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為什麼沒得過奧運會足球金牌
足球界中,奧運金牌大約等於乙級聯賽金杯。。。
Ⅱ 巴西為何輸的那麼慘
我暈死,3樓從哪裡來的上屆巴西隊的評論,還黃健翔、小羅呢、、、
總結巴西失敗的原因:
1,缺乏創造性。早在5月份鄧加確定巴西隊參加世界盃比賽名單的時候他就表明,他需要的是一名能夠進球的中場球員。但在巴西隊的大名單中,8名中場球員都是偏防守型的,都是沒有創造性的球員;只有卡卡是進攻型中場,也就是說卡卡沒有替補,反而阿爾維斯幾乎每場比賽都踢中場的位置,埃拉諾的受傷更是讓卡卡沒有了幫手。
2,沒有控制力。巴西隊最後場上只有10人,最終輸掉了比賽,巴西球員顯示出心理上的失衡。連羅比尼奧都要去與荷蘭球員吵架了,隊長盧西奧沒有作出一個動作示意大家要冷靜,以前打過世界盃的卡卡和吉·席爾瓦同樣對巴西隊的不冷靜視而不見。場上沒有一名巴西人有能力引導其他球員,讓其他球員冷靜,或是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就像鄧加當年那樣的。
3,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在與其他弱隊比賽時,巴西隊確實顯示出他們後防線上的優勢,但是真正遇到決定性的比賽時就不行了。說朱里奧·塞薩爾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費利佩·梅洛卻在他的配合下幫助荷蘭隊得了第一分;而第二個球,斯內德1米70的個子,頭槌都不用跳起就能進球。
4,梅洛的脾氣。費利佩·梅洛的紅牌無論是誰都不能說他是冤枉的。他應該知道,他的做法將會對後面的比賽造成什麼影響,這是一場關鍵性的比賽啊!他在小組賽與葡萄牙隊的比賽中脾氣就上來了,撞了此前侵犯他的佩佩,但那次他只得到黃牌。在與荷蘭隊比賽時,而且還是巴西1:2落後時,他對羅本的那腳蹬踏直接得到了紅牌。
5,只有半個卡卡。一般情況下,一支隊伍中穿10號球衣的肯定是最關鍵的球員。鄧加把全部籌碼都押在卡卡身上,他堅信卡卡是這屆世界盃的主角;但卡卡在准備階段一直未從傷病中恢復,在世界盃比賽中從來沒有找到最佳狀態;雖然他共有三次助攻,但整體表現讓人失望。對荷蘭一場一腳射門被撲出外,還浪費了2次關鍵機會。
6,鄧加主義。主教練鄧加違背了巴西足球的傳統,闡述他自己的哲學。他認為位置最重要,批評個人主義,摒棄藝術足球,提倡實用,只注重結果。在這次南非世界盃上,巴西隊很少踢出優美的足球,也沒能讓球迷看到最終的勝利。
7,沒有精神支持的球隊。球迷狂熱和過於開放,是人們認為巴西2006年德國世界盃失利的主要原因。這次鄧加選擇了封閉一切的做法,媒體成為鄧加的敵人,即使是球員的雙親也不能到南非觀戰,讓國家隊完全在一個孤島上;他們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交點。
唉!巴西把運氣留給4年後吧、、、
Ⅲ 世界盃 巴西
在世界足球傳統強隊中,巴西隊最早拿出了23人的世界盃「最終」參賽名單。這一做法非常符合主教練鄧加的一貫氣質:簡潔、干練、高效、強悍。
說實話,我早上見到這份23人名單,並無驚訝之感。因為,鄧加的國家隊經過世界盃南美區預選賽和09年聯合會杯之後,已經基本成型,甚至主力陣容都早已敲定了。
一、說說幾個可能有爭議的人選
一是關於替補門將的位置。本來球迷們以為本賽季在羅馬隊表現出色的塞爾吉奧可能會入選,但結果卻是同一俱樂部的多尼再次入選。應該說,鄧加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世界盃上球員的經驗至關重要,塞爾吉奧沒有為巴西國家隊把過門,而多尼曾為巴西隊多次出場,且其水平也是足夠的。
二是關於替補中後衛位置。我曾考慮切爾西隊本賽季表現出色的主力中後衛阿萊士是否會被鄧加相中,頂替AC米蘭隊的蒂亞戈•席爾瓦。但我現在支持鄧加的選擇。因為,中後衛這個位置舉足輕重,特別講求穩定性和延續性,人選不能經常變化,因此盡管只是中後衛的替補,選擇蒂亞戈•席爾瓦以保持延續性也有其必要。
三是關於左邊後衛人選。鄧加選擇的是吉爾伯托和巴斯托斯,這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朋友可能會支持皇馬的馬塞洛。應該講,馬塞洛在皇馬本賽季尤其是後半程的表現是相當的突出,得到球迷的支持完全可以理解。但考慮到與前述類似的理由,還是支持鄧加的選擇。
四是關於中場人選。梅洛本賽季在尤文表現平平,被譽為一大「水貨」,但在巴西國家隊,他的表現一直很正常,與吉爾伯托•席爾瓦組成的防守型中場組合是鄧加巴西隊的固定搭配,因此入選實在情理之中。而且鄧加出身後腰(防守型中場),對這一位置的理解想必深於一般人。比較有爭議的是,為什麼入選的是以及巴普蒂斯塔這樣在俱樂部根本沒有多少出場機會的選手,而不是本賽季狀態回勇的前世界足壇No.1羅納爾迪尼奧?這一點也非常好解釋。鄧加在今早的新聞發布會上概括了選用球員的四個原則——愛國之心和熱血之心、具備抗壓能力以及自我行為約束力。小羅的問題出在「自我行為約束力」不夠好上。
五是前鋒位置。應該講這四人的入選也基本上在預料之中。羅比尼奧和法比亞諾肯定是首發,尼爾馬和格拉菲特是替補。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怎麼會是格拉菲特,而不是帕托或者阿德里亞諾?實際上,鄧加對帕托的能力是相當認可的,但後者本賽季在AC米蘭受傷病困擾基本上是在替補席上度過,這是令人遺憾的。而阿德里亞諾的問題跟小羅一樣,自製力差了些,不符合鄧加組隊的基本要求。
二、談談目前的巴西隊
自1982年和1986年兩次世界盃折戟沉沙之後,巴西國家隊拋棄了追求華麗和唯美的足球傳統,開始了「實用化」的轉型。這種轉型,為巴西隊在1994年和2002年帶來了兩座金杯。
1994年佩雷拉的巴西隊和2002年斯科拉里的巴西隊這兩支成功的隊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整支隊伍的中後場異常厚實,攻擊線有超級前鋒坐鎮。球隊首先強調後防線的穩固和中場強悍的攔截能力,在進攻上雖然前鋒加上攻擊性中場的人數不多(3人),但邊後衛的有力助攻加上前場球星的小范圍配合和個人的靈光閃現足以撕開對手的防線。本屆巴西隊秉承了起自1990年的「實用化」路線,但也有自身的特點,尤其是較深地打上了鄧加個人的烙印。鄧加在組隊時,對那兩屆的成功經驗必定是瞭然於胸的,但限於本屆巴西隊的攻擊線缺乏1994年羅馬里奧和貝貝托的超級組合,也沒有3R(羅納爾多、里瓦爾多和羅納爾迪尼奧)的魔幻組合,因而不得不更少突出個人色彩,而是更加倚重球隊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強調戰術紀律,任何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整體的戰術體系之上。
桑巴舞的特點之一就是無拘無束、自由熱情奔放,巴西人的天性是自由散漫的,因而巴西球員往往能提出最絢麗的足球,卻也常常會功虧一簣。在成王敗寇的足球世界裡,將嚴謹的戰術和嚴肅的紀律注入到散漫的個體之中,既屬無奈,也屬必要。
鄧加的巴西隊,是一支表面上星光暗淡,但實戰效果卓越的球隊。某些典型的偽球迷說,目前的巴西隊是一支防反型球隊。這是無稽之談!不用說別的,就憑2009年聯合會杯決賽巴西隊0:2落後於美國隊時表現出的攻堅能力,絕對在世界上能排進前三。不客氣地講,這是不僅是一支很難被擊敗的巴西隊,也是一支攻擊力超強的球隊。
三、對世界盃上巴西隊前景的預測
對於巴西隊在本次世界盃上的前景,本人持樂觀態度。
當然,能走多遠或者能否奪冠,由於不確定因素很多,因而也不是現在可以預測的。通常,要等到小組賽結束或至少兩輪小組賽之後,才可能對各隊的實力、狀態有個現實的把握。
如果非要預測,我以為巴西隊至少能進四強。
附:巴西國家隊23人名單
門將:塞薩爾(國際米蘭),戈麥斯(托特納姆熱刺),多尼(羅馬)
後衛: 麥孔(國際米蘭),阿爾維斯(巴塞羅那),吉爾伯托(克魯塞羅),巴斯托斯(里昂),胡安(羅馬),盧西奧(國際米蘭),蒂亞戈•席爾瓦(AC米蘭),路易松(本菲卡)
中場:吉爾伯托•席爾瓦(帕納辛那科斯),若蘇埃(沃爾夫斯堡),梅洛(尤文圖斯),卡卡(皇家馬德里),拉米雷斯(本菲卡),埃拉諾(加拉塔薩雷),巴普蒂斯塔(羅馬),克萊伯森(弗拉門戈)
前鋒: 羅比尼奧(桑托斯),尼爾馬(比利亞雷亞爾),法比亞諾(塞維利亞),格拉菲特(沃爾夫斯堡 )
Ⅳ 求巴西隊94世界盃奪冠之路
1994年,第十五屆世界盃在美國舉行,羅馬里奧領銜的巴西隊奪取了冠軍,這是該隊歷史上第四次捧起世界盃。
7月17日,在義大利和巴西的決賽中,意隊球星巴雷西和巴喬先後在點球大戰中失手,巴西最終獲勝奪取冠軍。參加決賽的巴西隊主力陣容。
門將塔法雷爾、尤爾津霍、阿爾代爾、毛羅-席爾瓦、桑托斯、布蘭科;
下排從左到右為:馬津霍、羅馬里奧、隊長鄧加、貝貝托、津霍。
日期 對陣
6月20日 巴西2-0俄羅斯
6月24日 巴西3-0喀麥隆
6月28日 巴西1-1瑞典
7月4日 巴西1-0美國
7月9日 巴西3-2荷蘭
7月13日 巴西1-0瑞典
7月17日 巴西3-2*義大利
註: *為點球大戰比分
本屆指標 數據
參賽場次 7
獲勝場次 5
戰平場次 2(決賽120分鍾戰平)
進球數 11
失球數 3
隊內射手榜 進球
羅馬里奧 5
貝貝托 3
布蘭科 1
桑托斯 1
拉易 1
巴西隊時隔24年後再度捧杯,但能夠在歐洲球隊的重圍(8強中有7支球隊)中勝出,巴西隊靠的是歐化的戰術和穩固的中場。雖然羅馬里奧和貝貝托的鋒線出神入化,但朴實無華的後腰鄧加被認為是奪冠的關鍵。世界盃決賽頭一次缺少了進球。同防反大師義大利耗完120分鍾後,巴西隊通過互射點球奪得冠軍。
1970年永遠留下雷米特杯之後,巴西曾經走過一些彎路。連續20多年與金杯無緣,雖然有運氣方面的原因,但也與桑巴舞步沒有跟上時代步伐有關。歐洲球隊在防守和整體打法上的進步,使得巴西隊以小組配合和即興發揮為特點的攻勢足球難以取得突破。
80年代,桑塔納重振藝術足球的努力宣告失敗,不到40歲的拉扎羅尼走馬上任,但他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1990年世界盃上,拉扎羅尼將有史以來最保守的一支巴西隊呈現給世人,那是巴西隊歷史上僅有的一次使用清道夫,結果「死」得很難看。
在這種形勢下,巴西足協組建了佩雷拉搭配扎加洛的教練班子。佩雷拉的改革思路是加強防守,即便犧牲攻擊力也在所不惜。在後防線上,仍然採用巴西人習慣的平行站位,中衛搭檔阿爾代爾和桑托斯身材高大卻不失靈活,防守范圍大,正面阻截能力強,本方定位球的時候還能搶點。最大的改革在中場,隊長鄧加和毛羅-席爾瓦打雙後腰,馬津霍和津霍同樣進攻能力平平,但他們在中場構築了堅實的屏障。同蘇格拉迪、濟科等前輩相比,他們缺少了一些藝術細胞,但巴西人扎實的技術功底,仍然足以保證他控制住中場。
在進攻上,實力平均而又朴實的中場線貢獻不大,助攻更多的來自邊後衛尤爾津霍(替補卡福)和萊昂納多(後因紅牌停賽被布蘭科取代)。鋒線搭檔貝貝托和羅馬里奧更是絕配,正是他們保證了在中場支援不足的情況下,仍然能貢獻足夠數量的進球。靈巧的貝貝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前腰的角色,羅馬里奧禁區內的擺脫和搶點能力難覓對手,兩人之間心有靈犀,多次相互助攻。在本屆世界盃最精彩的一場比賽中,貝貝托助攻「獨狼」彈射入網,堪稱妙到毫巔。
決賽是一場遏制和反遏制的較量。上半時才進行一半,佩雷拉就用卡福換下表現平平的尤爾金霍,加強了右路進攻。卡福的一次下底給貝貝托創造了頭槌良機。義大利主帥薩基見勢不妙,隨即用中衛阿波羅尼替下右後衛穆西,馬爾蒂尼拉到左邊路,貝納里沃改打右路。這次調整頗見效,不僅守住了邊路,阿波羅尼和巴雷西也看死了巴西雙子星。經過120分鍾較量,雙方最終互交白卷,只得讓點球來作出裁決。
Ⅳ 巴西隊為什麼能第一個,第四次奪得大力神杯呢
自從巴西隊在球王貝利的時代連續三屆棒得「大力神杯」後,在以後的二十多年裡,經管「桑巴舞」越來越讓人著迷,誰都認為看巴西人踢球就是一次極高的藝術享受,可是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們都敗在實用的歐洲人的腳下到佩雷拉執教,巴西隊才如夢初醒。「桑巴舞」跳的再眼花繚亂,球隊得到是國人的咒罵、諷刺和不信任,和榮譽、獎杯、獎金無緣,教練一個接一個被解僱到國外去找飯碗。
在十四屆足球杯賽的預賽上,他們翻了車,究其原因,和英國人目空一切、盛氣凌人不無關系。英國人開了世界工業革命的先河。他們的國力是強大的,然而,到了今天,英國的國力和他們的足球一樣顯露出英雄遲暮之窘狀。日不落國的霸業早已被他們的後裔美國人代替。那種泰斗的心境開始蒙上了一層欲罷不能的迷亂。盡管羅布森大聲疾呼,必須打破僵化和桎梏,可盎格魯撒克遜人品格里的頑固和保守使他們拒別人於千里之外,在球場上他們依然堅持的是英式足球,長傳沖吊,猛沖猛打。不管怎樣,英國隊始終是一個強隊,暫時的失利不會泯滅他們未來的光輝。平心而論,中國的足球在亞州也稱不上一流。當我們常常敗在韓國隊和西亞隊腳下時,我們思考了些什麼呢?我們的「恐韓」病症已經很久很久了,這種病難道無葯可救嗎?這種存在象一顆炸彈,每次都自我爆炸切斷了自己通向勝利的橋梁。在我們飽覽了大千世界的風格流派和喜怒哀樂時,我們心裡的滋味是什麼呢?不管怎樣,我們熱愛足球的「心」從未死去,因為足球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中國人等待著以足球展示我們民族精神品格的一天,哪怕它還遙遙無期,我們一定會造就自己的輝煌和勝利。袋由這就是足球的藝術魅力。
Ⅵ 巴西為何沒奪冠
迅誠VPN支持 魔獸 永恆 游戲專用代理!
網路 訊誠代理④號向您提供
這是怎樣的一個隊伍,這是如夜空中群星閃爍,但沒有任何的呼應;這是怎樣的退場,這是如亞馬遜何下瀉的河水,一瀉千里。在這個豪華的隊伍中,有打破圖穆世界盃進球紀錄的外星人,有在歐洲杯上不可一世的羅納爾蒂尼奧,有屢建奇功的阿德,有經驗豐富的卡福……而他們的主教練又是大名鼎鼎的佩里拉,但這樣的隊伍在90分鍾的比賽中,11射門只有到比賽最後時候的一腳射正球門,此種表現,被法國隊被奇達內亨利他們淘汰,雖屬悲情,但也自然。巴西不再十萬美麗的了,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們還是要批判的。
1、一批判佩雷拉,為何換人這樣的晚?
可以說,回顧巴西隊在這屆世界盃走過的道路,看過他們的每一場比賽,都不是十分精彩的。但我們球迷都在用一種仰慕的眼光來看待巴西隊,用一葉遮目的姿態去看待佩雷拉的用人。擁有五大天才攻擊手,可這隊伍比賽慢騰騰的,球迷都天真地以為佩雷拉沒有拿出真的實力來,都以為他的手中有天兵天將,遇上弱敵小玩一把,遇上強手才會來真的。對日本可以逆轉,但在法國隊的對面,佩雷拉絲毫沒有顯示出一代巨帥的風采,和以往的用人比較,還是鍾愛1到11號,換人還在固定時間更換固定人,沒見有多少新手段。用人太老太舊太沒有隱秘性,就這些使人都知道的老面孔,令法國隊應付起來得心應手;換人太晚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看著射門的次數恆等於零,早早當機立斷,或許替補早上去了,就會是另外一種境地。始終沒能激活小羅,是一個缺憾。佩雷拉一個人害了巴西足球,害了五星霸主的千古偉業。這老頭世界盃前還胡吹,巴西要奪冠了,就是領先世界足球300年,可見佩雷拉是山中人,對足球世間事情了解得太少,對法國隊對齊達內亨利里貝里的研究,基本上是沒有。不會是傀儡一個吧?不知己,不知彼,佩雷拉就是這樣的主教練。
2、二批判肥羅,外星人融不到隊伍之內?
這次世界盃上,巴西隊和羅納爾多的完成任務是,造就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星人,僅此而已。的確如此,在肥胖不是巴西足球的映照下,我們看到大羅的不進球,就十分著急,還好一場進了兩個以後,他的個人世界盃進球就達到了和圖穆前輩一樣多的數量。但在完成了這個任務以後,大羅和隊伍再也不成為一體了。其實,巴西隊走過來,球迷沒能看到羅納爾多和隊友們靈活的配合,至於他個人,自從變成了肥羅以後,就不見了舊日的輝煌了。或許他和他的最新女友正在籌辦他們最新婚禮,而她正在激化為他生一個隊伍的小C-羅納爾多,是不是這樣的幸福隆起了他的滾圓肚皮,是不是這樣的理想消磨了他的足球鋒芒?巴西隊是為數不多的賽前不禁慾的隊伍之一,作為花花大少的大羅,會在比賽的間隙消停嗎?不自律不自尊已經成為大羅的成為胖羅的思想基礎,當巴西總統盧拉都叫他"胖子"的時候,似乎就已經看透了他的價值。看著他木孜孜走下失敗的賽場,他的心裡還真得不好琢磨。
3、三批判小羅,所有的運氣都給了俱樂部?
歐洲足壇給了小羅無限的榮譽,在巴薩俱樂部透支了所有的精神運氣靈性技術水平能力以後,羅納爾蒂尼奧在這屆世界盃上,沒能有任何的閃光點,平庸的宛如一個沒有輝煌歷史的新人,比賽中沒有靈性下的位置感,沒有笑容下的精神,沒有了高水平下的技術動作,整個一個"了了"之人。是俱樂部的吸引力把小羅掏空了,還是歐洲的美女把小羅掏空了?看著電視里他的廣告,還真的不敢想像,他已經作為一個五場比賽不進球的巨星,從我們的視野走過了。一人的春天不會永遠,一個人靈性不會永恆,周期或者低谷是生命周期的規律。但作為隊員也要激活自己,小羅的低迷從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就可以看出來,一如他的出身,立馬變成了足球場上的苦孩子,笑容都是擠出來的。站在歐洲足壇的領獎台上,全然沒能感到他還能有人生的低谷,把所有的東西都留在了歐洲,在巴塞羅那有他的舞著的腳印和無限的榮譽。在這次的國家隊世界盃賽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對於十分自信的小羅來說,這是怎樣的哀痛?宿命上說,一個人的所得是有限的,一個地方多得了,救災在另一個地方少得到,任何的努力,都是在命運之下的奮斗,再努力也突不出人生兩大波。陽光之後時烏雲,沒有了運氣,足球似乎就一部所有了,沒有了在國家隊中的運氣,小羅還是球迷心中的那顆冉冉升起的巨星嗎?
4、四批判阿德,為何不再是救世主?
1998再現,阿德里亞諾沒能在關鍵的時刻再次扮演巴西足球的救世主的角色,一個有潛力的隊員,在關鍵的時候,不能發揮出關鍵的作用來。原因就是,一般不被作為巨星看待,尤其是群星璀璨的時候,阿德的個性是內斂的。當上一次他把搖籃曲送給他的兒子,但無論如何,做了父親了他,在大牌雲集的隊伍之內,從作用上到地位上,從思想上到行為上,都是"二流",這個苦孩子出身的"傻子"不會在更加關鍵的時候,再次沖出,來擔當起巴西的民族英雄,他還不具備這個榮譽地位的最基本的素質,或許他的理想就是"老婆孩子小別墅",他們的世界盃結束了,如今,在故國巴西,美女丹妮埃拉正在里約熱內盧的別墅中,望眼欲穿地等著夫君載譽歸來……
5、五批判卡福,老邁的身軀不堪重用?
著老隊長多大了?世界盃開始的時候,他已經36歲了,這在本屆世界盃上,也就是一個老代表了,四次參加世界盃的他,始終有一種歉意的笑容,我們不知道他的這種笑容是從哪裡來的。看著他步履蹣跚地走在比賽場上,似乎真的老了,已經不適應足球的比賽的高快節奏了。但我們不能忘記,當他在韓日世界盃上代錶冠軍隊伍第一個結果大力神杯的時候,是何等的矯健和自信,而如今看來已近老邁不肯負重了,他一個帶慢了一個後防線,就令進攻也慢了三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的第一,也不可能是永遠的健康。這次世界盃卡福不該來,來了也不該首發。早就不看重用了,還在堅持著,害了自己,也害了巴西足球。當他下半場被替換下場的辰光,似乎是他足球的一個端點,當巴西離去的這個時候的,卡福的國家隊長也任期滿了,要是在早一點,或許巴西還有救。
6、六批判貝利——烏鴉嘴居然猜中結果!
貝利每次預測都可以幫助巴西掃除一堆障礙,但此次他卻看好法國,同時,65歲的巴西球王警告巴西,世界盃最熱門的球隊往往不能堅持到最後:「最熱門的球隊從沒有贏得過世界盃,現在巴西是最熱門的球隊。」貝利一向以烏鴉嘴聞名,當聽到他看好法國時,不知道多少巴迷暗暗開心,哪知道球王此次瞎貓捉到死耗子。一語成讖的後果就是:法國真的淘汰了巴西。當然,貝利的烏鴉嘴只是笑話,但他與足協的交惡,對足協主席特謝拉的不滿,以及與羅納爾多爆發的嘴戰,這些都減弱了球隊的凝聚力,直接影響了球隊的團結。阿根廷擁有忠實信徒馬拉多納,但貝利顯然對自己的母隊支持度不夠。
7、七批判總統——多嘴政客干擾團隊合作
巴西盧拉達-席爾瓦是個超級球迷,他先是對羅納爾多的體重表示過分關心,甚至開玩笑的在訓練中直接稱呼羅納爾多為「胖子」,盡管後面提出道歉,但無疑給外星人火上澆油,影響了他的情緒。此後,席爾瓦又對陣容提出意見,在他眼裡巴西不但要贏球,更要打得漂亮。他強烈要求把小儒尼尼奧塞進主力陣容,「儒尼尼奧的上場給球隊所帶來的變化是所有巴西人民迫切渴望的,他更多得參與了進攻,巴西人民最喜歡射門多的球員。」佩雷拉順從上意,讓儒尼尼奧參加了與法國的大戰,但缺乏大賽經驗的他明顯不是維埃拉和馬克萊萊的對手,幾乎在場上消失。看來盧拉達和義大利的貝魯斯科尼一樣,都是不懂裝懂害死人。
8、八批判巴西足協——安排訓練賺小費
巴西足協一直給人以貪得無厭的形象,他們想榨乾球員的所有價值。於是賽前出現這樣的荒誕一幕,巴西隊的備戰更像是度假。總共三場熱身賽中,有兩場是對巴西俱樂部隊的公開訓練賽。足協的用意很明顯,日常訓練也收門票,對抗賽全球轉播,這樣可以多賺點球。於是在瑞士小城維吉斯,巴西隊不但免費吃住、免費訓練,而且為足協帶回120萬美元的收入,當然,小城的老闆們也發了一筆足球財。看上去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但缺乏高強度的訓練,以及沒有受到有水平的對手考驗,巴西的慢熱也就不難理解,而他們的戰術公開,更是把所有秘密暴露在敵人面前,這點上足協難辭其疚。
9、九批判巴西後防——老化腐朽難堪大用
巴西的後防線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雙卡年紀早已不允許他們來回沖刺,放著更年輕,表現更好的吉爾伯托與西西尼奧不用,佩雷拉更相信老將的經驗,但忽略了在他們的體力問題。於是在對法國的比賽中,兩人面對沖勁十足的里貝里和馬盧達,只能疲於奔命,多次出現漏人情況,卡福甚至在下半場被直接換下,這與他在米蘭上賽季的表現倒是不謀而合,難道佩雷拉就真的一點都不看意甲嗎?至於中衛,盧西奧打破了卡馬拉的不犯規時間記錄,但對於後衛來說,這個記錄又有什麼意義,過於溫柔的後衛前鋒怎麼會害怕?相反他在比賽下半場鏟倒無球亨利,吃到一張黃牌,急躁的心情倒是一覽無余。唯一值得信賴的是胡安,他是最稱職的防守隊員,但巴西02年的三個中衛都發揮出色,現在只有一個人冒出,又怎麼挽救球隊呢。
10、十罵巴西隊——這就不是冠軍隊!
巴西頂著五冠王的光環來到德國,他們此前奪得了聯合會杯,前場四人組合被譽為魔幻四重奏,但真的分析起來,其實漏洞百出。肥羅早已不是當年的外星人,阿德里亞諾更喜歡蠻干,而小羅和卡卡經過俱樂部的漫長比賽,都沒有完全恢復狀態。唯一一個能帶來新鮮感的羅比尼奧,佩雷拉卻不敢大膽使用,對手早已摸熟了巴西的套路。於是對迦納和法國比賽,他們全場被動,盡管大勝非洲新軍,但無法掩蓋球隊的脆弱,遇上更老練的法國,巴西的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而就在此前,巴西還以為世界冠軍是囊中之物,忽略了大熱必死的鐵律,成為又一支回家的奪冠熱門。
Ⅶ 巴西足球隊一共得了幾次世界盃冠軍
截止2022年7月,巴西足球隊一共得了(五)次世界盃冠軍:1958年世界盃、1962年世界盃、1970年世界盃、1994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
巴西國家男子足球隊:是由巴西足球聯盟負責管理的國家級別足球隊,代表巴西參加大型國際性足球A級賽事。
1958年,巴西隊在瑞典世界盃決賽中戰勝瑞典,隊史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此後於1962年、1970年、1994年、2002年奪得世界盃冠軍,是奪得世界盃冠軍最多的球隊:
1958年,巴西在瑞典首次得世界盃,當時年僅17歲的貝利以及加林查為巴西隊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1958年,巴西隊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瑞典隊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經典的4-2-4陣型震驚了全世界,貝利、加林查、迪迪、瓦瓦等巨星通過完美的表演令人信服的奪走雷米特女神金杯。
1962年世界盃,在貝利因傷缺席了大部分比賽的情況下,加林查扛起了巴西隊的進攻重任,巴西隊在決賽擊敗了捷克斯洛伐克隊,衛冕成功。
1970年,巴西隊在墨西哥第3次奪冠。球員迪迪、瓦瓦、加林查、亞伊辛尼奧和貝利已經成為傳奇式的人物。1970年是貝利參加的最後一屆世界盃,巴西隊重新拾起12年前經典4-2-4陣型,他們在決賽中4比1大勝義大利隊,第三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並且永久地擁有了雷米特女神金杯。
1994年,世界盃在美國舉行,巴西在擊敗義大利後第4次奪冠,成為第一個4次奪得世界盃的國家。巴西還獲得這屆世界盃的公平競賽獎和賞心悅目獎。
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巴西隊沒有被更多球迷看好。不過當時上任僅半年的主教練斯科拉里很好地發揮出了「3R」的潛力,里瓦爾多正處於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狀態,羅納爾多也從長時間的傷病中恢復,羅納爾迪尼奧在前場穿針引線,他們恐怖的攻擊力在這屆比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後場,三中衛兩後腰的配置嚴密的防守住了自己的禁區。最終,巴西隊一路高歌七戰七勝奪冠,隊長卡福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連續三屆比賽都出現在決賽賽場的球員,羅納爾多也以8粒進球成為最佳射手。
Ⅷ 關於世界盃的問題--魔咒
九大魔咒
世界盃史上最詭異的九大魔咒 當歷史擋在從1930年至今,世界盃走過了76年的歷史,期間留下了不少令人稱奇的規律,迷信其中的人甚至稱其為「魔咒」,在這里,我們列舉出世界盃歷史上最詭異的一些魔咒,看看它們能對今年的大賽帶來什麼影響。
一、巴西隊的禮物
這是世界盃歷史上最著名的魔咒之一,其規律是,只要巴西隊稱雄,下一屆的冠軍就將是主辦大賽的東道主,除非巴西隊自己將禮物收回。1962年,巴西奪冠,4年後英格蘭本土稱雄。1970年巴西三奪金杯,1974年輪到東道主西德捧杯。1994年巴西在美國奪冠,98年法國在本土一鼓作氣首次捧得大力神杯。唯一的例外是1958年,巴西在瑞典奪取了冠軍,4年後他們沒有饋贈出這份禮物,而是自己將它收回。
按照這一規律,2006年的冠軍似乎只有兩個可能,要麼德國在本土稱雄,要麼巴西自己將冠軍保留,「巴西隊的禮物」堪稱世界盃至今最神奇的魔咒。
二、德國16年輪回和29歲核心
雖然球隊實力不濟,但德國人仍然抱有奪杯的希望,一來是本土之利,二來藉助於某種心理暗示。「16年輪回和29歲核心」是德國人的希望所在,1974年,西德奪取了冠軍,隊內核心貝肯鮑爾那一年29歲;時隔16年後的1990年,29歲的馬特烏斯率西德再度捧杯,2006年,29歲的巴拉克成為了新核心,而2006年距離德國上一次捧杯又剛好是16年。
三、冠軍與亞洲隊同組
世界盃近20年來,出現了又一個巧合的現象,歷屆冠軍在小組賽中,都會和一支來自亞洲板塊的球隊同分一組。1986年,馬拉多納統帥的阿根廷以3比1擊敗了韓國,1990年,西德5比1橫掃阿聯酋,1998年,法國在沙特身上取得了4個進球,2002年,巴西也以4球擊敗了中國隊。從結果看,在小組賽中遇到亞洲球隊,有助於強隊尋找狀態和信心。
唯一的「例外」是1994年,不過那一年和巴西同組的俄羅斯,70%的領土版圖都在亞洲之內。
四、決賽進球者勝
1990年成為了世界盃歷屆決賽的分水嶺,此前13屆冠亞軍決賽中,參賽兩隊都能獲得進球,但從90年義大利之夏起,決賽中至少會有一隊比分為0,這意味著,在決賽中進球的球隊,都將最後捧起冠軍,這一規律延續了16年。
1990年,西德隊憑借布雷默的點球1比0擊敗阿根廷,1998年,法國3比0擊敗巴西,製造了桑巴軍團世界盃史上最大比分的失利,2002年,羅納爾多獨中兩元,巴西2比0勝德國捧杯。只有1994年,巴西和義大利都維持了0進球,最終通過點球決出勝負。
五、義大利的AC米蘭之咒
自從1990年的義大利之夏以來,還沒有哪支球隊能在淘汰賽階段的90分鍾里擊敗義大利隊,這一現象延續至今已有16年。1990年,義大利在半決賽中點球負於阿根廷,1994年,他們打進了決賽,點球輸給巴西,1998年,義大利又倒在點球點上,不敵東道主法國,2002年,他們則在一場引發裁判爭議風波的比賽中,加時賽階段輸給韓國。
要想在淘汰賽中擊敗義大利,就把他們拖入點球大戰,這似乎成了一條百戰不殆的規律,在世界盃的歷史上,義大利隊逢點球大戰必敗,至今無一例外。而且在最近3次點球大戰失利中,還有這樣一個巧合:義大利隊第一個罰丟點球的都是來自AC米蘭的球員,1990年,多納多尼的半高球被戈耶切亞沒收,1994年,巴雷西將點球射向天空,1998年,第一個射失的輪到了阿爾貝蒂尼……
六、大陸之間的區別
世界盃歷史上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巧合現象是,鮮有球隊能在自己國家所屬的大陸之外奪冠,能打破這一魔咒的只有巴西人。在前17屆世界盃中,除了1958年(瑞典舉辦,冠軍巴西)和2002年(韓日舉辦,冠軍巴西)外,所有冠軍球隊都來自自己國家所屬的大陸,這已經成了「定律」。
相比之下,歐洲球隊對地利的要求似乎格外的高,出了歐洲,他們便無能為力。南美球隊對地域的依賴性似乎不大,但也僅僅是對於巴西而言,阿根廷的兩次捧杯,都是在美洲大陸完成的。
七、歐洲金球獎
自從1956年歐洲足球先生開始評選以來,一條巧合的現象延續至今,凡是應屆的歐洲金球獎得主,他所在的球隊都無法在接下來的世界盃上奪冠,具體情況如下:1957年西班牙斯蒂法諾(1958年巴西世界盃奪冠)、1961年義大利西沃里(1962年巴西)、1965年葡萄牙尤西比奧(1966年英格蘭)、1969年義大利里維拉(1970年巴西)、1973年荷蘭克魯伊夫(1974年西德)、1977年丹麥西蒙森(1978年阿根廷)、1981年西德魯梅尼格(1982年義大利)、1985年法國普拉蒂尼(19*86年阿根廷)、1989年荷蘭巴斯滕(1990年西德)、1993年義大利巴喬(1994年巴西)、1997年巴西羅納爾多(1998年法國)、2001年英格蘭歐文(2002年巴西)……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除了1958年西班牙及1978年丹麥缺席、1986年普拉蒂尼的法國半決賽輸給最後亞軍西德之外,在世界盃淘汰賽擊敗歐洲足球先生所在隊的國家,都能奪得最後的冠軍。比如1966年尤西比奧的葡萄牙半決賽敗給英格蘭,1970年的義大利決賽輸給巴西,1974年荷蘭決賽輸給西德,1982年西德決賽輸給義大利,1990年1/8決賽荷蘭輸給西德,1998年決賽巴西輸給法國以及2002年1/4決賽英格蘭輸給巴西。2005年,羅納爾迪尼奧獲得了歐洲足球先生,這條魔咒似乎悄然瞄準了巴西。
八、聯合會杯和美洲杯
只要奪取了世界盃前的那屆聯合會杯或者美洲杯,那麼就別想奪取冠軍,這條定律的命中率至今為百分之百。1992年聯合會杯前身的法赫德國王杯,冠軍是阿根廷,結果他們在94年第二階段首輪就被淘汰、1997年聯合會杯冠軍巴西、2001年冠軍法國都沒能逃出這一魔咒的陰影。
美洲杯與世界盃不可兼得,這條規律自1930年至今無人能破。最早的例子是1929年,阿根廷奪得美洲杯,第二年首屆世界盃他們在決賽中輸給了烏拉圭,最近的例子則是2001年,哥倫比亞在本土奪取美洲杯,2002年他們甚至沒有進入決賽圈。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隊從1958年到1970年三奪世界盃,在這12年裡,他們始終與美洲杯絕緣,難道他們也意識到了這條魔咒的可怕威力?2004年,巴西擊敗阿根廷捧起了美洲杯,在06年的德國,他們能擺脫命運的安排嗎?
九、贊助商的影子
在商業化越發發達的今天,世界盃的冠軍爭奪除了實力和運氣以外,隱隱約約似乎還有一些場外因素決定最終的結果。細心的球迷可以留意這樣的一個現象,自從1990年以後的世界盃上,在歐洲舉辦的世界盃總是被「三葉草公司」(註:公司名字均是化名)贊助球衣的球隊奪得,1990年西德依靠點球擊敗阿根廷,決賽中南美人吃到的兩張紅牌和一個點球引發爭議;1998年法國隊3比0擊敗巴西,決賽中羅納爾多的離奇受傷成為一個謎。這兩支歐洲球隊,球衣上都有贊助商「三葉草」的印記。
而在歐洲以外地區舉辦的世界盃,「三葉草公司」的掌控力看起來有所下降,這也許和歐洲是他們主營的地盤有關。在1994年和2002年世界盃上,巴西兩次奪冠,他們當時分別穿的是「四角公司」的球衣和「勾牌公司」的球衣。不要小看「三葉草公司」在歐洲的力量,96年歐錦賽冠軍德國,2000年歐洲冠軍法國和2004年冠軍希臘都是他們贊助的。這次世界盃又在「三葉草公司」的總部德國進行,按照這一顧慮,看來最終的冠軍很難離開德國,法國,阿根廷,西班牙這幾支球衣上印有三葉草的球隊。
魔咒剋星:巴西!
說了這么多魔咒,你也許注意到了一個隱藏在其間的另類規律,能夠打破這些魔咒、凌駕於它們之上的只有一支球隊:巴西。1962年,他們收回了禮物(見規律一);1994年,沒有和政治版圖意義上的亞洲球隊同組照樣奪冠(見規律三);同樣是1994年,決賽進球者勝的規律,又被巴西破除(沒有進球仍奪冠);至於大陸之間的鴻溝(見規律六),早在1958年就被巴西人填平,2002年他們又做到了一次。當然,如果將貝利的「烏鴉嘴」也算在內,似乎也只有巴西人對其具有免疫力。
另外,如果巴西隊能在今年的世界盃上奪冠,他們將打破「德國16年輪回」、「歐洲金球獎」、「聯合會杯和美洲杯」以及「贊助商的影子」等所有魔咒,世界盃的重重「魔影」將在巴西人腳下全部破滅。
其實說到底,紀錄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被打破,規律也總有「脫軌」的那一天,所謂魔咒只不過是些巧合的現象,真正的王者之王能夠藐視這一切,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巴西人能在今年夏天做到嗎?
Ⅸ 巴西丟掉的世界盃叫什麼,有什麼來歷 大力神杯的來歷又是什麼
力神杯的由來
FIFA世界盃歷史期間,曾有2個世界盃獎杯,其中第一個獎杯經歷了不少曲折。
當國際足聯決定於在1930年舉辦首屆世界盃之後,法國雕刻家拉菲爾製作了將為優勝隊頒發的純金獎杯。該獎杯是在鑲嵌著寶石的支柱上,勝利女神伸展雙臂托著八角形杯子的雕刻品。 為了記念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特會長,把該獎杯命名為「大力神杯」,但在二戰爆發之前所舉行的第三屆比賽(1930,1934,1938)上,僅被稱為世界盃。到了1970年,當時唯一的三連冠國家的巴西永遠地佔有了這只獎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盃獎杯為了不受侵略者的「迫害」曾被藏在義大利一房屋的床底下。1966年英國召開世界盃之前,該世界盃在向平民展覽時被盜走。英國警局多次尋找這座獎杯,但以失敗告終。最後,該獎杯被稱為「皮克茲」的小狗在郊外的垃圾箱找出。世界盃失而復得。
在1983年,該獎杯在巴西再次被盜,至今尚未找到下落。據估計可能已經被偷盜者溶化了,因此號成為大力神的獎杯就此告別世人。所以巴西足球協會製作了復製品代替保管著。
第二隻世界盃獎杯是在53種設技圖案中選擇出的,並且在1974年召開的世界盃賽上與大家見面的。該獎杯是由義大利雕刻家加拉尼亞用18K純金製作的。按照他的說明,該獎杯的形象蘊含著「從地面上升起的螺旋型線在支撐著地球,這有力地表現了取得勝利的那一瞬間的激情」。
這座獎杯高36厘米(14英寸),重4,970克(11英鎊),歸國際足聯所有。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可得到鍍金的復製品。
1970年巴西隊在墨西哥城第三次奪得冠軍後,FIFA世界盃™第一個獎杯--雷米特杯(Jules Rimet Cup)就永久的被巴西足協所收藏。因此國際足聯決定為1974年世界盃™製作新的冠軍獎杯,來自七個國家的多名設計者向國際足聯遞交了53個不同的設計方案,最終國際足聯選擇了義大利藝術家西爾維奧·加薩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
新的世界盃被命名為「大力神杯」。他的設計者加薩尼加是這樣描述他的作品的:「從基座上延伸出的幾條曲線呈螺旋狀向上伸展,一直連接到頂部的地球造型。作為雕像主體的兩名運動員的形態設計也充分展現了那令人激動萬分的勝利瞬間。」
國際足聯規定,大力神杯的所有權將一直屬於國際足聯,此後每一屆FIFA世界盃™的冠軍得住都只能保留大力神杯四年時間,到下一屆世界盃開始時交還給國際足聯,換取一件國際足聯頒發的純金復製品作為珍藏。
大力神杯高36公分,重4.97公斤,由18K純金鑄造。基座由兩層孔雀石組成,上邊將用來鑲嵌17塊銘刻著冠軍球隊名稱的金牌,按照這一規定,大力神杯將可以使用到2038年世界盃。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雖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發動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第一界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第九界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國際足聯為得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界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界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次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界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界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