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為什麼大量出口原材料
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
㈡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國,為什麼要依賴澳大利亞進口
因為我國開採的鐵礦石比較粗糙,加上我國的技術有限而且提煉鐵礦石的成本相對比進口鐵礦石的價格要高一些,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都是搞純度的鐵礦石,降低了成本,加上國內對稿純度的鐵礦石依賴很大,所以沒辦法。
中國鐵礦石市場結構�
中國經濟增長與對鋼的加大需求是同步的,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鋼消費量是明顯相關的。伴隨中國對鋼加大的需求是其對鐵礦石的進口,澳大利亞是中國鐵礦石主要供應國。
由於國內鐵礦石供應不足,中國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鐵礦石。盡管中國擁有豐富的鐵礦石儲量,但大部分儲量的質量不高,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鋼,因此用自己的儲量需要對鐵礦石進一步加工,從而加大了成本。Labson等人發現,中國低質量的鐵礦石經加工和交納生產稅後,中國鐵礦石的單位價格大約上漲到35美元WMT,與世界上貿易價格25美元WMT相比是太高了。中國進口高質量的鐵礦石能明顯降低鋼鐵生產成本。
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還受到了政府鼓勵國內生產鋼鐵政策的影響。第八和第九個五年計劃強調中國政府應發展鋼消費量較大的部門,因此增加了鋼的需求量。只要中國政府持續保持鼓勵在國內生產鋼,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就會不斷增加。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中國不僅要通過進口補充其本國鐵礦石產量,而且還要為生產高質量鋼產品提供「直接還原鐵」(DRI)等中間鐵產品。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預計產量將繼續增加,對DRI、高質量球團礦和塊礦等高質量的中間鐵產品的需求量也將增加。這種向生產高質量鋼鐵的轉變很可能為澳大利亞高質量鐵礦石生產商提供增加增值的機會。
盡管除生產鋼鐵以外,鐵礦石還有很多用處,但大部分鐵礦石還是用於生產生鐵,再進一步加工成鋼。此外,由鐵礦石加工成的DRI,在世界上(包括中國)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然而,分析世界對鐵礦石的需求比較復雜,因為可以購買的鐵礦石有很多形式,由鐵礦石加工成的中間和最終產品種類繁多,其他原材料供應充足,以及過去鋼消費水平對目前廢鋼供應的影響。因此,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主要是根據鋼的高爐生產得出來的。考慮到中國可能需要進口鐵礦石,本文把鋼產量作為影響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最重要因素之一。
鐵礦石的價格
考慮鐵礦石的價格,人們普遍認為,從鐵礦石價格來看,對它的需求量不會有什麼變化。Chang 和Sheales(1993年)認為,鐵礦石需求量不會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鐵礦石約占鋼生產成本的5%。因此,鋼生產成本不會受到鐵礦石小幅增長的影響。第二,在聯合鋼鐵廠里生產鋼時鐵礦石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鋼鐵廠調整產品組合的餘地非常小。結果,即使在鐵礦石價格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鋼鐵廠也不會改變鐵礦石的用量。第三,一般來講,鋼鐵廠是非常特殊的資本密集型生產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工廠生產能力才能達到很大的規模經濟,因此,正常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固定資金的高利用系數。由於鐵礦石價格上漲,而使資本利用系數下降會大大影響鋼產量的單位成本。因此,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不會因鐵礦石價格變化而發生太大的變化。
當供應商有不同的價格時,供應商之間鐵礦石的相對價格對於決定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是非常重要的。就鐵礦石的競爭價格而言,其他供應商歷來不是澳大利亞的對手。澳大利亞鐵礦石鐵含量高和礦石天然地「干」是它與巴西等其他供應商競爭的絕對優勢。澳大利亞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像表3所表示的在地理上距離中國市場較近。相對世界標准而言,中國的港口設備並不完全適於對於進口鐵礦石。因此,向中國海運礦石需要容量為40000-50000噸的小容量貨輪。由於小容量貨輪效率低,需要大量增加裝卸次數。澳大利亞在這方面享有很大優勢,因為它在地理上離中國近,彌補了中國裝卸效率低的不足,從而使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商得以保持比其他在地理上離中國比較遠的鐵礦石出口商更低的價格。
每年在日本談判確定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的基本價格。考慮中國正處於發展階段,對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石的價格都要打折。為了簡便和作為「最合適的尺度」,本文說的澳大利亞和世界鐵礦石的價格引自Tex報告。�
澳大利亞是鐵礦石的可靠供應者�
有些經濟學家試圖分析勞資糾紛對經濟變數的影響,並發現勞資糾紛的一些議案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澳大利亞工會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組織之一。與澳大利亞靈活的海運安排相比較,澳大利亞國內工潮對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造成了威脅。如果中國發現澳大利亞有嚴重的工潮,中國就會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轉向從世界上其他保證不延期的國家進口鐵礦石。
澳大利亞的工業關系自從70年代和80年代初主張抗衡分子的時代以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本文目的之一是調查澳大利亞工業關系經改進後能否有助於開拓中國鐵礦石市場。
㈢ 同樣都是處於南半球,為何澳大利亞的工業發達程度卻遠遠不如巴西
因為巴西之前是殖民地,一直被歐美人霸佔著,巴西有什麼資源是掙錢的都給歐美開發了,自然經濟就上去了,而澳大利亞就不一樣,受到壓迫比較少,加上本國人口少,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適合發展出口,不適合搞國內經濟,政府又給居民很好的待遇,所以兩個人國家的經濟發展不一樣。
03、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適合發展出口,不適合搞國內經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適合發展出口,不適合搞國內經濟。就拿澳大利亞的鋼鐵資源來說,要是在國內發展,那麼澳大利亞絕對是不劃算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技術不到家,加上勞動力成本高,企業根本就負擔不起。
因此澳大利亞的企業情願出口,也不願意花錢在自己國家弄鋼鐵。這樣下來國內可以提供的就業機會就少了,國民經濟自然就發展不起來,加上澳大利亞政府給居民的福利相當好,他們情願享受生活,也不願意辛苦工作。
㈣ 澳大利亞冶金業和機械製造業十分發達的原因
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 。
有大量的資源為基礎,要把礦化為金屬,需要冶金;冶金生產的金屬轉化為工具,就發展製造業,而且它是發達國家,有經濟和科研實力發展科技。因此,冶金業發達。
㈤ 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決定增產,是誰給了他們這個信心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澳大利亞是世界主要鐵礦石生產國之一,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而如今,澳大利亞還在不斷繼續增產鐵礦石,這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信心呢?
㈥ 澳大利亞斷供鐵礦石,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澳大利亞位於澳洲,面積達到700多萬平方公里,是澳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雖然面積廣大,但因為大多數的國土面積都被戈壁和沙漠覆蓋,真正可利用的國土面積卻不多。
除此之外,中國也利用自己的資源與技術,開發中國本土的鐵礦石的開采量,不僅增加鐵礦石的開采數量,更要保證鐵礦石資源的增值效應。
中國有很多種方法來獲得鐵礦石資源,而澳大利亞對中國斷供鐵礦石的行為註定會失敗!
㈦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發達,礦產品主要為本國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判斷對錯)
澳大利亞是鐵礦石出口大國,該國開採的鐵礦石主要是出口而不是為本國的鋼鐵工業提供原料。所以這句話是錯的。
㈧ 日本的鋼鐵和煤炭資源短缺,而澳大則盛產煤、鐵。日本渴望澳大利亞的煤、而在國際貿易中澳大利亞一方不愁
摘要 1.日本人是最有耐性的一個民族體。日本人能夠取得談判的有利地位當然不只是有了不屈不撓的精神,還要體現在日本國家的實力上,眾所周知日本的經濟勢力在世界發達國家中占據佼佼地位。還有日本的法律體系的健全與完備方面也是促成談判的一大利器。
㈨ 澳大利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經濟差異。 各位仁兄指教指教!
體制,澳大利亞是基本完全移植英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模式,而且本土的原始居民較少,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歐洲的白人,有點類似美國。
第二是國民素質,或者說在科教方面的投入;
第三是對於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方面,由於非洲缺乏對於的加工科技,很多原材料只能以原材料的價格低廉地出售,而無法加工成工業製成品滿足本國需求和對外出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沒有資本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