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過巴西的是什麼運河
沒有運河。
2. 巴西西側的運河叫什麼名字
蘇伊士運河
3. 美國到巴西必須經過的運河
不用,從美國本土大西洋一側出發不必經過任何運河都可以到達巴西,如果是從太平洋一側則需要經過巴拿馬運河,看地圖就知道了
4. 巴西的天然橡膠運輸到美國海陸岸的最短航線需經過什麼運河
巴西運貨至美國,看目的地美國東海岸還是西海岸,走東海岸的話,直接走南大西洋—加勒比海就到達東海岸的南方港口。如果要停泊東海岸北方港口,則穿過加勒比海,沿著海岸線北上行走北大西洋就可以到達目的地。
而要是目的地是美國西海岸,由於巴西不是兩洋國家,所以必須經過巴拿馬運河,把航道從大西洋換成太平洋才行。具體航程為:南大西洋—巴拿馬運河—北太平洋。然後到達美國西海岸的港口。
5.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運河是什麼
京杭大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
1、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2、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
3、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
京杭大運河背景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6. 南美洲有沒有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修建有巴拿馬運河。中美洲尼加拉瓜這里正在建設尼加拉瓜運河,運河線路從加勒比海側的蓬塔戈爾達河,沿杜樂河進入尼加拉瓜湖,再到太平洋岸的布里托河口,全長約276公里,是巴拿馬運河長度的三倍。航道規劃底部寬度為230米-520米,水深27.6米、航道的通過能力約9100艘/年,可通行船舶最大噸位達40萬噸,計劃5年內建成。
7. 南北美洲之間的運河叫什麼運河
南北美洲之間的運河叫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長度約為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一側的深水處約82千米(50英里),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戰略意義的人工水道之一。行駛於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船隻,原先不得不繞道南美洲的合恩角,使用巴拿馬運河後可縮短航程約15,000千米(8,000海里)。由北美洲的一側海岸至另一側的南美洲港口也可節省航程多達6,500千米(3,500海里)。航行於歐洲與東亞或澳大利亞之間的船隻經由該運河也可減少航程3,700千米(2,000海里)。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寬152米至304米。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船舶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可以通航76000噸級的輪船。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成,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間一直由美國獨自掌控。於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將全部控制權交給巴拿馬。運河的經營管理交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負責,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馬政府負責。
8. 運河的以前和現在的介紹,速度!!
埃及是第一個開鑿貫穿尼羅河及支流,連同地中海和紅海的人工運河的國家,這項工程可以追溯到法老SENAUSRET三世約公元前1874年。運河被廢棄以至泥沙淤塞然後又重開了若干次: SITY一世時期的運河 公元前1310年 NKHAW時期的運河 公元前610年 DARIUS時期的運河 公元前510年 PTOLEMY二世時期的運河 公元前285年 ROMANS 時期的運河(TRAJAN國王) 公元前117年 AMIR EL MOEMENEEN時期的運河 公元後640年。隨著穆斯林征服並開放了150年 蘇伊士運河實際上是第一條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通道。1869年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向國際運輸開放。 蘇伊士運河於1956年7月26日收歸埃及國有。 蘇伊士運河總計被關閉了5次,最後一次最嚴重,長達八年之久。 蘇伊士運河於1975年6月5日向海運重開。 1956年10月29日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 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對地峽的勘測一直到法國佔領埃及時(17981801)才初次進行。拿破崙本人研究了古運河的遺跡。1834和1846年對運河再次作了研究。雷賽(FerdinanddeLesseps)接到埃及總督賽義德帕夏(Sa'idPasha)的特許狀來建造一條運河;1856年第二個特許狀授予蘇伊士運河公司在運河竣工之後99年的經營權。工程於1859年動工,用了10年而不是原先設想的6年完工,氣候惡劣、1865年的霍亂流行、早期的勞工糾紛等等都耽誤了施工。初步的計畫是從三角洲沿著圖梅拉(Tumelat)河鑿一條小運河和一條南支線(今稱赫勒沃蘇伊士〔As-Suwaysal-Hulwah〕運河,兩條運河合起來原先叫作甜水運河〔SweetWaterCanal〕)通往蘇伊士,一條北段(阿巴西耶運河〔Al-AbbasiyahCanal〕)至塞得港。這條運河為其他乾旱地區提供了飲水,於1863年竣工。 蘇伊士運河公司曾是一家埃及聯合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巴黎。1956年蘇伊士運河由埃及總統納瑟(GamalAbdelNasser)收歸國有。自此,埃及政府行使了全面的控制權,雖然原來的公司仍作為聯合企業繼續存在於巴黎。 國際地位。雖然運河是為國際貿易而建並從國際貿易中獲利,但是多年來其國際地位始終不明確。1888年當時海上強國(英國除外)簽署了一份《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不論在和平還是在戰爭期間運河向所有國家的船隻開放。此外公約還規定在運河水域里不得有任何敵對行動,並不得在其沿岸修建防禦工事。英國直至1904年才在這項公約上簽字。 戰爭期間國際使用運河的史實有下列幾起: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不準西班牙戰艦通過,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准許俄羅斯海軍艦隊通過,19351936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期間也准許其船隻通過。原則上說,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運河向所有交戰國開放,但是同盟國軍事上的優勢使德國及其盟友不能有效地使用運河。 1949年以色列及其阿拉伯國家停戰後,埃及不準以色列使用運河,也不準所有與以色列有貿易往來的船隻通過。兩次關閉運河的第一次發生在19561957年的蘇伊士危機期間,在以色列攻擊了埃及軍隊,法國和英國軍隊佔領部分運河地區之後。第二次關閉是1967年6月以阿戰爭後,在戰爭期間和戰後,運河成為埃及和以色列許多戰斗的戰場,有好幾年變成了這兩國敵對軍隊的前線。隨著1975年6月運河的重新開放和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的簽署和平條約,所有船隻(包括那些在以色列注冊的)又重新得以進入這條水道。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東北部的蘇伊士地峽上,北起塞得港,南到陶菲克港。1859年由蘇伊士運河公司破土動工,1868年8月18日修成,11月17日正式通航。剛修成的運河全長162.5千米,水面寬52米,水底寬22米,河床深7.5米。1882年因英國入侵埃及,運河被迫關閉。英國佔領運河區後,企圖完全控制蘇伊士運河;因該運河是重要的國際航道,關系著各國的切身利益,所以,英國的企圖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反對,英國獨占運河的目的未能達到。但英國佔領埃及後,在運河區駐軍10萬,嚴重損害了埃及的主權。英國佔領的74年間,每年攫取了運河收入的97%,埃及人民卻沒有從運河得到什麼利益。埃及人民為了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收回運河,經過長期斗爭,1956年,埃及宣布運河收歸國有,同年10月英法為此發動侵略戰爭,運河又遭關閉;1967年中東戰爭,以色列侵略埃及並佔領埃及西奈半島,兵臨城下,蘇伊士運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又恢復航運。 1980年12月蘇伊士運河完成第一期擴建工程後,運河全長195千米、寬365米、深16.16米、復線68千米,可以通航滿載15萬噸、空載37萬噸的油輪,是世界上溝通海洋的重要運河之一。 1859年運河公司以極低的工資僱用了成千上萬埃及民工,強迫他們在蘇伊士地峽熱帶沙漠地帶從事極其繁重的勞動,工地飲水十分缺乏,大批民工渴死。公司提供的伙食粗劣量少,一份飯甚至不夠一個小孩充飢,多數民工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衛生條件十分惡劣,支氣管炎、肝炎、肺並赤痢等疾病極為普遍,特別是瘟疫流行,奪去了大批民工生命。1863年,傷寒席捲工地,許多民工猝然死去;1865年,工地爆發霍亂,大批民工死亡,以至連送病人去急救站的人都找不到,也無人去處置工地上死去的民工的屍體。為修建蘇伊士運河,埃及12萬民工為之獻身,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把蘇伊士運河稱之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縮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國際航運水道。例如,從廣州去康斯坦薩航程可縮短12423千米;從廣州到法國馬賽比繞道好望角航程可縮短9197千米。從波斯灣到西歐去的船隻,經過蘇伊士運河一年可往返9次,而繞道好望角則一年只能往返5次。況且通過運河的航線大多途經內海,遠比風險聞名的好望角航線安全得多。 蘇伊士運河,在埃及本國經濟發展上也具有極大的價值。據統計,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運河。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在世界上適於海運的人工運河中,其使用國家之眾,過往船隻之多,貨運量之大,蘇伊士運河名列前茅。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過往船隻通行費,多年來一直與僑匯、旅遊、石油一道成為埃及外匯收入的四大支柱。現在運河每天為埃及政府收進200萬美元的外匯。船過運河按噸位繳納通行費,還要交付引水費和航標等費用。1993年運河收入達19億美元,1994年收入超過20億美元。 1981年10月1日起,蘇伊士運河正式啟用電子控制系統,從而標志著運河管理進入了現代新時期,它不僅提高了航運的安全性,還使運河的通過能力增加近一倍。現在每天通過運河船隻可達100艘以上。 為了適應國際航運日益發展的需要和賺取更多的外匯,蘇伊士運河第二期擴建計劃的第一階段工程已於1994年開工,這期工程把運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寬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萬噸級油輪得以順利通過。這一工程得耗資10億美元,費用的75%由埃及承擔,25%由日本、比利時承擔。可以預料,運河第二期擴建工程完成後,將會對國際航運和埃及民族經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了便於運河兩岸的交通以及向西奈半島供水,埃及政府於1980年建成了長5912米的艾哈邁德·哈姆迪隧道,它是連接亞非兩洲的一條重要紐帶。隧道底部敷設了輸水管道,每天把3.4萬立方米的尼羅河水輸往乾旱缺水的西奈半島,灌溉1.4萬公頃土地,隧道內公路寬7.5米,每小時可通過2000輛汽車。 [編輯本段]【目前運河狀況概述】 總長:190.25公里 從航路浮標至塞得港燈塔:19.5公里 從等候區域到南入口:8.5公里 從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亞:78.5公里 從伊斯美利亞到陶菲克港:83.75公里 提速區的長度:78.00公里 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 浮標之間的寬度(北/南):215/195米 運河深度:22.5米 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62英尺 交叉區域:4800/4350平米 最大噸位:21萬噸 滿載油輪的限速:13公里/小時 貨艙船限速:14公里/小時 [編輯本段]【蘇伊士運河的優勢】 世界上最長的無船閘運河。 與其他水域相比,事故發生率幾乎為零。 可晝夜通航。 當船尺寸過大時,有可能加深、加寬河道。 VTMS(船運管理系統)被引入,這是一個非常精確的電子雷達觀測網路。 蘇伊士運河可以為各種超級貨輪提供服務。 運河通航之後,歐洲的船隻可經地中海,駛過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直接進入印度洋。有人曾計算過,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時間和燃料都大大地節省了,
希望採納
9. 巴拿馬運河簡介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
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位於美洲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橫穿巴拿馬地峽。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寬150米至304米。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船舶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可以通航76000噸級的輪船。
戰略:遏守南北美洲的咽喉,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是海軍艦隊過洋必經之地
經濟:北美與南美的經濟交流樞紐,密切著巴西、阿根廷與美國、墨西哥的貿易往來
交通: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連接南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