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
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 南非共和國
南非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南非因地處非洲南部而得名,素有「彩虹之國」和「黃金寶石之國」之譽。
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黃金出口額佔全部對外出口額的三分之一。但近年來因國際市場黃金價格下跌,鉑族金屬已逐漸取代黃金成為最主要的出口礦產品。南非還是世界第五大鑽石生產國,產量約佔世界的8.7%。南非德比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的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粗鑽石貿易的60%。
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鋯居第二位,氟石、磷酸鹽居第三位,銻、鈾居第四位,煤、鑽石、鉛居第五位,鋅居第六位,鐵礦石居第九位,銅居第十三位。根據南非礦務局提供的數據,1998年已探明的礦藏儲量:黃金35877噸(佔世界總儲量的35%,下同),鉑族金屬62816噸(55.7%),錳40億噸(80%),釩1200萬噸(44.5%),蛭石8000萬噸(40%),鉻31億噸(68.3%)、硅鋁酸鹽5080萬噸(37.4%),鈾28.44萬噸(9.3%),煤553.33億噸(10.6%),鐵礦石15億噸(0.9%),鈦1.46億噸(21%),鋯1430萬噸(22.1%),氟石3600萬噸(9.6%),磷酸鹽25億噸(7.2%),銻2.5億噸(5.3%),鉛300萬噸(2.1%),鋅1500萬噸(3.4%)銅1300萬噸(2.1%)。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非22%,對外貿易佔全非24%,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和農業是經濟三大支柱,深礦開采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Ⅱ 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根據2017年12月的數據,最多的是美國官方黃金儲備8133噸,其次德國官方黃金儲備3373噸,中國排在第六,央行儲備1842噸。
以上數據只是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不包括民間個人儲備的。就各國人民對黃金的熱愛來說,前些年是印度,因為印度不生產黃金,一直依靠進口。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連續四年超過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黃金消費國家了,加上我國又是最大的黃金生產國。我國一直以來都是進口很少出口。我國央行的黃金儲備雖然不是最多,但民間儲備極為龐大的。
其實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國就是世界上黃金白銀數量最多的國家,只是後來的鴉片戰爭中的鴉片貿易,割地賠款,蔣介石敗走台灣帶走了大量的黃金,才使得我國黃金急劇減少。現在通過經濟不斷的發展,又開始增加了整個國家的黃金儲備了。
Ⅲ 世界黃金持有量最高的哪個國家
最後,其實真正的投資於黃金,購買黃金首飾其實並不是非常保值的,並且要比直接購買金條要多花費工藝成本,但如果你在選擇變現的話,實際是只與重量有關。所以如果想要真正的投資於黃金的話,選擇購買金條實際上才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方式了。不知道你對於投資環境感興趣不,更傾向於飾品還是金條呢?
Ⅳ 哪個國家金子最多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
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黃金資源擁有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為3.1萬噸。
美國是全球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
Ⅳ 哪個國家產黃金最多
世界黃金產量最大的15個公司
2001年 排名 2000年 排名 公司名稱 國家 2000年產量(噸) 2001年產量(噸)
1 1 AngloGold 南非 225.3 217.2
2 4 Barrick Gold 加拿大 116.4 190.5
3 2 Newmont Mining 美國 153.7 168.1
4 3 Gold Field Limited 南非 121.2 117.1
5 6 Rio Tinto 英國 84.9 111.3
6 5 Placer Dome Inc. 加拿大 92.8 85.7
7 10 Freeport-McMoRan 美國 59.8 82.3
8 9 Normandy Mining 澳大利亞 64.5 75.9
9 8 Harmony Gold 南非 66.8 71.4
10 11 Ashanti Goldfields 迦納 54.0 51.5
11 12 Durban Roodepoort Deep 南非 35.7 32.4
12 14 Cia.de Minas Buenaventura 秘魯 28.5 32.3
13 13 Kinross Gold 美國 29.0 29.2
14 16 WMC Ltd 澳大利亞 23.1 25.8
15 15 Newcrest Mining 澳大利亞 27.9 21.9
- 7 Homestake Mining 美國 68.6 -
這15個大公司,南非就佔有 4 席,顯然南非的黃金產量第一。
Ⅵ 寶石之國的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珠寶產地,全球65%的彩色寶石產於巴西。比較有名的是「祖母綠」、「海藍寶」、「碧璽」和巴西僅有的「帝王玉」。 早期,巴西以出口原礦為主,所創造的出口額有限,後來逐步轉向加工產品,即經切割和打磨的產品,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近年來,鑲嵌寶石首飾異軍突起,以其纖巧、嫵媚的設計風格獲得了世人的青睞,很快打入並佔領了國際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
巴西寶石采礦和加工業的歷史悠久,水平也很高,從采礦到生產加工已具相當規模,目前有350家企業經營寶石加工,450家經營鑲嵌和貴重金屬生產,500家生產金銀飾寶石的作坊,經營寶石的商店1.6萬家,出口公司200家,總從業人員35萬人,另有不計其數的個體經營者。最近五年,巴西連續獲得五項國際大獎,使巴西的珠寶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鑲嵌寶石和製作首飾離不開貴重金屬,其中黃金為首選,因而黃金的消耗量很大。巴西是富產黃金的國家,但過量開采和污染嚴重影響了黃金的生產,自1990年到2002年巴西黃金生產由世界排名第八位降到第十三位,年產量由100噸降到了55噸,減少了近一半,預計2003年產量可提高10%,達到60噸。即便如此也不能滿足需求,還需從國際市場求購。當然,巴西的黃金也出口到其他國家,2002年黃金出口數量占生產總量的一半,價值3.5億美元,出口地主要是美國、瑞士、以色列、阿根廷、秘魯、義大利和香港。 帝王玉(imperial topaz)是巴西獨有的,硬度在8以上。儲量比較少。帝王玉是世界上最美麗和最稀有的寶石之一。目前僅在巴西米納斯熱萊斯州一個正在開採的礦中可以找到它。它的亮度和魅力可以跟鑽石媲美。太陽光里的所有色調都可以在帝王玉中找到,它的色澤令人嘆為觀止,隨著深淺的不同有紫紅色、粉紅色、大馬哈魚色、桃色、櫻桃紅和黃色等。」
Ⅶ 世界上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2017年中國黃金產量已是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2017年,中國國內累計生產黃金426.142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產27.344噸,同比下降6.03%;黃金實際消費量1089.07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41%。中國黃金消費量連續五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7)巴西黃金怎麼樣擴展閱讀
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累計生產黃金426.142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產27.344噸,同比下降6.03%。其中,黃金礦產金完成369.168噸,有色副產金完成56.974噸。另有國外進口原料產金91.348噸,同比增長11.45%,全國累計生產黃金(含進口料)517.490噸,同比下降3.35%。
中國黃金、山東黃金、紫金礦業、山東招金等大型黃金企業集團黃金成品金產量和礦產金產量分別佔全國產量(含進口料)的52.24%和40.39%。
2017年,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1089.07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41%。其中:黃金首飾696.50噸,同比增長10.35%;金條276.39噸,同比增長7.28%;金幣26噸,同比下降16.64%;工業及其他90.18噸,同比增長19.63%。
Ⅷ 誰知道黃金為什麼那麼貴,它除了顯擺以外,有舍作用
1、 黃金的財富屬性
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
黃金史學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掠取佔有更多的黃金是古埃及、古羅馬統治者黷武的動力。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統治者先後對努比亞(尼羅河上游一個小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進行了四次掠奪性戰爭,佔領了努比亞全部金礦。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掠奪了大量金銀。大量金銀流入埃及,使埃及財富大增,使他們有能力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發展農業,興建豪華宮殿和陵園,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廟遺跡和金字塔。僅圖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達110公斤。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羅馬帝國佔領,羅馬大帝愷撒凱旋羅馬時,展示了從埃及掠奪的2822個金冠,每個金冠重8公斤,共計22.58噸;還展示了白銀 1815噸。抬著遊行的金銀重達65000塔蘭特,約1950噸。金銀的積累使羅馬帝國的國力大增,使他們有能力建起一批宏偉的建築。這些建築現在雖大多已是殘垣斷壁,但至今仍在文學、史學、法學、哲學諸方面給人類以深刻的影響。
黃金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
十六世紀新航線的開辟與新大陸的發現,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美洲、非洲的黃金及白銀流入歐洲,使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增加。在16世紀葡萄牙從非洲掠奪黃金達276噸;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金銀更多,16世紀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黃金開采量的83%。金銀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歐洲物價的上漲,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葡萄牙為了對抗西班牙,而與英國結盟,並向英國的工業品開放了市場。此時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黃金開發高潮興起,巴西黃金完全有可能轉化為資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業革命,但由於統治者的封建專制,葡萄牙成了黃金漏斗,大部分黃金流向了英國。僅流入英國國庫的黃金就有600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流入,使英國迅速地積累了巨額的貨幣資本,率先於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為英國的金融體制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擔保。所以此時發生的第二次價格革命,不僅沒有影響英國的金融業,反而為英國商品的出口創造了條件,英國產品出口量佔了全世界總量的1/4。工業革命終於在英國發生了。
當代黃金所扮演的角色雖已有所改變,但是各國仍然儲備了約3.1萬噸的黃金財富,以備不測之需;還有2萬多噸黃金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所以有人認為現在人類數千年生產的約14萬噸黃金中有4成左右作為金融資產,存在於金融領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於消費。
2 、黃金的貨幣屬性
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距今已有2300 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些金幣只是在一定范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金本位制」即黃金可以作為國內支付手段,用於流通結算;可以作為外貿結算的國際硬通貨。雖然早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之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黃金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之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主導下,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但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擔負起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國際義務。但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後又宣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因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於是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這一改革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1978年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批准,可以說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進程已經完成。
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黃金就發揮著貨幣職能一樣,在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已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
——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後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一種貿易雙方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
——黃金非貨幣化並未規定各國龐大的黃金儲備的去向,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僅規定處理掉1/6黃金儲備,而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顯然為自己留了一根貨幣黃金的尾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占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這是黃金貨幣化的回歸。
——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揭示了貨幣黃金的秘密,他指出:「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它。」現在黃金可視為一種准貨幣。
3 、黃金的商品屬性
做黃金飾品(包括首飾、佛像裝飾、建築裝飾等)和黃金器具,是黃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金飾日益從宮廷、廟宇走向了民間,由達官貴人們的特權變成了大眾消費。現在每年世界黃金供應量的80%以上是由首飾業所吸納的。
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和資源的相對稀少,限制了黃金在工業上的使用,工業用金佔世界總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專家認為,今後首飾用金將會趨向平穩,工業用金的增長將是帶動黃金供需結構變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黃金的商品用途還需從多方面去開拓。
當前黃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飾業、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工業用金。應該承認,目前黃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狹小的,這也是黃金長期作為貨幣金屬而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結果。今後隨著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金融黃金的商品屬性的回歸趨勢加強,黃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對黃金業的發展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