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和玻利維亞領土互換,巴西為何可以用三千平方公里換得15萬平方公里
二十世紀初期,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南美大陸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國家之間的領土交換事件,當事雙方分別是巴西和玻利維亞。當時巴西用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換取了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那麼這個特別不平等的領土交換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要從阿克里爭端說起。
阿克里爭端由來與一項技術,即硫化橡膠的發明有莫大關系。1839年,美國人查爾斯·古德伊爾革新橡膠工藝,將橡膠變成了遇熱不粘、遇冷不硬的高彈性材料。此後橡膠開始被用在諸如皮帶、膠鞋和雨衣等產品上,而隨著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對橡膠的需求更是成倍增加,隨之盛產橡膠的阿克里地區的重要性便日益凸顯。當時阿克里地區在名義上屬於玻利維亞領土,但當地居民卻大多是從亞馬遜河流域移居過來的巴西人,這就為兩國的爭端埋下了隱患。
由於國力偏弱,所以玻利維亞為保住北部疆域,將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權授予了美國財團。這種引進外部勢力並准許治外法權存在的舉動使領土爭端復雜化,因而引起了巴西的極大憤慨,並迫使巴西將主要精力都聚焦到了與美國的博弈之中。為此巴西歷史上最出名、最受人愛戴的外交部長里奧·布蘭科男爵挺身而出,制定了解決與玻利維亞領土糾紛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是關閉從亞馬遜河進入阿克里地區的航路。當時進入阿克里地區的唯一入口就是亞馬遜河,所以巴西的禁航決定使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採取的任何經濟行動都變得毫無價值。
第二步是謀求美國在邊界爭端中保持中立。里奧·布蘭科向美國政商界灌輸了一種觀念,那就是美國財團在阿克里的行動是對門羅主義的踐踏,因為允許擁有特權的經濟集團進入南美,會引起歐洲其他國家效仿並在南美進行勢力范圍劃分的危險。
第三步則是補償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的投資,以滿足美國提出的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
里奧·布蘭科制定的三步走戰略是卓有成效的,因為它迫使美國財團退出了阿克里地區,亦使得玻利維亞失去了在領土爭端中討價還價的籌碼。1903年,巴西和玻利維亞簽訂了《彼得羅波利斯條約》,該條約規定巴西以阿布南河與馬德拉河交匯處的三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換取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區(1909年巴西劃出3.9萬平方公里交予秘魯)。因交換面積不對等,巴西需另付兩百萬英鎊,且要修建一條連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韋柳的鐵路,以繞過馬德拉河的急流,從而使玻利維亞獲得一條通過亞馬遜河溝通大洋的進出口通道。
因為阿克里地區盛產橡膠,所以巴西的換地之舉可謂是使自己坐在了一個堆滿財富的聚寶盆之上。
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刺激,橡膠價格由1840年的每噸45英鎊快速飆升到了1870年的182英鎊,而到了1911年更是達到了每噸512英鎊的高位。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餘年,亞馬遜河流域出產的橡膠快速發展為了巴西第二大出口產品,並貢獻了巴西外匯收入的1/4,大有挑戰咖啡霸主地位的趨勢。但簽署換地協議的另一方玻利維亞,過得卻遠不如巴西滋潤。
玻利維亞在南美太平洋戰爭後失去了出海口,在二十世紀初又將盛產橡膠的阿克里「拱手相送」,後來在與巴拉圭的戰爭中(1932-1935年)又丟掉了絕大部分查科地區。可以說,國力孱弱的玻利維亞已成為了周邊國家待宰的羔羊。時至今日,玻利維亞經濟仍是欠發達的,其雖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受限於資金和技術,還無法對全國礦產資源的分布和儲量進行系統普查。玻利維亞從1825年獨立以來,似乎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但歷史已經無法挽回,玻利維亞能做的就是從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中吸取教訓。
B. 巴西新任總統邀請美國建立軍事基地,但為何巴西軍方表示反對反對有效嗎
因為巴西軍方和巴西總統非常的不對付,而且雙方有非常嚴重的矛盾。更因為如果請美國來建立軍事基地的話,這樣會對於巴西造成非常不穩定的安全因素。因為南美洲國家普遍的抵觸美國。更是因為這也損害了巴西軍方的權力以及利益。如果巴西軍方堅決反對的話,我想還是會達到效果的。
當然巴西軍方在巴西政局裡還是非常有權勢的。所以如果巴西軍方堅決反對的話,就一定會達到效果的。當然,如果巴西總統固守己見的話,那麼巴西軍方將會發動軍事政變,將巴西總統趕下台。以此來維護巴西人民和巴西軍方的權益。
C. 同樣是殖民地翻身為什麼美國成為了超級大國而巴西沒有
美國崛起的原因:
▲崛起原因之一:發明家的國度
19世紀70年代末,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閘門。
愛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項發明,白熾燈只是其中之一。這些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成為創造財富的源泉。但愛迪生本人只是當時美國眾多發明家中的一員,19世紀後半葉,各種各樣的發明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美國。
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記的發明專利就達到了64萬多種。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美國很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獨占鰲頭。
在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這個新興的工業國家以重大科技發明為基礎,在19世紀末迅速趕上並超過了在過去兩個世紀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歐洲強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躍居各大國之首,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愛迪生出現在美國絕非偶然,他生活在一個屬於發明家的國度,美國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為他的出現創造了基本條件。對於專利的保護,在16世紀的英國就已經開始,但是,美國人第一次把專利權寫入了憲法。1802年,國家專利局成立。
美國聯邦政府用專利制度保護了發明人的權益,同時也保護和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創造熱情。
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理查德?莫斯比宣稱,知識產權,是大腦的產品,是一份無盡的資源。我們對這項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我們為那些偉大的發明家們所提供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息息相關的。這也是美國能夠在歷史上,包括在21世紀的今天,取得世界經濟強國地位的要害原因。
▲崛起原因之二:沒有圍牆的大學
使美國保持創新活力的,還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學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說,「凡不曾培養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國家不能稱其為泱泱大國」,美國所擁有的全世界最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使它獲得了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今天的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國各個領域,曾有一位學者說:「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畢業生成就了美國。」
美國立國後不久,就頒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個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並把受教育的權利當作人權的一部分。1862年,面對美國缺少大學的局面,時任總統林肯簽署了一項以出售聯邦土地收入投資創辦大學的法案——《莫里爾法》,為美國龐大的大學院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美國各州的財富40%以上用於教育開支,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由慈善機構和私人捐贈完成。
美國許多著名的常青藤學校都是由私人創立的,私人的資助幾乎遍布美國教育的各個角落,並成為美國獨特的傳統。著名的鋼鐵大王卡內基臨終前捐獻出自己的絕大多數財產,資助公共文化事業,留給後人的有著名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以及2500多座公共圖書館和其他數不清的社會文化設施。對此,卡內基曾說:「哪怕你拿走我所有的財富,只要把技術人員留給我,用不了幾年,我又是鋼鐵大王。」
早在100多年前的眾多美國富翁眼中,教育就等於科技,科技就等於生產力。
美國的大學還有它獨特之處。英國教育學家埃里克?阿什比爵士曾評價:「美國對高等教育的貢獻是拆除了大學校園的圍牆。」美國的大學獲得了社會支持後,也開始為社會服務。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努力,美國的教育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經渾然一體,不僅使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還主導了以電子技術為主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到今天,這個只有世界人口5%的國家,擁有43%的世界經濟生產力和40%的高科技產品,匯聚著世界上最多、最優秀的科技人才和超過一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崛起原因之三:宏大的科學戰略
美國的領先優勢還來源於富有遠見的科學技術發展戰略。
1945年9月6日,杜魯門總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四天就向國會遞交了「21點戰後復興計劃」,向世界公開表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當今世界維持領先地位,除非它充分開發了它的科學技術資源。」美國第一次把發展高科技放在這樣的戰略地位來思考,此後,從未放棄過這一戰略。
5個月後,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誕生,象徵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美國率先佔領了信息時代的制高點。這是美國在20世紀後期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重要原因。
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除了英國在18世紀開啟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19世紀後期的電氣時代和20世紀的信息時代都是在美國開端的。
今天,美國在科研和開發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國的總和。
巴西沒有崛起的原因:
巴西在基本條件是是比較好的,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但500多年長期淪為殖民地造成了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造成制約巴西發展的因素。同時國家主體觀念極差,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造成巴西的國防工業相對落後。 而且拉美人天性比較散漫 沒有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
D. 巴西身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為什麼不發展核武器
巴西目前是拉丁美洲最為強大的國家了,到現在為止巴西之所以堅持不發展核武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不由己,巴西倒是想發展,可以由於美國等國家的強制限制,巴西算是有心無力;再就是巴西本身的經濟也並不一定能夠支持巴西發展核武器。
三、巴西目前本身也沒有研發核武器的經濟基礎。巴西經濟發展一直是「過山車式」發展,經濟發展時好時壞,受國際資本控制比較大,所以其政府其實財力非常有限。而研製核武器是需要巨額的投入的,如果巴西花大力氣,大價錢研製核武器,不但財力負擔不起,也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發展,這一點原因也是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巴西目前並沒有研製核武。
E. 美國為什麼不打巴西
經濟超不超過自己會決定對這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嗎?這樣說的話,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兩國就要開戰了,歐洲加一起的經濟也超過美國,怎麼沒絕交呢?
當然也是有競爭的,日本當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進逼美國,美國於是想法讓日本陷入了"經濟泡沫"經濟從此長期不景氣,現在的第二是誰呢,況且兩國還有著意識形態的差異,所以美國會時不時的抵制中國的崛起。還有一些堅定反美的國家,美國也會針對甚至動用武力。
F. 聯合國確定禁飛區是否就意味著任何國家都可以對禁飛區域使用武力
編輯本段禁飛區
禁飛區又稱禁航區,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經特別申請許可的飛行器飛入或飛越的空域。禁飛區有多種形式:一種是主權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在特殊時段對其領空范圍內的特定空域採取的限制飛行的管制措施,這種禁飛區的建立是國家主權所賦予的權力;另一種是在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某個或某些國家或組織在沖突地域劃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沖突相關方的飛行器在管制空域內的飛行活動,只有在國際組織授權的前提下,建立這種禁飛區才具有合法性。
編輯本段設置目的
設置」禁飛區」,作為空中攻勢作戰的一種新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絕對優勢的空中進攻力量為基礎。二是集空中戰略戰役威懾和空中戰術打擊於一身。不但能隨時向對方傳遞威懾信息,而且能根據情況對敏感目標進行打擊。三是規模可大可小,進程可快可緩,程度可緊可松,部署、展開、空中巡邏和截擊、對敏感目標進行打擊、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進行。因此,設置「禁飛區」已成為強權國家實施軍事干預的一種新手段。伊拉克和波黑兩個「禁飛區」的建立和運轉,初步反映了現代戰爭空中斗爭形式的新特點。
編輯本段禁飛區實例
伊拉克禁飛區
1991年4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88號決議,譴責伊拉克當局3月下旬對庫爾德人的鎮壓行動。西方大國也對庫爾德難民問題作出強烈反應。英國提議在伊北緯36度以北建立一個保護庫爾德人的「安全區」 (security zone) ,得到美、法等國的響應。4月17日,美國地面部隊進入伊北部地區後,英、法軍隊也相繼到達,建立了庫爾德人「安全區」。5月3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將「安全區」正式移交給聯合國有關機構。7月15日多國部隊撤出伊北部地區而駐扎在土耳其南部,作為快速反應部隊,繼續對庫爾德人進行保護。自此,形成了在伊拉克北緯36度線以北的庫爾德人「安全區」。[1] 灰色區域為禁飛區
[2]1992年8月,美國等以保護伊拉克南部穆斯林什葉派免遭伊空軍轟炸為由,在伊拉克南部北緯32度以南地區建立了「禁飛區」 (no-fly zone) ,同時規定,從當年8月27日起,無論是伊拉克的軍用飛機還是民用飛機,都不準飛入這一地區,否則,飛機將被擊落,機場及地面雷達將遭到空襲。南部「禁飛區」約占伊拉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幾乎包括了所有穆斯林聚居區,伊主要空軍基地和部分大油田都集中在該地區。1996年9月4日12時(伊拉克當地時間),美國又將「禁飛區」擴大到北緯33度以南地區。這意味著美國進一步限制了伊拉克空軍的飛行范圍,西方盟國在伊拉克領空飛行的范圍擴大了120公里。擴大後的「禁飛區」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將伊拉克的兩個空軍基地包括在內。[1]
波黑禁飛區
除在伊拉克建立「禁飛區」以外,美、英、法等國於1992年10月,還在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國地區建立了「禁飛區」,1993年4月12日,北約組織發起了「禁飛」行動,開始使用空中力量對波黑上空進行監控。
利比亞禁飛區
3月17日安理會通過設立利比亞禁飛區決議
[3]2011年3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18時30分,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決議說,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義救援為目的和負責撤離外國僑民的飛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利比亞領空飛行。決議指出,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印度、德國和巴西投了棄權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亞副外長卡伊姆在的黎波里發表聲明說,利方將積極對待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將積 利比亞地圖
[4]極關心利比亞所有地方的平民,保證食品、葯品的供應。卡伊姆說,目前利方尚未拿到決議全文,等看到決議全文後再作全面的評價。 卡伊姆還說,利比亞當局已經准備好立即(同反政府武裝)停火,但要就停火協議細節達成一致並非易事,同時所有各方都要遵守協議。他說,利比亞武裝部隊決定將不再向反政府武裝發起進攻,政府軍沒有任何意願要向平民發動攻擊。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一個決議案在獲得9票贊成,且沒有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的情況下即可獲得通過。[3]
G. 美國在遏制中國的發展 為什麼不遏制 印度 巴西 這2個國家發展的也很快啊
中國的集權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集權統一的比美國徹底的多。我沒其他意思。不過你要明白,對於開展等發揮。中國主席可以最大可能的獨排眾議。最終對了就名垂青史。錯了,遺臭萬年而已。
而美國則太過民主吃虧。人民經常是盲目的,所以才需要政府。
而印度因為國情關系,社會建設很好。但是經濟發展太差。而有錢人很有錢,窮人太窮。等次拉的太大,漸漸的會出現問題。需要美國的支援,如果美國對印度開始經濟打壓,印度毫無疑問,會元氣大傷。完全在美國掌控之間。
相反中國,完全無懼美國所謂的經濟打擊。完全可以頂得住美國的壓力。並且國債的關系,擁有足夠的能力去反擊,使美國經濟崩潰。美國最大的國債擁有國,掌握美國絕大多數的國債。如果低價販賣,美國美元破跌的局面是無法逆轉的。而國債不是說還就能還的。
中國是紅色主義國家,在特定時刻會用一種接近不講理的方式。去喊著聖潔的口號,侵略別人,反而自己國家裡還有不少支持的人。最後用美國的土地,去滿足美國的窮人,將民怨降到最低,統治美國的國土。這一點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差距。
不過在和平年代,口號作用不怎麼大。只有特定的特殊年代裡,資本主義導致國家貧富差距嚴重才會出現。
中國很多情況百姓無處述苦,但是你難道認為美國的國情就可以那麼樂觀?人民集體的意志不會有錯?二戰法國都和德國開戰了,他們居然吃喝玩樂一點不耽誤,電影院等地方竟然和平時一樣,沒有危機感。民眾的意識……也不怎麼靠譜的。
美國的敵人如今幾乎是以中國為首,蘇聯俄羅斯對美國漸漸失去了威懾力。而中國漸漸的成為第一。其次是印度等國家,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和美國比的很火熱,但不可否認,俄羅斯幾乎是持續的落後。
可以說中國的周邊情況也適合打壓。在者,從毛主席的時候,似乎中國對美國的敵意就不小。如果更成了最大的潛在敵人之一,為什麼不去針對?
不要以為國家之間的差距多麼難以逾越。航母,戰時社會,可以說兩年就造出一台,基本就滿編制。
美國的宙斯防禦系統,如果巡航艦都沒攻擊墜落,也就和沒有一樣了。可以說,攻堅是測試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最好的方式。而戰術是指揮作戰能力而不是軍事實力。絕不是宙斯防禦系統可以如何如何,就無敵了。面對生化武器,集束炸彈,彈雨,飛機自殺式沖撞。航母也吃不消。
而如今戰事都不多,每個國家都沒什麼練兵的機會,所以在於戰術,實戰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是一起共同進步。
至於聯合國禁用,別逗我了,二戰英國,日本,美國都經常使用。蘇聯沒注意過,他們在乎人道,協議了嗎?
H. 巴西和美國的關系怎麼樣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巴西入常五常中唯一反對的就是美國,最害怕巴西強大的國家也是美國
I. 1997年巴西正式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是怎麼回事
1997年10月,美國宇航局與巴西空間局簽署了一項美、巴國際空間站雙邊合作協議,從而使巴西成為第十六個合夥國,在國際空間站計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巴西能夠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首先是因為本身具備技術能力,另外由於空間站計劃耗資巨大,美國需要更多有實力的外來援助,而且,此計劃已是美國政府的一個外交工具。
按照協定,巴西將向美國宇航局提供:1套窗口觀測研究設備,技術試驗設備,1個站外後勤容器,非增壓後勤架和1個快速運貨架。美國則為巴西提供空間站上的試驗環境,送1名巴西宇航員上空間站。雙方採取「不付款」協議。同年,美國又與歐空局簽訂這個協議,歐空局將在1999~2002年向美國宇航局提供節點艙2號和3號、製冷機及軟體服務,作為交換條件,美國為歐洲發射歐空局負責建造「哥倫布」軌道艙。
J. 聯合國如何來決定領空禁飛區
禁飛區又稱禁航區,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經特別申請許可的飛行器飛入或飛越的空域。禁飛區有多種形式:一種是主權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在特殊時段對其領空范圍內的特定空域採取的限制飛行的管制措施,這種禁飛區的建立是國家主權所賦予的權力;另一種是在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某個或某些國家或組織在沖突地域劃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沖突相關方的飛行器在管制空域內的飛行活動,只有在國際組織授權的前提下,建立這種禁飛區才具有合法性。
2011年3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18時30分,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決議說,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義救援為目的和負責撤離外國僑民的飛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利比亞領空飛行。決議指出,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印度、德國和巴西投了棄權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亞副外長卡伊姆在的黎波里發表聲明說,利方將積極對待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