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可以開發哪種能源
主要是水電,肯定有火電,分能,太陽能,資源有是有,天然氣,煤炭
巴西的水利資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巴西天然氣儲量為 0.33 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坎波斯和桑托斯盆地;
巴西煤炭的特點是高硫分、高灰分、低熱量。主要煤田分布在巴拉那盆地;
巴西錳儲量 1.52 億噸錳,佔世界錳儲量的 8.2 % ,主要分布在阿馬帕地區、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巴拉州,主要礦區有卡拉賈斯地區的阿祖爾錳礦床;
巴西鉻鐵礦儲量為 1400 萬噸,主要分布在巴伊亞州;
巴西鋁土礦儲量 25.1 億噸,位居世界第三位,佔世界鋁土礦儲量的 7.8 % ,主要分布在亞馬孫盆地、米拉斯吉拉斯州、波蘇斯迪卡爾達斯等;
巴西銅礦儲量 1740 萬噸銅,佔世界銅儲量的 1.8 % ,分布在巴伊亞州和卡拉賈斯;
巴西鎳儲量 600 萬噸鎳,佔世界鎳儲量的 4.0 % ,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
巴西金礦儲量 200t ,佔世界金儲量 2.0 %。巴西的砂金礦幾乎遍及全國,但最重要的產地都集中在亞馬孫地區;
⑵ 現在有沒有代替煤氣和天然氣的物質
(1)氫氣——21世紀能源新寵
2002年英國《金融時報》載文說,由於易燃易爆而結束了飛艇稱王稱霸地位的氫氣,可能東山再起,成為21世紀的重要燃料。
氫氣作為燃料,有以下特點:一是除核燃料外氫氣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 351 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二是它燃燒時,幾乎不產生有害氣體和微粒;三是蘊藏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的石油儲量,僅能維持30~40年,煤的儲量僅能維持200~300年,核燃料鈾等的儲量也是有限的,而氫元素存在於水中,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生產氫氣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是電解法。將電流通於水,可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利用石油、煤等發電制氫,同樣污染環境,且成本高。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大幅提高,成本降低。這樣,如果計入石化燃料治理污染費用和污染引起疾病的治療費用、運輸渠道等開支,氫的成本也只接近於石化燃料生產電力的成本。美國國家能源和環境研究中心已計劃在加州的沙漠地帶布設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用其電力電解地下含水層的水來生產氫氣,然後用泵把氫抽入管道,分配使用。
另外,生物技術制氫也是一種才良有前途的方法。例如,藻類中的紅藻、藍藻、綠藻和褐藻,均能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目前德國正在建造一座藻類制氫農場,預計到2020年,可形成藻類制氫產業。科學家發現有許多原始低等生物,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可放出氧氣。
日本一位細菌學家培養出一種紅極毛桿菌,這種細菌每消耗5毫升澱粉培養液,可產生25毫升氧氣,是功效很高的一種制氫菌種。美國宇航部門將做這樣的試驗:將一種光合細菌——紅螺桿菌帶到太空去,用它所放出的氫氣作為能源,供航天器儀器使用。這種紅螺桿菌生長繁殖速度很快,並極容易在農副產品的廢渣、廢水和乳類產品加工後的垃圾中培養。這也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制氫細菌。此外,直接利用太陽光分解水製造氫氣的方法也在試驗之中。
隨著液態氫技術的發展和儲氫合金的研製成功,氫的儲存、運輸將更加安全,氫將成為汽車、飛機、空間飛行器的理想燃料。
(2)可燃冰有望成為21世紀新能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陸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深處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給予充分重視的新能源——可燃冰。猛聽這一名詞,你一定會感到奇怪!冰,怎麼會可燃呢?其實,可燃冰是指水和天然氣相結合後形成的一種晶體物質,學術上稱為「天然氣水化合物」。據測定,1立方米固體可燃冰,約含200立方米天然氣。所以可燃冰具有很強的燃燒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源資源。可燃冰的發現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為了輸送天然氣,開始鋪設巨型天然氣管道。由於管道經常發生堵塞,結果將管道剖開,才發現是被冰一樣的物質所封堵,對這種物質進行研究後,才知道是天然氣與水的結合物,有很強的燃燒能力,是一種很有開采價值的新能源。
1、什麼叫「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分子,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又稱「籠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結構式為:CH4·H2O。天然氣水合物是在一定條件(合適的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水的鹽度、PH值等)下,由氣體或揮發性液體與水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態結晶物質,外觀像冰。由於天然氣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它碳氫氣體,因此極易燃燒,被稱為「可燃燒的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同等條件下煤、石油、天然氣產生的多得多,而且在燃燒以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或廢棄物,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等要小得多。組成天然氣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單種或多種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主要氣體為甲烷,對甲烷分子含量超過99%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稱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據專家介紹,首先溫度不能太高;第二壓力要足夠大,但不需太大;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質和形成時所需條件的限制,只分布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單元內。一般來說,除在高緯度地區出現的與永久凍土帶相關的天然氣水合物之外,在海底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存在水深300~500m以下(由溫度決定),主要附存於陸坡、島嶼和盆地的表層沉積物或沉積岩中,也可以散布於洋底以顆粒狀出現。這些地點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使天然氣水合物的結構保持穩定。從大地構造角度來講,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分布在聚合大陸邊緣大陸坡、被動大陸邊緣大陸坡、海山、內陸海及邊緣海深水盆地和海底擴張盆地等構造單元內。據估計,陸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區,具有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有利條件。絕大部分的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資源量是陸地上的100倍以上。在標准狀況下,一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最多可產生164單位體積的甲烷氣體,因而是一種重要的潛在未來資源。
2、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
天然氣水合物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這一點已得到廣大研究者的公認。在地球上大約有27%的陸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潛在地區,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約有90%的面積也屬這樣的潛在區域。已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存在於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區和世界范圍內的海底、陸坡、陸基及海溝中。由於採用的標准不同,不同機構對全世界天然氣水合物儲量的估計值差別很大。據潛在氣體聯合會(PGC,1981)估計,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為1.4×1013~3.4×1016m3,包括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在內的資源總量為7.6×1018m3。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儲存在汽水合物中的碳至少有1×1013t,約是當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由於天然氣水合物的非滲透性,常常可以作為其下層游離天然氣的封蓋層。因而,加上汽水合物下層的游離氣體量這種估計還可能會大些。如果能證明這些預計屬實的話,天然氣水合物將成為一種未來豐富的重要能源。
從化學結構來看,天然氣水合物是這樣構成的:由水分子搭成像籠子一樣的多面體格架,以甲烷為主的氣體分子被包含在籠子格架中。不同的溫壓條件,具有不同的多面體格架。
從物理性質來看,天然氣水合物的密度接近並稍低於冰的密度,剪切系數、電解常數和熱傳導率均低於冰。天然氣水合物的聲波傳播速度明顯高於含氣沉積物和飽和水沉積物,中子孔隙度低於飽和水沉積物,這些差別是物探方法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理論基礎。此外,天然氣水合物的毛細管孔隙壓力較高。
有專家預測,可燃冰至少能為人類提供1000年的能源,它將來有望替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
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外形與冰相似。由於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而且燃燒後污染較少。科學家把可燃冰稱作「屬於未來的能源」。世界上可燃冰的總資源量巨大。據估算,其有機碳含量大約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倍。這些可燃冰資源可滿足人類未來1000年的需求。世界上已發現的可燃冰分布區多達116處,其礦層之厚、規模之大,是常規天然氣田無法相比的。
天然可燃冰呈固態,不會像石油開采那樣自噴流出。為了獲取這種清潔能源,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開采方法。科學家們認為,一旦開采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可燃冰立刻會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
相反,如果開采不當,後果是災難性的。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從而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發生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所以,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慎重對待。
⑶ 怎樣才能解決巴西能源不足的問題,急!急!急!
[編輯本段]【巴西概況】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編輯本段]【巴西地理】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東南沿海。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編輯本段]【巴西人口】
人口概況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
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MG 1900萬,里約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這樣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開始頻繁混血。以前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印第安人擁有這個地區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黑白雜色被葡萄牙人認為是平安,並且開始向愛磨雷族人,後來引起了一場災難,他們開始襲擊並摧毀對內部的村莊。 1532年,自從SAO VICENTE建立以後,葡萄牙人開始以殖民者的身份來到這塊地方。由於18世紀采礦業的發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開始紛紛來到這里,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從非洲安哥拉和米納來的奴隸,他們都屬於非洲土著人。從第一年的殖民統治開始,黑人的比例就開始極大的增長。
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奇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巴西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到1822年巴西獨立前,黑人已佔巴西人口的60%。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
【歷史政治】
歷史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語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國旗
巴西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巴西國徽(共和國成立日)。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歌:Hino Nacional Brasileiro
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重要節日:
日期 節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2月中、下旬 嘉年華會(巴西狂歡節)
復活節前三天 耶穌受難日
4月21日 獨立英雄紀念日
5月1日 勞動節
聖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 基督聖體節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
10月12日 聖母顯靈日
11月2日 亡靈日
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編輯本段]【巴西經濟】
巴西貨幣——雷亞爾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4305億美元。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⑷ 現在都用天然氣,是否可以用液態氫代替天然氣呢
液態氫作為燃料,原因是:1、產物為水,不污染環境。2、用水做原料,有廣泛的來源。3、相同質量的燃料,液態氫產生的熱量多。
氫氣作為燃料,有以下特點:一是除核燃料外氫氣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 351 kJ/kg;二是它燃燒時,幾乎不產生有害氣體和微粒;三是蘊藏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的石油儲量,僅能維持30~40年,煤的儲量僅能維持200~300年,核燃料鈾等的儲量也是有限的,而氫元素存在於水中,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氫可以從水、甲烷、天然氣或煤中提取,貯存方式有物理和化學兩種 ,目前制約氫能大規模投產應用的技術瓶頸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脫氫工藝成本較高,難以實現批量生產;二是常溫下的高壓貯運,易爆,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液氫的沸點非常低,大概只有20 K左右,首先在這么低的溫度下保存液氫就不容易 液氫現如今不能代替天然氣的原因主要在於氫氣的製取、運輸和儲藏。在這些方面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成本降不下來,所以液氫暫時無法取代天然氣。
⑸ 現在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天然氣
電能。現在的電器可以做到燃氣灶具的所有功能,就連汽車現在都可以用電能了
⑹ 巴西的油氣狀況怎麼樣
巴西為僅次於委內瑞拉的南美第二大油氣資源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0年的世界油氣資源報告,巴西待發現的石油資源為548.73億桶,天然氣3.47萬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巴西石油總儲量為181.74億桶(28.89億立方米),其中已探明並得到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正式確認的石油儲量121.81億桶(19.36億立方米),其中海洋石油儲量112.76億桶(17.93億立方米),陸地石油儲量9.05億桶(1.43億立方米),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3600億立方米。巴西深水勘探正不斷獲得新進展,油氣儲量大幅增長,石油儲量從2000年的85億桶增加到2007年的126億桶,增長48.2%;天然氣儲量從2000年的2200億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600億立方米,增長63.6%。
圖12-1巴西地理位置圖
巴西已探明海洋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州,共97.62億桶,佔全國儲量的87.57%。已探明陸地石油儲量集中在北里約格朗德州、巴伊亞州和塞爾希貝州,三州儲量共7.31億桶,佔全國陸上儲量的80.77%。
位於巴西大陸邊緣的沉積盆地發展史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在沉積蓋層的不同部位形成的沉積層成分也非常接近:底部是侏羅紀—尼歐克姆世的陸相、沖積—湖泊三角洲系列;中部是所謂碳酸鹽地台的石灰岩(中—上自堊統);頂部為上白堊統—古近、新近系的陸源海洋形成物(濁積岩),至陸架邊緣轉變為泥質岩石。
厚層和區域性分布的成為油、氣容納者的濁積岩儲層和覆蓋其上的氣液遮擋層(鹽,黏土),與高度潛在的生油岩一起提供了在巴西大陸坡上形成巨大烴類聚集的所有前提。因此,巴西邊緣盆地的含油氣性(特別是含油性)前景很高,最有意義的是其深水地段——陸坡,估計此地段可採的石油儲量達12億噸。
在巴西境內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公司大約46家,其中約有10家為巴西本國公司,其餘都是外國公司,國際大型石油跨國企業如雪佛龍、殼牌、埃索、英國石油公司等都已進駐巴西。
2009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100億美元,為其海洋石油開發提供資金,這筆貸款將以石油償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於2010年10月收購西班牙Repsol YPF公司旗下巴西子公司的部分股權,中國石化注資後,巴西子公司的市值將達到178億美元,成為拉美地區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之一,將有能力開發巴西桑托斯盆地(Santos Basin)的瓜拉(Guara)和卡里奧卡(Carioca)區塊的深海石油蘊藏。這是中國的石油公司首次參與巴西的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2010年中國一躍成為巴西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國,成為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包括中國石油企業在內的多家中國公司都與巴西當地公司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化30億美元購買挪威石油公司巴西油田的股份,中國石化71億美金投資西班牙石油YPF子公司等。隨著國內幾大油公司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加,中國將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到巴西油氣資源的開發之中,巴西的海洋油氣資源將成為中國未來重要的能源供應渠道之一。
巴西為世界第十大能源消費國。2007年巴西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佔44.5%,天然氣佔9.1%,煤炭佔6.3%,水電佔38.8%,核電佔1.3%。巴西為南美地區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20世紀80年代巴西國內產量較低,90%的石油依靠進口。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巴西加大了國內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特別是1998年以後政府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內的勘探開發,石油產量大幅度增長,石油自給率逐年增加,2003年已達91.3%。2007年巴西的石油日消費量為219.2萬桶,居世界第12位,為南美第一大石油消費國。
巴西為南美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消費量為220億立方米。天然氣主要替代燃料油用於工業和發電。由於高油價巴西努力增加天然氣消費,天然氣進口逐年增加,2007年天然氣進口量為100億立方米,主要通過管道從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進口,2007年從玻利維亞的進口量為98.8億立方米。
⑺ 天然氣是怎麼形成嗒
天然氣和石油是一起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油原料性質,以及由熱能引起的變化過程等的詳細資料。由此種資料即能進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遺骸逐漸堆積時的環境狀況。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⑻ 天然氣的來源與使用
天然氣(Natural Gas)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氣態礦物燃料。它主要存在於油田和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於煤層。
當非化石的有機物質發生厭氧腐爛而產生富含甲烷的氣體時,這就是沼氣。沼氣的來源包括沼澤、濕地、垃圾、下水道淤泥、肥料和胃腸漲氣。
甲烷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溫室氣體,當它被釋放到空中時會使全球氣溫升溫。而且到處飄散的甲烷所帶來的污染要比它作為一種有用的能源要嚴重得多。然而,在空氣中的甲烷一旦與臭氧發生發應,就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甲烷所導致的溫室效應相對短暫。作為一種污染,甲烷較為重要的生物來源是白蟻、牛(反芻動物)和耕種(估計每年散發量約為1億噸)。
目錄
[隱藏]
* 1 化學成分和能含量
o 1.1 化學成分
o 1.2 能含量
* 2 儲存和運輸
* 3 天然氣危機
* 4 應用
o 4.1 發電
o 4.2 天然氣車輛
o 4.3 家用
o 4.4 肥料
o 4.5 其它
* 5 來源
o 5.1 未來可能的來源
* 6 Safety
* 7 參見
[編輯]
化學成分和能含量
[編輯]
化學成分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這是最短和最輕的碳氫化合物分子。它也可能包括有較重的氣態碳氫化合物例如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也有一些不定量的含氣硫磺,參見天然氣冷凝物。
有機硫磺化合物和硫化氫(H2S)是常見的污染物,在大多數的使用之前都必須將其去除。天然氣含硫磺雜質多被稱為「酸的(sour)」。
[編輯]
能含量
燃燒一立方米商業品質的天然氣可產生38MJ(10.6KWh)的能量.
[編輯]
儲存和運輸
鋪設聚乙烯的天然氣管道
放大
鋪設聚乙烯的天然氣管道
天然氣使用中主要的困難是儲存和運輸。天然氣管道最為經濟,但在穿越海洋時非常困難。Many existing pipelines in North America are close to reaching their capacity prompting some politicians in colder climates to speak publicly of potential shortages. 液化天然氣油輪同樣被使用,但成本較高而且存在著安全問題。在許多情況下,油田裡在開採石油時獲得的天然氣並不能被出售,僅僅是在油田裡燃燒。這種浪費的做法如今在許多國家是被禁止的,特別是它會給地球大氣增加溫室氣體污染,將來可能會有一種經濟的方法被發現。因此,這些氣體被重新注入地岩層以待將來開采。這被稱為地下天然氣儲存。這也有助於石油的抽取,因為它增加了地下的壓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沙烏地阿拉伯,一項被稱為Master Gas System的技術發明,結束了燃燒。這些天然氣被用來發電和生熱以用於脫鹽作用。
天然氣經常以壓縮天然氣(CNG)的形態被儲存在鹽穹(salt domes)的地下洞穴中,或者以液化天然氣(LNG)的形態在油輪中。
[編輯]
天然氣危機
許多政治家和知名人士已在北美公開發表有關於天然氣危機可能發生的講話。這些人中包括美國前能源部長斯潘塞·亞伯拉罕(Spencer Abraham)、美聯儲主席阿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能源部長德懷特·鄧肯(Dwight Duncan)。
在美國,天然氣危機的顯著特點就是過去幾年中不斷增漲的天然氣價格。這是因為本土供應的下降和發電站需求量的增加。價格如此之高使得許多工業用戶,主要是石化企業,不得不關閉他們的工廠並引發了失業。格林斯潘已經為天然氣危機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重視液化天然氣(LNG)。
這個解決方案是資本密集性的,而且由於對本地發展持反對態度的人士而在政治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議。因為在公眾的理解中,LNG的終端有爆炸的危險,特別是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之後。美國國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負責維持本土安全,根據在2004年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民主會議上通過的安全計劃安排,美國本土僅保留六個LNG的終端,非常之緊。
Infrastructure issues to establish new or expanded LNG terminals are non-trivial, to say the least, especially when taken together with high capitalization needs of each subsystem. LNG terminals require a very spacious—at least 38.5m deep—harbor, as well as being sheltered from wind and waves. These "suitable" sites are thus deep in well populated seaports, which are also burdened with right of way concerns for LNG pipelines, or conversely, required to also host the LNG expansion plant facilities and end use (petrochemical) plants amidst the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of major cities (with the associated fumes, multiple serious risks to safety).
Typically, to attain "well sheltered" waters, suitable harbor sites are well up rivers or estuaries, which are unlikely to be dredged deep enough. Since these very large vessels must move slowly and ponderously in restricted waters, the transit times to and from the terminal become costly, as multiple tugs and security boats shelter and safeguard the large vessels. Operationally, LNG tankers are (for example, in Boston) effectively given sole use of the harbor, forced to arrive and depart ring non-peak hours, and precluded from occupying the same harbor until the first is well departed. These factors increase operating costs and make capital investment less attractive.
[編輯]
應用
[編輯]
發電
天然氣是燃氣渦輪和蒸汽渦輪發電的重要原料。通過聯合循環的模式將燃氣渦輪和蒸汽渦輪聯合起來使用可以得到特別高的效率。對環境而言,燃燒天然氣比其它化石燃料更加干凈,例如石油和煤,而且天然氣產生的溫室氣體也更少。獲得同樣的熱量,燃燒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燃燒石油要少30%,比煤要少45%。 [1]使用天然氣的聯合循環發電在可用化石燃料能源中最為潔凈。此項技術在能夠以合理的成本獲得天然氣的地方正被廣泛採用。燃料電池(fuel cell)技術可能最終為天然氣轉化為電提供更清潔的選擇,但是此項技術目前還不具備價格競爭力。同樣,據說天然氣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頂峰,比石油頂峰晚了20年。全球天然氣供應將在二十一世紀八十年代中葉枯竭。
[編輯]
天然氣車輛
壓縮天然氣(以及LPG)被用作其它汽車燃料的清潔替代物。自2003年起,擁有天然氣車輛最多的國家為阿根廷、巴西、巴基斯坦、義大利和印度。它的能量效率與柴油發動機相比較低,但改善它的方法正在研究當中。
[編輯]
家用
Many stoves use natural gas.
放大
Many stoves use natural gas.
向家庭提供的天然氣被用來烹飪和取暖/製冷。CNG被用於沒有公用事業管道連接的鄉村家庭或攜帶型烤架。
[編輯]
肥料
天然氣是哈勃固氨法(Haber process)產生用於肥料生產的氨水的主要原料。
[編輯]
其它
天然氣同樣被用於製造纖維、玻璃、鋼鐵、塑料、油漆以及其它產品。
[編輯]
來源
天然氣的商業生產主要來自油田和天然氣田。
[編輯]
未來可能的來源
一種實驗性方法是使用垃圾產生的甲烷氣來為城市提供能源。實驗表明甲烷氣是一種經濟上可行的能量來源。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一項計劃,即從圈養在工廠化農場里的牛的肥料中獲取沼氣和甲烷氣,來向小城鎮提供能源。
There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that with the source separ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from the waste stream that by using an anaerobic digester, the methane can be used to proce useable energy. This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other organic material (plants as well as slaughter house waste) to the digester.
[編輯]
Safety
In any form, a concentrated, rotten-egg like scent (such as mercaptan/ethanethiol) is deliberately added to the otherwise colorless and odorless gas, so that leaks can be detected by smell before an explosion occurs. In mines, sensors are used and mining apparatus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avoid ignition sources (e.g. the Davy lamp). Adding scent to natural gas began after the 1937 New London School explosion. The builp of gas in the school went unnoticed, and killed three hundred students and faculty when it ignited.
Explosions caused by natural gas leaks occur a few times each year. Indivial homes, small businesses and boats are most frequently affected when an internal leak builds up gas inside the structure. Frequently, the blast will be enough to significantly damage a building but leave it standing. In these cases, the people inside tend to have minor to moderate injuries. Occasionally, the gas can collect in high enough quantities to cause a deadly explosion, disintegrating one or mor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The gas usually dissipates readily outdoors, but can sometimes collect in dangerous quantities if weather conditions are right. Also, considering the tens of millions of structures that use the fuel, the indivial risk of using natural gas is very low.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natural gas and the odorant that's added to it,is non-toxic, though some gas fields yield 'acid gas' or 'sour ga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fide. This untreated gas is toxic.
Extraction of natural gas (or oil) leads to decrease in pressure in the reservoir. This in turn may lead to subsidence at ground level. Subsidence may affect ecosystems, waterways, sewer and water supply systems, foundations etc.
[編輯]
參見
* 液化石油氣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A4%A9%E7%84%B6%E6%B0%94"
Category: 燃料
⑼ 有哪些產品可以替代天然氣呢
你好,據我了解現在市場上有種產品,屬於半干餾釜設備,不需消耗外部熱源;具有連續不間斷生產、產氣量大、氣體熱值高等特點。可替代天然氣,多應用於日常生活用氣及取暖、為鍋爐提供熱源、發電等;可用於生活垃圾及工業小量有機垃圾的處理及能源再利用的,希望能夠幫助你選擇!
⑽ 天然氣、石油、煤炭能不能被代替答案是什麼
如果五六百年之後。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氣用盡。人類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人類能源的三大基石,這個假設動搖到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也許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但可能都只是考慮到了這些燃料的能源利用方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的工業原料作用,因為能源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工業原料卻很難找到替代物!
全世界石油開采量中約有6%被用於塑料生產,理論上使用二氧化碳與環氧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以及合成的化合物再與二氧化碳反應,最終將可能得到多種聚合物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這只能部分取代石油基的原料!大量的材料仍然無法滿足要求,未來如果石油真正枯竭,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局面,如何來解決石油的化工原料替代!
綜上所述,作為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是比較容易被替代,但作為化工原料的功能,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至少在現代是極難被替代的,也許500年後技術進步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