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算盤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是中國發明的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桿,桿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桿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1]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盤。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B.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算盤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中國的算盤是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的。「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開始見到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在元代中葉和元末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有提到算盤的。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約在明代末年,算盤逐漸流行。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廣的珠算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易方便,因而在中國被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機器的重大改革。現在,中國財貿、工農及各種企業有數千萬人仍在使用算盤。
1981年,中國又研製成功了電子算盤,這種電子算盤的上半部用微型集成電路,下半部是算盤。它根據加減算盤快、乘除電子計算機優越的特點,綜合成一個整體,乘除用上半部,加減用下半部,從而大大提高了珠算的效率。這種革新成為古老文化與現代科學結合的成果,證明珠算更新換代,仍可發揮它的計算功能,並且可以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C. 什麼是算盤
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現在,算盤在亞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繼續使用,尤其見於商店之中,可以從供應中國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裡買到。在西方,它有時被用來幫助小孩子們理解數字,而一些數學家喜歡體驗一下使用算盤計算出簡單算術問題的感覺。
D. 算盤是哪個國家創造的
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梁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俄國,又從俄國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
《演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說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演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E. 算盤是什麼東西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
F.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起源
中國算盤是從算籌發展而來的。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復雜,撥珠的速度遠比擺算籌方便快捷多了,於是人們發明了珠算。漢末三國時期徐岳撰的《數術記遺》中有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是對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明朝人吳敬《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記載了有關珠算的演算法。 1573年徐心魯所校訂的《盤珠演算法》一書中就已有類似現在使用的算盤的圖形樣式,在當時,珠算已廣泛地運用了。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珠算盤應該說是中國首創的,並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又經一此商旅傳到了西方。
算盤一類的計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國都出現過,例如古羅馬算盤沒有位值概念,被淘汰,俄羅斯算每柱十個算珠,計算麻煩。現在很多國家流行的是中國式的算盤。
G. 閱讀澳大利亞人的"公用"課本中,於是,我打起了算盤。(句中的「算盤」是什麼意思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麼
打主意。
H. 珠算的文化意義和影響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數術記遺》。
算盤在元代得到進一步發展, 元末明初得到普及並逐步取代算籌成為中國的主要的計算工具。
明代經濟高度繁榮,由於商業發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廣,逐漸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籌算。在此情勢下,明人程大位編撰的《直指演算法統宗》為珠算的推廣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後,中國珠算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後又逐漸流行於美洲。16世紀時還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對其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後,珠算開始走向衰落,其計算功能已由電子計算機承擔。[2] [1]
傳承價值
珠算文化涵蓋了與珠算相關的數學科學、數學教育、應用技術及智能開發等內容,在文學、歷史、音樂、美術等相關文化領域也有一定的作用。珠算適用面廣,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1]
傳承狀況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珠算已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日漸邊緣化,瀕臨滅絕,急需各有關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保護。[1]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獲得「珠算(珠算文化)」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9日,華北首家珠算文化館在正定塔元庄村落戶,並於國慶節期間開門迎客。[7]
重要活動
2015年8月31日,長春市首屆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珠算」知識競賽決賽在長春廣播電視台舉行。[8]
2018年,第一屆山東省珠算文化傳承盛典,在山東大廈舉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