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龜殼發白是怎麼回事
烏龜殼變白怎麼回事
如圖所示, 為什麼烏龜的殼會變白? 是因為生病了嗎?
最佳答案
我看有兩種可能,
一是得了腐皮病,原因是桿菌感染引起的。由於甲殼受損或受擠壓,使病菌侵入龜甲內,導致甲殼潰爛肉眼可見病龜的患部潰爛,表皮發白。防治方法是,首先清除患處的病灶,用金黴素眼膏塗抹,每天1次。若龜自己進食,可在食物中填加土黴素粉;若龜已停食,可用金黴素塗抹然後將病龜隔離喂養。切忌放水飼養,以免加重病情。龜恢復後再人池飼養。(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加少許海鹽的清水.將龜放入浸養1小時以上.仍後取出到平時養它的地方即行.另外平時要少給它吃豬肉.牛肉等熱量高的食物.注意勤換水.暫時別給它吃東西.過幾天會好的.)
二那就是沒什麼病了蛻皮是正常的,是小烏龜成長的標志。烏龜蛻皮像蛇蛻皮一樣,不過是不會一下全蛻下的,而是慢慢蛻下的。這時不要幫它往下撕,會傷害到龜龜的,在龜龜蛻皮時,你一定要保持魚缸清潔,常換水,水中會出現很多龜龜的死皮。這些皮一般看起來是透明白的。
2. 我們家小烏龜背上一塊一塊的發白是怎麼回事
1、可能是烏龜蛻殼、成長或缺鈣所致。有條件的可以在食物中添加鈣片,或者讓龜龜多曬太陽。
2、如果龜殼表面光潔正常,則可能是單純的白化變異,可以不用理會,注意養龜的水質必須是純凈水,而不能用自來水,否則龜龜容易得白眼病。如果一盆里的兩只龜龜大小相差很多時要分開養。
3、如果龜殼表面凹凸不平,則可能是真菌(細菌)感染,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不經常換水或者是用自來水養龜所致。這時候需要立刻將寵物龜隔離,換水,酒精消毒,每天用高能酸鉀溶液浸泡,用碘伏塗抹患處,注意不要碰觸眼睛,每次患處消毒後要用清水沖洗其身體,消毒後清洗後干養,痊癒才能恢復水養。
烏龜喂養注意事項
烏龜在喂養過程中最好為烏龜的曬背准備一個曬台,能夠使烏龜在曬背的時候爬上曬台,保證烏龜曬背的時間,避免烏龜長時間泡在水中患上腐甲爛甲病。
控制有養龜的溫度。冬春季家裡有暖氣時保持水溫21度以上。21度以下不餵食,首先採取加溫措施將水溫調整到21度以上。冬眠的情況需要更低的溫度,新手或體質弱的小龜不建議冬眠。其中水溫21-23度時,可以每周喂一頓大魚切碎的內臟或魚肉,或龜一口能吞掉大小的飼料魚,或命脈水龜飼料。食量以龜連續吃5分鍾,龜吃飽不再吃或時間滿5分鍾為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烏龜、網路-烏龜白眼病
3. 巴西龜殼上發白怎麼辦
烏龜可能得了爛皮病。
爛皮病
病因:多數是由於龜互相咬傷或被物體碰傷後感染氣單胞菌、假單胞菌及無色桿菌後所致。
症狀:病龜主要表現為四肢、頸部、尾部的皮膚發生糜爛,皮膚組織壞死、皮膚變白、紅色傷痕。
防止方法:
1、要防止各種原因導致龜體受傷,長途運輸和捕捉烏龜時尤其應注意。
2、發現龜體受傷時,應採用抗生菌類葯物(如青黴素、氯黴素或紅黴素等)浸浴、全池潑灑或注射均有較好療效。應用磺胺類葯物進行葯浴也有一定效果。
4. 我的小巴西龜龜殼上出現白色斑點怎麼回事
巴西龜龜殼上如果出現這些白色的小斑點,那很有可能就是腐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因為巴西龜所生活的水質不是特別的好。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那我建議你還是應該把巴西龜撈出來干養,另外我們每天需要使用一些葯物來進行治療,通常連續治療一周到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巴西龜會慢慢的有所好轉。
如果巴西龜已經出現了腐甲,那除了每天要干養之外,最好是用碘伏在患處進行消毒,或者使用雙氧水來進行消毒也是可行的。消毒完成了之後,我們還要使用一些葯膏來塗抹,比如說常見的金黴素軟膏就比較的好用,或者紅黴素眼膏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烏龜病情較為嚴重,已經不能夠進食了,那每天需要使用葡萄糖水泡澡2~3次,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葯物注射,那這就需要專業的寵物醫生來進行操作了。
5. 烏龜殼上出現白色,怎麼回事
兩種可能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黴菌滋生(可以擦掉就是黴菌了,直接用高錳酸鉀塗抹即可)
2、腐甲
診斷:龜的背甲或腹甲出現白色斑點或小針眼孔,有的有渣樣物質,有的患處發軟,嚴重的會散發腐臭氣味,
會潰爛成洞。(黃緣的腐甲早期不易察覺,等有腐臭氣味時,就很嚴重了。)
6. 烏龜殼變白是怎麼回事
殼現象一般是四種情況造成:真菌、水鹼、蛻甲、飼養方式錯誤導致的細菌感染。
具體原因及解決方法如下:
1、蛻甲
發白的區域主要在龜盾甲的縫隙周圍,水中浸泡後不明顯(這點和真菌很像),出水乾燥後明顯。已經停止發育的成熟老龜不會有此現象。隨著時間發白的范圍會越來越少,因為舊甲都換掉了。
蛻甲沒必要處理,堅持合理飼養、食物多樣化、定時定量投喂、合理光照,你會得到一隻生長紋路均勻品相美麗的龜寶。
2、水鹼
基本成片出現,水鹼厚重後感覺像白色粗糙塑料包裹一層,類似正在脫殼的蟬。水鹼白化現象緩慢,水浸泡和乾燥後一樣明顯,原因主要是水質影響,測一下水質pH,是否鹼性過大。
pH值是一個介於0和14之間的數,一般家用自來水pH在7.2-8.8,所以如果pH過高,要考慮是否是因為養龜環境中有產生鹼性物質的物質存在。
3、真菌
水中浸泡後白色不明顯,出水乾燥後明顯,白色范圍慢慢擴大,不在特定區域出現,由點到面,到全身甲殼區域。真菌的菌絲體會破壞角質層,使表層角質層分離,變白。甲殼真菌感染並不會導致健康出現太大問題,但會讓龜甲變得粗糙,不美觀。
真菌頑固,傳統方式治療容易復發,鞣酸軟膏塗抹乾養比較明顯看到白色消退,甲殼品相馬上提升一個檔次,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冰箱冬眠三到四個月,當然前提是給有冬眠習性的龜用於此種冬眠方式,順帶可以治療真菌,一舉兩得。
4、飼養方式錯誤導致的細菌感染
長期泡在水中不能出水曬背讓甲殼乾燥,或者日光照射不足導致細菌造成角質穿孔,這種白塊是由許多小圓塊組成。此種治療方式還在於形成合理的飼養方式,保持水質清潔、定期消毒,最主要的還是食物多樣化、營養全面、大空間、大水體、定時定量投喂、合理光照,這幾點對於養出好龜來說太重要。偶爾給龜刷個背,洗洗更健康。
7. 我的烏龜背上變白,是怎麼回事
一般情況下,如果烏龜背部發白有這幾種可能:
1、可能是烏龜蛻殼、成長或缺鈣所致。有條件的可以在食物中添加鈣片,或者讓龜龜多曬太陽。
2、如果龜殼表面光潔正常,則可能是單純的白化變異,可以不用理會。
注意,養龜的水質必須是純凈水,而不能用自來水,否則龜龜容易得白眼病。如果一盆里的兩只龜龜大小相差很多時,要把它們分開養。
另外,龜龜不能多吃肉(尤其是豬肉、牛肉等熱量高的食物),用小魚小蝦餵食最好。可以定期要給龜龜的缸里消毒。
3、如果龜殼表面凹凸不平,則可能是真菌(細菌)感染。
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不經常換水或者是用自來水養龜所致。
這時候,需要立刻將寵物龜隔離,換水,酒精消毒;每天用高能酸鉀溶液浸泡,用碘伏塗抹患處,注意不要碰觸眼睛;每次患處消毒後要用清水沖洗其身體,消毒後清洗後干養,痊癒才能恢復水養。
4、如果龜殼軟了,還可能是爛甲(腐甲)。這就需要注意水質,最好停食干養幾天。每天補補水,早晨下午太陽不是太強的時候可以給它曬曬太陽。
8. 小巴西龜的龜殼發白怎麼辦
小巴西龜的龜殼發白,可能是水霉病,腐皮病或腐甲病。
(1)水霉病
病因:龜長期生活在水中或陰暗潮濕處,對水質不適應,真菌侵染龜體表皮膚引起。
症狀:感染初期不見任何異常,繼而食慾減退、體質衰弱,或在冬眠中死亡。隨著病的發展,出現體表、頭、四肢、尾部產生灰白色斑,俗稱「生毛」,進而表皮形成腫脹、潰爛、壞死或脫落,很快死亡。
防治:在對龜的日常飼養管理中,應經常讓龜曬太陽,以抑制水黴菌滋生,達到預防效果。對已經患病的龜,可配置4%的食鹽水浸洗病龜10分鍾,並用高錳酸鉀溶液對飼養容器浸泡消毒。同時在投喂的食物中拌入適量的抗生素,提高龜的抵抗力。也可將龜在1%的奇黴素溶液中飼養一段時間,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2)腐皮病
病因:由單孢桿菌引起。因飼養密度較大,龜互相撕咬,病菌侵入後,引起受傷部位皮膚組織壞死。水質污染也易引起龜患此病。
症狀:肉眼可見病龜的患部潰爛,表皮發白。
防治:首先清除患處的病灶,用金黴素眼葯膏塗抹,每天一次。若龜自己吃食,可在餌料中添加土黴素粉;若龜已停食,可按每千克龜1克的用量用土黴素填喂,然後將病龜隔離飼養。切忌放水飼養,以免加重病情。龜恢復後再入池飼養。
(3)腐甲病
病因:由於甲殼受損或受擠壓,使病菌侵入龜甲內,導致甲殼潰爛。
症狀:龜的背甲或腹甲最初出現白色斑點,慢慢形成紅色斑點,用力擠壓有血水滲出,並有腐臭氣味。嚴重的甲殼表面會潰爛成洞,腋窩和胯窩鼓脹。病龜停食少動,有縮頭現象。四眼斑水龜、側頸龜、蛇頸龜極易患此病。
防治:將患處盾片挑破,擠凈血水,去除病灶,用食鹽或高錳酸鉀結晶粉直接塗抹患處,每天一次,一周左右可痊癒,但龜甲上會有永久性疤痕。
巴西龜的生活習性
巴西龜營水、陸兩棲生活,常生活於河流、湖泊、溪流之中,並可離水上岸不遠處覓食;日光、月光下曬背;繁殖季節登岸陸上產卵。
該龜行動敏捷,適應性廣,喜暖怕冷,生存溫度為2-38℃,最適生長溫度在26-30℃之間,晝夜溫差不宜大於4℃。20℃以上開始攝食,水溫25-35℃時攝食量大,水溫17℃左右攝食明顯減少,15℃開始進入冬眠,5℃以下便有凍死的危險,稚、幼龜在10℃以下很容易死亡。
巴西龜屬雜食性龜,喜食肉類,如魚、蝦、螺、蚌肉、動物內臟等。稚龜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紅蟲、絲蚯蚓等。 人工養殖時也吃配合飼料;感覺靈敏、好動,對環境適應性強,耐惡劣環境,與其他龜類在一起,顯示其搶食性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西彩龜(巴西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