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巴西龜龜甲上起了一層白色的絮狀物是怎麼了
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又稱覆棉病或水棉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水霉病
英文名:Saprolegniasis
傳染病:是
傳播途徑:接觸
臨床表現: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
一般水霉病是由於龜有皮膚傷口,不及時上葯,感染了水黴菌,長出白菌絲。然後就是龜龜不願下水,整天呆在乾的地方,後來慢慢吃得就少了,到最後就不吃了。
如果是的話第一步.鹽水泡30分鍾,第二步.「聚維酮碘溶液」塗抹消毒全身(葯店有,很便宜);第三步.不泡,用孔雀石綠軟膏或「百多綁軟膏」塗抹患處,干養,黴菌怕乾燥,但注意每天讓龜入水1至2小時保濕、喝水、進食、排泄。
要注意的是:吃蝦會加重病情。
2. 巴西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什麼原因,怎麼治療
及時清理死皮:巴西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有可能是在蛻皮,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巴西龜,蛻皮的頻率會高一些。這種情況飼養者只需要及時清理掉蛻下來的死皮即可。高錳酸鉀消毒、阿奇黴素葯浴:還有可能是因為得了水霉病,主要是水質太差引起的。飼養者可以先換水,然後用高錳酸鉀殺菌消毒,再投喂青黴素之類的抗生素葯物治療。3. 小巴西龜腹部的龜殼上有白色絮狀物,怎麼回事
應該是龜換下的表皮,如果洗干凈後龜的皮膚沒有破損就沒事的。
龜在溫度低於25度就不吃食了,13度左右冬眠.
龜甲如小於8厘米體質太弱就不適於冬眠,可以買一不銹鋼加熱管將水溫加熱至25--28度,龜適應幾天就會吃食了,一般的賣觀賞魚的店鋪都有賣的,你可以向店主了解一下用法
4. 烏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怎麼了
烏龜看起來無精打采,而且身上有白色絮狀物,到底怎麼啦?
烏龜看起來無精打采,而且身上有白色絮狀物,到底怎麼啦,一般來說,烏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因為烏龜水質的不幹凈,從而感染了一些黴菌,用手無法弄下來,這就是水霉病,這是一種疾病是會影響烏龜的健康,所以這種情況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及時處理,將黴菌清理干凈的。
總結:烏龜看起來無精打采,而且身上有白色絮狀物,到底怎麼啦,一般來說,烏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因為烏龜水質的不幹凈,從而感染了一些黴菌,用手無法弄下來,這就是水霉病,這是一種疾病是會影響烏龜的健康,所以這種情況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及時處理,將黴菌清理干凈的,不然會越來越嚴重。
5. 巴西龜身上有白色絮狀物,照片上在爪子和殼的邊緣有。是生病了嗎
可能是生腐甲病了,這是腐甲病的初期症狀。
【基本症狀】
龜的背甲或腹甲最初出現白色斑點,慢慢形成紅色斑點,用力擠壓有血水滲出,並有腐臭氣味。嚴重的甲殼表面會潰爛成洞,腋窩和胯窩鼓脹。病龜停食少動,有縮頭現象。四眼斑水龜、側頸龜、蛇頸龜極易患此病。
防治:將患處盾片挑破,擠凈血水,去除病灶,用食鹽或高錳酸鉀結晶粉直接塗抹患處,每天一次,一周左右可痊癒,但龜甲上會有永久性疤痕。輕度腐甲,腐甲:重度腐甲的巴西龜,甲殼已經潰爛,重度腐甲的中華花龜,甲殼接縫處潰爛。
【防治方法】
可用3%雙氧水塗抹病灶部位數次,再用高錳酸鉀晶體粉末塗搽。也可用10%食鹽水浸泡30分鍾,然後用金黴素軟膏塗搽患處。龜在運輸、轉運、放養等過程中要輕放輕翻,避免重摔,防止損傷甲殼過深而發病。池底泥沙每2年更換1次;可以有效減少自然致病菌源。今年的冬眠期就不要讓他冬眠了,將水溫調到26度並且在食物中添加維生素C、胡蘿卜、鈣片。
6. 巴西龜 脖子上一層白色的絮狀物
很有可能是水霉病。病因:龜長期生活在水中或陰暗潮濕處,對水質不適,真菌侵染龜體皮膚引起
水霉病的症狀如下:水霉病多發生於龜的頭頸、四肢和尾部。菌絲為白色、柔軟、棉絮狀,初病時,病龜食慾減退、焦躁不安,到嚴重時龜的體質消瘦無力,不動不食,可造成死亡。中華花龜、巴西彩龜、納氏彩龜、錦龜易患此病
不知道你家龜的症狀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話,你可以參照以下方法治療:
對已生病的龜可配製低濃度的食鹽水浸泡,並用高錳酸鉀溶液對飼養容器浸泡消毒。同時,在投喂的飼料中,拌入適量的抗生素,提高龜的抵抗力,也可將龜飼養在1%的奇黴素溶液中一段時間,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龜的日常飼養管理中,應經常讓龜曬太陽,以抑制水黴菌滋生,達到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