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十大油料作物是什麼
其實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規定「世界十大油料作物」這樣一個說法。
如果以應用廣泛作為標準的話,那麼排名前十的作物是: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油菜子、油茶、油橄欖、油桐、椰子、油棕
如果以出油率作為參考的話,那麼從高到低是:芝麻、花生、油菜、油葵、大豆、胡麻、棉籽、杏仁、玉米胚芽、山茶籽
2. 各國的經濟作物是什麼
經濟作物美國M81E甜高粱
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
1.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三種類型
類型 代表性國家 農業國情特點 農業機械 農業技術 經營方式
地多人少型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國土面積廣大,農業勞動力不足 高度機械化,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發展,甚至採用飛機作業 大量採用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勞動力 農牧業並重,農場規模很大,農產品大量出口
地少人多型 日本 國土面積狹小,地形復雜,人口眾多 多使用小型、靈便的農業機械,機械化水平高 側重生物技術和水利化發展,精耕細作,單位面積投入勞力多,畝產高 以耕作業為主,畜牧業發展較快,農場規模小,大量進口農產品
地少人少型 英國、法國、丹麥、德國等 國土面積較小,耕地和農業勞動力都不足 機械化水平高,廣泛採用機械作業 重視生物技術,集約化較高,單產比較高 重視乳肉畜牧業發展,一般畜牧業產值大於耕作業,農場規模一般
2.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的四種類型
類型 代表性國家或地區 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
新墾區 阿根廷、巴西等國 開發歷史短,人少地多,發展速度快,機械化水平較高,農畜產品出口較多
傳統稻米產區 東亞和南亞產稻國 開發歷史久,人多地少,精耕細作,傳統經驗豐富,現代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勞動生產率較低,多為「勞動密集型」農業
熱帶企業化種植園區 中美、南美北部、東南亞、中非和西非等國
熱帶經濟作物產區 有規模較大的企業化種植園,採用一些先進工具和技術,產品商品率高,但受外國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原始農業區 非洲、南美、太平洋諸島的熱帶雨林和北極地區 人煙稀少,少數居民從事原始的狩獵活動,或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
3.三大糧食作物
小麥 稻米 玉米
特性 耐寒耐旱、適應性強 喜溫喜濕,高產作物 旱糧、高產作物
自然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較長
分布地區 主要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種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 東亞、南亞、東南亞 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美國的產量佔世界一半
4.糧食生產的不平衡。總量:亞洲產量最大,北美洲、歐洲次之。年產量大於一億噸的有: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人均量:北美洲、大洋洲最多。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年人均產量 1 500千克左右。世界商品糧產區: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溫帶草原區。世界糧食出口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
5.主要商品性農產品基地。
(1)三大糧食主產區:河南、河北、山東。
(2)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魯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漢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下游濱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兩類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油菜是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遷」趨向,如黃淮海平原、遼、黑及華南地區。
(4)兩類糖料作物:甘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主要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六省。甜菜生長期短,耐鹽鹼乾旱,喜溫涼,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四省區。
(5)三大出口農產品基地:太湖平原、閩南(泉州、漳州、廈門)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
3. 蓖麻籽有什麼用處除了榨油。
蓖麻油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於油漆、塗料、化妝、塑料、合成纖維、人造布革等。蓖麻油還是重要的醫葯用油,一般用於手術前清腸等等。其中有些品種可作食用,如四川的香油蓖麻油和芝麻蓖麻油。
蓖麻桿可以用作造紙原料。蓖麻籽餅粕是一種很好的肥料。很多國家用蓖麻餅粕作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用的肥料。蓖麻籽餅粕含有毒物質(含蓖麻毒蛋白、蓖麻鹼、變應原、血球凝集素等。以蓖料麻毒蛋白為例僅幾mg就可致人類死亡)。因此必須經過去毒處理方可作為飼料。
(3)巴西的油料作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產銷情況
我國栽培蓖麻的地區極為廣泛,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成片栽培。在南方則多為零星種植,廣東、廣西、江西等地有空隙荒地有多年生蓖麻。我國是世界上種植蓖麻生產蓖麻籽的主要國家之一,年產量在數萬噸。
蓖麻籽貿易主要市場集中在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等國家。世界上出口蓖麻油最多的國家是巴西,年出口量約為12萬~13萬噸。巴西本國生產蓖麻籽又進口蓖麻籽,進口蓖麻籽的目的是榨油再出口蓖麻油。印度也有蓖麻油出口。
年平均出口量4萬~5萬噸供應俄羅斯獨聯體國家。蓖麻籽出口國家有泰國、蘇丹、坦尚尼亞、烏干達、厄瓜多等。主要輸入國為日本、歐洲、美國。我國過去出口蓖麻籽、蓖麻油也較多。但隨著國內需求的增長。
4. 世界產量最高的油料作物
大豆:
隨著世界經濟及科技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及畜牧業、榨油業、加工業等的發展,以及許多國家對大豆的營養價值和綜合開發利用都取得了新突破,大豆以其營養價值高和廣泛的用途贏得了世人的公認,加之工業、醫葯等消費也增長較快,消費需求猛增。大豆生產快速發展,產量由1990年的1.08億t增加到2005年的2.10億t,增長了94.44%,種植面積由5718萬hm2增加到9139萬hm2,增長了59.83%,單產由1897kg/hm2提高到2293kg/hm2,提高了396kg/hm2。FAO的統計數據表明(表1),世界10大大豆主產國合計產量佔世界大豆產量的97.33%,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4國產量就佔了89.9%,生產很集中。美國大豆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9.53%,居世界第一。10個主產國中大豆單產最高的國家是巴西,達到2795kg/hm2。
5. 高分提問
蓖麻價格:
全國因為地域不同,價格也會有很大差異。
大概蓖麻籽收購價在5650-5750元/噸之間。 這是2010年2月的數據。
蓖麻的套種:
我幫您找了一下,蓖麻一般套種豆科類作物,有大豆、豆角之類,效益不錯,您可以網上搜一下「蓖麻套種」
蓖麻的種植前景:
世界蓖麻主要產區分布:印度、中國、巴西等國家,產量佔全世界蓖麻總產的90%以上,還有印尼、巴基斯坦、泰國、法國、奈及利亞等國家。全世界蓖麻種植面積約為1650萬畝,平均單產55公斤/畝左右。 國內蓖麻主要產區分布:內蒙古通遼地區、吉林省白城地區、山東、山西等地,佔全國蓖麻種植的80%。其他產區有遼寧、雲南、河南、河北、新疆、寧夏、青海等地。中國正常生產年份蓖麻種植面積約300萬畝. 蓖麻,屬大戟科,為世界性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主要種植蓖麻的國家和地區有安哥拉、肯亞、蘇丹、坦尚尼亞、巴西、厄瓜多、巴拉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泰國、前蘇聯、羅馬尼亞等國;主要分布地區有非洲、南美洲、亞洲、歐洲。世界蓖麻籽主產國為印度、中國、巴西、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俄羅斯等8國合計,1985~1986年為112.68萬噸,1987~1988年為86萬噸,1988~1989年為80.3萬噸,而1989~1990年世界蓖麻籽總產量為104.6萬噸。其中印度40萬噸、佔38.2%;中國27.5萬噸,佔26.3%;巴西17.5萬噸,佔16.7%;前蘇聯6.2萬噸,佔5.9%;烏拉圭4.5萬噸,佔4.3%;泰國2.4萬噸,佔2.3%;巴基斯坦1.3萬噸,佔1.3%;其他5.2萬噸,佔5%。印度、中國、巴西三國蓖麻籽合計佔世界總量的81.2%。1996—1998年,中國蓖麻籽產量曾位居世界之首,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以後由於印度蓖麻研究力度的加強、政府的重視以及示範推廣力度的加大,使印度一躍成為世界蓖麻生產的第一大國。目前世界上蓖麻籽生產國主要有印度、中國、巴西等國,產量約佔全世界產量的95%(其中印度72%,中國20%,巴西8%)。一些國家如法、美、俄、日、德、英、荷蘭等國家基本上不生產蓖麻籽,而是直接從印度、中國、巴基斯坦、泰國、印尼、巴西等國進口蓖麻籽和毛油,加工後產品投放市場,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產品返銷回上述原料生產國,賺取高額利潤。為發展本國經濟,有些國家絕對禁止出口蓖麻籽和毛油,只允許出口蓖麻油深加工產品,如泰國。2001年由於原料的短缺及非正常因素的干擾,中國已成為蓖麻籽和油產品的進口國。 目前,全世界蓖麻種植面積約為1650萬畝左右,平均單產55公斤/畝左右。世界蓖麻油的主要進口國是工業發達國家,如法國、美國、英國、西德、日本等國。世界蓖麻油主要市場集中於北美及歐洲,其中法國、美國、德國、英國、荷蘭五國占年耗量的61%。印度蓖麻油用於國內制皂約1.6~1.8萬噸,紡織工業用2~3千噸,化學工業用2~3千噸,用於潤滑油5~6千噸,其餘部分出口。日本國蓖麻油用量,塗料佔28.6%、硬化油為17.8%、皮脂油12.9%、表面活性劑12.3%、化妝品8.2%、樹脂5.7%、其他佔14.5%。日本每年需大量蓖麻籽,多從中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越南、衣索比亞、薩爾瓦多等國進口。美國生產塑料和樹脂耗用的蓖麻油為25.9%、塗料佔23.7%、脂肪酸(主要為12-羧基硬脂酸)佔12.7%、潤滑油佔6.3%、化妝品(主要為合成蠟)佔2.1%,其他如作油墨、表面活性劑共佔29.1%,其原料從外國進口。 現在,全世界每年需蓖麻油70萬噸,而可供能力只有30萬噸,缺口在一半以上。由於蓖麻資源本身的優勢和高新技術的利用,國內外生產對蓖麻原料的需求將呈上升趨勢。 從整個國際市場來看,中國的蓖麻籽有著廣闊的出口前景。 利用蓖麻油作原料合成的尼龍— 11 樹脂,是目前世界上最走俏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船舶、機床、建築、軍工、醫療等行業中,目前我國尼龍— ll 樹脂年需求量在 2000 噸,專家預測到 2010 年將達到 5000 噸。每生產 1 噸尼龍— 11 樹脂約需蓖麻油 3.5 — 4.5 噸, 5000 噸尼龍— 1l 樹脂摺合蓖麻油 2.3 萬噸左右,摺合蓖麻籽相當於通遼市全年的蓖麻籽產量。加上其他方面的需求,中國每年消費蓖麻油穩定在 9 萬噸,但國內生產量僅為 5 萬噸左右,市場缺口為 4 萬噸左右。這就為國內蓖麻油生產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空間,也為蓖麻種植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6. 農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是什麼
1926年瓦維洛夫提出全世界至少有西南亞洲(中亞細亞)、地中海區域、東南亞洲和熱帶美洲高原 4個作物起源中心的觀點。隨著考察地區范圍的擴大和對考察材料的進一步分析,又在1935年提出以下8個作物起源中心:
1、中國-東部亞洲;
2、印度-熱帶亞洲,包括馬來亞補充區;
3、中亞細亞;
4、西部亞洲;
5、地中海沿岸及鄰近區域;
6、衣索比亞;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8、南美洲,包括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和智利契洛埃島補充區。
他認為這 8個中心在古代由於山嶽、沙漠或海洋的阻隔,其農業都是獨立發展的,所用農具、耕畜、栽培方法各不相同,每個中心都有相當多的有價值作物和多樣性的變異,是作物育種家探尋新基因的寶庫。
(6)巴西的油料作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農作物種植
1、歐洲和東南亞
農作物栽培的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大多數最先進行作物栽培的地區是半乾旱氣候的江河流域。在歐亞大陸,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後犁地播種;而在中美洲,因為沒有牛馬等,他們的主要作物是玉米。
2、古希臘和羅馬
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希臘人就栽培糧食作物,主要是大麥,還種植橄欖樹、無花果和葡萄,飼養牲畜。希臘人發明了水車用來從低處向高處提水。
3、中世紀的歐洲
公元1000年到1300年期間,歐洲進入庄園時代,這種情況變得非常普遍,在英國、法國和德國更是如此。在庄園時代,農奴們生活在地主庄園附近的村子裡,為地主幹活。每個農奴耕種5-12公頃土地,重要種植小麥、大麥、豆類、燕麥和黑麥,還安排有休閑土地。這種制度在中國、日本和印度也有。
7. 世界三大經濟作物指什麼
世界三大經濟作物指熱帶經濟作物、亞熱帶經濟作物、溫帶經濟作物。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廣義的經濟作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果品等園藝作物。
經濟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強、經濟價值高、技術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點,對自然條件要求較嚴格,宜於集中進行專門化生產。
按其用途分為:
纖維作物(棉花、麻類、蠶桑)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橄欖)
糖料作物(甜菜、甘蔗)
飲料作物(茶葉、咖啡、可可)
嗜好作物(煙葉)
葯用作物(人參、靈芝。貝母等)
熱帶作物(橡膠、椰子、油棕、劍麻。蛋黃果等)。
按所處溫度帶分為:
分為熱帶經濟作物、亞熱帶經濟作物、溫帶經濟作物。
世界上一些主要經濟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類及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集中化與專門化程度均較高。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下,逐步擴大經濟作物面積,並根據「因地制宜,適當集中」的原則,調整作物布局,建設各種經濟作物的商品基地,促進了各類經濟作物全面發展。
8. 世界三大重要農作物是
小麥、水稻、穀子
一、小麥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代表種為普通小麥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谷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
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二、水稻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和稻稈可以作為牲畜飼料。中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屬於直接經濟作物,大米飯是中國東北居民與南方居民的主食。
三、穀子
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
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谷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後俗稱小米。粟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廣泛栽培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
(8)巴西的油料作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農作物的主要分類
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類、薯類、青稞、蠶豆、小麥為主要作物。
油料作物: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為主。
蔬菜作物:主要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菜瓜、蓮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萵筍、黃花、辣椒、黃瓜、西紅柿、香菜等。
果類:梨、青梅、蘋果、桃、杏、核桃、李子、櫻桃、草莓、沙果、紅棗等品種。
飼料作物:玉米、綠肥、紫雲英等。
葯用作物:人參、當歸、金銀花、薄荷、艾蒿等。
9. 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世界油料作物生產發展很快,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糧食作物的第二大作物類型。世界五大洲均有油料作物種植,主要分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收獲面積佔世界種植面積的77.1%,其次是非洲。美國、印度、中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是油料作物的主產國。大豆、油菜籽、花生和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2000年四種作物總收獲面積1.39億hm2,佔世界油料作物種植總面積的64.4%。
大豆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近50年來,世界大豆生產增長較快,目前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種植大豆,但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陸和亞洲,約佔世界大豆收獲面積的97.0%。2000年世界大豆收獲面積約7000萬hm2,總產1.56億t,分別是1949年1230萬hm2和0.28億t的5.7倍和5.6倍。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發展最迅速的國家。2000年美國大豆總產0.75億t,收獲面積2896萬hm2,佔世界的48.3%和41.3%,居世界第一位。巴西總產和收獲面積分別佔世界的第二位,其次是阿根廷和中國。
油菜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2000年亞洲收獲面積1357萬hm2,佔世界種植面積的54.5%,北美洲佔23.3%,歐洲佔16.8%。加拿大、印度、中國和法國是油菜主產國,加拿大油菜總產720萬t,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產量的20.1%,其次是印度為620萬t、中國為600萬t、法國為376萬t。收獲面積以中國最大,佔世界面積的25.9%,其次是印度、加拿大和法國。
花生集中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兩大洲收獲面積佔世界的94.3%。花生生產以中國和印度最多,2000年總產佔世界產量的57.9%;其次是奈及利亞、美國、阿根廷、塞內加爾等。
向日葵起源於北美洲,19世紀中葉開始在俄國作為油料作物大面積栽培,20世紀60年代以後世界向日葵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種植向日葵,以俄羅斯種植面積最大,其次是阿根廷、美國、中國、西班牙、土耳其、羅馬尼亞和法國。
10. 麻籽是什麼
麻籽,又稱:火麻籽
是D麻的果實,是一種油料作物
去殼後就是中葯的麻仁,有輕度瀉下作用。有些地方小販挑擔賣炒熟的麻籽,供人閑食,味如葵花籽。但不宜多食。麻籽,別名白麻籽、冬麻籽、火麻籽等,味甘、平,無毒,入葯能刺激腸黏膜, 使其蠕動加快、分泌增多, 有潤燥、滑腸、消渴等功效;麻籽還可榨油,其含油量一般為30%~35%。麻油很香很香,比一般的豆油還香,但不可多食用,在過去貧困的年代,還是有一些人食用,有人家用來點燈,所說的「麻油燈」就是這東西。麻油雖然香,但不可大量的食用,如果大量食用麻油會出現頭昏口乾等類似於「中毒」的現象,故麻油多用於工業用途。不過,如日常少量取食,不但不會中D,還有保健作用,因麻油富含亞油酸和亞麻油酸,有排D養顏、輸導血管等功效。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