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右翼政府執政多少年

巴西右翼政府執政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6-18 17:46:38

① 關於西方國家中左政府執政時間的問題

法國90年代初是左翼的社會黨執政,94年後是右翼的保衛共和聯盟執政,02年到07年是左翼的社會黨執政,然後到現在是右翼的人民民主聯盟執政;英國從79年到97年一直是右翼的保守黨執政,之後被布萊爾領導的左翼工黨打敗,工黨執政一直到現在;德國自82年左右一直由右翼的基民盟執政一直到92年施羅德領導的左翼社民黨和綠黨打敗,之後一直到05年大選,05年大選結果無法產生一個多數政府,就由左翼的社民黨和右翼的基民盟組成了大聯合政府,直到去年完全由右翼的基民盟執政;義大利的就太復雜了,小黨太多了,政府一直變動,左翼和右翼的經常換,就不多說了……
好辛苦,加分吧……

② 巴西政體是什麼

政府體制
議會:稱國會,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由土著後裔酋長、土生白人貴族後裔或葡萄牙貴族後裔,以及有戰功的將軍、卸任的政府官員和當地重要領袖等組成。眾議院由大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及小資本家市民階級組成。巴西的國會起源於巴西帝國時期,100年來機會沒有大的變化。 總統:巴西國家元首,同時也是武裝部隊統帥,現任總統為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政府委員會:巴西的政府機關,總統任主席,國務大臣(或譯為國務部長)為真正的首腦,主持其一切工作。政府委員會原為巴西帝國時期的政府機關,其成員大多保留"大臣"稱呼。豐塞卡執政後取消了國務大臣的職務,至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後,才有設立國務大臣(部長)作為政府首腦。巴西為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制。議會、總統均由選民直接選出,總統負責國防、外交領域,政府委員會負責內政、經濟、文化領域。

③ 全世界范圍內,一個政黨連續執政的最長記錄是多少年

蘇共統治74年。
中國國民黨統治,如果從廣州算起的話,1917年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到2000年阿扁上台,超過80年。即使從1921年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算起,也有79年,超過蘇共。從1927年勞蔣的國民政府算起,有73年。不過真正控制全國的時間,國民黨就差遠了。

另,國朝CPC照目前形勢看來,有望躍居第一。

④ 巴西歷史

巴西歷史
巴西聯邦共和國位於南美洲東部。面積 8511965平方公里。人口 13556萬(1986),白人約佔54%,混血種人約佔38%,其他為黑人、印第安人等。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巴西利亞。
葡萄牙人殖民統治時期(1500~1822) 巴西古代印第安人主要屬於圖皮-瓜拉尼、熱斯、加勒比、努阿魯亞克等 4個部落集團。16世紀以前,尚處於原始公社階段。
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P.┭.卡布拉爾率船隊橫渡大西洋,4月22日發現了這塊陸地,並宣布為葡萄牙屬地。當地盛產一種叫做「巴西木」的紅木,從中可以提煉出當時被認為十分貴重的染料,所以歐洲人後來就以「巴西」稱呼這一地區。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薩率領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建立居留地,1534~1536年將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劃定的界線以東地區,劃分成14個「封地」,作為世襲領地分封給封建主統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薩為第一任總督,統一管轄各「封地」,並建薩爾瓦多城(又稱巴伊亞)為首府。此後,葡萄牙移民逐漸增加。1580年,葡萄牙王位為西班牙王室繼承,國土被合並於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在葡萄牙設立印度及海外領地事務院,負責管理巴西。1624年,荷蘭人佔領巴西東北部大片土地,一直統治到1654年。1640年葡萄牙恢復獨立,另設海外事務院管理巴西。1763年葡萄牙政府把巴西總督首府從薩爾瓦多遷往裡約熱內盧。
在殖民統治初期,葡萄牙人為尋找黃金和捕捉印第安人為奴隸,不斷擴張巴西疆土。封建領主把大批掠奪來的土地賞給有功的軍官和移民,於是在巴西逐漸形成許多大庄園和大種植園。殖民者強迫捕捉來的印第安人從事奴役性的繁重勞動,大批印第安奴隸被殘酷折磨而死,或是逃亡叢林地帶。由於勞動力不足,1532年起殖民者開始從非洲運入黑奴,至1585年巴西已擁有 1.4萬多黑奴,成為當地的主要生產者。殖民地經濟以農業為主,咖啡、棉花和甘蔗種植業以及畜牧業都有較大發展。1694年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大金礦,1729年又發現豐富的金剛石礦,采礦業隨之發展起來。
面對殖民者的壓迫和奴役,巴西人民不斷掀起反抗斗爭。1558年印第安艾莫雷人與鄰近部落結成聯盟,幾乎把葡萄牙殖民者趕出兩個「封地」。1572年,起義的印第安人曾占據 300多個村莊。1686年巴西東北地區爆發 1.5萬多印第安人參加的暴動,最後迫使葡萄牙殖民者求和。1750~1756年,瓜拉尼部族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戰爭,曾把耶穌會教士爭取到自己一邊。由於人民的反抗斗爭,葡萄牙王室被迫於18世紀多次頒發禁止以印第安人為奴的敕令。與此同時,黑奴的斗爭也十分激烈。1630~1697年,黑奴在伯南布哥舉行起義,並按照非洲社會的組織形式成立了「帕爾馬雷斯共和國」(見帕爾馬雷斯起義)。巴西的土生白人不滿宗主國的歧視,也不斷舉行起義。1660~1666年間,里約熱內盧和累西腓的居民發動起義並奪取政權,最後遭到鎮壓。1684年,馬拉尼昂的土生白人在貝克曼領導下,成立由貴族、僧侶和商人聯合組成的洪達,逮捕地方當局代表。1710~1711年,伯南布哥地區的土生白人也舉行過大起義。
18世紀末,隨著種植園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巴西人民要求擺脫葡萄牙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1789年,蒂拉登特斯在米納斯吉拉斯密謀組織武裝暴動,要求建立共和國,因叛徒告密而失敗。1798年,在巴伊亞又發生了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秘密活動,亦遭鎮壓。這些斗爭推動了巴西獨立運動的發展。
1807年,葡萄牙王室為躲避拿破崙一世入侵,逃往巴西里約熱內盧。1815年12月,若昂親王為緩和巴西人民的反抗情緒,宣布巴西與葡萄牙處於平等地位,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16年,若昂親王即位,任「聯合王國」國王,稱若昂六世。葡萄牙王室駐巴西期間,採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開放巴西港口,取消王室的壟斷專營政策,出版報刊,建立劇院、圖書館、學校和醫院等。但若昂六世的腐朽統治,引起人民不滿。1817年伯南布哥人民起義,成立共和國,結果遭到鎮壓(見伯南布哥起義)。1820年葡萄牙本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若昂六世將王室遷回葡萄牙,並任命王子佩德羅為巴西攝政王。同年,葡萄牙議會向巴西下達各省直屬里斯本的命令,並令佩德羅立即返回葡萄牙。這些命令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憤怒,獨立運動席捲全國。佩德羅為保持布拉干薩王族的統治地位,於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獨立,成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1825~1828年巴西與阿根廷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見烏拉圭戰爭),以失敗告終。專制統治引起人民群眾廣泛不滿,戰爭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黑人也不斷舉行起義。1831年裡約熱內盧等地的居民發動起義,軍隊也加入起義者的行列,最後迫使佩德羅一世讓位給他 5歲的兒子,即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即位後, 由三人攝 政委員會主持政務。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奧格蘭德、巴伊亞、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後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基本目標是取消君主制、廢除苛捐雜稅、建立共和國和實行聯邦制,最後均遭鎮壓。佩德羅二世於1840年 7月提前親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現的兩個重要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執政期間,工農業有所發展,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橡膠在對外貿易中佔有顯著地位,資本主義因素日益增長,歐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隸制度和專制統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長年對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戰爭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70年代後,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與共和運動。1888年5月13日,帝國政府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1889年11月15日,軍隊與共和黨人聯合推翻帝國,組成以M.D.da豐塞卡為首的臨時政府。
共和國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889~1945) 1891年 2月24日,國會通過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25日舉行選舉,豐塞卡當選為首屆總統。共和國成立後,大種植園經濟仍佔主要地位。工農業生產有所增長。20世紀初,巴西咖啡產量已佔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但人民群眾的生活並未改善,工人罷工、農民奪地、士兵起義不斷發生。1893~1897年,巴伊亞腹地發生卡努杜斯農民起義;1911~1916年,南部地區發生康特斯塔多農民戰爭。20世紀初,工人運動興起。1922年巴西共產黨成立。1924年,以「尉官派」為主的軍人舉行起義,而後稱為「普雷斯特斯縱隊」的起義部隊轉戰 13州,行程2.5萬多公里,堅持戰斗到1927年,給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以沉重打擊。1929年,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巴西陷入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之中。1930年10月,巴西幾個州同時發生反政府武裝暴動,以G.D.瓦加斯為首的自由主義者同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新興資產階級與自由派地主的聯合政權。11月初,瓦加斯就任臨時政府總統。1934年臨時政府頒布新憲法。同年瓦加斯當選正式總統。他執政期間,宣布將地下資源收歸國有,採取優先發展民族工業和實現農業經濟多樣化的方針,使經濟有較大發展。1937年他解散所有立法機構和政黨,進一步鞏固了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瓦加斯政府保持中立。1942年對德、意宣戰。大戰期間,巴西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速發展本國經濟。1945年瓦加斯辭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西(1945~1985) 1951年,瓦加斯再次當選總統,進一步推行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採取了一些抵制外資的措施,經濟有較大的發展。1954年發生軍事政變,瓦加斯自殺。1956年起,J.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J.da S.誇德羅斯、J.B.古拉特先後任總統。他們基本上繼承了瓦加斯的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1960年將首都遷到巴西利亞(見彩圖)。1964年3月3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古拉特政府,建立了以H.C.布朗庫為總統的軍人政權。此後,C.席爾瓦、E.G.梅迪西先後任總統。這 3屆軍政府在政治上取消民主制度,實行獨裁統治;經濟上鼓勵利用外資,限制通貨膨脹,對財政經濟機構進行改組,促進了經濟發展。1968~1973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10%以上。1969年 10月30日改國名為聯邦共和國。1974~1979年E.蓋澤爾任總統,提出逐步實行有控制的「民主開放」政策。1974年8月1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9年3月,J.B.de菲格雷多就任總統。他繼續推行「民主開放」政策,採取了一些准備向文官執政過渡的措施,如實行大赦,恢復多黨制和州長與聯邦參議員直接選舉制等;對外實行獨立外交,宣稱巴西屬於第三世界。1974~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7.1%。1981~1983年經濟衰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10.6%。1984年經濟緩慢回升。目前巴西的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85年巴西民主運動黨和自由陣線黨聯合競選獲勝,由坦克雷多任總統。同年坦克雷多病逝,由副總統J.S.科斯塔接任總統。新政府把「和平、自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定為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則。

⑤ 巴西總統是誰

簡述 巴西總統,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巴西的總統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以後建立的。此後,巴西有過六部憲法,兩個獨裁時期和三個民主時期。在民主時期當中,投票是強制性的。 現任總統是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來自巴西工人黨。2002年當選,次年就任,任期至2011年。他得到的票數使巴西當選總統當中最多的。2006年10月1日的選舉中,他得到了5820萬張票。 [編輯本段]總統的權力 作為總統制國家的元首,巴西總統擁有很大的權力,他有效地掌握著國家政府、在國外代表這個國家、任命內閣成員和最高法院成員,同時也是巴西軍隊的總司令。 巴西總統還有很大的立法權力,它可以向國會提出法律建議,或者使用「臨時手段」,也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不經過國會批准就馬上頒布並施行法律的權力。 [編輯本段]擔任總統的要求以及任期 根據1988年憲法,巴西總統必須是在巴西出生的國民、居住在巴西、35歲以上、有黨派屬性並擁有一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 巴西總統的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次。關於連任的條款是1997年16號憲法修正案加上的。 [編輯本段]總統的特權 巴西總統可以使用阿爾沃拉達宮作為居所,普拉納爾托宮作為辦公場所。總統配有醫療和安全方面的專門人員、秘書和助手。還有專車和專機(所謂「巴西空軍一號」) [編輯本段]歷任巴西總統 1889年,德奧多羅·達·豐塞卡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建立了共和國,1891年,一部與美國憲法類似的巴西聯邦憲法誕生,國名也叫做「巴西合眾國」。那個時代雖然從理論上講,巴西是個民主國家,但是實際上該國被一些地區大寡頭統治者。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大寡頭交替執政。農村的選票常常被大地主控制,由於選舉權有文化程度要求,只有不到6%的巴西人有選舉權。而且實際上也只有富人才能選舉或被選舉。 1930年,慘遭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巴西爆發革命,舊的共和國終結,聖保羅州的大寡頭華盛頓·路易斯成為總統,他破壞了聖米兩州輪流執政的制度,在下一次選舉當中還支持來自聖保羅的普列斯特斯。然而,路易斯在任期結束前3周被推翻,普列斯特斯並沒有能上台。 這一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1889.11.15-1891.11.23 代理總統至1891年2月,巴西頒布憲法後,仍被選為總統,由於他與立法院有沖突,他試圖終止憲法運作,用總統令治理國家未成,被迫辭職。 弗洛里亞諾·佩紹托 1891.11.23-1894.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豐塞卡辭職後繼任。 普魯登特·德·莫拉伊斯 1894.11.15-1898.11.15 是巴西第一個經普選產生的總統。 坎波斯·薩雷斯 1898.11.15-1902.11.15 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 1902.11.15-1906.11.15 1918年,他再次當選,但不幸在就職前去世。 阿方索·佩納 1906.11.15-1909.6.14 阿爾維斯的副總統,在任內去世 尼洛·佩桑尼亞 1909.6.14-1910.11.15 佩納的副總統,佩納去世後繼任,在他的任期內,巴西的奴隸制被最終廢除。 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 1910.11.15-1914.11.15 為首任總統的侄子。 文塞斯勞·布拉斯 1914.11.15-1918.11.15 豐塞卡的副總統。 德爾芬·莫雷拉 1918.11.15-1919.7.28 當選總統應為阿爾維斯,但他在就職前去世,這樣莫雷拉作為布拉斯的副總統接任總統。莫雷拉有心理問題,1919年,巴西新憲法誕生,他提前放棄了職務。 埃皮塔西奧·佩索阿 1919.7.28-1922.11.15 1919年當選,以便完成莫雷拉的任期。 阿圖爾·貝爾納德斯 1922.11.15-1926.11.15 華盛頓·路易斯 1926.11.15-1930.10.24 在任期完成前夕被推翻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30.11.3-1945.10.29 巴西大獨裁者,1945年被推翻 若澤·利尼亞雷斯 1945.10.29-1946.1.31 巴西大法官,在瓦爾加斯被推翻後繼任。 1945年,瓦加斯被政變推翻,但是他此後曾一度再次當選,而且他的影響力維持到第二共和國結束。這一時期巴西政局不穩。1954年,瓦加斯在政治危機中自殺身亡,此後便是一系列任期很短的總統執政。1961年,右翼的誇德羅斯上台,但7個月後辭職,當時總統和副總統時分別投票的,副總統則是誇德羅斯的政敵,左翼政治家古拉特,政治危機最終解決,古拉特當選總統,但職權較以前的總統減少。1963年,公民投票決定恢復總統制,1964年,古拉特被政變推翻。這一歷史時期的巴西總統有: 加斯帕爾·杜特拉 1946.1.31-1951.1.31 巴西社會民主黨人 熱圖利奧·瓦加斯 1951.1.31-1954.8.24 屬於巴西工黨,1951年再次當選,任內自殺身亡 卡菲·菲略 1954.8.24-1955.11.9 瓦爾加斯的副總統,軍隊阻止其行使職權。 內雷烏·拉莫斯 1955.11.11-1956.1.31 參議院議長,代總統,社會民主黨人 茹塞利諾·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 1956.1.31-1961.1.31 社會民主黨人,任內將首都遷往巴西利亞 雅尼奧·誇德羅斯 1961.1.31-1961.8.25 巴西天主教民主黨人,在任內辭職。 若奧·古拉特 1961.9.7-1964.4.1 誇德羅斯的副總統。在任內被政變推翻 1964-1985年,是巴西的軍事獨裁時期,這一時期巴西的總統有: 卡斯特洛·布蘭科 1964.4.15-1967.3.15 軍事獨裁者 科斯塔·席爾瓦 1967.3.15-1969.8.21 軍事獨裁者,後因中風,失去履行職權的能力,權力被軍人執政委員會取代。 埃米利奧·梅迪西 1969.10.30-1974.3.15 軍事獨裁者 埃爾內斯托·蓋澤爾 1974.3.15-1979.3.15 軍事獨裁者 若奧·菲格雷多 1979.3.15-1985.3.15 軍事獨裁者 在80年代,軍隊政府開始了漸進的民主化進程,1988年,新憲法獲得通過,1989年,根據憲法展開的總統選舉進行,巴西回歸民主化社會。1985年後的巴西總統有: 若澤·薩爾內 1985.3.15-1990.3.15 費爾南多·科洛爾 1990.3.15-1992.10.2 幾十年以來第一位民選總統,1992年遭彈劾,被迫辭職。 伊塔馬爾·弗蘭科 1992.10.2-1995.1.1 科洛爾的副總統,在科洛爾辭職後繼任。 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1995.1.1-2003.1.1 巴西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2003.1.1至今 巴西現任總統

⑥ 巴西前總統盧拉生平

盧拉生於巴西欠發達的伯南布哥州的一個小村莊,在聖保羅州(São Paulo)港口城市桑托斯(Santos)長大,由於在桑托斯容易找到就業機會,只受過小學教育的盧拉從孩提時候就開始了工作,比如擦鞋、做工等。
21歲的時候,正在工廠工作的盧拉由於一次意外割斷了一個手指;大約在這個時候,盧拉開始投身工人運動,這時期的工會受到右翼專制政府的壓制。1970年代,盧拉協助組織多次的工會運動包括幾次的大的罷工,曾被逮捕拘禁一個月但由於抗議示威活動很快被釋放。從工會積極分子開始,盧拉漸成為個人運動領袖並轉入政壇。1975年和1978年兩次當選聖保羅州工會主席,曾領導反對軍政府獨裁的工人運動;1980年2月10日,盧拉與一些工會領袖、學者和知識分子建立「勞工黨」(PT), 1983年參與組建「勞工統一中心」(CUT),1986年當選全國立憲議會聯邦眾議員,1990—1995年任勞工黨主席。
盧拉曾於1989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參加總統競選;2002年第四次總統選舉——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並於2003年1月1日宣誓就職;盧拉也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通過選舉取得政權的左派總統。2007年1月1日連任,任期至2010年12月31日。
1966年,在巴西共產黨員哥哥的帶領下,盧拉開始積極參加工會運動。
1975和1978年,盧拉兩次當選為擁有10萬工人的ABC地區冶金工人工會主席。
1980年2月,盧拉與一些工會領袖、學者和知識分子創建了勞工黨,後當選黨主席,並使該黨很快發展成為巴西最大的反對黨。
1983年,盧拉參與組建「勞工統一中心」。他領導的工會運動為加快軍人獨裁在1985年下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6年盧拉高票當選全國立憲議會聯邦眾議員。
盧拉曾於1989、1994、1998年三次競選總統。
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
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
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⑦ 史上執政最久的政府

倭神武天皇元年(61年,舊說前660年),神武天皇神倭伊波毘古即位。此後,天皇有「萬世一系」之稱,從未間斷。日本國平成元年(1989年),明仁即位。他是第一百二十五任天皇。

⑧ 巴西政治體制是什麼

巴西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政體。

巴西帝國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議會:兩院制議會,分上院(貴族院)和下院(眾議院)。

2、政府:又稱內閣或政府委員會。由國務大臣(政府首腦)及37名部長構成,首任國務大臣為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3、國家元首:國家元首為皇帝(Imperador),主要有兩位:佩德羅一世和佩德羅二世。

4、司法機構:貴族院為司法機構,一般來說由貴族院組織王座法庭,由皇帝和大法官同時行使司法權。

5、樞密院:為咨詢和決策機構,由25名皇帝的親信組成。

6、督政府:為軍事機構,由首相提名的軍官組成。

7、攝政委員會:1831—1840年代行政府職能的機構,後失去了其職能。

8、政黨:主要由聯邦黨和保守黨,兩黨執政制。

(8)巴西右翼政府執政多少年擴展閱讀

巴西自8000年前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自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發現巴西後才開始的。

巴西被葡萄牙發現後,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巴西獨立,成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巴西爆發了軍事政變,巴西帝國被推翻,巴西由君主立憲政體轉為共和政體至今。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並後,荷蘭人一度佔領巴西為己有(1624-1654年),但因為優秀的荷蘭總督約翰·毛里茨於1644年去職,葡萄牙就在1654年首次英荷戰爭後,重新奪取巴西。

1693年巴西發現大金礦,成為世界黃金的主要出產地,因此讓葡萄牙國王極度富裕,建立王權強大的絕對君主制。

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攜王室貴族和政府遷往巴西,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巴西右翼政府執政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6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2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7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0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3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