
Driza-Bone防水雨衣和Akubra帽子一樣,已成為澳大利亞的標記。名字由來是因為其結構防水,並用油布製成,穿上後在大雨中仍然保持乾爽,絕非其他雨衣可以媲美,這款雨衣的長度一般長及膝或至足踝,務求令牧羊人即使長時間在野外放牧,仍然能夠保護身體和鞍子,不會被水弄濕,雨衣的質料用天然的油和棉花纖維混合而成,即使在傾盆大雨之中,仍可令您保持乾爽,這款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雨衣,郊外和城市都適宜穿著。您可在各大購物中心和地區商店或網上選購。
RM Williams時裝 - 盡顯澳大利亞精神
世世代代以來,RM Williams這個名字與丹波麵包 (Damper) 和比利茶 (Billy Tea) 一樣,幾乎成為野外生活的標志,時至今日,RM Williams出產的皮靴或服飾,亦甚受都市人歡迎。RM Williams本身在畜牧界享負盛名,對推動澳大利亞旅遊業不遺餘力;他是澳大利亞馴馬人協會(Australian Roughriders Association)的創辦人,也曾參與設立位於昆士蘭朗里奇(Longreach)的澳大利亞馴馬人名人館(Australian Stockman』s Hall of Fame),館內有很多精彩的珍藏,絕對值得一看。
你可到各大購物中心及地區商店,以及透過互聯網購買RM Williams的服飾。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