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要舉行世界盃呢
1、對整體來說通過足球起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誼互動!
2、對個人來說娛樂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3、產生的經濟促進的效應,舉辦一次世界盃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和人力成本
Ⅱ 巴西這么亂為什麼還能舉辦世界盃
因為巴西人足球踢得好,是有名的足球王國,所以選在巴西也很正常。【求採納】
Ⅲ 為什麼要弄個世界盃
世界盃起源
每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一向深深吸引著全世界的億萬球迷,那麼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1928年5月,為了適應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國際足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代表大會,與會者一致通過了舉辦世界盃足球錦標賽的決定。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錦標賽在烏拉圭舉行,以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
1956年在盧森堡舉行的國際足聯代表會上,人們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建議將「世界足球錦標賽」改名為「雷米特杯賽」。後來有人提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後來,在芬蘭赫爾本辛基代表會議上,人們將這一名稱改為「世界足球冠軍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足球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獎杯先後共有兩個,第一隻「金女神杯」是由純金製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國巴黎著名的首飾設計大師費列爾製作的。他以希臘神話中長翅膀的勝利女神尼凱為模特兒,塑造了一個身著古羅馬服裝的女子,伸展雙臂,將杯高舉的形象。國際足聯當時規定,獲得世界盃賽冠軍的隊伍將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屆比賽時交還國際足聯。但同時又規定,獲得三次冠軍的那個國家將永遠擁有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上,巴西隊第三次榮獲冠軍,於是「金女神杯」飛到了巴西永遠落戶。可惜後來有人將金杯盜走並熔化。為製造新的獎杯,1971年,國際足聯對52種設計圖案進行了評選,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中選。他設計的獎杯是由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一個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獎杯為流動性的。
Ⅳ 為什麼要有世界盃
世界盃誕生背景
世界盃作為單一的體育項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項目。世界盃淵源始於20世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安特衛普1920年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在那屆奧運會上,南美、亞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參加了奧運會的足球項目1928年17個國家參加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但直到這時還沒有成型的世界盃誕生。
直到1920年5月26日,國際足聯決定獨自舉辦足球比賽,從此誕生了世界盃。在1926年國際足聯總會上,會長雷米特通過了「舉辦FIFA成員國足球協會的所有國家隊都可參加的第一屆FIFA世界盃賽」的提案。
他們選擇在奧運會的中間年度比賽,並且決定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盃,在法國舉辦完第三屆(1938年)比賽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比賽中斷了12年。戰爭一結束,巴西就在1950年舉辦了第四屆世界盃賽。
FIFA世界盃獎杯的由來
FIFA世界盃歷史期間,曾有2個世界盃獎杯,其中第一個獎杯經歷了不少曲折。
當國際足聯決定於在1930年舉辦首屆世界盃之後,法國雕刻家拉菲爾製作了將為優勝隊頒發的純金獎杯。該獎杯是在鑲嵌著寶石的支柱上,勝利女神伸展雙臂托著八角形杯子的雕刻品。 為了記念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特會長,把該獎杯命名為「大力神杯」,但在二戰爆發之前所舉行的第三屆比賽(1930,1934,1938)上,僅被稱為世界盃。到了1970年,當時唯一的三連冠國家的巴西永遠地佔有了這只獎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盃獎杯為了不受侵略者的「迫害」曾被藏在義大利一房屋的床底下。1966年英國召開世界盃之前,該世界盃在向平民展覽時被盜走。英國警局多次尋找這座獎杯,但以失敗告終。最後,該獎杯被稱為「皮克茲」的小狗在郊外的垃圾箱找出。世界盃失而復得。
在1983年,該獎杯在巴西再次被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據估計可能已經被偷盜者溶化了,因此號成為大力神的獎杯就此告別世人。所以巴西足球協會製作了復製品代替保管著。
第二隻世界盃獎杯是在53種設技圖案中選擇出的,並且在1974年召開的世界盃賽上與大家見面的。該獎杯是由義大利雕刻家加拉尼亞用18K純金製作的。按照他的說明,該獎杯的形象蘊含著「從地面上升起的螺旋型線在支撐著地球,這有力地表現了取得勝利的那一瞬間的激情」。
這座獎杯高36厘米(14英寸),重4,970克(11英鎊),歸國際足聯所有。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可得到鍍金的復製品。
Ⅳ 2014年,世界盃為什麼在巴西舉行
我想樓主是看到一些關於巴西國內抵制世界盃的報導因而產生疑問,最直接的來說,巴西在國際足聯中獲得的票數最多。但現在看來,國際足聯選擇承辦國未必是真的權衡利弊,難說這裡面沒有利益鏈條,對於巴西來說,這是賺錢得好機會,對足聯來說,或許能出賣自己的選票牟取私利,但巴西政府得到的錢最終被腐敗者獨吞,而百姓享受不到好處,因而抵制
Ⅵ 為什麼2014世界盃選在巴西,巴西整個國家經濟又不行然後恐怖活動比較頻發更何況……
有一些政治文化的原因吧,世界盃已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政治外交的展現,經濟消費的拉動等等。比如02年世界盃是在亞洲日本韓國。06年在歐洲德國。10年在南非,14年就到了美洲巴西了。總之是要考慮政治文化的平衡性,當然足球的整體競技水平及足球文化也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中國經濟文化政治都在世界地位中舉足輕重,但是足球文化理念等太落後。所以中國要想申請世界盃舉辦就跟痴人說夢一樣。
這是我的理解,希望能給予你做參考。
Ⅶ 為什麼要舉行世界盃呀
(官方名稱:FIFA World Cup),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也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世界盃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
世界盃分成外圍賽和決賽圈兩個部份。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圈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圈。目前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圈,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一個月比賽以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圈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7.15億人次收看。
現今已舉辦的十八屆賽事中,共有七個國家或地方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18屆決賽圈之球隊,共贏得五次冠軍。目前的世界冠軍義大利隊獲得四次冠軍,僅次於巴西。接著是三次奪冠的德國隊(包括西德時期)。而烏拉圭隊和阿根廷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蘭隊和法國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各得一次冠軍。
最近一屆世界盃賽事於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國舉行,義大利隊在決賽中擊敗法國隊,第四次奪得冠軍。下屆世界盃賽事將會於南非舉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閉幕,2014年將會由五屆冠軍得主巴西舉辦。
歷史
早期國際賽
業余的聯合王國國家足球隊出戰1908年奧運會奪得冠軍的陣容。
世界上第一場國際性足球賽是1872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的對抗賽,由蘇格蘭代表隊對英格蘭代表隊,而首次國際性比賽為1884年開始舉辦的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在這時期,英國之外的地方幾乎沒有這項體育運動。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間,足球在全世界漸漸普及化,奧運會亦引入足球比賽,在1900年、1904年和屆間運動會列進表演項目(取得冠軍沒有獎牌);1908年,足球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在英格蘭足球總會(FA)的計劃下,這賽事只限業余球員參賽,球賽著重表演多於競爭。代表英國出賽的英格蘭業余足球代表隊蟬聯了1908年和1912年兩屆奧運會的冠軍。
國際足聯(FIFA)於1904年成立之後,曾經嘗試在1906年脫離奧林匹克框架、在瑞士舉辦一次國家間的國際足球比賽。這是國際足球的最初嘗試,而據國際足聯官方歷史形容,這項比賽是失敗之作。
在奧運比賽繼續只限業余球隊和球員出賽之下,托馬茲·納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於都靈舉行托馬茲·納頓爵士杯(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該錦標賽是由不同國家的俱樂部競逐,每支俱樂部為自己所屬的國家之代表。這項比賽有時會被認為是第一屆世界盃(The First World Cup),義大利、德國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頂級的俱樂部出戰,但英格蘭足球總會不欲參加賽事並拒絕派出職業俱樂部參賽。納頓邀請達勒姆郡的業余球隊西奧克蘭鎮足球俱樂部(West Auckland Town F.C.)參賽,以代表英格蘭。結果西奧克蘭順利在賽事取勝,並於1911年成功衛冕冠軍,贏得可永久保存的冠軍獎杯,亦對首開保存獎杯制的先例。
1914年,國際足聯決定將奧運足球比賽定為世界業余足球錦標賽(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運會足球比賽)的舉辦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隊參加了這屆充滿爭議的比賽,最終主辦國貝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隨後的1924年和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聯決定在奧運的架構之外創辦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當時烏拉圭連續贏得兩屆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聯的職業時期始於1924年),並且將於1930年迎接獨立一百周年,國際足聯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
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屆世界盃決賽之舉行地點為烏拉圭的蒙特維多
在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並未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正不斷發展。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余性質,所以這屆奧運會取消了足球項目。 國際足聯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雷米特說服了貝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7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和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貝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進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決賽於蒙特維多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場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
義大利國家足球隊贏得1934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陣容。
發展
早期的世界盃足球賽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遠赴歐洲參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這兩屆賽事的南美洲國家代表隊。1942年和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聯合王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聯,一方面是出於不願同本國的戰爭敵手比賽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但1946年應國際足聯力邀,他們再次加入。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繼1930年世界盃之後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屆世界盃的決賽上,他們以2:1逆轉擊敗巴西,再次捧走冠軍獎杯。烏拉圭與巴西之間這場經典的決賽被後人稱為「馬拉簡拿之戰」(Maracanazo)。
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各有16支球隊會晉身決賽圈;除了1938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圈後被納粹德國吞並,使該屆只有十五隊參加決賽圈;以及1950年的印度、蘇格蘭和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十三支球隊參賽。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數來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歐洲南美球隊突破第一輪:美國隊在1930年進入半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進入1/4決賽;1966年的朝鮮隊爆冷門地進入1/4決賽;墨西哥隊在1970年同樣進入1/4決賽賽。
從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圈參加隊伍增至二十四隊,1998年世界盃起擴增至三十二隊,並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圈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該洲從未有球隊取得一張完整的決賽圈入場券。近年來,這些洲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有多支球隊曾進入1/4決賽,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隊、1990年的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和美國隊,韓國隊更獲得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進入1/4決賽的隊伍全部來自這兩洲。
此外,共有198支國家與地區代表隊參與2006年世界盃決賽圈席位的爭奪戰,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有204支代表隊參加外圍賽。
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其他國際足聯賽事
與男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對應,國際足聯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女子世界盃的規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女子世界盃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的兩倍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奧運女子足球亦從1996年開始舉辦,參賽球員不受年齡限制。
洲際國家杯在世界盃決賽圈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可說是給主辦國的一次采排機會。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隊伍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合共7支球隊參加。
國際足聯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世青杯、世少杯;俱樂部方面,有世冠杯,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聯沙灘足球世界盃)。
Ⅷ 為什麼這一屆世界盃會在巴西舉行
你好。
●由於國際足協規定此屆世界盃由非洲國家主辦,因此爭取2010年世界盃主辦權的5個國家全屬非洲國家,分別為: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西亞2004年5月8日,突尼西亞由於不可能與利比亞共同主辦世界盃,宣布放棄爭取主辦權。 2004年5月15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足協執委會會議上,南非以14票對10票壓倒摩洛哥,取得2010年世界盃主辦權,成為第16個世票對10票壓倒摩洛哥,取得2010年世界盃主辦權,成為第16個世界盃主辦國,而埃及則沒有取得任何票數。由於利比亞只希望與突尼西亞合辦世界盃,不會獨自主辦,利比亞亦表明不會讓以色列參加世界盃賽事,因此被取消競逐資格。
Ⅸ 世界盃為什麼要舉行
世界盃的來歷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雖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發動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第一界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第九界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國際足聯為得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界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次杯。
雷米特杯
「雷米特金杯」高35厘米,重約3.8公斤。雕像由純銀製作,外表鍍金,下面是一個用青金石製作的藍色底座。底座的四面各鑲了一塊金牌,上面刻著前9屆世界盃冠軍隊的名字。
「雷米特金杯」有著一段傳奇而坎坷的經歷。在二戰期間,國際足聯的副主席Ottorino Barassi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將它藏在床底下的一個鞋盒裡,才使它倖免於落入佔領軍的手裡;然後在1966年,金杯在英格蘭展示時突然失蹤,後來被發現被埋在一棵樹下面,找到它的是一隻名為Pickles的狗;最後,在1983年,它又一次被盜,這一次是在里約熱內盧,據說它最終被盜賊們熔化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金杯的擁有者巴西足協重新製作的復製品。
1970年,第九界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次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界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界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大力神杯
Ⅹ 為什麼要舉行世界盃
自從1930年13支球隊在烏拉圭聚會以來,FIFA世界盃已經成為了國際足聯的標志性賽事,幾十年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觀眾人數數以億計,目前已經成為最具聲望的體育盛會之一。
時間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在儒勒·雷米特(Jules Rimet)的帶領下、具有創新精神的法國足協提出了一個設想,那就是舉辦一場杯制比賽將世界上最強的球隊集中在一起,賽期為四年一次。比賽後來被冠名為世界盃,冠軍獎杯也以雷米特先生的名字命名。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多麼遠見卓識的提議。在30年代,世界盃一共舉行了三次。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盃停賽了十二年之久。
1950年,闊別12年之久的世界盃在巴西重燃戰火。此後,世界盃一直沒有再被中斷過,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單項賽事。從1958年開始,世界盃在歐洲和美洲輪流舉辦。這一常規直到1996年才被打破,國際足聯最後決定把2002年世界盃安排在亞洲舉行,而且採用日本、韓國合辦的形式。
自1930年以來的的16屆世界盃中,一共只有七支球隊捧起過最後的金杯,其中巴西隊4次折冠,其他球隊分別是:義大利3次、德國3次、烏拉圭2次、阿根廷2次、法國1次、英格蘭1次。足球比賽總是伴隨著冷門,世界盃當然更不例外,沒有絕對的強者可以稱雄世界盃。其中頗有幾匹黑馬書寫了奇跡——1950年世界盃美國擊敗英格蘭、1966年世界盃義大利落敗於北朝鮮、1990年世界盃揭幕戰喀麥隆挑落衛冕冠軍阿根廷……
今天,FIFA世界盃以其自身的魔力吸引著全世界數以億計球迷的關注。1998年法國世界盃時總計有超過370億人次通過各種途徑觀看了比賽,其中僅最後巴西與法國決賽的電視轉播就吸引了約13億觀眾,此外在現場體驗全部64場比賽的球迷也超過270萬人次。
時間進入了21世紀,FIFA世界盃也在形勢和內容上改變了很多,但是他依然是無數人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閃閃發光的大力神杯不僅是世界足球發展的見證,也是每一位足球運動員夢想的化身,永遠為我們講述著令人心動的傳奇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