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技術
一、 調控水質 由於南美白對蝦是海水蝦,所以對池水中藻類的要求特別高,一般最適應的水色是由綠藻或硅藻形成的黃綠色或黃褐色,這些藻類是蝦塘中的良性生物群落,有固氨、氮的凈化作用。常講的養蝦要管好一池水,一個重要點就是採取措施使用水色調節至這一顏色。我市面上常用的方法是施有機肥,像顆粒雞糞10-15公斤/畝.米。 南美白對蝦適的PH值為7.8-8.5,若池水PH值低於7.5則需輕施工生石灰1.5-2.5公斤/畝.米,施用天數視PH值變化而定,一般在晴天上午9-10時施。 南美白對蝦長至5厘米後,除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外,最好施用光合細菌來調節水質,促進生長。但像東太湖地區,由於一般池性偏酸,每下雨一次後,須立即潑灑生石灰,同時配以光合細菌,以調節PH值,改善水質。
二、嚴格投飼 由於南美白對蝦餌料系數較低,一般為1.5-2.0,所投餌不宜過多。在對蝦體長小於2厘米前,若不考慮池內的基礎餌料(紅蟲),則日投餌料店量為150克/萬尾,以後隨時著蝦的逐漸長大,投飼量也逐漸增加,以投飼後2小時全部吃完為標准。 投飼管理要做到相對合理,既要吃飽、吃好,又要兼顧養殖環境和節約成本,一般堅持: 1.勤投少喂(每天不少於4次); 2.傍晚後和清晨前多喂; 3.水溫高於32℃,水質變劣時少喂; 4.對蝦大量蛻殼的當日少喂,蛻殼1天後多喂; 5.池內競爭性生物(蝌蚪)多時適當多喂(今年這個問題較普遍)。 投餌量的多少、時間均要靈活掌握,一般養殖前期池內基礎餌料較多,可少喂;中期應投優質對蝦專用料;後期為了促生長,像我們吳江地區應適量投喂一些軋碎,清洗後的新鮮螺螄,以改善海水蝦淡養過程中殼薄、色淡的問題。
三、 適時增氧 對南美白對蝦而言,對溶氧要求較高,一般養殖要求3-5毫克/升,因此特別要重視增氧問題。所以我們提倡在白對蝦3厘米以後開始開啟增氧機,從起始的每天2小時逐漸增加開啟時間,對蝦長至6厘米以後,每天至少要開10小時,特別是晴天中午的5小時更重要。又因我市是淡水養殖,一般池水水質不十分差的情況下,盡量不換水或少換水,強化投飼管理,以光合細菌得以調節,同時延長增氧機的開啟時間,這樣既改良了水質,又對增強南美白對蝦的活力,提高成活率有益處,這一點去年在東太湖得到了良好的驗證。當然,每5畝配3KW的增氧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為保證南美白對蝦的色澤、提高運輸成活率,最好在後期適當施些食鹽以調節鹽度。
四、 防病 南美白對蝦(特別是巴西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力,但不是說不得病,象病毒性、細菌性及其它營養性、真菌性疾病都有要做到積極預防,及時治療。象常規的爛尾、黑鰓 、褐斑、紅腿等只要採用普遍的殺菌消毒劑即可。這里提的重點是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狀為病蝦形體消瘦,甲殼變軟,體色變深;胃不飽滿,活動差,附著物增多,黃鰓、腫鰓,頭胸甲出現明顯的白色斑點。病毒感染後對蝦不一定發病,但環境壓力可誘發病毒,細菌的原發性感染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對蝦病毒目前尚無特效方法,但淡水養殖切斷了垂直傳播――這一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使發病率大大降低,應做到以防為主。
2. 室內養殖南美白對蝦利潤怎麼樣
對蝦養殖利潤非常可觀。每畝投放種蝦120斤左右,每環滾動式的繁殖飼養方式,每年畝產量可達3000斤左右,一次性投放蝦種,3-5年內不再購種投放,而且子系代不退化,不變異,畝產量長期保持不變。
現以每畝投放120斤種蝦為基數概算,每畝年產仔的母蝦只數為:
投放量120斤/畝×20隻/斤=2400隻/畝
1140隻/畝×200隻/次×2次/年=456000隻/畝·年
種蝦從產卵到長成幼蝦過程中的成活率為8%至30%,按最低8%計算,則年產成蝦總數為:
456000隻/年×8%=36480隻/畝·年
產卵2-3個月即可上市,每隻成蝦體重長到50克(約10隻/斤),每畝年產總量為:
36480隻/畝·年÷12隻/斤=3040斤/畝·年
則每畝年毛利為:3040斤×8元/斤=24320元/畝
凈利潤=毛利24320元-購種成本(120斤×48元)5760元=18560元/畝
3. 南美白對蝦怎樣養殖
一、 調控水質 由於南美白對蝦是海水蝦,所以對池水中藻類的要求特別高,一般最適應的水色是由綠藻或硅藻形成的黃綠色或黃褐色,這些藻類是蝦塘中的良性生物群落,有固氨、氮的凈化作用。常講的養蝦要管好一池水,一個重要點就是採取措施使用水色調節至這一顏色。我市面上常用的方法是施有機肥,像顆粒雞糞10-15公斤/畝.米。 南美白對蝦適的PH值為7.8-8.5,若池水PH值低於7.5則需輕施工生石灰1.5-2.5公斤/畝.米,施用天數視PH值變化而定,一般在晴天上午9-10時施。 南美白對蝦長至5厘米後,除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外,最好施用光合細菌來調節水質,促進生長。但像東太湖地區,由於一般池性偏酸,每下雨一次後,須立即潑灑生石灰,同時配以光合細菌,以調節PH值,改善水質。
二、嚴格投飼 由於南美白對蝦餌料系數較低,一般為1.5-2.0,所投餌不宜過多。在對蝦體長小於2厘米前,若不考慮池內的基礎餌料(紅蟲),則日投餌料店量為150克/萬尾,以後隨時著蝦的逐漸長大,投飼量也逐漸增加,以投飼後2小時全部吃完為標准。 投飼管理要做到相對合理,既要吃飽、吃好,又要兼顧養殖環境和節約成本,一般堅持: 1.勤投少喂(每天不少於4次); 2.傍晚後和清晨前多喂; 3.水溫高於32℃,水質變劣時少喂; 4.對蝦大量蛻殼的當日少喂,蛻殼1天後多喂; 5.池內競爭性生物(蝌蚪)多時適當多喂(今年這個問題較普遍)。 投餌量的多少、時間均要靈活掌握,一般養殖前期池內基礎餌料較多,可少喂;中期應投優質對蝦專用料;後期為了促生長,像我們吳江地區應適量投喂一些軋碎,清洗後的新鮮螺螄,以改善海水蝦淡養過程中殼薄、色淡的問題。
三、 適時增氧 對南美白對蝦而言,對溶氧要求較高,一般養殖要求3-5毫克/升,因此特別要重視增氧問題。所以我們提倡在白對蝦3厘米以後開始開啟增氧機,從起始的每天2小時逐漸增加開啟時間,對蝦長至6厘米以後,每天至少要開10小時,特別是晴天中午的5小時更重要。又因我市是淡水養殖,一般池水水質不十分差的情況下,盡量不換水或少換水,強化投飼管理,以光合細菌得以調節,同時延長增氧機的開啟時間,這樣既改良了水質,又對增強南美白對蝦的活力,提高成活率有益處,這一點去年在東太湖得到了良好的驗證。當然,每5畝配3KW的增氧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為保證南美白對蝦的色澤、提高運輸成活率,最好在後期適當施些食鹽以調節鹽度。
四、 防病 南美白對蝦(特別是巴西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力,但不是說不得病,象病毒性、細菌性及其它營養性、真菌性疾病都有要做到積極預防,及時治療。象常規的爛尾、黑鰓 、褐斑、紅腿等只要採用普遍的殺菌消毒劑即可。這里提的重點是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狀為病蝦形體消瘦,甲殼變軟,體色變深;胃不飽滿,活動差,附著物增多,黃鰓、腫鰓,頭胸甲出現明顯的白色斑點。病毒感染後對蝦不一定發病,但環境壓力可誘發病毒,細菌的原發性感染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對蝦病毒目前尚無特效方法,但淡水養殖切斷了垂直傳播――這一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使發病率大大降低,應做到以防為主。
4. 南美白對蝦養殖怎麼樣
南美白對蝦養殖中蝦苗的選擇是關鍵,一旦蝦苗選擇不適合,那註定要失敗。
1、蝦苗規格
健康的蝦苗體表潔凈有光澤,肢足完整尾扇分開,蝦體無變白、變紅,晚上不發螢、肌肉充實、腸道飽滿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的蝦苗。
2、適時放苗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適宜的水溫為25-30℃,在此水溫范圍內放苗養殖,生長速度快,攝食量大,體質健壯,抗病力強。但放苗時水溫不得低16℃,溫差不能超過5℃。一般南方適宜放苗時間是4-5月,北方可在6-7月。
南美白對蝦養殖(http://www.lansehaiyang.cn/news/yz/100.html)大概需要70天左右,規格達60~70克,便可上市出售。
5. 作為龜食的小魚小蝦 飼養
1.用軟水來養(即白開水)
2.給它吃有營養的食物(魚、蝦、生豬肉)
3.給它餵食後,最好立刻換水,特別是喂豬肉的時候,豬肉泡久了會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烏龜泡久了會對眼睛不好,你會看到它的眼睛上面有一層白色的膜,這個時候給它點眼葯水就好了。(如果情況不見好轉,要記得帶它去看醫生哦!)
4.不要讓它時時刻刻泡在水裡,放的水只要到它身體的一半就夠了。
5.每天換一次水。
6.要堅持每天和它,培養感情,很重要哦!
7.有空的時候陪它曬一曬太陽或者放它到大水缸裡面游泳...
8.換水的時候記得用水幫它沖一沖,如果水質不好,帶濃重的漂白水的味道,就最好不用。
飼養前須知:
很多人都有養烏龜的經驗,不過有一半以上的人養到一半不是死了,就是送人或放生,這對環境和烏龜都不好,所以,希望在購買烏龜回家養時能三思而後行。以下等等重點,希望大家在購買烏龜時要先考慮清楚,以免害了烏龜,飽了商人的口袋。
1.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 ( 龜+設備+飼料+葯品 )。
2.試問自己對想養的烏龜了解多少 ( 習性、是否為保育類動物 )。
3.空間夠不夠 ( 要算烏龜長到最大時的尺寸 )。
4.自己有沒有衡心及耐心、細心的去養它們。
5.最好找一位(至少)高手當顧問。
成龜的飼養:
成龜所需的養殖箱要大得多,以便它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若要創造個理想的環境,一對成長了的巴西龜至少須要一百公升水的活動范圍
養殖箱大小會使巴西龜很快變得肥胖、呆滯,若是四腳朝天掉下水,它會因為翻不過身來而淹死。
養殖容器大小也有導致龜甲發育不良的病例。大塑膠盆、水族箱或大型木製容器裡面鋪上塑膠布均可作為養龜槽。以有排水孔的槽最為方便,因其易於經常換水及清洗。水泥槽若是新做的,為謹慎起見,可塗上安全塗料,或多次澈底清洗,以防水泥中滲出有害物質,經水溶解後進入動物體內。水槽中須設一個固定的(非浮動的)「島」也可以懸掛方式,並且要能讓龜容易爬上去。可用木材或塑膠板,上麵包人造草皮或棕墊。或用塑膠盆裝石子或沙置於、掛於槽中當做「陸地」亦可。
槽中陸地或島上的一部份可用土、泥炭或沙填成,每隔些日子把此部份弄溫點。雌龜在這片土中所產的卵最有機會孵化出來,(天冷時)以燈光照射這塊陸地更佳。最好不要用沙或石子輔在槽底,因為這樣會增加換水及清洗的困難。除常常 (必要時天天) 換水外,加裝過濾設備可清除水中浮懸物。因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對龜的健康影響至大,所以過濾設備並不能完全取代換水。
為使養殖槽中水溫達到巴西龜所喜歡的溫度,採用水族箱所用的電熱管,裝置時應防設備及線路可能卡住巴西龜。用電氈放在養殖箱外的底部亦可,電氈下可墊合成樹脂橡膠做絕緣材料。但水溫亦不應高於外面的溫度(約攝氏25至30度),以免巴西龜著涼。在陸地上彩龜也須要一塊溫暖的地方,因為他們是變溫動物,須靠陽光來達到適當的體溫,若陽台或露天沒有充夠陽光,陸地部份須以罩燈給暖。在室內或陽光不足的地方飼養的彩龜缺乏紫外線,應以紫外線燈管每周照射兩、三次,每次五分鍾。此種燈管最好裝置在養殖槽的蓋子上。
飲食篇:龜龜究竟吃什麼?很多人買的時候都買了賣寵物的奸商推薦的「專用龜食」,回去才發現龜龜並不愛吃甚至根本不吃,其實那些所謂的「龜食」基本都是騙錢的,奸商只為賺錢才不管剛買來的弱小的龜龜的死活賣那種龜龜根本不吃的垃圾給你,它們巴不得你養死了趕快再去買一隻,所以買龜龜時千萬別買奸商推薦的所謂「龜食」,養死我可不負責哦!西西比紅耳龜主要吃肉,小魚小蝦、泥鰍、蚯蚓、昆蟲等,我還常常把打死的蒼蠅給它當零食,剛買來的小龜龜的進食能力一般都比較弱,還不會捕食活食,所以這時需要你一點點喂它 ,給它喂時要很有耐心,把鮮肉切成綠豆大小,用鑷子夾住慢慢伸到小龜龜鼻子前,它會仔細聞一聞才吃,有時反應很慢,所以不能著急,多試幾次熟能生巧,一般一次喂時一共喂一個煙頭那麼多的肉就可以了,小的時候要多喂一星期要喂三四次,讓它快點適應環境長大,因為餓得久了它會休眠,太小的龜有休眠常常就再醒不過來了,所以要多喂,避免它休眠,長到比火柴盒更大的時候一般它就會自己進食了,這時可以放一些很小的魚蝦在水裡讓它練習捕食,不要放太多,否則它會咬死很多但不吃,於是只要最多一天時間水就惡臭難聞了,喂肉也是一樣,不要浪費,也不要它能吃多少你就喂多少,否則會撐壞,我的龜龜就曾經常常撐得頭和四肢縮不回去,很搞笑,還有好幾次居然撐吐了,可見龜龜有多麼沒出息!喂太多的結果還會讓龜龜長的太快,它長大可就一點都不好玩可愛了,除非你是養著准備吃的,呵呵!我有個朋友和我一起買的龜龜,結果喂得太多,兩年不到就長到了碗口那麼大,身上的花紋全沒了,灰溜溜的很難看,還發出呼哧呼哧的喘氣聲,恐龍一般,那麼大的時候已經能一星期吃掉一臉盆泥鰍了,可見其恐怖,所以長大後每星期喂一次就可以了,最好喂些小魚,這樣可以補鈣讓它的殼長的硬一些。
日常生活篇:龜龜的成長中會遇到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如果處理不當也會有很大影響,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蛻皮。
龜龜和蛇是近親,所以也會蛻皮,但和蛇不一樣,龜龜的鱗甲也會脫落的!!我的龜龜是在四歲左右的時候蛻皮的,那時沒有數碼相機,所以也沒有記錄下來這種怪異的樣子,這里要告戒大家的是龜龜蛻皮的過程中不要人為幫助它,它自己會搞定的,我就是因為不知道「幫了幫」它給它造成了終生的損害,這里向可憐的龜龜道歉,下面將仔細介紹龜龜蛻皮是什麼樣子,如果你的龜龜到了蛻皮的年紀,那麼恭喜你,這說明你前面養龜龜的方法是正確的,否則它活不到這一天的,呵呵!
蛻皮:龜龜的鱗甲首先會起皮,就像一片片魚鱗貼在上面一樣,注意!千萬不要幫它把那些鱗甲揭掉!!瓜熟蒂自然會落,我的龜龜就是因為幫它揭下了一些看似已經要脫落的鱗甲導致龜殼受傷,一兩年才長好,長好後那裡也會留下疤痕,不再有美麗的花紋了,弄不好感染細菌龜殼腐爛就直接要它的命了,蛻皮時它的舊皮膚也會脫落,像蛇蛻皮一樣,但不會一下全換成新的,而是掛在上面像穿著婚紗一樣,挺有意思,當然也不要幫它往下撕,原因和上面一樣,所以龜龜蛻皮時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魚缸清潔,常換水。蛻皮是龜龜長大的標志,蛻皮後的龜龜顏色和花紋都要變差一些,和丑小鴨可不一樣。
清潔:龜龜的窩需要常清理,因為不僅水裡會滋生水藻,而且龜龜也是會便便的哦,不僅要換水而且還要給龜龜洗澡,不然龜龜的殼會長出粘乎乎的青苔,因為這種龜的殼很難長硬,所以要定期維護才不會因太臟而腐爛脫落,怎麼洗澡呢?就是用毛不要太硬的小刷子蘸著清水把龜殼的兩面刷干凈,最好用舊牙刷,工作是很簡單的,不過會把膽小的龜龜嚇得夠嗆,頭、四肢和小尾巴都縮的緊緊的,注意刷的時候不要刷到頭上,因為刷毛可能會扎傷龜龜的眼睛和鼻孔。
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龜龜背甲上會長出絲狀的綠色水藻,那就變成綠毛龜了,我的龜龜有一年夏天就是這個樣子,後來因為喂肉時很多脂肪沾在綠毛上,很難清理干凈,我就把綠毛都刷掉了。
疾病預防與治療:很多龜龜的死因都是因為得病,有的病看得見,例如皮膚潰瘍、甲殼腐爛、眼病,有的病是很難察覺的,例如消化系統疾病、寄生蟲等,因為龜龜都比較小所以一旦得病都很難治或者沒法治,所以我們只能預防為主了。首先要保持魚缸清潔,水不能臭了才換,龜龜殼上青苔多了後就要刷干凈,常把龜龜放在陽光下曬太陽,喂的東西要新鮮干凈,對買來的泥鰍、小魚、水蚯蚓一定要洗干凈,最好養幾天,把體內的臟東西排干凈再給龜龜吃。
能夠治療的疾病主要是皮膚潰瘍、甲殼腐爛、眼病,發現後可用高錳酸鉀溶液給龜龜洗澡,注意溶液不要太濃,也要小心不要讓龜龜喝了,比較輕的應該可以治好,重的話就看運氣了。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飼料的種類
1.動物飼料。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軟體動物、大型蛋類、水生 昆蟲,各種禽畜和野生動物的肉及下水,蠶蛹等。
2.植物飼料。它包括玉米、小麥、大豆、小米、稻穀、各類餅、青 飼料中的瓜果、蔬菜、水生植物等。
3.飼料添加劑。它包括礦物質中的骨粉、鈣粉、食鹽、高效速生素添 加劑,維生素類的畜用多維素、魚肝油、麥芽等,杭菌素中的土黴素、磺 胺類等,健胃葯中的乾酵母、食母生、種曲等。
冬季管理
冬眠前,水溫達22°C時,在飼料中拌人抗生素類葯物,以增強龜的抗病能力。當水溫降至14℃時,龜的活動減少,多數龜沉在水底,停食,少數龜僅食少量,這時需徹底清池,並對龜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皮膚、頭部、糞便、寄生蟲,不健康的龜不能冬眠,應挑選出單獨飼養,並提高水溫至20°C以上,使龜進食,同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冬眠中,偶爾水溫升至18C以上,切勿餵食,防止夜間溫度降低,造成消化不良等方面疾病。冬眠過程中,對一些漂浮水面、四肢無力等不正常的龜應及時撈出,隔離飼養。冬眠後,隨溫度的提高,水溫達16C左右,龜已有少量活動,有些龜已能覓食,這時不能急於餵食,應待晝夜水溫差不超過6°C左右方可餵食,第1次餵食前需全面換水並消毒。
三、病害防治
從目前養殖實踐來看,巴西龜的抗病力較強,只要做好早期引種及防病措施,採取合理的飼養模式,發現病龜及時隔離並積極治療,即會獲得較好的養殖效益。
1、預防龜病發生一般與環境、龜體本身和飼料、病原有關。保持良好和養龜環境,如水質符合養殖要求,周圍安靜,龜的棲息地合理而科學等,能減少龜病的發生。同樣,引種時就近進種,避免長途運輸,避免從市場上或不熟悉養殖近況的場家進種,龜種體格健康、無缺陷,飼料滿足龜生長需要、新鮮、全面而營養豐富。切斷病原傳播給健康龜的途徑等,這些均能起一定的預防作用。
2、治療
(1)白眼病
病因:由於人工養殖時,密度較高,引起龜外傷或水質惡化等原因,巴西龜的稚、幼龜階段較易感染上白眼病。
症狀:病龜眼部發炎充血,逐漸變成灰白色而腫大,眼角膜及周圍因炎症糜爛,眼球外部被一層白色分泌物蓋住。發病後的龜,常用前肢擦眼部,不能攝食,嚴重時雙目失明,呼吸困難,身體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重點做好消毒工作。對龜及養龜水體、食具嚴格消毒;加強龜飼料的營養成分,增強龜抗病能力。病龜用40ppm紅黴素溶液浸泡60分鍾;用金黴素眼膏塗病龜眼部。
(2)腸胃炎
病因:多為飼料變質或食具、水體受大腸桿菌等病菌污染而致龜患病。
症狀:病龜目光呆滯,無光彩,身體消瘦,不愛爬動,喜歡飲水,腹瀉,糞便呈鼻涕狀,此病多發生於春、夏、秋季,夏天高溫季節更為盛行。
防治方法:改善水質狀況,保持水質清新,投喂新鮮飼料,食具嚴格消毒。病龜用30ppm紅黴素溶液浸泡60分鍾後,在飼料中拌入適量土黴素投喂病龜。
(3)腐甲病
病因:甲殼受損後,細菌侵入傷口導致甲殼腐爛。
症狀:表層甲殼腐爛,或形成洞穴甚至可見肌肉,不食,少動。
防治方法:用4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龜15分鍾後,再用微量高錳酸鉀結晶粉輕輕塗於病龜病灶部位。
(4)越冬死亡症
病因:多因越冬前營養缺乏,體質弱以致無法抵禦長期寒冷侵襲而死。少部分產後親龜及有慢性疾病的龜因越冬而致亡。
症狀:越冬前,龜體消瘦,肌肉乾癟,拿起病龜,手感很輕。常浮於水面表層不動。
防治方法:南方地區,每年7-8月開始,尤其是親龜產卵停止後,逐漸加強精飼料如肉類等的投喂,添加適量微量元素,使龜體質恢復,儲存足夠營養過冬。病龜抓緊治癒;稚龜宜採取一定保溫措施過冬。
(5)體內外寄生蟲
病因:多因長期棲息於水中,導致蜱、蚤、錐蟲等寄生於龜體表或內臟。
症狀:龜體表有蟲體、消瘦。
防治方法:立即清除體表蟲體,並用硫酸銅溶液(0.5毫克/升)浸泡30分鍾,每半年喂一次腸蟲清。
祝你養好!<_>
6. 怎麼養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1999年初引入我鎮進行池塘養殖。該蝦對鹽度、溫度的適應范圍廣,生長較快,養殖成活率高,產量高,適合於進行高密度飼養。目前已成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的主要養殖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放養密度的不斷提高,南美白對蝦的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針對我鎮目前對蝦養殖生產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南美白對蝦低鹽度養殖技術》(該項目獲2000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南美白對蝦創高產高效育養》(該項目獲2003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山市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2005年度中山市重大科技項目,其配套項目「無病毒SPF健康蝦苗培育」落戶我鎮永健蝦苗培育場),就我鎮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技術關鍵,編寫如下養殖技術規程,與大家共同商討。
一、蝦塘放養前的清淤消毒
已養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層較厚。淤泥中的有機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解氧,並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甚至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積減少了有效的養殖空間,既不利於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的提高,也不利於水色和水質的穩定,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蝦病的必要措施。
1、葯物消毒
蝦苗放養前應清除塘底多餘的淤泥,然後每畝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讓池底曝曬4~5天,以殺滅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結構。蝦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塘底為宜,注水後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畝用量為7.5~10公斤,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劑毒消毒,以殺滅殘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已過濾的海水或地下鹹水,使水深達0.6m左右,再全塘潑灑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2、採用每年養殖後翻新塘底辦法
在當年對蝦生產後,將蝦塘排干塘水,曝曬至塘底龜裂,用推土機將塘底泥約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減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積累。
3、殺滅野生雜魚和土蝦
畝用茶麩15~25公斤殺滅野生雜魚,畝用氯氰菊酯類葯0.1公斤全池潑灑,以徹底清除水體中野雜魚蝦。畝用0.3公斤指環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潑灑,殺滅蝦塘中的福壽螺等。
4、進淡水時,必須密網把水泵進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雜魚和土蝦進入塘內,密網規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餌料生物的培養
蝦塘進水後即可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對對蝦苗來說,浮游單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小型底棲動物等生物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
培養水色,施肥量要結合蝦塘的水質、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積程度酌情增減。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或有機肥。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水色的濃淡酌情追加或緩減,直到水色呈現黃綠色,透明度40~50cm時放苗。應盡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急劇變化。
在生產習慣上,我鎮多數使用地下井水的鹽度來調節養殖用水,根據蝦塘自身條件,可選擇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無機肥,畝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1公斤。②使用有機肥,一是畝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麩10-20公斤混合漚水。二是畝用雞糞100公斤,入袋放塘,視水色濃淡選擇是否開袋。三是畝放雜草(大草)或菜葉150-250公斤,此法多用於新塘養殖時培肥水質。
三、蝦苗的放養
蝦苗放養是對蝦養殖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蝦苗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確定,關繫到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長速度的快慢、養殖產量和效益的高低。
1、蝦苗的試水
當培好塘水後,在放養前,要通過氨氮、亞硝酸鹽、PH值、鹽度等項目的檢測,一般來說,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亞硝酸鹽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間、鹽度4‰左右為適宜養殖水。取蝦苗試水,試水蝦苗在48小時內成活率在90%以上為適宜養殖。
2、選擇體質健壯的蝦苗
放養體質健壯、無疫病的蝦苗是養殖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蝦苗的選擇標准主要有:①個大質優,規模整齊,全長0.8~0.9cm;②有活力、反應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充塞度高,體表潔凈,無附著物;④要求育苗場的育苗水溫在28~31℃,盡量避免放養高溫培育的蝦苗(超出32℃為高溫育苗,培育出的蝦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差,養殖成活率較低);⑤育苗過程中蝦苗生長快,變態發育正常。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兩次觀察,第一次在仔蝦第6期,第二次在仔蝦第10期。比較前後兩次的觀察情況,若蝦苗的整體規格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⑥選擇不攜帶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蝦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對准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進行病毒檢測。⑦注意培苗場的蝦苗的鹽度與放養蝦塘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過2‰。
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應根據蝦塘的條件、增氧設施、水源水質和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蝦苗的放養密度。如蝦塘條件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增氧條件好,在常規養殖中,放養密度8~9萬尾/畝,最高不應超過10萬尾/畝,二、三類蝦塘通常以7~8萬尾/畝為宜。
養殖產量主要取決於養殖成活率和對蝦的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加大放養密度。養殖密度過大,蝦苗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約需150天)。在養殖的中、後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水質難以調控,常常需要超常規加大換水量,並全程使用各種葯物和添加劑,使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養殖效益也不會很好。
四、水質和底質的調控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的排泄物、殘餌、餌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屍體的不斷積累,會使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惡化,輕則影響對蝦的攝食量、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重則造成對蝦中毒死亡,甚至導致養殖的失敗。此外,由於環境壓力增大,使對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發病。因此,蝦塘水質、底質的調控是南美白對蝦高產養殖技術的重點。水質和底質的改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1、培養和保持良好的蝦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不同的蝦塘或同一蝦塘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水體的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水中藻類的優勢種群不同所致。綠藻對高溫和強光照的適應能力比硅藻強。在我國南方地區,夏、秋高溫季節,光照強,綠色和黃綠色的水色較易培養和保持。飼養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較合適;中、後期(40天後)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澤。若水色發暗渾濁,懸浮有機物增多,開動增氧機時常在水面出現堆積不散的泡沫,說明藻類有老化跡象,塘水已經是「老水」,很可能會發生「倒水」現象,應及時適量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和有益微生物制劑,以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保持水色的穩定。
藻類對調節蝦塘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藻類不僅可作為對蝦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更重要的是藻類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時可吸收水中各種無機鹽類和溶解性有機物,一定程度上凈化和改善蝦塘的水質。
2、增氧機的科學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質、底質和提高對蝦養殖產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機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養殖水體的溶解氧;二是促進蝦塘底層水和表層水的混合對流,提高底層水的溶解氧水平,促進塘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減少底層水中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在養殖生產的中、後期,同時開動多部增氧機,可在蝦塘中形成環流使對蝦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機物集中在蝦塘中央,改善對蝦的棲息環境。
選用增氧機應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礎上,根據蝦塘的條件進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蝦塘,可選用葉輪式增氧機,配置比例應在2~3畝/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蝦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在蝦塘的對角放置2 台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有利於污物在蝦塘底部中央的積聚和中央靜水面積的縮小,增氧范圍最大為好。
使用增氧機決不是僅僅為了防止對蝦缺氧浮頭,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時促進塘內的物質循環,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條件,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慾,體質強健,生長迅速,以預防病害的發生,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機械地每天定時開機,而應根據天氣、水質、底質的變化,結合對蝦的放養密度和個體規格,靈活掌握。不要認為晴天藻類的光合作用強,不開增氧機對蝦亦不會缺氧浮頭。由於池水的透明度較小,光照不能達到塘水的中、下層,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熱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溫分層,表層水中豐富的溶解氧不能擴散到底層水中,底層的溶氧水平會越來越低,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生長。所以,即使是在藻類光合作用較強的中午前後,開啟增氧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將溶氧豐富的表層水帶到塘底,提高底層水的溶氧水平,同時又把無機鹽類含量較豐富的底層水帶到表層,促進藻類的穩定生長,起到互補作用。晴天中午前後1點~3點鍾開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點~次日清晨8點開機。
此外,陰雨天氣或蝦塘水透明度突然變大時,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造氧減少,塘水的溶氧量較低;無風炎熱天氣,塘水分層現象明顯,塘底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況,應盡量多開增氧機,並結合換水或採取其它處理措施,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
3、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
進行對蝦養殖過程時,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的不斷增加,蝦塘的有機物負荷不斷增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在無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養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換水和藻類的凈化作用,來保持水質和底質的穩定,才能獲得較理想的調控效果。
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盡量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對流和污物在蝦池底部中央和積聚;②養殖中、後期,適度進行的換水、排水,每次應少量多次進行,以提高排污效果,減少對對蝦的應激;③適當混養一些食底魚類,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蝦。
4、有益微生物制劑的應用
蝦塘中對蝦及其它生物的代謝產物積累對對蝦本身是有害的,當其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嚴重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在養殖生產中,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蝦塘換水來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但在養中、後期,由於投餌量很大,單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已專門研製和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制劑。利用微生物來分解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消耗多餘的營養鹽類,以促進蝦池的物質循環,凈化水質,是目前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的趨向。目前魚葯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活菌均為異養型和化學合成自養型細菌的復合制劑。它們能將蝦塘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以減少其毒性。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由異養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為氨和其它無機氮,稱為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養菌來吸收無機物。
養殖中、後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時,往往會出現蝦塘水色變濃的現象,致使有些蝦農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與微生物制劑中細菌和種類組成直接有關系。實踐證明,在使用以異養型細菌為主的微生物制劑的同時,適量施用光合細菌(以自養型細菌為主),利用光合細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無機鹽類,既可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又有助於維持水色的穩定。
五、飼料和飼養管理
飼料是對蝦的代謝能量基礎和生存、生長的物質基礎,配備優質的飼料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是養殖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飼料來提供。只有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獲得較高的飼料效率,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對蝦具有典型的雜食性,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蝦類的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養殖南美白對蝦不需要投喂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更快,飼料系數更低,養殖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飼量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的個體大小、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過量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污染水質;投喂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發育,輕則導致塘中對蝦個體規格差異較大,重則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塘中對蝦的相互殘食。
塘養對蝦因放養密度較大,單靠飼料生物遠不能滿足蝦苗的攝食需求,餌料生物只能作為輔助性餌料,必須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開始投喂幼蝦人工配合飼料。前15天的投飼量一般憑經驗來定,開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對蝦開口料,每畝每餐日投飼量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遞增5~10%。經過半個月的飼養,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范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置飼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進間內檢查飼料的消耗情況,以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飼量。每次檢查時間的決定取決於對蝦的個體規格。南美白對蝦體長達到5cm之前,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飼後2小時進行觀察,投飼量以投後2小時內吃完為宜;體長在5~8cm時,應在投飼後1.5小時進行觀察;體長達到9cm以上時,應在投飼後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保證對蝦吃飽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減輕對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對蝦貪食,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建議在養殖生產中嚴格進行投飼管理,應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則增加日投飼量,以利於對蝦保持旺盛的食慾。
南美白對蝦喜食新鮮飼料,而不喜歡攝食經長時間浸泡的飼料。因此,在養殖的中、後期應適當增加日投飼次數,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飼原則,以促進對蝦的攝食和生長,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對蝦生活在養殖水體的底部,通常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一旦發病,要及時、准確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難度,而且患病個體大多失去食慾,採用口服葯物治療很難奏效。特別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危害最大的白斑綜合症和桃拉綜合症,病情出現多呈暴發性,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對蝦養殖生產中,必須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只有通過消除傳染源,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改善和優化養殖環境,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病害的發生,確保對蝦養殖的高產穩產。
對蝦發生病害是病原、養殖環境條件和對蝦自身免疫機制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病害的預防必須從消除病原,改善、優化養殖環境和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著手,採取相應的綜合技術措施。
在我鎮,目前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紅體症」。筆者認為,該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對蝦感染了白斑綜合症病毒或桃拉綜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養殖環境惡化時同樣會使南美白對蝦體色變紅。所以,當個別池蝦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病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綜合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養殖生產中,通常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葯物的綜合方法治療紅體症。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轉載的。
7. 羅氏沼蝦養殖的國外發展動向是怎樣的
羅氏沼蝦原產於印度太平洋地區,是世界性大型淡水蝦養殖品種。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引進該品種,並開展人工養殖,且規模越來越大。1984年至1992年期間,世界羅氏沼蝦的產量增長了大約3倍,總產量達到3.12萬噸,其中亞洲的產量佔全世界產量的92%。其餘的部分主要產自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
少量的羅氏沼蝦產在非洲,僅佔全世界產量的0.2%。亞洲地區是羅氏沼蝦發展的主要地區。
1992年,越南的羅氏沼蝦產量占亞洲的42%,泰國佔34%。1991—1992年間,印度發展較快,其羅氏沼蝦產量一年中增長了10倍,占當年亞洲總產的7%。非洲的羅氏沼蝦生產,主要在模里西斯、馬拉維、辛巴威和留尼汪島。埃及、莫三比克、獅子山和南非也有小規模的養殖。
美國的大部分羅氏沼蝦產自夏威夷,其餘的來自其他南部諸州。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夏威夷解決了大量培育蝦苗的技術問題,池塘畝產達到200~225千克。夏威夷的羅氏沼蝦研究和生產在西半球居領先水平。墨西哥是北美羅氏沼蝦養殖的主要國家,具有比美國更為適宜的自然條件。1988年其產量達到頂峰,創410噸的記錄。薩爾瓦多的羅氏沼蝦產量目前還很低,但其發展潛力很大。1992年,多明尼加的產量達到164噸。波多黎各正積極開發美國的羅氏沼蝦消費市場。
在1990—1992年間,年產量一直穩定在100噸的水平。在1992年,馬提尼克、瓜德羅普和法屬非洲的留尼汪島、太平洋地區的法屬波利尼西亞、南美的蓋亞那共生產了近170噸羅氏沼蝦,產量基本穩定。在南美洲,厄瓜多和巴西是亞洲地區以外的主要羅氏沼蝦生產國,1992年總產量分別為850噸和650噸。哥倫比亞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羅氏沼蝦養殖。80年代末,總產量達100餘噸。在巴西,全國分布著數百個小型羅氏沼蝦養殖場,面積大都在0.2~2公頃左右,少數幾個大型養殖場,其面積可以達到10~50公頃。其1991—1993年的總產量大約在1200噸左右,約占其全國蝦類總產量的24%。大部分巴西的養殖場採用半精養養殖模式,在1993年,其全國有32個孵化場,養殖面積超過700公頃。
一般來說,其南部地區的產量水平大約為1000~1500千克/公頃,因受冬季的影響,適宜的養殖時間較短;相比較,其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的養殖水平較高,產量大約為1000~2500千克/公頃。在巴西,國內有著巨大的養殖羅氏沼蝦消費市場,而大規格(90克以上)的羅氏沼蝦捕撈產品則被大量出口到北美和歐洲。預計20世紀90年代,世界羅氏沼蝦的養殖將繼續快速增長,發展的主要地區仍然在亞洲。雖然在養殖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諸如苗種供應、市場需求、養殖病害等問題,但總的發展趨勢被廣泛看好,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隨著近年來羅氏沼蝦在各國養殖的不斷實踐,養殖技術日趨成熟。
②羅氏沼蝦個體大,生長快,營養豐富,肉味鮮美,是優良的養殖品種。
③隨著近年來海水對蝦養殖病害的影響,世界蝦類的總產量略有下降,而市場的需求卻越來越大,羅氏沼蝦的養殖生產將部分代替海水對蝦的生產。
④養殖生產,大部分在池塘中進行,對環境的危害小,有利於維護生態平衡。⑤生產投入比養殖海水對蝦少,市場價格高,經濟效益明顯。
近20多年來,由於許多國家的引種,已擴大到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歐洲等地區。迄今,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淡水蝦類養殖品種。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8. 南美白對蝦怎麼養比較好
一、蝦塘放養前的清淤消毒
已養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層較厚。淤泥中的有機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解氧,並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甚至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積減少了有效的養殖空間,既不利於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的提高,也不利於水色和水質的穩定,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蝦病的必要措施。
1、葯物消毒
蝦苗放養前應清除塘底多餘的淤泥,然後每畝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讓池底曝曬4~5天,以殺滅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結構。蝦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塘底為宜,注水後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畝用量為7.5~10公斤,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劑毒消毒,以殺滅殘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已過濾的海水或地下鹹水,使水深達0.6m左右,再全塘潑灑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2、採用每年養殖後翻新塘底辦法
在當年對蝦生產後,將蝦塘排干塘水,曝曬至塘底龜裂,用推土機將塘底泥約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減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積累。
3、殺滅野生雜魚和土蝦
畝用茶麩15~25公斤殺滅野生雜魚,畝用氯氰菊酯類葯0.1公斤全池潑灑,以徹底清除水體中野雜魚蝦。畝用0.3公斤指環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潑灑,殺滅蝦塘中的福壽螺等。
4、進淡水時,必須密網把水泵進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雜魚和土蝦進入塘內,密網規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餌料生物的培養
蝦塘進水後即可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對對蝦苗來說,浮游單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小型底棲動物等生物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
培養水色,施肥量要結合蝦塘的水質、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積程度酌情增減。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或有機肥。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水色的濃淡酌情追加或緩減,直到水色呈現黃綠色,透明度40~50cm時放苗。應盡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急劇變化。
在生產習慣上,我鎮多數使用地下井水的鹽度來調節養殖用水,根據蝦塘自身條件,可選擇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無機肥,畝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1公斤。②使用有機肥,一是畝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麩10-20公斤混合漚水。二是畝用雞糞100公斤,入袋放塘,視水色濃淡選擇是否開袋。三是畝放雜草(大草)或菜葉150-250公斤,此法多用於新塘養殖時培肥水質。
三、蝦苗的放養
蝦苗放養是對蝦養殖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蝦苗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確定,關繫到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長速度的快慢、養殖產量和效益的高低。
1、蝦苗的試水
當培好塘水後,在放養前,要通過氨氮、亞硝酸鹽、PH值、鹽度等項目的檢測,一般來說,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亞硝酸鹽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間、鹽度4‰左右為適宜養殖水。取蝦苗試水,試水蝦苗在48小時內成活率在90%以上為適宜養殖。
2、選擇體質健壯的蝦苗
放養體質健壯、無疫病的蝦苗是養殖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蝦苗的選擇標准主要有:①個大質優,規模整齊,全長0.8~0.9cm;②有活力、反應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充塞度高,體表潔凈,無附著物;④要求育苗場的育苗水溫在28~31℃,盡量避免放養高溫培育的蝦苗(超出32℃為高溫育苗,培育出的蝦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差,養殖成活率較低);⑤育苗過程中蝦苗生長快,變態發育正常。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兩次觀察,第一次在仔蝦第6期,第二次在仔蝦第10期。比較前後兩次的觀察情況,若蝦苗的整體規格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⑥選擇不攜帶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蝦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對准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進行病毒檢測。⑦注意培苗場的蝦苗的鹽度與放養蝦塘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過2‰。
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應根據蝦塘的條件、增氧設施、水源水質和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蝦苗的放養密度。如蝦塘條件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增氧條件好,在常規養殖中,放養密度8~9萬尾/畝,最高不應超過10萬尾/畝,二、三類蝦塘通常以7~8萬尾/畝為宜。
養殖產量主要取決於養殖成活率和對蝦的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加大放養密度。養殖密度過大,蝦苗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約需150天)。在養殖的中、後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水質難以調控,常常需要超常規加大換水量,並全程使用各種葯物和添加劑,使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養殖效益也不會很好。
四、水質和底質的調控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的排泄物、殘餌、餌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屍體的不斷積累,會使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惡化,輕則影響對蝦的攝食量、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重則造成對蝦中毒死亡,甚至導致養殖的失敗。此外,由於環境壓力增大,使對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發病。因此,蝦塘水質、底質的調控是南美白對蝦高產養殖技術的重點。水質和底質的改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1、培養和保持良好的蝦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不同的蝦塘或同一蝦塘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水體的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水中藻類的優勢種群不同所致。綠藻對高溫和強光照的適應能力比硅藻強。在我國南方地區,夏、秋高溫季節,光照強,綠色和黃綠色的水色較易培養和保持。飼養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較合適;中、後期(40天後)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澤。若水色發暗渾濁,懸浮有機物增多,開動增氧機時常在水面出現堆積不散的泡沫,說明藻類有老化跡象,塘水已經是「老水」,很可能會發生「倒水」現象,應及時適量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和有益微生物制劑,以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保持水色的穩定。
藻類對調節蝦塘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藻類不僅可作為對蝦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更重要的是藻類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時可吸收水中各種無機鹽類和溶解性有機物,一定程度上凈化和改善蝦塘的水質。
2、增氧機的科學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質、底質和提高對蝦養殖產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機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養殖水體的溶解氧;二是促進蝦塘底層水和表層水的混合對流,提高底層水的溶解氧水平,促進塘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減少底層水中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在養殖生產的中、後期,同時開動多部增氧機,可在蝦塘中形成環流使對蝦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機物集中在蝦塘中央,改善對蝦的棲息環境。
選用增氧機應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礎上,根據蝦塘的條件進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蝦塘,可選用葉輪式增氧機,配置比例應在2~3畝/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蝦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在蝦塘的對角放置2 台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有利於污物在蝦塘底部中央的積聚和中央靜水面積的縮小,增氧范圍最大為好。
使用增氧機決不是僅僅為了防止對蝦缺氧浮頭,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時促進塘內的物質循環,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條件,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慾,體質強健,生長迅速,以預防病害的發生,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機械地每天定時開機,而應根據天氣、水質、底質的變化,結合對蝦的放養密度和個體規格,靈活掌握。不要認為晴天藻類的光合作用強,不開增氧機對蝦亦不會缺氧浮頭。由於池水的透明度較小,光照不能達到塘水的中、下層,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熱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溫分層,表層水中豐富的溶解氧不能擴散到底層水中,底層的溶氧水平會越來越低,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生長。所以,即使是在藻類光合作用較強的中午前後,開啟增氧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將溶氧豐富的表層水帶到塘底,提高底層水的溶氧水平,同時又把無機鹽類含量較豐富的底層水帶到表層,促進藻類的穩定生長,起到互補作用。晴天中午前後1點~3點鍾開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點~次日清晨8點開機。
此外,陰雨天氣或蝦塘水透明度突然變大時,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造氧減少,塘水的溶氧量較低;無風炎熱天氣,塘水分層現象明顯,塘底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況,應盡量多開增氧機,並結合換水或採取其它處理措施,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
3、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
進行對蝦養殖過程時,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的不斷增加,蝦塘的有機物負荷不斷增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在無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養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換水和藻類的凈化作用,來保持水質和底質的穩定,才能獲得較理想的調控效果。
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盡量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對流和污物在蝦池底部中央和積聚;②養殖中、後期,適度進行的換水、排水,每次應少量多次進行,以提高排污效果,減少對對蝦的應激;③適當混養一些食底魚類,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蝦。
4、有益微生物制劑的應用
蝦塘中對蝦及其它生物的代謝產物積累對對蝦本身是有害的,當其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嚴重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在養殖生產中,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蝦塘換水來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但在養中、後期,由於投餌量很大,單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已專門研製和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制劑。利用微生物來分解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消耗多餘的營養鹽類,以促進蝦池的物質循環,凈化水質,是目前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的趨向。目前魚葯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活菌均為異養型和化學合成自養型細菌的復合制劑。它們能將蝦塘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以減少其毒性。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由異養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為氨和其它無機氮,稱為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養菌來吸收無機物。
養殖中、後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時,往往會出現蝦塘水色變濃的現象,致使有些蝦農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與微生物制劑中細菌和種類組成直接有關系。實踐證明,在使用以異養型細菌為主的微生物制劑的同時,適量施用光合細菌(以自養型細菌為主),利用光合細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無機鹽類,既可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又有助於維持水色的穩定。
五、飼料和飼養管理
飼料是對蝦的代謝能量基礎和生存、生長的物質基礎,配備優質的飼料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是養殖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飼料來提供。只有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獲得較高的飼料效率,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對蝦具有典型的雜食性,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蝦類的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養殖南美白對蝦不需要投喂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更快,飼料系數更低,養殖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飼量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的個體大小、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過量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污染水質;投喂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發育,輕則導致塘中對蝦個體規格差異較大,重則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塘中對蝦的相互殘食。
塘養對蝦因放養密度較大,單靠飼料生物遠不能滿足蝦苗的攝食需求,餌料生物只能作為輔助性餌料,必須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開始投喂幼蝦人工配合飼料。前15天的投飼量一般憑經驗來定,開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對蝦開口料,每畝每餐日投飼量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遞增5~10%。經過半個月的飼養,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范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置飼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進間內檢查飼料的消耗情況,以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飼量。每次檢查時間的決定取決於對蝦的個體規格。南美白對蝦體長達到5cm之前,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飼後2小時進行觀察,投飼量以投後2小時內吃完為宜;體長在5~8cm時,應在投飼後1.5小時進行觀察;體長達到9cm以上時,應在投飼後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保證對蝦吃飽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減輕對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對蝦貪食,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建議在養殖生產中嚴格進行投飼管理,應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則增加日投飼量,以利於對蝦保持旺盛的食慾。
南美白對蝦喜食新鮮飼料,而不喜歡攝食經長時間浸泡的飼料。因此,在養殖的中、後期應適當增加日投飼次數,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飼原則,以促進對蝦的攝食和生長,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對蝦生活在養殖水體的底部,通常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一旦發病,要及時、准確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難度,而且患病個體大多失去食慾,採用口服葯物治療很難奏效。特別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危害最大的白斑綜合症和桃拉綜合症,病情出現多呈暴發性,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對蝦養殖生產中,必須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只有通過消除傳染源,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改善和優化養殖環境,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病害的發生,確保對蝦養殖的高產穩產。
對蝦發生病害是病原、養殖環境條件和對蝦自身免疫機制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病害的預防必須從消除病原,改善、優化養殖環境和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著手,採取相應的綜合技術措施。
在我鎮,目前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紅體症」。筆者認為,該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對蝦感染了白斑綜合症病毒或桃拉綜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養殖環境惡化時同樣會使南美白對蝦體色變紅。所以,當個別池蝦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病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綜合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養殖生產中,通常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葯物的綜合方法治療紅體症。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9. 很多人都說南美白對蝦不好養,該如何養殖
本文結合自己養蝦實踐,談一點體感和看法,供同事參考。01首先要抓住蝦苗的選擇和投入。養蝦方面,蝦苗質量居首位。還分不清是一代苗子還是普通苗,但很容易分辨蝦苗是否健康。用瓢吃面條就知道了。不能離開苗子,或者只用一兩個特產舀出來,就能知道這個池塘蝦苗子是健康的。離開4 ~ 5個,投放後存活率不會超過50%,超過10個,就沒有任何養精蓄銳了,這是因為蝦廟的蝦苗和蝦塘的養殖蝦都有共同點。因為健康的蝦或蝦苗不浮在水面,浮在水面的人都有100%的病。
03要預防和治療蝦病,早期治療嚴重的蝦病是很難治療的,但輕微的蝦病是完全可以治療的。以前我們的方法是發現睡眠中有病的蝦後才治療。這個方法十有八九是治不好的。因為這時蝦病已經很嚴重了,已經太遲了。方法是將預防工作向前轉移。綜上所述,只要掌握這三個方面,即選擇蝦和拋秧的方法,水環境就要從源頭抓起,綜合治理,預防蝦病要立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麼養蝦會變得簡單或輕便。
10. 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信息
截止2013年,南美白對蝦仍是養殖效益較高的蝦,特別是在南美白對蝦的銷售與與互聯網的對接,也促進了南美白對蝦的銷量,使養殖可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提高成活率
2001年以來,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不斷擴大,苗種的供應直接影響著這一養殖品種的發展,根據不斷對南美白對蝦育苗生產研究,現通過對生產中每一個技術環節及技術要點的總結,探討南美白對蝦淡化育苗生產及提高仔蝦淡化成活率和苗種質量的方法。 1、育苗池及工具的消毒:首先將工具及育苗池用清水浸泡並洗刷干凈,然後用50-100ppm的漂白粉或20-30ppm的高錳酸鉀浸泡洗刷,徹底消毒。
2、育苗用水的處理:淡化育苗用水雖不像前期育苗那樣要求嚴格,但也有其一定的要求,水質的好壞影響淡化成活率的高低及苗種質量,因而也應注意選擇和處理。主要是:水質要清新無污染,透明度高(40cm以上),pH值7.8-8.5、溶解氧6mg/L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放置時間較長的水質,還應進行適當消毒,以殺滅病原體;水入池時用120目以上的尼龍網袋過濾,在進苗的前天或當天上午,淡水入淡化池,水深0.6-0.8m,然後用粗鹽、氯化鉀、硫酸鎂、氯化鎂、氯化鈣等或海水精把水調到與進仔蝦池相似的鹽度,並按3-5g/m2濃度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EDTA-Na),微量增氧,力求使淡化池水質與原育苗池水持一致。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待投入的鹽充分溶解後才能進苗。 南美白對蝦體型與中國對蝦酷似,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一般可達11-13cm。南美白對蝦為廣鹽性熱帶蝦類,常棲息在泥質海底,白晝多匍匐爬行或潛伏在海底表層,夜間活動頻繁,喜靜怕驚。養蝦用水為無污染的河水或與經曝曬過的井水混合後使用,水質的主要技術指標為:pH值7.6-8.6,水溫為16-35℃(漸變幅度),鹽度0.5-40‰(漸變幅度),氨氮l,溶解氧>5mg/l,其它指標應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漁業水質標准。
水質處理
1、水色急劇變化
理想水色應為憂綠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黃綠色或茶褐色。養殖前期,由於池水中浮游動物過多遠超過蝦苗所能利用的數量,且大量攝食進行光合作用的單胞藻類,導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變渾濁和清白,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
處理方法:
(1)適當補水和施肥,以調節池水中藻類的組成,使綠藻或硅藻成為優勢種群,並形成一定的數量。
(2)如果是純淡水養殖,還可以施用適量的粗製海鹽或海水晶,以維持水體微量的鹽度,滿足南美白對蝦的生理需要。
(3)施用生石灰合沸石粉,以調節水色,使水體pH7.5~8.8范圍內,水體透明度維持在30cm~40cm。
2、地衣過度生長
(1)在天熱炎熱季節放苗,一次注足池水1.2m~1.5m,並且盡快施肥,將池水水質控制好,抑制池底地衣的生長。
(2)採取人力撈出,一般在晴天中午進行,否則容易造成池中蝦體缺氧浮頭。
(3)使用粒狀的含氯消毒劑,在地衣生長區域投撒,當葯物沉降到池底後慢慢溶解而發揮葯效,使地衣的基部枯死腐爛,約一天後,成團的地衣將浮上水面,在用人力將其撈出。
3、有害物質超標
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池水水質要求是氨態氮0.3mg/L~1.9mg/L,亞硝酸鹽0.02 mg/L~0.09 mg/L。如果水質嚴重惡化,處理方法有:
(1)用枯草桿菌或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全池潑灑。
(2)使用水質改良劑,如沸石粉、活性炭、陶土等。
(3)合理補水或換水,最好直接將較差的池水放掉,再注入新鮮水體入池,並正確使用增氧機。
4、藍藻泛濫成災
養殖後期,在蝦池下風口處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層翠綠色的「水華」,這些「水華」是由於飼料投喂量過大,在池水中的殘餌及蝦體排泄物降解轉化過程中,而使池水有機質含氮量升高,水體pH值一般達到8.0~9.5,偏鹼性,導致蝦體不易消化的藍藻大量繁殖,並最終成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優勢種群。當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時,很快導致藍藻大量死亡,藻體死亡後的蛋白質容易分解而產生大量的有毒羥胺、硫化氫,引起嚴重的「泛池」事故。處理方法有:
(1)經常加註清水,並注意調節好水質,可以控制藍藻的繁殖。
(2)當池塘有藍藻大量繁殖時,選擇在晴天的中午於下風口處排放池水,盡可能降至最低水位,一般可以排放到池水1/3左右,然後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以殺滅藍藻,但要注意觀察,隨時能夠採取加水、增氧等搶救措施,否則不宜使用。
(3)在池塘下風口處的水面用密眼篩絹網撈取藍藻,也可以局部潑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以殺滅藍藻。
水質改良
定期定量使用水質改良劑,目的是為提高溶解氧,穩定藻相的波動,減少PH的波動、降低氨氮、降低有機物及其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正確使用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等,調整和保持水體穩定的微生態環境,以減少環境變化對蝦的影響,達到生態養殖的目的。
具體做法:每半月加麥飯石、沸石粉或以沸石粉、過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水質改良劑。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況下,每半月至20天每畝加20-30公斤,或按產品銷售使用說明使用。水質改良劑除沸石粉、麥飯石外,還有微生物制劑.
微生物制劑又稱益生菌、利生菌、益生素,主要包括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EM原露等,微生物制劑能降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及其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等,穩定pH值,提高水中的DO及水體生態環境中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物多樣性。
另外,有些微生物制劑如芽孢桿菌還能利用其分泌的多種酶類及抗生素,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減少甚至消滅病原體的影響來改善水質,達到防病的目的。據有關研究檢測表明,一定的微生物制劑可以大幅度減低病毒的感染能力,其機理和這些微生物在水體增殖過程中分泌的胞外物質有關,這種物質對白斑病毒等的感染性有抑製作用。
因此為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要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劑,進行無公害健康養殖,在養殖過程中做到少用葯或不用葯。 養蝦池塘可新開發也可利用原池進行改造,養蝦池每個池塘的適宜面積為5-30畝,長方形或正方形,池深2.5-3.0米,養殖期可保持水深2.0-2.5米,池底平整,堤坡完好,保水性能強。養蝦池的防滲材料一般選擇HDPE土工膜。蝦池設進排水系統,進排水閘要有過濾網,也可不設進排水系統,用泵提水即可,蝦場最好要有蓄水池,以供養蝦換水用。
清淤整池
蝦池中的殘餌、對蝦排泄物、動物屍體、死亡的藻類和枯死的水草等是綜合形成淤泥的基礎,也是造成蝦池老化、病害發生和低產的原因之一。清淤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有害的沉積物清除掉。
具體做法為:收蝦之後,應將池內積水排凈,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並徹底清除池中污泥與雜草,清淤的深度為10-20厘米,對投餌馬道和池塘死角進行重點清理。新建池塘可不清淤,但需葯物消毒。
葯物清池
1、清池前要盡量排除池水,以節約用葯量;
2、應選擇晴朗天氣進行,以提高葯效;
3、順風施葯,可藉助風力潑灑均勻;
4、葯物下池後要不斷攪水,做到邊潑灑邊攪動,使葯物與積水均勻混合;
5、注意池內死角、積水邊緣坑窪處和蟹洞內都應與葯液接觸;
6、清池後要全面檢查葯效,如果施葯後仍發現有活魚,則應再次清池;
7、各種葯物均有一定毒性和腐蝕性,操作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和人體皮膚接觸,用過的器具應及時清洗。
消毒除害
由於蝦苗下塘時僅為0.7-1.0cm,體質較瘦弱,避敵害能力差,尤其在蛻皮時更易遭襲擊,因此,養蝦的池塘比養魚池塘要求條件高,必須做到年年清淤消毒,將池塘內的敵害生物及病原菌殺掉。
清塘葯物及使用
1、生石灰
生石灰是廣譜性消毒劑,對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均有殺滅作用,生石灰還能穩定水質條件,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底質通透性,同時還可起直接施肥的作用,有利基礎餌料生物的生長。因此,生石灰是比較理想的清池葯物。
用法為:在春季放養蝦苗以前,每畝用75-100公斤生石灰,全池遍撒,然後進水洗池。也可帶水清塘,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5-1.0公斤,用鐵鍬均勻撒入池中即可。
2、漂白粉或漂白精
漂白粉或漂白精是廣譜消毒劑,可以全面地殺死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及病毒、細菌等各種微生物病原體等。漂白粉進入水中後,能產生具有很強殺菌能力的次氯酸,漂白粉的有效氯越高,殺菌能力越強。
用量是:每立方米水體加入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50-70克或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25-35克,用水溶解後潑灑全池,並將此液潑灑在干露的池面上。
3、茶籽餅
茶籽餅是山茶科植物油茶果實榨油後所剩下來的渣滓,其有效成份是皂角甙。皂角甙是一種溶血性的毒殺劑,能選擇地殺死魚類和軟體動物,但對甲殼類和其它餌料生物的毒害較小。皂角甙對魚類的毒性要比蝦類大50倍。這種葯物的葯效持續期短,只需幾天葯性即可因生物降解而消失。因此茶籽餅對於清除害魚效果較好,但對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無效。
使用方法:使用時將茶籽餅烘乾粉碎,用水浸泡一晝夜,按每立方米水體15-20克的用量撒入水中,經1-2小時即可殺死魚類和貝類。為了提高池塘消毒除害的效果,有些池塘採用生石灰和茶籽餅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進水方式
清池之前即應安裝濾水網,避免清池後仍有敵害生物從閘門縫隙進入池內。外閘槽應安裝網目1厘米左右的平板網,阻攔浮草、雜物進入袖網。內閘槽需安裝60目錐形袖網。錐形袖網的網長8-10米。濾水網應嚴密安裝,用棕絲、橡膠嵌條或麻片塞嚴閘槽和閘底的縫隙。
在葯物清塘後10天便可進水。進水應緩慢,切勿因水流過急而沖破濾水網。每次進水前應檢查濾水網是否破損,並扎緊、扎牢網口,避免滑脫。進水之後應將網袋內的魚、蝦等雜物倒出池外,紮好網口,經清洗後掛於閘框上涼曬。
肥水方式
池塘的肥水工作要在放苗前15天開始進行,為便於繁殖基礎餌料生物,前期進水70-80cm,選擇晴天施放肥料。新蝦池以試用發酵後的有機肥為好,每畝施用20-25公斤,分2-3次投入。老蝦池以施化肥為宜,一般畝施氮肥1公斤,磷肥1公斤,以後每周施肥一次,用量減半。 蝦苗選擇
(1)蝦苗規格盡量均勻;
(2)體形比較粗壯;
(3)體色白色透亮;
(4)規格最好是在1.0cm左右;
(5)游動活潑,逆水能力強,易附壁、附底;
(6)胃腸內食物飽滿;
(7)無畸形,一般高溫育苗或用某些葯物就容易造成畸形;
(8)體表光滑,無聚縮蟲等附著物、無斑點;
(9)蝦苗淡化要求鹽度至2‰以下(或根據池塘水質情況而定),淡化全程不少於7-10天;
(10)有條件的單位最好進行病毒檢疫。
記數方法
蝦苗計數採用干稱量法或杯量法。這兩種方法稱量,蝦苗的數量較為准確,以便養殖期間的管理。
蝦苗運輸
蝦苗運輸應根據路程遠近、運輸時間及運輸者所具備條件而定。通常近距離可採用拉魚箱運輸,遠距離使用尼龍袋充氧運輸。
1.拉魚箱運輸:將魚箱加水1/3,充氧,在水溫20℃以下時,每0.1立方米可裝全長1cm蝦苗40萬尾,可經受5-8小時運輸。運輸時避開中午炎熱天氣,中途不能停車。
2.尼龍袋運輸:使用容量為30升的尼龍袋,裝水1/3,可運輸體長為1cm蝦苗2萬尾,充入氧氣,在20℃左右可經10-15小時運輸。
放苗密度根據
池塘放苗密度應根據蝦池條件,水交換條件,餌料供應情況,蝦苗的規格和養殖技術,管理水平等來確定養成規格和計劃產量,並按照計劃產量、規格和預計蝦苗成活率確定合理放苗量。
投苗量計算
每畝放苗量(尾/畝)=計劃產蝦量(公斤/畝×要求出池時每公斤尾數÷預計成活率
一般情況下,未經中間培養的蝦苗一般成活率為30%-50%,經過中間培養的蝦苗一般成活率為70-80%。
投放條件
(1)養殖池水深應達70-80cm,水質肥沃,水色為黃綠色、黃褐色、綠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 。
(2)池水溫度恆溫在18℃以上,放苗時溫差不超過±2℃。
(3)蝦池鹽度不得低於0.5‰,育苗池水與養蝦池水的鹽度差不應超過2‰,否則應採取逐步過渡法,使蝦苗逐步適應池水鹽度後再放苗。
(4)養殖池水pH值在7.8-8.7之間。
(5)大風暴雨天氣,不宜放苗。
放苗注意事項
(1)放苗前要對池水進行分析,確認符合養殖水質條件後方可放苗。必須採用後未發現死苗再大批放苗。
(2)一個養蝦池的蝦苗應一次放足,避免多次放苗,否則容易造成蝦苗體長大小不一,在缺餌料的情況下會出現大蝦吃小蝦的現象。
(3)放苗地點要選擇蝦池避風的一邊,切忌在迎風處或淺灘處放苗,以免蝦苗被風直接吹到灘面死亡。
(4)蝦苗計數要准確,放養時最好重新計數。
(5)長途運輸苗種而不進行中間培育的單位,在放苗時,可取出0.5%-1%苗樣置於該養殖池中的網箱中,正常管理一日後,再次計數,藉以估計放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