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的馬瑙斯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
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市
yz.yztoday.com 加入日期:2004-3-13
瑪瑙斯市(Manaus) 瑪瑙斯市為亞馬遜州首府,地處黑河和索里芒斯河(亞馬遜河支流)交匯處,面積14337平方公里,人口150萬。該市地處亞馬遜平原,位於南緯3度,常年濕熱多雨,年平均溫度26°C,最高可達35.6°C,最低18.5°C。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該市工業以冶金、電子和機械為主。該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碼頭,全長1313米。農產品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現有高等院校4所,中學370所,小學72所,醫院24所,病床1570個。瑪瑙斯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主要景點有海關大樓(磚瓦均從英國進口)、馬瑙斯大劇院、印第安人博物館等。距市區80公里就是野生熱帶雨林。
Ⅱ 美洲最大的河流是什麼名字
亞馬遜河概述 亞馬遜河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坡,有兩支河源:一支為馬拉尼翁河(Maranon,通常以該河作為亞馬孫河的正源),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高山區;另一支為烏卡亞利(Ucay-ali)河,該河源頭名叫阿普里馬克(Apunmac)河。馬拉尼翁河及烏卡亞利河穿過祟山峻嶺後在秘魯的瑙塔(Nauta)附近匯合。亞馬孫河干支流蜿蜒流經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孫河從秘魯的伊基托斯(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孫河。亞馬孫河向東奔流橫穿巴西的北部,於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庫<Branco)河河源(北緯5°).南至玻利維亞南部的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緯約20°),西起厄瓜多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經79°3l′),東至巴西的馬拉若灣(西經約48°),整個流域跨緯度25°、經度31°30′,流域面積達691.5萬km2,約占整個南美洲面積的39%,其中幹流穿越的亞馬孫平原面積達560萬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若以馬拉尼翁河為源,全長6299km,若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6436km,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萬m3/s,年均徑流量69300億m3,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mm,懸移質含沙量為0.22kg/m3,輸沙量為9億t。豐水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河寬5km,下游寬20km,河口段寬80km,河口呈喇叭型誨灣,寬240km。下遊河槽平均深為20一50m,最大水深100m,水位年變幅為9m。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m3/s.從伊墓托斯至人海口,亞馬孫河的平均坡度為0.035m/km。 亞馬遜河長度僅次於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在南美洲北部。據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遜河。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條,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20條超過1000公里。 由發源於秘魯安第斯山的烏卡亞利河與馬拉尼翁河匯合而成,向東流貫巴西北部,在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長6,437公里(以烏卡亞利河源起算)。支流長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流域面積62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面積的35%,包括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等國大部或部分領土。流域內大部分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達28萬米2/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入平原後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99米。下遊河寬達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狀,寬240公里,淺灘沙洲羅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奧比多斯。幹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魯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內可供通航的河道長度達3萬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但尚未充分開發。 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它的流域面積約705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著名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里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盪,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這里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 亞馬遜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積和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發源於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一路向東,沿途接納了1000多條支流,全長6400千米,最終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千米,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於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為進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千米,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寬達330千米,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千米。亞馬遜河水系跨赤道南北,終年高溫多雨,物種豐富,淡水魚類多達2000餘種。還有海牛、淡水豚、鱷、巨型水蛇等水生動物。流域內大部分地區覆蓋著稠密的熱帶雨林,植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 但是,亞馬遜河最以其為世界淡水觀賞魚主要產地而聞名。其豐富綺麗的淡水熱帶觀賞魚一直牽動全世界觀賞魚愛好者和生物學家的心。 亞馬遜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驕傲。它浩浩盪盪,千回百轉,蜿蜒流經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滋潤著8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亞馬遜河全長六千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六萬余公里的亞馬遜河系網,其流域面積八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大部分在巴西境內。 由於赤道附近多雨地區,亞馬遜水量終年充沛,亞馬遜河口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2萬立方米,使它成為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亞馬遜河河源至河口間的高差不大,加之又處於赤道多雨地區,河床深、寬且平坦,流速很緩,適宜航運事業,馬瑙斯港是亞馬遜河的重要港口。 亞馬遜河還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它可以和我國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以後,亞馬遜在巴西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狀,海潮進入這一喇叭口之後不斷受到擠近而抬升成壁立潮頭,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頭高1米~2米,大潮時可達5米。 巴西人把亞馬遜海潮稱為「波波羅卡」,涌潮時遊人爭相前往。每逢漲潮,濤聲震耳,聲傳數里,氣勢磅礴。 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長6695公里的尼羅河。亞馬遜河每秒鍾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薩伊河約多三倍,比密西西比河多十倍,比尼羅河多六十倍,佔全球入海河水總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沖入大西洋中達160公里。支流中,七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 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亞馬遜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此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反過來吃凱門鱷。 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減慢,亞馬遜這片佔全球林木總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森林,將在二十一世紀消失。 要想像亞馬遜河之壯闊,幾乎跟理解「無限」同樣困難。亞馬遜河共有一萬五千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條河有一半可容巨輪航行。遠洋巨輪由大西洋經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魯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寬廣,不能同時看到兩岸 此河橫貫南美洲,發源於秘魯安第斯山脈。水從冰川融匯而成的湖泊流出,洶涌奔流,在東面山坡上沖刷出氣勢磅磚的峽谷。由於沖出大量沙泥,河水渾濁,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稱為白水河。還有一些支流流經沼澤,沖出腐植質,水色較深,稱為黑水河。隨著地勢漸趨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流至山下廣闊的亞馬遜盆地。
Ⅲ 聖保羅和里約之後,巴西第三大和第四大城市分別是哪個
貝洛奧里藏特也被稱作美景市,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口約210萬,面積334平方公里,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是該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巴西東南部。當地有有冶金、寶石加工、汽車製造、紡織、食品等工業較為發達。貝洛奧里藏特位於巴西高原東部的埃斯皮尼亞蘇山脈西南,有高速公路與鐵路和南距471公里的里約熱內盧和西南距586公里的聖保羅相通。
薩爾瓦多舊稱「聖薩爾瓦多」、「巴伊亞」。巴西大西洋岸重要的天然深水港,巴伊亞州首府。位於托多斯(桑托斯)灣東岸。人口3,459,377(截止2010.8.1),為巴西第八大城市。該古城是巴西最古老城市之一,始建於1549年,第一批教堂是在1549年由耶穌教士建造的。直至1763年之前,薩爾瓦多都一直是巴西首都的所在地。為綜合性工商業城市。附近坎德亞斯油田生產石油。工業有石油提煉和石油化學、汽車、食品、煙草、紡織、造船等。海陸交通發達,市郊有飛機場。港口開闊水深,能停泊遠洋巨輪和超級油輪,出口紡織品、煙草、咖啡、石油等。市區建在伸入大西洋的半島上,分高低城,有升降機和索車聯系。多殖民時期建築和教堂,並有大學和博物館。海濱風景優美,為旅遊勝地。
巴西利亞(葡萄牙語:bɾaˈziliɐ,英語:Brasília),又譯巴西里亞。現代化新興城市 ,位於巴西高原上,南緯15°41′。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同時一座高原首都,也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坐落在海拔1158米的巴西戈亞斯州高原上。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是一座經濟城市,國內生產總值是巴西第三。
累西腓市(葡萄牙語:Recife)位於大西洋沿岸,是伯南布哥州的首府,巴西第五大城市,也是巴西東北部最大城市。市區面積209平方千米,人口約150萬(2011年),大累西腓面積2,768平方公里,人口414萬,佔全州人口的約50%。大多數為歐洲人後裔,亦有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相當數量的混血兒。宗教以天主教為主。累西腓有500年的歷史,自古就是巴西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和停靠點。
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
巴西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口和聖保羅以南最大的城市,南里奧格蘭德州首府。位於帕圖斯湖北口5條可航河流的交匯處。人口141.6萬,連郊區223萬(1980)。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面積500多平方千米。。始建於1740年,1810年設鎮。附近及內地為富饒農牧區。有食品、紡織、冶金、石油化學、電氣、電訊器材、造船、製革工業。重要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港口可泊7,000噸海輪,輸出大量松木、穀物、肉類、皮革、羊毛、葡萄酒。市內多現代化建築,近郊景色宜人。
戈亞尼亞(Goiania)
巴西中部現代化城市,戈亞斯州首府。位於巴西高原梅亞蓬蒂河谷地,海拔760米。東北距巴西利亞180公里。人口70.3萬(1980),大都會區160萬。1933-1937年按規劃設計建設,1942年取代戈亞斯成為州首府。周圍農牧業和礦業區產品的貿易中心。有農牧產品加工業和建築業。公路交通樞紐,鐵路通聖保羅。全市分三個區:中央區為商業區,北區為工業區,南區為住宅區。城西為綠化的娛樂場所。
庫里蒂巴(Curitiba)的海拔高900米。人口約128萬。氣候涼爽宜人,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1412毫米。1654年興建,原為採金區。1854年成為州府。19世紀末期由於大量殖民湧入,遂發展為內地茶葉、咖啡、煙草、玉米、小麥、大豆、甘蔗、棉花和牛等農牧產品的貿易和加工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迅速發展,已成為現代化城市。主要有食品、制茶、紡織、造紙、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工業等部門。有鐵路、公路與大西洋岸海港巴拉那瓜相連。市內設有劇院、博物館、公園、3所大學及現代化商業區。有伊瓜蘇宮等著名建築、水族館等。有飛機場,並設有空軍基地。
馬瑙斯市(葡萄牙語:Manaus)是巴西亞馬遜州的首府,位於亞馬遜河支流黑河(Negro,又譯內格羅河)和索里芒斯河(即,亞馬孫河幹流)交匯處,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約為150萬。瑪瑙斯亦因其自由貿易區而著名。在自由貿易區投資可以享受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工業以冶金、電子和機械為主。馬瑙斯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碼頭,全長1313米。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農產品。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16世紀時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幾易其名。1825年定名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1890~1920年間因周圍橡膠業繁榮而得以快速發展。1912年橡膠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該市辟為自由貿易區。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電子計算機廠和彩色電視機廠,是巴西電子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的重要產地,有煉油廠和熱電廠。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覽地。設有大學、國立亞馬孫研究所和動植物園。有國際機場。
瓜魯柳斯是巴西聖保羅州的一個城市,屬於聖保羅的衛星城市。總面積318 km²。總人口1,283,253(2006),人口密度 4,035.26 人/km²。瓜魯柳斯為聖保羅州第二大城市,巴西第12大城市。聖保羅/瓜魯柳斯—安德烈·弗朗哥·蒙托羅州長國際機場於1985年建成,為巴西最繁忙的機場,也是南美洲的航空樞紐於。2007年就處理了18,795,596名乘客和187,960班次的飛機。
坎皮納斯,巴西東南部工業城市,屬聖保羅州。人口2,798,477(截止2010.8.1),為巴西第十大城市。位於皮拉西卡巴河上源的一個谷地內,海拔693米。城市年平均氣溫20℃,冬暖夏熱,年平均降水1250毫米,降水集中於夏季。1797年設城。1860年起周圍地區建立咖啡種植園,至19世紀末成為咖啡貿易中心,城市由此興旺。以後因咖啡種植區西移,該市成為當地農牧產品的交易中心。工業以當地原料為基礎,有紡織、製糖、水果罐頭、咖啡加工、釀酒、製革、化學、金屬加工、農業機械、造紙、制乳等。交通便利,為巴西南部的鐵路和公路樞紐,市南有國際機場。設有坎皮納斯大學和坎皮納斯師范大學,另有農業科學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和藝術中心。
Ⅳ 巴西最小的城市是哪個城市
聖保羅州內地小城AGUA
DE
SAO
PEDRO。該城被稱為健康城市,是巴西面積最小的城市,
Ⅳ 馬瑙斯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
馬瑙斯屬於南美洲,巴西。
馬瑙斯(Manaus)是巴西西北部亞馬孫州首府。位於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左岸,是亞馬孫河的重要港口,萬噸貨輪可以經亞馬孫河到此。面積1.4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83.4萬。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16世紀時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幾易其名。1825年定名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1890~1920年間因周圍橡膠業繁榮而得以快速發展。1912年橡膠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該市辟為自由貿易區。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電子計算機廠和彩色電視機廠,是巴西電子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的重要產地,有煉油廠和熱電廠。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覽地。設有大學、國立亞馬孫研究所和動植物園。有國際機場。
Ⅵ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哪些其簡稱與簡碼又是什麼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以下:
1、桑托斯 SANTOS
桑托斯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抓鬥吊、集裝箱吊、浮吊、鏟車、自動裝卸機、輸送帶、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集裝箱吊最大起重能力為35噸,浮吊達150噸,拖船的功率最大為1734kW,還有直徑為150~400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港區倉庫容量達120萬噸。集裝箱專用碼頭的面積為32萬m∧2,擁有吊舉10.6m的集裝箱吊,裝卸效率每小時20TEU。穀物每小時裝300噸,礦石每小時卸600噸,原油每小時卸2000噸,煤每小時卸1000噸,化肥每小時卸2000噸。本港保稅倉庫面積為8.9萬m∧2。散貨碼頭可靠4.5萬載重噸的船舶。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為43.8萬TEU,年貨物吞能力的約4000萬噸。
2、薩爾瓦多 SALVADOR
港口有南北防波堤保護,南防波堤由陸向西北伸展,北防波堤孤懸港區之外。從西南東順岸伸展有四座碼頭:1.沿海船碼頭,長683米,前沿水深7-8米。2.遠洋船碼頭,長782米,沿邊水深7-9米。3.連接碼頭,長238米,沿邊水深8-9米。4.十米碼頭,長370米,沿邊水深9-10米。全港碼頭線總長2000多米,十多個泊位。港灣北部水域還有離岸油碼頭4個泊位。出口紡織品、煙草、咖啡、可可、糖、皮革及石油等;進口煤、穀物等。
3、維多利亞 VITORIA
維多利亞港口服務設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醫療、牽引、淡水、給養、遣返,無干船塢、排污設施。港市有阿根廷、比利時、芬蘭、法國、義大利、黎巴嫩、葡萄牙、英國、烏拉圭、德國的領事。入港航道寬120米,水深13米。港口泊位分兩部分:北岸,5個泊位,水深1個4.3米、1個7.3米、3個7.8米,總長600米左右,裝運廢鋼。生鐵、穀物、集裝箱、可可、咖啡、托盤貨物;南岸:1個油輪泊位,長182米,水深10.2米,是個系纜樁泊位;生鐵和煤炭泊位岸線長600米,水深10米到11米;一個裝運酒精和糖漿的系纜樁型泊位;1個精礦砂泊位,長160米,水深11米;650米雜貨、散裝貨泊位,水深12米,裝運玉米、小麥、集裝箱、雜貨、鋼材等。
4、福塔萊薩 Fortaleza
福塔萊薩(Fortaleza),巴西東北部重要海港,塞阿拉州首府。位於大西洋岸,橫跨帕熱烏河河口兩岸。面積 336平方公里,人口130.9萬(1980);始建於1609年,原為葡萄牙人與荷蘭人為爭奪東北部甘蔗種植園而修建的城堡。1637~1654年曾被荷蘭人佔領。1823年設市,並成為塞阿拉州的首府,更今名。
5、馬瑙斯 Manaus
馬瑙斯(Manaus)是巴西西北部亞馬孫州首府。位於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左岸,是亞馬孫河的重要港口,萬噸貨輪可以經亞馬孫河到此。面積1.4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83.4萬。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16世紀時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幾易其名。1825年定名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1890~1920年間因周圍橡膠業繁榮而得以快速發展。1912年橡膠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該市辟為自由貿易區。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電子計算機廠和彩色電視機廠,是巴西電子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的重要產地,有煉油廠和熱電廠。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覽地。設有大學、國立亞馬孫研究所和動植物園。有國際機場。
6、巴拉那瓜 Paranagua
巴拉那瓜(Paranagua),巴西南部城市和第二大咖啡輸出港。位於大西洋巴拉瓜灣畔。人口6.8萬(1980)。始建於1585年。港口優良,水深10米,主要輸出咖啡、馬黛茶、木材等。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為主。公路通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巴拉圭出口商品也以此為自由港。多殖民時期著名建築。港區有個巴拉圭的過境區,第9A貨倉屬巴拉圭管理和控制,他們用封閉的卡車將進口貨物運回國內.對巴拉圭的進出口貿易有很大影響。有不少集裝箱班輪公司開通有中國到此港口的運輸。
7、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巴西第二大城和巴西最大海港。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南臨大西洋,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面積1255.3km²,海拔2.3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長70公里,綠地面積325.6km²,人口900萬人。年平均氣溫17-36℃。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葡萄牙語譯音便是「里約熱內盧」。該城市始建於1565年,1763年成為巴西首府,1822年成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遷往巴西利亞。後改為瓜納巴拉州(范圍與城市相同),1975年瓜納巴拉州撤銷後成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有紡織、服裝、印刷、汽車、造船、機械、石油加工、化學、冶金和食品等工業。全國最大金融中心;許多大企業、銀行和壟斷組織在此設有經理處。市內設有60多家各種類型的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85座大小劇場和82傢俱樂部。
8、里奧格蘭德 Rio Grande
FUEL:AVAILABLE 巴西南端帕托斯湖湖口,大西洋沿岸港口。採用西3區標准時。最大吃水11.28米。水的載重密度為1000-1005。無潮汐變化。盛行東北、西南風、強制引航。通訊聯系通過JUNCAO無線電台,呼叫信號PPJ。頻率:AL組484、500、4251、4231、8460、84660.5、12840、12689.5、16918、17170;A3J組:2086.6、2182、2096、4125、4143.6、4413.2、4118.8、4382.2、4087.8、8802.6、8278.7、8774.7、8250.8、8790.2、8266.3、13184.5、12413.7;16F3組,甚高頻23、24、25、26、27、28頻道。港市有英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麥、德國、荷蘭、挪威的領事機構。長度超過200米的船隻不能進入內錨地停泊。港口有一個商業碼頭,泊位岸線總長1920米,最大吃水8.84米,裝卸雜貨、化肥、港外、谷粉、植物油、磷酸、凍肉等;二個集裝箱泊位,長275米,吃水11.28米;一個油輪泊位,長300米,吃水10.06米,裝卸原油、石油產品、氨、磷酸;一個系纜樁泊位,可停靠長220米以上,吃水11.28米的散裝穀物船隻。另外還有2個私營碼頭,一個專門裝卸散裝化肥、氨和磷酸,吃水10.97米;一個穀物泊位,也可裝卸散裝植物油,吃水11.28米。長200米以下的船舶可在內錨地停泊,用駁船裝卸貨物。
Ⅶ 世界名山大川資料大全
世界十大山峰
珠穆朗瑪峰,8844.43m,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尼泊爾邊境
喬戈里峰,8611m,喀喇昆侖山脈,中國、巴基斯坦之間
干城章嘉峰,8585m,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錫金
道拉吉里峰,8172m,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
希夏邦馬峰,8012m,喜馬拉雅山脈,中國
公格爾山,7719m,昆侖山脈,中國
蒂里奇米爾峰,7690m,興都庫什山脈,巴基斯坦
慕士塔格山,7546m,昆侖山脈,中國
共產主義峰,7495m,帕米爾,塔吉克
列寧風,7134m,帕米爾,塔吉克
世界十大河流
1、尼羅河
世
界第一長河——尼羅河,非洲主河流之父,位於非洲東北部,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尼羅河發源於非洲東北部蒲隆地高原,尼羅河是由卡蓋拉河、白尼羅河、青尼羅
河三條河流匯流而成。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後注入地中海。幹流自卡蓋拉河源頭至入海口,全長6671千米,流域面積
287萬平方千米。
2、亞馬遜河
亞
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域面積6915000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為世界第二長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從秘魯的烏
卡亞利-阿普里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發源地起,全長約6,751公里,亞馬孫河干支流蜿蜒流經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孫河從秘魯的
伊基托斯(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孫河。它最西端的發源地
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聳的安第斯山,入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於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河口寬達240
公里,泛濫期流量達每秒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
3、長江
發
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世界第三長河。長度6300公里。水蘊含量佔全國的40%。長江流經: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
(藏)-雲南(滇)-重慶(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贛)-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東海。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烏
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漢江最長,幹流以北的是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幹流以南的是烏江、湘江、沅江贛江和黃浦江。
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
4、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
密
西西比河若以發源於落基山脈東坡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
西至落基山脈,面積322 萬平方千米,約佔北美洲面積的1/8。匯集了共約250
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達1.88萬立方米/秒。
5、黃河
黃
河,世界第五長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
平方公里,它發源於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
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6、額畢—額爾齊斯河
額
爾齊斯河是一條跨國河流,發源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阿爾泰山南坡,沿阿爾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縣以西進入哈薩克國,注入齋桑泊(現過境
後即注人布赫塔爾馬水庫,齋桑泊已成為水庫的一部分),出湖後繼續西北流穿行於哈薩克東北部,進入俄羅斯後,過鄂木斯克轉向東北,於塔拉附近又轉向西
北,於托博爾斯克轉向北流,在漢特曼西斯克附近匯入鄂畢河,注入北冰洋,河流全長5410千米,流域面積297.5萬平方千米為鄂畢河的最大支流。
7、瀾滄江—湄公河
瀾
滄江 —— 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一條國際河流,有 「 東方多瑙河 」 之美稱。源頭在我國青海唐古拉山,全長 4880 公里
,在我國內河道里程長 2161 公里 ,其中在雲南境內 1247 公里 ,從勐臘縣南臘河口 244
號界樁處出境後,瀾滄江始稱湄公河,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 5 個國家,最後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
8、剛果河
發源於扎伊爾沙巴高原,流經尚比亞、扎伊爾、中非、剛果、喀麥隆、安哥拉等國境,注入大西洋;河流全長4640千米,流域面積370萬平方千米。
9、勒拿河
發源於貝加爾山,流經俄羅斯國境,注入北冰洋;河流全長4400千米,流域面積249萬平方千米。
10、 黑龍江
黑龍江 源於肯特山,流經中國、俄羅斯國境,注入韃靼海峽;黑龍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界河。它穿越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從海拉爾河河源算起,黑龍江全長4370千米,流域總面積184.3萬平方千米;在我國境內的長度為3474千米,流域面積88.7萬平方千米。