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人魚可以吃嗎
可以吃,食人鯧的口感類似鯧魚,魚身比白鯧厚實,口感不像鯛魚、石斑魚那麼細致,但是較有嚼感,魚腹肉最嫩,魚皮膠質厚。
『貳』 食人魚的家庭飼養方法
食性: 餌料以小魚、肉塊等動物性飼料為主。
習性: 體長20~30厘米。體卵圓形,寬大側扁。全身體色主基調為灰綠色,背部墨綠色,腹部大片紅色。有銳利的牙齒。性情凶暴,不能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0~30℃,喜弱酸性水。
繁殖: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8個月。雄魚體色鮮艷;雌魚腹部肥大。繁殖水溫26℃,水質弱酸性軟水。在10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魚缸底部鋪滿金魚草或種植水草,將一對親魚放入,2~3天後即可產卵。雄魚有護卵的習性,可將雄魚留下看護魚卵。受精卵約經四天孵出仔魚,仔魚游水時可將雄魚撈出。雌魚每次產卵2000~4000粒。
『叄』 食人魚適應在多少溫度生活
食人鯧是公眾對一類分部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30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鯧,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該魚體長 30厘米(不計尾鰭)。主要分部於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
身體長度:200~300毫米
水溫:22~28℃℃
硬度:軟水
pH值:弱酸性
性情:性情兇猛殘暴
食物習性:動物餌料
體形特徵: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鰭呈又形。體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為鮮紅色。牙齒銳利,下顎發達有刺,以兇猛聞名。雌雄鑒別較困難。一般雄魚顏色較艷麗,個體較小,雌魚個體較大,顏色較淺,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
『肆』 食人魚的生活環境是什麼
那麼,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潛藏著什麼怪物呢? 美國探險家杜林專程進行了食人魚的生活是群居性的,時常幾百條、上千條聚集在一起,能同時用視覺、
『伍』 食人魚一般生存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食人魚也稱食人鯧,是脂鯉目脂鯉科鋸脂鯉屬魚類的統稱,共約有17個種,目前一般特指納氏鋸脂鯉(Serrasalmus nattereri),在西方稱紅腹鋸脂鯉(Red-Bellied Piranha)。這種魚身體左右側扁,前後呈卵圓形,尾鰭略呈叉形,最大體長僅32厘米左右。體色變化大,成魚背側呈藍灰色至灰黑色,腹部具有銀灰色的光澤。幼魚體側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喉部和胸腹部為朱紅色,外觀上很像我國正在推廣養殖的短蓋巨脂鯉(淡水白鯧)。但淡水白鯧的上下頜齒各有2行,齒扁而寬,下頜第一行僅12-14枚,第二行2枚;嘴閉合時,上下頜齒呈平行接觸。而食人魚的上下顎齒只有1行,牙齒銳利、三角形,下頜齒有28-31枚;上下頜閉合時,呈鋸齒狀嵌合。
食人魚原分布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水域,包括亞馬遜河流域、以及巴西和蓋亞那等國的沿海水系。由於其幼體體色美麗、並具有集群生活的習性而受到人們喜愛,是世界許多地方的常見觀賞魚。但由於其兇殘的本性而受到許多國家的嚴格管制,在美國的50個州中,有21個州飼養食人魚為非法,3個州需要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許可才能飼養。但我們認為,由於食人魚原來生活在熱帶地區,其生存的臨界低溫約10℃左右,難於度過上海寒冷的冬季江河環境,在野外不會形成自然種群,因此不必談食人魚色變。即使在外來物種管理十分嚴格的美國,也有北部的26個州可以合法地養殖食人魚。
『陸』 高分求助如何飼養食人魚
屬: 脂鯉科
中文名: 食人鯧
常用名: 水虎魚,食人魚
英文名: Spotted Piranha,Redeye piranha
學名(拉丁名): Serrasalmus rhombeus
其他學名: Salmo rhombeus, Serrasalmus niger, Serrasalmo immaculatus, Serrasalmus paraense, Serrasalmo paraense, Serrasalmo humeralis gracilior, Serrasalmus boekeri, Serrasalmus normani, Pygocentrus normani
產地: 亞馬遜河、蓋亞那、委內瑞拉等地。
食性: 餌料以小魚、肉塊等動物性飼料為主。
習性: 體長20~30厘米。體卵圓形,寬大側扁。全身體色主基調為灰綠色,背部墨綠色,腹部大片紅色。有銳利的牙齒。性情凶暴,不能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0~30℃,喜弱酸性水。
繁殖: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8個月。雄魚體色鮮艷;雌魚腹部肥大。繁殖水溫26℃,水質弱酸性軟水。在10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魚缸底部鋪滿金魚草或種植水草,將一對親魚放入,2~3天後即可產卵。雄魚有護卵的習性,可將雄魚留下看護魚卵。受精卵約經四天孵出仔魚,仔魚游水時可將雄魚撈出。雌魚每次產卵2000~4000粒。
其他: 「食人鯧」是公眾對一類分部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30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鯧,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該魚體長30厘米(不計尾鰭)。主要分部於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棲身河段不同,顏色也略有分別。10——15厘米的健康個體,背部從藍灰色到棕灰色,腹部從淡紅色到血紅色。是最常見的食人鯧品種,群體性活動緊密的覓食行為使它們成為亞馬遜河中相當優秀的族群。
紅鰭鯧是食人鯧的近親,市場上不法商販就是用它來牟取暴利的。這些商販利用它和食人鯧相似的外形來混淆人們的視覺。這兩種魚在幼魚時期幾乎一模一樣,但食人鯧下齶更為發達,撕咬角度更大。紅鰭鯧又名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是我國80年代從巴西引進的推廣品種。體長可達60厘米以上 ,屬食人鯧家族中的植食性種類。紅鰭鯧口內有牙上下各兩排,第一排12--14枚。第二排2枚。牙呈鈍三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平行狀。食人鯧口內有牙上下各一排,數量28 --31枚,牙呈銳三角鋸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交錯狀。紅鰭鯧市場價(幼魚)每條是0。20元,而食人鯧幼魚至少在80--150元之間。罕見品種如紫羅蘭,價位在萬元左右。普通人中飼養真正食人鯧的不多,因為它們不是很漂亮,價格又昂貴。除非是一些有特殊愛好的專業玩家,真正喜歡它們的野性。
食人鯧的30餘個品種中,又分為尖頭和圓頭兩大屬,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只有個別幾種。如紅腹(又名卡巴拉,卡氏鋸鮭鯉),黑斑紅腹,黃腹,胭脂等等。其中尤以胭脂水虎最為兇悍,有水虎之王的美稱,體長可達60厘米,國內很少有人能辯認清楚。食人鯧的智商極高,捕食時會先攻擊獵物的尾巴和眼睛。等其游不動了才會一擁而上,分享獵物。即使是大型動物也會先攻擊肩部,因為那裡最薄弱。但食人鯧體型笨拙,游速也不快。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它們相互辯認的標志。食人鯧還有一個獨......
『柒』 食人魚吃什麼
食人魚吃魚、動物、植物人等。
食人鯧,也稱食人魚,是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中的一種魚,是水虎魚的一種。水虎魚有近56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不同,可分為:雜食性,肉食性兩種。
食人鯧的品種很多, 水族市面常見的是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品種。該魚全身呈龜綠色。成群的食人鯧常將誤入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將誤入水中的人吃掉。體長可達200毫米。
食人魚棲息在主流、較大支流,河寬甚廣、水流較湍急處。成魚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覓食,以昆蟲、蠕蟲、小型魚類、腐肉為主,但其有些相近種只吃植物和小魚。
(7)巴西黑食人魚喜歡什麼水質擴展閱讀
主要危害
在原產地亞馬遜河流域,成群的「食人魚」常將誤入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將誤入水中的人吃掉。巴西人稱其為「皮拉尼亞」,意思是「割破皮膚的」,印第安人常將其牙齒當小刀來用。在中國,「食人魚」咬傷飼養人員和養殖愛好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更為嚴重的是,「食人魚」對水域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不可低估。體質強壯、對水質要求不嚴的「食人魚」在南方廣大地區都能找到適宜其繁殖生長的氣候條件和水體,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將打破生物鏈,威脅中國的本土魚類,破壞現有的魚類區系,降低生物多樣性,而且會對中國漁業資源和生產造成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