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世界確診人數超了千萬,感染人數居前的有哪些國家
在全球新冠確診總人數破千萬之後,疫情規模毋庸置疑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雖然經過幾個月時間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國內新冠疫情基本得到全面控制了,還是海外疫情形勢依舊是相當嚴峻的。那麼,全世界最新疫情排名一覽表是怎樣的?
B. 巴西累計確診病例超266萬,為何數據再次狂飆
巴西在多個疫情受災國家中,算是疫情爆發比較晚的國家,按理說有了那麼多前車之鑒,巴西在疫情防控上面應該更加謹慎和全面才對,可是正是由於巴西有一個好總統,他在面對疫情時多次採取漠視的態度,並且即使是現在疫情這么嚴重了,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仍然是就淡化疫情風險,所以這次巴西疫情這么嚴重,和政府的錯誤措施有脫不開的關系。
而巴西疫情再次飆升和他們的防控存在漏洞,以及巴西總統的漠視態度,有脫不開的關系,其實就是巴西錯過了最佳的防禦期,以及其檢測能力太弱了,這4個原因都是使巴西疫情如此嚴重的因素,因為只有擴大核酸檢測才能盡量的去查找那些漏網之魚,盡量的把可能患有病毒的人群一網打盡,而由於檢測能力太弱,就使得總有一部分人在外面持續的傳播病毒,而錯過了最佳防疫期會給社會和政府造成巨大的一戶壓力。其次就是政府的錯誤政策了,作為一國總統最終疫情的防護措施,總是要有總統拍磚定案的,但是由於總統自己對於疫情就是漠視的態度,就跟美國特朗普一樣,所以導致了疫情才會這么嚴重。
C. 目前,巴西的新冠肺炎病情嚴重嗎
酷魚查閱相關資料,截止到2020年12月29日下午兩點,巴西新冠肺炎累計確診7504833例,現有確診600506例,而且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19萬人,單日新增20548 ,與我國相比之下,巴西的新冠疫情還是很嚴重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至今,富裕國家在預計明年生產的120億劑疫苗中,保留了約90億劑。對於那些疫情未受控,疫苗無影蹤的國家來說,中國可能是唯一希望。當前的新冠疫苗主要由西方國家開發,而在明年預計生產的120億劑中,富國已經瓜分了90億劑。為實現疫苗分配公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疫苗計劃也無法實現其承諾,即交付給中低收入國家20億劑疫苗。所以現在疫苗屬於緊缺階段,巴西人民在等待著我們的製造!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有六款候選疫苗進入了最後試驗階段,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大規模生產疫苗的國家之一。中國預計明年能夠生產10億劑新冠疫苗,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希望。
D. 病床告罄!巴西民眾排隊領購氧氣,當地的疫情情況如何
截止到2021年1月19日11點12分,巴西累計確診病例8488099例,死亡病例209847例,死亡病例數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1月16日,巴西單日新增新冠病毒確診病例61567例。
根據1月17日消息,巴西瑪瑙斯由於新冠疫情持續惡化,醫院庫存及床位告罄,全市上下求購氧氣,街頭每天都有人排隊,大量民眾手持氧氣瓶當街排隊購買氧氣,甚至68美元一瓶,仍然供不應求。一些病人家屬還在社交媒體上發視頻求購氧氣,這些視頻經過大量轉發引起全國關注,許多州和城市的官員表示要提供援助。醫療專家表示,缺乏物資和醫療援助,可能會造成很多人死亡。目前,氧氣管等各種醫療物資正通過空運、海運等方式運往瑪瑙斯。
巴西東南部聖埃斯皮里圖州,經過衛生部門1月12日公布的研究結果證實,早在世界第1例新冠肺炎病例被確診之前,於2019年12月中旬,在該州就已經出現新冠肺炎感染者。
或許巴西已經認識到疫情給自己帶來的嚴重問題,1月7日,巴西醫療機構坦坦研究所宣布,已經與巴西衛生部簽訂合約,采購1億只中國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
E. 超級細菌的問題
超級病菌是一種耐葯性細菌 這種超級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濃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葯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後死亡。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葯可用。2010年,英國媒體爆出:南亞發現新型超級病菌NDM-1,抗葯性極強可全球蔓延。
不怕所有抗生素 一種超強的酶 已有致死病例 非傳染病 並非無葯可醫相關新聞
英政府發警告 超級病菌與臨床手術整形 國內專家意見產生的主要原因傳播方式日本方面中國防範措施研究行動蔓延形式
比利時 英國 澳大利亞 法國 台灣相關解讀
危害多大 如何應對 誰是禍首相關信息
印度抗議:憑啥叫「新德里」 超級病菌怎樣煉成感染病例展開 編輯本段超級病菌的產生
[1]由病菌引發的疾病曾經不再是人[2]類的致命威脅,每一種傳染病用抗生素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這是抗生素被濫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於葯物的濫用,使病菌迅速適應了抗生素的環境,各種超級病菌相繼誕生。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黴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現在幾百萬單位的青黴素也沒有效果。由於耐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無法控制,最終導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而這一數字到了本世紀初上升到2000萬。死於敗血症的人數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於超級病菌帶來的用葯困難。 人們致力尋求一種戰勝超級病菌的新葯物,但一直沒有奏效。不僅如此,隨著全世界對抗生素濫用逐漸達成共識,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懷疑的同時,也遭到了嚴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時,抗生素的研究和發展卻漸漸停滯下來。失去抗生素這個曾經有力的武器,人們開始從過去簡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尋找對抗疾病靈感。找到一種健康和自然的療法,用人類自身免疫來抵禦超級病菌的進攻,成為許多人對疾病的新共識。
編輯本段超級病菌的發現
病例發現
斯湯頓河高中(Staunton River School)的一面黑板上寫著「懷念阿斯頓」的字樣。阿斯頓是一名17歲的學生,他感染了一種被稱為「超級病菌」的MRSA細菌而死。MRSA傳染正在美國蔓延,它每年造成9萬人嚴重感染,因此致死的人數甚至超過艾滋病。 弗吉尼亞州貝德福德縣校區主管比利維斯決定關閉該縣的全部21所學校。2007年10月16日,斯湯頓河高中的學生把他帶到自己的學校,要他親眼看看這學校滋生了多少細菌。當地人心惶惶,許多人在工作中途溜回家,用消毒葯水噴塗牆壁,打掃房間以消滅細菌。同一天,美國發出了MRSA蔓延警示。密西西比、北卡羅來那、弗羅里達、加利福尼亞等五六個州已經同時發現了感染MRSA病菌的學生和運動員。 顯微鏡下的「超級病菌」NDM-1
波士頓大學的留學生張蕾在麻省的政府網站上看到了警示:這種病菌會通過皮膚和器物接觸感染。三年半前剛從北京到美國波士頓上學,張蕾對當年SARS造成的恐慌印象深刻。但這一次周圍的人很讓她意外。沒有人搶購超市裡的手套和殺菌水,連洗手液一天也賣不了幾瓶。橄欖球隊員照樣帶著傷口到處跑,照樣跟女孩子接吻,一切都很平靜。人們對張蕾提的問題感到奇怪。MRSA?那是專家們乾的工作。感染的人也多數在醫院裡面。鄰居老太悠閑地澆著花,隨口說道:「聽說染上MRSA的危險性比肥胖的危險性還要小得多。」 詹姆斯·沃勒考特卻不這樣認為。他大部份時間只能躺在沙發上,連跟孩子們玩都有困難。當他晚上躺在床上睡覺需要移動他的左腿時,他必須用手抬,有時就直接用右腿推。這一切始於兩年前,他因為膝蓋脫臼來醫院作手術,但MRSA卻通過術後留在膝蓋中的鈦釘侵入了他身體,壞死的肌肉幾乎讓他癱瘓。在美國,像沃勒考特這樣在住院時遭遇MRSA的每年有近10萬人。 MRSA是一種耐葯性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縮寫。 1961年,MRSA在英國被首次發現,它的致病機理與普通金黃葡萄球菌沒什麼兩樣,但危險的是,它對多數抗生素不起反應,感染體弱的人後會造成致命炎症。 在醫院里,「骯臟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現在金黃葡萄球菌是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們從外面帶來各種各樣的球菌,這些病菌附著在醫生和護士們的白大褂上,跟著四處巡視,有時掉在手術器械上,有時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醫院內感染MRSA的幾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萬倍。最令醫生們頭痛的是,由於MRSA對大多數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癒所需的時間會無限拉長,最終轉為肺炎而死。很幸運,至今這種多重耐葯性的超級病菌仍然只在醫院里傳播。「普通人只知道MRSA是醫院里的大麻煩,但他們不知道,所有接觸到MRSA的專業人士都很害怕,因為要對付它,我們根本沒有葯可以用。」美國疾控中心的一個職員說,「萬一它走出了醫院該怎麼辦?」 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監視著病菌世界的一舉一動。它是病菌世界的「影子內閣」,在各地布置了數不清的耳目。雖然CDC的特工們基本上不會戴酷酷的「黑超」,但007的把戲一樣不會少——探聽情報用的熒光基因測試劑、電泳儀和顯微鏡,「殺菌滅口」用的各類抗生素樣樣具備。龐大的間諜網布置在美國聯邦的各州各縣,監視著各個大學、社區、醫院和實驗室。病菌世界的新式武器一旦出爐,它的作戰計劃馬上就會被敬業的情報網路呈送到CDC高層的手上。 1976年7月,美國CDC一夜成名。一批在費城飯店聚會的退伍老兵突然陸續出現高燒、咳嗽、渾身乏力等類似肺炎的症狀。這種未知疾病造成34人死亡,並隨著老兵們的散會蔓延到全國。這事登上了媒體的頭版,各地人心惶惶,很快白宮和國會就坐不住了。總統親自下令,授權CDC全程負責,動員全聯邦的各級衛生機構來監控疫情發展。來自各地的各種情報和分析,如雪片般飛至疾病控制中心,那架勢真有點全民皆兵的味道。最終,這個「軍團病」的菌株被CDC成功分離出來,更有效的抗生素被用來對付這種疾病。這種抗生素就是著名的紅黴素。從那以後,紅黴素被一直當作治療細菌感染的強力武器。 然而,1992年春天,CDC收到情報:紅黴素遇到了強大的敵軍。在威斯康辛州的鄉下,一個名叫NAC-A的土著社區小型診所看病的患者中發現了有20人患了同樣的疾病:先是皮膚出現面皰和癤瘡,很快在咽部旁出現膿瘍,流出膿液的肌肉迅速壞死,接著出現肺炎症狀,生命垂危。疫情很快蔓延到周邊的24個社區,零星的病例一直到1999年仍有發作。疾控中心的醫生們發現,用紅黴素治療對這種病菌無效。這一年,CDC對全國發出預警:一個可怕殺手終於成功越獄,潛伏到普通人群中了。 這是MRSA的孿生兄弟——社區獲得型MRSA(CA-MRSA)的傑作。它的來源至今仍是個謎,研究者發現CA-MRSA有與醫院里的MRSA不同的遺傳背景,它會感染短期與醫院沒有接觸的健康人群。與醫院里的MRSA不同,CA-MRSA不具備多重耐葯性,通常只對一兩種抗生素耐葯,並且多數可以用萬古黴素殺滅。1997年,在紐約發現了CA-MRSA的另一個變種,這種菌株帶有一種被稱為PVL基因編碼的強烈毒素。這是一種縮氨酸,由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這種縮氨酸會造成稱為中性粒細胞的免疫細胞爆炸,毀滅對抗感染的主要防禦力量,24小時之內迅速破壞肺臟使人死亡。類似的變種出現了17個。它們的出現意味著MRSA家族開始走出醫院,大開殺戒。監獄、體育館等地方成為CA-MRSA感染的新根據地,病菌迅速在英、美兩國蔓延,並有向世界性流行發展的趨勢。 巴西官方20日宣布,在全國16所公私立醫療院所中發現了新的超級細菌——抗葯性細菌「碳青黴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簡稱KPC。雖然與今年以來來勢洶洶的超級細菌、發源於印度的「NDM-1」名字不同,但同樣耐葯性極強,也是一種「百葯不侵」的超級耐葯菌。 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 這種細菌目前已在巴西奪走至少15條人命,確診病例共有135起,當局正加緊研究對策,預防事態擴大。 巴西衛生部指出,連被視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對抗葯性細菌「碳青黴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不起作用,過去幾個星期以來感染人數激增。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這張王牌失效,意味著肺炎克雷伯氏菌中的一部分也升級為「超級細菌」,跟最近熱炒的「NDM-1」威力相當,對所有的抗生素所向披靡。 巴西衛生部說,剛動過手術或免疫力低的病人都是感染這種細菌的高危人群。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也已有20多個州的醫院發現這些細菌,嚴重病患尤其容易受到感染。美國保健流行病學家協會會長費希曼說,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也在對付這種細菌。
基因突變
普通細菌基因突變而成 據報道,今年在中國杭州,研究超級細菌的專家在重症監護室的病人身上也發現了這種新的「超級細菌」。 事實上,所有的「超級細菌」都是由普通細菌變異而成的。也正是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基因突變,從而產生了「超級細菌」。除了吃葯打針,我們吃的雞鴨魚肉之中也有許多抗生素。因為它們生長過程中被餵了抗生素,侵襲它們的細菌可能變異。等到變異病菌再侵襲人類時,人類就無法抵禦了。結果是,研究出來的新葯越來越短命。當然,大部分的肺炎克雷伯氏菌還沒變異,大多數抗生素對它依然有效。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 其實,人身上平時就依附著大量細菌。但只要身體健康,抵抗力強,這些細菌就毫無興風作浪的可能。 要阻止超級細菌肆虐,最主要的戰場是在醫院,因為那裡集中著抵抗力最弱的人群。針對此次超級細菌事件,巴西政府就呼籲民眾,只要出入醫療場所,一定要記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個人衛生防護,以免細菌持續擴散。 專家呼籲,預防更多的細菌突變成超級細菌,關鍵是整個社會要在各個環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對付超級細菌的最好武器。
編輯本段超級病菌在中國
檢測結果
[4]中國疾控中心和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室,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檢測時,檢出三株NDM1基因陽性細菌,也就是俗稱的超級細菌。其中,兩株細菌是由寧夏自治區疾控中心送檢,菌株分離自該區某醫院的兩名新生兒糞便標本;另一株由福建省某醫院送檢,菌株分離自該院一名住院老年患者的標本。 中國MRSA感染的比率也在上升,20世紀70年代,在上海醫院檢測到的MRSA感染只佔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994~1996年上升到50%~77.9%,2001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80%~90%。盡管致命性的CA-MRSA變種並未在國內出現,但出現的MRSA病例已對青黴素類、紅黴素、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多重耐葯。 2010年10月26日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剛剛通報三起感染超級耐葯致病細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 憑著「對抗生素免疫」這件刀槍不入的盔甲,MRSA迅速超過乙肝和艾滋病,躍居世界三大最難解決感染性疾患的首位。到底是什麼導致這種超級病菌對抗生素免疫呢?
四大特徵
解析一:目前未發現絕對有效葯物 肖永紅說,雖然國家衛生部此前發布了關於NMD1的感染診療指南,但詳細研讀這份指南可以發現,關於臨床使用何種抗生素,指南中的說法是「可能有效」,而不是絕對有效,同時強調兩種以上的葯物聯合使用。 「我們只能根據臨床判斷來選擇一些相對可能有效的葯物,這給正確用葯帶來了極大的難度。」肖永紅說,有的人猜想是不是有一種能迅速應對NMD1的超級抗生素,但目前肯定沒有。 他同時表示,目前國家疾控中心通報檢出的3例NMD1病例中,兩名幼兒是因為腹瀉送檢的糞便標本,檢出攜帶NMD1的是屎腸球菌,不是印度檢出的大腸桿菌,從臨床的意義上來講,這沒有大腸桿菌攜帶的意義大。 解析二:必須認識到抗生素具兩面性 對於為何會產生所謂的超級細菌,肖永紅和其他專家的說法一致: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不斷積累耐葯性。他說,大眾必須認識到抗生素具有兩面性,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對於爆出NMD1可能是惠氏公司為了推銷自己的葯品誇大其辭的坊間傳言,肖永紅表示可能行極小。他說,關於耐葯性的研究不是今年突然冒出來的,國際醫學界一直在關注,此外,有關NMD1的特徵的描述,今年8月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論文是極其嚴謹的。 解析三:絕不會像流感大規模感染 既然沒有絕對有效的葯物,NMD1會不會大規模傳染? 對於這個問題,肖永紅說絕對不會。他分析說,NMD1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它以其他細菌為載體,強化的是這些細菌的耐葯性。比如說攜帶NMD1的大腸桿菌,表現出超級耐葯性的是大腸桿菌,它的傳播也要藉助大腸桿菌的傳播完成。 「目前,它只在醫院住院患者和抵抗力特別低下者等特定人群身上出現,不會像流感病毒那樣會大規模傳播,所以出現類似流感大爆發的可能性是零。」肖永紅說。 解析四:極擔心載體變成高致病性細菌 既然不會發生大規模感染,為何各國又對NMD1如臨大敵呢? 對此肖永紅解釋,NMD1對公共衛生的壓力極大。「首先,對於感染病例,我們要找到合適有效的診療方法。如果這些病例出現高死亡率,對公共衛生體制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他說,更重要的一點是,相關應對葯物的研發壓力極大,「目前發現NMD1的載體是大腸桿菌等致病性相對較小的細菌,如果載體變成了致病性較強的病菌,比如說霍亂、傷寒,那危害性就大了,這是公共衛生體系最擔心的問題。」
1920年,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 1960年,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鏈球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種。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同時出現。 1990年,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耐鏈黴素的「食肉鏈球菌」被發現。 2000年,出現綠膿桿菌,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葯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葯性高達52%-100%。 2010年,研究者發現攜有一個特殊基因的數種細菌具有超級抗葯性,可使細菌獲得超級抗葯性的基因名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規模爆發KPC超級病菌導致多名感染者喪生。
編輯本段抗生素的歷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認識到微生物產品有可能成為治療葯物,他們發表了實驗觀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桿菌的生長。 抗生素
1928弗萊明爵士發現了能殺死致命的細菌的青黴菌。青黴素治癒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當時沒有任何明顯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臨床應用開創了現代抗微生物化療的新紀元。 1944年在新澤西大學分離出來第二種抗生素鏈黴素,它有效治癒了另一種可怕的傳染病:結核。 1947年出現氯黴素,它主要針對痢疾、炭疽病菌,治療輕度感染。 1948年四環素出現,這是最早的「廣譜」抗生素。在當時看來,它能夠在還未確診的情況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環素基本上只被用於家畜飼養。 1956年禮來公司發明了萬古黴素,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後武器。因為它對G+細菌細胞壁、細胞膜和RNA有三重殺菌機制,不易誘導細菌對其產生耐葯。 1980年代喹諾酮類葯物出現。和其他抗菌葯不同,它們破壞細菌染色體,不受基因交換耐葯性的影響。 1992年,這類葯物中的一個變體因為造成肝腎功能紊亂被美國取締,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有使用。
編輯本段罪魁禍首
巴西感染病例激增,已致15人死亡 上世紀40年代,青黴素開始被廣泛為抗生素,此後,細菌就開始對抗生素產生抗葯性,這也迫使醫學研究者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濫用和誤用,也導致了許多葯物無法治療的「超級感染」,如抗葯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 醫學研究者指出,在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抗生素通常不需要處方就可以輕易買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普通民眾濫用、誤用抗生素。而當地的醫生在治療病人時就不得不使用葯效更強的抗生素,這再度導致了病菌產生更強的抗葯性。
編輯本段應對方法
已有致死病例
研究者發現,2009年英國就已經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大衛·利弗莫爾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與曾前往印度等南亞國家旅行或接受當地治療的人有關。 而研究者在英國研究的37個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過去1年中前往過印度或巴基斯坦,他們中至少有14人曾在這兩個國家接受過治療,包括腎臟移植手術、骨髓移植手術、透析、生產、燒傷治療或整容手術等。不過,英國也有10例感染出現在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海外治療的病人身上。 目前的研究發現,攜帶NDM-1的大腸桿菌感染,會導致許多病人出現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一部分感染者病情較為緩和,但也有一些人較為嚴重。在已發現的NDM-1細菌感染病例中,至少有一例已經對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葯性。 衛生部研討「超級細菌」專家:中國尚未發現感染病例 昨日(18日),一場有關「超級細菌」的研討會在衛生部舉行。一名與會專家對本報表示,「超級細菌」是一種感染,並不是傳染病,公眾無需恐慌。中國內地目前也未發現「超級細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討會由官員和20多名專家參加,對「超級細菌」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經過簡單修改後,將正式上報衛生部。
非傳染病
8月11日某醫學刊登的一篇論文稱,研究者已經發現一種「超級細菌」,它幾乎可以抵禦所有抗生素。目前,這種「超級細菌」已經從南亞傳入英國,並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經歷了非典和甲流後,多地報道稱公眾開始擔心,是否又出現了一種暫時無葯可治的傳染病? 對此,昨日,剛參加完研討會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說,「『超級細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樣,不是傳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說,感染和傳染病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比如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可能會被感染,但並不會在常人間傳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還擔任衛生部甲流臨床專家組副組長,非典、人禽流感臨床專家工作組成員。他表示,目前,中國內地並未發現「超級細菌」感染病例。對於內地何時會出現「超級細菌」,他並未正面回答,只是強調「超級細菌」並非傳染病,而是一種感染,公眾無需恐慌。
並非無葯可醫
昨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向本報證實,在中國,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級細菌」,但已治癒。 人民網報道顯示,香港衛生署近日宣布,英美等國近期相繼發現的新型「超級細菌」NDM-1,早於2009年10月已經被發現存在於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樣本中。 據媒體報道,香港病例早已治癒出院。瑞典的兩例感染者經過綜合治療,也已經治癒出院,感染「超級細菌」並非無葯可醫。 徐小元還認為,「超級細菌」這一名字並不準確,而且容易被人誤解,稱為「多重耐葯菌」或者「多重腸桿菌屬的耐葯菌」更為准確。 對於「超級細菌」的產生,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是抗生素的濫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濫用,醫生有責任,但是,有的時候也是病人自己願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眾,抗生素葯應該規范使用,而不能濫用。」
編輯本段相關新聞
英政府發警告
類似的NDM-1感染也出現在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盡管目前在英國只發現了約50例病例,但科學家們擔心它還會繼續蔓延。沃爾什說,現在還無法確定NDM-1在英國到底蔓延到什麼程度。英國衛生部已就此發出警告。 「由於頻繁的國際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亞國家醫療旅遊業的興起,NDM-1現在有機會迅速傳播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沃爾什警告說。[6] 英國已出現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後死亡 [7] 我國檢出3例超級細菌病例 其中1人因肺癌死亡 中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之聲剛剛收到的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剛剛通報三起感染超級耐葯致病細菌病例。詳細情況,馬上聯系中央台記者實習孟喆。 主播:請介紹一下通報的詳細情況。 記者:國際上報道發現攜帶攜帶DNM-1耐葯基因細菌後,衛生部立即組織有關疾病預防控制和臨床機構,開展了該耐葯菌的調查和檢測。 近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實驗室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DNM-1耐葯基因檢測。共檢出三株DNM-1基因陽性細菌。其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出的2株細菌為屎腸球菌,由寧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送檢,菌株分離自該區某醫院的兩名新生兒糞便標本;另一株由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室檢出,為鮑曼不動桿菌,由福建省某醫院送檢,菌株分離自該醫院的一名住院老年患者標本。 寧夏兩個病例分別為3月8日與3月11日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某縣級醫院出生的嬰兒,均為低體重兒。兩名患兒均於出生後2-3日出現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症狀,其中一名患兒還伴有缺氧表現,隨即由產科病房轉入兒科病房治療,分別在住院治療9天和14天後痊癒出院。經隨訪,目前兩患兒健康狀況良好。 福建省攜帶DNM-1耐葯基因鮑曼不動桿菌患者,是一位83歲的老人。該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為肺癌晚期,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在該患者病程發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確 中新網2010年8月13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最近在英國造成至少五宗死亡個案、入侵北美的超級病菌NDM-1,因對大部分抗生素產生抗葯性,感染後恐無葯可治。香港衛生署十二日晚發布消息指,早於去年十月,香港已有首宗感染NDM-1個案,一名六十六歲印度裔男子,去年在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求診時,其尿液樣本發現帶含有NDM-1大腸桿菌。署方指,非常重視英國有關報告,會與世衛、英美衛生當局跟進了解,以及與醫院實驗室聯系,制定加強對NDM-1監測的安排。 濫用抗生素催生超級病菌
西方醫學專家最近在《刺針》發表含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簡稱NDM-1)細菌,出現多重抗葯性,幾乎對所有抗生素產生抗葯性。英國已出現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後死亡;美國至少三宗病例;加拿大則於今年二月錄得一宗病例。這些病人多曾往印度接受手術治療或整容手術,而印度本土也錄得逾百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均見感染病例。 香港首宗個案為六十六歲印度裔男子,據悉曾外游,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的化驗結果顯示,其尿液樣本帶有含有NDM-1的大腸桿菌,但該細菌株對常用的治療尿道感染的口服抗生素產生敏感,病人已痊癒。衛生防護中心指,NDM-1是一種酶,可以使某組別的抗生素失去功效,如碳氫霉烯類和滭內醯胺抗生素,從而令含有這種酶的細菌變成廣泛抗葯性。對於該名老翁是否曾到南亞進行手術或旅遊,衛生署昨晚則無補充其它臨床數據。 中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日本帝京大學醫院公布了新的統計結果,感染者從最初的46人增至53人,其中4人已經死亡。院方承認「死亡可能系感染細菌所致」。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政府6日發表緊急消息說,造成帝京大學附屬醫院9名病人死亡的超級細菌的來源已經查明,是一位日本男性從印度帶入日本的。 據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消息說,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已經從死亡的病人身上查到了這一個細菌。這個超級細菌是帶有「NDM-1」遺傳因子的細菌,2年前出現在印度,後傳入歐美。在日本這還是第一次發現。 消息說,日本是從一位男性身上第一次檢測到這一病菌的。這名50幾歲的中年男子於去年5月從印度出差回來,然後發病入住帝京大學附屬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痊癒出院。但是,醫院保留了從他身上檢測出來的這一病菌。 去年8月,該院出現第一例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1日,感染人數升至46人,其中已有27人死亡,在死者中,有9人的死因確定與感染有關。目前還有9名感染者在特殊病房接受治療。感染者中超過70%的人是60歲以上老人。 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稱,目前還沒有特效葯可以戰勝這一超級細菌。
超級病菌與臨床手術整形
近日,南亞的"超級病菌"開始襲卷全球,已導致多人感染死亡。它最早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後來許多英美等國的遊客前往這些南亞國家,接受價格低廉的手術整形,熱衷於通過臨床開刀手術來整形,加劇了"超級病菌"傳播速度。 英國健康保護署報告指出,到目前為止,這種病菌是通過醫院手術的病人傳染的,缺乏安全和衛生的低廉手術,以及過多愛美人士選擇通過臨床手術實現整形,造成容易感染了這種幾乎抵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病菌」。而且現在還沒何萬無一失的方法殺死它們。目前只有兩種葯物對這種「超級病菌」有效,其中一種是有50年歷史的老葯,但對腎臟損害嚴重。而且一旦病菌繼續擴散,這兩種葯物的葯效將被迅速削弱。
國內專家意見 哎慢慢找
F. 巴西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逾5萬例,為何疫情很難控制呢
巴西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逾5萬例,累計確診超過372萬例,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重,就連總統的一名家人也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巴西也是疫情感染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很多群眾雖然被確診新冠患者,但是由於家庭貧窮,也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現在國外的疫情一片慘淡,日本和韓國的疫情卷土重來,被迫強制停止人們的聚集活動,圖書館舞廳等場所被關閉。
巴西市民不重視個人疫情的防護,很多巴西市民依然去參加教會組織的各種活動,甚至一起聚眾遊行,出門也不佩戴口罩,完全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這就導致了疫情能肆無忌憚的蔓延和傳播,政府應該出台相應措施,加強對疫情的宣傳,讓民眾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只要政府和市民一起努力,疫情自然會被有效的清除。
G. 巴西確診病例累計超353萬例,在國際上屬於什麼水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在一些國家的疫情增長逐漸放緩之時,一些國家的疫情正在加速蔓延。 關於巴西的疫情統計,已經完全超出了國人的想像范圍,巴西累計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巴西的情況不甚樂觀,其實關於巴西疫情比美國還要嚴重這一點早有端倪,在這之前就曾引發過外界熱議。
最後,巴西國內的應對始終令人擔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對疫情的處理方式飽受詬病,他公開反對居家隔離令,稱這一措施對經濟的危害比病毒本身更危險。 巴西疫情失控的風險較大,對經濟究竟產生多大影響,很難評估,所以我個人的預期更加悲觀。 疫情出現之後,美國和巴西兩國不重視疫情,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應對,發展成為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兩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歡迎大家討論評價!
H. 巴西累計確診病例超266萬,怎樣才能避免再次上升
想要避免巴西的確診率再次上升,說白了既要政府大刀闊斧的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同時也要人民進行配合,兩者互利互惠才能夠共同達成目的,期間醫護人員也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對那些確診患者進行救助,同時要提醒那些治癒患者,之後在生活上應該怎麼辦?
把總統這個問題解決了,然後就是巴西政府應該立馬選舉新的總統進行科學的防疫,這名總統要足夠的重視疫情,並且能夠配合醫療衛生部門,安全組織進行科學的防疫,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加大檢測力度,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以此來逐漸減輕疫情的狀況,同時千萬不要再擔心什麼經濟資金了,此時人民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早日解決了疫情,才能讓經濟實現真正的復甦。
I. 巴西茹馬族最後一名男性患新冠死亡
是的,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19日報道,巴西86歲土著老人阿魯卡·茹馬2月17日因新冠並發症在亞馬孫河濱城市波多韋柳的醫院中去世,這里距離他生活的村落還需坐車120公里,再乘船兩小時。
報道稱,阿魯卡是當天全巴西死於新冠的1150名病例之一,他的去世令其家人悲痛。他是茹馬族最後一名男性,是該土著民族的活歷史,也是一場民族滅絕大屠殺中的倖存者。阿魯卡的三個女兒成為茹馬族最後的人口,該民族在18世紀約有1.2萬至1.5萬人口。
報道指出,阿魯卡的染病說明,新冠疫情已經影響到居住在巴西村落里的土著居民,巴西是全球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三個數字概括了這場國家悲劇:迄今已有24.2萬人因此而死亡,近千萬人感染,失業率高達14%。
在居住在鄉村的土著居民(居住在廣闊土地上的一小群特別脆弱的少數民族)中,已有567人因新冠而死亡。茹馬族人的生活也讓人們看到了巴西土著社區在葡萄牙殖民之後被摧毀的歷史,這些土著對於保護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森林亞馬孫雨林至關重要,因此對遏制氣候變化也發揮關鍵作用。
(9)巴西一年感染多少人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2月21日全球疫情數據: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止2月21日,全球新冠累計感染110,749,023人。其中美國累計感染27,702,074人,2月21日新增73,240人。印度累計感染10,991,651人。2月21日巴西新增感染51,050人,法國新增感染21,944人。
2月1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上發表文章稱,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依舊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新冠肺炎或將成為全球或局部地區長期流行的傳染性疾病。
J. 巴西疫情太慘,首都進入災難狀態是真的嗎
根據目前巴西衛生部門的最新情報,6月21日-6月28日時,巴西首都的聯邦區域確診新冠病毒病例增長三分之一以上,死亡人員上升數百人;而禮拜一的首都icu的床位佔用率,已經幾乎達到負荷。近期有了最新的相關法令,巴西首都聯邦區能向聯邦政府獲得不菲的資源,其中包括社會福利金、保險理賠金和聯邦貸款延期付款這幾項。這道最新法令是在巴西首都聯邦區的確診人數大量劇增,連同首都范圍很多人舉行超大規模支持總統集會後才布的。最近巴西的新型病毒疫情,依然在加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