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柔術為什麼這么可怕
我本人就是是學巴西柔術的。巴西柔術源自日本柔道,但相比柔道更注重於絞技和關節技的使用,這些都屬於近身格鬥動作,格鬥一般分長距離,中距離,和短距離這三種形式,柔道和柔術都屬於短距離近身的格鬥體系。您所謂的「纏」在柔術里叫做「抑入技」就是地面格鬥的基本技術,想要纏住別人或者防止被別人纏住這是個最關鍵的階段,想要破解也必須會巴西柔術,地面格鬥主要分三種攻擊位置。在抑入技階段就有可能破解。當然這個外行人可能不太清楚我這里先簡單說你想仔細了解可繼續追問。您所謂的斷手斷腳甚至斷脖子就是「絞技」和「關節技」通常是以使關節脫臼為主,比賽中應該不允許使用折斷骨頭的技術,但軍隊中是有的。而脖子一般不是扭斷而是通過絞的方式來壓迫頸動脈使人窒息,時間長就會死亡。但通常都不會扭斷脖子的,當然也有少數這方面的動作不過通常的人很難掌握。至於摔技,柔術中就不如柔道那麼多樣了。總之,想破解柔術,一是避免和會柔術的對手短距離作戰,不給他用這些近身技能的機會,但這個難度較大。第二就是研究柔術和柔道的反技,就是解脫的辦法,在對方攻擊形成初期進行破解,這些學習柔術的時候都會了解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速度和反應。
⑵ 請問巴西柔術和日本柔術各自的特點,還有中國關節技的優缺點
巴西柔術的起源是日本的柔術,由柔術大師前田光世將地面格鬥的法則介紹到巴西。格雷西家族將日本柔術改造,將其變成獨具特色的巴西柔術。
巴柔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這就是與柔道不同的地方了!巴西柔術重視寢技(即地面的控制)!
柔道練習者大多重視投摔,地面控制占較小部分。
二者概念不太一樣,其實沒什麼可比性。如果騙要比一比的話,我認為還是巴柔好一些。一個柔道練習者在接斗面對很多敵人不可能展開投摔大戰;巴西柔術雖也不會在接斗中面對多敵人進行地面進攻,但是巴柔練習者會依靠熟練的地面技巧在不小心被放倒的情況下利用蝦行什麼擺脫困境(這點柔道的就不行)。
二者比賽規則不同。柔道練習者把敵人雙肩著地會被認為一本勝利,而巴西柔術則不會。舉一個簡單例子,、close guard在巴西柔術中是積極防守,而在柔道就會被認為是消極防守。
中國的關節技大多數為小關節的「固」、「絞」,少有大關節的技術(例如鎖肩,膝固)。
⑶ 巴西柔術是不是比日本柔道實用
各有特點的。巴西柔術起源於日本,後被傳入巴西。巴西柔術又名格雷西柔術。是一項地面反關節,日本柔術注意就是靠摔的。不過學巴西柔術的人要經過很漫長的歲月才學有所成。巴西柔術缺點就是不合適群打,只能合適1對1打。如果你想我不建議你在中國學,因為中國正宗的巴西柔術最厲害的才是棕帶
⑷ 日本柔術厲害還是巴西柔術厲害
朋友,
日本的柔術是巴西柔術的原版。只是,柔術在日本人和巴西人手裡發揮起來各有所長。輕量級的,還是日本人比較厲害,日本打法喜歡一些非常命懸一脈的技術,就是很多巧技術;而巴西打法是偏向於穩打穩扎的,基礎形的打法。
對於敏捷度高的練習者,日本柔術比較適合;對於防守型基礎型的練習者,巴西打法比較適合。
⑸ 請問是日本柔術厲害還是巴西柔術厲害
柔道更注重摔法,巴西柔術更注重地面控制和降服。就現在的adcc大賽(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無道服纏斗大賽)來看,還是巴西柔術更占優勢,排名靠前的都是巴西柔術選手。
⑹ 巴西柔術與日本柔術的優缺點
日本「柔術」在日本的含義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拳法」是對徒手的體術的總稱,日本的「柔術」就像中國有少林,武當,詠春有很多的門派。(同樣的東西在沖繩就叫空手道了,不知道北海道有沒有專門的稱呼不過離大陸國家更遠估計沒戲)
巴西柔術則是前田光世被嘉納治五郎逐出師門後帶到巴西的產物。因為是被驅逐的所以不能自稱柔道(也就是講道館柔術),而且確實前田學的也多,所以到巴西後用「柔術」來稱呼自己的拳法(就像李小龍在美國發揚了kongfu一詞,而不是詠春)
但現在的巴西柔術已經是徹底的地面技術了,投技少之又少,教練根本不教(NOGI的話會教點)而擋身技更本沒有了(剛開始的講道館柔術是有的,看前田和格雷西的合照就知道前田是教過擋身技的),而柔道進奧運以後也基本只有道服投技了,地面少之又少,擋身也是沒有,而沒擋身技踢打的拳法絕對不算是完整的拳法。
至於說現在日本的「柔術」古流派也似乎不太普及,不知為何柔術在日本的發展反而不及外傳的「空手道」(琉球手),而在日本人的文化根子里也認為「劍道」(賤啊賤)才是武士的魂魄。結果造成在巴柔成名前,原本屬於大和國的柔術反而無人提及的尷尬。
某樓兄弟說隨便個健身房就有教日柔因該是說在日本吧?否則您也不會有「系統講日柔的書」,這種說法吧。我聽日本人說在九十年代日本的巴柔籃帶和紫帶都是很少的。巴柔的發展也有時限,巴西人對巴柔特色的整理有限,而日本人像青木雖然寢技很好但門派依然稱柔道(巴柔的技術本來就是柔道寢技這到是沒問題吧),顯然日本人從感情上也更加接受傳統。
但現在著么看隨著MMA的流行都是巴柔被提的多,而日柔包括北美柔術,檀香山柔術,影響似乎都不大啊不大,而且很多日本人說復興傳統武道時候指的是從小就練習的空手道~劍道~甚至於弓道啥的比較多~好吧,是我自己感覺比較多,柔術地位感覺和忍術差不多了,對不起這是個人的感覺,我相信一定有大誤的,但說回來日柔有大賽不?空手~劍道~弓道~巴柔都有的吧。(不過我知道的少,請指教)而且門派多而雜很難組織吧。
如果兄弟說的地方是北美如果傳統柔術有比賽在世界范圍影響超過空手和巴柔,因該美國探索頻道的那些格鬥節目有介紹的吧,不過我沒看到過,所以雖然沒去過北美但我覺得那裡也危險。
如果兄弟指的是中國,當然不太可能是指中國,反正很多中國健身房的日柔課程~呵呵~那些教練~呵呵~包括很多國內巴柔館的教練~呵呵,甚至於國內的某些國術館~甚至是有國術大師手跡匾額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克拉夫馬~踢拳課程不知道老濕是不是同一個人。
這里只是討論下沒有針對兄弟的意思,對比優缺點這種事也是相當難說的,何況兩個體系本來就難對比,大家都是對知道的事拿出啦討論下,包括另外位兄弟,都別太在意,火葯味太重不好。
⑺ 聽說巴西柔術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柔術,誰能說明一下它的厲害之處嗎
這個說法極為片面,巴西柔術只是從日本傳過去的,強不過日本的柔道,而日本柔道又是從中國武術發展過去的,整體強不過中國的武術。巴西柔術那種打法,如果在真實街斗中是很難用上的,真正的街斗基本都是拿傢伙的,用柔術那種揪抓和地面技術在街斗格鬥中和持器械的人對打等於自殺,根本不堪一擊,不信的話你練半個月旋鋒短棍格鬥術和練柔術的試試就一切都明白了。
⑻ 巴西柔術日本柔道與有什麼不同
巴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 巴西柔術的技術要領編輯本段要想了解巴西柔術在自衛方面的有效性,有必要介紹這種武術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1.你的對手可能比你高大、強壯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阿基米德曾有過一句名言:「給我一根杠桿,我能單手翹起整個地球。」
柔術是建立在你的對手比你高大、強壯的前提下的。一個比你弱小,沒有你高大的人多不會在街頭向你挑釁。即使他同你動手,在個頭和力量上都會處於劣勢。所以,如果在街頭發生爭執,多數對手可假定為比你強壯、高大。你是弱者,因此同對手比力氣非明智之舉。
喜歡使用蠻力的對手,很容易受到技術高超的打鬥者的攻擊。盡管力量和力氣是非常重要的,但每個人應該首先擁有技術優勢。一個技術精湛的人比用蠻力的人更省體力。在恰當的地方、恰當的時機使用杠桿的原理,可以非常省力地達到預期的目的。杠桿原理會讓你大大地省力。柔術練習者可使用全身的力量產生杠桿力,對對手最薄弱的部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柔術的核心在於使用有效的技術對付蠻力和侵犯。柔術的哲學提倡預期使用更大的力量抵抗,柔術練習者更喜歡「化」勁,改變對手進攻用力的方向,再反作用給對手。記住:除非你是世界第一壯漢,這個世界上肯定有比你更壯、更重、更大的對手。
2.不要試圖同比你高大、強壯的對手斗拳
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同比你高大、強壯的對手拼拳腳,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所有拳賽中,選手是按照體重劃分級別的。
在街頭,沒有重量限制,通常是大個子欺負小個子。對於體重超過你兩倍的對手,拳擊是否能起作用?
為了避免這種沖突,最好的選擇是縮短你同對手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控制他。一旦你把他拉倒到地面,你的柔術技術就可以保護你自己。柔術是極好的讓你精通地面上的打鬥技術的自衛武術。
3.多數街頭毆斗是在糾纏後,倒向地面結束的
統計顯示多數街頭毆斗是在糾纏後倒向地面結束的,有的是故意的,有的則是意外的。打鬥的一方可能故意將對手摔到地上,或者一方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經常發生的是個頭大、力量強的人將小個子弄倒在地,然後騎在他的背上狠揍。即使在職業搏擊比賽中,選手在遇到麻煩或想休息的時候,也會採用靠緊或箍住對手的方法。在開場就被擊倒的場面是非常少見的。在拳擊比賽中,纏抱是犯規的,一旦出現纏抱,裁判會立刻分開雙方。拳手也不允許摔倒對手,在地面上繼續打鬥。因此,拳手不會接受對付擅長「纏抱」和不與他拼拳的選手的訓練。
4.縮短與對手的距離
對於柔術選手來說,最危險的障礙就是無法縮短同對手的距離。在此距離段,攻擊者可以發出強勁的拳腳。柔術選手的目標是縮短同對手的距離,而不會被他擊倒。想像自己能夠阻擋或躲避對手的所有擊打是不現實的,因此,柔術練習者的第一目標是靠近對手,不被擊倒,通過縮短距離,柔術練習者會「憋」住對手的拳腳。快速移動,進入對手無法發出強有力打擊、重創你的距離。
柔術練習者有多種策略可以靠近對手。最常見的是先用拳腳騷擾對手,拳腳的進攻會使對手要麼靠近纏抱,要麼後移,這正是柔術練習者需要的。柔術練習者不需要成為一名打鬥專家,但應該精通幾種拳法和和踢法,同時擅長一些步法移動和頭的躲閃。這些技術在站立打鬥時可以保護自己,另外還需要掌握從站立到倒地的轉換。
物理學揭示,打擊的力度取決於距離和接觸目標的角度。通過消除這兩種致命的因素,柔術練習者大大削弱了對手的攻擊性。因為多數擊打型選手面對的對手也是擊打型的,他們不知道如何對付擅長纏抱和摔角的選手。由於缺少這方面的訓練,扭斗手很容易迫使拳擊手進行摔角決斗。一旦柔術練習者將對手固定住,接下來就是花時間、創造機會將對手扭倒到地面。除非對手接受過防摔倒的訓練,或者體重過重,將對手扭倒在地比人想像得要容易得多。
5.成一個占控制地位的姿勢
一旦進入地面格鬥,擊打手的主要武器——拳和腿被有效地弱化了。在地面上,某些姿勢遠遠勝於其他姿勢,因為它們可以提供不同的防禦和進攻機會。在地面上,打鬥者可以進入不同的位置姿勢。柔術練習者的策略是處於比對手更有利的位置姿勢。一旦實施控制性的位置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有多種進攻選擇:擊打對手、使用關節技和絞技。柔術的技術可以用來使對手投降,而不造成傷害。由於擊打性選手不熟悉基本的地面格鬥技巧,柔術練習者可以輕松地在地面上控制他。世界上有很多種扭斗式的武術,但沒有一種像巴西柔術這樣如此強調地面姿勢的控制權。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技戰術】</B>柔道的攻防技術分為投技(站立技術),寢技(倒在地上的翻滾角鬥技術),以及防身自衛擊打對方的當身技。現在柔道比賽中已不準使用當身技。
立技分為立技(站立不倒的投技)和主動倒地的捨身技。立技又分為:①手技,主要用手臂的技術。如「浮落」,即用兩手把對方拉倒;②腰技,主要用腰背把對方摔倒。如「大腰」,就是抱住對方軀干,把對方背到背上摔下去;③足技,主要是用腿腳把對方摔倒。如「內谷」,就是用腿把對方挑起來摔下去,再如「送足掃」,就是用腳把對方踢倒。捨身技分真捨身技和橫捨身技。真捨身技是施技者主動先倒下,背部著地,然後再制服對方。如「巴投」就是施技者先向後倒,兩手拉著對方,用腳蹬對方的腹部,使受技者從施技者身上翻滾過去,倒在墊上。橫捨身技是施技者身體先側倒,再把對方摔倒,如「浮落」。
寢技分為固技、絞技、關節技。固技是把對方的背部按壓在墊子上,使之不能逃脫,而施技者保有行動自由。如果施技者的腿被對方的腿夾住,則不算使用固技成功。如「橫四方固」就是施技者跪在仰卧的受技者體側,抱壓住對方。絞技是兩人倒在墊子上,用手臂或柔道服勒絞對方的頸部使之窒息而認輸(以拍擊墊子動作示意)。關節技是倒在墊子上,逼迫對方的肘關節,使之疼痛而認輸。關節技只許應用肘關節。
⑼ 巴西柔術跟日本柔道在實戰中哪個更強更實用
當然是巴西柔術更強,更有殺傷力。巴西柔術也算得上出名的武術了,相對日本柔道來說,比較靈活多變。日本柔道,它的體重體形佔有極大的地位,也就是說,兩個同樣的柔道練習者,體形大一些的很明顯就比體形小的有優勢。而巴西柔術就不同,優勢完全體現在技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