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熱帶雨林被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導致的發
人類的開發是熱帶雨林被毀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長和貧困問題是雨林被毀的根本原因。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熱帶雨林破壞的主要原因,知識性試題。
『貳』 >為什麼熱帶雨林在減少
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最多的國家便是巴西,熱帶雨林逐年減少的最重要原因是認為因素: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相對落後,受氣候,地形,土壤,降水等因素影響農業基礎相對薄弱,而巴西又是靠農業來發展經濟的,所以不得不毀林開荒,不斷開辟熱帶雨林資源,但是巴西農民的耕作方式又是古老的原始的毀林開荒,他們是先砍伐一片森林,然後燒毀當作肥料,等幾年後,那片土地的土壤便不肥沃了,他們就換一塊森林繼續生活!當然這不僅僅在巴西存在,舉這個例子說明最重要因素是人為導致!
其次,自然因素也是導致熱帶雨林銳減因素之一!
但根源是人為的破壞!
『叄』 熱帶雨林遭破壞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對名貴木材的需求,他們一方面譴責發展中國家對雨林的破壞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跨國公司砍伐雨林,另外,發展中國家農業落後和人口膨脹需要大量土地也是破壞的原因
『肆』 巴西熱帶雨林面積急劇減少的原因是
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不合理開發,如土著居民採用刀耕火種的方法,毀林開荒種地,開辟大型的農場和牧場;修建亞馬孫公路等,對沿線木材進行掠奪性開采,非法採伐雨林,致使亞馬孫熱帶雨林面積不斷縮小,引起諸多的環境問題;②③⑤都是巴西熱帶雨林面積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伍』 巴西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兩個主要原因
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被破壞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國際著名科學雜志《自然》子刊物《自然—氣候變化》(NatureClimateChange)發表論文稱,印度尼西亞目前已經超過巴西,成為世界上原始森林破壞率最高的國家。論文作者用2000年至2012年的熱帶雨林砍伐衛星照片向世人直觀展示了這一現狀。衛星照片為我們帶來的最觸目驚心的一幕是:在這段時間里,相當於希臘國土面積的一千六百萬森林迅速消失。在消失的森林中,有六百萬公頃森林是原始森林,佔到消失森林總面積的38%。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維護著自然環境,儲存大量碳物質來保持氣候的穩定,通過對降雨和蒸發的控制調節天氣,並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除此之外,原始森林對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也有重要作用。全球幾乎一半的森林都位於熱帶地區,而且它們基本都是雨林。無論如何衡量,熱帶雨林在所有森林中都是最為珍貴的。全球近乎三分之一的雨林都位於巴西,這個國家占據了亞馬遜盆地三分之二的面積;而全球雨林的五分之一分布在剛果和印度尼西亞。
『陸』 巴西熱帶雨林的危機是什麼原因呢
熱帶雨林的危機是:熱帶雨林大面積消失
原因:伐木,出口木材;開辟大型農牧場,解決糧食問題;開采礦產,發展工業;貧苦農民發展遷移農業等。
『柒』 熱帶雨林在縮小,巴西毀林率增長29.55%,地球氣候怎麼變
在地球上,熱帶雨林的存在是具有維持生態系統發展的基礎,少了它,我們地球的氣候模式都可能發生改變,因為我們知道熱帶雨林保存了大量的碳,這些碳是具有影響溫室效應的,如果這些碳被釋放出來了,那麼地球的溫室效應將會加速,從而產生更加強的極端性的天氣,對我們人類或者說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來說,都是一個不好的消息,然而如今的熱帶雨林正在被破壞之中,並且強度也達到了新高。
所以說,熱帶雨林的保護是人類的根本,我們不應該將熱帶雨林進行砍伐破壞掉,這樣後悔的可能還會是我們人類自己,雖然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給予的是模擬數據,但是如今的砍伐與破壞就是一個趨勢的發展,同時在破壞的同時,熱帶雨林的生物也在遭受影響,同樣會導致生物的減少或滅絕,這種種的「連鎖效應」都是針對地球的每一個生命,保護吧,人類不能再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了,地球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在人類的影響之下「呈現」了,不要等到無法挽救的時候,再來進行維護,一切可能都是太晚了。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捌』 巴西熱帶雨林的危機是什麼原因呢
熱帶雨林的危機是:熱帶雨林大面積消失
原因:伐木,出口木材;開辟大型農牧場,解決糧食問題;開采礦產,發展工業;貧苦農民發展遷移農業等.
『玖』 巴西亞馬遜雨林毀壞的原因
(1)巴西北部為亞馬遜河平原,由於受熱帶雨林氣候影響,北部為繁茂的熱帶雨林,開發歷史晚;北部是濕熱的亞馬孫平原不適合人類居住.
(2)當前造成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毀壞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發展需求.直接原因是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伐木;采礦、修路、城鎮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
(3)熱帶雨林的破壞會引起地表水減少,水汽蒸發、蒸騰減弱,空氣乾燥,從而降水變少,氣候變得乾旱,甚至出現旱澇無度的局面.這種變化不僅在當地表現明顯,也會影響全球,釀成全球氣候變暖.
故答案為:(1)北部為繁茂的熱帶雨林,開發歷史晚;北部是濕熱的亞馬孫平原不適合人類居住.
(2)根本原因: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發展需求.直接原因: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伐木;采礦、修路、城鎮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
(3)熱帶雨林的破壞會引起地表水減少,水汽蒸發、蒸騰減弱,空氣乾燥,從而降水變少,氣候變得乾旱,甚至出現旱澇無度的局面.這種變化不僅在當地表現明顯,也會影響全球,釀成全球氣候變暖.
『拾』 巴西熱帶雨林受到了哪些破壞
巴西熱帶雨林受到了以下五種環境方面的破壞
1.森林砍伐
20世紀60年代,巴西迅速增長的人口定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各主要地區。居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致使雨林急遽減少。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國際組織開始致力保護部分雨林免遭人們侵佔、開辟和毀壞。
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依靠亞馬遜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亞馬遜河和她的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公里,但海拔只有44米。
一些環境學家提出保育雨林不單只有生物學上的動機,亦有其經濟動機。若以可持續方式耕作水果、橡膠及木材,每1公頃的秘魯亞馬遜雨林價值約US$6820;若以非持續性方式耕作商業木材,則值約US$1000;若將林地改作牧草場,則只值US$148,但這個假設被廣泛地質疑。
單單在巴西,超過90個原住民部族於1900年代被殖民主義者摧毀,數百年來累積對雨林物種醫學價值的知識亦隨之散失。由於領土持續被森林砍伐破壞及生態滅絕,例如秘魯亞馬遜,本土的部族不斷地消失。
2.洪水泛濫
亞馬遜河季節性的降雨使亞馬遜河和其支流經常泛濫,在雨季河道平均深達40米,寬展到平均38公里,從11月份開始漲水,直到第二年6月份,然後回落到10月份。其支流內格羅河的漲落和幹流還不在同一時間,雨季是從2月或3月開始,漲到6月開始和主幹流一起回落。另一個支流馬代臘河的漲落要比主流提前兩個月。
在雨季里,亞馬遜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時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奧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臘河是4米。
3.氣候轉變
有證據顯示亞馬遜雨林的植被在過去21,0000年,經歷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簡稱LGM)及冰蝕期(deglaciation),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析過亞馬遜盤地古湖(paleolake)及沖積扇中的沉澱物,顯示出盤地在末次盛冰期的降雨量比現時的為少,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盤地潮濕的熱帶植被減少所造成。對於當時植被減少的廣泛程度,科學家有不同的爭論。有科學家認為雨林萎縮至細小及分離的物種遺區(refugium),被空曠的森林及草原分隔著;有科學則認為雨林依然完整,只是北部、東部及南部沒有伸延至如現時的這么遠。這個爭論實難以解決,原因是雨林研究工作實際上的限制,意味著數據取樣可能與中央的亞馬遜盤地出現偏差。以上兩個的見解,都有合理的數據支持。電腦模擬預測未來因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顯示在降雨量嚴重減少及溫度上升的情況下,亞馬遜雨林可能無法維持,導致盤地上的雨林於2100年後幾乎完全消失。但是,不同的亞馬遜盤地氣候模型得出不同的降雨量估計結果,由輕微上升至嚴重下跌的結果都有。結果指示出雨林在21世紀可能受到氣候轉變及去森林化的危害。
4.乾旱影響
2005年,亞馬遜經歷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2006年7月23日,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結指出,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遜乾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一個「引爆點」(原文:"tipping point"),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
5.全球暖化
環境學家所憂慮到的不單是森林遭破壞後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更憂慮到森林遭破壞後植物所釋出的碳元素可能會加速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的常綠森林佔全球陸地主要碳元素產量的10%及生態系統碳元素儲存量的10% — 約為1.1 x 1011公噸碳元素。於1975年至1996年間,亞馬遜雨林的每1公頃面積每1年估計積存達 0.62 ± 0.37 噸碳元素。因火災而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為其中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