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為什麼耕地面積卻不大!!
巴西地處熱帶地區,高溫多雨,平原面積雖大,但大部分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再加上亞馬遜河充沛的水量,到處是沼澤泥潭,發展農業收到很大局限。
② 巴西農業的發展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③ 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為什麼耕地面積卻不大!
因為巴西的亞馬遜平原雖然面積最大,但整個平原基本是森林且是熱帶雨林,不適合作為耕地.土地也較為貧瘠.
④ 與印象、巴西相比,中國的地形條件有哪些不利
印度和巴西的平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廣大,中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小,耕地面積少
⑤ 巴西的農業主要分布在哪裡
主要分布在東部(或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平坦(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濕潤,熱量充足等地方。
巴西以國土面積、可耕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優勢以及世界對農產品需求增長為依據,確定「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巴西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
2004年的農牧業產值180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農村勞動力177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37%;農產品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40%,農業被視為拉動巴西國民經濟的火車頭。
(5)巴西耕地面積為什麼少擴展閱讀:
農牧業 可耕地面積逾27億畝,已耕地7670萬公頃,牧場1.723億公頃,咖啡、蔗糖、柑橘、菜豆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第四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2017年糧食總產量2.377億噸,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農作物產量分別達1.14億噸、9784.3萬噸和1232.8萬噸。
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自給並大量出口。能源結構 使用可再生能源較多的國家,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所佔比例達41.2%,其中甘蔗制乙醇和水力發電分別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16.9%和11.3%。
乙醇、水電在可再生能源中佔比分別為41.1%和27.5%。有相對完善的核燃料循環工業。有鈾礦采冶、純化、鈾轉化、濃縮和核燃料元件生產能力。現有運行核電機組2台,在建機組1台。
依託農業優勢,巴西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綠色能源研發,從甘蔗、大豆、油棕櫚等作物中提煉燃料,成為世界綠色能源發展的典範。巴西不僅是世界生物燃料生產和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全國范圍內不供應純汽油的國家。巴西消費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於全球13%的平均水平。
⑥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6)巴西耕地面積為什麼少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⑦ 巴西和中國農業狀況對比表
(1)從表一看,巴西的糧食種植面積佔耕地的比重比中國低,對比中國和巴西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就可以判斷出,巴西的糧食單產並不高,潛力較大.
(2)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巴西1月和7月降水量的差異較大.巴西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和受信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3)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回答,有利突出促進文化交流,不利主要從社會影響考慮.
故答案為:
(1)後備耕地數量大(可開墾土地面積廣);單產較低,農業技術發展潛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區受赤道低壓帶控制;7月大部分地區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3)有利:促進文化交流(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不利: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給當地居民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⑧ 理論計算巴西的人口容量大於中國,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巴西自身面積巨大:國土總面積854.7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89%面積。
我國與巴西相比,農田光照時間相對少很多,單位面積產量低,降水不足,需要農機抽取地下水灌溉。
胡煥庸線以西降水稀少,無法種田,而胡煥庸線以東的可開發面積早已到達極限,耕地面積僅有99萬平方公里。
因此,巴西容納人口遠大於中國。
⑨ 巴西人民想要更多的耕地,除了燒亞馬遜森林還有哪些更佳的選擇
巴西人民想要更多的耕地,除了燒亞馬遜森林,還有下面三個選擇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獲得更多的耕地。
三、農業耕種技術的立體發展。現在我們知道很多種植技術不單單局限在有限耕地面積上的一維耕種,我們很多產品已經可以實現三維立體耕種,即同樣的一畝地我們可以當做兩畝地、三畝地甚至是更多來使用。在種小麥的同時,可以採用相關的技術在高一點的空間種植別的作物,只是失去了土壤的存在,但是我們現在的培養基完全可以滿足作物生產所需養分。
⑩ 世界各國耕地總面積佔全球陸地面積
世界現有耕地總面積約為15億平方公頃,約佔世界地表總面積134億平方公頃的10%,約佔世界可耕種土地總面積42億平方公頃的36%。可以說耕地面積在全球總面積鍾佔比較少,需要更加愛護保護耕地面積,避免耕地面積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