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William James Sidis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的一生
我對他的評價是,一個悲劇的人才。對,不是天才。至於為什麼,可以看看下面的維基搬運。如有不嚴謹之處,還望指正。
幼年(1898-1909)
William James Sidis出生在1898年4月1日的紐約市,是猶太俄羅斯移民的後代。他的父親,Boris Sidis, 具有博碩雙學位,1887年來美國政治庇護。他的母親,Sarah (Mandelbaum) Sidis,碩士學位,和她的家庭為了逃避大屠殺,與1889年來到美國。她的母親在波士頓大學就讀,最後持醫學學位於1897年畢業。
William的名字來自於他的神父,同時也是Sarah的朋友和同事,美國哲學家William James。Boris是一名精神病醫生,出版了大量的書和文章,在不正常心理學領域具有傑出貢獻。Boris是個通曉多種語言的人,他的兒子William年幼時也是這樣的人。
William的父母認為對孩子進行大量早教是正確的,但這卻是被眾人詬病的地方。William在18個月的時候可以讀紐約時報,聲稱8歲之前自學了八門語言:拉丁語、希臘語、法語、俄語、德語、猶太語、土耳其語和亞美尼亞語,並自創了一門名叫Vendorgood的語言。
哈佛學習時代(1909-1915)
盡管哈佛大學之前已經拒絕William的父親讓William在9歲時就學,但William還是在1909年入學了,成了那時哈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新生。1910年初,William就精通了高等數學,隨後便在哈佛數學俱樂部教授四維體。MIT教授Daniel F. Comstock曾預測William以後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並在未來引領數學界。William此後在學校讀全日制,並於1914年,他16歲時,以優異成績拿到了藝術學位。
畢業不久,William向記者表示他想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他的意思是,想遠離大眾視線。他允許了一個Boston Herald的記者采訪了他。後來的報道中說,William發誓要永遠單身下去,女人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但是,他之後卻喜歡上了Martha Foley。後來他報名了哈佛的藝術與科學研究學院。
在William的自傳中,他表示曾短暫地在國際聯盟服役過一段時間,之所以很短暫,是因為在他走之前,美國總統Woodraw Wilson不會在一戰中部署的部隊撤回。William對他的和平主義直言不諱。
教學生涯(1915-1919)
在一群哈佛學生對William產生人身威脅之後,他的父母為了保護他,給他在William Marsh Rice大學(現Rice University)的高級文學、科學和藝術學院任數學助教。William於1915年來到這所學校,這時他17歲,是一名正在攻讀博士的研究生。
William教授三個科目:歐幾里得幾何、非歐幾里得幾何和三角函數(他還用希臘語寫了一本歐幾里得幾何的教科書)。短短不到一年之後,William就對數學部門、教學要求和比他年長的學生們對他的不尊重感到很郁悶,他為此辭職又來到了新英格蘭地區。當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離開,他回答說:「我從來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一開始給我這個工作,我從來不是一個老師,我沒有離開,他們請我走的。」William最後放棄攻讀數學研究生學位,在哈佛讀起了法律,不過在最後一年的時候以良好的成績退學了。
政途和逮捕(1919-1921)
1919年,在William退學不久,就被作為一個參加波士頓的五月暴力遊行的社會主義者而逮捕。他在1918年的Sedition政策下被關了18個月。他的被捕轟動了很多報紙媒體,因為他之前作為一個天才而積攢的名氣。在審判時,他是一個對於一戰徵兵有良心的反抗者,他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也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後來根據人權和美國社會持續發展創建了他自己的自由意志哲學。William的父親安排了當地律師在審判前把他保出來。William的父母把William帶到New Hampshire的療養院療養了一年,之後又帶他去加州待了一年。在療養期間,他的父母打算改造他,並威脅他要轉到精神病院。
中年(1921-1944)
在1921年回到東海岸之後,William下決心要獨立並隱匿地生活。他只接受運行算術計算機和其他一些微小工作。他在紐約市工作並疏遠了他的父母。許多年之後,他才被法律允許回到他的家鄉:麻省。這些年中,他一直擔心自己被再被抓進監獄。他瘋狂地收集有軌電車的車票和自發出版的期刊,並教導他為數不多的一些朋友他眼中的美國歷史。1933年,William在紐約通過了公務員考試,但是成績並不理想,只排到了第254名。在個人信件中,William提到這次考試有些令人感到打擊。
1944年,William在《紐約人》1937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贏得了一場糾紛。他聲稱該匿名文章《他們現在在哪兒?》裡面有很多錯誤的言論。裡面把William的生活描述得孤獨不堪,說他居住在「破舊的波士頓西端的一間大廳卧室里」。低級法院已經解除了William公眾人物的形象,認為他不再具有以干涉私人生活上訴的權利。法官Charles Edward Clark對他深表同情,他最終贏取了判決。但遺憾的是,法院並沒有能力保護他此後的私人生活不被打擾。
William在1944年因鬧出血而離世,享年54歲。
遺產
William死後,他的姐姐稱William在Abraham Sperling 1946年出的書《Psychology for the Millions(大眾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IQ最高的人。不過,後來的作家發現一些為他寫自傳的人,有誇大他的智商的傾向。下面是Sperling的真實描述:
Helena Sidis(William的姐姐)告訴我,在William去世的前幾年,她的兄弟Bill在心理醫生那裡進行了一次測試,得分是有史以來最高。那位心理學家認為William同樣也具有高智商,會在250到300。William曾經在波士頓和紐約申請公務員崗位時做過智商測試,他的分數是破了紀錄的。
Helena和William的母親被眾人認為誇大了Sidis家族的智商。Helena錯誤地聲稱William在1933年參加的公務員考試是IQ測試,得了254分。據推測,數字254其實是William公務員考試的排名,但並沒有證實。Helena還聲稱「Billy知曉世界上所有的語言,而父親只知道27種,我在想有沒有什麼語言是Bill不知道的。」Sarah在她的書中曾說過「William能在一天內學習一種語言」。Boris曾經批判智商測試是愚蠢的、迂腐的、無意義的、非常誤導的。
---------------------------------------------------------------------------------------------------------
雖然William James Sidis被傳言是有史以來智商最高的人,但並沒有明確證據表示他測過智商,更不要說他的智商在250-300之間了。他也沒有對社會作出特別卓越的貢獻。有人說,他年紀輕輕通曉多種語言並且數學那麼好,這還不能算高智商嗎?這只能說,他的父母對他的早教比較成功,那個年代,父親博士,母親碩士,他們又重視對William的教育,自然是想不在同齡人中突出都不行。而他在後來的公務員考試中排名落後,並稱那次考試是比較受打擊的(not so encouraging)。這說明,他意識到自己並不像他人和自己想像的那樣天賦異稟。
從他父母對他的方式,從早教,到帶他去療養院並威脅他不聽話就送去精神病院的過度掌控和不適當安慰,再到母親誇大William的聰慧。先不論早教是否正確,後兩者足見William的父母屬於有知識無教養。這樣的家庭環境無疑是導致William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說William自己,受制於家庭影響,自己難以走出「高智商」的迷霧,致使他的才華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不善維持社會關系,也不願去改進,有自己的小世界。也許生活在這樣家庭的他覺得沒人可以理解他,更甘於做一個普通人。
不過單從他早期表現出的才華和後期的平庸這個角度來說,這確實是個悲劇,時代、社會和家庭有不可多得的責任。
❷ 威廉到底是個什麼水平,能踢什麼位置
威廉·博格斯·達·席爾瓦(Willian Borges da Silva),1988年8月9日出生於巴西里貝朗普雷皮雷,巴西足球運動員,身高174cm,體重70kg,司職前腰/前鋒/邊鋒,效力於切爾西足球俱樂部。
2015-16賽季,衛冕冠軍切爾西表現欠佳,在聯賽僅僅排名第十位,但該賽季威廉表現出色,在歐冠與聯賽中中共收獲了10粒進球、7次助攻,入選該賽季歐冠小組賽最佳陣容。在2015-16賽季末,威廉被評為該賽季切爾西隊內最佳球員。
北京時間2016年7月13日,切爾西通過官網宣布,球隊與威廉續約4年,雙方合同期至2020年夏天結束。
❸ 巴西國腳威廉將在疫情期回國與家人團聚,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新冠疫情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問題了,各國的疫情狀況都十分的嚴峻,美國現在確診了超過12萬的人口了,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確診人數增長趨勢雖然已經減緩了,但是死亡人數卻一直很高。巴西雖然確診人數比不過前三的國家,但本國的疫情嚴峻程度也不低,而這時候巴西的國腳威廉選擇回國與家人團聚,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在全民都恐慌的時候,家庭的陪伴其實能給更多的信心,但是在這個時候回國還有一些欠妥就是有沒有考慮到自己回國路途中的安全問題。
因此,把巴西國腳威廉在疫情期間回國,必須要考慮自己在回國的途中的風險,做好萬全的准備和嚴密的防護,只要覺得自己准備好了,那可以選擇回國,但回國之後也不要忘記自我隔離,不然自己所愛的人也有可能被感染。
❹ 威廉如果離開阿森納,威廉會選擇哪個隊伍
威廉可能會選擇去切爾西,或者美國。
畢竟切爾西是他熟悉的地方,那裡有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最重要的是威廉職業生涯的巔峰是在切爾西取得的,這有助於激發他職業生涯後期的戰鬥力。這也是他選擇離開阿森納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威廉想留在英國,尤其是倫敦。第二個目的地是大聯盟足球錦標賽。這也是很多職業球員在職業生涯末期的選擇之一。比如我們熟悉的貝克漢姆和伊布,但除此之外,一些頂級球員也加入了大聯盟足球。去美國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美國職業足球聯賽發展迅速,薪資發放豐厚。這樣可以保持自己的曝光度,對於一個球員來說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退役地。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❺ 切爾西與威廉達成1年續約協議,如何評價威廉在切爾西中的作用
威廉與切爾西續簽了一年的協議,對於切爾西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次選擇,畢竟威廉的作用在切爾西還是很大的,能夠幫助切爾西再戰一年,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之前切爾西失去了阿扎爾,導致了球隊的整體進攻癱瘓,沒有什麼進攻力了,
綜上所述,威廉不是絕對巨星,但是能當核心也能當副手,切爾西能夠續簽威廉,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希望能夠在賽場上繼續看到他的表現,
❻ 威廉的職業生涯
威廉·博格斯·達·席爾瓦(Willian Borges da Silva)於1988年8月9日出生於巴西。目前效力於切爾西的威廉,可以勝任前腰和邊鋒等位置,並已經代表巴西國家隊出場。
1988年8月9日出生於巴西里貝朗皮里斯的威廉-博爾赫斯-達-席爾瓦曾為聖保羅效力,接著在9歲時加盟科林蒂安。
在這家巴西俱樂部的青訓營中成長起來後,威廉在2005年的聖保羅青年杯上嶄露頭角,幫助科林蒂安奪得冠軍。不久他便升入一線隊。
用出色發揮給潛在追求者們留下深刻印象後,威廉的身價不斷上漲。
2007年威廉開始代表科林蒂安出場,並身穿10號球衣。08年8月2日,他在對陣帕拉納的比賽中梅開二度。2007年8月23日,威廉以1900萬歐元從科林蒂安加盟烏克蘭頓涅茨克礦工,簽約5年。在頓涅茨克礦工效力期間,他幫助球隊4次問鼎聯賽冠軍,3次捧回烏克蘭杯,3次稱冠烏克蘭超級杯;而最令人難忘的是他的球隊2-1擊敗雲達不萊梅,奪得2009年歐聯杯冠軍。
威廉為頓涅茨克礦工效力6年。
2013年2月2日,威廉以3500萬歐元的標王身份加盟俄羅斯安郅俱樂部。他在安郅3-1擊敗漢諾威的歐聯比賽中完成首秀,又在球隊3-0客勝諾夫哥羅德的比賽中打進首球。 2013年8月,威廉以3200萬英鎊的轉會費加盟英超豪門切爾西 。簽署了一份五年合約,從俄羅斯俱樂部安郅來到英格蘭。他將身披藍軍22號戰袍。轉會完成後,威廉說道:「我很高興來到這里,在這里效力是我的夢想。」「切爾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俱樂部之一,現在我將為世界上最好的主教練之一效力,所以我非常開心,也很期待。」他在安郅3-1擊敗漢諾威的歐聯比賽中完成首秀,又在球隊3-0客勝諾夫哥羅德的比賽中打進首球。
威廉是一名巴西邊緣國腳,屢次入選梅內塞斯的國家隊,雖然是國家隊常客,但是巴西隊前腰位置人才濟濟,而效力於非主流聯賽的他機會很少。不過憑借其在礦工隊優異的表現,他吸引了豪門球隊的目光。他在12/13賽季歐冠聯賽中表現出色,率領頓涅茨克礦工俱樂部在小組賽中力壓衛冕冠軍切爾西以小組第二順利出線。正是威廉的高光表現吸引了其他俱樂部,所以他在冬歇期以3500萬高價轉會。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上,球迷們還是有很大機率看到他出現在家門口世界盃的舞台上。
在國際賽場上,威廉曾入選巴西U-17、U-18和U-20級別國家隊,並在2007年U-20世界盃上出戰,當時巴西在1/4決賽中被西班牙淘汰。
2011年11月10日,他在與加彭的友誼賽中首次為巴西成年國家隊出戰,至今共上陣2次。他是目前切爾西陣中的第6位巴西球員。
❼ 威廉本賽季在阿森納表現出色,當時切爾西為何不願意續約他
開頭語:足球世界究竟是感情至上還是利益至上呢?或許二者都有吧!德羅西這樣的案例,讓人們覺得羅馬太無情,而薩內蒂的例子,又讓人覺得足球世界裡依然有溫情的一幕。或許很多中小俱樂部不需要面臨這樣的抉擇。但是,在大俱樂部這樣的選擇題幾乎每年夏天都要面對。而在英格蘭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更為頻繁,因為他們除了一個主教練之外,通常還有一個球隊經理。球隊經理更多的是需要從俱樂部的利益去考慮,像是一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要摒棄一切感情因素,因此,讓人「寒心」的事情似乎更多,這一次,輪到了切爾西的10號——巴西人威廉。
結論:威廉的續約現在看來是難以成行了,但是切爾西還在做著一個極其「危險」的努力,當然,巴西人似乎不缺下家,很多選擇等待著他來做,最終究竟會花落誰家,我們拭目以待。情感與生意,始終是一對對立的命題。
❽ 威廉將主動和阿森納解約,此後他將何去何從呢
顯然威廉此舉背後有著許多的深意,他雖然不是最頂尖的球星但同樣有著對於勝利和榮譽的渴望。當下的阿森納內憂外患無窮,不論是球場上的表現還是管理層的態度都讓威廉感到十分氣憤。顯然他是一個重視榮譽更甚於財富的人,所以即便放棄高薪也要離開這個沒有希望的地方。威廉在做出這樣的決定後所前往的地方是他的祖國,具體如下:
1.威廉會在巴甲聯賽中開啟自己新賽季的征程;
2.科林蒂安適時地在這個時候拋出了自己的橄欖枝;
3.接下來威廉很可能在本土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樣的結果對於阿森納和威廉雙方都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俱樂部在財政緊張之下需要通過節約開支來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威廉自己也不希望把生涯最後的幾年時光浪費在蹉跎當中。而科林蒂安無疑成為了這次解約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幾乎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就得到了一名可以首發的邊鋒。
一、重新開始威廉自身的狀態下滑讓他在阿森納內部逐漸邊緣化,他時常被教練雪藏找不到上場的機會。對於一名老將而言這樣的做法是最大的羞辱,威廉並不希望天天坐在板凳席上掙下這筆不菲的收入。
你覺得威廉的到來可以改善科林蒂安的進攻嗎?
❾ 威廉·阿瑟·劉易斯的鑽研經濟
劉易斯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乃是衍生自他個人反對帝國主義的信念。他還記得7歲那年,父親曾帶他參加當地的馬卡斯·加維協會的聚會。因此,他生平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就是由費邊社發行的名為《西印度群島的勞工》的小冊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該書敘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工會運動的崛起,特別是三十年代工會與政府之間的激烈沖突。該書並不是宣傳手冊,而是根據報紙的報導以及和工會領袖的訪問對話所匯編而成的。
他在倫敦遇見在全球各地反對帝國主義的同志,並著手對英國殖民帝國及其統治措施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如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又如在肯亞嚴禁非洲人種植咖啡,迫使他們投身勞力市場,賺取繳稅所需的現金。
到了大戰期間,人們可以感覺到整個氣氛在轉變。在和許多反帝國主義者,特別是英國工黨的國會議員交換意見之後,劉易斯感覺到權力核心已經對維系帝國失去興趣,也准備逐漸放棄。1943年,他甚至還受殖民辦公室邀請,擔任新成立的經濟咨詢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在他的建議之下,該委員會對各個經濟部門的經濟政策,進行了系統化的調查。從這個過程中,劉易斯才清楚地了解,政府官員對於哪些是該做的事,彼此之間的歧見有多大。
1946年,倫敦經濟學院為來自各殖民地的社會工作者,開了為期一年的特別課程,劉易斯應邀講授基本經濟學。但他實際講授的是經濟政策。他記得,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痛斥英國派駐該國總督的某些政策,劉易斯打斷了他,並且說:「假如你是貴國的部長,你會怎麼做?你的國家將會在10年內獨立,那時你可能擔任部長或部門主管。數落英國政府的各項罪狀,並沒有任何禆益。你需要自己有一套積極的方案。你在倫敦經濟學院的這一年,就是讓你有機會學習如何面對各種棘手的問題。」劉易斯對時間的預估稍嫌太早,這位學生的國家,系經過17年而非10年才宣告獨立——但除此之外他都相當正確,該名學生後來真的成為了部長。
這段故事可以用來闡釋劉易斯著作中的一個重點。劉易斯個人一直深信不疑,對經濟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擁有的資源發揮到極致,外在事件只是次要的因素。經濟發展的專家應該要能提供給官員務實的建議。然而,劉易斯本身卻沒有嚴格遵守這樣的信條。他對歷史的過程有興趣,偶然也涉獵國際經濟秩序的哲學思維,但其實思考與著述最勤的,仍是國內政策的課題。
1948年,劉易斯前往曼徹斯特擔任正教授,開始有系統地講授發展經濟學的課程。該課程特別強調政策面,因此必須對社會學與政治實務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實務上,有些經濟學家太強調價格機能,而忘卻了有時從制度面著手改變可能比價格的改變更易解決問題。同樣地,也有若干結構派經濟學家,極力避免使用價格作為政策工具,因為它可能對所得的分配與波動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這兩派經濟學家之間,劉易斯算是立場中庸。1955年,他出版了《經濟成長理論》一書,目的之一即是要具體說明這些論點,同時對經濟面有興趣的人,也會發現到該書對社會面作了完整的鋪陳。
劉易斯對發展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所謂的兩部門模型,也是經過對長期所得分配的觀察與深入研究所獲致的成果。根據他曾讀過的約翰及色芭拉·漢蒙德的研究報告,產業革命並未提高城市的工資水準。假如這項結論是正確的,那就可以解釋何以國民所得的組成中,利潤所佔的比例會提高,這與新古典學派經濟學者所預期的利潤比例為固定的觀點,可以說完全相反。實際工資的恆常不變,劉易斯認為與另一項難解之謎有關。為數不少的發展中國家,已經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例如斯里蘭卡已經開發了100年。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水準還是那麼低?這對已受相當程度文明洗禮的斯里蘭卡,又是怎麼回事?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打破既有知識上的局限。所有劉易斯曾學習過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勞動的供給彈性均為零,所以增加任何投資,將會提升對勞動的需求,使得工資上揚。然而,如果設定勞動的供給彈性為無限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這個模型下,技術提升所帶來的利益,完全歸屬於僱主以及極少數高薪階層的員工,廣大工資微薄的都市勞工是沒有份的,因此成長只會帶來利潤的增長。在大宗物資市場方面,由於熱帶農作物的供給無限,因此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利益,也曾全部由工業界的買方所享有,其道理與前面是一樣的。
兩部門模型的提出,立即吸引了全球經濟學者的注意,因為它可以應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但必須特別小心,先確認此一模型的確適用於某種特殊的情況,再實際加以應用。在研究像是移民問題時,這些模型特別有用。移民問題在戰後成為備受矚目的課題,是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不管是已開發或是開發中,都面臨了人口大量移動的問題,包括城鄉之間的移動以及從貧窮國家移向富有的國家。例如,由墨西哥遷往美國,或是土耳其人大批向德國移民,都可用此模型來研究其所造成的影響。人口爆炸、技術性失業、婦女走出家庭投入就業市場等因素加在一起,使得發展中國家面臨城市勞動供給過剩,不可能達成充分就業。這些缺乏技術的勞工,其工資水準有一定的上下限,如同具有無限大的供給彈性。當然,我們無意也不需要設定絕對的彈性無限大。
現在,這個模型的影響與沖擊已經大幅減低。由於大學生已經不再被灌輸勞動供給彈性必然為零的模型,所以彈性有可能幾近無限大的說法也就不是那麼大不了的事。事實上,在往後的幾年,曾有一些書籍與專文探討此問題,但最初的熱潮已消退了。
❿ 32歲巴西球星遭質疑,阿森納6大前鋒破門了沒
一場英超比賽,阿森納客場0-2不敵熱刺。相對於結果,球迷並沒有意外,畢竟兩隊賽前的排名就反映了兩隊的差距。但有一項數據是頗有意思的,阿森納全場控球率達到70%,射門也是11-6領先,但他們就是沒辦法取得哪怕一個進球。
對於威廉而言,雖然不懷疑他的職業精神,但畢竟職業生涯末年選擇阿森納,基本可以說放棄了獲得歐冠或英超的可能。按照合同結束的時候,巴西人已經年滿35歲,到時也基本是接近退役的時間。不知道剩餘的3年,威廉還能為阿森納提供多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