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會議確定的總方針
巴西會議是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它在反對張國燾路線的斗爭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黨歷史上一次相當重要的會議。
巴西會議確定的總方針:紅軍繼續北進,大量消滅蔣介石,胡宗南的部隊,創造川陝甘新蘇區。
② 上個月在巴西舉行的會議上,支持自由經濟政策的人可以惠及所有國家。是否正確
18世紀末,英國的經濟力量已超過歐洲大陸的兩個對手——法國和西班牙。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工業革命逐漸展開,使得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擴大對外貿易,以便從海外獲得生產所需的廉價原料,並且為其產品尋找更大的海外市場。
所以,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依據應該是英國古典經濟學
③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1992年,被稱為「地球峰會」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召開,開啟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里程,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1、大會表明全球否定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對發展中的環境問題認識空前提高。
2、與會各國就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主張達成共識,並表達了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的願望。
3、大會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道理被廣泛接受,「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4、大會通過和簽署了5個文件:《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些文件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提供了指導,也為此後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談判奠定了基石。
(3)巴西會議上的兩大方針是什麼擴展閱讀: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是首次將世界各國領導聚集一堂專門討論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聯合國大會。
根據巴西政府的統計,108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172國的代表、1400個非政府組織代表和10000多名記者,參加了在大會主會場里約展覽中心舉辦的會議。
會議確立了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環境,並以「優惠的、非商業性的」條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和無害的環境技術。
大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轉讓和機構等3個關鍵問題上分歧嚴重,雖然達成了初步共識,但在此後的實施中困難重重,只有個別發達國家履行了承諾。
④ 長征知識填空題
100.( B),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宣告紅軍主力長征勝利結束。
A.1933年10月22日 B.1935年10月22日 C.1937年10月22日
101.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C )勝利會師,從而結束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
A.吳起鎮 B.直羅鎮 C.會寧
102.( B),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從而結束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103.毛澤東同志曾說過:"(A )一仗,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A.直羅鎮 B.太原 C.徐州
104.由於中國共產黨內的(A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長征。
A.「左」傾錯誤 B.「右」傾錯誤 C.整風運動
105.(B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的轉折點。
A.瓦窯堡會議 B.遵義會議 C.婁山關會議
106,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是( A)
A中央紅軍,紅二,四方面軍 B.紅一,二,三方面軍
C.紅二十五,二十七軍和紅十五軍團 D.紅二,六軍團,四方面軍
107,紅軍長征的原因( D )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偽滿洲國的建立 D.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108,紅軍長征跳出敵人的包圍是在( B )
A.四渡赤水河 B.渡過金沙江 C.強渡大渡河 D.翻過大雪山
109.《八一宣言》最早刊載於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個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國報》第十期上?(D )
A.紐約 B.倫敦 C.莫斯科 D.巴黎
110,紅軍長征結束的標志是( A )
A.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 B.陝北會師 C.紅軍攻克遵義 D.懋功會師
111,長征途中,中共歷史上具有生死攸關的轉折意義的大會是( D)
A.兩河口會議 B.巴西會議 C.俄界會議 D.遵義會議
112,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強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過金沙江 D.遵義會議的召開
113,1931年1月,遵義會議解決了當時最為緊迫的( C )
A.政治和軍事問題 B.政治和思想問題 C.軍事和組織問題 D.軍事和作風問題
114,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是在(D )
A.兩河口會議上 B.沙窩會議上 C.巴西會議上 D.俄界會議上
115,"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的"難"包括 (D )
A.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B.窮山惡水的自然條件 C.黨內"左傾"錯誤的影響 D.ABC都有
116,指揮紅軍粉碎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的是( A)
A.周恩來 朱德 B.毛澤東 朱德 C.毛澤東 周恩來 D.朱德 陳毅
117,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敵強我弱 B.裝備落後 C.鄂豫皖等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失敗 D.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
118,下列哪一項不是遵義會議的內容( C )
A.集中全力糾正了"左"傾錯誤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C.選擇毛澤東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119,遵義會議標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為( D )
A.排除了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消極影響
B.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C.在危機關頭挽救了黨和紅軍以及中國革命
D.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
120,長征途中,紅軍變被動為主動的首次軍事行動是( B )
A.強渡烏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強渡大渡河
121,在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提出的口號是( B )
A."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B."御敵於國門外","不喪失守土"
C."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D."逐次轉移,各個擊破"
122,遵義會議的最大貢獻是( D )
A.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B.堅持了游擊戰爭順利掩護主力紅軍轉移
C.決定了紅軍繼續北上進軍陝甘寧 D.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
123.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同紅二、四方面軍在哪裡會師?( B)
A. 西康的甘孜一帶 B.甘肅會寧 C.甘肅平涼 D.甘肅天水
124.紅軍長征被稱為什麼?(D )
A.戰略後退 B.突圍轉移 C.突圍後退 D戰略轉移
125.在哪一天,紅軍總政治部發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備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進行長途行軍與戰斗」?(A )
A.1934.10.9 B.1934.10.10 C.1934.10.1 D.1935.10.9
126. 長征時中共中央紅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將紅四方面軍之第三十二軍編入第二方面軍)的總指揮是誰?(A )
A.賀龍 B,劉伯承 C.任弼時 D.肖克
127. 1936年10月2日, 紅一方面軍部隊攻佔會寧城,控制西蘭大道一段,這為什麼創造了條件?( C)
A.長征勝利 B.戰略大轉移 C.大會師 D.建立革命根據地
128. 1936年10月5日,毛澤東、周恩來給誰致書,再次申明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D)
A.蔣介石 B.楊虎城 C. 張國燾 D.張學良
129.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二十五軍發展到三干七百人,開辟了哪個游擊根據地?(A )
A.鄂豫陝 B晉察冀. C.陝甘寧 D.冀魯豫
130.被捕後堅貞不屈,在獄中著有《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死》、《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等的是誰?(B )
A.劉胡蘭 B.方誌敏 C.葉挺
131,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 )晝夜,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 )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 )萬人。( A )
A 5 4 3 B 6 3 4 C 5 4 4 D 4 5 5
132,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毛澤東在哪個戰役時作的詞( A )
A 四渡赤水戰役 B 二渡赤水戰役 C 三渡赤水戰役
133, 1935年5月25日到6月2日,中央紅軍主力全部了,是岷江最大的支流。當年,太平天國將領就率數萬大軍進抵此河南岸,在安順場渡口陷清軍重圍,最後全軍覆沒。(A)
A 大渡河 石達開 B大渡河 李秀成 C 赤水河 石達開 D 赤水河 李秀成
134, 長征路紅軍通過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 大銅山 B 大銀山 C大金山 D 大鐵山
135.長征開始的時候紅軍總共多少人?(D)
A.5.4萬 B.6.2萬 C.7.6萬 D.8.6萬
判斷題知識點: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紅軍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陝北,勝 利結束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2、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地點是會寧
3、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山即「長征第一山」是雲石山。
4、四渡赤水中為調出滇軍的一次是第四次
5、中央紅軍長征起點:江西的瑞金
6、在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澤東,這三省的是雲貴川
7、長征開始時間於1934
8、長征開始後,紅軍第24師和地方部隊共1.6萬餘人,在項英和陳毅領導下,留在當地堅持斗爭。
9、遵義會議上作了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
10、遵義會議中《決議》批判了「左」傾機會主義的軍事路線
11、紅軍在 甘肅會寧 會師
12、長征經過了12個省。
13、長征經過了24條河流。
14、長征經過了18條山脈。
15、紅軍強渡大渡河時由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
16、1934年8月紅六軍團准備強渡湘江
17、川陝甘區所在部隊為紅四方面軍
18、紅軍長征一開始就遇到了長征中最殘酷的一仗是湘江戰役。
19、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經折損半數以上
20、紅軍飛奪滬定橋是在1935年5月
21、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
22、 1935年1月中央紅軍第二師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
23、宏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山即「長征第一山」是雲石山。
24、1935年6月16日 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為建立川陝甘三省蘇維埃政權電紅四方面軍,指出:「今後我一、四方面軍總的方針應是佔領川陝甘三省,建立三省蘇維埃政權。」
25、 兩河口會議後,中共中央派出由王稼祥、李富春、劉伯承、李維漢等組成的慰問團,到紅四方面軍進行慰問,並幫助傳達貫徹中央決定。
26、1935年 8月1日 ,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制定的方針,以中國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名義,發表《八一宣言》
27、《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的政治主張,號召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
28、遵義會議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29、遵義會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30、1935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31、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 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
32、黨中央六屆四中全會以後,開始了土地革命時期以王明為代表的第三次(「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黨的統治。
33、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即長征
34、長征的最初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到達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
35、紅軍長征開始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
36、長征初國民黨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
37、1934年12月,紅軍在佔領通道城後,立即進入貴州東部,一舉攻克黎平,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於1月7日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
38、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之後,紅軍像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他們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
39、遵義會議後長征紅軍轉戰貴州、四川、雲南邊界地區,四渡(赤水),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殲滅大量敵人。
40、1935年5月下旬,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人跡罕至的夾金山,在6月14日與先期到達懋功的紅軍第四軍會師。
41、6月26日召開兩河口會議。會議決定,紅軍應集中主力向北進攻,以創造(川陝甘蘇區)。
42、1935年7月上旬,紅軍連續翻越夢筆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達四川松潘地區的毛兒蓋。
43、1月20日 紅軍總司令部下達《渡江的作戰計劃》。
44、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是指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45、1935年10月間,(張國燾)在卓木碉另立偽中央後,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分裂黨和紅軍
46、 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紅軍佔領遵義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47、遵義會議由博古主持,他首先在會上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他在報告中極力為「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辯護。
48、遵義會議毛澤東作了長篇發言,集中講了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批判了「左」傾機會主義者在軍事上的錯誤。
49、紅軍長征轉折階段是指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50、紅軍長征失利階段是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51、1934年10月6日 紅六軍團在甘溪超到桂軍第十九師的突然襲擊,戰斗失利,部隊被截成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二十四個團的包圍中。
52、 1934年10月9日 紅軍總政治部發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備突破敵人的封鎖線,進行長途行軍與戰斗」。
53、紅軍長征准備階段是指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⑤ 與巴西人進行商務正式會議要注意哪些細節巴西人有什麼特別的習慣嗎求助
要注意的點細節:
穿保守式樣深色西裝;
事先訂約;
個人介紹通常以「早上好」或者「下午好」開頭,然後是握手(特別是兩個男人見面時);
對當地政治問題最好閉口不談。
巴西人特別的習慣:
在巴西人家裡做客後的第2天,應託人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或一張致謝的便條。鮮花千萬不能送紫色的,紫色是死亡的象徵。
巴西人特別喜愛孩子,談話中可以誇獎他的孩子。
在巴西,以棕色之色,紫色表示悲傷,黃色表示絕望。他們認為人死好比黃葉落下,所以忌諱棕黃色。
在巴西,按慣例商業會見時只喝咖啡。
⑥ 巴西的地理內容
巴西
1.南美洲位於西半球南部,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西北角與中美地峽相連,南隔德雷克海峽同南極洲相望
2.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五大國。
3.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居民是由白種人、黑白混血種人、黑種人構成。在這個民族的大熔爐里,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文化融合的例子:桑巴舞、足球、狂歡節)。巴西通用語言為葡萄牙語,其他的拉美國家通用西班牙語
4.巴西境內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世界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
5.主要地形區
主要地形區 面積佔全國的比重 氣候類型
巴西高原 2/3 熱帶草原氣候
亞馬孫平原 1/3 熱帶雨林氣候 6.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東南部是鐵礦石主要分布地區,伊塔比拉露天鐵礦石巴西最大的鐵礦山。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7.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的伊泰普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水電站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農業是巴西重要的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8.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作用: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木材、調節全球氣候。
9.受破壞的原因:修路、砍伐優良木材、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牧場、墾荒。
10.帶來的後果:亞馬孫地區的開發,引起了深刻的環境問題。森林遭受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11.措施:巴西政府在1990年向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提交了《巴西環境報告》,表明了改變以往以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開發方式的決心。
12.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紀議程》,這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觀念被世人接受,並開始付諸實踐
13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人口過渡集中引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主要城市: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首都是巴西利亞;最大的
⑦ 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什麼會議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180多個國家派代表團出席了會議,103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親自與會並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等7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又稱《地球憲章》,規定國際環境與發展的27項基本原則)、《21世紀議程》(確定21世紀39項戰略計劃)和《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並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防治地球變暖)和《生物多樣化公約》(制止動植物瀕危和滅絕)兩個公約。
⑧ 世界環保史上三大里程碑會議各自的主題
1、環境保護的第一個里程碑——斯德哥爾摩會議
廣泛研討並總結了有關保護人類環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制訂了對策和措施,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並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
這是聯合國史上首次研討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也是國際社會就環境問題召開的第一次世界性會議,標志著全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覺醒,是世界環境保護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這次會議對推動世界各國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為了紀念大會的召開,當年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2、環境保護的第二個里程碑——里約熱內盧會議
自從1972年聯合國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人類為保護「唯一的地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事實卻告訴我們,人類還沒有完全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真正涵義,其行動過於緩慢,乃至趕不上環境不斷惡化的速度。
全球的環境惡化仍然有增無減1984年英國科學家發現、1985年美國科學家證實在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這一發現引發新一輪世界環境問題高潮。這一輪環境問題的核心,是與人類生存休戚相關的「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沉降」三大全球性環境問題。
3、環境保護的第三個里程碑——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這一會議也被稱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
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在現代化的Bella中心舉行,為期兩周。
(8)巴西會議上的兩大方針是什麼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漸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為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口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
出席會議的113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名代表建議將大會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中國代表團積極參與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並在會上提出了經周恩來總理審定的中國政府關於環境保護的32字方針:「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同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確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要求聯合國機構和世界各國政府、團體在每年6月5日前後舉行保護環境、反對公害的各類活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在這一天發表有關世界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
⑨ 巴西會議的會議介紹
1935年9月9日上午,張國燾給陳昌浩來了份密電,參謀長葉劍英首先看到此電,電報的大意是命陳昌浩率右路軍立即南下,並提出「徹底開展黨內斗爭」,企圖危害黨中央。葉劍英識破了這一陰謀,立即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張聞天、博古隨即趕到了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會議。
會議分析了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抗拒中央命令的種種表現,分析了張國燾仗優勢兵力,妄圖凌駕和危害黨中央的危險處境。毛澤東等同志一致認為,在此種危急關頭,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後果。為了堅持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同時為了給整個紅軍北上開辟道路,會議決定採取果斷措施,立即率紅一、三軍、軍委縱隊一部,組成臨時北上先遣隊,到阿西集合,繼續北上,向甘南前進,並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聶榮臻,行動方針有變,要一軍在原地等待。會議還決定以後右路軍統歸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揮,並委託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
1935年9月10日凌晨黨中央率直屬縱隊離開四川巴西地區向甘肅俄界進發,同時發布《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
黨中央和毛澤東率紅三軍、軍委縱隊和紅軍大學一部,離開巴西迅速北進,於9月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今甘肅迭部縣高吉村),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會合。
這次匆匆開始、匆匆結束的會議就是著名的「巴西會議」。巴西會議又一次將紅軍從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巴西會議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