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二戰巴西納粹為什麼那麼多

二戰巴西納粹為什麼那麼多

發布時間:2022-06-14 06:19:40

1. 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納粹不光是本國再別的國家更多,尤其是西方國家。甚至連以色列都查出了新納粹。

我也留意過這話題,這個現象是有混淆性,頗為復雜。
首先喜歡納粹的人群並不是同一類人,是存在多樣性,真正極端的納粹追隨者應該極少數。
1:部分的二戰軍迷,其著迷於納粹時期的傑出軍事武器,軍服著裝等等,而納粹軍方形象設計師們的確是難得天才。而這仰慕情結延伸至納粹軍人及其元首等,但種族主義、種族清洗、狂熱的戰爭擴張等等一般會選擇性失明或迴避。
2:各國的熱血青年憤青民族主義者等,他們容易將普魯士精神與納粹主義的混淆。他們著重的是國家或民族強國、強兵不受強敵侵略欺壓,(其實這更類似於普魯士精神:軍紀嚴明、強兵、擁兵、集體主義意識、領土完整。)並且普魯士精神與納粹同出德國,所以混淆者非常多。
3:叛逆情緒者,這類包含者有幾類,對當今國際秩序、或社會不滿意、甚至家庭不滿的叛逆情緒需要得到寄託
4:比較次類、繁雜,多為年少者,涉及到崇拜強權、嗜血暴力、反叛情緒、獵奇、著迷陰謀論等等的心理影響,而知識面不全導致沒考慮到納粹帶來的屠殺、戰爭破壞、極端種族主義等等。不過隨著青春期過渡和履歷成長後多會有改善、遺忘了。

2. 二戰後,巴西為什麼敢於庇護那麼多納粹餘孽呢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二戰後敢於庇護那次營業的,最主要的是阿根廷,其次才是巴西和智利

因為這些原因,戰敗後,南美洲諸多國家自然成了德國納粹的首選。但是這里的庇護,並沒有讓他們逃脫戰爭的罪惡。在日後的審判中他們。依舊得到了應有的刑罰。

3. 二戰後,為何有那麼多的納粹戰犯選擇逃往阿根廷

因為當時的阿根廷跟德國的關系非常親密,再加上當時阿根廷很多人都十分反對猶太人,所以很多納粹逃犯選擇逃亡阿根廷。當時的阿根廷人都是德國、西班牙人的後代,所以阿根廷也會更加接受德國的想法和做法。而且阿根廷決定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快就會到來,收留戰犯可以增加戰鬥力。

在二戰後,很多的國家都發現,戰後的世界必將是美蘇為首的爭斗,當時阿根廷政府的推斷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在1948年爆發。當時很多人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快就會發生,所以收留振奮也可以為未來的戰爭增加戰鬥力。而收留這些戰犯,假如未來發動戰爭,對於未來的形式是十分有利的,他們將要利用這些納粹戰犯去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充當新的力量。

4. 二戰結束後,德國納粹為什麼要逃往南美洲

南美主要接收二戰德國戰犯的國家是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烏拉圭。其中還有很多不是德國人的戰犯,如克羅埃西亞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和其他幫助過納粹的西歐國家的人。就像中國的漢奸。這些國家跟德國沒有戰爭接觸,而且也不是同盟國,所以只要捨得給錢,就庇護了。
有個紀錄片,描述的就是以色列追討組織,在南美處決了一批甲級戰犯,找找看一下吧。

5. 二戰中納粹軍人為什麼那麼惡毒

德國人嚴謹,認真,性格中有極強的服從性。由於歷史的原因又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因此自卑又好戰。希特勒針對當時的德國面臨的內外危機提出了納粹主義迎合這種心理,並且通過集體意識,國家意志來進行強化,加上希特勒確實為德國實現了富有與強大,導致德國人的狂熱無理性的追隨,以希特勒為意志,真誠的相信自己是優等民族,優選人種,才導致了這種惡果。納粹主義確實能蠱惑人心,通過各級組織,各種活動,各種宣傳達到洗腦。(就像傳銷) 補充: 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天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向全世界發動戰爭,進行掠奪。 納粹主義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可是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 補充: 艾米爾.路德維希的著作:德國人可以很好的解釋這個原因。 補充: 他本人就是德國人,因為納粹遷居往瑞士的。 補充: 1.服從性:在世人的眼中,德國人墨守成規和一成不變,其實這就是德國人所標榜的服從性。德國人是一向崇拜和服從權威的,這起源於古時條頓人作戰時養成的習慣。奧托.馮.俾斯麥就不無得意地稱贊普魯士的這種美德:榮譽、忠誠、順從和勇敢貫穿於從軍官到年輕新兵的整個隊伍。路德維希在《德國人》中說到:由於好戰的傳統和嚴格的訓練,服從性已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可見從軍隊到人民,服從已成為德國人的主要性格之一,這也是條頓人所特有的性格。這種性格是導致二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因為:服從,責任感,樸素的生活方式,這一切保證了德國人能迅速的發展工業和進行戰爭。德國人的絕對服從,包括下級對上級、人民對領袖的頂禮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夠利用這種性格迅速發動戰爭。還有英法在二戰前對德國採取的綏靖政策,為什麼不僅未能阻止德國發動戰爭,反而導致二戰的加快爆發?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德國人的性格所致。路德維希在《德國人中》指出:德國習慣於服從,他們甚至對征服者的冷酷無情,嚴厲苛刻也感到欽佩。德國人具有神經質的性格,他們往往屈服於對手的威脅,而對對手所採取的和解態度,卻認為這是軟弱和膽怯的表現。那種認為如果採取溫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傳奇式說法,只能出於從來沒有研究過德國人性格的人之口。緊跟在溫和的和平之後,而沒有全面裁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提前十年爆發。因而一戰後英法等國對德國採取溫和措施加上德國人的欺軟怕硬性格,導致二戰的爆發。 2.不安全感: 另外,德國人的另一個性格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在俾斯麥統一德國之前,德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有三百多個小國組成。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導致外來入侵。因此統一之前的德國一直是鄰近大國侵略的對象。這樣就容易引起德國人內心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一直伴隨著德國人,即使是統一後亦不例外。德國人的這種不安全感使他們心胸狹窄,妒忌心和報復心重非常嚴重,尤其表現在對待猶太人方面。因為猶太人往往與金錢利益相聯系。德國的猶太人多數是金融家、銀行家或高利貸者,這引起了德國雅利安人的嫉妒心理和內心不安全感,他們想通過獸性屠殺來毀滅德國猶太種族。某個編年史家曾指出:猶太人的才幹是自己致死的原因。但歸根結蒂,這是德國人的獸性表現。路德維希針對著這種現象一針見血的指出:德國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這是使德國人無法享受生活,享受和諧的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德國人的行為有時表現為獸性,有時表現為奴性。因而這種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以體現,它由此找到了發動二戰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義發動戰爭,挑戰世界,達到主宰世界的目的。3.自卑感和恐懼感:德國人內心的這種不安全感,歸根結底是由對現實的自卑感和恐懼感而引起的,同時反過來它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安全感和恐懼感。路德維希說:他們一直擔心被人看不起。這種恐懼和自卑感驅使他們不斷行動……所有這一切並不是為了物質的目的;德國人並不因為生活富裕和輕松去征服別的國家,而主要是為了顯示他比別人優秀,強迫別人接受他們令人討厭的生活方式。由於內心的自卑感導致德國人比別人更渴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優秀,而證明的方式就是通過發動一次次的戰爭。而恐懼感則表現為對文化的恐懼,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種族的反感。而約阿希姆.C.費斯特在他的作品《希特勒:一本傳記》中說到:這種恐懼在19世紀最後幾十年裡,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的歲月里影響了德國的資產階級,這種驚慌來源於對正在掀起的共產主義革命的憂愁,但是更深固的原因是對現代事物的恐懼。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德國人的這種巨大的恐懼,對那些把德國帶領到這個緊急關頭的人們進行猛烈的報復。 4.好戰性:最後,德國人的好戰性格也是導致二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的好戰士古來就有之,則會種性格延襲了條頓武士的殘暴精神。遠古時候,條頓人生活在德國乾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氣候、貧瘠的土地讓條頓人成為最強壯的民族,並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區。因此「好戰」成為條頓人的野蠻性格之一。這種性格不僅從未消失過,而且愈演愈烈。路德維希在他的《德國人》一書中引用了海涅評價德國人的這種性格時的一段話:基督教可以削弱,但不能扼殺條頓武士的殘暴精神。總有一天,這種用以約束條頓武士的基督教義會不起作用。出於原始狀態的殘暴無力精神將再度興起,北歐日耳曼人詩歌一再頌揚的殘酷無情的個性將受人崇拜。基督教義的信條徹底崩潰的日子行將到來。……而有一天,當你聽到世界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轟然一聲時,你就會知道,德國的雷神終於達到了它的目的。這隆隆的雷神震得空中的飛鷹墜地而亡,非洲偏僻的沙漠上的虱子將會夾起尾巴,畏縮地溜進皇家的密林中去……擺脫了束縛的德國要比整個神聖加上克羅埃西亞和哥薩克更加令人震驚。海涅在1838年就預言了德國人的這種好戰性格將會引爆世界大戰,事實正是如此。路德維希針對德國人的這種性格也作了深刻剖析,他說:這個國家(德國)自古以來一直幻想主宰世界,現在這種幻想更加強了。……他們這些人(新工業頭子和老一輩將軍或容客地主)一個個都是野心勃勃,渴望權力遠遠勝於追求金錢,甚至在今天,促使他們拚命的不是追求更多的財富和生活的享受。一個好戰的民族從來不會在假日或周末閑情逸致的享受一番,相反,他希望剝奪別人這種享受。德國人認為,輕而易舉而獲得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他們希望通過千辛萬苦,征戰攻取而獲得的,才是有價值的。可見,德國人是善於作為征服者的,它自古以來的夢想就是能主宰世界。為了這個目的,它不惜本國人民而發動一次次戰爭,其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 以上是從德國人的服從性、內心不安全感、巨大的恐懼感以及好戰性等方面來分析他們的這些性格是如何導致二戰爆發的,它們與二戰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發動的,這引起了世人的好奇,為什麼一個國家能三番兩次的引爆世界大戰?歸根結底是由德國人的這些性格決定的。法西斯頭子希特勒身上集中了德國人全部性格的弱點,它的出現順應了德國人的需要,因而由他發動世界大戰也就絲毫以不以為怪了。在《德國人》這本書中,路德維希對德國人的這些性格及其弱點都作了深刻的解剖,讓人一目瞭然。 提問者 的感言: 哦,原來他們都是野獸!!

6. 二戰後為什麼很多南美國家都收留納粹戰犯呢

智利軍服跟納粹德國軍服1樣 現在都是 加上德國軍事輔助 假設中德沒有在日本問題上交惡 那就是中國收留了 2戰前德國給的援助很多了 包括軍事統帥部部長都到中國來協助打日本

7. 為什麼納粹殘余好多都跑到了南美

1是那裡沒有經過納粹的侵略,2是遠離歐洲大陸不宜被發現,3是語言和生活比較適應,4是南美當時社會局面也比較亂比較容易隱藏。

8. 為什麼二戰後許多納粹戰犯都逃往南美

北美不能逃,亞洲一片亂,非洲未開化,澳洲沒啥人,不逃到南美,逃到哪?
南美有德國需要的資源,又不是英法的殖民地,容易開展貿易,所以兩次大戰之前德國都跟南美有很多經貿往來。
對南美國家來說,也需要德國的工業產品和軍事援助。而且德國是後起的強國,在南美沒有什麼劣跡,也不對他們構成威脅,容易為他們所接受。另外,那裡也有不少德國移民,加上大肆宣傳納粹精神,扶植親德納粹政府,將拉丁美洲納粹化。
所以,會出現樓主說的這些情況。

9. 二戰後的納粹大逃亡,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選擇逃往南美洲

只是可能最後逃亡到南美洲的納粹大約有一萬人,最後同盟國之間並沒有放過他們,他們每天需要面對的是不被抓獲或者暗殺。

他們是對於整個人類的罪行,怎麼可能被輕易放過呢?只是反觀在中國的戰俘和遺留民眾,有些都被安全的送回國內,對於這樣的事情,你怎麼看呢?

10. 為什麼南美洲會接受那麼多納粹逃犯

各位都搞錯了,二戰初期,拉丁美洲不少國家是德國的友好國家,比如巴西,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家.像那個迫於巨大壓力把德國施佩爾海軍上將號趕出港口的巴拉圭也表面上是中立,實際上也算同情德國的. 原因是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和英國的資本開始控制拉美的經濟,拉美國家的經濟成了美英經濟附庸.拉美國家對美英兩國極為痛恨,與德國交好也就是必然選擇了.德國准備發動大戰時,大量購入阿根廷的糧食,巴西的鐵礦石,橡膠,智利的銅礦石等戰略物資.二戰初期被英法擊沉的很多德國商船就是從拉美運貨的.這與德國和土耳其的關系很相似. 還有,戰後很多被通緝的納粹戰犯就是逃到拉美才得以苟延殘喘的.在盟國的巨大壓力之下,拉美國家對引渡納粹戰犯的態度也是極其曖昧的.以致很多納粹戰犯逃脫法律制裁.其中就有希特勒的衛隊長斯科爾茲內,此人便是成立特別行動隊企圖暗殺艾森豪威爾的那個刀疤臉. 由此可見納粹德國與拉美國家的關系有多硬.所以德國才不會去騷擾(他無力進攻)拉美國家.

閱讀全文

與二戰巴西納粹為什麼那麼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6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2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7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0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