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國人如何看待巴西
我來自底特律地區。我的未婚夫來自巴西MG的貝洛·霍里桑特。我們在貝洛有一個家,一年要去那裡3至4次。我去過大多數主要城市,幾個海灘和山脈……我從飛機上看到了亞馬遜河。
3.人們努力工作。他們將竭盡所能賺錢。禮貌是他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請知道怎麼說怎麼說,謝謝你用葡萄牙語,大伊,Tudo Bem?Prazer,Bom Dia,Boa Tarde,Boa Noite…等。家庭非常重要。如果您被丈夫或妻子的家人和朋友接納,他們會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您。我愛我的未婚夫的家人和朋友。我經常和他們聊天。切記以同樣的愛和尊重對待每個人。他們不會在乎您是否會說葡萄牙語。他們只關心您作為一個人的身份。當您在那裡時,切勿評判某人。不要以為巴西人沒有受過教育。我認識的人很聰明。
『貳』 俄羅斯·巴西在緯度位置的差異,說說我國緯度位置的優勢
俄羅斯處於高緯度地帶,巴西大部分處於低緯熱帶地區。俄羅斯多嚴寒,巴西多濕熱地。相比較而言我國氣候更加適宜,四季分明。大部分地區都能適合人的活動。
『叄』 巴西和俄羅斯哪個國家更有未來
當然是俄羅斯了。
國土面積和廣袤的戰略縱深,豐富的資源,人口基數,國防和工業,全球性的戰略視野,這些巴西和俄羅斯都相差很大的,而這些就是國家強大的基礎和根本。
『肆』 西方人是怎麼看俄羅斯的俄羅斯人是歐洲人嗎
西方人,尤其是西歐人,看待俄羅斯大都是不怎麼友好的,其評價基本上都和石油、粗魯、封閉、腐敗、危險等負面詞彙有關。如一位英國記者就說,俄羅斯是一個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暴徒。當然,暴徒是重點。試問,負面評價都給了,怎麼還會承認你是歐洲人呢?
『伍』 為什麼俄羅斯面積廣大,平原遼闊,但食量卻需要大量進口為什麼巴西的氣候濕熱,水分和熱量充足
瓜瓜的坨坨回答有誤。俄羅斯雖國土面積遼闊,但緯度高,大部分屬於寒帶,國土面積主要被針葉林、沼澤覆蓋,可耕地少,再加上寒冷的氣候主產的小麥和玉米的產量不穩定,且輕工業不發達,造成很多農產品和輕工作產品需進口。巴西主要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沒有熱帶沙漠氣候)氣溫高,降水豐富,故為濕熱的氣候。我國國土南北跨度大,東西地形差異大,氣候類型多樣和地形類型多樣,且地區差異大,使地區間農業生產條件差異大有利於農業多樣性發展,故我國農產品豐富。樓上的錯誤在於巴西沒有熱帶沙漠氣候,沙漠氣候也不能說氣候濕熱,能說氣候濕熱的為熱帶季風和熱帶季風氣候,其它氣候類型條件不足均不能說氣候濕熱
『陸』 巴西能遷都國土中部,俄羅斯為何卻萬萬不能呢
巴西能遷都到國土中,不其實是因為巴西的戰略需求。俄羅斯也是因為它的戰略需求不能遷都到中部。我們同巴西的國土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巴西其實在內陸並沒有國土威脅。俄羅斯卻完全不一樣,他周圍全部是強國,尤其是歐洲。並且俄羅斯的國土比巴西國土大很多。遷都中部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需求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巴西在南美洲那是一家獨大,因此根本在國土的任何方向都沒有威脅,唯獨在海上,會面臨大國的打擊。俄羅斯不一樣了,俄羅斯雖然是世界強國,但是其周圍全是強國,尤其是歐洲,英法德等都是主要威脅,還有北約步步緊逼。而且俄羅斯勞動力不足,好不容易集中在歐洲,正是集中力量,恢復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一旦遷都,俄羅斯本來人口極少,直接分到中部,整個歐洲部分經濟將受到巨大拖累。
『柒』 俄羅斯最怕找不到復興大國的方向的影響
各種制約因素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社會文化心理因素。其中大俄羅斯民族主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為了分析方便,這里將其產生的原因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1.民族心理因素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民族主義十分強烈的民族。這種民族主義是在俄羅斯靠軍事擴張使其版圖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強盛起來的長期歷史中形成的。俄羅斯原本是歐洲東部邊緣一個幅員中等偏下的國家。在俄羅斯最初形成統一國家時〔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其領土面積只不過280萬平方公里。但後來經過歷代君王的不斷征戰擴張,到了1917年沙皇統治壽終正寢時,俄羅斯已成為橫跨歐亞大陸,東西長10 000餘公里,南北寬5 000餘公里,總面積2 000餘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地理大國。在這部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中,武功赫赫、戰績輝煌的軍事擴張勝利世代相傳地把民族主義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俄羅斯人的心理和性格上。
這一根深蒂固的大俄羅斯民族主義主要內涵包括:疆域的擴大和軍事的強盛培植起來的強國自尊意識;長期對外封閉造成的孤立自得意識;專制主義傳統熏陶出來的順從權威意識。在這些意識中「強國自尊意識」是最核心和最主要的意識。
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歷代沙皇統治中一直被用作鞏固政權的政治思想工具。而在蘇維埃政權時期,這一民族主義不僅沒有被徹底地清算和消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所發展和加深。在蘇聯國內民族關系中,當局和輿論總是把俄羅斯民族稱作「偉大的母親」,而把非俄羅斯民族稱作「偉大俄羅斯民族的忠實兒子」。在國際關系中,總是以「老大哥」和「救世主」的身份自居,而把別的友好國家視為「小兄弟」和「被拯救者」。在外交事務中,總喜歡教訓和指揮別人,在談判中常常把對方的含蓄和謙虛當作軟弱可欺,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即使是「新思維」的發明者戈爾巴喬夫和獨立民主俄羅斯的「奠基人」葉利欽,當其政治經濟局勢陷入困境時,也乞靈於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特殊效能,把「俄羅斯愛國主義」作為整合民心、扭轉局勢的武器。就連當前國內外評價都很高的新總統普京也依然把「維護國家利益」、「國內目標高於國外目標」、「捍衛大國地位」的目標作為俄外交的主要方針。
俄羅斯人的民族主義不僅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和日常生活中,在昔日同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聯系中,他們標榜的是「無私的國際主義援助」,而實際做的卻是不放棄民族私利和對別國的控制。在同異族交往的日常生活中,總喜歡強調自己的民族情趣和風俗習慣。可是,長期以來在俄羅斯一直把「民族優越感」說成是「民族自豪感」,把「俄羅斯民族主義」說成是「俄羅斯愛國主義」。這種過分的「民族自豪感」和狹隘的「愛國主義」是以排他性為前提的,即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存在與發展視為對本國和本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威脅。特別是在俄羅斯社會轉型動盪時期,政治經濟危機連續不斷,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僅與昔日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已無法相比,就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也相形見絀,就連原來的「小兄弟」也超過了自己而走在了前頭。這是許多「大俄羅斯民族主義」情緒嚴重的人所無法接受的現實。於是,那些「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特性就以新的表現形式非理性地甚至反常地外化出來。他們對別的國家由居高臨下到排斥和反感,對外部世界由泰然處之到懷疑和戒備。在同中國的經貿合作中,把正常的易貨貿易說成是「吃虧貿易」,把必要的資源出口說成是變成了「原料附庸」,把極其需要的勞務進口說成是來自鄰國的「人口擴張」。
2.民族文化因素
由於俄羅斯民族橫跨歐亞兩大洲而居,歷史上既受到來自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受到來自東方文化的影響,因此俄羅斯文化既不是純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純粹的東方文化,而是處於兩者之間的、又兼有兩者文化特徵的一種獨立的文化體系。但俄羅斯文化所兼有的東西方文化特徵並不是均等的。因歷史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時間長些,而且是主動的,受東方文化的影響時間短些,而且是被動的,所以俄羅斯文化的西方文化特徵更多些,對西方文化更靠近些,對其再接受的容量也更大些,而東方文化的特徵則明顯地少些,與其關系明顯地疏遠些,對其再接受的容量也明顯地小些。由於俄羅斯文化是自成一統的獨立文化,所以在外來文化進入時,就往往要發生文化沖突,這也包括經營文化,由於經營文化的碰撞,往往因難以容忍其他文化主體民族受益而使合作受到影響。俄羅斯文化由於對東方文化的兼容性較差,所以對我國的經濟文化排斥性很大。
俄羅斯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又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優越感基礎之上的。俄羅斯歷史上,特別是在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和蘇維埃時期,涌現出了一批世界性的天才人物,出現了轟動世界的思想家、文學家和科學家,也涌現出一大批思想巨著、文藝精品和科學發明。這些輝煌的文化成就使俄羅斯人背上了包袱,他們為其輝煌的文化成就感到驕傲、自豪,然而過分的驕傲、自豪卻變成了傲視其他民族文化、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優越感」、「人種優越感」。
3.民族歷史因素
對別國的侵略是俄羅斯歷史的最基本特徵。15世紀末俄羅斯最初建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時,其領土面積還不到300萬平方公里,按蘇聯時期的領土面積算(2 240萬平方公里),有1 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從別國侵佔來的,按現俄羅斯的領土面積算(1 710萬平方公里),有1 43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從別國侵佔來的。這就是說,即使按現俄羅斯的領土面積計算,所侵佔的領土面積也均比世界上任何一個除俄羅斯以外的地理大國的面積都大(加拿大998萬平方公里、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美國937萬平方公里、巴西85l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768萬平方公里、印度297萬平方公里)。僅從中國侵佔的領土就達154.54萬平方公里,其中東部地區為103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2個法國、3個日本、4個英國、8個捷克斯洛伐克、25個荷蘭、34個比利時)。今天俄羅斯遠東富饒的南部地區(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就是俄國在1858~1860年期間通過《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奪去的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可是,除列寧以外的歷屆蘇聯(俄羅斯)領導人都沒有承認這些侵略事實。不僅如此,俄羅斯社會還為波雅爾科夫、哈巴羅夫之流的侵略者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稱他們是「最能體現俄羅斯性格鮮明特點的人」、「遠東的文明使者」,至今在遠東城市的大街上還豎立著他們的高大塑像,在博物館中還以俄羅斯民族英雄的名義展出他們的事跡。
俄羅斯獨立後,這一傳統認識依然存在。並且,由於出現邊境地方貿易的無序狀況,俄國內「中國擴張論」一浪高過一浪的炒作,中俄領土和邊界問題更加突出出來。對於中俄東段邊界協定的簽訂和勘界工作遠東地方領導人極力反對。對於中俄東段邊界劃界的遺留問題從地方到中央都有人大做文章。對於60年代末發生的「珍寶島事件」,他們至今把其作為「中國入侵俄羅斯的歷史教訓」來教育人民,聲稱「達曼斯基島(指珍寶島)這樣的地方不能忘」 [6] ,為此舉行紀念活動,成立老戰士協會……並借機加強備戰活動,包括成立「烏蘇里哥薩克軍區」,加強對服役前的青少年軍事訓練等,還制定《哥薩克法》,給哥薩克劃定領地,重用哥薩克首領,創辦《烏蘇里哥薩克通報》。特別在較多的中國經貿人員、勞務人員進入俄羅斯遠東時,他們驚恐萬狀、如臨大敵,驚呼「中國人來啦!」「黃禍來啦!」「中國人將佔領我們遠東!」 [7] 為此,一些軍事要員和軍事專家提出,為應對「來自亞洲鄰居的『人口挑戰』,俄羅斯應停止裁減部署在烏拉爾山以東的軍隊,應當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保存大量軍事和警察力量」 [8] 。為什麼俄羅斯人對中國人進入遠東的戒備心理如此強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歷史上侵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其中包括原本是中國領土的遠東,所以他們一直擔心有朝一日遠東地區被中國人奪回去。這乃是「不義之物在手,終生心理難寧」的通常心理反應。
4.社會政治因素
70多年的蘇維埃政權時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剛剛從這一時期走過來的現俄羅斯不可能完全擺脫它的各方面影響。從離現在時間最近的角度說,它對今日俄羅斯人的影響最直接。從對國內國際社會影響和改變的程度最大的角度說,它對今日俄羅斯人的影響最深。而在各方面影響中,最大的莫過於政治影響。
蘇維埃政權最主要的特徵是它的突出政治傾向。在這一時期,政治是統帥、是靈魂,一切都要服從於政治。在這一社會氛圍中培養、教育和熏陶出來的蘇維埃人,慣於用政治的眼光看待一切,用階級斗爭的思維考慮一切,用非友即敵的標准衡量一切,以「事物復雜」的邏輯懷疑一切。雖然昔日的蘇聯變成了今日的獨聯體,昔日的俄羅斯加盟共和國變成了今日的俄羅斯聯邦,但這一思想體系猶在,這一體系的影響猶深,甚至千百萬老蘇維埃人還健在。今天,許多俄羅斯人仍持這一思想體系面對一切。這樣,他們在國際經濟合作中,自然要懷疑一切,包括懷疑合作的目的、方針、結果,疑心外方別有所圖,懷疑經濟合作帶有政治目的,等等。列寧以後的蘇維埃政權名義上奉行的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際上奉行的是扭曲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被他們扭曲的現象存在於各個領域,其中包括把愛國主義扭曲為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們所提倡的「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實際上是「本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同時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他們追求思想上的絕對統一,利益上的絕對平均。這些政治因素反映在當今的國際經濟合作中,就不免出現以下現象:不能容忍外國人受益特別是較多地受益,如果外國人受益多了,他們就認為是向俄羅斯進行了「經濟擴張」,俄羅斯「吃虧」了,威脅了俄羅斯經濟發展,危害了俄羅斯的國家主權等等,於是便採取種種措施阻撓經濟合作的進行。
5.國家地理因素
在地理上,俄羅斯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它的亞洲大片領土都是侵佔而來的,其亞洲地區的人口都是移民而來的,其亞洲地區居民的祖居地都在歐洲。至今俄羅斯的政治經濟中心仍在歐洲,現階段俄歐洲部分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俄的70%,人口約佔全俄的80%。關於它是哪個地區的國家仍有爭論,傳統看法仍認為它是一個歐洲國家,就連生活在遠東太平洋沿岸的俄羅斯人也仍把自己視作歐洲人。2000年5月,普京在會見訪俄的歐盟領導人時指出「俄羅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歐洲的大國」。由於政治、經濟中心在歐洲,歷史上與歐洲接觸多,所以俄羅斯人對歐洲較為熟悉,對亞洲較為陌生。
在這種對亞洲認知程度明顯不足的背景下,近代俄國一直把歐洲中心主義和大西洋主義置於外交政策中的主導地位。現今的俄羅斯,雖然將其外交政策調整為東西方並重的全方位實用主義外交政策,但實際上仍以歐洲為戰略重點和優先方向。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兩國人民接觸多起來,相互之間逐步熟悉起來,但從60年代初起由於兩黨路線分歧而引起的兩國長達20年之久的疏遠和敵對,把本已逐步接近和了解的雙方關系距離又拉大了。這種狀況直至俄羅斯獨立後也沒有明顯改變。由於對中國缺乏了解和相互關系的疏遠,近年來俄遠東地區新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和介紹甚少,還不如對西方歐洲國家特別是對美國和日本報道和介紹的多。在這種關系背景和輿論導向下,俄羅斯遠東人怎麼能對中國有正常的了解?據俄方在遠東毗鄰中國的三個邊疆區(州)對869人的民意測驗表明,對中國漠不關心的人佔38%,對中國人持否定態度的人佔23%,知道魯迅的人只有27%,知道齊白石的人只有15% [9] 。在筆者於80年代末較早赴俄羅斯遠東訪問時,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國是否有汽車」的可笑問題。
6.種族關系因素
按種族劃分,俄羅斯人屬於白種人,中國人屬於黃種人。就人種的差異而言,種族之間的差異比民族之間的差異更大,鴻溝更深。根據「人種沖突論」的理論,不同種族長期混居、接觸,必然產生摩擦、對立、沖突乃至暴力。一位俄羅斯學者這樣論述:「根據這一理論,濱海邊疆區潛在的沖突在於,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漢人和朝鮮族人成為特別明顯的種族少數,其文化和歷史不為當地斯拉夫族人所理解。從理論上看,俄羅斯人和來自中國的移民之間的基本的種族差異和文化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醞釀著產生緊張對立和可能的暴力沖突。」雖然這位學者的論述不一定完全科學,他們的推斷也不一定真的會實現,但不同種族之間的巨大差異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相互之間難以接受和融合確實是現實的,搞得不好發生沖突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說,俄羅斯遠東地區反華排華行動與種族排斥因素也不無關系。
總之,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排他性很強、兼容性比較差的民族。正是由於這一民族特性,「唐人街」在世界很多國家的城市都可以存在並能與當地居民相安無事,而惟獨在俄羅斯被視作洪水猛獸,甚至一塊「中國村」的牌子也使他們疑雲四起。旅美華人有幾百萬,僅舊金山一市就有43萬人,而暫居全俄羅斯的中國人實際尚不超過50萬人,遠東地區只有5萬~6萬人,就使他們驚恐萬分,掀起軒然大波。如果說美國是一個「碾碎民族差別的大磨坊」或一座「民族熔爐」的話,那麼俄羅斯就是一座「把守嚴密的大城堡」或一個「蜇趕異蜂的大蜂巢」。正因為俄羅斯人具有這一民族特徵,所以雖然俄羅斯對外開放方針已向世人宣告10餘年,但至今外國人仍感到門難進、事難辦,雖然對外經濟合作的優惠政策制定了無數項,但至今均難以落實,其國內的不良環境仍使外國人望而生威.
『捌』 巴西和俄羅斯哪個綜合國力更強一些啊,求高人指點
如果讓我打個分的話,俄羅斯100,那巴西最多30.
『玖』 里約奧運會上,巴西觀眾為啥見誰都噓
本屆奧運會慘遭巴西觀眾噓聲的人不計其數:俄羅斯人,因為嗑葯丑聞;西班牙人,因為象徵了拉美殖民主義;網球球童,因為有黃油手;觀眾最喜歡噓的是不被看好的一方,比如可憐的羅馬尼亞女子手球隊;當然了,還有他們的世仇阿根廷,被噓得最慘。
撐桿跳運動員Renaud Lavillenie在24小時內被噓了兩次,人家最後在領獎台上被觀眾們噓哭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都看不下去了,說觀眾們的行為「在奧運會上令人無法接受」。
在另一個場館里,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在進行羽毛球比賽。一大批巴西觀眾不知怎麼的就站到澳洲這邊,聲音比澳大利亞人還大。
有時候,觀眾們純粹只是為了製造噪音。在一場乒乓賽事中,觀眾席上猛的發出一陣不協調的喝彩聲,原來只是一個穿著田徑服的瘦小伙穿過了看台。
除了足球場上帶來的傳統,觀眾們的任性行為可能跟巴西人民目前正在經歷的艱苦時期有關系,體育社會學家Mauricio Murad告訴Quartz。巴西總統正面臨彈劾,該國進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看台上的尖叫聲實際上是在釋放壓抑,Murad說。「巴西人需要釋放的渠道,我認為這就是奧運會上所看到的。」
看台上的惡劣行為也是巴西人相對閉塞的結果,里約技術與社會協會主任Ronaldo Lemos說。「問題在於,巴西基本是一個很封閉和孤立的國家,」他說。「巴西人跟那些國際觀眾三觀不一樣。」出國旅行太少,他補充說,這導致巴西人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全球通用的」。
專欄作家Marcos Sergio Silva寫到,觀眾們的舉止折射出巴西人喜歡把一切事情當成肥皂劇來看,「我們就像一群摩尼教徒(小編註:一種主張光明與黑暗二元論的宗教,現已滅亡),我們總要指定一個壞人出來。」
德國網球選手布朗在跟巴西選手貝魯奇交手時被觀眾狂噓,他反而很享受當壞人的感覺,甚至給觀眾煽風點火。中國乒乓球選手張繼科則把食指放在嘴邊讓觀眾安靜。
當然,只會招來更大的噓聲。
蛋友的野望:
寶寶心裡苦:在國內就是國民素質問題,在巴西就是釋放壓抑
盪漢:巴西女排輸了,讓他們再噓
幕後煮屎者:@啊不要不要停: 射箭、手槍項目需要安靜,這個是項目決定的,不是運動員能決定的。
gbh:這屆觀眾不行
短:申報的時候奧組委都不審核的嗎
文:許叔/煎蛋網
關於煎蛋:資深新鮮事推送雞。網站 Jandan.net,公眾號:煎蛋(公眾號ID:jandancom,並沒有i)
『拾』 如何評價現實生活中的加拿大人、俄羅斯人、紐西蘭人、巴西人、阿根廷人
足球
可能聽起來有點荒謬。
2.45倍,相差無幾。巴西GDP總量是阿根廷的4.36倍,巴西是金磚國家之一,擁有規模可觀的工業,專利申請數是阿根廷的7.7倍。而2014年阿根廷人均GDP12873刀,巴西11604刀。國家實力真正實現反置,並且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3,自視甚高。巴西種族混雜,新興的力量愈發要打破原有的規律1.種族觀念
阿根廷人絕大部分是白人,保留歐洲傳統歐洲生活方式.經濟發展程度的變化帶來心理的不平衡
二十世紀初阿根廷是世界七大富國之一,人均收入高於法國德國,但直至1962年阿根廷人均GDP依然是巴西的4,是歐洲人的理想移民地,1930年後開始衰落。衰退的經濟不足以支撐原本的貴族心態,文化雜亂無根。阿根廷人看不起巴西人,巴西人也看不慣阿根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