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的塞拉多是什麼氣候

巴西的塞拉多是什麼氣候

發布時間:2022-06-14 14:06:56

❶ 塞拉多保護區的氣候類型

塞拉多保護區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

❷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格上理財2015-05-21 14:33:34閱讀(381) 評論(0)

南美洲是一塊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領土位於赤道帶內,北部三分之二領土都位於熱帶。叢林地區是人類開展經濟活動最困難的生態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費繁重代價。那裡土地貧瘠,疾病肆虐。氣候過於潮濕,穀物難以生長。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濘沼不宜建設,亞馬孫河即如此。
由於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南美洲的經濟政治歷史一直是個棘手問題。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完全位於熱帶,正因如此,它們面臨經濟政治不穩定問題,雖然委內瑞拉發現石油改善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方向。在整個熱帶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線幾十公里的范圍內,而大部分地區的海岸天然就不適合與外部世界產生互動。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離遠,大部分是深水區等。
不過,這塊大陸上單一的熱帶環境中也有兩個例外的地理特徵。
第一個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綿延於大陸西部邊緣,因此一些濱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產生,由於與大陸東部區塊隔開,西部國家得以不受外來干涉自我發展。哥倫比亞共和國和厄瓜多的一部分位於熱帶,部分位於安第斯山,經濟核心區域並不位於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涼爽乾燥的環境發展出經濟中心,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熱帶氣候的困難。往南是貧瘠的山地國家秘魯和玻利維亞。某種程度上來說秘魯的發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實際上是利馬城邦,其他大部分領土除了開采資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維亞是內陸國家,常年受困於高原窮人與半月區(Media Luna)低地富庶農業區的爭斗中。
山地與叢林極大地限制了該弧形地帶國家之間——從東北的法屬蓋亞那到西南的玻利維亞以及他們與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礎交通都極端困難;熱帶疾病問題嚴峻;缺乏優良港口;與其他傳統糧食生產區相比,該地區農業既屬勞動密集型又屬資本密集型;氣候濕熱阻礙了傳統穀物生產;山地崎嶇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國家(通常是本地區以外的國家)提供的投資。否則,這些國家連滿足獨特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的資金都沒有。結果就是這個廣闊的區域嚴重欠發達,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非常窮。不過有一些國家在環境的正確組合下達到了相對富裕,不過也沒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大國——更別提世界大國了。
南美洲熱帶氣候的第二個例外是南錐體國家的溫帶地理特徵。在這里,夏季足夠乾燥,傳統穀物能夠成熟,而清涼的時候——尤其是冬季昆蟲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響。與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況不同,南錐體地區綿延著平坦、水量適中的土地。這塊土地分布於阿根廷,還有一小部分分布於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這塊大陸上還剩下一塊位於溫帶南錐體與安第斯山地交會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國家之一。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飛到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比從倫敦飛到莫斯科的時間還要長,從聖地亞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時間比從紐約航行至倫敦的時間還要長。所以智利對南錐體的政治活動較少參與。
山地和叢林占據著南美洲的絕大部分土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南錐體的平原是這塊大陸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設成本,溫帶氣候造就了富饒的農業區。但真正優勢在於該地區的河道結構。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間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與卡車運貨相比,水運成本要節省10到30倍。因此,這些水運體系與陸運體系相比很容易就產生了大量財富。這個水系合起來覆蓋了這塊農業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對農業區意義非凡。像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單位體積價值低——遠途運輸耗資巨大。水運能降低運費,不僅能將糧食作物便捷運送到下游,還能通過海洋運送到世界其它地方。與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羅斯的情況就截然相反。俄羅斯發生飢荒主要原因在於無法將糧食作物高效運至城市,因為俄羅斯通航河流所處位置不當——意味著糧食作物只能通過卡車或火車運送。
南美大陸最重要的地理情況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過運河和水閘可連成體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網可與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網流域更廣,互相連通,可通海洋。互相連通的河網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經濟,創造出更多的資本,養活更多的人口,極大地增強了建立單一國家政權的可能性。與此相反,北歐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個互相敵視的民族。阿根廷控制著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處於該地區的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處於不利地位。(總體上巴西實力超過阿根廷,但並非在資本創造能力絕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勝。)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領土不位於南錐體地區。相反,巴西850萬平方公裡面積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積的叢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於亞馬孫河流域。盡管那裡有許多開采礦產的機會,但由於基建代價高昂讓人望而卻步。
亞馬孫流域南部有一個獨特地區叫塞拉多(cerrado),這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土壤酸性很高。不過,與叢林地區相比,這里的濕熱程度有所緩解,所以塞拉多能夠通過強權發展經濟。然而,代價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難——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這片土地還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變肥沃,付出大量勞力才將其改造得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還有就是距離問題。塞拉多地處內陸,所以往這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都運費高昂。巴西過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參與這種宏偉工程。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的巴西領土都如此難以開發。巴西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的可耕地。盡管這只佔巴西領土的7%,但這片可耕地面積卻相當於得克薩斯州或法國的面積。這部分土地都位於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區只佔了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大小,位於熱帶地區邊緣,一直綿延至溫帶南錐體地區。這部分地區在早期殖民時代就是巴西的傳統定居點,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來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為如此,此處地形幾乎對巴西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理解該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於理解未來幾年巴西發展成大國的動力是什麼——阻礙是什麼。
這塊巴西核心區有兩大明顯特點。首先,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所以該地發展遇到的困難小於前面提到的熱帶區。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巴西內部是個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緊鄰大西洋海岸,幾乎巴西的全部東南陸地邊界。從地盾到大西洋地勢驟降,從大西洋遠看,好像銅牆鐵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這堵銅牆鐵壁被稱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區的大多數城市——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於大峭壁與海洋之間的孤立、平坦的小塊地帶。
這種孤立地形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建成「規模經濟」。標準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城市圍繞某種核心經濟優勢建立,典型情況是河流通航終點(一定噸位貨輪能最遠到達的內陸地點),或是一個港口,又或是一個其它運輸交叉點。隨後城市可以以此擴展,主要是沿著運輸通道發展,因為運輸通道通往何方,意味著那裡存在更大的經濟機會和低廉的經濟成本。只要沿線土地還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會逐漸合並,相互間共享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和服務。由於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激增,這種大都市會逐漸創造更多資本和技術工人。
大都市——諸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布爾和上海——構成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這種「標准」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復制。最初的美國模式是美國東海岸從華盛頓到波士頓的巨大城市帶,主要有巴爾的摩、費城、紐約、哈特福德和普羅維登斯。歐洲的類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國萊茵河谷的許多城市。這兩個例子中,大小城市組合為城市/郊區群,共享資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點是城市擴展依靠的土地。
這種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區所缺乏的。在整個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沒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對平坦的幾個小塊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著主要城市間無法形成小城市。一個城市無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礎設施成果,若想連通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後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達另一城市,這種方式極端困難,並且糜費時間和工程。巴西沒有能直接到達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處籌資用於建設這個資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開始就要注入巨資,增加了開發成本。孤立地形並不是能「逐漸擺脫」或「改變」的東西。地形是恆定的,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現代的、低成本城市無法建在懸崖邊上。而且,由於巴西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城市都位於孤地上,所以這對巴西的發展能力造成了永恆限制。
迄今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鐵路也寥寥無幾,即使地形允許,比南部國家更平坦地區相比建設起來造價更高。由於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條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統。觀察巴西海岸線就能明白,為什麼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雙車道,而沿海城市極小,勉強把能用的小塊土地都湊上。巴西大部分地區仍沒有鐵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聞名,而這些貨物是通過卡車運至港口,這種方式是散裝貨物運輸造價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這個圖片生動說明為什麼大峭壁殘酷地限制了里約熱內盧的發展。由於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種傳統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發展遵循相似模式。
聖保羅州是例外,中心是聖保羅市。只有聖保羅有足夠的平坦土地,按標准模式發展,形成規模經濟。聖保羅也是巴西唯一代表著現代的、基礎設施整合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地區。所以這一地區貢獻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該地人口只佔全國五分之一。就在不遠的1950年,聖保羅州的經濟產出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聖保羅並非沿海城市。聖保羅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無法充分發掘聖保羅的潛能。聖保羅坐落在巴西地盾頂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國密西西比河通航終點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盡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緩和了沿海地區亞熱帶氣候的影響,但卻極大增加了連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盡管聖保羅確實是個主要經濟中心,但卻無法與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緊密相聯。
缺乏規模經濟、地區基礎設施整合困難造成了發展瓶頸。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在巴西港口——於是這成了巴西經濟突破面臨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許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但由於地理條件限制運輸,城市難以整合,港口發展遭到徹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總和不及美國第一大港新奧爾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總和遠遠不及美國兩大港新奧爾良和休斯敦總和。
巴西無法通過沿海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為那裡沒有足夠土地,帶動整個國家的發展。而爬上大峭壁發展內陸也面臨新的問題。
大峭壁頂部的沿海山脈把河流切割開來。距東南沿海的幾十千米的范圍內,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東,最終注入拉普拉塔河網。早期巴西城市嘗試發展內陸腹地,而最終卻發現這些腹地向南與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區聯系更劃算,而不是與東部本國其它地區。對內陸許多地方來說,沿河順流直下,將貨物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這種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著這些貨物攀上並翻越巴西沿海山脈、再爬下大峭壁到達不連貫的二流巴西港口並非明智之選。同樣,沿著大西洋海岸南下,順著拉普拉塔河上溯,進入巴拉那河,比糜費巨資建立陸地基礎設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內陸嘗試整合,而結果卻削弱了巴西內部聯系,加強了對南邊鄰國的經濟依賴。
這些南方鄰國利用了巴西這一弱點,使巴西勉力控制國家完整。美國獨立的情況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機構管理,一起作戰反對殖民地領主。而南美與此經歷不同,南美是不同實體之間的鬆散拼湊,在歷史上的那15年裡,為各自的獨立而戰。巴拉圭1811年獲得獨立,阿根廷1818年獨立,巴西1823年獨立。一旦獨立,這個地區的新國家立刻開始了爭奪水路控制權的斗爭,水路控制權是在南錐體地區成為主導的、綜合的經濟大國的關鍵。由於巴西是該地區最後脫離宗主國控制的國家,所以它在獨立後沒有充分時間鞏固自身,准備獨立後的戰爭,與其它南錐體國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點讓這種鞏固整合難上加難。所以巴西在後來發生的戰爭中表現不佳。
這些早期戰爭造成的結果是,烏拉圭從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終點的控制權。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現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控制著,而缺乏資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亞熱帶地區。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巴西只靠種植園農業默默無聞超過一個世紀。
之後兩代人的地區競爭集中於阿根廷與巴拉圭之間,兩國爭奪拉普拉塔河海運系統。1864至1870年的三國同盟戰爭是競爭的白熱化階段,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最終殘忍地打敗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於這場戰爭,巴拉圭國基本被消滅,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口還沒有恢復平衡。巴西折翼,幾乎所有稱得上是對手的國家都被毀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烏拉圭改造成經濟附庸國,利用這個地區的河流體系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後數十年仍深陷貧困和相對孤立。
巴西也不統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經濟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連通的影響,地方主義成為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特徵。巴西內部不同地區之間聯系困難,而與外界聯系卻相對容易,這讓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整合變得非常困難。
由於各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競爭激烈,地區主義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問題。在20世紀初期,大部分權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在這兩個州中交替。這讓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們從國外尋求經濟機遇,傾向於地方認同。在大半個世紀里,「巴西」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概念。比如,里約熱內盧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開始在許多方面如獨立國般行事。這種事態直到最近才發生變化。
巴西的通脹陷阱
巴西最大的問題是——從殖民地據點建立起直至今天——無法保證可持續的穩定增長。世界其它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有通脹傾向的:對耕地、勞動力、交通、資金和資源的需求會導致所有這些投入的價格上漲。在大多數地方,這種增長能一直持續到通脹壓力出現並最終超過增長帶來的任何好處。到那時,由於成本高昂增長難以為繼,經濟開始不景氣。而巴西要承受的壓力是土地、勞動力、交通基建和資本都處於極端匱乏的狀態,以至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立刻會轉化成通貨膨脹。耕地、交通基建和資金情況已經在研究中,而勞動力問題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慮巴西目前1億9千4百萬的人口。
勞動力問題是巴西寡頭經濟制度造成的,而寡頭經濟制度也有地緣政治原因。巴西的問題在於資本投入高和資本產出低——這與世界多數經濟中心情況相反。在那些地方,資本分布相對均勻,因此保證了經濟強國的民主化。
美國當時的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闖盪,不出一兩年就能向美國和歐洲城市輸出農產品。而巴西明顯不同,單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資金。一個普通市民在那種環境下企圖自己謀條經濟出路顯然不現實,只有帶著存款進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設」巴西。所以那時的美國——後來出現了工業化——是由歐洲鄉下窮人移民過去塑造的,而巴西則是由那些帶著錢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❸ 從自然區位條件來看,巴西盛產咖啡的原因

巴西處於熱帶地區,氣候較暖較潮濕,更適合咖啡生長,而且美洲地區很久以前就有種植咖啡豆的歷史;咖啡樹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年雨量為1500-2000公釐,平均溫度為20米左右,不會降霜的地區。

咖啡樹是喜陽作物,充足的陽光為其生長提供了條件,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為滿足西歐的需求,咖啡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廣泛種植,因此,巴西是咖啡的主產地。

(3)巴西的塞拉多是什麼氣候擴展閱讀:

巴西咖啡口感中帶有較低的酸味,配合咖啡的甘苦味,入口極為滑順,而且又帶有淡淡的青草芳香,清香中略帶苦味,甘滑順口,餘味能令人舒活暢快。

巴西咖啡說來並沒有特別出眾的優點,但是也沒有明顯的缺憾,這種口味溫和而滑潤、酸度低、醇度適中,有淡淡的甜味,這些所有柔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要想將他們一一分辯出來,是對味蕾的最好考驗,

❹ 以後巴西會成為超級大國嗎

巴西大部分領土不位於南錐體地區。相反,巴西850萬平方公裡面積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積的叢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於亞馬孫河流域。盡管那裡有許多開采礦產的機會,但由於基建代價高昂讓人望而卻步。

亞馬孫流域南部有一個獨特地區叫塞拉多(cerrado),這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土壤酸性很高。不過,與叢林地區相比,這里的濕熱程度有所緩解,所以塞拉多能夠通過強權發展經濟。然而,代價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難——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這片土地還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變肥沃,付出大量勞力才將其改造得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還有就是距離問題。塞拉多地處內陸,所以往這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都運費高昂。巴西過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參與這種宏偉工程。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的巴西領土都如此難以開發。巴西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的可耕地。盡管這只佔巴西領土的7%,但這片可耕地面積卻相當於得克薩斯州或法國的面積。這部分土地都位於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區只佔了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大小,位於熱帶地區邊緣,一直綿延至溫帶南錐體地區。這部分地區在早期殖民時代就是巴西的傳統定居點,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來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為如此,此處地形幾乎對巴西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理解該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於理解未來幾年巴西發展成大國的動力是什麼——阻礙是什麼。

這塊巴西核心區有兩大明顯特點。首先,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所以該地發展遇到的困難小於前面提到的熱帶區。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巴西內部是個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緊鄰大西洋海岸,幾乎巴西的全部東南陸地邊界。從地盾到大西洋地勢驟降,從大西洋遠看,好像銅牆鐵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這堵銅牆鐵壁被稱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區的大多數城市——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於大峭壁與海洋之間的孤立、平坦的小塊地帶。

這種孤立地形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建成「規模經濟」。標準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城市圍繞某種核心經濟優勢建立,典型情況是河流通航終點(一定噸位貨輪能最遠到達的內陸地點),或是一個港口,又或是一個其它運輸交叉點。隨後城市可以以此擴展,主要是沿著運輸通道發展,因為運輸通道通往何方,意味著那裡存在更大的經濟機會和低廉的經濟成本。只要沿線土地還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會逐漸合並,相互間共享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和服務。由於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激增,這種大都市會逐漸創造更多資本和技術工人。

大都市——諸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布爾和上海——構成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這種「標准」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復制。最初的美國模式是美國東海岸從華盛頓到波士頓的巨大城市帶,主要有巴爾的摩、費城、紐約、哈特福德和普羅維登斯。歐洲的類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國萊茵河谷的許多城市。這兩個例子中,大小城市組合為城市/郊區群,共享資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點是城市擴展依靠的土地。

這種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區所缺乏的。在整個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沒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對平坦的幾個小塊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著主要城市間無法形成小城市。一個城市無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礎設施成果,若想連通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後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達另一城市,這種方式極端困難,並且糜費時間和工程。巴西沒有能直接到達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處籌資用於建設這個資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開始就要注入巨資,增加了開發成本。孤立地形並不是能「逐漸擺脫」或「改變」的東西。地形是恆定的,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現代的、低成本城市無法建在懸崖邊上。而且,由於巴西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城市都位於孤地上,所以這對巴西的發展能力造成了永恆限制。

❺ 塞拉多地區自然地理特徵

塞拉多保護區由兩個部分組成,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和艾瑪斯國家公園。保護區內包含動植物及其主要棲息地,這些使得塞拉多成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多樣性的熱帶生態系統之一。
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位於戈亞斯州的北方。公園的60%位於卡爾卡溫特自治區,剩餘的40%位於帕拉伊蘇自治區。
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實際上是巴西中央最高的平原部分。這塊區域非常美麗,它由1200米寬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組成。丘陵深入岩石組成的峽谷深處,峭壁高40米,峽谷長300米。主要的水源是佩托河,沿著佩托河,沿途有許多溪流,例如里奧普雷圖瀑布和卡里奧瀑布。所有進入托坎廷斯河內的溪流都滋潤了亞馬遜河盆地。

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包括著6個主要的植被類型:塞拉多、迴廊森林、草原等。典型的塞拉多物種生長在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巴西中部土壤中,由珍稀的多森林大草原組成,樹高3-5米,達到10-60%的覆蓋率。每公頃有約350-400種脈管植物。有資料證實了49個植物種族之間有186個樹種,這意味著每公頃達到1035株的密度。迴廊森林生長在沼澤地區和峽谷中,它們向高處生長,可以攀升20~30米,樹的覆蓋面達到80~90%。這個樹種密度很高(145種),可以達到每公頃978株。公園也包含高緯度牧草地,這些牧草地因有隔離帶而形成鮮明的特徵。
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是一個動物多樣性的地區,據估計70種哺乳動物、306種鳥、53種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以及49種魚類。哺乳動物包括巨大食蟻動物,龐大的犰狳、有鬃毛的狼、美洲虎、彭巴斯草原鹿,以及巨鼠和短尾負鼠。鳥類包括黑鷹、單眼雞、較大美洲鴕、巴西秋沙鴨等。另外還擁有1000餘種蛾和160種蜜蜂。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的價值不斷增加,因為它具有寬泛的海拔范圍,在過去氣候變化時期允許僅有的和殘存的物種生存。

艾瑪斯國家公園在戈亞斯州的西南部,是色羅高地的一部分,最高海拔1000米,在河谷中最低海拔400米。它形成主要的水流,橫亘在到南部的拉普拉塔和北方的亞馬遜河之間。公園內部主要的水流是雅庫巴河和佛莫薩河,它們都傾瀉到婆羅那巴河裡。艾瑪斯國家公園是很有特徵的,因為有高地勢的牧草地、?棺樹牧草地和迴廊森林,被寬而高的瀑布和峻峭的峽谷所分開。公園里的山岩多數是花崗石。艾瑪斯國家公園是唯一新熱帶區的保護區,這里隨處可見各種巨大的動物。艾瑪斯國家公園的鳥類包括許多草原特有的和地方特有的物種。瀕危的物種包括巴西秋沙鴨、黃臉悍蟻、白翼歐夜鷹、沼澤食籽雀、黑面雀等。在艾瑪斯國家公園的69種爬行物種有10種是非常稀有的。[1]
查帕達-多斯-維阿迪羅斯國家公園和艾瑪斯國家公園能夠使許多重要物種得以保護,包括塞拉多地區所有的龐大動物(巨大的水獺除外)。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千百年來,這片區域在氣候變化時為許多生物物種提供了庇護。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中,這里對保持塞拉多地區生物多樣性仍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❻ 賴比瑞亞的主要城市是哪些

賴比瑞亞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和水利等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砂(截止2014年已探明儲量超過100億噸),還有豐富的鑽石、黃金、鋁礬土、銅、鉛、錳、鋅、鎳、金紅石和藍晶石等礦藏。

森林覆蓋率為59%,佔西非地區上幾內亞森林帶總面積的42%,生產紫檀木、紅木、桃花心木等;

土地資源豐富,不僅適合發展優質橡膠,而且適合種植稻米、木薯、玉米、豆類、蔬菜、棕櫚和椰樹等。

境內河流水電儲能潛力巨大。

蒙羅維亞(Monrovia)是賴比瑞亞首都,蒙特塞拉多州首府。

市中心梅蘇拉多角是繁華的商業區,街道兩旁商店林立,人們熙來攘往,邊觀賞那琳琅滿目的商品,邊選購當地產的精湛新穎的手工藝品。跨過梅蘇拉多橋即達市區北部的布希羅德島,此為新興工業區和馳名遠近的西非唯一自由港——蒙羅維亞自由港。市區東部的首都山是政府機關的所在地,這里有行政大廈、國會大廈和市政大廳等。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賴比瑞亞大學(建於1862年)也設在這里。此外,還有博物館與國立圖書館等。蒙羅維亞也是全國的經濟和交通中心。全國70%以上的工業企業集中在這里,其中主要有煉油、橡膠、食品、啤酒、飲料、碾米、服裝、水泥和化工等。在布希羅德島上建立了「自由工業區」,美、德、巴西等國的30多家公司已在此建廠。此外,蒙羅維亞的捕撈業與魚類加工業也相當發達。蒙羅維亞也是全國的金融中心。

❼ 紀錄片(自然)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自然的運作》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5BgOmhs1DLe1_Q_R3PJbKg

?pwd=u4hj 提取碼:u4hj
《自然的運作 How Nature Works》
導演: Adam White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6-24
集數: 4
片長: 48
又名: 探尋大自然的運作法則
是什麼給雨林帶來獨一無二的勃勃生機?是什麼造就草原動物的矯健身形?是什麼幫助森林生物安然度過氣候劇變?又是什麼讓營養極易流失的水世界異彩紛呈?在我們熟知的環境中,大自然所敲打出的清晰節奏,一切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背後又有怎樣的玄機?
6月24日至27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GC)聯手打造的又一紀錄片力作《自然的運作》,將登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間十點半檔的「魅力紀錄」欄目,該片將帶領我們走進地球生物最重要的四大棲息地——雨林、草原、季節性森林與水世界,揭秘這些地域生態平衡背後的自然運作法則。
地球是1000萬物種的家園,但是沒有任何物種能夠獨立生存,所有的生命都相互依存、彼此聯系,這些聯系出人意料、錯綜復雜。要想揭開這些關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而該片巧妙地選取了四種極具典型特徵的棲息地類型:雨林、草原、季節性森林與水世界,運用多層次、多角度的拍攝手法,清晰呈現出四大棲息地全景及其內部結構。片中,我們不僅能跟隨航拍鏡頭欣賞到大自然的奇麗景色,還能透過微型攝像機一探小型動物們的生存奧秘。英國《觀察家報》對該片評價道,「奇妙的科學,生動的展示,豐富的知識,十分完美」,相信該片將為您的夏日帶來清新感受。
生物關系 物種生存法寶
透過片中一個個鏡頭,我們將看到,原來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生物之間竟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動植物之間的所有關系類型——競爭、捕食、共生、寄生,在片中都能一一找到鮮活的例證。例如,在非洲大草原,金合歡樹與螞蟻互利共生,金合歡樹從蟻巢獲得營養,螞蟻則得以在金合歡樹樹枝的尖刺之間建立自己的臨時居所。共生關系下的強強聯手不僅可以衣食無憂,更能擊退天敵。當長頸鹿吞食金合歡樹的樹葉時,就會被金合歡樹的尖刺與螞蟻放出的毒液左右夾擊,潰敗而逃。而在捕食關系中,最典型的,就要數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鯨鯊,掠食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生物——浮游生物了。
微距拍攝 捕捉微處精彩
自然界中充滿了微小生物,人類用肉眼看不清甚至看不見,但它們的的確確是自然界重要的一份子。為了全面呈現這些微小生物,該片攝制組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雨林》一集中,微距鏡頭為我們拍攝到了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的覓食畫面。蜂鳥們每秒能扇動50次翅膀,每一次扇動都被鏡頭捕捉下來。鏡頭下蜂鳥的拚命勁兒,更襯托出它們吸食花蜜時,那種狼吞虎咽的神態,怪不得被稱為「天生對花蜜沒有抵抗力的動物」。鏡頭再近一些,你甚至會發現,每一種蜂鳥的喙大小形狀都不同,這樣我們就能容易理解,為什麼這些無蜜不歡的「貪吃鬼」,其每一個種類只能吃到一種花蜜了。
其他場景,如香蕉蛞蝓的6根觸須、真菌一分一毫的生長、細如微塵的浮游生物等等,我們都能通過微距鏡頭看得清清楚楚。這些精緻的畫面增加了該片的鏡頭容量,與航拍的宏大場景相互補充,為畫面更添層次感。
三維動畫 展現自然宏景
生動立體的三維動畫是該片的又一大亮點。三維動畫保證了故事在完整敘述上,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突變的影響。例如,攝制組在尋找白蟻的旅程中,先後穿越亞洲、非洲的大草原。空間的這一巨大變化,通過三維動畫地球向東轉動的畫面,鏡頭就從亞洲草原自然過渡到非洲草原,而白蟻的故事仍在繼續。
在講述巨大的生物網路時,三維動畫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季節性森林》一集,樹木與真菌在地下無限延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根系網路。如此巨大的地下網路全景,無法通過攝像機進行拍攝實景,然而,三維動畫克服了這一障礙。該片通過動畫模擬,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根系網路的結構、規模與分布。同時,主創團隊還別具匠心地將樹木與真菌的根系網路用不同顏色區分開來,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能量物質在這兩個網路中如何流動。
聲畫結合 打造真實意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大量音樂,隨著動植物的情態和景別的變換而起伏,或靈動,或悠揚,或激烈,或激昂,配合高清的畫面,更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分集簡介
第一集 雨林
本集節目將帶領觀眾探索雨林,解開關於雨林的最大謎團:為什麼雨林中會生活著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生物?其多樣性為何會遠遠超出地球上其他的生物棲息地?攝制組將帶我們探尋巴拿馬和婆羅洲,揭示猩猩、森林象等大型動物對保護雨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在亞馬遜雨林,我們將親眼目睹以巴西堅果樹為中心,復雜而奇妙的生態關系網。
第二集 草原
本集節目將帶領我們探索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草原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在肯亞,我們將了解到草原與犀牛的關系;在巴西塞拉多大草原,我們將了解鬃狼依靠狼果獲取生存所需的氮元素;在澳大利亞,我們將見到袋狸、小袋鼠、袋鼬等草原居民;回到東非,我們將近距離觀察到金合歡樹周圍所形成的奇異生態系統。
第三集 季節性森林
本集節目將展現北美洲季節性雨林在一年中經歷的兩次劇烈變化。這種劇烈變化要求棲息於此的生物,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自身也要在同一時間發生轉變,而實現這種轉變的前提條件是,雨林中所有動物都擁有高度的同步性。本集中,觀眾將看到毛毛蟲對森林樹冠層生長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棕熊捕魚對森林所產生的重要影響等。
第四集 水世界
在本集中,攝制組將走遍世界,展開一場對水的探索之旅。這場旅程從北大西洋中的冰島開始,隨後跨越半個地球,來到南美洲最大的濕地——潘塔納爾濕地;然後前往位於孟加拉國橫河河口的桑德班斯紅樹林濕地;接下來,攝制組會將目光投向海洋,探索馬爾地夫的珊瑚礁,在那裡解開珊瑚礁群的生長之謎;最後,潛入深海,揭示洋流將流失的營養物質送往海床的整個過程。

❽ 世界十大雨林分別是哪些

世界十大雨林10:塞拉多保護區

塞拉多保護區由兩個部分組成,保護區內包含動植物及其主要棲息地,這些使得塞拉多成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多樣性的熱帶生態系統之一。

世界十大雨林9:辛哈拉加森林

辛哈拉加森林位於斯里蘭卡中央山脈的南部,這里擁有大量的野生動物和珍惜植物,是為世界野生遺產。

世界十大雨林8:蒙特克里斯托雲霧森林

蒙特克里斯托雲霧森林位於薩爾瓦多,這里擁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包括蕨類植物,很多野生動物,如:美洲獅、巨犀鳥等。

世界十大雨林7:蒙特森林

蒙特森林位於哥斯大黎加,這里擁有大量的昆蟲、鳥類、植物,以及稀有的動物植物等等。

世界十大雨林6:基納巴盧山國家公園

基納巴盧山國家公園位於馬來西亞,這里擁有大量稀有的物種,也可以看到很多特別花如:豬籠草、大王花等,同時這里也有很多少見的動物和昆蟲。

世界十大雨林5:薩伯國家公園

薩伯國家公園位於賴比瑞亞,這里有著原始雨林,並且溫度和濕度較高,這里有著很多稀有的植物,因此,這里的景色十分的美麗。

世界十大雨林4:阿拉斯加的溫帶雨林

阿拉斯加的溫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帶雨林,阿拉斯加的溫帶雨林擁有茂密的雨林和雄偉的山脈。

世界十大雨林3:厄瓜多雲霧林

厄瓜多雲霧林位於安第斯山脈,這里擁有多樣性的生物和大量稀少的鳥類,迷濛的霧氣和鬱郁蔥蔥的森林。

世界十大雨林2:丹特里熱帶雨林

丹特里雨林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這里生存了世界上極為稀少的動物、植物,包括很多特別品種的蝙蝠、蝴蝶、青蛙及其他爬行動物,這片雨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意義三千五百萬年前。

世界十大雨林1:亞馬遜熱帶雨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覆蓋了南美洲的九座國家,而巴西是亞馬遜雨林覆蓋面積最大的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植物環境。大量稀少而美麗的植物、動物、鳥類、魚類生存在亞馬遜雨林中。

❾ 塞拉多主要位於什麼地形區

高原中央的平原部分。最高海拔1000米,在河谷中最低海拔400米。這塊區域非常美麗,它由1200米寬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組成。丘陵深入岩石組成的峽谷深處,峭壁高40米,峽谷長300米。主要的水源是佩托河,沿著佩托河,沿途有許多溪流,例如里奧普雷圖瀑布和卡里奧瀑布。所有進入托坎廷斯河內的溪流都滋潤了亞馬遜河盆地。
包括著6個主要的植被類型:塞拉多、迴廊森林、草原等。典型的塞拉多物種生長在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巴西中部土壤中,由珍稀的多森林大草原組成,樹高3-5米,達到10-60%的覆蓋率。每公頃有約350-400種脈管 植物。有資料證實了49個植物種族之間有186個樹種,這意味著每公頃達到1035株的密度。迴廊森林生長在沼澤地區和峽谷中,它們向高處生長,可以攀升20~30米,樹的覆蓋面達到80~90%。這個樹種密度很高(145種),可以達到每公頃978株。公園也包含高緯度牧草地,這些牧草地因有隔離帶而形成鮮明的特徵。

❿ 蒙羅維亞是熱帶雨林氣候嗎類型

蒙羅維亞(Monrovia)是賴比瑞亞首都,蒙特塞拉多州首府。位於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蘇拉多角和布希羅德島上,據守聖保羅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門戶,非洲距南美大陸最近的港口城市。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分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年均降水量逾5000毫米,為西非海岸乃至全球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素有「非洲雨都」之稱。

閱讀全文

與巴西的塞拉多是什麼氣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6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2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7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0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