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西獨立什麼時候
巴西獨立是1822年9月7日。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4.7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2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
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著葡萄牙王子佩德羅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㈡ 巴西是什麼制度(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國家
巴西是資本主義的國家,是歐美聯邦制資本主義。
第一部帝國憲法於1882年產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
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一次。
國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
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總統簽署的臨時性法令、聯邦干預或戒嚴令,審查總統及政府行政開支,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
(2)1882巴西獨立什麼制度擴展閱讀:
巴西政黨。
1、巴西社會自由黨,執政黨。1994年10月成立,黨員約24萬。2018年4月博索納羅加入該黨並於10月贏得總統大選,目前為眾議院第二大黨。
對內,主張進行政治改革,嚴厲打擊腐敗,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擴大市場開放,恪守傳統社會觀,強力打擊犯罪。對外,主張發展有利於提升國家經濟科技附加值的雙邊關系。主席盧西亞諾·卡爾達斯·比瓦爾。
2、巴西共和國黨。執政聯盟成員。2006年10月成立,黨員約80萬。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和對市場進行適當干預。主席安東尼奧·卡洛斯·羅德里格斯。
3、巴西民主運動。1965年成立,黨員約236萬,在軍政府時期長期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維護民主制度,實行土地改革和保護民族工業。主張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距。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羅梅羅·茹卡。
㈢ 巴西政治體制是什麼
巴西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政體。
巴西帝國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議會:兩院制議會,分上院(貴族院)和下院(眾議院)。
2、政府:又稱內閣或政府委員會。由國務大臣(政府首腦)及37名部長構成,首任國務大臣為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3、國家元首:國家元首為皇帝(Imperador),主要有兩位:佩德羅一世和佩德羅二世。
4、司法機構:貴族院為司法機構,一般來說由貴族院組織王座法庭,由皇帝和大法官同時行使司法權。
5、樞密院:為咨詢和決策機構,由25名皇帝的親信組成。
6、督政府:為軍事機構,由首相提名的軍官組成。
7、攝政委員會:1831—1840年代行政府職能的機構,後失去了其職能。
8、政黨:主要由聯邦黨和保守黨,兩黨執政制。
巴西自8000年前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自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發現巴西後才開始的。
巴西被葡萄牙發現後,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巴西獨立,成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巴西爆發了軍事政變,巴西帝國被推翻,巴西由君主立憲政體轉為共和政體至今。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並後,荷蘭人一度佔領巴西為己有(1624-1654年),但因為優秀的荷蘭總督約翰·毛里茨於1644年去職,葡萄牙就在1654年首次英荷戰爭後,重新奪取巴西。
1693年巴西發現大金礦,成為世界黃金的主要出產地,因此讓葡萄牙國王極度富裕,建立王權強大的絕對君主制。
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攜王室貴族和政府遷往巴西,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㈣ 南美洲的巴西,是怎樣從葡萄牙人手中獨立的
15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歐洲通往亞洲的商道被奧斯曼帝國壟斷,商人為了避開奧斯曼帝國,於是從海上另闢途徑,尋找新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他率領船隊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了印度。1500年3月,葡萄牙王室准備了以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為首的探險隊。這支探險隊的目的地本來是印度,結果船隻被海流和狂風改變了航道。公元1500年4月22日,水手們發現了一片無名大陸,船長布拉爾將這塊大陸取名為「聖十字地」。
佩德羅一世
荷蘭被驅逐以後,再也沒有國家挑戰葡萄牙人在巴西的地位,即便是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遷往巴西,巴西依舊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葡萄牙王室於1820年遷回里斯本,而王子佩德羅留在了巴西任攝政王。兩年後,1822年9月7日,佩德羅在巴西建立了巴西帝國,並宣布脫離葡萄牙王室,這一天成為巴西的國慶日。巴西獨立67年後,豐塞卡將軍發動了政變,並成立了巴西合眾國。直到1967年,巴西合眾國才改國名為現在的「巴西聯邦共和國」。
㈤ 巴西獨立運動過程是怎樣的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無意中發現了巴西,從此巴西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使巴西人民受盡了苦難,土著印第安人、黑人奴隸和土生白人都對殖民統治不滿。18世紀末,在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巴西人民也掀起了獨立運動。
1789年,半納斯吉拉斯省的一個曾做過牙科醫生的下級軍官希爾瓦·沙維爾組織了一個秘密革命組織,有30多人參加,多半是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密謀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建立共和國,廢除工商業的壟斷和消滅奴隸制度。他們選定了內地的聖若昂·德雷伊為首都,設計了新生共和國的國旗。
密謀者曾派人去里約熱內盧、聖保羅等地開展革命活動。他們決定在殖民當局正式追收舊稅的當天發難,計劃首先擊潰總督衛隊,活捉總督巴巴塞納。但是,由於參與密謀的白人軍官雷伊斯告密,秘密組織遭到破壞,「拔牙者」希爾瓦·沙維爾於1789年4月被捕,1792年4月對日在里約熱內盧就義。他在法庭和刑場上大義凜然,表現了巴西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這次密謀雖然失敗了,但它標志著巴西獨立運動的開端。
㈥ 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的簡介與結果
在美國獨立之後不久,隨著拉丁美洲民族意識的覺醒,他們也開始了擺脫西班牙殖民者統治的獨立運動。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於1791年8月爆發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地。不足2萬人的海地起義軍在杜桑·盧維杜爾等傑出領袖的領導下,與廣大黑人和混血人種一道,經過12年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法國、西班牙和英國,贏得了民族解放和獨立。181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告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起義首先爆發在墨西哥礦區瓜那華托鎮,但是起義軍在建立政權後,沒有提出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經濟綱領,而且起義政權各自為政,力量分散。後來西班牙依靠神聖同盟的幫助,加強了對殖民地的鎮壓。墨西哥起義領導人莫雷洛斯被捕犧牲。但墨西哥人民仍然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終於在1824年成立墨西哥共和國。
南美北部地區的獨立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於1816年解放委內瑞拉後,接著於1819年12月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自任總統。1821年,厄瓜多宣布獨立,加入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南美洲北部沿海地區和安第斯山一帶全部解放。
在拉普拉他地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於1821年5月爆發了起義。隨後,巴拉圭、烏拉圭等地紛紛發動起義。於1816年建立獨立的「拉普拉他聯合省」。1826年,聯合省改組為阿根廷共和國。1818年,阿根廷民族英雄何塞·聖西丁率領起義軍解放智利。1823年,玻利瓦爾率軍進人秘魯,於1824年6月在胡寧平原大敗敵軍。12月9日,在阿亞庫喬的決戰中,革命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接著,革命軍乘勝東進。1825年8月25日,上秘魯宣布獨立。為紀念玻利瓦爾,上秘魯改名為玻利維亞。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軍最後的殘餘力量投降。至此,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全部垮台。
巴西則是通過另一條途徑走上自立的道路。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國軍隊佔領了葡萄牙本國,葡萄牙國王逃到巴西避難。葡萄牙王室在巴西實行重稅政策,1816年又發動入侵烏拉圭的戰爭,這激化了人民的反抗情緒。1822年9月7日,彼得羅宣布巴西獨立,自立為皇帝。但是,獨立後的政權依然保留著種植園奴隸制度。後來,巴西人民經過幾十年的艱苦鬥爭,終於在1889年推翻帝制,建立了巴西聯邦共和國。
㈦ 巴西是什麼政治制度為什麼有王子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一名男孩手舉國旗觀看巴西獨立日慶典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重要節日: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
國家政要: 總統盧拉·達席爾瓦 (Lula da Silva) ,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2006年10月再次當選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參議院議長若澤·薩爾內,2009年2月當選;眾議院議長米謝爾·特梅爾,2009年2月當選 。
自然地理: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巴西稱亞馬孫河為世界第一長河
身著盛裝的卡拉雅族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人進行弓箭比賽
身著盛裝的巴西帕塔
肖族跳起民族舞蹈
人口:1.87億, 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
㈧ 巴西本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後來為什麼又實行了君主制呢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巴西攝政王佩德羅是葡萄牙王子,因和葡萄牙國王鬧翻了,於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獨立,自任巴西皇帝.1889年11月15日君主制被推翻,建立共和國.
㈨ 巴西哪一年宣布獨立
在墨西哥的革命影響下,中美洲其他一些地區紛紛獨立,並在1823年成立「中美聯合省」。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而獨立。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國旗在秘魯的卡亞俄港黯然下降。300多年的黑暗統治結束了,西屬美洲大陸殖民地取得獨立,在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㈩ 巴西獨立過程
葡萄牙人殖民統治時期(1500~1822) 巴西古代印第安人主要屬於圖皮-瓜拉尼、熱斯、加勒比、努阿魯亞克等 4個部落集團。16世紀以前,尚處於原始公社階段。
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P.┭.卡布拉爾率船隊橫渡大西洋,4月22日發現了這塊陸地,並宣布為葡萄牙屬地。當地盛產一種叫做「巴西木」的紅木,從中可以提煉出當時被認為十分貴重的染料,所以歐洲人後來就以「巴西」稱呼這一地區。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薩率領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建立居留地,1534~1536年將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劃定的界線以東地區,劃分成14個「封地」,作為世襲領地分封給封建主統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薩為第一任總督,統一管轄各「封地」,並建薩爾瓦多城(又稱巴伊亞)為首府。此後,葡萄牙移民逐漸增加。1580年,葡萄牙王位為西班牙王室繼承,國土被合並於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在葡萄牙設立印度及海外領地事務院,負責管理巴西。1624年,荷蘭人佔領巴西東北部大片土地,一直統治到1654年。1640年葡萄牙恢復獨立,另設海外事務院管理巴西。1763年葡萄牙政府把巴西總督首府從薩爾瓦多遷往裡約熱內盧。
在殖民統治初期,葡萄牙人為尋找黃金和捕捉印第安人為奴隸,不斷擴張巴西疆土。封建領主把大批掠奪來的土地賞給有功的軍官和移民,於是在巴西逐漸形成許多大庄園和大種植園。殖民者強迫捕捉來的印第安人從事奴役性的繁重勞動,大批印第安奴隸被殘酷折磨而死,或是逃亡叢林地帶。由於勞動力不足,1532年起殖民者開始從非洲運入黑奴,至1585年巴西已擁有 1.4萬多黑奴,成為當地的主要生產者。殖民地經濟以農業為主,咖啡、棉花和甘蔗種植業以及畜牧業都有較大發展。1694年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大金礦,1729年又發現豐富的金剛石礦,采礦業隨之發展起來。
面對殖民者的壓迫和奴役,巴西人民不斷掀起反抗斗爭。1558年印第安艾莫雷人與鄰近部落結成聯盟,幾乎把葡萄牙殖民者趕出兩個「封地」。1572年,起義的印第安人曾占據 300多個村莊。1686年巴西東北地區爆發 1.5萬多印第安人參加的暴動,最後迫使葡萄牙殖民者求和。1750~1756年,瓜拉尼部族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戰爭,曾把耶穌會教士爭取到自己一邊。由於人民的反抗斗爭,葡萄牙王室被迫於18世紀多次頒發禁止以印第安人為奴的敕令。與此同時,黑奴的斗爭也十分激烈。1630~1697年,黑奴在伯南布哥舉行起義,並按照非洲社會的組織形式成立了「帕爾馬雷斯共和國」(見帕爾馬雷斯起義)。巴西的土生白人不滿宗主國的歧視,也不斷舉行起義。1660~1666年間,里約熱內盧和累西腓的居民發動起義並奪取政權,最後遭到鎮壓。1684年,馬拉尼昂的土生白人在貝克曼領導下,成立由貴族、僧侶和商人聯合組成的洪達,逮捕地方當局代表。1710~1711年,伯南布哥地區的土生白人也舉行過大起義。
18世紀末,隨著種植園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巴西人民要求擺脫葡萄牙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1789年,蒂拉登特斯在米納斯吉拉斯密謀組織武裝暴動,要求建立共和國,因叛徒告密而失敗。1798年,在巴伊亞又發生了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秘密活動,亦遭鎮壓。這些斗爭推動了巴西獨立運動的發展。
1807年,葡萄牙王室為躲避拿破崙一世入侵,逃往巴西里約熱內盧。1815年12月,若昂親王為緩和巴西人民的反抗情緒,宣布巴西與葡萄牙處於平等地位,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16年,若昂親王即位,任「聯合王國」國王,稱若昂六世。葡萄牙王室駐巴西期間,採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開放巴西港口,取消王室的壟斷專營政策,出版報刊,建立劇院、圖書館、學校和醫院等。但若昂六世的腐朽統治,引起人民不滿。1817年伯南布哥人民起義,成立共和國,結果遭到鎮壓(見伯南布哥起義)。1820年葡萄牙本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若昂六世將王室遷回葡萄牙,並任命王子佩德羅為巴西攝政王。同年,葡萄牙議會向巴西下達各省直屬里斯本的命令,並令佩德羅立即返回葡萄牙。這些命令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憤怒,獨立運動席捲全國。佩德羅為保持布拉干薩王族的統治地位,於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獨立,成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1825~1828年巴西與阿根廷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見烏拉圭戰爭),以失敗告終。專制統治引起人民群眾廣泛不滿,戰爭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黑人也不斷舉行起義。1831年裡約熱內盧等地的居民發動起義,軍隊也加入起義者的行列,最後迫使佩德羅一世讓位給他 5歲的兒子,即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即位後, 由三人攝 政委員會主持政務。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奧格蘭德、巴伊亞、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後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基本目標是取消君主制、廢除苛捐雜稅、建立共和國和實行聯邦制,最後均遭鎮壓。佩德羅二世於1840年 7月提前親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現的兩個重要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執政期間,工農業有所發展,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橡膠在對外貿易中佔有顯著地位,資本主義因素日益增長,歐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隸制度和專制統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長年對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戰爭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70年代後,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與共和運動。1888年5月13日,帝國政府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1889年11月15日,軍隊與共和黨人聯合推翻帝國,組成以M.D.da豐塞卡為首的臨時政府。
共和國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889~1945) 1891年 2月24日,國會通過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25日舉行選舉,豐塞卡當選為首屆總統。共和國成立後,大種植園經濟仍佔主要地位。工農業生產有所增長。20世紀初,巴西咖啡產量已佔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但人民群眾的生活並未改善,工人罷工、農民奪地、士兵起義不斷發生。1893~1897年,巴伊亞腹地發生卡努杜斯農民起義;1911~1916年,南部地區發生康特斯塔多農民戰爭。20世紀初,工人運動興起。1922年巴西共產黨成立。1924年,以「尉官派」為主的軍人舉行起義,而後稱為「普雷斯特斯縱隊」的起義部隊轉戰 13州,行程2.5萬多公里,堅持戰斗到1927年,給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以沉重打擊。1929年,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巴西陷入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之中。1930年10月,巴西幾個州同時發生反政府武裝暴動,以G.D.瓦加斯為首的自由主義者同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新興資產階級與自由派地主的聯合政權。11月初,瓦加斯就任臨時政府總統。1934年臨時政府頒布新憲法。同年瓦加斯當選正式總統。他執政期間,宣布將地下資源收歸國有,採取優先發展民族工業和實現農業經濟多樣化的方針,使經濟有較大發展。1937年他解散所有立法機構和政黨,進一步鞏固了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瓦加斯政府保持中立。1942年對德、意宣戰。大戰期間,巴西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速發展本國經濟。1945年瓦加斯辭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西(1945~1985) 1951年,瓦加斯再次當選總統,進一步推行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採取了一些抵制外資的措施,經濟有較大的發展。1954年發生軍事政變,瓦加斯自殺。1956年起,J.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J.da S.誇德羅斯、J.B.古拉特先後任總統。他們基本上繼承了瓦加斯的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1960年將首都遷到巴西利亞(見彩圖)。1964年3月3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古拉特政府,建立了以H.C.布朗庫為總統的軍人政權。此後,C.席爾瓦、E.G.梅迪西先後任總統。這 3屆軍政府在政治上取消民主制度,實行獨裁統治;經濟上鼓勵利用外資,限制通貨膨脹,對財政經濟機構進行改組,促進了經濟發展。1968~1973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10%以上。1969年 10月30日改國名為聯邦共和國。1974~1979年E.蓋澤爾任總統,提出逐步實行有控制的「民主開放」政策。1974年8月1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9年3月,J.B.de菲格雷多就任總統。他繼續推行「民主開放」政策,採取了一些准備向文官執政過渡的措施,如實行大赦,恢復多黨制和州長與聯邦參議員直接選舉制等;對外實行獨立外交,宣稱巴西屬於第三世界。1974~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7.1%。1981~1983年經濟衰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10.6%。1984年經濟緩慢回升。目前巴西的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85年巴西民主運動黨和自由陣線黨聯合競選獲勝,由坦克雷多任總統。同年坦克雷多病逝,由副總統J.S.科斯塔接任總統。新政府把「和平、自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定為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