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與海里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的人物形象特徵和海明威有幾分相似。年輕時期的海明威好勝,有很強的進取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明威已到中年,他的精力和創造力也隨之減退。在海明威的內心世界,他很煩躁,但絕不失去希望和自信。
《老人與海》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他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二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
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桑提亞哥在海上經過三天精疲力竭的搏鬥,最終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事實上,老人是一無所獲的勝利者。而且今後人們也無法相信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夠戰勝奔騰不息的大海。
在海明威看來,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就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麵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但老人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一種面對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種面對死亡和失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同樣是頑強的、執著的。
小說的全部時間非常緊湊,前後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從海上歸來為引子,讓周圍的人物一個個出場,交代了他們與老人之間的關系:一個熱愛他,跟他在一起學習釣魚的孩子馬諾林;一群尊敬他,但永遠不能理解他的打漁人;一個關心他的酒店老闆。
老人就生活在這樣的人物群體中,相比之下,他與眾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很樂觀,心胸開闊,是個經驗豐富、充滿信心、勤勞勇敢、富於冒險、熱愛生活的純朴的古巴漁民。同時,這種輪輻式結構還能產生線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簡潔明快的效果。
② 童話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都是什麼
童話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有:
1、白雪公主:
灰姑娘是一個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原在歐洲民間廣為流傳,後來才由法國作家夏爾·佩羅和德國的格林兄弟加以採集編寫。
③ 魯賓遜漂流記主人公人物分析
魯賓遜漂流記》
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做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賓遜卻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階級者形象。
小說講述了英國青年魯賓遜不安於中產階級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經商的故事。因遇海盜被摩爾人擄住,做了幾年奴隸後逃往巴西,成了種植園主。為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在去非洲販賣黑奴途中遇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座無人荒島。小說主要寫他在島上28年的生活。他戰勝悲觀情緒,建住所、制器皿、馴野獸、耕土地,用各種方法尋找食物。終於戰勝自然,改善了生活環境。在第十七年救了一個土著,經訓練成為自己忠實的奴僕。後又獲得新的居民,成為該島的統治者。最後乘英國商船回國。作品歌頌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冒險進取的精神,在歌頌人和自然界斗爭的同時又極力美化殖民掠奪行為。在這種極度與世隔絕,又需要與大自然博斗的情況下,他必須盡力讓自已保持理智。他在島上將一個當地土著由食人族手中救出,而當他在面對一個與自己不同種族、宗教與文化的人時,第一個反應是要取得優勢地位。因此他將土著取名為星期五,而且叫他稱呼自己為「主人」。星期五是被族人當成祭祀品帶回到原來的部落。隨著這段朝夕相處的日子,魯賓遜因這個土著而改變了自己。也由於他們之間的友誼他才得以存活下去,不幸的是星期五最後被奴隸販子射殺,魯賓遜在兩年的流浪生涯之後帶著這段友誼的懷念及一個全新的自己回到了家鄉。並回世界。魯賓遜成為資產階級企事業家的英雄典型。
人物形象:是一個具有典型性格的主人公,他不滿足現狀不停地追求,熱愛勞動,剛強不屈,豎毅不拔,他是新的人物形象,是中小資產階級心中的英雄人物
④ 在中國民間故事中,許多故事的主人公是女的,有哪些這樣民間故事
典型的(後世主要是以女性為主體的愛情故事):
白蛇傳
、梁祝、
牡丹亭
、
珍珠塔
、西廂記、
杜十娘
、
啼笑姻緣
、
柳如是
、
嫦娥奔月
、女媧補天等等
⑤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人物一覽表
愛麗絲(Alice):故事的主角,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她身上體現出了屬於兒童的那種純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這種兒童的純真常常會遭到侵蝕。
兔子(The White Rabbit):一隻穿著背心的白兔,在故事開場正要去給女王取東西的它喊著「天哪!天哪!要遲到了!」跑過愛麗絲面前,引起了她的注意,為了追它,愛麗絲才從兔子洞掉進了那個神秘的世界,後來愛麗絲在它的家裡又誤喝了一瓶魔葯而變成巨人。
蜥蜴比爾(Bill the Lizard):愛麗絲在兔子家裡誤喝魔葯變成巨人,無法離開房屋,兔子以為屋裡出現了怪物,派這只小蜥蜴從煙囪進去看看情況,結果不等進去就被愛麗絲踢了出來。
毛毛蟲(The Caterpillar):一隻坐在蘑菇上吸煙斗的古怪毛毛蟲,態度有點目中無人,不過它教給了愛麗絲自由變大變小的方法。口頭語是「我是毛毛蟲。」
公爵夫人(The Duchess):一個愛好說教的女人,口頭語是「一切事皆能引申出一個教訓」。愛麗絲去過她家,正是在那裡她才認識了柴郡貓。
柴郡貓(The Cheshire Cat):一隻總是咧著嘴笑(grin)的貓,來源於英諺「笑得像一隻柴郡貓(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它幫了愛麗絲幾次忙。
帽匠(The Hatter):瘋狂茶會(Mad Tea-party)的參加者之一,來源於英諺「瘋得像個帽匠(Mad as a hatter)」。
三月兔(The March Hare):瘋狂茶會(Mad Tea-party)的參加者之一,來源於英諺「瘋得像只三月的野兔(Mad as a March Hare)」。
睡鼠(The Dormouse):瘋狂茶會(Mad Tea-party)的參加者之一,總是在睡覺。
紅心女王(The Queen of Hearts):率領著一群撲克牌士兵的撲克牌女王,很容易生氣,動輒要砍別人的頭,不過其實並沒有實行過。
紅心國王(The King of Hearts):撲克牌國王,不像妻子那麼愛動怒,相反給人以受妻子指使的老好人的感覺。
格里芬(The Gryphon):希臘神話中的獅身鷹首怪獸,在女王的命令下帶愛麗絲去見了假海龜。
假海龜(The Mock Turtle):女王命令格里芬帶愛麗絲去見的角色,它給愛麗絲講了一個充滿文字游戲的莫名其妙的故事。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是迪士尼的一部3D立體電影,其靈感來自於英國童話大師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斯漫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由蒂姆·波頓執導,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約翰尼·德普、海倫娜·邦漢·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2010年3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角色介紹:
愛麗絲·金斯利
演員:米婭·華希科沃斯卡
已經19歲的愛麗絲受困於維多利亞時代上流社會婦女們的淺見,於是跟著兔子一起跌進兔子洞,愛麗絲又一次遇到了童年的朋友們,直到「地下世界」對她並十分不友善的居民請求她保衛奇幻家園,愛麗絲的挑戰來了。
紅皇後
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
「地下世界」的暴君,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的「紅心女王」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中「紅皇後」的結合。她的腦袋大得與身體不成比例,性格跋扈,成天叫嚷著要砍掉人們的腦袋,地下世界處於她的殘暴統治之下。
瘋帽子
演員:約翰尼·德普
急性子的「瘋帽子」不斷變換的情緒忠實地反應在他的臉上和著裝上。他可以說是愛麗絲真正的朋友,當其他居民不願意相信她的時候,只有他還堅決站在愛麗絲這邊。在故事中,他勇敢無畏,不遺餘力地保護著愛麗絲。
白皇後
演員:安妮·海瑟薇
「紅皇後」的妹妹。在她開朗活潑的性格之下又有著一點陰暗。她其實很喜歡黑暗的一面,但又害怕走的太深,因此她總是表現得輕松愉快。當愛麗絲返回地下世界時,白皇後將她置於自己的翅膀之下保護著她。
孿生胖兄弟
演員:馬特·盧卡斯
圓滾滾的雙胞胎兄弟,總是意見不統一,他們絮絮叨叨的談話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當愛麗絲來到地下世界,她找到兩兄弟做她的向導。他們天真幼稚又十分可愛,但說話就像謎語一般,總是幫不上忙。
白兔先生
演員:邁克爾·辛
白兔先生負責找到愛麗絲並將她帶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他在愛麗絲的花園聚會上出現,努力誘惑愛麗絲進入兔子洞。「他是個溫暖的角色」麥克·辛說,「但同時他總是緊緊張張的,時間對他很重要。」
柴郡貓
演員:斯蒂芬·弗雷
柴郡貓是一隻能隨時現身隨時消失的短毛貓。他總是帶著平靜、誘人的微笑來掩蓋自己膽怯的個性。這只貓首次出現在愛麗絲在樹林被凶險的野獸襲擊之時,並給愛麗絲提供包紮手臂傷口的絲布。
紅心騎士
演員:克利斯丁·格拉夫
「紅皇後」軍隊的領袖,身高達7英尺6英寸、疤臉,左眼蓋著一塊心形的眼罩。斯塔亞尼是個傲慢又棘手的傢伙,他對女王唯命是從,也是唯一可以平息女王怒火的人。其黑暗的一面在城堡走廊的陰影中展現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