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剛獨立時,里約熱內盧作為首都,其有利條件有哪些
1、里約是殖民時期的首都,也是南美地區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之一,擁有雄厚的政治和文化基礎。
2、里約是巴西乃至整個南美的重要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3、里約是巴西第二大經濟城市
4、里約港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有利於首都的物資吞吐和經濟發展
里約熱內盧州不僅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州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的第二首都,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是全國最大進口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簡稱里約)是巴西最大的海港,位於巴西東南部大西洋西岸,是里約熱內盧州首府,是巴西僅次於聖保羅的第二大城市。面積1182平方公里,人口630萬,在巴西有「狂歡節之都」之稱。
里約熱內盧在葡萄牙語中意為「一月的河」,因葡萄牙人1505年1月遠航到此而得名。60年後開始建城。從1763年到1960年一直是巴西的首都。1960年4月,巴西政府將首都遷至巴西利亞。但現今這里仍設有相當多的聯邦政府機關以及社團組織和公司的總部,故亦稱巴西「第二首都」。
在里約熱內盧,人們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物。它們大多已被辟為紀念館或博物館。巴西的國立博物館,就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大博物館之一,收藏的物品共有100餘萬件。
里約熱內盧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它有海灘30多處,總長達200公里,其中最為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沙白水潔,呈新月形,長達8公里。據統計,每年到巴西的200多萬遊客中,有近百分之四十的人要到這座城市來。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的第二大工業城市和最大的商業中心。其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紡織、服裝、化學、醫葯、印刷出版、冶金等在全國均居重要地位。
2009年10月2日,里約熱內盧贏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2012年7月1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將里約熱內盧的獨特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里約因此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首個入選自然景觀類別的城市。
1502年1月20日,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發現了現今城市的所在地瓜納巴拉灣,並稱該處為Rio de Janeiro,即「一月之河」。當時他們認為海灣實際是河口。事實上, "河"是當時任何大面積水體的通稱。隨後法國也有船隊到來,作為他們走私巴西木材的大本營。1555年,法國海軍軍官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ignon帶領了600多名戰士和殖民者,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殖民地,名為「France Antarctique」。 殖民者主要由法國雨格諾派徒與瑞士加爾文教徒組成。
這個城市後來在1565年3月1日,由葡萄牙人入侵之下成立。他們成功佔領此城,並將法國人驅逐出境。以後城市經常被海盜及私掠船攻擊,特別是法國。因此在16世紀起,葡萄牙人開始在此地建築城堡,用作防禦和抵抗侵略者。
此城市繼續成為殖民地首都,直到1808年為止。當時葡萄牙貴族及皇室害怕拿破崙入
侵葡萄牙,乃逃亡到里約熱內盧。此地更成為葡萄牙首都,因此里約熱內盧是唯一一個歐洲國家在歐洲以外地區設立首都的城市。那個時候,對於貴族突然遷徙,城市缺乏建設空間給予貴族居住。結果大量原居民被迫遷離,以留下空間予一眾葡萄牙貴族。
1822年,佩德羅一世宣布巴西獨立,他決定將里約熱內盧成為國家的首都,不過城市逐漸失去重要性,他將經濟和政治中心遷移到聖保羅。但當君主制於1889年被共和國所代替,里約熱內盧仍是巴西的首都。也就在這時候,大量非洲人被運來里約熱內盧作為奴隸。在1840年,市內奴隸數目達到220,000人。早年裡約熱內盧人口都是集中於今日商業中心區一帶。直到20世紀早期,城市開始急速發展,市中心的重心開始向南和西轉移。
早於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著手討論有遷移首都的問題。1955年新上任的總統庫柏契克還大力推行建設新首都。盡管有很多意見認為這只是基於選舉作作的舉動,庫柏契克仍最終於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乃降格為一個普通城市。
里約熱內盧於2009年10月2日,獲得2016年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
里約市景觀獨特,山海交融的優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巧妙和諧地融為一體。里約的主要景觀包括蒂茹卡國家森林公園、耶穌山、創建於1808年的植物園、瓜納巴拉灣以及科帕卡巴納海灘等。這些景觀對於當地戶外生活文化厥功甚偉,並成為音樂家、園林學家以及城市規劃專家藝術靈感的來源。
Ⅱ 里約是巴西哪個城市
巴西。全名(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簡稱為里約(rio),位於巴西東南部,在1960年以前為巴西首都,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干濕季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與雨季。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里約熱內盧於2009年10月2日,獲得2016年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
Ⅲ 里約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巴西。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簡稱里約(Rio),曾經是巴西首都(1763-1960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主要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經濟情況
2000年裡約熱內盧州國內生產總值(GDP)823億美元(1626億雷亞爾),占巴西GDP總值的14.36%,人均5734美元。1999年裡約州GDP1096億美元,占巴西GDP總值的13.53%。
其中農牧業佔0.6%,工業佔29.3%,服務業佔70.1%。工農業和服務業均甚發達,服務業占就業人口約37%和收入的一半。
工業以鋼鐵、紡織、食品、印刷、石油化工為主。有石油、鋁土、鐵、煤、大理石等礦產。漁業和鹽業興盛。農業主產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飼養牲畜。水、陸、空交通發達。
Ⅳ 巴西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嗎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首都和巴西第三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總面積為5802平方公里,人口279萬。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在1960年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這座現代化新興城市。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的世界遺產,其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綜合實力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41名。
====================================================================================
Ⅳ 里約是巴西的首都嗎
里約不是巴西的首都,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Ⅵ 巴西首都是哪裡
現在的巴西首都就是巴西利亞。巴西的前首都是里約熱內盧。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6)里約為什麼是巴西首都擴展閱讀:
一、巴西利亞簡介: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葡萄牙語:Brasília),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
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
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二、建都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
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
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
Ⅶ 巴西的首都怎麼是里約勒內盧是巴西利亞!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啊...它以前的首都的確是里約熱內盧,不過後來遷到巴西利亞了...
Ⅷ 巴西的首都到底是里約熱內盧還是巴西利亞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內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巴西利亞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
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政治中心,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在三權廣場,遊人看不到任何古跡,但豐姿多彩的現代派建築物令人驚嘆不已,這些建築設計構思大膽、線條優美、輕盈飄逸,其中有的還含有一定的寓意。
兩層樓高的總統府前的一尊兩人持矛並肩而立的首都開拓者銅像,象徵著巴西人民團結一心捍衛祖國。三權廣場代表國家三種權力,稱為巴西的神經中樞。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三權」是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
Ⅸ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什麼,為什麼要新建首都,新建的首都為什麼建在巴西高原上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
新建首都的原因是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
新建的首都建在巴西高原上的原因是地勢高,氣候涼爽,且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巴西有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萊普水電站,是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
(9)里約為什麼是巴西首都擴展閱讀: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跡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
Ⅹ 巴西遷都的主要原因
位於南美洲的巴西,人口和國土面積均位於世界第五;也是美洲唯一一個金磚國家,頗具競爭力。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讓世界人們重新認識了巴西這個神奇的南美桑巴國度。巴西東南海岸的里約熱內盧有著熱情洋溢的混血美女與沙灘足球,充分代表了巴西這個多元文化國家的包容力。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個熱情的里約現在已經不是巴西的首都。早在上個世紀,巴西人就把首都轉移到了內陸高原上的巴西利亞。為什麼巴西的首都要遠離繁華走向荒蕪呢?
於是,在地形相對平坦,氣候相對乾燥的高原地區建立新首都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1960年,經過數年的籌備後,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同年,巴西人將首都從沿海的發達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這座內陸高原新城——巴西利亞。這個新的首都不僅增加了巴西政治中心的戰略縱深空間,更有效發揮了產業集聚效應,為內陸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春天。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