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怎麼獲取arn

澳大利亞怎麼獲取arn

發布時間:2022-06-05 22:46:23

❶ 澳洲電台的頻率,兆赫是多少

中波AM 666 kHz 666 坎培拉 澳廣 (ABC Canberra) 846 kHz 全澳廣播電台 - 澳洲廣播公司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BC) 1053 kHz 2CA - 首都電台網路 (Capital Radio Network) 1125 kHz Radio 1PRH - 坎培拉視障電台 (Radio Print Handicapped Network) 1206 kHz 2CC - 首都電台網路 (Capital Radio Network) 頻調FM 89.5 MHz Valley FM 91.9 MHz 1WAY FM - associated with United Christian Broadcasters Australia 92.7 MHz Artsound FM 98.3 MHz 2XXFM 101.5 MHz Triple J - ABC 102.3 MHz ABC Classic FM - ABC 103.5 MHz 2CA-FM - Oldies 103.9 MHz NewsRadio - ABC 104.7 MHz FM 104.7 - Austereo/ARN 105.5 MHz SBS Radio - Multicultural 106.3 MHz Mix 106.3 - Austereo/ARN 新南威爾士州 悉尼 中波AM 576 kHz Radio National 全澳廣播電台 澳廣(ABC) 630 kHz NewsRadio - 澳廣 新聞電台 702 kHz 702 ABC Sydney 702 澳廣 悉尼 873 kHz 2GB - Macquarie Radio Network 麥覺理網路電台 - 新聞 / 烽煙 (清談) 954 kHz 2UE - 南十字星廣播公司 (Southern Cross Broadcasting|Southern Cross) - 新聞 / 烽煙 (清談) 1017 kHz 2KY - 天空頻道 (Sky Channel) - 賽馬 賽狗 / 體育 電台 1170 kHz 2CH - Macquarie Radio Network 麥覺理網路電台 - 輕松音樂 1224 kHz 2RPH - 悉尼視障電台 (Radio for Print Handicapped) 1269 kHz 2SM - Broadcast Operations Group 1476 kHz Raw FM - 跳舞音樂 1539 kHz Rete Italia - 義大利語電台 1611 kHz Radio2 - 悉尼西商業電台 (作全澳廣播) (Western Sydney commercial radio) 1620 kHz 2moro (2KM) - 黎巴嫩 / 亞拉伯語電台 1638 kHz 2ME - 中東 / 亞拉伯語電台 1665 kHz 2MM - Mars Media / 希臘語電台 1683 kHz Club AM - 希臘語電台 1701 kHz Radio 16 - NTC - 全澳鄉村音樂電台 頻調FM 87.6 MHz Various localised narrowcast services 87.8 MHz Various localised narrowcast services 88.0 MHz Cool Country FM - outer Sydney Country Music 88.1 MHz 2RDJ - Burwood Community Radio 88.3 MHz WSFM 101.7 FM (Camden Repeater) - ARN 88.5 MHz 2RRR (2 三條R電台) - Ryde Community Radio 88.7 MHz Cool Country FM - outer Sydney Country Music 88.7 MHz 2MWM - Manly Community Radio 88.9 MHz Radio Skid Row - Inner Sydney Community Radio 89.1 MHz BLU FM - Katoomba Community Radio 89.3 MHz 2GLF - Liverpool Community Radio 89.7 MHz Eastside Jazz - Waverly Community Radio 89.9 MHz 2VTR - Hawkesbury Community Radio 90.1 MHz 2NBC - Narwee Community Radio 90.3 MHz 2MWM - Manly Community Radio 90.5 MHz 2CCR - Cumberland Community Radio Incorporated 91.3 MHz C91.3 - Campbelltown - WIN Corporation 92.1 MHz 2MFM - Muslim Community Radio 92.9 MHz ABC Classic FM (澳廣 古典音樂電台) - ABC 93.7 MHz Koori Radio - 2LND 94.5 MHz FBi - 2FBI Free Broadcasting Incorporated 95.3 MHz Vega 95.3 - DMG 96.1 MHz Edge FM 96.1 outer Western Sydney - ARN Formally Ninety Six One (Western Sydney) 96.9 MHz Nova 96.9 - DMG Formally Radio Station Pre-set of the defunct Wild FM 97.7 MHz SBS Radio (民族廣播電台) - SBS 98.5 MHz 2000FM - 2OOO - Two Thousand FM 99.1 MHz WSFM 101.7 FM (Richmond Repeater) - ARN 99.3 MHz 2NSB - 北岸廣播合作社 99.5 MHz 1079 (Future Service) outer Sydney - Media Corporation Australia 99.7 MHz 2SSR - Sutherland Community Radio 99.9 MHz SWR FM - Blacktown Community Radio 100.1 MHz Triple H FM (三條H電台) - Hornsby Community Radio 100.3 MHz 2MCR - Campbelltown Community Radio 100.7 MHz WOW FM - Penrith Community Radio 100.9 MHz BFM - Bankstown Community Radio 101.7 MHz WSFM 101.7 FM - ARN 2WS (Western Sydney) 102.5 MHz 2MBS - Music Broadcasting Society of NSW 103.2 MHz FM 103.2 - 基督教廣播協會 (Christian Broadcasting Association) 104.1 MHz 2Day FM - Austereo (2DAY) 104.9 MHz Triple M (三條M電台) - Austereo (2MMM) 105.7 MHz Triple J (澳廣 三條J電台|青年人) - ABC 106.5 MHz MIX 106.5 FM (Formerly known as 2UW) - ARN 107.3 MHz 2SER - Sydney Ecational Radio (owned jointly b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nd Macquarie University) (由悉尼科技大學和麥覺理大學擁有)

❷ F-18戰斗機的技術特點

F/A-18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斗/攻擊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斗/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F-18戰斗機重視可靠性和維修性,機體的使用壽命按6000飛行小時設計,其中包括2000次彈射起飛和攔阻著陸。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
布局上採用雙發後掠翼和雙立尾的總體布局,翼面積為37.16 平方米,以改善低速性能。機翼為懸臂式的中單翼,後掠角不大,前緣裝有全翼展機動襟翼,後緣內側有液壓動作的襟翼和副冀,前後緣襟翼的偏轉均由計算機控制.自動改變機翼彎度,以便在整個性能包線內達到最佳升阻比。後緣外側的副翼可作為襟副翼使用進一步增強低速操控性,襟翼和副翼也可差動用於滾轉控制。停降在艦上時,外翼段可以折疊(副翼位於外冀後緣),鉸鏈就在副翼和襟翼的交界處。翼根前緣是一對大邊條,一直前伸到座艙兩側,因此可使飛機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飛行。機身採用半硬殼結構,主要採用輕合金,增壓座艙採用破損安全結構,後機身下部裝著艦用的攔阻鉤。檢查蓋採用石墨環氧樹脂材料。兩台發動機間的隔火板採用鈦合金。
尾翼也採用懸臂式結構,平後和垂尾均有後掠角,平尾低於機翼,使飛機大迎角飛行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略向外傾的雙立尾位於全動平尾和機冀之間的機身兩側。全動平尾是鋁合金蜂窩結構,石墨/環氧樹脂復蒙皮,可用於俯仰控制和滾轉控制,作為「尾副翼」增強滾轉性能。為了有效利用邊條拉出的渦流,F-18戰斗機還使用了雙垂尾的設計。雙垂尾前移以填補機翼後緣到平尾之間的間隙,大大減小了跨音速阻力。垂尾前移還減少了尾噴管的干涉氣流,同時由於不需要在後機身布置垂尾的支撐結構而減輕總重。
進氣口布置在邊條下方根部,在大迎角下邊條將進氣理順了再進入進氣道,使F-18戰斗機具有了大攻角性能。由於不要求速度達到2馬赫,所以就沒有使用復雜的可調斜板進氣道,而是採用了簡單的「D」形進氣口,並配有附面層隔離板,兩個進氣道唯一可動的部件就是邊條頂部的放氣門。固定式附面層隔板可將呆滯附面層氣流沿著坡道流向機腹和邊條放氣門釋放掉。垂尾間的後機背安裝有雙鉸鏈液壓控制的減速板,這樣在減速板展開式對飛機的俯仰操縱影響最小。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彈射起飛用的牽引桿。座艙採用氣密、空調座艙,內裝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風擋和座艙蓋分別向前、後開啟。為了增加在航母甲板滑行時的穩定性,F-18戰斗機的主輪距增加到3.11米,粗壯的跪式起落架可以承受著艦時7.32米/秒的下降率。主起落架向後並旋轉90度收入進氣道下方的機腹中,雙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機身。在機身結構中大范圍採用了先進復合材料。鋁合金佔了結構重量的50%,合金鋼佔了16.7%,鈦合金佔了12.9%。機翼、垂尾和平尾結構中大量使用了鈦合金,機翼折疊接頭也是鈦合金的。機身約40%的表面是石墨/環氧樹脂復合材料蒙皮,這種材料占結構總重的9.9%,剩餘10.9%的重量是其他各種材料(塑料、橡膠等)。 1977 年末,休斯公司的AN/APG-65數字式多模脈沖多普勒雷達在與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競爭中獲勝,被選為F-18戰斗機的雷達。APG-65 工作在 I/J 波段(8-12.5GHz),內置可識別和隔離故障的測試設備(BITE)。雷達和武器投放系統共有 20 多個機載計算機,與雷達相連的計算機負責將機載感測器產生的數據轉換成容易理解的信息顯示給飛行員,同時這些計算機對投放武器時所需的彈道、偏差、速度和高度等數據進行快速計算,並在 HUD 和 CRT 顯示器上向飛行員顯示相關信息。
F-18戰斗機在對地攻擊時,在進氣道兩側的「麻雀」掛點上可掛載福特航宇的 AN/AAS-38 前視紅外(FLIR)吊艙和馬丁-瑪麗埃塔AN/ASQ-173 激光光斑跟蹤器/攻擊攝像機(LST/SCAM)吊艙。FLIR 吊艙可增強F-18戰斗機的夜間攻擊能力,可在座艙的一個 CRT 上顯示實時紅外影像。FLIR 與 F/A-18 的其他航電充分整合,其提供的數據可用於武器投放的計算。LST/SCAM 用於惡劣天氣的精確轟炸,其跟蹤裝置可鎖定目標上反射的激光束,為任務計算機和座艙顯示器提供目標位置的信息。LST/SCAM 吊艙的早期型號並沒有內置激光發射器,所以F-18戰斗機可以根據其他飛機提供目標激光照射來進行激光制導武器的投放。後期的吊艙增加了激光發射器,使F-18戰斗機可自主投放激光制導武器。
F-18戰斗機安裝了 Itek 公司的 AN/ALR-67 雷達告警接收裝置,可對各種電子威脅進行探測、分析、分類並採取對抗措施。飛行員可在座艙顯示器上看到這些威脅的信息和方位,然後採用諸如投放箔條和紅外誘餌彈這類的主動對抗措施。「大黃蜂」機背上有兩個刀片天線,前一個是柯林斯 AN/ARN-118 塔康天線,後一個是 UHF 通訊天線。
雷達有幾種不同的模式可供飛行員切換:
空空雷達模式 速度搜索模式:該模式用於在最大距離截獲目標,該模式可提供目標的速度和航向信息,但犧牲了精確距離。在該模式下最大工作距離 148 公里,雷達的控制軟體被設計成只注意那些接近 F-18 的目標。 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最大探測距離 74 公里,可同時跟蹤 10 個目標,同時在顯示器上顯示 8 個目標。計算機在被視為具有最大威脅的目標上顯示附加數據,包括航向、高度和速度。 單目標跟蹤模式:如果在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時有單個目標進入雷達的有效探測范圍內時可由飛行員自主選擇,計算機在 HUD 上顯示朝向目標的轉向指令和武器發射數據,當飛行員確定開火時,該系統還提供射擊曲線。 快速評估模式:通過使用多普勒波束銳化技術更密集地檢查特定回波來判斷目標是單機還是密集編隊的多機。 瞄準線模式:一旦飛行員選定一個目標進行攻擊時,如果「大黃蜂」處於傳統的尾追遭遇模式中,可切換至這一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發出很窄的 3.3 度波束掃描飛機前方的一小片空域。 垂直截獲模式:當敵機和「大黃蜂」都進入激烈格鬥時,可切換至垂直截獲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掃描范圍為前方 5.3 度,瞄準線上方 60 度,下方 14 度。飛行員只需將 F-18 朝敵機滾轉,雷達就可自動鎖定目標,敵機最理想的位置是正好在風擋隔框前上方,並與 HUD 垂直對齊。雷達還可工作在 HUD 截獲模式,雷達天線只掃描與 HUD 視野相對應的一個箱形空域,典型的掃描范圍為中線左右各 10 度,瞄準線上方 14 度下方 6 度。 上述雷達的作戰模式有效范圍從 152 米至 9 公里,在任何一種模式中,雷達自動鎖定第一個截獲到的目標,並在座艙 CRT 顯示器和 HUD 上顯示目標的鎖定框。當然飛行員也可越過系統否決被鎖定的目標,直到系統截獲到他最想要的目標,另外飛行員也可以通過游標來指定目標。 機炮指示模式:這一模式工作在距離小於 9 公里時,雷達提供目標的位置、距離和速度等信息,計算機在 HUD 上顯示出機炮瞄準點,飛機員將瞄準點套住目標就可以射擊了。 空地雷達模式 實時波束地圖測繪模式:這一模式可在遠距離測繪大面積地形特徵,並在座艙顯示器上顯示前方的雷達縮比地形圖。雷達實際獲取的是傾斜視角的地形圖,但計算機會轉換成垂直視角的地形圖。 多普勒雷達波束銳化測繪模式:解析度更高,可用於導航和確定目標位置。一旦識別目標後,雷達就切換至空面測距模式以提供目標的距離信息,固定和移動地面目標跟蹤模式使用雙通道單脈沖角跟蹤提供地面目標的精確參數。「大黃蜂」不具備自動地形跟蹤能力,但雷達具有地形迴避功能,在飛機前方有障礙物時會發出警告提醒飛行員規避。 海面模式:計算機會自動過濾掉波浪反射的雜波,使系統更易識別、跟蹤和攻擊敵方水面艦艇。 F-18 安裝了4餘度數字式線傳飛控系統,是首個安裝這種系統的生產型飛機。飛控計算機根據操縱桿和腳蹬輸入的數據來控制各個操縱面的偏轉量,不允許飛行員飛出超出限制的動作。線傳系統採用投票制運行,如果其中一個通道與其他三個通道輸出不同,那麼該通道就會被判定為失效,並被自動關閉。4 余度線傳系統在即使兩個通道都失效時,只要剩餘兩個通道輸出一致,仍可以繼續控制飛機,即使所有通道都失效,仍可通過電動備份系統操縱各翼面。該機的平尾甚至還保留了一路機械操縱備份,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飛行員可繼續進行俯仰操縱。
此外還安裝有兩台AYK-14數字式計算機以及利頓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凱撒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和費倫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屏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F/A-18C是1986 財政年度起購買的單座型,此型號是專為夜間攻擊而設計的。具備 AIM-120 AMRAAM 空空導彈、AGM-65F 紅外「小牛」和 AGM-84「魚叉」反艦導彈的發射能力。F/A-18C和F/A-18A的不同之處主要在內部,採用機載自衛干擾機、偵察設備、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統」彈射座椅、新型機載計算機、飛行故障記錄儀和監視系統等。C 型換裝了馬丁·貝克的海軍機組通用彈射座椅(NACES),改進了任務計算機,增加了機載自衛干擾機以及飛行事故記錄和監視系統。
F/A-18C 早期批次安裝了與 A 型相同的通用電氣F404-GE-400發動機。1988 財年起購買的F/A-18C具備了完善的夜間攻擊能力,可攜帶供全天候夜間攻擊飛行任務使用的設備,包括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導航吊艙,新的平視顯示器和飛行員夜視鏡。其凱瑟AV/AVQ-28光柵HUD 可顯示熱成像導航吊艙提供的圖像。F/A-18C「夜攻大黃蜂」安裝了休斯AN/AAR-50熱成像導航吊艙(TINS),勞拉 AN/AAS-38「夜鷹」 FLIR 瞄準吊艙,以及 CEG 的「貓眼」夜視鏡。「夜攻大黃蜂」的座艙內還使用了凱瑟 5X5 寸的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取代了單色顯示器,以及一個史密斯 Srs 2100彩色數字移動地圖導航顯示器。從1991年1開始,F/A-18C開始使用F404-GE-402EPE增進性能型發動機,推力為7900公斤,比前一型增加700公斤。並且原來的AN/APG-65雷達換裝成AN/APG-73雷達。從 1993 年 1 月起 AAS-38 增加了一個激光目標指示/測距子系統,使「大黃蜂」可自主投放激光制導武器。
1988 年5月6 日第一架「夜攻大黃蜂」原型機首飛,1989年11月1日第一架生產型(BuNo 163985)開始交付,批次號 Block 29。11 月 18 日加州勒莫爾航空站的 VFA-146「藍鑽」中隊成為首支裝備「夜攻大黃蜂」的部隊,接收了 BuNo 163992。1991 年 8 月 8 日 VMFA-312「棋盤」中隊成為陸戰隊首支裝備「夜攻大黃蜂」的部隊。後期還對該機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 F/A-18D是雙座夜間攻擊機,是 F/A-18C 的雙座型,與 F/A-18B 不同的是D 型前座才有操縱系統對飛行進行控制。它除了作為一種雙座教練機外,還作來一種雙座夜間攻擊飛機使用。位於後座的飛行員主要進行武器系統的操縱,後座飛行員座椅兩側有兩個用於操縱武器系統的固定操縱桿,另外活動地圖顯示器位置更高。為了執行夜間攻擊任務,裝備了 FLIR、TINS 吊艙,光柵 HUD,座艙儀表和布局為夜視鏡進行了優化。首批 31 架 F/A-18D 具備改進型航電和 AIM-120 及紅外小牛的發射能力,但沒有完備的夜間攻擊設備。F/A-18D(BuNo 163434)被改裝為首架夜攻型原型機,1988 年 5 月 6 日在聖路易斯首飛。1989 年 11 月 1 日首架生產型夜攻 F/A-18D(BuNo 163986,第一架 Block 29 的 D 型)於1989年12月1日交付美國海軍帕圖森河試飛中心。該機型與F/A-18C一樣具備了完全的夜間攻擊能力,安裝了凱瑟 AV/AVQ-28 光柵 HUD、AN/AAS-38 吊艙和彩色多功能顯示器。
夜攻型 F/A-18D 的主要用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先前裝備 A-6E 的全天候攻擊機中隊和一個「鬼怪」偵察中隊訂購了 96 架。另外 F/A-18D 還取代了用於前進空中管制的 OA-4「天鷹」,以及接替了 OV-10A 和 OV-10D「野馬」的部分任務。1990 年 5 月 11 日 VMA(AW)-121「綠騎士」中隊接收了首架夜攻型 F/A-18D,該中隊原先裝備 A-6「入侵者」,在接收 F/A-18D 後番號也改為 VMFA(AW)-121。該中隊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擔負前進空中管制任務,他們負責搜索小型移動目標並將位置指示給參加行動的「鷂」、「天鷹」、「入侵者」、「雷電 II」、F-16 和其他「大黃蜂」。
Block 36 從第一架 F/A-18D(BuNo 164649)開始,具備了安裝馬丁·瑪麗埃塔 ATARS(先進戰術機載偵察系統)組件的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F/A-18D 是一線作戰飛機,美國海軍的 F/A-18D 則被用於訓練或測試用途。共生產113架。 F/A-18E是終極戰斗機/轟炸機,F/A-18是雙座椅戰斗機/轟炸機。F/A-18E/F是最新改型的多任務戰斗攻擊機,由F-18C/D發展而來,E型為單座,F型雙座,為武器系統指揮員准備了另一個座椅。
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RCS僅1.1平方米,包括原來的圓形進氣道改為方形CARET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機翼及機身的改進令空氣動力性能有極大改善。增加了兩個翼尖掛點,所增加的兩個武器掛點可攜帶更多的彈葯,四個內側機翼掛點,用於攜帶其他燃料箱或空對地武器,增加了混合空對空或空對地武器的靈活性,對「智能」武器(如聯合直接攻擊彈葯(JDAM) 和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進行補充。
改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F414-GE-400,提供的推進力高 35%,推力加力達998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提高27%,達到29.8噸;因此載重量也有提高,外部荷載為8,032 公斤。內部燃油增加33%,達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個副油箱,載油量達到11000千克,任務范圍大41%,續航時間長50%。
在電子和光電對抗方面,E/F型採用綜合防禦電子對抗系統(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頻干擾器,同時還可以集成ALR67(V)3雷達告警器,AAR-57通用導彈告警器、AN/ALE-47箔條和紅外干擾彈分撒器、ALE-50(ALE-55)光纖拖曳誘餌(可以發射電磁波,吸引雷達制導的導彈)等對抗設備,形成一個總體的光電和電子對抗系統。在F/A-18E/F上還可能採用激光紅外對抗系統,用激光器發射特定波長的激光對紅外導引頭進行主動干擾。
F/A-18E/F具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優良的人機工程,並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配合AIM120導彈,並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它在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也可以攜帶AIM120導彈遇到空中威脅時可以依靠超視距攻擊來自衛,F-18E/F電子設備有90%與C/D型通用,但增加了改進型火控雷達和機載電子設備,而且可帶多種更先進的攻擊武器;雷達為改進的ANPG73雷達,具有良好的對地探測功能。配合雷達高度表、GPS導航系統和數字化地圖,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遠距離發射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以降低作戰的危險性。
它所裝備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該吊艙採用第三代的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技術,可以提供導航、目標指示功能,並配備有激光目標指示器。海軍還在1999年開始為雙座型的F/A-18F開發共享偵察吊艙(SHARP),希望用裝備這種吊艙的F/A-18F來取代如今裝備TARPS的F-14飛機,使之具備戰術偵察能力。該系統使用光電和紅外感測器,允許F/A-18F在斜向距離83KM的距離上搜集圖像並通過數據鏈傳輸給地面。該吊艙還可以接受APG73雷達的合成孔徑數據。使飛機可以在夜間超低空突防。座艙增加了1個觸摸顯示器和1個新的油料顯示器,並使用了超高速集成電路計算機;把座艙三個顯示器全部改為彩色液晶顯示器;加裝了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系統;還可以攜帶多種戰術吊艙。兩個機艙機身掛點,用於攜帶感測器艙,全天候、空對空雷達和一個控制系統,用於精確發射傳統或制導武器,一個中心線掛點,用於攜帶額外的燃料或空對地武器。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製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
經過改進,F/A-18E/F的作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機動性基本保持不變,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過載從9G降低到7G,會降低瞬間盤旋能力,在保持足夠的敏捷性配合上頭盔顯示器和大離軸發射的AIM9X導彈,可以保持近距空戰性能。
第1架E/F型機於1995年12月首飛。海軍計劃至少採購548架,但是2002年美國防部建議僅采購460架。 也稱為EF-18,主要以F型的機體加裝EA-6B的多種標准電子戰設備及吊艙,用於完成前沿電子戰任務。2002年初美空軍計劃其EA-6B電子戰飛機的「性能改進系統III 」電子戰系統的初步作戰能力應於2005年形成,並計劃安裝在EA-18平台上。性能改進系統III 系統功能先進,作戰力強,將顯著改進美軍的電子戰能力。預計F/A-18G飛機將在2009年達到最初作戰能力。 海軍如今的計劃是購買90架EA-18G電子戰飛機。
美海軍計劃為F/A-18E/F安裝新型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新雷達將為網路中心數據共享提供有利條件雷聲公司准備為波音公司生產415部該型雷達,其中一部分用於裝備新生產的飛機,另一部分用於改裝已經在海軍服役的123架F/A-18E/F戰斗機(該機原來裝備的是機械掃描的APG-73雷達)。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除了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還可在更遠的距離上提供即時的空對空和空對地探測能力,從而為飛機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感知能力2004年8月27日,美海軍陸戰隊成功在F/A-18D戰斗機上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藍亭(LITENING)先進瞄準系統進行了試驗。該系統是一種安裝在飛機上的目標定位與識別吊艙,可以晝夜向地面部隊提供激光偵察搜索/跟蹤、激游標記以及數據鏈接。海軍陸戰隊將為72架F/A-18D戰斗機購買60套藍盾先進瞄準吊艙。 該型號也稱為「先進超級大黃蜂」(Advanced Super Hornet)。基本架構仍維持美國波音公司在競標印度MMRCA中型多用途戰機計劃時,所提出以F/A-18E/F為基礎改良的超級大黃蜂國際型戰機(Super Hornet International Roadmap),波音稱之為F-18I或「沉默大黃蜂」(Silent Hornet)。
主要的改良重點有:機背上加裝兩具總容量1,590公斤(3,500磅)的保形油箱,增加航程;換裝F414增強推力型發動機,增加機載火力與速度;機背上配備球型飛彈暨雷射防禦警示系統,增加防護力;機身塗上隱形塗料,中線與兩翼都可以搭載匿蹤設計的膠囊式武器艙,增加隱形能力;機首下方配備與F-35一樣的多功能紅外線瞄準暨追蹤系統;換裝新一代座艙與頭盔顯示系統,攻擊操控更簡易。
波音公司與諾格公司合作F-18 「先進超級大黃蜂」經過為期三周的飛行測試,證明了「超級大黃蜂」戰機經過改進後更難於被雷達發現並獲得了更大的作戰半徑。F-18I從2013年8月5日開始,總共進行21次飛行,該團隊測試了保形油箱(CFT)以及封閉武器艙(EWP),以及減少雷達信號特徵的改進。這些設備能以可承受的成本用於現有飛機的翻新,或是用於新飛機的生產。通過使用包括封閉吊艙在內的隱身措施,該機比海軍「超級大黃蜂」版本的隱身指標改善了50%。測試還證明,採用保形油箱後,該飛機作戰航程增加241公里,總航程已超過了3500公里。
該項目試飛員麥克·華萊士表示,通過增加機載設備,隱身性、低阻力設計將提升飛機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並且能夠完成在航母上的起降。
機型目錄參考資料

❸ 國外退款不到賬只給arn怎麼辦

可以提出申請,

❹ 英國百人隊長主戰坦克的澳大利亞的百人隊長

澳大利亞陸軍是百人隊長坦克在海外的第一個用戶,他們在1949年就完成了訂購工作。但是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澳大利亞訂購的百人隊長坦克被轉交給了第8國王皇家愛爾蘭輕騎兵團(8th King's Royal Regiment,Irish Hussars)。該團本是預備役部隊,裝備百人隊長坦克後重新進入一線部隊服役,並作為英聯邦遠征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的作戰。
直到1952年2月,第一批交付給澳大利亞陸軍的百人隊長MK3型坦克才運抵澳大利亞悉尼港,隨後通過鐵路運到維多利亞州Puckapanyal,裝備了第1裝甲團(1st Armoured Regiment)。坦克運到後在Puckapunyal附近的坦克測試場進行了嚴格的測試,澳軍尤其關注了其懸掛系統,結果證明百人隊長MK3坦克完全符合其性能要求。
澳大利亞陸軍裝備的百人隊長是MK3型,這些坦克都裝備了20磅炮和7.92毫米Besa機槍(該型機槍後來被美製7.62毫米勃郎寧機槍取代)。最後,澳大利亞陸軍在共采購了143輛百人隊長坦克(陸軍正式編號為:ARN-169000到ARN-169138和ARN-115541到ARN-115544)。包括60輛百人隊長Mk3中型坦克(1949年定貨,1951年中和1952年5月交付)。這批坦克在1957年到1961年均被升級為Mk5型(ARN-169000到ARN-169059);51輛百人隊長MK5中型坦克(1954年底定貨,1955-1956年交付,ARN-169060到ARN-169110);4輛裝甲搶救車Mk2(1954年底定貨,1955-1956年交付,ARN-169111到ARN-169114);6輛百人隊長Mk5中型坦克(1956-1957年交付,ARN 169115-169120);4輛MK5型架橋車(60年代初交付,第1輛架橋車在1961年9月到達 ARN-115541到ARN-115544);8輛百人隊長Mk5型和Mk5/1中型坦克(1968年從紐西蘭購買)。一小部分紐西蘭的坦克車體被用來替換澳軍在戰斗中被地雷炸壞的坦克,至少有一輛(ARN-169017)是在更換了紐西蘭的車體後又重返越南;15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1972年從英國在香港的軍火倉庫中買來,編號為ARN-169124到ARN-169138)。
百人隊長架橋坦克原型車在1956年研製成功,但直到1961年才進入量產階段。1965年,澳大利亞陸軍購買了4輛架橋坦克。這4輛架橋坦克以百人隊長MK5為底盤,改進為MK7標准。加裝了1個100加侖燃料箱。6型坦克橋由鋁合金製成,可承重80噸,橋長超過13.5米。其中2輛架橋坦克參加了越南的戰爭。
因為60年代越戰的爆發,澳大利亞也被要求承擔一定的作戰義務,澳軍裝備的大量百人隊長坦克在1967年開始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地點在維多利亞州Bandiana的3rd Base Workshops)。改裝項目包括在傾斜裝甲上安裝了附加裝甲,12.76毫米測距機槍,並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配備了紅外夜視系統。改裝後的坦克裝備了澳大利亞第1特遣隊(部署在越南Phouc Tuy省)。196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向越南派遣一個坦克連,作為增援計劃的一部分。派遣部隊包括第1裝甲團C連(18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2輛工程坦克、2輛架橋車)、第1獨立裝甲修理車間(2輛百人隊長Mk2型裝甲搶救車)、Detachment,1st Armoured Forward Delivery Troop(6輛百人隊長Mk5/1中型坦克)。該坦克連從1968年1月29日起在越南服役,直到1971年9月30日。1968年,皇家澳大利亞電氣機械工程兵單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隊長坦克部隊的作戰,該單位裝備了架橋坦克和工程坦克。1968年,皇家澳大利亞電氣機械工程兵單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隊長坦克部隊的作戰,該單位裝備了架橋坦克和工程坦克。到1971年,第1裝甲團的所有3個連都已經部署到了越南,其中C連還在越南呆了兩個輪換期。第1裝甲團與先期到達越南的皇家澳大利亞團(Royal Australian Regiment)第5和第7營進行了大量步坦協調訓練。
盡管許多軍事觀察家和資深陸軍軍官都對百人隊長在東南亞的稻田水網地帶的作戰效率表示懷疑,但百人隊長的表現仍然令人滿意。它們在許多場合都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第1裝甲團的幾個連隊表現可圈可點。他們參加了多次著名的戰役,特別是在防守Coral和Balmoral的Fire Support Bases時,在1968年北越軍隊發起的春節攻勢期間,它們參加了Binh Ba周圍的戰斗並參與了Phouc Tuy省境內的大量進攻作戰。共有57輛
百人隊長中型坦克、4輛裝甲搶救車和3輛架橋車在越南服役。2名百人隊長坦克的乘員在戰斗中陣亡。邁克爾·漢納福德駕駛ARN-169017號車在1968年12月的戰斗行動中觸雷,崩裂的底板碎片造成了漢納福德的致命傷。1969年5月,詹姆斯·科爾駕駛ARN-169005號車觸雷,威力強大的反坦克雷將整個底板從駕駛艙內掀了出去,科爾當場死亡。
一部分在越南戰場受損的坦克運回澳大利亞後在Puckapanyal裝甲兵中心改裝成駕駛員訓練車——去掉炮塔,裝上一個巨大的駕駛室。1974年-1977年,這些改裝車輛被用來訓練澳大利亞陸軍的駕駛員。百人隊長坦克從1977年開始逐步退出現役,取代它們的是德制豹-1坦克。收藏在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百人隊長坦克保存了全部戰斗裝備,在特定時候還向公眾開放內部參觀。

❺ 幻影Ⅲ的幻影起源及發展

首架幻影Ⅲ於1956年11月首飛,在第7次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1.52馬赫。該機的進氣道裝有可調半錐形中心體,可以在高速飛行中前移以防止氣流出現紊亂。後來該機又換裝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發動機,在1957年9月的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超過了1.9馬赫。
幻影Ⅲ在試飛中表現的優異性能使法國空軍欣喜若狂,法國空軍立即訂購了10架預生產型幻影ⅢA,幻影ⅢA比幻影Ⅲ原型機足足長了2米,機翼面積也為此增加了17.3%,展弦比減小至4.5%,裝一台阿塔09B發動機,不開推力43.2千牛,加力推力58.9千牛,保留了SEPR火箭助推器,首架預生產型1958年5月12日首飛,在1958年10月的試飛中首次達到2馬赫的最大速度,達索對該機沖刺更高的速度充滿信心,在作了充分准備後,該機不負重望,在次年6月的試飛中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2馬赫,成為歐洲第一種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的作戰飛機。達索將後6架作為生產型生產,裝備了湯姆遜-CSF公司的西拉諾空中截擊雷達,裝備法國空軍戰斗機部隊。澳大利亞在得知達索研製了高性能的戰斗機後,立即聯系達索公司並提出了購買意向。為了測試該機性能,澳大利亞政府請達索將一架幻影Ⅲ改裝英國羅·羅公司的埃汶67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推力71.1千牛(屬於英聯邦的澳大利亞裝備英制武器,裝備埃汶發動機有利於後勤維護),改裝後飛機編號為幻影ⅢO,1961年年初就進行了試飛,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採用埃汶。幻影ⅢO這個編號被得以保留,後來澳大利亞在引進了幻影ⅢE後,繼續使用這個編號。 幻影ⅢC是作為截擊機使用的,所以早期其外掛武器只有瑪特拉R-530和早期型號的響尾蛇空空導彈,對地攻擊武器早期則只有無制導炸彈和各型火箭彈;後期生產的瑪特拉魔術空空導彈性能明顯優於響尾蛇,所以紅外製導導彈都換成了魔術。後期又增加了激光制導炸彈,可以發射Durandal反跑道武器,馬特爾空地導彈等一系列空對地武器,該機的對地攻擊性能也大大增強。
雖然保留推力1680千克的SEPR-841火箭發動機,但在裝火箭發動機時就必須去掉機炮,以用來裝火箭發動機的燃料TX-2。而且從高空突襲的轟炸機似乎並不受歡迎,加裝火箭發動機似乎也沒有多少使用價值,如果不用火箭發動機就可以加裝副油箱以延長航程。所以後期生產的幻影Ⅲ去掉了火箭發動機,並加裝了腹鰭,後來還加裝了著陸勾,可以在前線機場實現短距著陸。
該機採用了懸臂式下單翼,機翼裝有錐形扭轉盒,採用全金屬抗扭盒形結構和帶加強肋的機架整體壁板,靠近機翼前緣處有鉸接在上下翼面上的小型擾流片。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主輪和前輪均為單輪,座艙蓋以鉸鏈形式連接,向後打開,馬丁·貝克公司的RM.4零高度彈射座椅。達索認為戰斗機在高強度的空戰中可靠性將是影響作戰性能的最大因素,為此機上的空調系統和液壓系統均採用雙套備用系統。 1961年開始向法國空軍交付,法國空軍共接收了95架,該機一直使用到了1988年。由於性能優異,幻影還出口到了瑞士,以色列,南非等國。出口型在細節設計上並沒有多少的差異,而只是在型號編號上加上了購買國的首字母,如出口到瑞士的為幻影ⅢCS,以色列為幻影ⅢCJ,南非幻影ⅢCZ。
以色列購得幻影ⅢC後,首開幻影空戰紀錄,1963年8月以色列空軍飛行員駕駛幻影ⅢC在巡邏中擊落了2架敘利亞的米格-17,後續戰果中還包括2倍音速的米格-21,使幻影ⅢC名聲大揚。在1967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把幻影ⅢC的性能發揮到了極限,該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傾巢出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轟炸了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空軍的機場,以色列飛行員用幻影ⅢC上的機炮和法制反跑道炸彈把三個國家的軍用機場炸得千瘡百孔,以色列大獲全勝。價格低廉的幻影ⅢC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索和幻影也就在這時開始出名。大批的訂單開始湧向達索公司,各國空軍迫切想感受這種無尾翼三角翼的戰斗機帶來的優異性能。 在幻影ⅢC投入生產後,達索開始考慮在該機基礎上開發一種多功能戰斗機而不是繼續研製純粹的截擊機,這就是後來的遠程戰斗轟炸機幻影ⅢE。達索共製造了3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1961年4月首飛。
和幻影ⅢC相比,前機身延長了30厘米,因為增加了許多機載航電設備,其中通信系統包括TR-AP-22超高頻無線電台以及TR-AP-28甚高頻電台,無線電導航設備包括AN/ARN-52C塔康等。同時針對在使用中發現的幻影ⅢC存在的航程短的問題,E型機增加了機身燃油量,達到了3330升。有些批次的幻影ⅢE在座艙下方加裝有一具馬可尼公司的連續波多普勒導航雷達。
幻影ⅢE的發動機改為阿塔09C.3,加力推力6200千克,雷達系統更換為湯姆遜-CSF西拉諾II,西拉諾II雷達將火力控制與導航結合起來,採用單脈沖體制及卡塞格倫天線,有A型和B型兩種。其中A型只有空對空模式,B型增加了5種對地模式,在空對空模式下作用距離40千米,空對地模式下作用距離93千米,天線直徑400毫米,重量在210千克左右。其他的改進還包括首次在幻影機上加裝Type-BK雷達告警接收機,發動機尾噴管改為收斂式可調節噴管。固定武器為一門德發機炮和5個掛點,載彈量4000千克。
該機採用懸臂式三角形下單翼,有錐形扭轉,相對厚度4.0~3.5%,下反角1°,安裝角0°,前緣後掠角60°34′。採用全金屬抗扭盒形結構和帶加強肋的機加整體壁板。所有操縱面用液壓操縱,使用達索公司的人工感力雙筒舵機。有減速板,靠近機翼前緣處有鉸接在上、下翼面上的小擾流片。機身為全金屬結構,有按面積律設計的「蜂腰」機身。無平尾,只有常規垂直安定面與方向舵,用達索公司的人工感力雙筒舵機操縱。在三角翼後緣內副翼內側裝有縱向操縱用升降舵。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前、主起落架均為單輪。用梅西埃公司的油-氣減震器和圓盤式剎車裝置。主輪胎尺寸為750×230-15/1,胎壓為5.9×105~9.8×105帕(6~10千克/厘米2),前輪為450×390-05。
使用一台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9C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60.8千牛(6200千克)。發動機有一個超速系統,當飛行速度超過M1.4時,系統自動嚙合,推力增大8%。可選擇使用推力為14.7千牛(1500千克)的SEPR-844火箭發動機,不使用時可帶油箱(容量550升)。發動機進氣道四周隔壁內可帶4個軟油箱(容量1020升),機翼內4個整體油箱,容量1370升。不帶火箭發動機時,機內總油量為2940升。座艙以鉸鏈連接的座艙蓋向後打開,用馬丁-貝克RM4零高度彈射座椅,最小彈射速度167千米/小時。兩套獨立的空調系統,用於座艙和電子系統;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工作壓力為207×105帕(211千克/厘米2),用於飛行操縱、起落架收放和剎車;直流電源系統為24伏40安小時的電池和一台26.5伏9千瓦的發電機;交流電源系統為一個200伏400赫變壓器和一台200伏400赫10千瓦的交流發電機。裝有兩台超高頻無線電台,塔康系統,多普勒雷達,「西拉諾」II火控雷達。另外還裝有導航計算機,轟炸計算機,自動射擊瞄準具等。 固定武器為2門30毫米「德發」552A機炮(備彈量2×125發)。執行空戰任務可帶3枚中/近距空對空導彈;對地攻擊武器通常在翼下掛2顆454千克炸彈,機身下可掛1枚AS.30空對地導彈。在5個掛點上可帶4000千克武器。
生產型幻影ⅢE於1964年1月交付法國空軍,法國空軍共接收了192架。除了法國空軍使用外,還出口到許多國家。阿根廷、巴西、黎巴嫩、巴基斯坦、南非、西班牙以及委內瑞拉等國都曾少量進口。幻影ⅢE總生產量比幻影ⅢC大了很多,達到了523架。60年代中期,一架幻影ⅢE改裝了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09K.6發動機,編號改為幻影ⅢC2。澳大利亞和瑞士在評估了該機後,購買了生產許可證,其中澳大利亞的編號改為幻影ⅢO,在對該機的電子設備進行了改進後開始在國內生產。澳大利亞生產的幻影ⅢO分為截擊型和攻擊型。澳大利亞政府飛機工廠和聯邦飛機廠總共生產了48架截擊型和50架攻擊型,該機一直使用到1988年才開始從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中退役,1990年其中的50架還出售給巴基斯坦。
瑞士對幻影ⅢC進行了測試評估後便購買了許可證開始自行生產,為了適應瑞士的寒冷天氣,該機的機身、機翼和起落架都得到了加強。而且瑞士用休斯公司的TARAN-18雷達取代了原來的西拉諾II,使得該機可以制導瑞士剛剛從休斯公司購入的HM-55獵鷹空空導彈(AIM-4獵鷹的出口型號)。該機一直服役到90年代中期。 在幻影ⅢE基礎上發展了幾種偵察型號,其中幻影ⅢR採用了幻影ⅢE的機身,去掉了機頭的雷達,加裝了5具OMERA31自動相機,保留了德發機炮和掛架,可以執行從低空到高空的偵察任務,並且具有夜間偵察能力。
法國空軍裝備了30架幻影ⅢR,由於前兩架原型機由幻影ⅢA改裝,為此沒有裝備。有趣的是,在使用中發現,該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居然比專門開發的幻影ⅢE還好,該機也出口到了許多國家。
法國空軍針對使用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達索在幻影ⅢR基礎上改進了幻影ⅢRD,該機在機頭下方加裝了一架全景式相機,並改進了機內的多普勒雷達等電子設備,法國空軍自己使用的幻影ⅢRD還在機身腹部加裝了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獨眼巨人紅外跟蹤器。阿布扎比、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利比亞、南非等國曾少量進口。部分幻影ⅢRD改用英國產的Vinten相機取代原來的OMERA。 幻影5的研製是由以色列空軍提出的。中東地區大部分時間天氣晴朗,在標准型的幻影ⅢE基礎上,簡化航空電子設備,主要考慮在目視條件下的對地攻擊,這樣可以降低單價和維護要求,而且省出來的空間可以裝更多的燃油以延長航程,使得該機成為一種廉價的遠程攻擊機,1966年,以色列空軍向達索訂購了50架幻影5。首架幻影5在1967年5月首飛,外形上和幻影Ⅲ很像,機頭延長了0.5米左右,也使得該機成為幻影家族中最為苗條的成員。和幻影ⅢE相比,該機增加了500升燃油的攜帶量,總燃油量達到了3475升,如果加裝副油箱,總燃油量將達到4700升,航程大大提高。該機可以在半鋪設的跑道上起降,特別適合在中東地區多沙的跑道上起降。
應以色列空軍的要求,該機將雷達系統更換為AidaII,這是一種小型雷達測距系統,當然價格相對也較低廉,能在180度錐體內自動搜索、截獲空中目標或海上目標,提供目標距離數據和相對於天線軸的目標方位,這種雷達的天線不像普通雷達那樣可以運動以增加掃描范圍,而是固定的,其對空作用距離10千米,對地/海為35千米,工作在I-J波段,重量只有32千克,低廉的價格加上恰當的性能正好符合以色列空軍的需要。
和幻影ⅢE類似,該機的固定武器為兩門德發機炮,每門備彈125發,在機身和機翼結合點增加了2個武器掛點,使得總掛點達到7個,機身下可以帶兩顆454千克的炸彈或者一枚AS.30空對地導彈,機翼下可以帶454千克的炸彈,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JL-100火箭發射巢,每個可以帶18枚68毫米火箭彈。在執行空中截擊任務時該機可以在翼下帶兩枚響尾蛇空空導彈,總載彈量為4000千克。發動機仍然是幻影ⅢE的阿塔09C,但取消了SEPR火箭發動機。
1967年6月,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驟然緊張,為了保持中立,不被國際社會指責,法國總統戴高樂禁止出廠的幻影5起運,但以色列並沒有因為缺少這批飛機而停止發動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幻影5雖然沒有運到以色列,但以色列還是向達索繼續提供飛機貨款,以色列還存在幻想,希望能在晚些時候得到這批對戰爭有重大意義的飛機。1969年後期,以色列的部分飛行員還在法國試飛這批飛機,以色列當局建議法國政府把這批飛機轉移至科西嘉島,法國政府認為以色列人心懷不軌,就沒有按照以色列人的建議轉移這批飛機。
以色列空軍最後放棄了這批飛機,而這批飛機自然就落戶法國空軍,空軍編號為幻影5F。在法國空軍裝備該機後,許多到法國考察的軍事代表團對價格低廉的幻影5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為該機具有較好的性能和適中的價格,於是該機又開始了出口。
幻影5還發展了偵察型號和雙座串列教練型號,其中偵察機為幻影5R,教練機為幻影5D,不過在後來交付了各國空軍後才發現,和幻影Ⅲ的偵察型號以及教練型號相比,幻影5R和幻影5D根本沒有任何明顯的區別,純粹是型號上的不同罷了,該機出口到了阿布扎比、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加彭、利比亞、巴基斯坦等國,比利時空軍用美國生產的航電設備對幻影5進行了改進,為此比利時空軍裝備的幻影5也是幻影5系列中最先進的一種。而巴基斯坦裝備的幻影5PA3則是最特殊的一種,用Agave雷達取代了原來的西拉諾雷達,可以發射AM-39飛魚反艦導彈。 幻影5到1986年底各型共訂購595架(包括比利時仿製的37架),使用國家有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等11個國家和地區。該機已於1988年停產,1987年估計價格為1030萬美元。
幻影5的基本型別有單座對地攻擊型5-A,雙座對地攻擊型5-D和偵察型5-R。每個國家在訂購相應型別時均採用不同編號,因而型別有十幾種之多。
幻影5的各型如下:
幻影5-AD和5-RAD阿布扎比的訂貨。
幻影5-DAD幻影5-AD的雙座型。
幻影5-BA單座對地攻擊型。導航系統比基本型幻影5先進。第一架飛機於1970年3月6日首次試飛。比利時空軍的訂貨。
幻影5-BD比利時訂購的幻影5-BA的雙座型。
幻影5-BR比利時訂購的幻影5-BA的單座偵察型。機頭裝5架Vinten 360型照相機,正在考慮裝紅外照相設備。
幻影5-COA、5-COD和5-COR哥倫比亞空軍的訂貨。
幻影5-D、5-DD、5-DE和5-DR黎巴嫩空軍的訂貨,共訂購110架,1971年1月開始交付。
幻影M5-F原系以色列空軍的訂貨,當時編號為幻影5J,後法國政論禁止交付。從1973年年中起在法空軍服役。
幻影5-G加彭的訂貨。
幻影5-DG幻影5-G的雙座型。
幻影5-M扎伊爾的訂貨。
幻影5-DM幻影5-M的雙座型。
幻影5-P1968年4月秘魯訂購12架,同年5月開始交付,已全部交付完畢。
幻影5-DP幻影5-P的雙座型。
幻影5-PA巴基斯坦空軍的訂貨。
幻影5-SDE沙烏地阿拉伯的訂貨。
幻影5-V委內瑞拉的訂貨。
幻影5-DV幻影5-V的雙座型。 在幻影Ⅲ家族中有一個型號特別引人注目,即幻影ⅢV垂直起降戰斗機,請注意編號後的「V」是英文字母,而不是羅馬數字。該機裝有8個分布在主發動機兩旁的小型的供垂直起降使用的發動機,該機是應北約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垂直戰斗機要求而研製的。當時除了達索外,還有霍克西德利公司也在研製該垂直起降飛機,不過兩者的結局卻完全不同。
為了驗證升力發動機,達索改裝了一架幻影Ⅲ,加裝了8台羅·羅公司的RB-108升力發動機,每台能提供980千克的推力,這架驗證機就是後來的巴爾扎克,在1962年就進行了垂直試驗,次年又進行了從垂直到平飛的過渡性飛行。
1964年在試飛中該機墜毀,飛行員犧牲,達索將墜毀的飛機修復後繼續使用,不過很不幸,在次年的試飛中該機又一次墜毀,這一次飛機已經徹底毀壞,無法修復。在巴爾扎克基礎上,達索製造了幻影ⅢV,該機機身大小幾乎是巴爾扎克的兩倍,外形上和幻影系列飛機大體相同,只是機身較長,機翼面積較大,總共有9台發動機,主發動機為斯奈克瑪仿自美國普·惠公司JTF10渦扇發動機的TF-104,最大推力61.8千牛,8台羅·羅公司的RB162-1升力發動機,每台提供15.7千牛升力,達索共製造了兩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在1965年年初就進行了垂直起降的試驗飛行。在試飛後不久,斯奈克瑪公司推出了推力更大的TF-106,推力達到了74.5千牛,在換裝發動機後,第一架原型機於1966年3月進行了從垂直到平飛的過渡性飛行。在平飛中,該機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31馬赫。
第二架原型機換裝了82.4千牛的TF-30渦扇發動機,1966年首飛成功。在同年9月的試飛中,該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居然達到了2.04馬赫,可惜的是在1966年11月的試飛中這架原型機不幸墜毀。第二架原型機的墜毀給幻影ⅢV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發展計劃被迫中斷,也使得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飛行員再也沒有機會體驗這種飛行速度達2馬赫的垂直起降戰斗機了。英國當時正在發展霍克P.1154驗證機,霍克·西德利原想和達索合作,但達索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幻影ⅢV,這也使得後來的鷂幾乎沒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英國取消了P.1154,將在該機上取得的成果用運在了後來的鷂身上,成功地裝備英國皇家空軍並出口到世界許多國家。達索的幻影ⅢV只能停留在幻想里了,究其原因,8台發動機帶來的維護性問題將是可怕的,這些不僅將影響飛機出勤率,也將影響該機戰時可靠性,所以,即使第二架原型機不墜毀,項目被取消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仿製幻影戰機的國家中,以色列是最成功的國家,以色列不僅將幻影Ⅲ成功用於實戰,而且針對在實戰中出現的問題,對幻影Ⅲ進行了改進,發展出了幼獅這種較為成功的戰斗機。
以色列是達索公司最早的客戶之一,也是達索最大的客戶之一,1957年以色列引進了大量的幻影ⅢC戰斗機,在阿以戰爭中,該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為達索的產品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但為保持中立,法國政府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停止向以色列空軍提供幻影5並中斷了對以色列空軍的幻影機群的供應,以色列空軍開始考慮依靠國內的航空企業發展戰斗機,而肩負起這個重任的就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
以色列通過自己的情報部門,竊取了法國幻影5以及阿塔9C發動機的全套圖紙,1969年開始在國內秘密執行代號為「黑簾」的發展計劃。
幻影5在以色列的翻版叫做「鷹」,由於法國不方便將航電設備出口到以色列,所以鷹式飛機只好採用以色列自行生產的Elta火控系統,採用馬丁·貝克JM6零-零彈射座椅,首架鷹1969年9月首飛,1972年生產型開始交付以色列空軍,主要武器為謝里夫空空導彈和一門30毫米德發553機炮,對地攻擊能力強於幻影5系列。據稱該機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表現甚佳,擊落敵機數量在100架以上。
IAI總共生產了61架鷹系列飛機,分別是51架單座型和10架雙座教練型,1978年後該機被翻新並出售給迫切需要戰斗機的阿根廷空軍,阿根廷空軍稱該機為匕首。
鷹式戰斗機停產後,IAI開始考慮一種升級產品,由於當時美軍向以色列提供F-4E戰斗機,以色列因而獲得了機上的J79-GE-17發動機,J-79發動機的推力大於阿塔發動機,IAI希望用J79提升飛機的性能。由於J79的尺寸和阿塔有較大差異,所以IAI對鷹式機作較大改進,誕生了一種新機——幼獅。 2004年12月,瑞士對其退役的13架老式退役幻影Ⅲ超音速戰斗機進行了拍賣,這些飛機很快就以總值457000美元被私人買主搶購一空。據瑞士軍方稱,有大約180名瑞士人和外國買主參加了在瑞士中部一個空軍基地舉行的拍賣會,這些買主主要是收藏家和飛行愛好者。而其中有3架在1965年生產的幻影飛機被外國買主獲得。瑞士軍方拍賣的這些幻影戰斗機都被塗成了深黑色,飛機上的武器或發動機都已被拆除,每架的售價從25000美元到66400美元不等。瑞士空軍在1983年之前一共采購了61架法國製造的幻影Ⅲ戰斗機,之後瑞士開始購買美國製造的F-5戰斗機來替換,目前有一些幻影Ⅲ戰斗機仍在瑞士空軍服役。

❻ 福匯怎麼樣

福匯現在越來越無恥了,典型的黑平台,都無法出金了,還無故鎖客戶的賬號不讓出金,入金可以,只要是出金就找各種理由給你取消,直到你把錢都虧光,千萬不要入坑,我已經被坑了,目前在維權當中!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怎麼獲取arn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