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都有什麼鸚鵡

巴西都有什麼鸚鵡

發布時間:2022-08-01 07:54:35

⑴ 黑頭黑嘴綠身的是什麼鸚鵡

珍珠錐尾鸚鵡(學名:Pyrrhura lepida)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羽毛為綠色,頭部為暗棕色,羽為白棕色;頸部兩側、喉嚨以及胸部上方為棕色,且每片羽毛都帶有白色和暗黃色滾邊。晚成雛。棲息於低地的雨林區、充滿次要植被的林地等處。在繁殖季會以3到8隻的群體活動,主要以水果、花朵、種子、漿果和堅果為食。分布於巴西。

⑵ 巴西的國鳥是什麼鳥

金剛鸚鵡 (巴西的國鳥)

英文名:Green-Winged Macaw,學名: Ara Chloroptera

產地:巴拿馬東部至巴拉圭。身長約90厘米,體重1200~1400克,深紅色,肩部及翅膀的覆羽是黃色,翅膀、尾部及尾羽的末梢是藍色的。臉頰上有幾條紅色的線條,灰白色的上喙,上喙下邊的基部為灰黑色,下喙為黑色。黃眼,深灰色的腳。母鳥體型較小,頭部也較小。成對或是成群的生活在一起,通常棲息在樹的頂端。性情溫和,對小孩友善,但容易受到突如其來的吵雜聲或是移動的驚嚇。母鳥產下2~3個卵,孵化期為24~26天。在野外,幼鳥通常三個月離巢,但是人工飼養往往超過一百天才能離巢。

⑶ 詳細列舉鸚鵡有哪些品種

  1. 金剛鸚鵡,外表華麗,體型龐大,被人們尊稱為大力士鸚鵡鳥,主要是因為金剛鸚鵡的嘴巴堅硬有力,刁啄東西非常的厲害。它除了擁有大力士的名號,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百毒不侵。但是「大力士」的膽子卻非常的小,不願意和人相處,有時候還很害怕人類。


⑷ 請問鸚鵡大概分哪些品種

鸚鵡科(Psittacidae)包括333種。鸚鵡亞科(Psittacinae),即「真」鸚鵡,到目前為止是最大的亞科,分布於全球溫帶地區。其舌鈍,以種子、蓓蕾及某些水果與昆蟲為食。該亞科的許多種僅被簡單稱為鸚鵡,但許多亞組有其特定名稱,如金剛鸚鵡、長尾鸚鵡、美洲鸚鵡和情侶鸚鵡。

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非常善於模仿人說話,雄性可准確地模仿人話。籠養鳥靈活,與其他鸚鵡相比較溫順。有些據說壽命可達80年。體長約33公分(13吋),淺灰色,尾紅色、呈方形,面部白色、無毛。兩性外觀相似。灰鸚鵡多見於雨林,以水果和種子為食;它們破壞農作物,卻是油棕的重要傳播者。

另一種擅模仿的鸚鵡為亞馬遜鸚鵡(亞馬遜鸚鵡屬〔Amazona〕)。亞馬遜鸚鵡有31種,體型短粗,大多長25∼40公分(10∼16吋),羽冠稍豎起,尾頗短、呈方形。羽毛基色為綠色,綴以其他淺色,主要集中在頭上部。兩性外觀相似。亞馬遜鸚鵡見於西印度群島和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中。難以馴養,好鬥且喧鬧。在鳥類飼養場常見的是巴西青綠頂亞馬遜鸚鵡(A. aestiva),其前額為藍色,冠為黃色或藍色,面部黃色,肩紅色。黃冠亞馬遜鸚鵡(A. ochrocephala)見於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從厄瓜多到巴西,頭及頸部有黃色羽毛,翅有紅斑,尾尖為黃色。

和尚鸚鵡(Myiopsitta monachus, 或稱綠色長尾鸚鵡)是生命力最強的鸚鵡之一。原產於南美洲,但在美國有些已從籠中逃生,現在幾個州營巢。它們用枝條築大型巢,這在鸚形類中甚為獨特。該亞科另一值得關注的是懸吊鸚鵡(短尾鸚鵡屬〔Loriculus〕),它睡覺時如蝙蝠倒掛。凱克鸚鵡(Pionites屬)為南美洲鳥,體型小,短尾,體形與習性與美洲鸚鵡相似。

幾十年來,澳大利亞的夜鸚鵡(Geopsittacus occidentalis, 或稱長尾夜鸚鵡)被認為已滅絕,直到1990年發現了一隻已死的夜鸚鵡。它們夜間覓食三齒稃草籽,白天在草叢中打瞌睡。其巢為灌木細枝搭成,為平台式,經隧道進入。地棲鸚鵡(Pezoporus wallicus, 或稱地棲長尾鸚鵡)也同樣較特別。僅存於澳大利亞南部沿岸和塔斯馬尼亞島西部的荒野中。它們在草叢中奔跑,像鶉一樣驚飛,突然發出欺騙性的叫聲,以往多用狗來獵捕。以種子和昆蟲為食,其巢為灌木叢下襯以樹葉的窪地。

短尾吸蜜鸚鵡(短尾)和長尾吸蜜鸚鵡(長尖尾)組成了鸚鵡科吸蜜鸚鵡亞科(Loriinae)。有12屬53種,見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太平洋的某些島嶼。喙均細長、邊緣呈波浪狀,舌尖為刷狀,便於吸花蜜和果汁。

小鸚鵡亞科(Micropsittinae)的侏鸚鵡均屬於小鸚鵡屬(Micropsitta)。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是本科中最小的種。棲於森林,以昆蟲和真菌為食。

啄羊鸚鵡亞科(Nestorinae)僅見於紐西蘭。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有時撕開綿羊軀體(罕見,衰弱綿羊),啄食其腎周圍的脂肪。卡卡啄羊鸚鵡(N. meridionalis)是一種較溫和的林鳥,常飼為玩賞鳥。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us, 又稱貓面鸚鵡)也僅見於紐西蘭。是鴞鸚鵡亞科(Strigopinae)唯一的成員。罕見,一度認為已滅絕,現倖存於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為稀有物種。

鳳頭鸚鵡亞科(Cacatuidae)有2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該種群包括雞尾鸚鵡(Nymphicus hollandicus),一種小型鳥。均有羽冠,喙堅實,便於搗碎堅果和種子。而所謂的海鸚(sea parrot)與鸚形目無親屬關系。

⑸ 鸚鵡有哪幾種

鳥架主要作為供飼養中、大型鸚鵡和飼養作為技藝鳥表演使用,用細鐵鏈或線繩將鳥拴於架上。

鸚鵡鳥架分掛式與直立式兩種。由於鸚鵡嘴強健有力,所以鳥架多以金屬或有機玻璃製作的。掛式鳥架由下列幾部分組成:一根象棲木一樣的40厘米長的有機玻璃棒,專作鸚鵡棲息用,而不能用金屬質的。因金屬的密度大,發涼,如果長期棲息在上面,鸚鵡容易患病。一根金屬管子或金屬絲彎成半弧形掛架,把棲息的有機玻璃棒固定。在棲息棒的兩頭固定食罐、水罐及雜食罐。尚備一根細鏈子,一頭系在棲息棒上,另一頭系在一個活圈(也叫脖鎖或猢猻圈)上,以防鏈子鉸成結,將鸚鵡勒傷或絞死。活圈用12-14號鉛絲或銅絲製成,套在鸚鵡的跗跖上。有的掛架還在棲木下部設一個接糞的盒子,長40厘米,寬與高度各為20與5O厘米,盒內放以木屑或沙粒,這樣糞便就不會直接粘在木盒上。鸚鵡的直立式架由底座和一根直立的金屬管固定一起,棲木也是用有機玻璃製成,在棲木的兩端安裝食罐、水罐和雜物罐。系金屬細鏈條的方式與掛式鳥架相同。

其他各種鳥均採用掛式木質鳥架,但需要將活圈的線繩縛於頸項間,活圈也是用鉛絲或銅絲製成,蠟嘴雀等可以用18號鉛絲,黃雀、朱頂雀用20號鉛絲。鳥架的形狀主要有直架、彎架2種,此外還有弓形架、立式架、籃形架等。

直架為40~45厘米長的硬木直棍,棲架的前端10~15厘米處用線繩纏上,活圈拴在架的前端。黑頭蠟嘴雀、錫嘴雀的鳥架講究,可用梨木、棗木或黃柏木製作,架的直徑為1.3~1.5厘米;交嘴雀用六道木製作,架的直徑為0.7厘米左右。

彎架為上端彎形,設有食罐、水罐,下端直徑1厘米左右,用鐵或銅托固定住的鳥架。彎形架應選擇有自然彎曲的梨木或酸棗木製作,是比較講究的一種鳥架,常用於飼養點頦、伯勞等鳥。

⑹ 請問這是品種什麼鸚鵡

鷹頭鸚鵡

鷹頭鸚鵡體長35厘米,體重190-277克。額頭和頂冠具柔和的白色,眼先深褐色,枕部和頭部兩側有棕色羽毛,並具有柔軟的白色條紋, 後頸有長長的暗紅色羽毛並鑲有藍邊,有2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雛。是非常獨特與美麗的南美洲鸚鵡,也是唯一會把整個頸部以上的冠羽如傘蜥蜴般擴展開的鸚鵡,看起來很像印地安人的羽冠,頭部與胸腹部羽色鮮艷美麗,神情起來份外像老鷹,極為特別。[1]

棲息在低地雨林,喜愛生活在大河邊的山丘雨林地區,在草原中鮮少看見它們的蹤跡,群居性並不是很強,成對或3、4隻一起活動,天然食物有種子、水果、嫩芽、漿果、棕 櫚果實等。分布於南美洲的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法屬蓋亞那、蘇利南。

⑺ 藍帽亞馬遜鸚鵡與橙翅亞馬遜鸚鵡的區別

藍帽亞馬遜鸚鵡,學名黃翼藍頂亞馬遜鸚鵡,與橙翅亞馬遜鸚鵡的主要區別如下:

一、體形特徵不同

1、黃翼藍頂亞馬遜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為亮麗的藍色;頭頂以及眼睛周圍、耳羽大腿有著黃色的羽毛分布;翅膀彎曲的前端部分有著紅、黃色的羽毛分布;主要飛行羽和覆羽為綠色,尖端為藍紫色;次要覆羽中間會有紅色的羽毛;尾巴為綠色,尖端黃綠色。鳥喙為灰黑色,虹膜為橘色。

2、橙翅亞馬遜鸚鵡:橙翅亞馬遜鸚鵡體長31厘米,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以及臉頰為黃色,有些鳥臉上也會出現黃色;額頭和眼睛上方有著藍色的羽毛;翅膀邊緣為黃綠色;主要飛行羽為綠色,之後延伸藍紫色並帶有黑色的羽尖;次要覆羽中間有著橙色的斑紋;尾巴為黃綠色,鳥喙為深灰色,虹膜為橘黃色。

二、生活習性不同

1、黃翼藍頂亞馬遜鸚鵡:喜歡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偶爾在傍晚棲息的樹木附近會聚集數量很多的族群。有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偶爾會造訪農耕區、果園以及牧場等地。

2、橙翅亞馬遜鸚鵡:橙翅亞馬遜鸚鵡主要的食物為水果、種子、漿果、堅果、花朵以及植物的嫩芽等為食,有時候也會到農耕區以及牧場果園尋找谷類和水果。

三、分布不同

1、黃翼藍頂亞馬遜鸚鵡:分布於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

2、橙翅亞馬遜鸚鵡:分布於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法屬蓋亞那,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特里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和波多黎各。


⑻ 這是什麼鸚鵡

黑頭凱克鸚鵡

⑼ 藍頂亞馬遜鸚鵡是什麼品種


藍頂亞馬遜鸚鵡

藍頂亞馬遜鸚鵡是較常見的亞馬遜鸚鵡之一,它們羽色非常鮮艷,缺點是叫聲太大,家養的話最好飼養在獨門獨院的環境下,不影響其他居民。該鳥的食性比較雜,飼養過程中無需太復雜。
藍頂亞馬遜鸚鵡分布於巴西的許多地區,黃翼亞馬遜鸚鵡則分布於玻利維亞北部、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及巴西部分地區。
中文學名: 藍頂亞馬遜鸚鵡
英文名: Blue-frontedParrot
中文別名:
藍帽亞馬遜鸚鸚、藍頂鸚哥,青綠頂鸚鵡
二名法: Amazonaaestiv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綱: 今鳥亞綱
目: 鸚形目
科: 鸚鵡科
屬: 亞馬遜鸚鵡屬
亞屬: 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

⑽ 鸚鵡的種類有哪些

1、金剛鸚鵡

金剛鸚鵡為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共有6屬17個種,其中的紫藍金剛鸚鵡體長可達100厘米以上。產於美洲熱帶地區,色彩斑斕,尾羽極長。因為其美麗的外表和容易接受訓練、模仿力強,遭到人類大肆捕捉走私販賣,其原生地已難覓野生金剛鸚鵡的蹤跡。

2、鳳頭鸚鵡

鳳頭鸚鵡科的鸚鵡,很多體型在50厘米左右,共有6屬21個亞種。因頭頂有能夠收展的頭冠而得名。羽毛多為白色,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以堅果、種子、花蜜、漿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蟲為主,最喜歡的食物為當地的樹種和松果。

3、非洲灰鸚鵡

非洲灰鸚鵡體長33-41厘米,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

(10)巴西都有什麼鸚鵡擴展閱讀:

鸚鵡生活習性

鸚鵡類羽毛大多色彩絢麗,鳴叫響亮,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艷麗的鳥兒。鸚鵡種類主要生活於低地熱帶森林,也常飛至果園農田和空曠草場地中。分布於山地的鸚鵡種類較少,如巴布亞吸蜜鸚鵡、約翰氏吸蜜鸚鵡及國內的大緋胸鸚鵡等。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動,棲息在林中樹枝上,主要以樹洞為巢。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

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形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緣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後雙腳跟上行走於豎固的樹上時,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以加快運動速度;吃食時,常用其中一足充當「手」據著食物,將食物塞入口中。

閱讀全文

與巴西都有什麼鸚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1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5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1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3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3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