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據說紅軍長征期間曾經到巴西去開過一個會,這是怎麼回事
紅軍長征期間曾經在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的巴西鄉班佑寺院開過會,會議的內容如下:
1、會議批判了張國燾要求南下的的錯誤。
2、會議決定一、三軍團繼續北上。
3、毛澤東在會上指出:黨中央堅持北上的路線是正確的,南下是沒有出路的。
4、巴西會議是決定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⑵ 巴西會議的會議介紹
1935年9月9日上午,張國燾給陳昌浩來了份密電,參謀長葉劍英首先看到此電,電報的大意是命陳昌浩率右路軍立即南下,並提出「徹底開展黨內斗爭」,企圖危害黨中央。葉劍英識破了這一陰謀,立即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張聞天、博古隨即趕到了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會議。
會議分析了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抗拒中央命令的種種表現,分析了張國燾仗優勢兵力,妄圖凌駕和危害黨中央的危險處境。毛澤東等同志一致認為,在此種危急關頭,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後果。為了堅持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同時為了給整個紅軍北上開辟道路,會議決定採取果斷措施,立即率紅一、三軍、軍委縱隊一部,組成臨時北上先遣隊,到阿西集合,繼續北上,向甘南前進,並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聶榮臻,行動方針有變,要一軍在原地等待。會議還決定以後右路軍統歸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揮,並委託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
1935年9月10日凌晨黨中央率直屬縱隊離開四川巴西地區向甘肅俄界進發,同時發布《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
黨中央和毛澤東率紅三軍、軍委縱隊和紅軍大學一部,離開巴西迅速北進,於9月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今甘肅迭部縣高吉村),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會合。
這次匆匆開始、匆匆結束的會議就是著名的「巴西會議」。巴西會議又一次將紅軍從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巴西會議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⑶ 紅軍長征途中召開了什麼會議
以下為紅軍長征途中的重要會議:
1、通道會議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會議聽取了毛澤東的意見,改變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軍團會合的路線,而取西入貴州。
2、黎平會議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縣召開會議,再次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放棄了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而改向黔北的遵義進軍。
3、猴場會議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甕安縣猴場鎮召開會議,通過了在川黔邊展開戰略反攻,建立新的蘇區的決定。
4、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路線,毛澤東重新回到了中央領導崗位上。
5、雞鳴三省會議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交界處的一個村莊(尚示確切考證)召開會議,決定反攻遵義,並且博古向張聞天正式交出中央領導權。
6、扎西會議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雲南扎西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決定恢復白區工作,總結了土城戰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編了紅軍並確定了回師遵義的戰略方針。
7、白沙會議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藺白沙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央紅軍二渡赤水。
8、苟壩會議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縣苟壩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了是否進行打鼓新場戰役,並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軍事決策三人團,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9、會理會議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會理縣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批評了部隊中的「右傾情緒」,並點名批評了彭德懷、林彪、劉少奇、黃克誠等人。
10、瀘定會議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瀘定縣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中央紅軍過雪山與四方面軍會合,並且由陳雲去上海恢復白區地下黨組織。
11、兩河口會議
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縣城兩河口召開會議,決定紅軍北上陝甘建立根據地,准備實行松潘戰役。
12、黑水蘆花會議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縣(亦稱蘆花縣)召開常委擴大會議,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並集中討論了四方面軍的工作問題。
13、沙窩會議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兒蓋地區的血洛寨(藏語叫作沙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增補了幾位四方面軍將領進政治局,同時決定執行《夏洮戰役計劃》。
14、毛兒蓋會議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兒蓋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左右兩路軍迅速執行北上東進的發展計劃。
15、牙弄會議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和徐向前、陳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開非正式會議,決定聯名催促張國燾及左路軍盡快北上。
16、巴西會議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紅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單獨北上。
17、俄界會議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縣高吉村(亦稱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
18、榜羅鎮會議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肅通渭榜羅鎮召開會議,決定紅軍長征的最終落腳點為陝北。
19、吳起鎮會議
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陝西省赤安縣吳起鎮召開會議,總結俄界會議後紅軍的行動,確定新形勢下陝甘支隊的行動方針,決定黨和紅軍今後的戰略任務是建立西北蘇區,以領導全國革命,從而宣告了中央紅軍長征的結束,開創了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陝北的新的歷史時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征
⑷ 聯合國在巴西首都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是幾幾年幾月幾日
聯合國於1992年6月3~14日在巴西
里約熱內盧
召開的會議
⑸ 「地球高峰會議」是什麼時候召開的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海濱城市裡約熱內盧舉行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有183個國家派代表團參加大會,102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與會,故此次會議又被稱為「地球高峰會議」。
⑹ 巴西奧運會是哪一年
巴西奧運會於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是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次奧運會口號為一個新世界,寓意里約奧運會將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以影響和改變下一代人。
巴西奧運會是哪一年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是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全國上下都對足球非常的熱愛,有足球之國的美譽。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的城市,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之一,狂歡節是里約熱內盧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⑺ 2022年金磚會議在哪裡召開
截至2020年12月,2022年金磚會議的召開地點還未確定。
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辦。 2019年11月10日至1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在巴西利亞舉行。
2020年11月17日,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7日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以視頻形式舉行。
(7)巴西會議什麼時候舉行擴展閱讀:
召開意義
金磚國家會議的召開,使「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逐漸形成,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的「金磚四國」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10月發布的《國際經濟展望》,按照市場匯率估算,「金磚四國」的GDP總量將從2008年佔世界份額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屆時四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同時四國的GDP增量也將佔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
伴隨著南非的加入,「金磚四國」即將成為歷史,一個更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金磚五國」將登上國際舞台。隨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日趨成熟,今後或許會有更多的新興經濟體加入進來,「分量」大增的「金磚國家」將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⑻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1992年,被稱為「地球峰會」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召開,開啟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里程,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1、大會表明全球否定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對發展中的環境問題認識空前提高。
2、與會各國就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主張達成共識,並表達了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的願望。
3、大會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道理被廣泛接受,「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4、大會通過和簽署了5個文件:《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些文件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提供了指導,也為此後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談判奠定了基石。
(8)巴西會議什麼時候舉行擴展閱讀: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是首次將世界各國領導聚集一堂專門討論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聯合國大會。
根據巴西政府的統計,108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172國的代表、1400個非政府組織代表和10000多名記者,參加了在大會主會場里約展覽中心舉辦的會議。
會議確立了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環境,並以「優惠的、非商業性的」條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和無害的環境技術。
大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轉讓和機構等3個關鍵問題上分歧嚴重,雖然達成了初步共識,但在此後的實施中困難重重,只有個別發達國家履行了承諾。
⑼ 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什麼會議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180多個國家派代表團出席了會議,103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親自與會並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等7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又稱《地球憲章》,規定國際環境與發展的27項基本原則)、《21世紀議程》(確定21世紀39項戰略計劃)和《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並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防治地球變暖)和《生物多樣化公約》(制止動植物瀕危和滅絕)兩個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