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知道是不是雷達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
普遍上認為雷達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但是考核雷達探測器的指標除了靈敏度外,還要考核雷達探測器的誤報率。因為,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許多電信號,隨著靈敏度的提高,誤報的比率也會提高。單純在高速路行使還好,一旦進入城市就如同草木皆兵,到處都響,而城市的邊緣是個模糊的概念,所以使用City模式會變得復雜。因此,並不是靈敏度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能夠提供足夠的預警距離,根據實際使用狀況300-500米的范圍就可以滿足使用要求。而這個距離是可以保證的。實際上隨著公路交通的日益繁忙,購車用戶越來越多,公路交通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交警管理部門不得不投入智能交通疏導設備加大道路疏導能力,所以架設許多攝像頭來加強道路監管能力。並不是每一個攝像頭都用來拍照,拍照功能只是整個道路管理系統一小部分功能。有的路口安裝的攝像頭是卡口或監控因為這類設備沒有雷達波發出所以雷達探測器也就不會報警了。
❷ 用於敏感區域監控防護的激光雷達,有誰知道那家的好,怎麼選
海伯森激光雷達HPS-3D系列蠻好用的,內置抗干擾演算法,支持多機同時工作,我小區一直都是使用的這品牌的感測器,體積小,數據實時傳輸。
❸ 有誰聽說過企業雷達監控,這個是做什麼用的呢
我聽過好美有一款雷達感應攝像球泡燈,能當燈用也能當監控。E27螺口安裝簡便,三種連接方式,wifi、聲波、手機直聯。
❹ 雷達感應開關對監控設備有什麼干擾
雷達感應開關對監控設備有沒有影響,不太清楚,
但雷達感應開關如果安裝的位置離監控設備很近那有可能雷達感應開關的感應信號會受到干擾,不能正常工作。實際安裝過程中有遇到過這樣的現象
200w86型雷達感應開關圖片來源於網路
❺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美國
美國於1965年最早開始研製預警機,也是擁有世界上最多種類,最新先進技術的預警機的國家。
預警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上近20個國家(地區)已經裝備和研製的預警機有十幾種,在役的約有300架。這些預警機約80%是美國研製生產的。同時,美國也是裝備空中預警機最多的國家,約佔全世界總數的55%。俄羅斯生產的預警機佔全世界總數的10%。以色列開始在機載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輕型預警機領域呈現上升勢頭。
美國預警機有:
E-1預警機、E-2預警機、E-3預警機、E-4空中指揮機、E-8戰場聯合監視機、E-10預警機、波音E-767預警機、P-3AEW&C預警管制機、EC-130V預警管制機、波音737預警機、波音B-29預警機、道格拉斯AD-3W/4W/5W預警機、灣流G550預警機、EC-121預警機、EC-130心理戰飛機、西科斯基SH-3預警直升機、西科斯基CH-37預警直升機、N型空中預警飛艇等。
世界主要預警機:
1.美國E-2「鷹眼」預警機 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
E-2是目前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的預警機,由格魯曼公司研製,1956年開始設計,服役後即參加了越戰。
E-2已發展了多種型號,E-2C是目前的主力隊員,也是美國海軍唯一的現役預警機,最新型號E-2D「先進鷹眼」於2007年首飛。這些改型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主要是雷達的升級和電子設備的改進。一架E-2C能同時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控制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
E-2參加過多次實戰,曾在貝卡谷地上空由以色列創造了現代空戰的奇跡。它雖然是一種艦載預警機,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它引進搬到陸地上使用,為美國掙了大把的銀子,中國的台灣地區也湊了這個熱鬧。
2. 美國E-3「望樓」預警機 可直接指揮戰斗機攻擊目標
嘗到E-2的好處後,美國決心發展機身空間更大的預警機,以安裝更多的設備來大幅提升預警機的性能,於是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開發的E-3現身了。
E-3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是一種大型遠程預警機,可有效監視空中及海上目標,並具備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它採用AN/APY-1型脈沖多普勒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背上6轉/分的圓盤式天線罩內。該機最大的特點是能與戰斗機的火控系統交聯,戰斗機可以不使用自身雷達,而由E-3直接指揮攻擊目標。
E-3也有幾個型號。E-3A是美國空軍的首批生產型。E-3B是A型的改進型,提高了目標處理能力和搜索艦艇的能力。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了與歐洲通用的通信系統。D型和F型分別裝備英國和法國。
3. 俄羅斯A-50「中堅」預警機 實戰中定位炸死車臣匪首杜達耶夫
俄羅斯/蘇聯預警機的發展要滯後於美國,其A-50與E-3類似,也是一種大型預警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換圖-126預警機。
它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安裝了包括脈沖多普勒雷達等設備在內的「熊蜂」大功率電子系統。由於電子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A-50的探測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要遜於E-3,但在有地面雜波干擾下識別目標的能力上要優於後者。
當然,針對不足,A-50也在不斷改進。它最露臉的一次實戰是在1996年通過截獲車臣匪首杜達耶夫的手機通信信號,從而確定其位置,引導蘇-25將其炸死。
4. 澳大利亞「楔尾」預警機 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楔尾」實非澳大利亞研製,只是澳軍方選中了波音公司研製的「楔尾」作為自己的預警機,並訂購了6架,土耳其也看中了它。「楔尾」以成熟的波音737為平台,上面整合了諾·格公司的多功能電掃描相控陣雷達,於2004年首飛。
其雷達天線布局很特殊:一塊天線像「背鰭」一樣垂直安裝在後機身上(兩側各掃描120°),另一塊像搭積木似的水平安裝在「背鰭」上部(縱向前後各掃描 60°),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可360°掃描。它對戰斗機的下視探測距離370千米,可跟蹤300個目標。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楔尾」的信息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5. 以色列「費爾康」707預警機 世界上最先採用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
「費爾康」707在外形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身背圓盤式的預警機,這是因為它採用了「環」式布局的EUM-2075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在載機波音707的機鼻、機尾和機身兩側安裝有天線陣列,可360°掃描,反應速度遠優於機械掃描。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這類雷達的預警機。
該機性能優越,可探測雷達截面積很小的目標,總體性能與E-3不相上下,但價格只有後者的1/3,所以一出世就引起了轟動,印度在2004年就訂購了三架。而對於中國軍迷來說,「費爾康」更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多種情感融於其中。
6. 以色列G550預警機 升級版的「費爾康」,號稱世界上最先進
G550實際上也採用「費爾康」空中預警系統,於2006年5月20日首飛,其雷達是升級版的EL/M-2075相控陣雷達,載機平台為「灣流」G550商務噴氣機,但做了較大改動。在機身前後和兩側裝有被稱為CAEW系統的雷達天線整流罩,並加裝了為雷達供電的兩台發電機和冷卻系統。該機滯空時間為10小時,最大速度592千米/小時,使用成本大大低於波音707。
7. 日本 E-767預警機 性能可能比E-3更先進
E-767是波音公司以波音767客機為平台專為日本研製的大型預警機。日本雖然未能如願買到E-3,但E-767卻是意外之喜。其機內容積是E-3的2倍,可以裝備更多的任務系統和設備。
E-767的雷達、航電系統和電子戰系統都是E-3所用設備的改進型,因而戰術技術性能明顯增強。E-767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個小時,不加油航程比E-3要遠20%。
8. 瑞典「愛立眼」預警機 巴基斯坦訂購希望抗衡印度引進的「費爾康」
瑞典的軍工有相當實力,在預警機上也毫不示弱。其1985年開始研製的「愛立眼」雷達系統通過與不同平台的整合已形成一個系列,即「薩伯」340、EMB-145,以及「薩伯」340的出口型「薩伯」2000。它們的標志性特徵是機背上的「平衡木」式雷達天線,其雷達為PS-890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具有波束窄、精度高的特點,可探測和跟蹤多種目標。由於價格低廉,且維護和運行費用低,不僅瑞典空軍裝備了它,希臘、巴西等國也對它情有獨鍾。為抗衡印度自以色列引進的「費爾康」,巴基斯坦選中了「薩伯」2000。
9.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最早研製出雷達,但在以雷達為主體的預警機研製上卻磕磕絆絆。英國自主研發的「獵迷」1980年首飛。其外形很獨特,在機頭和機尾有兩個大鼓包,裡面安裝的是共用一個發射機的連續波雷達天線,但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雷達工作極不可靠,無奈之下英國痛下決心,停止「獵迷」研發,轉購E-3。如果「獵迷」能夠服役,並能在馬島戰爭中上場,或許能讓當時因沒有預警機而被頻頻擊沉艦船的英國海軍保全一些臉面。但歷史不容假設。
10. 印度ASP預警機
印度於1985年l月開始「機載監視平台」(ASP)的研製工作,研製時雄心勃勃,性能要求遠遠優於美國的E-2C,甚至期望具有偵察衛星的功能。ASP以印度仿英的HS-748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為平台,上面安裝其國產雷達等設備。在試驗取得初步成功後,該機1996年公開亮相。但在完成90%的試驗項目後的1999年,該機連同科學家和試飛員在試驗時機毀人亡,元氣大傷。
❻ 雷達和「普通攝像頭,熱成像儀,紅外攝像這一類」的區別
雷達: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攝像頭:又稱為電腦相機、電腦眼、電子眼等,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被廣泛的運用於視頻會議,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過攝像頭在網路進行有影像、有聲音的交談和溝通。
熱像儀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圖,這種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通俗地講紅外熱像儀就是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
紅外攝緣機,就是普通攝像機上加紅外燈,並用光敏電子原件加以控制。
❼ 聽說有一種智能分區遠程激光周界預警雷達,有人了解它的功能特點嗎給介紹一下!
一樣角度沒有辦法改變都是實在,也相等對意,反正。
❽ 地感和雷達的優劣處
答案如下:
道閘雷達是適用於停車場和地下車庫出入口的車輛監控雷達,採用微波高精度定位技術,具有高精度、免調試、高穩定性等特點,傳統的道閘一般是安裝地感線圈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道閘會安裝雷達。
道閘雷達由「觸發雷達」和「防砸雷達」兩部分組成,觸發雷達用於觸發攝像機抓拍車牌,防砸雷達用於避免砸車、砸人事故的發生。和傳統的地感線圈相比,安裝道閘雷達更好一些,它的好處在於:道閘雷達不需要切割路面,不影響美觀,施工也比較方便。
地感線圈只能識別車,不能識別人,可能出現「砸人」的事故;而雷達人、車都可以識別。
道閘雷達可根據反射波自動識別背景,有效過濾誤觸發目標。道閘雷達的環境適應性強,檢測性能不受光照、灰塵、雨雪等外界環境干擾。安裝道閘雷達需要的人力更少,工期更短,而且維護簡易化。線圈一般使用1-2年就會報廢,而道閘雷達的使用壽命長達5-10年。
地感是指一種通過物理學知識而發明的一種感應器。有環形線圈式、四方形線圈式,超聲波式、雷達型、視頻型等等多種,通常應用在高速公路收費口。
雷達,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❾ 雷達安防具體性能怎麼樣,有沒有人用過
安防監控行業的發展十分快速,很多大型的企業也跟隨這個市場大蛋糕發展也是紛紛的加入,有了他們的加入使得整個市欣起了很波浪,相對於一些中小的安防監控工程商來說是不小的壓力。使得在這行中在生存的空間也變得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