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為什麼沒有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因人而異,未上高原前很難遇知。身體弱者未必反應大,體魄健壯者未必無反應。每個人的反應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瘦人好於胖人,女士好於男士,矮個子好於高個子,年輕者好於年老者。容易有高原反應基本有以下幾類人群:
肥胖者由於耗氧量較高,出現高山病的機會一般大於較瘦者。
2.平時有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3.低血糖的人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4.老年人容易有高原反應。
5.亞健康人群更容易有高原反應。
可以吃一些葯品或者保健食品,比如紅景天,奧默藍養片,葡萄糖口服液等等,效果不錯,能夠有效的緩解高原反應的情況。吸氧,吸氧可以說是最快的解決高原反應的症狀,立馬見效,但是不到緊急情況下不要使用,長時間的吸氧會容易對氧氣產生依賴的性,不吸就很難受,有人不利於自身的調節作用。
『貳』 高原反應 是什麼 什麼樣的人沒高原反應 沒有高原反應代表什麼
高原反應,症狀包括頭痛、胸悶、心慌、食慾不振、氣短、心悸、惡心嘔吐,口唇紫紺,失眠,多夢,血壓升高等(睡覺不踏實,厭食、頭昏、乏力、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但是睡不著覺、短暫性腦缺血導致的短時昏迷)。
容易有高原反應基本有以下幾類人群:
1.肥胖者由於耗氧量較高,出現高山病的機會一般大於較瘦者。
2.平時有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3.低血糖的人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4.老年人容易有高原反應。
5.亞健康人群更容易有高原反應。
目前預防高原反應相對好的葯是優易活力旅途片。
『叄』 國內高原與國外高原的區別
國內高原與國外高原的區別是人的高原反應不同。
地球上有許多高原和山脈,但是很少有真正高於4000米的高原。只有亞洲的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和美國南部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在三大高原中,帕米爾高原最高,平均海拔5850米,但總的來說,帕米爾高原是個無人區,因為它離海洋太遠,氣候乾燥,而且大部分高原由於海拔高而常年結冰。
其原因是地球對流層在不同緯度上是不同的。例如,赤道地區的對流層高達17公里,而極地地區的對流層只有7或8公里,差異有兩倍多。西藏的許多城市位於北緯30度左右,而厄瓜多和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的赤道附近,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只有南緯16度。
與西藏城市相比,拉巴斯地區的大氣對流層相對較高,使這里的氧氣含量和其它地區2000多米高的氧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會有像在薩地區一樣的的高原反應。南美洲的高地大多靠近海洋、西太平洋、地球的肺部——亞馬遜雨林,氧含量相對豐富。
『肆』 為什麼上山沒有高原反應下山有反應
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高原反應,但經3~10天的習服後症狀逐漸消失。本病的發生老年人低於青年人,女性低於男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男性的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指數無關,說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伍』 這里的海拔將近5000多 為啥我就沒有高原反應啊
應該有,高原上的人下來就是的,因為那的氣壓低,平原氣壓高,不適應
『陸』 為什麼巴西高原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巴西高原的東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其中這一部分的成因是因為沿岸有巴西暖流經過,增溫增濕,同時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導致的,巴西高原距離海洋相對就遠,暖流的影響比較小,同時海拔比較高,迎風坡的水汽上不去,因此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柒』 印度德干高原海拔真好,平均海拔不超過600米,沒有高原反應!平均海拔不超過600米的還有哪些嗎
巴西高原位於南美大陸東部,介於南緯5°~30°之間,北鄰亞馬孫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與拉普拉塔平原相連,東臨大西洋。巴西高原為一古老高原,發育於巴西陸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組成。地表起伏比較平緩,地勢向北和西北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徵,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
巴西高原
『捌』 為什麼坐飛機沒有高原反應
這是因為雖然飛機飛得高,但是飛機的機艙對於飛機外面是封閉的,機艙處於一個封閉的加壓狀態,並且會有氧氣供給。機艙中的大氣壓和人們平時所處的氣壓基本相同,人在飛機里就不會因為氣壓變低,而發生嚴重的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高原反應,但經3~10天的習服後症狀逐漸消失。本病的發生老年人低於青年人,女性低於男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男性的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指數無關,說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8)巴西高原為什麼沒有高原反應擴展閱讀
高原反應主要與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鑒別。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噴嚏,鼻塞,流涕,發熱,頭痛,以及全身肌肉痛。
高原反應一般不發燒,無上呼吸道其他症狀,無肌肉痛。此外,暈車、急性胃腸炎、飲酒過量,劇烈運動,脫水可導致嚴重頭痛,惡心,嘔吐,尿少等類似高原反應的症狀,應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