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印度農作物有什麼

巴西印度農作物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31 04:04:01

❶ 印度主要糧食作物是什麼和什麼

印度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區。黃麻以恆河下游地區種植面積最廣,棉花主要分布於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印度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

1、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北部地區以及沿海地區;水稻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因為水稻需要較多的水分來維持生長,而當地為平原地區且降水充足。

2、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恆河上游地區;小麥和棉花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因為小麥和棉花的耐旱能力較強,且棉花在生長後期需要晴朗的天氣,而當地的地形較平緩,且降水較少、日照充足。

❷ 印度都有什麼特產

印度的特產有很多,以下舉一些例子供參考:

1.印度香米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在兩只茶杯間來回傾倒,展示「拉茶」的製作。
「印度拉茶」冬夏皆宜,冬天飯後熱飲,更有助於暖身。

❸ 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奧大利亞的農業,工業分布及亞洲地形氣候特點

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2009年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6.5%。2011財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374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美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接近200億美元,出口產品包括大豆、棉花、堅果和毛皮等。2011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農、林、漁等部門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口的0.7%。2011年,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率約為4.1%,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2%。工業就業人數約佔全部就業人口的20.3%。製造業在工業中佔有主導地位,產值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美國產業轉型加快,製造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印度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工業以紡織和采礦為主。獨立以後,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都有所發展,工業已形成完整體系。印度的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工業發展迅速。印度擁有兩大汽車企業:塔塔汽車和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車於2008年收購捷豹路虎,馬亨德拉則於2010年收購雙龍汽車。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巴西的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巴西的農牧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巴西又是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產和出口國、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出口國、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可耕地面積約1.525億公頃,已耕地4660萬公頃,牧場1.77億公頃,2012農牧業產值同比下降2.3%,糧食總產量1.66億噸。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分布東南沿海一帶。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澳大利亞以製造業、建築業和礦業為主。2009/2010年度,製造業產值為1108億澳元,佔GDP的8.7%。建築業和礦業產值分別為900億澳元和1210億澳元,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7.2%和9.5%。悉尼是其工業中心。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澳大利亞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9/2010年度,農牧業產值274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2009至2010年財政年度,小麥產值48億澳元,大麥14億澳元,羊毛19億澳元是現代混合農業——水稻綿羊業。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
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死海)。
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❹ 巴西.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經濟(工業農業)特點.主要氣候類型與特點

巴西(Brazil):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牛奶、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印度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印度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行業。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巴沖突的由來

❺ 主要的四大農作物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第七十四條第三項規定:主要農作物是指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各自確定的其他1~2種農作物。

除《種子法》規定的5種主要農作物外,農業部確定油菜、馬鈴薯為主要農作物。另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1~2種農作物為主要農作物,予以公布並報農業部備案。如北京市確定大白菜和西瓜為本市的主要農作物,四川省確定甘薯為本省的主要農作物。

❻ 印度盛產什麼農作物

印度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等。

印度農業生產的布局,由於國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盡相同,降水狀況相差尤大,故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稻穀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為1,200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種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黃麻集中分布在恆河下游,這里的濕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里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濕潤、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種熱帶作物,如橡膠、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幾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塊熱帶雨林氣候區,即半島西南部地區。

❼ 印度的重要農產品

印度農產品主要有黃麻,棉花,茶葉,水稻,小麥。黃麻,棉花,茶葉農作物主要供出口,水稻,小麥主要滿足印度人們生活需要。希望能幫助你。

❽ 新加坡,埃及,德國,餓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的主要農作物,資源 及分布

新加坡以進口加工業,金融業,海上操作平台製造為主,農業幾乎沒有靠進口的多,旅遊資源豐富,稱做「花園城市」;埃及以長絨棉為主要作物,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德國以工業為主,魯爾區的煤炭生產,使魯爾區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區;俄國以高寒作物為主,像:青稞。也種植小麥,甜菜,玉米。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和中西伯利亞平原一帶,山區有經濟樹木;美國有棉花、大豆以及一些穀物、玉米、小麥等,分布在中部平原一帶;巴西以牧場放牧業為主,生產牛肉,羊肉等;澳大利亞種植小麥,燕麥和羊毛等以混合農業為主;印尼以熱帶作物為主,有天然橡膠,椰子,蕉麻等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島和一些小島嶼上。

❾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農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帶請簡要分析該地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❿ 巴西主要的農作物是什麼

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煙葉、芸豆、香蕉、小麥、馬鈴薯、西紅柿、葡萄。

巴西農業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統計的巴西主要農作物信息:

巴西是農牧業大國,農牧業是巴西經濟的支柱產業。巴西以國土面積、可耕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優勢以及世界對農產品需求增長為依據,確定「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巴西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2004年的農牧業產值180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農村勞動力177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37%;農產品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40%,農業被視為拉動巴西國民經濟的火車頭。

閱讀全文

與巴西印度農作物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5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2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9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3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9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3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8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8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6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102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4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30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5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