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有什麼奇怪的,橡膠起源於南美洲巴西,但世界橡膠種植生產的中心是在東南亞
天然橡膠產自橡膠樹,學名: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Muell. Arg,大戟科橡膠樹屬植物, 原產於亞馬孫森林。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主產巴西,其次是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橡膠樹喜高溫、高濕、靜風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26~27℃,在20~30℃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和產膠,不耐寒,在溫度5℃以下即受凍害。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濕的地方栽植。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同樣符合橡膠樹生長條件。隨著南美州橡膠種植業的衰敗,亞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橡膠樹種植區域。馬來西亞更是取代巴西成為了新的橡膠王國。
⑵ 我國目前已將天然橡膠種植緯度推廣到25°N以南的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我國的天然橡膠生產始於1904年,當時從新加坡引進數千株橡膠苗,種植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新城鳳凰山920m東南坡(24º50'N),後由於管理不善橡膠園被毀。1947,又有泰國華僑引進橡膠苗木,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的橄欖壩建立橡膠園,可惜因為火災也毀於一旦。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橡膠生產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我國引種的橡膠是原產於巴西熱帶雨林的三葉橡膠,這種橡膠原來的生長環境為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因此,我國引種的橡膠最初只能分布在華南水熱條件較好的局部地區,以後為擴大生產規模,在生產上逐步選育出一批抗寒、抗風、高產穩產的橡膠品種,並總結出一套與我國橡膠生產相適應的栽培、管理、采割的生產方式,為我國橡膠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橡膠生產國(到2003年,我國橡膠種植面積已達到66.1萬公頃,天然橡膠產量達到56.5萬噸,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我國天然橡膠的種植面積約為578萬畝,主要分布在華南熱帶地區,其地區分布大體如下: 西部自雲南德宏州起,包括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廣西南部十萬大山以南的防城,海南島,廣東沿海的雷州半島和鑒江谷地,福建南部詔安、雲霄南部的低山谷地及台灣島南部。其最北緯度達25ºN左右(雲南德宏州),分布趨勢是:東西兩側緯度高,中部緯度低。如果以面積計:海南約佔65%,廣東約佔15。7%,雲南約佔11。7%,福建約佔1。8%(不包括台灣地區)見圖。
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之所以如此分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決定的。首先,我國華南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這對橡膠的生長十分有利,春季至秋季是高溫期和多雨期,也是橡膠的生長期,從而使橡膠生長良好。冬季是橡膠樹的相對休眠期(冬季落葉時起至春季發芽時止)。低溫和乾旱相結合反而使橡膠樹得到鍛煉,增強抗寒性能。其次華南地區,畢竟是熱帶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降水的絕對值較小,季節變化比較大,有時還會受到寒潮的影響,可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害。為了避免寒害,除選育抗寒品種外,還需要選擇有利的地形。如在哀牢山地區,西部地區的橡膠林多選擇在陽坡山腰部位,並採用放寬行距以利於陽光照射的種植措施,以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而位於哀牢山以東地區,橡膠林則要避開冷空氣的通道,選擇在北部有屏障而向南開闊的馬蹄形環境中,並且要預先營造防護林。由於上述原因,使得我國天然橡膠生產的分布與其它國家相比明顯緯度偏高,其最北緯度達25ºN左右,打破了過去認為17ºN以北地區是橡膠生產「禁區」的論斷,成為世界植膠史上的創舉。
⑶ 橡膠樹生長在什麼地方
橡膠樹是陽性樹種,喜歡高溫,光照足且濕潤的地方。
耐寒性比較差,耐旱。我國只有南方溫暖地區才可栽培。例如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台灣地區,其中海南是主要的植膠區。橡膠樹喜歡生長在23到32度之間的溫度下,日照在70-100%。若是溫度在5度以下就會被凍傷,就會產生凍害。

簡介
原產於巴西,主要分布於南北緯10°內,主產區是巴西,其次是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奈及利亞、巴西、斯里蘭卡、賴比瑞亞等;而以東南亞各國栽培最廣。中國引種栽培的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有種植,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
⑷ 我國什麼時候有橡膠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干崖土司刀安仁(傣族,舊民主主義革命者)推行實業救國,從馬來西亞運來三葉橡膠苗八千餘株,種植在北緯24o50′,海拔960米的新城鳳凰山南坡上。後來因戰亂、管理不善,1950年只剩2株,現尚存1株,仍鬱郁蔥蔥,充滿生機,受到國家保護。
。
經測定主幹莖圍還在繼續增長。1988年4月20日,德宏州農墾分局測量樹高為23m、主幹莖基莖圍為3.663m、離地50cm處為3.15m、離地100cm處為2.73m、、離地150cm處為2.94m。2001年8月14日測得樹高為21.65m、主幹莖基莖圍為3.80m、離地50cm處為3.55m、離地10cm處為2.14m、離地150cm處為3.02m。計算得離地100cm處莖圍在13年中平均年增長量為3.153cm。
自1876年開始人工栽培巴西橡膠樹以來,世界天然橡膠種植業已有120多年歷史。目前,全世界植膠面積已達960多萬公頃,年產天然橡膠680多萬噸。橡膠種植業已成為熱帶地區許多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於1904年引入橡膠樹,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但天然橡膠的大規模種植和發展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建國初期,面對十分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為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黨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膠基地」的戰略決策。在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通過三代墾荒植膠人五十多年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我國天然橡膠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形成了以海南、雲南和廣東省為主的現代天然橡膠生產基地,躋身為世界植膠大國。目前,橡膠種植面積達660.8千公頃,年產干膠56.50萬噸,均居世界第五位。約有300萬人在從事橡膠種植、加工業以及提供科技、生產資料服務、運銷業、設備製造業等相關行業。天然橡膠業的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開辟了新的道路,而且為支持全國經濟建設和鞏固國防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我國,大規模種植天然橡膠是一項開拓性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中國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天然橡膠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地區,國外植膠權威認為橡膠樹種植地區限於赤道以南10′到赤道以北15′之間的熱帶地區。而我國橡膠工作者經過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進行大量開創性的工作,創造出了一整套適合我國特點、具有自身特色的橡膠栽培技術和初加工方法,成功地在北緯18o一24o、東經100o~120o地區大面積植膠,不僅填補了我國天然橡膠科技發展的空白,而且為世界天然橡膠的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步伐,新中國天然橡膠業已經走過50多年艱難而又光輝的歷程。這些年來,三代墾荒植膠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以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譜寫了一曲人類向大自然英勇斗爭的壯麗凱歌,同時也創造了「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整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必將激勵後人不斷開拓、不斷奮斗。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國已成為天然橡膠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天然橡膠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和戰略物資,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別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天然橡膠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我們堅信,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創造天然橡膠業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⑸ 中國種植橡膠樹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種植天然橡膠的歷史可追朔到一百年前。當時,雲南省盈江縣的干崖土司刀安仁先生,遠渡重洋,率先從海外將熱帶樹種巴西三葉橡膠樹,引種到雲南省盈江縣新城鳳凰山種植。據中國的權威考證,這是中國最早從海外引種的天然橡膠樹,至今還有一株存活著。從那以後,一些海外的華裔華僑以及中國國內的有識之士又先後多次引進橡膠樹在中國種植,使中國在世界上成為了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橡膠樹新的種植地區。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國面對國際市場上對橡膠的封鎖禁運,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膠基地的戰略決策。50多年來,經過中國幾代植膠人的艱苦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打破了國際權威認定的橡膠樹種植傳統禁區,使橡膠樹在中國北緯18-24度地區大面積種植成功。自此,中國的天然橡膠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雲南省、海南省、廣東省為主的三大橡膠種植基地和較為完善的產 業體系。目前,中國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已達66.1萬公頃,年產天然橡膠56.6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其中,雲南的橡膠單位面積產量已達畝產127.36千克,居世界第一。
⑹ 橡膠樹的原產地是
B
其實橡膠樹有很多種,現在的天然橡膠絕大部分是巴西橡膠樹生產的,顧名思義,這種橡膠樹原種植於巴西
⑺ 天然橡膠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及其生產概況
天然橡膠起源於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稱之為巴西橡膠樹。1876年,英國人魏克漢從巴西亞馬孫河的中下游採集了野生橡膠種子7萬粒運到英國倫敦邱植物園(Kewgarden),育成苗木2397株,其中的1900株運往斯里蘭卡,一部分送往新加坡,2株運往印度尼西亞茂物植物園。此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的橡膠種植園大多是由魏克漢采種的第二代橡膠種子建立起來的。1888年,英國人鄧祿普(J.B.Dunlop)發明了氣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1900年開始橡膠價格急劇上升,由野生橡膠樹採集的橡膠遠遠供不應求,於是,植膠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遍及亞、非、拉許多熱帶國家。我國於1904開始引入橡膠樹,1952年起在華南大面積植膠。迄今世界植膠主要分布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越南、象牙海岸、斯里蘭卡、賴比瑞亞、巴西、菲律賓、喀麥隆、奈及利亞、柬埔寨、瓜地馬拉、緬甸、迦納、剛果、巴布亞紐幾內亞、孟加拉國、加彭等20多個國家。2001年,世界天然橡膠總植膠面積962.03萬hm2。2004年世界天然橡膠總收獲面積830.90萬hm2,年總產干膠845.55萬t。
巴西是天然橡膠的原產國,1900年以前,世界需求的橡膠幾乎全部來自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野生橡膠樹。此後由於汽車工業的崛起,橡膠需求量猛增。一些大輪胎公司如法斯通公司、固特異公司在巴西發展大膠園,但由於橡膠南美葉疫病,由Dothidella.ulei病原菌引起的大流行,植膠業受到嚴重威脅,長期來一蹶不振。設在亞馬孫河口瑪瑙斯(Manous)的巴西橡膠研究所在發現對南美葉疫病具有免疫力的少花橡膠種的種質資源後,培育出了抗南美葉疫病高產品系,植膠業才開始回升,但迄今產膠量仍不能滿足本國需要。
種植橡膠最多的卻是亞洲國家,總面積884.87萬hm2,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91.97%,按種植面積大小依次為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家。非洲國家種植面積共52.6萬hm2,為世界總面積的0.55%,種植國家按面積依次為奈及利亞、利比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剛果(金)、喀麥隆、加彭。南美洲的總面積共24.56萬hm2,佔世界總面積的0.25%,依次為巴西、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國家。
在亞洲,泰國、中國、越南3個國家的橡膠種植面積發展最快。
天然橡膠的產量在近5年來泰國已躍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年產干膠282.25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33.38%;印度尼西亞200.01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23.65%;馬來西亞119.35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14.11%;印度74.57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8.82%;中國48.6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5.75%;越南40.8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4.83%。這6個亞洲國家年產橡膠之和為765.58萬t,佔世界年總產量845.55萬t的90.54%。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五產膠大國。
⑻ 橡膠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有這樣一個體驗,上體育課時會換上球鞋,因為球鞋底耐磨、有彈力、防滑,不僅能提高我們的體育成績,還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膝蓋。也許你會問,那汽車有沒有鞋子呢?答案是有的。汽車的四個輪胎就相當於汽車的鞋。更有趣的是,汽車的鞋和我們的球鞋是由同一種材料做成的—對了,橡膠。
天然橡膠來自於自然。自然界裡面,含有橡膠的植物多達2000種,但是真正具有採集價值的並不多,目前已經從500種植物裡面提取出來橡膠,這裡面有我們熟悉的蒲公英。不知道大家小時候試過沒有,把蒲公英的桿掐斷以後,裡面會分泌一些白色的液體,用手摸一摸,感覺黏糊糊,這就是橡膠。還有一種高大的喬木—杜仲樹。有人熟悉它是因為它是葯用植物,除此之外,它的種子、樹葉、樹皮里都可以提膠。但是這些植物的膠產量比較低,真正能滿足世界工業98%乳源的植物另有他物。是什麼呢?這就是三葉橡膠樹。
三葉橡膠樹又叫巴西橡膠樹,或簡稱橡膠樹,大戟科橡膠樹屬植物。與其他含膠植物相比,橡膠樹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樹木高大,含膠量多;二是壽命長,一棵樹可以持續不斷地為人類提供橡膠長達三四十年。
橡膠樹原產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回到1000多年前,橡膠樹默默地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的密林深處,樹皮被割破以後,白色的乳膠會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就像眼淚一樣。所以,在古印第安語中它被稱作「會哭的樹」。古印第安人已經學會用一些原始的辦法提膠並製作一些產品,比如說玩的彈力球,有彈性的瓶子,甚至把它塗在衣服上或腳上起到防水的作用。
⑼ 橡膠樹是什麼
⑽ 橡膠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為什麼在東南亞能廣泛種植
橡膠樹是熱帶植物,喜歡高溫、高濕、靜風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26~27℃,在20~30℃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和產膠,不耐寒,在溫度5℃以下即受凍害。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濕的地方栽植。適於土層深厚、肥沃而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長。而東南亞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更適宜橡膠樹的生長,所以橡膠樹得以在東南亞廣泛種植。 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主產巴西,其次是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現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植膠區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此外台灣也可種植,其中海南為主要植膠區。30多個國家的熱帶地區引種栽培 ,而以東南亞各國栽培最廣,產膠最多。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和印度等5國的植膠面積和產膠量佔世界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