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兩個主要原因
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被破壞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國際著名科學雜志《自然》子刊物《自然—氣候變化》(NatureClimateChange)發表論文稱,印度尼西亞目前已經超過巴西,成為世界上原始森林破壞率最高的國家。論文作者用2000年至2012年的熱帶雨林砍伐衛星照片向世人直觀展示了這一現狀。衛星照片為我們帶來的最觸目驚心的一幕是:在這段時間里,相當於希臘國土面積的一千六百萬森林迅速消失。在消失的森林中,有六百萬公頃森林是原始森林,佔到消失森林總面積的38%。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維護著自然環境,儲存大量碳物質來保持氣候的穩定,通過對降雨和蒸發的控制調節天氣,並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除此之外,原始森林對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也有重要作用。全球幾乎一半的森林都位於熱帶地區,而且它們基本都是雨林。無論如何衡量,熱帶雨林在所有森林中都是最為珍貴的。全球近乎三分之一的雨林都位於巴西,這個國家占據了亞馬遜盆地三分之二的面積;而全球雨林的五分之一分布在剛果和印度尼西亞。
『貳』 巴西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由於熱帶雨林的面積極大,巴西環境保護部門人力不足,每一個森林監督檢查員管理的叢林大小就相當於瑞士的國土面積,無法有效制止不法商人僱傭的伐木工對樹木的砍伐;日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在亞馬孫州州府馬瑙斯開設了木材收購公司,這無形中鼓勵了當地不法商人對熱帶雨林進行大肆砍伐,而且不法商人對政府官員進行威脅、賄賂使他們不能嚴格執法;此外,英國的木材進口公司向不法商人訂貨的訂單不斷,利潤的誘惑使不法商人不惜鋌而走險。從亞馬孫熱帶雨林深處砍伐的樹木被紮成樹筏順流而下,抵達馬瑙斯後被賣給阿瑪普拉克木材公司,經該公司開設的木材加工廠加工成膠合板後出口。該加工廠生產的3/4膠合板被出口到英國,每個月的數量超過1400噸。
『叄』 為什麼巴西的熱帶雨林受到破壞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遷移農業
因為原始的遷移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沒有固定的田地,農民把樹木砍伐了,用火把乾枯的樹枝等焚燒,開辟出農田。當這片農田肥力下降後,就舍棄它,去開辟新的一片 ,這就叫做遷移農業。
所以巴西的熱帶雨林受到破壞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的遷移農業。
『肆』 環保組織指責巴西政府,巴西政府做了什麼事情引起公憤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它覆蓋了南美洲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占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可以說是地球的肺。在新出爐的2020年巴西伐木面積的報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巴西破壞森林的程度和往年相比達到了一個最高點。巴西土地上1/5的森林都已經消失。所以巴西受到了環保組織的指責。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巴西的植被破壞情況。
由於全球的溫室效應,導致了亞馬遜熱帶雨林,經常會受到山火的侵襲,再加上人為的破壞,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急劇下降,曾經有人統計過,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下降的速度相當於每5秒鍾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在消失。
『伍』 巴西熱帶雨林破壞的原因及措施
亞馬孫熱帶雨林帶來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
(1)人口增長,新增人口需要耕地,開辟農場要毀壞大面積雨林;
(2)為了償還外債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積雨林;
(3)一些外國公司伐木、開辟農牧場毀林;
(4)當地貧苦農民發展遷移農業,重復掠奪導致雨林破壞;
(5)為了開發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毀林;
(6)采礦及工業、城鎮建設毀林.
如果雨林植被遭到破壞,除會對本地區的氣候造成極大影響外,最重要的是會造成全球的各種生態災難.如:許多野生動物失去理想的家園,加快物種的滅絕速度;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災情日益嚴重.衣索比亞是非洲旱情最重的原因就是森林大面積的喪失;全球氣候惡化.等.
『陸』 盡管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但是巴西的熱帶雨林還是遭到當地人的不斷破壞
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也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巴西在過去主要發展農業經濟,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科技水平低。當時人們認識不到森林的環境效益,發展觀念也比較落後,人們只能依靠資源發展經濟。很多貧苦農民無法生活,只能到雨林里發展遷移農業。後來由於人口增長比較快,為了滿足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國家不得不開發雨林,建設大型農場和牧場。
現在熱帶雨林破壞問題已經引起多方面的關注,巴西政府也採取措施保護雨林。
祝你學習進步!
『柒』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7)巴西什麼農業對森林破壞嚴重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捌』 說明巴西熱帶雨林的遷移農業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
巴西熱帶雨林的
遷移農業
對
自然地理環境
有很大的不利影響,砍伐森林,
物種滅絕
,導致
生物多樣性
受損,還可能導致
氣候變暖
;地表面失去
森林保護
,水土流失嚴重,
河流含沙量
增大。
『玖』 巴西畜牧業真的對亞馬孫熱帶雨林有破壞性影響嗎
巴西主要的畜牧業分布於巴西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去。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隨著巴西人口增長,對糧食和土地需要增大,僅僅依靠巴西高原就不行了。於是大量的人口進入雨林,砍伐森林開辟農場和牧場,對熱帶雨林帶來了很大的破壞,的確屬於破壞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