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歷代皇帝
巴西歷史上只有過兩任皇帝,佩德羅一世、佩德羅二世。
1、佩德羅一世
佩德羅一世(Pedro I,1798年10月12日-1834年9月24日),全名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若昂·卡洛斯·哈維爾·德·保拉·米格爾·拉斐爾·若阿金·若澤·貢扎加·帕斯卡爾·西普里亞諾·撒拉弗·德·布拉干薩-波旁。
出生於葡萄牙里斯本,巴西的第一任皇帝(1822年10月12日—1831年4月7日在任)、國父,稱佩德羅一世,1826年3月10日至5月28日兼任葡萄牙國王,稱佩德羅四世,1831年返回歐洲,1834年因病去世於葡萄牙。
2、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Pedro II,1825年12月2日—1891年12月5日),1825年12月2日出生於里約熱內盧,巴西帝國第二位皇帝,5歲繼承帝位。
他利用自由黨與保守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於1840年宣布解放自己擁有的所有奴隸。
因連年征戰,民怨沸騰。1889年11月15日在軍隊與共和黨人聯合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後流亡歐洲,1891年12月5日在巴黎去世。
(1)阿巴西普注射液多少錢一支擴展閱讀:
兩任皇帝所屬政權:
巴西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do Brasil),是1822年至1889年間,在南美洲巴西建立的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葡萄牙親王佩德羅一世及其子佩德羅二世統治。
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王國,葡萄牙王室遷往巴西。若昂六世抵達巴西後,對巴西放鬆管控。在過去的重商主義政策下,巴西人被禁止建立工廠,不許跟外國人貿易,境內沒有大學、博物館。
新政府取消了這些限制,隨後巴西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1808年,第一所軍官學院開校,1814年國家圖書館建立,1815第一家蒸汽動力的大工廠破土動工,巴西甚至組建了銀行,而當時連葡萄牙本土都還沒有銀行。
1814年若昂六世宣布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21年葡萄牙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
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獨立,建立巴西帝國,這個新政權當時是世界第六大國,領土僅次於英法俄中土(耳其),當時24歲的佩德羅一世也成為世界最年輕的開國君主之一。
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佩德羅二世被廢黜,由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建立的巴西合眾國取代了巴西帝國,巴西帝國宣告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西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佩德羅二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佩德羅一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西歷史
❷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麼回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
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後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
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
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戰爭爆發前,兩大軍事集團都加緊擴充軍備。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
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就達7.045億人,動員完畢
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人,動員完
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在空軍和海軍力量上,協約國也明顯強於同盟國。英國有
飛機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國有263架;德國僅有232架軍用飛機。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
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
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准備。反映在戰爭
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
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
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極欲奪回阿
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
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
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
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乾地區的
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
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准備
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
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
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
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
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
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
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干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
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
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
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1914年邊境之戰」。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
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馬恩河戰役」,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
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
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
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
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
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國作戰,在近東開辟了新戰場。戰局更
趨復雜。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階段,英德海軍的海上軍事行
動,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兩次黑爾戈蘭海戰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戰。
雙方圍繞著封鎖與反封鎖,進行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海上戰役。
1915年,戰爭重心轉到東線,東部戰場進入了對峙狀態戰爭使雙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軍隊的後備兵員和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迫使各國加緊國民經濟的總動員。英法
在西線基本上轉入戰略防禦,以便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為了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它們要求俄國在東線加緊進攻。德國改變了戰略方針,在穩定西線戰局的情況下,集中
兵力進攻俄國,企圖一舉擊垮俄國,爾後打敗英法。1915年1—3月,俄軍對德奧聯軍發
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均遭慘敗。德國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於5月初對俄國
戰線中部發動了著名的戈爾采戰役,迫使俄軍全線潰退,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
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5月,原同盟國成員義大利轉而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奧匈
東南部開辟了新戰區。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同年10月,保加利
亞參加同盟國作戰,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這一年,西線戰局相對平靜。英法聯軍利用德軍兵力東調之機,發起了幾次規模不
大的進攻戰役,企圖牽制德軍,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德軍也發動過數次局部反擊。其
中在4—5月的伊珀爾戰役中,德軍首次大量使用毒氣。
1916年,戰爭重心再次轉到西線,協約國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爭打敗法國。
從2月21日起,德法展開了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由於兵力不足,德軍猛攻不
克,傷亡慘重,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為了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
力,對索姆河上德軍堅固防線發動猛烈進攻,史稱「索姆河戰役」。
此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戰。
東線俄軍按照協約國協調一致進攻的戰略方針,為策應西線英法聯軍作戰,對德軍
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破了奧匈軍隊的防線。此間,意軍也對奧匈軍隊進行了數次規模
不等的進攻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作戰。1916年的海上戰場,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7年,德國轉入全面防禦,俄國爆發革命,美國參戰。
經過兩年半戰爭,德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協約國方面卻增強了實力,戰場形勢越
來越不利於德國。德軍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寄希望於海上開展「無限制潛艇
戰」,企圖切斷英法海上交通線。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美國借
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反美聯盟,於1917年
4月對德宣戰,成了協約國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參戰者。同時也使美得以參
與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線的主要戰役是4—5月法軍對德軍發動的「尼維爾攻勢」戰役。由於德
軍預有準備,法軍的進攻遭到慘敗,並引起法軍大規模騷亂。為配合法軍作戰,英軍也
單獨發動了數次有限進攻,均未取得重大進展。東部戰線,該年9月,德軍發起里加戰
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
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國主
義大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國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1918年,德國集中兵力於西線,企圖
在美軍主力到達法國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則決定在西線固守陣地,待美軍主力到
達後發動總攻。為實現統一指揮,法國將軍福煦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軍事統帥。7—9月,
英法軍發動局部進攻,取得進展。9月,美國遠征軍在總司令潘興率領下,發動了聖米
耶爾戰役。9月26日,英法美聯軍發動總攻。在協約國軍步步緊逼下,德國的興登堡防
線全面崩潰。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奧匈投降。11月
初,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
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❸ 怎麼治療紅斑狼瘡
西醫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多採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葯物。本院的腎病專家們通過大量臨床觀察發現,激素治療效果欠佳,極易反復發作,隨著病情反復患者肝、脾、腎功能日益下降。激素類葯物還會引起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出現浮腫、低血鉀、高血壓、糖尿病、皮膚變薄、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瘡、肌無力和肌萎縮等症狀,還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椎骨壓迫性骨折、白內障、青光眼等,這些副作用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循經護腎療法"認為,狼瘡性腎炎發病過程是 :肝血虛 ,肝陽上亢,脾氣虛雲、運化轉輸失調,腎陽虛,腎臟不能分清泌濁,五臟俱損,表現出溫毒發斑,水虛勞等,病久不去,外邪誘發,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循經傳入腎臟。
❹ 古埃及一共有多少位法老
古埃及歷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後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❺ 阿巴西普Orencia香港價格多少
6000多一個月 每周一針 國內已經上市
❻ 月經期能注射阿達木單抗嗎
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的禁忌症是患者體質非常虛弱,處於嚴重的衰竭狀態;或者局部注射部位,有明顯的皮膚損害,以及存在有嚴重的感染,尤其是肝炎結核的感染;另外對葯物有嚴重的過敏反應,這些都是禁忌症的。
您最好是等經期過了之後再注射哦
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是可以一葯多治的完全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單克隆抗體,2002年在美國獲批上市,201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目前國內的獲批適應症有: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成人克羅恩病、成年非感染性中間/後/全葡萄膜炎。
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是一種可自我注射的生物治療葯物,需要在有診斷和治療經驗的專科醫生的指導監控下進行。作為處方葯,了解它的注意事項是必不可少的。
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的注意事項如下:
1、注射相關反應: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注射部位反應通常有紅斑和/或癢,出血,疼痛或腫脹。臨床中觀察到的嚴重感染包括肺炎,化膿性關節炎,假肢和手術後感染,蜂窩組織炎,丹毒,憩室炎和腎盂腎炎患者在治療期間也應做好密切監測。
注射阿達木單抗需要注意什麼?
2、使用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的感染風險會增加,活動性感染期間不能開始用阿達木單抗。如發生感染,仔細監視,和如感染變得嚴重停止使用。侵襲性真菌感染:對用阿達木單抗發生全身性疾患的患者,對居住或在黴菌病流行區域患者考慮經驗性抗真菌治療。
3、活疫苗不應與阿達木單抗(修美樂)同時給予。同時使用阿巴西普或阿那白滯素會增加嚴重感染風險,患者在用葯期間同樣需要注意葯物間的相互作用。
4、如果發生過敏性反應或其它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給葯,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5、中度到重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類 III/IV 級)禁止使用阿達木單抗(修美樂)。
❼ 類風濕「新剋星」生物制劑出現已久,為何治療不達標仍多見呢
生物制劑近20年異軍突起,不但在腫瘤治療領域綻放光彩,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上,也彰顯出獨特的優勢。生物制劑起效快速,能同時起到抗炎和防止骨破壞的作用。可即便有了生物制劑這樣的“新剋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不達標的情況依然多見,這是為什麼?
❽ 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的注意事項
感染使用 TNF拮抗劑的患者更易發生嚴重感染。肺功能受損可能增加感染發生的風險。在使用本品之前、期間及使用後,必須嚴密監測患者是否出現感染,包括結核。由於阿達木單抗的清除可能長達 4個月,因此在此期間應持續進行監測。無論是慢性活動性或局灶活動性感染,在感染未得到控制之前均不能開始本品治療。在有結核暴露史的患者和在結核或地方性真菌病(如,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或芽生菌病)高風險的地區旅行的患者中開始接受本品治療之前,應對治療的風險和效益進行評估(參見機會感染)。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的患者應予以嚴密監測並對其進行全面的診斷評估。當患者出現新的嚴重感染或膿毒症時,應中斷本品治療,採用適當的抗菌葯或抗真菌葯治療,直到感染得到控制。對具有感染復發病史、或者具有易於感染的情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醫生在考慮對這些患者使用本品治療時應當慎重。嚴重感染:臨床研究數據表明接受本品治療使患者增加了嚴重感染的風險,包括由細菌、分枝桿菌、侵襲性真菌、寄生蟲和病毒引起的膿毒症或其他機會性感染,如李斯特氏菌和肺孢子菌。在臨床試驗中發現了其他嚴重感染,包括肺炎、腎盂腎炎、化膿性關節炎和敗血症。也出現過由感染引發的住院或致死事件的報告。結核:在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中出現了有關結核的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在絕大多數報告中,所出現的結核均屬於肺外型,即播散性。在進行本品治療前,必須對所有患者進行活動性和非活動性(潛伏性)結核感染的評估。在該評估中,應該包括患者本人的詳細結核病史,以及以往與活動性結核患者的接觸史,和/或當前所採用的免疫抑制劑治療。必須對所有患者進行適當的篩查檢驗,即結核菌素皮試以及 X 線胸片檢查(應該符合當地的防治指南)。並且建議在患者病史中記錄檢驗結果。處方醫生應該考慮到結核菌素皮試假陰性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患有嚴重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果確診患者具有活動性結核,禁止使用本品治療(參見【禁忌】部分)。如果懷疑為潛伏性結核感染,必須向具有結核治療經驗的醫師進行咨詢。在下述的條件下,醫生必須仔細權衡治療所帶來的利益與存在的風險。如果確診為非活動性(潛伏性)結核,在使用本品葯物進行治療前,必須根據當地治療措施對潛伏性結核進行適當的結核預防治療。對於那些具有數個或顯著結核風險因素,但潛伏性結核篩查為陰性的患者,在進行本品葯物治療前,應該考慮給予抗結核治療。對於那些具有潛伏性和活動性結核感染病史,卻又不能確定進行過足夠療程治療的患者,在進行本品治療前,應該考慮給予適當的抗結核治療。因為在進行本品治療期間,某些曾經接受過治療的潛伏性和活動性結核患者,重新轉為活動性結核。如果在本品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患者出現了結核感染的體征/症狀(例如,持續性咳嗽、消耗性體質/體重減輕、低熱)應該建議患者立即就診。其它機會感染:在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中觀察到包括侵襲性真菌感染在內的機會感染。由於此類感染在以往使用 TNF-拮抗劑的患者中未被認知而延誤了適當治療,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後果。對於出現發燒、不適、體重下降、發汗、咳嗽、呼吸困難和/或肺浸潤或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有或無伴隨休克)等徵兆或症狀的患者,應被疑似為侵襲性真菌感染,並立即停止使用本品。應與具有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治經驗的醫師協商,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並實施抗真菌治療。乙型肝炎再激活接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包括本品)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即表面抗原陽性),曾經報道過出現乙型肝炎的再激活。一些病例已出現危及患者生命的結果。在接受本品治療之前,患者應進行 HBV 感染檢測。對於乙肝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建議咨詢有治療乙肝經驗的相關專業醫生。對於那些需要進行本品治療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應該在整個治療過程以及治療後幾個月中嚴密監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體征和症狀。目前,尚無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接受抗病毒和 TNF 拮抗劑聯合治療防止乙型肝炎再激活的資料。如果患者出現乙型肝炎再激活,應該停止本品的治療,並且在適當的支持治療下採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神經系統從臨床症狀和/或放射學檢查結果而言,包括本品在內的 TNF拮抗劑極少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的發生和惡化,包括多發性硬化、外周脫髓鞘病變包括格林-巴利綜合征。對以往存在或近期患有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的患者,醫生在給予本品治療時應格外小心。過敏反應在臨床研究階段,沒有關於本品皮下注射造成患者過敏反應的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因本品造成的非嚴重過敏反應也不常見。在上市銷售後,因使用本品造成的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過敏)罕有報道。如果患者出現了過敏反應和其它的嚴重過敏反應,應該立即停止本品用葯,並且採取適當的治療。在注射器的針頭表面覆蓋了天然橡膠(乳膠)。乳膠過敏的患者使用本品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免疫抑制在進行本品研究的 64 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沒有跡象表明本品對遲發型過敏反應、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產生抑製作用,也不會改變 T 細胞、B 細胞、NK(自然殺傷)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惡性疾病和異常淋巴細胞增生在 TNF 拮抗劑臨床研究的對照部分中,與對照組相比,接受 TNF 拮抗劑治療的患者中出現了惡性病變(包括淋巴瘤),但是發生率很低。上市後有接受 TNF 拮抗劑的患者中出現白血病病例的報道。對於那些長期患有高活動性的炎性病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出現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機會增加,上述情況使風險評估變得復雜。根據目前所知,尚不能排除接受 TNF拮抗劑患者罹患淋巴瘤、白血病或其它惡性病變的風險。包括本品在內的上市後監測發現,一些接受 TNF 拮抗劑治療(治療開始時≤18 歲)的兒童、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最多 22 歲)中出現了某些致命的惡性腫瘤, 約有一半為淋巴瘤。其它表現為各種不同的惡性腫瘤,包括罕見的免疫抑制相關的惡性腫瘤。尚不能排除接受 TNF拮抗劑的兒童、青少年出現惡性病變的風險。上市後,有關於肝脾 T 細胞淋巴瘤的不良反應很罕見。這種罕見的 T 細胞淋巴瘤是一種進展很快的疾病,往往致命。本品合並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治療炎症性腸道疾病時,在一些年輕的成年患者出現一些肝脾 T 細胞淋巴瘤。應謹慎考慮本品合並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用葯的潛在風險。所以在使用本品治療的患者中發生肝脾 T 細胞淋巴瘤的風險是不能被排除的。(參見【不良反應】部分)目前,還沒有對惡性病變患者採用本品治療、或對已經出現惡性疾病的患者繼續進行本品治療的研究。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本品治療時應多加考慮(參見【不良反應】部分)。對於所有患者,特別是那些曾經接受過廣泛免疫抑制治療,或者銀屑病光化學治療的患者,應該在進行本品治療前檢查皮膚是否出現非黑色素皮膚癌。在一項探索性臨床研究中,對另外一種 TNF 拮抗劑——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 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使用英夫利西單抗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患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惡性病變,而這些病變大多發生在肺部或頭頸部。而所有的患者均具有重度吸煙史。因此,當對 COPD患者使用 TNF拮抗劑時應該加以小心,並且大量吸煙可能會造成患者惡性病變幾率增加。根據現有數據,尚不清楚阿達木單抗是否對不典型增生或結腸癌的發病風險有影響。所有潰瘍性結腸炎伴不典型增生或結腸癌風險增高的患者(比如,長期潰瘍性結腸炎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或已有不典型增生或結腸癌病史的患者,均應該在給葯前以及整個病程期間,定期進行不典型增生的篩查,評估內容可根據當地治療指南,至少應包括結腸鏡檢查和組織活檢。血液學反應在使用 TNF 拮抗劑的病例中,罕有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內的全血細胞減少的報告。少數報告了使用本品時出現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其中包括具有臨床意義的血細胞減少(例如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如果患者出現了惡液質的體征和症狀(例如,持續發熱、挫傷、出血、皮膚蒼白)應該立即診治。對於那些已經確診血液系統異常的患者,應該立即停止本品的使用。疫苗接種在接受阿達木單抗和安慰劑治療的 226 名成年類風濕關節炎受試者中,具有與標准 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以及 3 價流感病毒疫苗相似的抗體反應。尚無在本品治療的患者中活疫苗造成繼發感染傳播的報告。除活疫苗以外,使用本品的患者可以同時接受疫苗接種。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另外一項 TNF 拮抗劑的臨床研究中,可以觀察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惡化,以及由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所造成的死亡率上升。在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中,也報告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惡化的病例。對於那些患有輕度心力衰竭(NYHA 分類 I/II 級)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時應當加以小心。中重度心力衰竭(參見【禁忌】部分)是本品的禁忌症。如果患者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狀,或者以往的症狀出現惡化應該停止使用本品。自身免疫過程本品葯物治療會導致自身抗體的形成。長期使用本品進行治療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響尚不清楚。如果在使用本品治療後,患者出現狼瘡樣綜合征的症狀,並且雙鏈 DNA 抗體陽性時,應該立即停止本品治療(參見【不良反應】部分)。同時使用TNF拮抗劑和阿那白滯素(anakinra)在同時使用阿那白滯素和其它 TNF 拮抗劑—依那西普(etanercept)的臨床研究中,觀察到嚴重的感染,並且與單獨使用依那西普比較,不能提高臨床療效。根據依那西普與阿那白滯素聯合使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特性,在阿那白滯素與其它 TNF 拮抗劑聯合使用時也可能產生相似毒性。因此,不推薦本品和阿那白滯素聯合使用(參見【葯物相互作用】部分)。同時使用TNF拮抗劑和阿巴他塞(abatacept)與單獨使用 TNF 拮抗劑相比,同時使用 TNF 拮抗劑和阿巴他塞增加感染包括嚴重感染的風險,但並不能提高臨床療效。不推薦本品和阿巴他塞聯合使用(參見【葯物相互作用】部分)。手術關於接受本品治療患者手術安全性的經驗很有限。在對患者計劃實行手術時,應考慮到阿達木單抗具有較長的半衰期。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需要手術時,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感染情況,並且採取適當措施。接受本品治療患者的關節成形術安全性經驗也很有限。小腸梗阻對克羅恩病治療無效,則表示腸腔內可能存在固定的纖維性狹窄,需要手術治療。現有的數據表明,本品不會造成腸腔狹窄或導致其加重。老年人群接受本品治療的 65 歲以上的患者(3.7%)發生嚴重感染的頻率高於 65 歲以下的患者(1.4%)。其中一些還會出現致命的後果。因此,老年患者治療時應特別注意有關的感染風險。對駕駛和操作機器能力的影響本品對駕駛和操作機器有輕微的影響。接受本品治療可能會引起頭暈(包括眩暈、視覺障礙和疲勞)(參見【不良反應】部分)。
❾ 血糖里除了葡萄糖還有那些糖類
血糖是指存在於血液中的糖分。人體攝入的糖類經消化後以單糖(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少量果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後,在肝內多數轉變為葡糖糖,同時體內其他物質也可轉化成葡糖糖經過血液運送至全身後才被利用,因此血糖主要是指葡萄糖,是血液中轉運成分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
另外,血液中除了葡萄糖之外還會有可能因為使用非葡萄糖糖類物質的干擾類葯品或治療方案而存在麥芽糖、木糖和半乳糖等,這些干擾類葯品或治療方案包括:含艾考糊精的腹膜透析液、含麥芽糖的免疫球蛋白制劑、注射用阿巴西普、 放射免疫治療葯物托西莫單抗 、靜脈注射麥芽糖制劑、手術中使用含艾考糊精的防腸粘連液,以及其它任何含有或代謝為麥芽糖、木糖、半乳糖的葯物或治療方案。對於有以上情況的患者或糖尿病病人來說應該考慮在測試或監測血糖過程中對於在血糖儀的酶使用上做出慎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